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賽裁判 > 相撲比賽

相撲比賽

發布時間:2020-11-23 22:38:26

❶ 日本相撲比賽近期日程

日本大相撲每逢單月舉行,一年六次。
時間一般是當月第二個周日開始,每次15天。
所以最近一次是9月14號開始比賽。
在日本大相撲協會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更詳細的信息,包括每天出場的力士名單和比賽結果。
網路相撲吧也會有很多相關報道和討論,並有網友整理出比賽視頻,可以前往了解。

❷ 相撲比賽,健美VS相撲,看誰的力量大

健美運動員不一定力量大,但是相撲運動員一定重量大,每天頂著幾百斤,訓練時頂著兩個幾百斤。。。

❸ 相撲運動有哪些

相撲(すもう):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一種摔跤運動。 相撲(すもう),古稱素舞,起源於中國的漢代,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後來成為日本的國技,日本的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日本《相撲之始》一書說,日本的相撲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3年。日本體育網路全書記載:「日本的相撲與中國的角抵和拳法有相互關系。」日本歷史考古學家池內宏和梅原末治合著的《通溝》一書也說,日本的相撲同中國吉林省輯安縣出土的3~5世紀古墓壁上的角抵圖極相象;同中國唐宋時代的相撲比賽形式和規則也近似。從17世紀起, 日本各地興起職業性相撲,稱為"大相撲"。18世紀開始形成現代的相撲。到20世紀初期,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廣泛開展起來。至今日本的相撲比賽每年都要舉行6次,分為一月場、三月場、五月場、七月場、九月場和十一月場,成為群眾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下面介紹的是當前日本流行的相撲的技術要求、比賽規則等。 相撲運動員不僅要有氣力,而且還要有熟練的技巧,技巧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技術大致分為推、摔、捉、拉、閃、 按、 使絆等。 運動員主要用頸、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腳等部位, 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相互進攻。運動員(日本稱為力士)按運動成績分為10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及橫綱。橫綱是運動員的最高級稱號,也是終身榮譽稱號。十兩以上6級運動員的發型和腰帶的質量與幕下以下4級不同。十兩以上6級運動員比賽時,有入場式,穿化妝圍裙。相撲裁判員(日本稱為行司),按年限也分為10級。相撲裁判的等級叫做「格」,「橫綱格」是裁判員的最高級稱號。他們的等級用指揮扇上的纓帶顏色為標志。裁判用以指揮的扇子稱為「軍配」,扇子指向的一方為勝者。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因為神道教義認為鹽能驅趕鬼魅。相撲比賽在檯子上進行。整個檯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發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檯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比賽在一二分鍾甚至幾秒鍾內便能決出勝負。相撲的裁判共由6人組成。主裁判由手持摺扇「行司」登台擔任,其餘5人分別在正面、東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土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級叫序口。一個普通力士要想獲得較高的等級是需要花費很大氣力的;不經過艱苦努力,要想獲得最低的等級,也是不可能的。 相撲(sumo)被譽為日本國粹,亦稱角力、角觝。 相撲源於中國。《禮記·月令》:"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後傳入日本。始見於《日本書紀·垂仁紀》。奈良時代以後興盛。719年(養老三年)朝廷設拔出司(後相朴司)。平安時代,每年7月有相撲節。鐮倉時代以後作為武士的武技而在武士中盛行。17世紀末,出現營利性職業相撲。江戶時代盛行職業性勸進相撲,江戶成為全國相撲中心。明治維新時一時衰落。昭和初國粹主義抬頭,相撲再興。戰後在東京、大阪、福岡、名古屋均有相撲場。作為群眾性體育活動,至今在各地民間仍頗為盛行。 相撲是唯一的一種日本摔跤形式。它與日本神道教一樣源遠流長。現在,仍存在許多傳統儀式.相撲最基本的規則:選手在對手之前觸地或者比對手在輪次中觸地次數多為輸。選手之間糾纏經常持續幾秒鍾,有時會到一分鍾或更長。每年日本會舉辦六場相撲比賽。每次15天。三場在東京舉行,其餘則在大阪、福岡和名古屋.相撲最高級別:橫綱是相撲的最高級別。一旦選手到達橫綱級就不能再輸。如果他的成績開始變差,就希望他退役。

