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賽裁判 > 賽義德裁判

賽義德裁判

發布時間:2020-11-23 18:57:27

① 吹罰90,94,98,02,06世界盃決賽的裁判分別是誰

您好!90,94,98,02,06,世界盃決賽的裁判分別是:
1990 門德斯(墨西哥)
義大利之夏的決賽創下多個紀錄,包括世界盃決賽史上的首張紅牌,決賽中最具爭議的點球判罰等等,而承擔這一爭議的人就是墨西哥主裁門德斯。他的多次關鍵判罰都被馬拉多納率領的阿根廷球員們強烈抗議,阿根廷人認為蒙松的紅牌量刑過重主裁受到了克林斯曼表演的欺騙,認為聖西尼鏟倒沃勒爾的點球根本不存在,並在門德斯亮出第二張紅牌之後集體上前圍攻討說法,而最終馬拉多納本人也受到了黃牌警告,他哭著在頒獎儀式上拒絕了阿維蘭熱的握手。至今馬拉多納仍然堅持認為90年決賽阿根廷隊受到了「黑手黨的洗劫」。
1994 普赫爾(匈牙利)
普赫爾曾在1994年至1997年連續四年被權威機構評為世界最佳主裁判,他執法的94年世界盃決賽也是歷史上第一場打滿120分鍾的世界盃決賽。不過94世界盃普赫爾更讓人銘記的還是八強賽義大利同西班牙的比賽,他漏吹了塔索蒂擊斷恩里克鼻樑的惡劣動作,盡管這一誤判事後被迅速糾正,塔索蒂也遭到停賽重罰,但國際足聯仍然對犯了錯誤的普赫爾給予了充分的信任,讓他繼續執法了最終的決賽。決賽中普赫爾表現穩定,讓人幾乎忘了炎炎夏日之下的本場比賽中還有裁判的存在。
1998 貝爾庫拉(摩洛哥)
他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位執法決賽的非洲籍主裁。法國世界盃中他先是執法了小組賽德國與美國、阿根廷與克羅埃西亞兩場非焦點賽事,這樣的履歷也讓人們在決賽前對這位主裁判抱有疑慮。不過事實證明貝爾庫拉不辱使命,決賽中他的執法未讓雙方球員有任何可指摘之處,即便是下半時法國隊長德塞利累計兩黃被罰下的判罰也讓人心服口服。
2002 科利納(義大利)
光頭科利納無疑是世界足球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明星主裁判,韓日世界盃上義大利的提前出局讓這位名哨圓了自己執法世界盃決賽的夢想。科利納在場上的執法頗具表演色彩,即便是巴西德國這種重量級的決賽,科利納微笑著與球員就判罰進行溝通的場面仍然吸引了足夠多的鏡頭關注。決賽前卡恩曾經盛贊「科利納是一名優秀的裁判,但總是無法給我帶來好運。」這句預言不幸成真,在99歐冠決賽拜仁1-2曼聯、01年預選賽德國1-5英格蘭之後,科利納執法的這場比賽又一次成了卡恩的悲劇。
2006 埃里松多(阿根廷)
埃里松多在德國世界盃上共擔任了五場比賽的主裁,一人包辦了揭幕戰和決賽的執法,而決賽中他向齊達內出示的紅牌成為世界盃歷史上永恆的經典一幕。盡管齊祖的行為領受紅牌無可爭議,法國主教練多梅內克仍然在賽後對這張紅牌的「程序正義性」進行了強烈質疑,他認為埃里松多是在第四官員觀看錄像之後的違規提示之下才罰下了齊達內。最終國際足聯明確表示埃里松多的執法正確。
加: 2010 霍華德·韋伯(英格蘭)
英格蘭上一位吹罰世界盃決賽的主裁判是傑克-泰勒,1974年世界盃,他執法了最後一場聯邦德國與荷蘭的決賽.本屆世界盃上,韋伯先後執法了三場比賽,西班牙0比1瑞士,義大利2比3斯洛伐克兩場小組賽以及巴西3比0智利的8分之一決賽。此前韋伯團隊與墨西哥裁判阿查恩迪亞團隊是執法決賽呼聲最高的兩組裁判,最終韋伯獲得執法決賽的殊榮,墨西哥團隊則將主哨德國和烏拉圭的三四名決賽。

