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琴踩踏板的符號以及方法
樂譜上常見的踏板標記符號有:
踩踏板方法:
(一)腳的動作基本要領:首先我們要把前腳掌中部放在踏板的圓端之上,腳太靠近鋼琴就會使腳尖頂著琴板,腳離鋼琴太遠就會用腳趾踩踏板。腳掌要一直緊貼踏板,腳後跟始終著地,以腳腕為活動軸心。
腳的踩放動作要靈活自如。
(二)按照踩下踏板的深淺,右踏板可分為:全踏板、半踏板(1/2踏板)、1/4踏板、3/4踏板,或有控制地逐漸加深地踩下等。
而放右踏板也有:一次全部放完,放一部分(1/4,1/2,3/4等)或有控制地慢慢放起。
按照踩下踏板的時間,右踏板可分為:
1.同時踩下,也叫同步踏板、直踏板。經常用於強調節奏特點的音樂中。直踏板有時在整段音樂中都採用,有時只是加強某一音或某一個和弦。兩個直踏板之間總有一些間隔來強調直踏板節奏鮮明的效果。
2.音後切換,也叫切分踏板。可幫助連奏及和聲連接、加強旋律的歌唱性等。
它的使用方法是在彈奏須連接的第二個音時,在手指向下彈奏琴鍵的同時抬起腳,並在手指還未離鍵時迅速踩下。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時有一個手和腳方向相反的動作,即手指彈音的同時腳向上抬起。
要把腳的「上下」動作練習得自然完整,幾乎合成為一個整體。
練習切分踏板要注意:a.手腳密切配合,不可同上同下。
b.用耳朵檢查聲音是否連接並且切換干凈。
c.右腳緊貼踏板,感覺腳和踏板同上下,踏板完全在腳的控制下。
切忌似換非換和出現踏板失控產生的雜音。
3.音前踩下的踏板,叫預備踏板。在彈奏前,先把踏板踩下,讓制音器全部打開後再下鍵,可以使聲音更豐滿。
只能用於樂曲的開始、新段落的開始或較長時值的休止符之後,通常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而用,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
例如演奏《夕陽簫鼓》之前,可以用預備踏板,使所有的制音器都打開,暗示演奏即將開始,使聽眾充滿了對音樂的期待。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暴風雨》第一樂章的開始處,也可以使用音前踏板。
4.抖動踏板,也叫「顫音踏板」,是一種連續不斷地急速更換踏板。常用於音階、半音階上,這樣即可保持音量又可避免聲音的渾濁。
(1)豐滿裁判擴展閱讀:
踏板的使用規律:
依據和聲的變化來更換踏板。
和聲清晰是演奏的基礎。在通常的情況下,一個和弦用一個踏板。
和聲改變了,踏板也要相應更換。無論和弦的形態是柱式和弦、分解和弦還是半分解和弦,都必須遵守這一法則。幾個連續的柱式和弦運動時,一個和弦使用一個踏板,如果是連奏還可以用切分踏板完美地彈出連奏。
和弦以連奏的琶音(特別是長琶音)形式出現時,可以用踏板。低音的線條很重要。在一些用手無法保持低音而又特別需要和聲支撐的樂段,由於低音是和聲進行的基礎,所以要用踏板將低音保持住,使低音與和弦連起來。
2.有助於節奏和動力的表現,這種踏板又被稱為「節奏性踏板」。
在一般節奏性強的樂曲中,如四拍子的進行曲,三拍子的圓舞曲,二拍子的舞曲等,或在節奏感很強的和聲伴奏音型中,為了強調有特性的節奏型,加強節奏的韻律,使節奏感更鮮明、更生動,往往可用直踏板。即在強拍踩、弱拍(或弱位)放,或在四拍子的強拍、次強拍上用踏板點一下等。
如儲望華《解放區的天》,開始4小節是強烈的鑼鼓節奏,每一拍都用前半拍踩下、後半拍放開的直踏板。
3.樂曲中出現特強音(sf)、重音(>)、切分音、某些強有力的結束和弦時,為了增強音量和共鳴,在這些音上可以用直踏板。這種踏板稱為「重音踏板」。
4.以色彩效果的需要為依據使用。
不同作品要求不同的聲音色彩。我們必須認真研究作品的性質以及它們所需要的聲音來決定怎樣使用踏板。
例如,一連串連續音階或半音階,在古典作品中,為了聲音清晰,一般不用踏板或用少量的踏板;但在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1854—1925)、肖邦、李斯特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裡,在伴奏和弦的襯托下,這些音階、半音階中不少音是作為經過音的,必須踩在一個踏板里。
如果不踩踏板,就會失去音樂,只剩下互不相乾的、乾巴巴的和弦和音階了。同樣,音階、半音階在需要微風拂面的效果時,可以用顫音踏板;在需要朦朧的效果時,可以將踏板踩淺一點。
參考資料:網路-鋼琴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