❹ 相撲比賽如何進行

相撲在40~60厘米高,7.27平方米,四邊斜度為40~50度的土台上進行。比賽時,能使對方除腳以外任何一部分著地或能使對方身體的任何部分觸及4.55米直徑的圈外即為勝利。比賽沒有時間限制,長時間不分勝負時,可休息一會重新開賽。柔道新手從1級到5級,再從初段至十段逐步升級。相撲按成績分為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及橫綱10個級別。

❺ 成為日本相撲運動員的條件是什麼

大多數優秀選手都是在18-35歲之間,經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他們為贏得身體上的優勢除了消耗就是吃大量的食物,並且吃飯後再睡覺。初學者居住在相當嚴格的專門相撲室內。地位:在日本,"相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日本人成為"國技",而且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喜愛,有很多日本人以自己新家建成之時能收到一個相撲選手的名片為榮!兩個胖胖的相撲在一個圓環里進行一場肉搏戰,感覺實在很好!兩個相撲運動員裝束很簡單,只在腰間系一條"兜襠布"以遮住下身!在人們看來,這可能有些不雅!但這確實是相撲運動的專用"運動衣",在日本,有很多的相撲都是鄉村一些家裡貧寒的子女,從小就接受"相撲部屋"的教育,以此達到"出人頭地"的社會位置!據說每天相撲的運動很少,以保證自己能夠永久保持肥胖的身材,因為在日本的相撲比賽中,是沒有若干級別的,只有靠相撲運動員自己能夠"膀大腰圓"。所以日本的相撲男選手,越「膘肥體胖」當然也就越有利,所以為了盡量長胖,男相撲選手每天除了飽餐兩頓飯以外就是長時間的睡覺,期間只進行短時間的訓練。如今,日本相撲界為了使相撲運動走向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對相撲進行了很多改革。
職業相撲手必須體型高大魁梧,二十歲之後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體重一百二十公斤以上。一流的相撲手最後有巨大而呈梨狀的軀體,他們具有如此身型和力量,其實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系,驚人的食量大約是正常人的十倍。
日本有史以來最重的相撲手是當今來自美國夏威夷的小錦,他的體重二百六十三公斤。 相撲手按比賽成績分為十個等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開齊、大關、橫綱。 近年曾為橫綱的兩位風雲人物是日本相撲史上第一位非日本籍的橫綱(終身榮譽稱號)曙太郎(夏威夷)和日本最有前途的貴之花,兩人曾在香港超霸賽對撼,各勝一場之後由曙太郎奪得總冠軍榮譽。
當代大相撲比賽,是在稱為土表的場地舉行,它用粘土堆成三十至六十厘米。比賽區圓形,直徑4。55米,在堅實平整的比賽區表面鋪上薄層細砂。 傳統的比賽,土表四角有柱,上托日式屋頂,觀眾圍觀同中國古代傳統的擂台賽相似,例如十八世紀的「江都勸進大相撲浮繪之圖」,柱子有礙觀眾視線,1951年起,取消柱子,改用懸掛式屋頂。 主於搏人的相撲技術中有「技麻利」七十手,和傳統的四十八手,實際有一百多手。在彼此體型相當的情況下,要贏的話,出了快之外,力量和時機,加上反應的配合,並不容易。
相撲對身高和體重的要求只有下限沒有上限,體重下限是75公斤,身高下限是1.73米。
日本著名相撲手-曙,曾經參加過日本著名的<<K-1格鬥大賽>>雖然在K-1里,他的實力不是最好的一個,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表揚和敬佩的!