② 足球名人

No.1〔阿根廷〕迭戈·馬拉多納

(Diego Maradona,1960~)/15

No.2〔巴西〕貝利

(Pele,1940~)/22

No.3〔阿根廷、西班牙〕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

(Alfredo Di Stefano,1926~)/29

No.4〔荷蘭〕約翰·克魯伊夫

(Johan Cruyff,1947~)/32

No.5〔德國〕弗朗茨·貝肯鮑爾

(Franz Beckenbauer,1945~)/37

No.6〔匈牙利〕弗蘭奇·普斯卡什

(Ferenc Puskas,1927~)/43

No.7〔英格蘭〕斯坦利·馬修斯

(Stanley Matthews,1915~2000)/47

No.8〔法國〕米切爾·普拉蒂尼

(Michel Platini,1955~)/50

No.9〔葡萄牙〕弗勒爾·代·斯莫瓦·尤西比奧

(Eusebio,1943~)/55

No.10〔蘇聯〕列夫·雅辛

(Yashi,1929~1990)/58

No.11〔巴西〕加林查

(Garrincha,1933~1983) /62

No.12〔巴西〕迪迪

(Valdir Pereira-Didi,1928~2001) /66

No.13〔荷蘭〕馬爾科·范·巴斯騰

(Marco Van Basten,1964~)/70

No.14〔英格蘭〕博比·查爾頓

(Bobby Charlton,1937~)/74

No.15〔巴西〕濟科

(Zico,1953~) /78

No.16〔巴西〕保羅·羅伯特·法爾考

(Paolo Robert Falco,1954~) /81

No.17〔法國〕朱斯特·方丹

(Just Fontaine,1933~)/83

No.18〔北愛爾蘭〕喬治·貝斯特

(George Best,1946~) /86

No.19〔德國〕洛塔爾·馬特烏斯

(Lotthar Matthaus,1961~)/90

No.20〔巴西〕胡奧·阿維蘭熱

(Havelange,1916~)/94

No.21〔法國〕儒勒斯·雷米特

(Jules Rimet,1837~1956)/99

No.22〔義大利〕保羅·羅西

(Paolo Rossie,1956~) /103

No.23〔烏拉圭〕胡安·阿爾貝托·希亞芬諾

(Juan Alberto Schiaffino,1925~) /107

No.24〔義大利〕喬塞佩·梅阿查

(Giuseppe Meazza,1910~1979) /110

No.25〔英格蘭〕喬治·班克斯

(George Banks,1937~) /113

No.26〔法國〕羅伯特·格林

(Robert Guerin,1876~1918)/117

No.27〔西班牙〕路易斯·蘇亞雷斯

(Luis Suarez,1935~) /120

No.28〔奧地利〕馬特西亞斯·辛德勒

(Matthias Sindler,1903~1939) /123

No.29〔德國〕格特·穆勒

(Gerhard Muller,1945~)/126

No.30〔英格蘭〕凱文·基岡

(Kevin Keegan,1952~) /129

No.31〔巴西〕蘇格拉底·布拉濟萊羅·奧利維拉

(Socrates,1954~) /132

No.32〔德國〕卡爾·海因茨·魯梅尼格

(Rummenigue,1955~) /135

No.33〔義大利〕恩佐·貝阿爾佐特

(Enzo Bearzot,1927~) /138

No.34〔德國〕赫爾穆特·舍恩

(Helmut Schoen,1915~1996) /142

No.35〔西班牙〕聖地亞哥·貝爾納貝烏

(Santiago Bernabeu,1895~1978) /145

No.36〔匈牙利〕桑德·柯奇士

(Sander Kocsis,1929~1978) /148

No.37〔巴西〕羅納爾多·路易斯·德利馬

(Ronaldo Luiz Nazario de lima,1976~) /151

No.38〔英格蘭〕吉奧夫·赫斯特

(Geoff Hurst,1941~)/155

No.39〔瑞典〕萊納特·約翰松

(Johnson) /159

No.40〔德國〕約瑟夫·赫貝格爾

(Joseph Herberger,1897~?) /164

No.41〔義大利〕迪諾·佐夫
(Dino Zoff,1942~) /167

No.42〔賴比瑞亞〕喬治·威阿

(George Weah,1966~)/171

No.43〔匈牙利〕弗洛里安·阿爾貝特

(Florian Albert,1941~) /174

No.44〔義大利〕維多利奧·波佐

(Vittorio Pozzo,1886~?)/177

No.45〔喀麥隆〕羅傑·米拉

(Roger Milla,1952~)/181

No.46〔英格蘭〕彼特·希爾頓

(Peter Shilton,1949~)/184

No.47〔法國〕雷諾德·科帕

(Raymond Kopa,1931~)/186

No.48〔法國〕齊丹·齊達內

(Zinedine Zidane,1972~)/189

No.49〔英格蘭〕鮑比·摩爾

(Bobby Moore,1941~1993) /192

No.50〔保加利亞〕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

(Stoichkov,1966~) /195

No.51〔荷蘭〕路德·古利特

(Ruud Gullit,1962~)/198

No.52〔義大利〕弗蘭科·巴雷西

(Franco Baresi,1960~)/202

No.53〔德國〕烏維·席勒

(Uwe Seeler,1936~) /206

No.54〔阿根廷〕加布里埃爾·巴蒂斯圖塔

(Batistuta,1969~) /209

No.55〔英格蘭〕約翰·查爾斯

(John Charles,1931~)/212

No.56〔義大利〕西爾維奧·皮奧拉

(Silver Piola,1913~)/215

No.57〔匈牙利〕羅茲洛·庫巴拉

(Loszlo Kubala,1927~) /218

No.58〔法國〕讓·皮埃爾·帕潘

(Jean-piere Papin,1963~) /221

No.59〔英格蘭〕愛德華茲·鄧肯

(Duncan Edwards,1936~1958) /224

No.60〔英格蘭〕丹尼斯·勞

(Denis Law,1940~) /227

No.61〔烏拉圭〕胡戈·桑切斯

(Hugo Sanches,1958~)/230

No.62〔英格蘭〕加里·溫斯頓·萊茵克爾

(Gary Linker,1960~) /233

No.63〔巴西〕里瓦爾多·維多·博巴·費雷拉

(Rivaldo,1972~)/236

No.64〔英格蘭〕阿蘭·希勒

(Alan shearer,1970~) /239

No.65〔阿根廷〕丹尼爾·帕薩雷拉

(Daniel Passarella,1953~)/242

No.66〔阿根廷〕馬里奧·肯佩斯

(Kempus,1954~)/246

No.67〔荷蘭〕弗蘭克·里傑卡爾德

(Frank Rijkaard, 1962~) /249

No.68〔波蘭〕齊比尼伍·博涅克

(Zbigniew Boniek,1956~)/252

No.69〔葡萄牙〕路易斯·菲戈

(luis Figo,1972~) /255

No.70〔捷克〕約瑟夫·馬索普斯特

(Joseph Masopust,1931~) /259

No.71〔義大利〕羅伯特·巴喬

(Roberto Baggio,1967~)/262

No.72〔德國〕托尼·舒馬赫

(Tony Schumar,1954~)/266

No.73〔巴西〕索烏薩·羅馬里奧

(Romario,1966~)/269

No.74〔義大利〕保羅·馬爾蒂尼

(Paolo Maldini,1968~) /272

No.75〔阿根廷〕卡洛斯·比拉爾多

(Bilardo Carlos,1939~)/275

No.76〔英格蘭〕湯姆·芬尼

(Tom Finney,1922~)/278

No.77〔義大利〕賈尼·里韋拉

(Gianni Riviera,1943~) /281

No.78〔義大利〕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1936~) /284

No.79〔阿根廷〕路易斯·梅諾蒂

(Luis Menotti,) /288

No.80〔瑞士〕約瑟夫·布拉特

(Blatter Joseph,1936~)/292

No.81〔巴西〕馬里奧·扎加洛

(Mario Zagalo,1931~) /295

No.82〔烏拉圭〕恩佐·弗朗西斯科利

(Fransiccoli,1961~)/298

No.83〔德國〕尤爾根·克林斯曼

(Jurgen Kinsmann,1964~) /301

No.84〔英格蘭〕阿歷克斯·弗格森

(Alex Ferguson,1942~)/304

No.85〔西班牙〕皮埃爾·貝恩

(Pein) /308

No.86〔巴拉圭〕何塞·路易斯·奇拉維特

(Jose Luis Chilavert) /312

No.87〔匈牙利〕古斯塔夫·西貝斯

(1906~)/315

No.88〔英格蘭〕大衛·貝克漢姆

(David Beckham,1975~)/318

No.89〔南斯拉夫〕博拉·米盧蒂諾維奇

(Bora Milutinovic,1944~)/322

No.90〔義大利〕何萊桑德羅·德爾·皮埃羅

(Del Pierro,1974~)/327

No.91〔蘇格蘭〕肯尼·達格利什

(Kenny Dalglish,1951~)/331

No.92〔英格蘭〕邁克爾·歐文

(Michael Owen,1979~)/335

No.93〔比利時〕博斯曼

(Bosman 1964~)/339

No.94〔中國〕李惠堂

(Li Huitang,1905~1979)/344

No.95〔沙特〕賽義德·奧維蘭

(Saeed al-owairan,1967~)/348

No.96〔蘇聯〕奧列格·布洛欣

(Oleg Blokhin,1952~)/351

No.97〔哥倫比亞〕安德雷斯·埃斯科巴

(Andres Escoba,1965~1994) /354

No.98〔中國〕孫雯

(Sunwen,1973~) /357

No.99〔美國〕米切爾·阿克爾斯

(Michelle Akers,1966~) /360

No.100〔哥倫比亞〕雷涅·伊基塔

(Rene Higuita,1966~)/363

把迭戈·馬拉多納排在本書的第

一位肯定會惹某些人不高興,但如果我們冷靜地想一想,就不難發現馬拉多納當之無愧。他個子不高,憑著足球天賦和勤學苦練終成正果,左右腳功夫無人可比,除了守門員位置之外他可以踢任何位置,他的盤帶過人和妙傳助攻出神入化,他的慷慨解囊令其他球星們汗顏,他天性率真從不做作等等。他是除貝利之外的第二個球王,但在年輕的球迷心中,他遠
遠高於貝利。他因為上述特質離球迷更近,離普通人更近。他是一個神化了的人物,球迷們崇拜他,寬恕他的缺點,因為像他這樣幾十年才出一個的足球英雄已經讓我們興奮不已了,我們沒必要苛求他成為生活中一個高大全的完美人物。

