1. 如何在體育課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學案例
公平的規則,團隊協作,互相鼓勵,對勝利者增加歡呼,失敗者增加鼓勵,用更多的關注促進競爭 最主要要玩的開心
2.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案例剖析怎麼寫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時代的發展,學科理論也隨之相伴而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應運而生。
體育與健康課程秉承了課程改革的總方向,重視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強調實踐性特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構建較為完整的課程目標體系和發展性評價方式,注重教學內容的基礎性、選擇性及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樣性,注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引導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強學生的體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為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鍛煉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一、
小學體育課講解的作用、要領與要求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明確界定了
「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
「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一個新亮點。「知識」、「技能」和「方法」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最核心的內容,三者之間實際上是相互關聯融合在一起的,技能中有知識,知識的傳授過程就是技能學習和練習的過程,是為學會技能服務的,而在技能掌握過程中必然會有方法的領悟,方法的領悟中又離不開知識的學習和技能掌握。
在體育與健康課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做到教懂、教會、教樂,讓學生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學會了一些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
要教懂、教會學生方法很多,講解是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最主要、最普遍的教學方法。講解是教師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任務,動作名稱,作用,要領,做法和要求等,以指導學生掌握動作技術,技能,進行練習,組織教學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講解幾乎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正確運用講解的方法,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說明、分析、推理和結論,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新知識,鞏固舊知識。還能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而使學生更快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
有經驗的體育教師都一定會很注重運用講解的方法和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心致志地聽講,提高教學的效果。那怎樣才能更好的運用講解呢?在體育教學中的講解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目的明確,語言簡練。
講解的內容應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接受能力來確定,要有計劃性和針對性。依據課的各個部分的任務、內容和要求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技術方面、身體方面或思想意識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明確重點和難點,較好的領悟動作要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體育與健康課一般是在操場上進行,學生始終處於動態,常常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和干擾,如果講解時拖泥帶水,講得很長,必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體育與健康課教學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活動形式,多講必然會減少學生的練習時間。因此,講解語言必須要精練,抓住關鍵,做到有的放矢,言必有中。這樣就可以收到以一貫十,觸類旁通的效果。否則,在講解時抓不住重點,口若懸河,其結果可想而知,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講解要做到精明簡練,除了要求教師認真備課,鑽研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的性質,特點,難點和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外,還必須考慮用語,講究語言的藝術,倘若在講解時能把所傳授的動作要領編成講起來朗朗上口,學生聽起來易懂易記的「口決」進行講解,那就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原地側向投擲沙包動作技術要領時,僅用蹬、轉、挺、揮四個字來進行講解,讓學生建立起初步的印象。教學實踐表明,這樣的講解既精明簡練,又抓住動作技術的關鍵,不僅能使學生聽得懂,而且練習起來也能較快地掌握動作技術。
第二,內容准確,符合學生的程度。
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意內容的科學性、准確性,要符合學生的程度。要注意講解時有關的專業術語不能任意改變其含義。例如「距離」不能改為「遠度」;克服「離心力」不能改為取消「離心力」;「引體向上」不能隨便成為「拉單杠」等等。教師講解語言不準確、不科學會造成學生概念不清,在以後的教學中容易產生誤會。
體育與健康教學既然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課堂教學就要力求生動活潑。為此,教師在講解動作技術的要領時就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講得要生動形象,易於理解和記憶,避免枯燥乏味,這樣可以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將要練習的動作技術,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比如,在教前滾翻動作時,把動作要領編成:「兩腳蹬地手撐墊,頭後枕骨來保護,背部著墊抱小腿,團成皮球滾動圓」四句順口溜,便於學生記憶動作的方法和要領,在講解過程中再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動作的特點,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第三、語言要生動,富有啟發性。