❻ 怎樣看日本的相撲比賽

相撲,雖然可能是由咱們的祖先發明而後傳到日本去的一項體育運動,但是,這項運動在咱們國家早已絕跡。如今,相撲運動在日本依然大行其道,被尊奉為「國技」。每一回的相撲比賽,盡管日本國家電視台NHK場場直播,很多日本人還是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門票,親臨賽場觀看比賽。緊張處,如痴如醉,如癲如狂。日本的相撲比賽,每一場都是座無虛席的。相撲運動究竟魅力何在?請看本人在日本期間所寫的三篇小文章——
相撲的魅力 今年在東京舉行的相撲比賽「夏場」今天落下帷幕。初次來日本,對這個島國充滿好奇的我,既然躬逢其盛,也不可能無動於衷,因此,很是看了幾場比賽的電視直播。來日本還不到兩個月,而且,對這項體育比賽也知之甚少,按說不應該急於發表言論。但是有兩個原因讓我不怕貽笑大方,動起筆來。一是凡事講究個新鮮,往往是知之甚少者、初來乍到時偏偏有許多感想,等到時間一長、了解一多,就習焉而不察以至於無話可說了;二是貽笑大方也不是壞事,我主張寫文章不能跟讀者為難,要為善,而娛樂讀者無疑是為善之一端,自己露怯也能夠博讀者怡然而笑,那也不是壞事。劉皇叔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我認為他說得很對。 看過相撲比賽,對這項運動還是有不少疑惑,曾經問過一些日本人,其中有些疑惑未得其解,至今仍然是疑惑。最大的疑惑就是相撲比賽的魅力究竟在哪裡。體育比賽大多是從人類早期的勞動演變而來的,都帶有相當的實用性。田徑比賽中,跑得快有利於追逐野物,或者在被野物追逐時便於逃命,跑得遠可以用於遠距離遞送緊急消息,扔得准可以提高獲取野物的效率,或者獲得野物更完好的皮毛,扔得遠對獵獲不容易近身的野物大有好處;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在道路上比速度,在現代社會中更是實用,無論好人壞人警察匪徒,在追殺與被追殺時都用得著;中國的武術、西洋的拳擊,在冷兵器時代的兩軍交戰、在火器時代的短兵相接、在今天街頭的打架斗毆中,都是很實用的技能。當然,體育比賽中也有以展示美從而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愉悅的項目,例如藝術體操、舞蹈。反觀相撲,我很難明白它有什麼實用性。相撲運動員據說力氣都很大,但是這種力氣在狩獵和打架時,恐怕都不太有用。那麼胖能追上什麼?倒是很容易被追上,也很容易被擊中——體積大目標大。要是誰說穿著犢鼻褌的大胖男子看起來很美,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愉悅,恐怕當今世界上相信的人不會有很多。當今世界正風靡著的時尚是苗條美,骨感美,女性美。據說日本相撲起源於歷史上兩個部落發生矛盾時曾經用這種方法解決了爭端,我們知道的歷史上的部落之爭都是你死我活的刀光劍影,由兩個光著膀子的漢子相撲決定勝負,手段和平得簡直有點小兒科,令人難以置信。問了好多日本朋友,他們都告訴我,他們喜歡看相撲比賽的原因是,它的規則簡單、比賽時間短、勝負一目瞭然。聽起來,邏輯有點奇怪吧。 我曾經瞎操心,相撲運動員都那麼胖,很不利於家庭生活的幸福快樂,而且壽命也普遍不長,據說一般只能活到六十多歲,他們能找得到對象嗎?記得我這個問題還沒說完,一位日本女教授就笑了起來,她說相撲運動員是很有魅力的,她就曾經愛上一位比她小八歲的相撲運動員。假如那相撲運動員願意娶,她一定樂意嫁!她說相撲運動員除了收入很高之外,還很有人格魅力。可是我問了很多年輕一代的日本女孩子,她們願意不願意找一位相撲運動員做男朋友做丈夫時,基本上都被笑著否定了。