迭戈·馬拉多納1960年10月30日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郊的一個貧民區。10歲進入阿根廷青年人俱樂部的"小洋蔥"少年隊。13歲加入布宜諾斯艾利斯少年隊。1975年,15歲的馬拉多納入選阿根廷國家青年隊。1977年入選阿根廷國家隊,踢過前鋒、前衛的位置。他身高1.68米,體重70公斤。他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但卻是綠茵場上的巨無霸。

1978年第十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在阿根廷舉行,馬拉多納由於年齡太小,資質尚淺,主教練梅諾蒂只好忍痛割愛。1979年,馬拉多納作為隊長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為阿根廷奪取冠軍,他本人被評為最佳球員。他的足壇神童的聲名開始在世界足壇傳播開來。

1980、1981年馬拉多納連續兩年被評為阿根廷最佳球員和最佳射手,並兩次獲南美最佳球員稱號。1980年,還被評為世界第一號足球運動員。1981年他轉會到博卡青年隊。1982年參加第十二屆世界盃足球賽時,馬拉多納已經名滿天下。在與巴西隊的比賽中他一時失去控制,惡意傷人,被紅牌罰下,經歷了人生第一次挫折。雖然這屆世界盃阿根廷隊無功而返,但賽後馬拉多納仍被評為世界十佳足球運動員之一。同年,馬拉多納轉會到西班牙巴塞羅那隊。由於年輕氣盛等原因,馬拉多納在巴塞羅那隊的日子並不好過,最終與俱樂部老闆努涅斯不歡而散。

1984年,馬拉多納以750萬美元的當時世界最高身價轉會義大利那不勒斯隊。那不勒斯是義大利南方的一個小城,長期以來這里的居民自愧不如北方的都靈、米蘭和羅馬,有一種自卑感。他們能打敗北方人的惟一武器就是足球,但苦於俱樂部資金不夠,一直未能如願。 與巴塞羅那不同的是,那不勒斯滿足了他的住行等方面近乎非理性的要求。市民對他非常尊重,連黑社會的老大都積極與他接觸,藉以抬高自身的地位。馬拉多納有皇帝般的感覺。心情愉悅的他帶領那不勒斯隊一鳴驚人,將北方的大牌球隊紛紛擊敗,使這支無名的小球隊名揚天下,並破天荒地奪得兩次義大利聯賽的冠軍(1987、1990年)和一次歐洲聯盟杯賽的冠軍(1984年)。馬拉多納成了那不勒斯的驕傲,那不勒斯人專門為他樹碑立傳。

在義大利賽場上,馬拉多納的球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身體又矮又壯宛如鐵塔,在場上橫沖直撞,天馬行空,難以阻擋。他的那隻價值3000萬美元的"世界第一左腳"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控球、盤球、射門技術均爐火純青。而且,他在場上高度興奮,全身心投入,意志堅強,既帶動了全隊,也常常力挽狂瀾。這一點在1986年第十三屆世界盃賽上得到了證明,馬拉多納在墨西哥賽場攀上了足球事業的頂峰。

在1986年世界盃賽場上,馬拉多納面對的是刀斧手般的後衛。在與韓國隊比賽時,一次次被砍大樹似地放倒,他又一次次地爬起來組織進攻。與4年前的世界盃相比,馬拉多納成熟了;而成熟了的馬拉多納對對手來說除了犯規已經沒有其他辦法可以阻止他前進。

1986年6月22日,1/4決賽中,馬拉多納率領阿根廷隊以2∶1戰勝英格蘭隊,使他成了民族英雄。1982年,英國出動龐大艦隊在美國的支持下奪走了本屬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又稱馬島),使阿根廷人對本國長達150年的弱小懊鬧不已。馬拉多納的兩粒進球為阿根廷人民出了一口惡氣。
在這場比賽中,馬拉多納打入世界足球史上最有名的兩記進球。下半場進行到第五分鍾時,英格蘭隊的後衛史蒂夫為了解圍,輕輕地將球鉤向自己的頭部上空,目的是傳給守門員希爾頓。但身後的馬拉多納像只獵豹的高高躍起,在與守門員希爾頓面對面的情況下,用身體和手將球捅進了網內。馬拉多納欣喜若狂,沒等裁判決定這個球是否有效就在場內奔跑慶祝。希爾頓和隊友圍住主裁判理論,主裁判找來邊裁商量,最後判馬拉多納的進球有效。

此後人們津津津樂道的是馬拉多納在攻入這粒球時的機敏過人以及"上帝之手"的神助。後來連國際足聯的官員都感嘆足球的魅力就在於出錯,比如"上帝之手"。這個球成了足球歷史上的經典。不過阿根廷人想的遠不止此,率阿根廷國家隊奪得1978年世界盃冠軍的著名教練梅諾蒂說:"我們現在擁有可觀的財富,這不僅是因為馬拉多納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擁戴,而且也因為他在英阿戰爭結束4年之後,在同英格蘭的比賽中用手攻進了這個球。人們說:'我們輸掉了戰爭,但在足球比賽中卻打得龜孫子們落花流水。'"

在馬拉多納面前,希爾頓把守的大門形同虛設。幾分鍾後馬拉多納在己方半場得球後,朝著英格蘭後衛線長驅直入,變速帶球。他的假動作讓身材高大、塊頭幾乎大他一倍的英格蘭後衛暈頭轉向,無能為力。馬拉多納連過4名後衛,直入禁區,希爾頓企圖撲他的腳下球,他輕輕晃動了一下身子,使希爾頓的重心稍稍移動,接著抬腳勁射,球鑽入了網底。英格蘭主教練羅布森說:"當時,我們隊還有整齊的隊形,並沒有明顯的錯誤。但馬拉多納的確是位足球天才,是他突破了我們的防線,踢進了最佳的進球。這個球進得令我們心服口服。"這就是20世紀的最佳進球。這樣的進球以前沒有,估計以後也不會有,它彷彿是上帝賦予足球的最完美的作品。那屆世界盃屬於阿根廷,屬於馬拉多納。而英阿大戰中的兩個進球可以說濃縮於他天才與魔鬼的足球風格。

阿根廷隊第二次捧得金杯,馬拉多納也獲得最佳球員稱號,並入選世界最佳陣容。同年,當選為"世界足球先生"。

1990年世界盃賽,馬拉多納狀態明顯不如4年前,但他肩負著球迷的期望再次帶領阿根廷隊出征。幾乎從第一場對喀麥隆的揭幕戰起,人們就厭倦這支沒落的王牌球隊,恨不得它早點被淘汰出局,但這支球隊在神奇教練比拉爾多的指導下,憑著馬拉多納的技藝仍然搖搖晃晃地殺入了決賽。尤其在對陣容整齊的巴西隊比賽時,巴西隊的前鋒卡雷卡、穆勒一次次攻到門前都被馬拉多納和隊友們瓦解。馬拉多納耐心地尋找機會,等待給對手致命的一擊。比賽就快結束的時候他抓住了惟一的機會將球傳給快馬趕到的卡尼吉亞,後者心領神會,輕輕地將球攻入了巴西隊的大門。阿根廷隊贏了!7月8日對西德隊的決賽,阿根廷隊損兵折將,卡尼吉亞等幾員大將因累計兩張黃牌在身,不能出場,但馬拉多納帶著阿根廷隊死守後場,企圖保平,然後與對方踢點球取勝。然而,布雷默罰入的點球粉碎了他們的美夢。如果沒有裁判的那個可判可不判的點球,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樣子。屈居亞軍的馬拉多納心有不甘,在領獎台上終於迸發渲泄了他所有的情感。他哭了,他埋怨說這是國際足聯的黑手黨有意安排的。