講解的語言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進行選擇。教師的講解要使學生看、聽、想、練有機的結合起來,思維得到充分的調動。針對小學生抽象理解能力較弱的特徵,教師講解中盡量要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一些不易理解的復雜技術,無法用幾句話講清楚。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則可以運用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的,或者比較熟悉的事物來比喻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使學生容易聽懂、理解,富有啟發性。教學中可以採用對比、提問等方式啟發學生,了解和檢查學生對講解內容的理解程度。其實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將技術動作形象化,如講解小步跑的動作技術時,就比喻好象快步下樓梯的動作;「前滾翻」教學時要求團身緊,就會形象的要求「團成球」;「支撐跳躍」教學時要求推手快,會形象的比喻為象碰到燙手的鐵板一觸即推。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喻動作要領,既生動形象,又通俗易懂,還便於學生切實體會理解。
第四,注意講解的時機和效果。
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採用不同的講解方法,提高講解的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們在教學中通常會將新授的動作方法和要領通過全體講解的形式進行具體闡述和說明,當有個別學生出現易犯錯誤時教師就通過個別指導的形式進行適當的講解。
學生進行練習,特別是靜力性練習時,教師通常是採用簡短的體育術語「抬頭、挺胸、眼平視」等等,一般不作具體的講解。這樣更有效的發揮了講解針對性,讓學生有更多的身體練習的時間。
3. 小學體育教學案例在那裡
場地設計:畫半徑為6米、7.2米、10米同心圓一個。
本課的主要特點:
1、體現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教師既是教學的主導者也是參與者,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既服務於教學又服務於學生。
2、組織教學,運用方法手段等體現了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將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手段等故事化、形象化、兒童化。課的開始,教師以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教學目標,學生既認定了目標,又產生了極強的學習慾望,並且通過一系列的模仿練習、小組練習、游戲練習,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情緒飽滿,學習積極性高漲,有效地解決了小學低年級學生上體育課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聽指揮的難題。
3、教學過程體現了整體、動態、有序的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全面發展的特點。教學以「秋遊」為導線,以「羊媽媽教小羊學本領」為主題,以「歡快的集體舞」結束本課。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技能、鍛煉與培養興趣的能力融為一體,在教學中運用語言激勵、實物激勵(獎勵小紅花),使學生持續地保持學習興趣,並適時地給予反饋矯正,達到檢測(互幫互學,互檢互評),使低年級體育課上得有聲有色,產生了積極的育人效果。
4. 小學體育課案例
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設計 教案
課題:足球
領域目標:運動參與、運動技能
教學目標:
1、 樂於學習腳內側踢球的動作方法,並對練習表現出勇敢頑強的挑戰精神
2、 能積極主動參與各種活動,學會交流和合作並能充分展示自我
3、 能有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品質
學習內容:腳內側踢球
學習過程:
一、醞釀情緒,激發興趣階段
教師活動:
組織學生整隊,由講解足球明星引出課題, 帶領學生徒手操熱身活動
學生活動:體委整隊,與教師親切問好
積極參與對體育明星的交流,明確學習內容 認真做好准備活動
二、合作探究、完成動作學習
教師活動:
組織學生分成4人一組,每組一隻足球,啟發學生合作探究腳內側踢球的方法,並對練習結果進行匯報; 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學習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幫助 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對學生學習情況做出評議 講解示範動作要領,糾正學生練習中的錯誤;
組織學生進行正確動作練習
學生活動:
能發揮集體的智慧進行動作的研究和學習,
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或向其他小組請教
積極參與動作學習展示,並能對其他小組的練習做出簡要的評議 學習動作,糾正錯誤,再練習 組織:分成4人一組在指定的場地上進行練習
三、 努力拚搏,敢於挑戰(8人傳球游戲)
教師活動:
講解8人傳球游戲的方法、規則和比賽的記分辦法
把學生分成8人一組,在指定的場地上進行試練,
解答學生的問題並給予積極的指導和幫助
組織學生分組比賽,挑戰記錄
對學生比賽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評議並對優勝組和動作進步最大的小組給予獎勵
學生活動:
在小組長帶領下進行游戲的嘗試練習
積極參加比賽,大膽展示自己的動作並能挑戰紀錄
對其他小組的比賽能做出客觀的評價,真確對待成功和失敗
四、 穩定情緒,恢復身心階段
教師活動:
和學生一起慶祝勝利
引導學生交流感受,評議總結
布置課後作業
回收器材,宣布下課,師生再見 學生活動:在歡快的氣氛中慶祝勝利 交流自己的感受
領會作業要求 歸還器材,師生再見
器材:足球10隻,錄音機一台
5. 小學體育課案例分析怎麼寫
小學體育課案例怎麼寫?
6. 校園安全案例分析:初二1男生體育課上慢跑一圈後猝死,學校和該生應承擔什麼責任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之第九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第十條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
「 第十二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的規定,學校和該生應承擔的責任做如下解析。
一、學校無責任分析:學校相關部門或體育教師在學期初在上課時多次以公布通知或口頭形式就全校或所授課班級進行有無特異體質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查詢,無學生或其家長以書面或口頭(須有旁證,回答者注)告知學校或相關教師的,且教師無違反體育課堂常規教學的(此案例「慢跑一圈」不存在此問題),學校無事故責任。
二、學校依法承擔部分責任分析:
學校相關部門或體育教師在學期初沒有進行有無特異體質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調查或調查時間短沒有起到廣而告之的,學校應根據情節依法負部分責任。
三、學校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分析:
學校相關部門或體育教師在學期初進行了有無特異體質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調查,有學生或學生家長以書面或口頭(需有旁證,回答者注)告知學校的,學校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學校相關部門或體育教師沒有進行調查但有學生或學生家長履行了告知的,學校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