她們說,年紀大的女人喜歡他們。 看了一種介紹材料,材料上說,現在願意並且合格做相撲運動員的人數在減少,大有後繼乏人的意思。為了改變這種境況,日本相撲界開放門戶,開始接受外籍人士進入這項運動。現在已經有蒙古籍、美國籍、中國籍的外籍運動員。最近日本相撲協會還組織運動員去中國的北京和上海舉行「相撲公演」。看來,我太不明白其魅力何在的這項運動還是有一定活力的。 相撲之美 不久前,我還對日本國技相撲的魅力感到迷惘,發出過疑問;但是經過這一階段的調查研究,尤其是今天親臨現場觀看了大半天的相撲比賽——「第83回東日本大學相撲選手榷大會」,對相撲運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發現,相撲其實是看起來相當有美感的一項運動。 首先,相撲運動具有樸素美。先看比賽場地,按照現在體育運動產業的發展水平,什麼先進的設備、闊氣的擺設、漂亮的環境弄不出來?但是,這相撲運動不受影響,就是十平方米左右面積、二三尺高的一方泥土墩子,上邊用稻草繩嵌出一個圓圈,土面上撒些沙子,比賽就可以開始了。比賽一激烈,運動員難免會把沙面弄亂,那就拿把笤帚來掃一掃。千萬不要以為這條帚有什麼不同凡響之處,就是一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笤帚,窮鄉僻壤都很容易見到的笤帚。比賽嘛,運動員總須出力流汗,因而就難免口渴,相撲比賽這個時候也決不像其他比賽那樣,組織者准備了什麼名牌飲料礦泉水之類,而是就在場地一角放一隻農村人用的木桶,里邊盛滿了生水,誰渴了就自己去拿小木勺子舀起來喝兩口。再看運動員,也不是買不起YN的帽子、Adidas的衣服、Nike的鞋子,可是,一條寬寬的帶子在腰上和襠上一圍一紮了事,科頭赤足,就上了陣。唯一的講究就是把頭發梳得油亮油亮的,並且把頭頂的一小綹紮起來,如此而已。這還只是職業選手才有的享受,業余的根本什麼發型講究也沒有,首如飛蓬、禿瓢鋥亮都沒有關系。現在東京修了闊氣的國技館來進行相撲比賽,但房子實際上是給觀眾修的,比賽本身並不需要這些,運動員也享受不到什麼,對這項運動和參賽選手來說,在國技館里比賽和在農村田頭比賽沒有什麼區別。奢侈花哨已經成為時尚的體育界,相撲大約是最為朴實無華的比賽了。如果將來講究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高爾夫之類運動就首當其沖,而相撲運動則可以樹立為楷模。 其次,相撲運動具有古典美。古典美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肥胖美。日本曾經決意「脫亞入歐」,但是,這一點上東西方並無二致。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審美里,肥胖是美,這只要看一下那個時代的人物繪畫和雕塑就一目瞭然了;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典審美里,高大肥碩就是美,《詩經》里贊頌的美女就是「碩人」。在中國,不要說人了,就是評價一隻羊,也是肥大為美的,「羊大為美」,「美」字就是羊、大兩個字合起來的。揆之東西方審美標准,相撲運動員都深得肥大三昧。據說最肥大的選手有達到三百四十多公斤的。不過需要說明一點,古代的人決不像今天的人類這么好吃懶做,他們是要參加體力勞動的,因此,身上的肉雖然比較多,但都不是可以煉出很多大油的懶肉——肥肉。今天的相撲選手身上走起來顫顫巍巍的肉,據說也不是一般的肉,而是很有力量的肉——肌肉。相撲選手與古典美人有此相通之點,大約也是一般人所沒有意料到的吧。 