馬拉多納可以哭泣,但誰相信眼淚呢?也就是從這次世界盃賽後,馬拉多納的丑聞越來越多。 1994年的美國世界盃上馬拉多納又一次帶著阿根廷隊來到了賽場。沒有人認為他會有所作為,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拉多納依然風光無限,他憑著超人的天賦和堅強的毅力在綠茵場上拼搏。他在神奇地打入一球後瘋狂地跑到電視鏡頭前狂喊,彷彿在宣布他是世界之王。隨後的變故又一次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尿檢呈陽性,帶著遺憾不光彩地結束了他最後的世界盃。馬特烏斯和羅伯特·巴喬都公開承認,沒有了馬拉多納,世界盃賽將減色一半。一直以馬拉多納為核心的阿根廷隊,雖然擁有風之子卡尼吉亞和戰神巴蒂斯圖塔,但沒有了馬拉多納,他們找不著場上的感覺,在負於羅馬尼亞隊後過早地捲起鋪蓋回家。
在這場比賽中,馬拉多納打入世界足球史上最有名的兩記進球。下半場進行到第五分鍾時,英格蘭隊的後衛史蒂夫為了解圍,輕輕地將球鉤向自己的頭部上空,目的是傳給守門員希爾頓。但身後的馬拉多納像只獵豹的高高躍起,在與守門員希爾頓面對面的情況下,用身體和手將球捅進了網內。馬拉多納欣喜若狂,沒等裁判決定這個球是否有效就在場內奔跑慶祝。希爾頓和隊友圍住主裁判理論,主裁判找來邊裁商量,最後判馬拉多納的進球有效。

此後人們津津津樂道的是馬拉多納在攻入這粒球時的機敏過人以及"上帝之手"的神助。後來連國際足聯的官員都感嘆足球的魅力就在於出錯,比如"上帝之手"。這個球成了足球歷史上的經典。不過阿根廷人想的遠不止此,率阿根廷國家隊奪得1978年世界盃冠軍的著名教練梅諾蒂說:"我們現在擁有可觀的財富,這不僅是因為馬拉多納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擁戴,而且也因為他在英阿戰爭結束4年之後,在同英格蘭的比賽中用手攻進了這個球。人們說:'我們輸掉了戰爭,但在足球比賽中卻打得龜孫子們落花流水。'"

在馬拉多納面前,希爾頓把守的大門形同虛設。幾分鍾後馬拉多納在己方半場得球後,朝著英格蘭後衛線長驅直入,變速帶球。他的假動作讓身材高大、塊頭幾乎大他一倍的英格蘭後衛暈頭轉向,無能為力。馬拉多納連過4名後衛,直入禁區,希爾頓企圖撲他的腳下球,他輕輕晃動了一下身子,使希爾頓的重心稍稍移動,接著抬腳勁射,球鑽入了網底。英格蘭主教練羅布森說:"當時,我們隊還有整齊的隊形,並沒有明顯的錯誤。但馬拉多納的確是位足球天才,是他突破了我們的防線,踢進了最佳的進球。這個球進得令我們心服口服。"這就是20世紀的最佳進球。這樣的進球以前沒有,估計以後也不會有,它彷彿是上帝賦予足球的最完美的作品。那屆世界盃屬於阿根廷,屬於馬拉多納。而英阿大戰中的兩個進球可以說濃縮於他天才與魔鬼的足球風格。

阿根廷隊第二次捧得金杯,馬拉多納也獲得最佳球員稱號,並入選世界最佳陣容。同年,當選為"世界足球先生"。

1990年世界盃賽,馬拉多納狀態明顯不如4年前,但他肩負著球迷的期望再次帶領阿根廷隊出征。幾乎從第一場對喀麥隆的揭幕戰起,人們就厭倦這支沒落的王牌球隊,恨不得它早點被淘汰出局,但這支球隊在神奇教練比拉爾多的指導下,憑著馬拉多納的技藝仍然搖搖晃晃地殺入了決賽。尤其在對陣容整齊的巴西隊比賽時,巴西隊的前鋒卡雷卡、穆勒一次次攻到門前都被馬拉多納和隊友們瓦解。馬拉多納耐心地尋找機會,等待給對手致命的一擊。比賽就快結束的時候他抓住了惟一的機會將球傳給快馬趕到的卡尼吉亞,後者心領神會,輕輕地將球攻入了巴西隊的大門。阿根廷隊贏了!7月8日對西德隊的決賽,阿根廷隊損兵折將,卡尼吉亞等幾員大將因累計兩張黃牌在身,不能出場,但馬拉多納帶著阿根廷隊死守後場,企圖保平,然後與對方踢點球取勝。然而,布雷默罰入的點球粉碎了他們的美夢。如果沒有裁判的那個可判可不判的點球,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樣子。屈居亞軍的馬拉多納心有不甘,在領獎台上終於迸發渲泄了他所有的情感。他哭了,他埋怨說這是國際足聯的黑手黨有意安排的。

馬拉多納可以哭泣,但誰相信眼淚呢?也就是從這次世界盃賽後,馬拉多納的丑聞越來越多。 1994年的美國世界盃上馬拉多納又一次帶著阿根廷隊來到了賽場。沒有人認為他會有所作為,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拉多納依然風光無限,他憑著超人的天賦和堅強的毅力在綠茵場上拼搏。他在神奇地打入一球後瘋狂地跑到電視鏡頭前狂喊,彷彿在宣布他是世界之王。隨後的變故又一次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尿檢呈陽性,帶著遺憾不光彩地結束了他最後的世界盃。馬特烏斯和羅伯特·巴喬都公開承認,沒有了馬拉多納,世界盃賽將減色一半。一直以馬拉多納為核心的阿根廷隊,雖然擁有風之子卡尼吉亞和戰神巴蒂斯圖塔,但沒有了馬拉多納,他們找不著場上的感覺,在負於羅馬尼亞隊後過早地捲起鋪蓋回家。
在這場比賽中,馬拉多納打入世界足球史上最有名的兩記進球。下半場進行到第五分鍾時,英格蘭隊的後衛史蒂夫為了解圍,輕輕地將球鉤向自己的頭部上空,目的是傳給守門員希爾頓。但身後的馬拉多納像只獵豹的高高躍起,在與守門員希爾頓面對面的情況下,用身體和手將球捅進了網內。馬拉多納欣喜若狂,沒等裁判決定這個球是否有效就在場內奔跑慶祝。希爾頓和隊友圍住主裁判理論,主裁判找來邊裁商量,最後判馬拉多納的進球有效。

③ 04年亞洲杯決賽的裁判還有記得的嗎

賽義德-卡米爾
【資料】
執法亞洲杯決賽的主裁判是科威特人賽義德·卡米爾,兩位邊裁分別是卡達人阿里-哈里菲和約旦人法塔赫·阿拉巴迪。卡米爾今年41歲,擁有豐富的執法經驗,1994年曾獲國際足聯嘉獎,是執法2000年世界俱樂部杯賽的惟一一名阿拉伯裁判,還參加了悉尼奧運會的執法,2002年韓日世界盃執法了韓國和土耳其的三、四名決賽。

④ 04亞洲杯決賽裁判是誰

賽義德-卡米爾
1963年1月6日出生的賽義德-卡米爾,身高1.73米。他於1994年晉級國際級裁判,執法的第一場國際比賽就與中國隊有關。當時是在1996年的吉隆坡,當時是在3月17日執法哈薩克國奧隊隊2:4負於中國國奧隊的比賽。只是當時參加這場比賽的國奧隊球員像楊晨、謝暉、張恩華等都已經不在國家隊中。此後還還在2002年的世界盃預選賽上執法過中國隊客場與印尼隊的比賽,當時中國隊以2:0取得勝利。
在本屆亞洲杯上,卡米爾先後執法小組賽C組伊拉克隊3:2戰勝土庫曼隊的比賽,在這場比賽中他只出示了兩張黃牌,但是這兩張黃牌都給了土庫曼隊的7號明加佐夫,賽後他的判罰讓土庫曼人十分不滿。
他執法本次亞洲杯的第二場比賽就是伊朗對韓國的1/4決賽,這場對攻戰中他出示了4張黃牌才控制住比賽。但是賽後他也受到了伊朗球迷的集體申訴,甚至有球迷直接寫信給亞足聯,認為他漏判了一名韓國球員不文明行為,他名韓國球員在下場後向伊朗隊的替補席豎起了中指。
在近年來國際足聯的重要賽事,這個賽義德-卡米爾一名十分活躍的亞洲裁判。他不僅執法了1998年法國世界盃烏拉圭1:2負丹麥隊的比賽、南非2:3負西班牙隊的比賽。2000年更是同時執法了奧運會男足比賽和黎巴嫩亞洲杯的比賽。在2002年的世界盃上他還執法了第三名爭奪戰東道主韓國隊2:3負土耳其隊比賽。

。最後還值得說說的是賽義德-卡米爾已經離過一次婚,他現在的第2任妻子是日本人
名字是竹上麗香,於1998年嫁給賽義德-卡米爾

⑤ 歷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1930年第一制屆世界盃主裁判是約翰內斯-蘭格努斯
1934年第二屆世界盃主裁判是伊萬-埃克林德
1938年第三屆世界盃主裁判是喬治-卡普德維勒
1950年第四屆世界盃主裁判是喬治-瑞德
1954年第五屆世界盃主裁判是威廉-林
1958年第六節世界盃主裁判是莫里斯-吉格
1962年第七屆世界盃主裁判是尼古拉-拉特謝夫
1966年第八屆世界盃主裁判是戈特弗里德-迪恩斯特
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主裁判是魯道夫-格洛克納
1974年聯邦德國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是 約翰-泰勒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塞爾吉奧-戈尼拉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阿納爾多-科埃爾霍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阿爾皮-菲爾霍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科德薩爾-門德斯
1994年美國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桑多爾-浦爾
1998年法國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賽義德-貝爾奎拉
2002年韓日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科里納
2006年德國世界盃決賽主裁判 埃利松多

⑥ 歷屆世界盃決賽的主裁判

1930年第1屆世界盃主裁判是約翰·蘭格努斯(John Langenus,比利時)
1934年第2屆世界盃主裁判是伊萬·埃克林德(Ivan Eklind,瑞典)
1938年第3屆世界盃主裁判是喬治·卡普德維勒(George Capdeville,法國)
1950年第4屆世界盃主裁判是喬治·里德(George Reader,英格蘭)
1954年第5屆世界盃主裁判是威廉·林(William Ling,英格蘭)
1958年第6屆世界盃主裁判是莫里斯·吉格(Maurice Guigue,法國)
1962年第7屆世界盃主裁判是尼古拉伊·拉蒂切夫(Nikolaj Latychev,蘇聯)
1966年第8屆世界盃主裁判是戈特弗里德·迪恩斯特(Gottfried Dienst,瑞士)
1970年第9屆世界盃主裁判是魯道夫·格洛克納(Rudolf Gloeckner,民主德國)
1974年第10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約翰·泰勒(John Taylor,英格蘭)
1978年第11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塞爾吉奧·戈內拉(Sergio Gonella,義大利)
1982年第12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阿納爾多·科埃略(Arnaldo Coelho,巴西)
1986年第13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小羅穆阿爾多·阿爾皮·菲略(Romualdo Arppi Filho,巴西)
1990年第14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埃德加多·科德薩爾·門德斯(Edgardo Codesal Mendez,墨西哥)
1994年第15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桑多爾·普爾(Sandor Puhl,匈牙利)
1998年第16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賽義德·貝爾科拉(Said Belqola,摩洛哥)
2002年第17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皮爾路易吉·科里納(Pierluigi Collina,義大利)
2006年第18屆世界盃決賽主裁判是奧拉西奧·埃利松多(Horacio Elizondo,阿根廷)