不過,當我提議說人們喜愛看相撲比賽,是不是跟喜歡看大熊貓有相同之處——大熊貓也是動作優雅從容、遲緩不迫的——的時候,卻遭到了好幾位日本女學生的否認。 相撲是一項幽默的運動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這話雖然魯迅筆下的瘋子也曾說過,但是假如我們不一味地因人廢言的話,不得不承認,他確實說得有道理。 我的感慨來自觀看日本的相撲運動。來東京不久,我曾經寫過一篇小文章,認為體育比賽通常都起源於實際生活里有用的事情,而相撲運動我看不出有什麼實用性。字里行間,疑惑之餘,頗有不屑的意味。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我的觀點需要修訂:我現在發現,相撲是一項很具有幽默感的比賽。 體育比賽可以大別為三類:鬥智、斗勇、鬥狠。國際象棋、圍棋、中國象棋、橋牌、升級、拖拉機之類的棋牌比賽,勾心鬥角,屬於動腦子的游戲,可以說是鬥智。從老高的地方腦袋朝下往水裡跳,在粗細不等的木頭鐵桿上翻跟頭轉圈,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駕駛摩托、汽車之類速度飛快的東西你追我趕,險象環生,跳水、體操、賽車之類顯然是勇敢者的游戲,可謂斗勇。握著大拳頭朝對方臉上身上沒命地擊打,拿腳丫子向別人身上猛踢猛踹,或者乾脆就拿起一些堅硬銳利的傢伙沖人扎挑砍刺,招招歹毒,拳擊、武術之類的比賽顯然屬於鬥狠。按照這樣的分法,日本的相撲就無所歸屬。 你看,整天就琢磨著算計別人,是費腦又耗費神的,咀嚼進去的卡路里都轉化成了損人利己的招數,因此,鬥智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猴瘦。相撲選手與此截然不同,到了關鍵時候,使勁向前一撲,不是把對手撲出圈子,就是自己被撲出圈子,快的幾秒鍾就解決問題,不需要動多少心眼,也根本來不及動什麼心眼。因為不用琢磨算計,所以相撲運動員個個都吃得飽睡得香,心寬體胖。跳水的、開車的,那些斗勇的運動員,沒有一個不是膽子大得可以搶銀行、手腳快得足以讓訓練有素的警察瞠乎其後、確保自己安全地絕塵而去的。而相撲運動員則不然,不用懸在空中還要不消停,不必閃轉騰挪玩花樣,也無須沒命地往前飛奔,爭先恐後,他們完全可以從容不迫,鴨步而行,任由著身上的肉做水波浪式的運動。搞拳擊、武術運動,講究的是迅速、准確、有力,目的無非是求一個「你傷我安」、「你死我活」。相撲運動完全不是那樣,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將對方撲出圈外或者撲倒在地,連讓對手受一點皮毛之傷的想法都不必有。頂多是,因為用力過猛,把對手推了個仰面朝天,或者嘴啃沙土。反正相撲運動員都有足夠厚度和彈性的皮肉,是不容易受到什麼損傷的。總之,相撲運動跟鬥智、斗勇、鬥狠三樣一樣也不沾邊。 看了許多場電視直播和大半天現場的相撲比賽,我覺得相撲其實是充滿幽默的運動。身體碩大成那個樣子,而且不分四季,渾身裸露面積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成心讓人忍俊不禁。一位同事看了半天比賽後就十分滿意地說:「今天看到的胖子,比以前幾十年裡看到的胖子全部加起來還要多!」比賽開始,兩具碩大的身體突然相撞,「噼啪」有聲,讓人覺得好玩;其中一人站立不穩,一個趔趄出了稻草繩圍成的圈子,讓你覺得有趣;短暫相持後,兩具龐大的身體一先一後轟然倒地,讓人發笑;假如其中一人嘴巴啃了地或者四腳朝了天,全場一陣掌聲,也是善意的。 假如不把他人的比賽輸贏跟自己的情感、榮譽、利益之類的東西聯系在一起,看完相撲比賽,是可以有一副輕松愉快心情的。所以我建議,郁悶人士不妨多看相撲比賽。[摘自拙著《北京東京隨筆》]