⑦ 近代的足球名將

No.1〔阿根廷〕迭戈·馬拉多納

(Diego Maradona,1960~)/15

No.2〔巴西〕貝利

(Pele,1940~)/22

No.3〔阿根廷、西班牙〕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

(Alfredo Di Stefano,1926~)/29

No.4〔荷蘭〕約翰·克魯伊夫

(Johan Cruyff,1947~)/32

No.5〔德國〕弗朗茨·貝肯鮑爾

(Franz Beckenbauer,1945~)/37

No.6〔匈牙利〕弗蘭奇·普斯卡什

(Ferenc Puskas,1927~)/43

No.7〔英格蘭〕斯坦利·馬修斯

(Stanley Matthews,1915~2000)/47

No.8〔法國〕米切爾·普拉蒂尼

(Michel Platini,1955~)/50

No.9〔葡萄牙〕弗勒爾·代·斯莫瓦·尤西比奧

(Eusebio,1943~)/55

No.10〔蘇聯〕列夫·雅辛

(Yashi,1929~1990)/58

No.11〔巴西〕加林查

(Garrincha,1933~1983) /62

No.12〔巴西〕迪迪

(Valdir Pereira-Didi,1928~2001) /66

No.13〔荷蘭〕馬爾科·范·巴斯騰

(Marco Van Basten,1964~)/70

No.14〔英格蘭〕博比·查爾頓

(Bobby Charlton,1937~)/74

No.15〔巴西〕濟科

(Zico,1953~) /78

No.16〔巴西〕保羅·羅伯特·法爾考

(Paolo Robert Falco,1954~) /81

No.17〔法國〕朱斯特·方丹

(Just Fontaine,1933~)/83

No.18〔北愛爾蘭〕喬治·貝斯特

(George Best,1946~) /86

No.19〔德國〕洛塔爾·馬特烏斯

(Lotthar Matthaus,1961~)/90

No.20〔巴西〕胡奧·阿維蘭熱

(Havelange,1916~)/94

No.21〔法國〕儒勒斯·雷米特

(Jules Rimet,1837~1956)/99

No.22〔義大利〕保羅·羅西

(Paolo Rossie,1956~) /103

No.23〔烏拉圭〕胡安·阿爾貝托·希亞芬諾

(Juan Alberto Schiaffino,1925~) /107

No.24〔義大利〕喬塞佩·梅阿查

(Giuseppe Meazza,1910~1979) /110

No.25〔英格蘭〕喬治·班克斯

(George Banks,1937~) /113

No.26〔法國〕羅伯特·格林

(Robert Guerin,1876~1918)/117

No.27〔西班牙〕路易斯·蘇亞雷斯

(Luis Suarez,1935~) /120

No.28〔奧地利〕馬特西亞斯·辛德勒

(Matthias Sindler,1903~1939) /123

No.29〔德國〕格特·穆勒

(Gerhard Muller,1945~)/126

No.30〔英格蘭〕凱文·基岡

(Kevin Keegan,1952~) /129

No.31〔巴西〕蘇格拉底·布拉濟萊羅·奧利維拉

(Socrates,1954~) /132

No.32〔德國〕卡爾·海因茨·魯梅尼格

(Rummenigue,1955~) /135

No.33〔義大利〕恩佐·貝阿爾佐特

(Enzo Bearzot,1927~) /138

No.34〔德國〕赫爾穆特·舍恩

(Helmut Schoen,1915~1996) /142

No.35〔西班牙〕聖地亞哥·貝爾納貝烏

(Santiago Bernabeu,1895~1978) /145

No.36〔匈牙利〕桑德·柯奇士

(Sander Kocsis,1929~1978) /148

No.37〔巴西〕羅納爾多·路易斯·德利馬

(Ronaldo Luiz Nazario de lima,1976~) /151

No.38〔英格蘭〕吉奧夫·赫斯特

(Geoff Hurst,1941~)/155

No.39〔瑞典〕萊納特·約翰松

(Johnson) /159

No.40〔德國〕約瑟夫·赫貝格爾

(Joseph Herberger,1897~?) /164

No.41〔義大利〕迪諾·佐夫
(Dino Zoff,1942~) /167

No.42〔賴比瑞亞〕喬治·威阿

(George Weah,1966~)/171

No.43〔匈牙利〕弗洛里安·阿爾貝特

(Florian Albert,1941~) /174

No.44〔義大利〕維多利奧·波佐

(Vittorio Pozzo,1886~?)/177

No.45〔喀麥隆〕羅傑·米拉

(Roger Milla,1952~)/181

No.46〔英格蘭〕彼特·希爾頓

(Peter Shilton,1949~)/184

No.47〔法國〕雷諾德·科帕

(Raymond Kopa,1931~)/186

No.48〔法國〕齊丹·齊達內

(Zinedine Zidane,1972~)/189

No.49〔英格蘭〕鮑比·摩爾

(Bobby Moore,1941~1993) /192

No.50〔保加利亞〕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

(Stoichkov,1966~) /195

No.51〔荷蘭〕路德·古利特

(Ruud Gullit,1962~)/198

No.52〔義大利〕弗蘭科·巴雷西

(Franco Baresi,1960~)/202

No.53〔德國〕烏維·席勒

(Uwe Seeler,1936~) /206

No.54〔阿根廷〕加布里埃爾·巴蒂斯圖塔

(Batistuta,1969~) /209

No.55〔英格蘭〕約翰·查爾斯

(John Charles,1931~)/212

No.56〔義大利〕西爾維奧·皮奧拉

(Silver Piola,1913~)/215

No.57〔匈牙利〕羅茲洛·庫巴拉

(Loszlo Kubala,1927~) /218

No.58〔法國〕讓·皮埃爾·帕潘

(Jean-piere Papin,1963~) /221

No.59〔英格蘭〕愛德華茲·鄧肯

(Duncan Edwards,1936~1958) /224

No.60〔英格蘭〕丹尼斯·勞

(Denis Law,1940~) /227

No.61〔烏拉圭〕胡戈·桑切斯

(Hugo Sanches,1958~)/230

No.62〔英格蘭〕加里·溫斯頓·萊茵克爾

(Gary Linker,1960~) /233

No.63〔巴西〕里瓦爾多·維多·博巴·費雷拉

(Rivaldo,1972~)/236

No.64〔英格蘭〕阿蘭·希勒

(Alan shearer,1970~) /239

No.65〔阿根廷〕丹尼爾·帕薩雷拉

(Daniel Passarella,1953~)/242

No.66〔阿根廷〕馬里奧·肯佩斯

(Kempus,1954~)/246

No.67〔荷蘭〕弗蘭克·里傑卡爾德

(Frank Rijkaard, 1962~) /249

No.68〔波蘭〕齊比尼伍·博涅克

(Zbigniew Boniek,1956~)/252

No.69〔葡萄牙〕路易斯·菲戈

(luis Figo,1972~) /255

No.70〔捷克〕約瑟夫·馬索普斯特

(Joseph Masopust,1931~) /259

No.71〔義大利〕羅伯特·巴喬

(Roberto Baggio,1967~)/262

No.72〔德國〕托尼·舒馬赫

(Tony Schumar,1954~)/266

No.73〔巴西〕索烏薩·羅馬里奧

(Romario,1966~)/269

No.74〔義大利〕保羅·馬爾蒂尼

(Paolo Maldini,1968~) /272

No.75〔阿根廷〕卡洛斯·比拉爾多

(Bilardo Carlos,1939~)/275

No.76〔英格蘭〕湯姆·芬尼

(Tom Finney,1922~)/278

No.77〔義大利〕賈尼·里韋拉

(Gianni Riviera,1943~) /281

No.78〔義大利〕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1936~) /284

No.79〔阿根廷〕路易斯·梅諾蒂

(Luis Menotti,) /288

No.80〔瑞士〕約瑟夫·布拉特

(Blatter Joseph,1936~)/292

No.81〔巴西〕馬里奧·扎加洛

(Mario Zagalo,1931~) /295

No.82〔烏拉圭〕恩佐·弗朗西斯科利

(Fransiccoli,1961~)/298

No.83〔德國〕尤爾根·克林斯曼

(Jurgen Kinsmann,1964~) /301

No.84〔英格蘭〕阿歷克斯·弗格森

(Alex Ferguson,1942~)/304

No.85〔西班牙〕皮埃爾·貝恩

(Pein) /308

No.86〔巴拉圭〕何塞·路易斯·奇拉維特

(Jose Luis Chilavert) /312

No.87〔匈牙利〕古斯塔夫·西貝斯

(1906~)/315

No.88〔英格蘭〕大衛·貝克漢姆

(David Beckham,1975~)/318

No.89〔南斯拉夫〕博拉·米盧蒂諾維奇

(Bora Milutinovic,1944~)/322

No.90〔義大利〕何萊桑德羅·德爾·皮埃羅

(Del Pierro,1974~)/327

No.91〔蘇格蘭〕肯尼·達格利什

(Kenny Dalglish,1951~)/331

No.92〔英格蘭〕邁克爾·歐文

(Michael Owen,1979~)/335

No.93〔比利時〕博斯曼

(Bosman 1964~)/339

No.94〔中國〕李惠堂

(Li Huitang,1905~1979)/344

No.95〔沙特〕賽義德·奧維蘭

(Saeed al-owairan,1967~)/348

No.96〔蘇聯〕奧列格·布洛欣

(Oleg Blokhin,1952~)/351

No.97〔哥倫比亞〕安德雷斯·埃斯科巴

(Andres Escoba,1965~1994) /354

No.98〔中國〕孫雯

(Sunwen,1973~) /357

No.99〔美國〕米切爾·阿克爾斯

(Michelle Akers,1966~) /360

No.100〔哥倫比亞〕雷涅·伊基塔

(Rene Higuita,1966~)/363

把迭戈·馬拉多納排在本書的第

一位肯定會惹某些人不高興,但如果我們冷靜地想一想,就不難發現馬拉多納當之無愧。他個子不高,憑著足球天賦和勤學苦練終成正果,左右腳功夫無人可比,除了守門員位置之外他可以踢任何位置,他的盤帶過人和妙傳助攻出神入化,他的慷慨解囊令其他球星們汗顏,他天性率真從不做作等等。他是除貝利之外的第二個球王,但在年輕的球迷心中,他遠
遠高於貝利。他因為上述特質離球迷更近,離普通人更近。他是一個神化了的人物,球迷們崇拜他,寬恕他的缺點,因為像他這樣幾十年才出一個的足球英雄已經讓我們興奮不已了,我們沒必要苛求他成為生活中一個高大全的完美人物。

迭戈·馬拉多納1960年10月30日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郊的一個貧民區。10歲進入阿根廷青年人俱樂部的"小洋蔥"少年隊。13歲加入布宜諾斯艾利斯少年隊。1975年,15歲的馬拉多納入選阿根廷國家青年隊。1977年入選阿根廷國家隊,踢過前鋒、前衛的位置。他身高1.68米,體重70公斤。他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但卻是綠茵場上的巨無霸。

1978年第十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在阿根廷舉行,馬拉多納由於年齡太小,資質尚淺,主教練梅諾蒂只好忍痛割愛。1979年,馬拉多納作為隊長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為阿根廷奪取冠軍,他本人被評為最佳球員。他的足壇神童的聲名開始在世界足壇傳播開來。

1980、1981年馬拉多納連續兩年被評為阿根廷最佳球員和最佳射手,並兩次獲南美最佳球員稱號。1980年,還被評為世界第一號足球運動員。1981年他轉會到博卡青年隊。1982年參加第十二屆世界盃足球賽時,馬拉多納已經名滿天下。在與巴西隊的比賽中他一時失去控制,惡意傷人,被紅牌罰下,經歷了人生第一次挫折。雖然這屆世界盃阿根廷隊無功而返,但賽後馬拉多納仍被評為世界十佳足球運動員之一。同年,馬拉多納轉會到西班牙巴塞羅那隊。由於年輕氣盛等原因,馬拉多納在巴塞羅那隊的日子並不好過,最終與俱樂部老闆努涅斯不歡而散。

1984年,馬拉多納以750萬美元的當時世界最高身價轉會義大利那不勒斯隊。那不勒斯是義大利南方的一個小城,長期以來這里的居民自愧不如北方的都靈、米蘭和羅馬,有一種自卑感。他們能打敗北方人的惟一武器就是足球,但苦於俱樂部資金不夠,一直未能如願。 與巴塞羅那不同的是,那不勒斯滿足了他的住行等方面近乎非理性的要求。市民對他非常尊重,連黑社會的老大都積極與他接觸,藉以抬高自身的地位。馬拉多納有皇帝般的感覺。心情愉悅的他帶領那不勒斯隊一鳴驚人,將北方的大牌球隊紛紛擊敗,使這支無名的小球隊名揚天下,並破天荒地奪得兩次義大利聯賽的冠軍(1987、1990年)和一次歐洲聯盟杯賽的冠軍(1984年)。馬拉多納成了那不勒斯的驕傲,那不勒斯人專門為他樹碑立傳。

在義大利賽場上,馬拉多納的球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身體又矮又壯宛如鐵塔,在場上橫沖直撞,天馬行空,難以阻擋。他的那隻價值3000萬美元的"世界第一左腳"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控球、盤球、射門技術均爐火純青。而且,他在場上高度興奮,全身心投入,意志堅強,既帶動了全隊,也常常力挽狂瀾。這一點在1986年第十三屆世界盃賽上得到了證明,馬拉多納在墨西哥賽場攀上了足球事業的頂峰。

在1986年世界盃賽場上,馬拉多納面對的是刀斧手般的後衛。在與韓國隊比賽時,一次次被砍大樹似地放倒,他又一次次地爬起來組織進攻。與4年前的世界盃相比,馬拉多納成熟了;而成熟了的馬拉多納對對手來說除了犯規已經沒有其他辦法可以阻止他前進。

1986年6月22日,1/4決賽中,馬拉多納率領阿根廷隊以2∶1戰勝英格蘭隊,使他成了民族英雄。1982年,英國出動龐大艦隊在美國的支持下奪走了本屬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又稱馬島),使阿根廷人對本國長達150年的弱小懊鬧不已。馬拉多納的兩粒進球為阿根廷人民出了一口惡氣。
在這場比賽中,馬拉多納打入世界足球史上最有名的兩記進球。下半場進行到第五分鍾時,英格蘭隊的後衛史蒂夫為了解圍,輕輕地將球鉤向自己的頭部上空,目的是傳給守門員希爾頓。但身後的馬拉多納像只獵豹的高高躍起,在與守門員希爾頓面對面的情況下,用身體和手將球捅進了網內。馬拉多納欣喜若狂,沒等裁判決定這個球是否有效就在場內奔跑慶祝。希爾頓和隊友圍住主裁判理論,主裁判找來邊裁商量,最後判馬拉多納的進球有效。

此後人們津津津樂道的是馬拉多納在攻入這粒球時的機敏過人以及"上帝之手"的神助。後來連國際足聯的官員都感嘆足球的魅力就在於出錯,比如"上帝之手"。這個球成了足球歷史上的經典。不過阿根廷人想的遠不止此,率阿根廷國家隊奪得1978年世界盃冠軍的著名教練梅諾蒂說:"我們現在擁有可觀的財富,這不僅是因為馬拉多納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擁戴,而且也因為他在英阿戰爭結束4年之後,在同英格蘭的比賽中用手攻進了這個球。人們說:'我們輸掉了戰爭,但在足球比賽中卻打得龜孫子們落花流水。'"

在馬拉多納面前,希爾頓把守的大門形同虛設。幾分鍾後馬拉多納在己方半場得球後,朝著英格蘭後衛線長驅直入,變速帶球。他的假動作讓身材高大、塊頭幾乎大他一倍的英格蘭後衛暈頭轉向,無能為力。馬拉多納連過4名後衛,直入禁區,希爾頓企圖撲他的腳下球,他輕輕晃動了一下身子,使希爾頓的重心稍稍移動,接著抬腳勁射,球鑽入了網底。英格蘭主教練羅布森說:"當時,我們隊還有整齊的隊形,並沒有明顯的錯誤。但馬拉多納的確是位足球天才,是他突破了我們的防線,踢進了最佳的進球。這個球進得令我們心服口服。"這就是20世紀的最佳進球。這樣的進球以前沒有,估計以後也不會有,它彷彿是上帝賦予足球的最完美的作品。那屆世界盃屬於阿根廷,屬於馬拉多納。而英阿大戰中的兩個進球可以說濃縮於他天才與魔鬼的足球風格。