❼ 誰知道相撲比賽的規則

相撲: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一種摔跤運動。
相撲(すもう),古稱素舞,起源於中國的漢代,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後來成為為日本的國技的日本的國際性的武術、格鬥和體育運動。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歷史
中國和日本兩國在歷史上都有相撲。從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國秦漢時期的角抵形象同日本現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至遲在西晉初年,中國已有相撲的名稱。唐宋元明清各代,相撲活動一直盛行。到了清代中葉,相撲的名稱才逐漸消失。
日本《相撲之始》一書說,日本的相撲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3年。日本體育網路全書記載:「日本的相撲與中國的角抵和拳法有相互關系。」日本歷史考古學家池內宏和梅原末治合著的《通溝》一書也說,日本的相撲同中國吉林省輯安縣出土的3~5世紀古墓壁上的角抵圖極相象;同中國唐宋時代的相撲比賽形式和規則也近似。從17世紀起, 日本各地興起職業性相撲,稱為"大相撲"。18世紀開始形成現代的相撲。到20世紀初期,相撲作為日本的「國技」廣泛開展起來。至今日本的相撲比賽每年都要舉行6次,分為一月場、三月場、五月場、七月場、九月場和十一月場,成為群眾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下面介紹的是當前日本流行的相撲的技術要求、比賽規則等。
相撲運動員不僅要有氣力,而且還要有熟練的技巧,技巧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技術大致分為推、摔、捉、拉、閃、 按、 使絆等。 運動員主要用頸、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腳等部位, 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相互進攻。運動員(日本稱為力士)按運動成績分為10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及橫綱。橫綱是運動員的最高級稱號,也是終身榮譽稱號。十兩以上6級運動員的發型和腰帶的質量與幕下以下4級不同。十兩以上6級運動員比賽時,有入場式,穿化妝圍裙。相撲裁判員(日本稱為行司),按年限也分為10級。相撲裁判的等級叫做「格」,「橫綱格」是裁判員的最高級稱號。他們的等級用指揮扇上的纓帶顏色為標志。裁判用以指揮的扇子稱為「軍配」,扇子指向的一方為勝者。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因為神道教義認為鹽能驅趕鬼魅。相撲比賽在檯子上進行。整個檯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發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檯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比賽在一二分鍾甚至幾秒鍾內便能決出勝負。相撲的裁判共由6人組成。主裁判由手持摺扇「行司」登台擔任,其餘5人分別在正面、東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土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級叫序口。一個普通力士要想獲得較高的等級是需要花費很大氣力的;不經過艱苦努力,要想獲得最低的等級,也是不可能的。
相撲(sumo)被譽為日本國粹,亦稱角力、角抵。 相撲源於中國。《禮記·月令》:"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後傳入日本。始見於《日本書紀·垂仁紀》。奈良時代以後興盛。719年(養老三年)朝廷設拔出司(後相朴司)。平安時代,每年7月有相撲節。鐮倉時代以後作為武士的武技而在武士中盛行。17世紀末,出現營利性職業相撲。江戶時代盛行職業性勸進相撲,江戶成為全國相撲中心。明治維新時一時衰落。昭和初國粹主義抬頭,相撲再興。戰後在東京、大阪、福岡、名古屋均有相撲場。作為群眾性體育活動,至今在各地民間仍頗為盛行。
相撲是唯一的一種日本摔跤形式。它與日本神道教一樣淵源流長。現在,仍存在許多傳統儀式.相撲最基本的規則:選手在對手之前觸地或者比對手在輪次中觸地次數多為輸。選手之間糾纏經常持續幾秒鍾,有時會到一分鍾或更長。每年日本會舉辦六場相撲比賽。每次15天。三場在東京舉行,其餘則在大阪、福岡和名古屋.相撲最高級別:橫綱是相撲的最高級別。一旦選手到達橫綱級就不能再輸。如果他的成績開始變差,就希望他退役。
根據考古資料,最早的赤身相撲格鬥術,可能來自鄂爾多斯草原騎馬民族的胡人。自從到了西晉時代,五胡大量南遷農耕平原之後,漢人開始有了相撲的名稱。但是,今日已不再有這種稱呼了,如果要找尋赤身相撲的蛛絲馬跡,可能今日山西定襄、原平一帶的胡人牧地,仍有赤身的「摸泥蚯摔跤」和「撓羊賽」的傳統,或許遺留一些游牧、騎馬民族相撲的痕跡吧! 根據考古資料,農耕島國的大和民族,最早的赤身相撲格鬥術,可能來自朝鮮半島騎馬民族的高句麗人,大約西晉之後的朝鮮廣開土王時代或之後從朝鮮半島傳入。經過十幾個世紀以後,今日已發展成有自己民族特點的國技。