阿根廷隊第二次捧得金杯,馬拉多納也獲得最佳球員稱號,並入選世界最佳陣容。同年,當選為"世界足球先生"。

1990年世界盃賽,馬拉多納狀態明顯不如4年前,但他肩負著球迷的期望再次帶領阿根廷隊出征。幾乎從第一場對喀麥隆的揭幕戰起,人們就厭倦這支沒落的王牌球隊,恨不得它早點被淘汰出局,但這支球隊在神奇教練比拉爾多的指導下,憑著馬拉多納的技藝仍然搖搖晃晃地殺入了決賽。尤其在對陣容整齊的巴西隊比賽時,巴西隊的前鋒卡雷卡、穆勒一次次攻到門前都被馬拉多納和隊友們瓦解。馬拉多納耐心地尋找機會,等待給對手致命的一擊。比賽就快結束的時候他抓住了惟一的機會將球傳給快馬趕到的卡尼吉亞,後者心領神會,輕輕地將球攻入了巴西隊的大門。阿根廷隊贏了!7月8日對西德隊的決賽,阿根廷隊損兵折將,卡尼吉亞等幾員大將因累計兩張黃牌在身,不能出場,但馬拉多納帶著阿根廷隊死守後場,企圖保平,然後與對方踢點球取勝。然而,布雷默罰入的點球粉碎了他們的美夢。如果沒有裁判的那個可判可不判的點球,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樣子。屈居亞軍的馬拉多納心有不甘,在領獎台上終於迸發渲泄了他所有的情感。他哭了,他埋怨說這是國際足聯的黑手黨有意安排的。

馬拉多納可以哭泣,但誰相信眼淚呢?也就是從這次世界盃賽後,馬拉多納的丑聞越來越多。 1994年的美國世界盃上馬拉多納又一次帶著阿根廷隊來到了賽場。沒有人認為他會有所作為,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拉多納依然風光無限,他憑著超人的天賦和堅強的毅力在綠茵場上拼搏。他在神奇地打入一球後瘋狂地跑到電視鏡頭前狂喊,彷彿在宣布他是世界之王。隨後的變故又一次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尿檢呈陽性,帶著遺憾不光彩地結束了他最後的世界盃。馬特烏斯和羅伯特·巴喬都公開承認,沒有了馬拉多納,世界盃賽將減色一半。一直以馬拉多納為核心的阿根廷隊,雖然擁有風之子卡尼吉亞和戰神巴蒂斯圖塔,但沒有了馬拉多納,他們找不著場上的感覺,在負於羅馬尼亞隊後過早地捲起鋪蓋回家。
在這場比賽中,馬拉多納打入世界足球史上最有名的兩記進球。下半場進行到第五分鍾時,英格蘭隊的後衛史蒂夫為了解圍,輕輕地將球鉤向自己的頭部上空,目的是傳給守門員希爾頓。但身後的馬拉多納像只獵豹的高高躍起,在與守門員希爾頓面對面的情況下,用身體和手將球捅進了網內。馬拉多納欣喜若狂,沒等裁判決定這個球是否有效就在場內奔跑慶祝。希爾頓和隊友圍住主裁判理論,主裁判找來邊裁商量,最後判馬拉多納的進球有效。

此後人們津津津樂道的是馬拉多納在攻入這粒球時的機敏過人以及"上帝之手"的神助。後來連國際足聯的官員都感嘆足球的魅力就在於出錯,比如"上帝之手"。這個球成了足球歷史上的經典。不過阿根廷人想的遠不止此,率阿根廷國家隊奪得1978年世界盃冠軍的著名教練梅諾蒂說:"我們現在擁有可觀的財富,這不僅是因為馬拉多納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擁戴,而且也因為他在英阿戰爭結束4年之後,在同英格蘭的比賽中用手攻進了這個球。人們說:'我們輸掉了戰爭,但在足球比賽中卻打得龜孫子們落花流水。'"

在馬拉多納面前,希爾頓把守的大門形同虛設。幾分鍾後馬拉多納在己方半場得球後,朝著英格蘭後衛線長驅直入,變速帶球。他的假動作讓身材高大、塊頭幾乎大他一倍的英格蘭後衛暈頭轉向,無能為力。馬拉多納連過4名後衛,直入禁區,希爾頓企圖撲他的腳下球,他輕輕晃動了一下身子,使希爾頓的重心稍稍移動,接著抬腳勁射,球鑽入了網底。英格蘭主教練羅布森說:"當時,我們隊還有整齊的隊形,並沒有明顯的錯誤。但馬拉多納的確是位足球天才,是他突破了我們的防線,踢進了最佳的進球。這個球進得令我們心服口服。"這就是20世紀的最佳進球。這樣的進球以前沒有,估計以後也不會有,它彷彿是上帝賦予足球的最完美的作品。那屆世界盃屬於阿根廷,屬於馬拉多納。而英阿大戰中的兩個進球可以說濃縮於他天才與魔鬼的足球風格。

阿根廷隊第二次捧得金杯,馬拉多納也獲得最佳球員稱號,並入選世界最佳陣容。同年,當選為"世界足球先生"。

1990年世界盃賽,馬拉多納狀態明顯不如4年前,但他肩負著球迷的期望再次帶領阿根廷隊出征。幾乎從第一場對喀麥隆的揭幕戰起,人們就厭倦這支沒落的王牌球隊,恨不得它早點被淘汰出局,但這支球隊在神奇教練比拉爾多的指導下,憑著馬拉多納的技藝仍然搖搖晃晃地殺入了決賽。尤其在對陣容整齊的巴西隊比賽時,巴西隊的前鋒卡雷卡、穆勒一次次攻到門前都被馬拉多納和隊友們瓦解。馬拉多納耐心地尋找機會,等待給對手致命的一擊。比賽就快結束的時候他抓住了惟一的機會將球傳給快馬趕到的卡尼吉亞,後者心領神會,輕輕地將球攻入了巴西隊的大門。阿根廷隊贏了!7月8日對西德隊的決賽,阿根廷隊損兵折將,卡尼吉亞等幾員大將因累計兩張黃牌在身,不能出場,但馬拉多納帶著阿根廷隊死守後場,企圖保平,然後與對方踢點球取勝。然而,布雷默罰入的點球粉碎了他們的美夢。如果沒有裁判的那個可判可不判的點球,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樣子。屈居亞軍的馬拉多納心有不甘,在領獎台上終於迸發渲泄了他所有的情感。他哭了,他埋怨說這是國際足聯的黑手黨有意安排的。

馬拉多納可以哭泣,但誰相信眼淚呢?也就是從這次世界盃賽後,馬拉多納的丑聞越來越多。 1994年的美國世界盃上馬拉多納又一次帶著阿根廷隊來到了賽場。沒有人認為他會有所作為,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拉多納依然風光無限,他憑著超人的天賦和堅強的毅力在綠茵場上拼搏。他在神奇地打入一球後瘋狂地跑到電視鏡頭前狂喊,彷彿在宣布他是世界之王。隨後的變故又一次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尿檢呈陽性,帶著遺憾不光彩地結束了他最後的世界盃。馬特烏斯和羅伯特·巴喬都公開承認,沒有了馬拉多納,世界盃賽將減色一半。一直以馬拉多納為核心的阿根廷隊,雖然擁有風之子卡尼吉亞和戰神巴蒂斯圖塔,但沒有了馬拉多納,他們找不著場上的感覺,在負於羅馬尼亞隊後過早地捲起鋪蓋回家。
在這場比賽中,馬拉多納打入世界足球史上最有名的兩記進球。下半場進行到第五分鍾時,英格蘭隊的後衛史蒂夫為了解圍,輕輕地將球鉤向自己的頭部上空,目的是傳給守門員希爾頓。但身後的馬拉多納像只獵豹的高高躍起,在與守門員希爾頓面對面的情況下,用身體和手將球捅進了網內。馬拉多納欣喜若狂,沒等裁判決定這個球是否有效就在場內奔跑慶祝。希爾頓和隊友圍住主裁判理論,主裁判找來邊裁商量,最後判馬拉多納的進球有效

閱讀全文

與賽義德裁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