公元695年,日本開始有了相撲比賽。公元728年,相撲進入日本貴族的生活圈子,宮廷中設立了「相撲節」,,每年定期舉行「相撲節會」,有比賽規則。 相撲節會持續了四百多年後,隨著皇室勢力衰退而開始普及民間,並於民間祭神、驅魔、慶祝豐收和占卜生產凶吉拉上關系。從十七世紀開始,興起了「職業相撲」,二十世紀初以日本的國技姿態廣泛開展,1909年東京建起一座專供相撲比賽使用的國技館,1941年更被列為學校體育正式科目。至此相撲的國技地位,在日本獲得進一步肯定。職業大相撲被認為是一種高尚的職業,相撲手所到之處備受人們尊敬。據說這是與日本人的帝皇君主傳統觀念有很大關系,因為古代相撲人只能在御前為天皇將相表演,當時的「相撲節會」是宮中重要儀式之一,相撲人有幸上場視為畢生榮譽,人們亦視若英雄。積習下來,到了武士當權的幕府時代以至時至今日,在人們心中,仍然十分尊重他們。 當代職業大相撲比賽的相撲手,必須通過相撲協會舉辦的訓練班,嚴格訓練包括思想修養、飲食、相撲技術、運動醫學、生理學及漢詩的學習。
相撲手
大多數優秀選手都是在18-35歲之間,經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他們為贏得身體上的優勢除了消耗就是吃大量的食物,並且吃飯後再睡覺。初學者居住在相當嚴格的專門相撲室內。地位:在日本,"相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日本人成為"國技",而且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喜愛,有很多日本人以自己新家建成之時能收到一個相撲選手的名片為榮!兩個胖胖的相撲在一個圓環里進行一場肉搏戰,感覺實在很好!兩個相撲運動員裝束很簡單,只在腰間系一條"兜襠布"以遮住下身!在人們看來,這可能有些不雅!但這確實是相撲運動的專用"運動衣",在日本,有很多的相撲都是鄉村一些家裡貧寒的子女,從小就接受"相撲部屋"的教育,以此達到"出人頭地"的社會位置!據說每天相撲的運動很少,以保證自己能夠永久保持肥胖的身材,因為在日本的相撲比賽中,是沒有若干級別的,只有靠相撲運動員自己能夠"膀大腰圓"。所以日本的相撲男選手,越「膘肥體胖」當然也就越有利,所以為了盡量長胖,男相撲選手每天除了飽餐兩頓飯以外就是長時間的睡覺,期間只進行短時間的訓練。如今,日本相撲界為了使相撲運動走向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對相撲進行了很多改革。
職業相撲手必須體型高大魁梧,二十歲之後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體重一百二十公斤以上。一流的相撲手最後有巨大而呈梨狀的軀體,他們具有如此身型和力量,其實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系,驚人的食量大約是正常人的十倍。
日本有史以來最重的相撲手是當今來自美國夏威夷的小錦,他的體重二百六十三公斤。 相撲手按比賽成績分為十個等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開齊、大關、橫綱。 近年曾為橫綱的兩位風雲人物是日本相撲史上第一位非日本籍的橫綱(終身榮譽稱號)曙太郎(夏威夷)和日本最有前途的貴之花,兩人曾在香港超霸賽對撼,各勝一場之後由曙太郎奪得總冠軍榮譽。
當代大相撲比賽,是在稱為土表的場地舉行,它用粘土堆成三十至六十厘米。比賽區圓形,直徑4。55米,在堅實平整的比賽區表面鋪上薄層細砂。 傳統的比賽,土表四角有柱,上托日式屋頂,觀眾圍觀同中國古代傳統的擂台賽相似,例如十八世紀的「江都勸進大相撲浮繪之圖」,柱子有礙觀眾視線,1951年起,取消柱子,改用懸掛式屋頂。 主於搏人的相撲技術中有「技麻利」七十手,和傳統的四十八手,實際有一百多手。在彼此體型相當的情況下,要贏的話,出了快之外,力量和時機,加上反應的配合,並不容易。
相撲對身高和體重的要求只有下限沒有上限,體重下限是75公斤,身高下限是1.73米。
比賽場地
相撲比賽在40~60厘米高、727厘米見方、四邊斜度為40°~ 50°的土台(日本稱為「土表」)上進行,土台中央比賽場地是圓形的,直徑為455厘米,場地北面為正面。場上有頂篷,四角懸掛黑(西北)、藍(東北)、紅(東南)、白(西南)4 種顏色的彩布,象徵四季。賽前,需要進行體格檢查,20歲以上者身高要超過1.75米,體重在75公斤以上;20歲以下者身高要超過1.70米,體重在70公斤以上。運動員梳好發髻( 3段以下的運動員不結發髻),系好腰帶和兜襠(運動員裸身,只系寬大的腰帶和兜襠),在檯子東西兩側專門放置的水桶內取「力水」漱口,潤喉,意思是水能增加力量,所以稱為「力水」。然後用「力紙」擦試身上的污穢,象徵著清凈心靈上的污點。抓些鹽撒在比賽場上,以便使場地清潔,皮膚擦傷不易感染,並祭祀天地,祈求安全。在裁判員鼓打香尺,號召相撲力士出場比賽後,雙方上台,走到中央相距60厘米處,相對站立,各自作抬腿踏腳,搓手拍掌等准備活動。再兩手接觸地面,調節呼吸,准備進入比賽。
比賽規則
運動員在比賽時可以互相抓腰帶,握抱頭頸、軀乾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絆,可以拍打對方胸部,但不許踢對方胸腹,不許抓兜襠和生殖器,不許抓頭發、擊雙耳、卡咽喉,不許傷害對方眼睛、胃門等要害處,不許用拳頭打人或使用反關節動作。
比賽時,能使對方身體任何一部分著地(除兩腳掌外)即為勝利。能使對方身體任何部分(包括手、腳)觸及界外地面亦為勝利。比賽沒有時間限制,如果雙方經過長時間角斗,精疲力盡而勝負未分時,裁判員可以宣布比賽暫停,休息後再重新開始比賽,直至決出勝負。

❽ 相撲的比賽場地

相撲比賽在40~抄60厘米高、727厘米見方、襲四邊斜度為40°~ 50°的土台(日本稱為「土表」)上進行,土台中央比賽場地是圓形的,直徑為455厘米,場地北面為正面。場上有頂篷,四角懸掛黑(西北)、藍(東北)、紅(東南)、白(西南)4 種顏色的彩布,象徵四季。賽前,需要進行體格檢查,20歲以上者身高要超過1.75米,體重在75公斤以上;20歲以下者身高要超過1.70米,體重在70公斤以上。運動員梳好發髻( 3段以下的運動員不結發髻),系好腰帶和兜襠(運動員裸身,只系寬大的腰帶和兜襠),在檯子東西兩側專門放置的水桶內取「力水」漱口,潤喉,意思是水能增加力量,所以稱為「力水」。然後用「力紙」擦試身上的污穢,象徵著清凈心靈上的污點。抓些鹽撒在比賽場上,以便使場地清潔,皮膚擦傷不易感染,並祭祀天地,祈求安全。在裁判員鼓打香尺,號召相撲力士出場比賽後,雙方上台,走到中央相距60厘米處,相對站立,各自作抬腿踏腳,搓手拍掌等准備活動。再兩手接觸地面,調節呼吸,准備進入比賽。

❾ 日本相撲是奧運會項目嗎

沒有。 相撲是日本的國粹運動,不過卻進不了奧運的殿堂,原因是國際奧委會認為所有的奧運競賽項目都應該男女平等,但相撲在日本卻是男性專屬的運動,女性根本無法參加。不過為了能夠開進奧運,日本相撲界最近也將向女性開放相撲比賽。 兩個穿著丁字褲的大胖子在直徑4.55米的土場內互相較勁,企圖把對方推出土場外,這就是在日本流傳近2000年的傳統國粹——相撲。在日本,相撲力士都擁有很高的地位。傳統的相撲界非常重男輕女,甚至嚴格禁止女性站上賽台,更不用說讓女性參加相撲比賽。不過近年來,為了推廣相撲運動,也希望這項運動能符合國際奧委會的要求,保守的相撲界開始著手改變,現在已有不少女性加入相撲界,並且還經常舉行公開比賽。雖然目前相撲界的女選手人數還不夠多,但練習室里已可看到男女選手互相練習的畫面。

❿ 相撲比賽中的優勝是什麼意思

優勝就是獲得冠軍的意思。

閱讀全文

與相撲比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