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仿照北京的春節寫淮北的春節作文
臘月二十三】
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日,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臘月二十五】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二十七】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除夕】
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正月初一】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正月初二】
北方在正月初二,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
【正月初七】「人日」「人勝節」「七元日」都是指這一天,傳說中這一天是女媧造人的日子。
【正月初八】
穀日,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
【正月十五】
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⑵ 春節前言怎麼寫
一.前言
1、通過本次春節聯歡會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給員工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 2、為明年打造一個良好的精神基礎,也為來年的生活和工作創造良好的精神環境。 3、加強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溝通、理解、信任,增強團隊精神。 4、提高企業內部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活動介紹
1.活動名稱:春節聯歡會
2.活動目的:為慶祝春節,活躍氣氛,增強友誼,大家一起過個開心年! 3.活動開始時間:2016年1月25日--2016.1月29日 4. 活動具體項目:
⑴ 1.18-1.22活動宣導&組織期.主要領導講話,參加人員代表簡短發言。
小游戲比賽項目:1、指手劃腳2、猜燈謎3、投飛鏢比賽4、五子棋比賽5、搶凳子比賽6、和抽獎活動。抽獎活動每人有一次機會,獎票和獎箱的製作由譚冬平負責
⑶ 硬筆書法寫什麼古詩好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李白(唐代)《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3、王安石(宋代)《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佚名(先秦)《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5、杜甫(唐代)《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⑷ 關於元旦的詩歌、古詩、由來等等等,盡量地短,寫手抄報的。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中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歡度元旦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1] 在中國,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編輯本段元旦起源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 元旦
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1]
編輯本段元旦演變
元旦一詞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1]而「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元旦在《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 元旦剪紙畫
瑗《三子釵茗》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歷的1月1日。[1]中國歷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殷代在農歷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2天。自西歷傳入中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布和命名。[2]到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1][2]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歷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2]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2]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歷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1]
編輯本段西方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中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歡度元旦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1] 在中國,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編輯本段元旦起源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 元旦
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1]
編輯本段元旦演變
元旦一詞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1]而「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元旦在《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 元旦剪紙畫
瑗《三子釵茗》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歷的1月1日。[1]中國歷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殷代在農歷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2天。自西歷傳入中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布和命名。[2]到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1][2]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歷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2]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2]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歷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1]
朝鮮
朝鮮和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像蜜一樣甜。
蒙古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新加坡
新加坡,元旦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新年裡有個社團組成的舞獅、舞龍隊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著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德國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伊朗
法國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欠收年。
瑞士
在希臘的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羅馬尼亞
元旦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台。市民們一邊燒著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著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巴基斯坦
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
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
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墨西哥
墨西哥有些地區的人們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他們一年共分18個月,每月20天,一年最後5天內不準笑。
保加利亞
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准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韓國
韓國人在元旦這一天,全家除了團聚飯宴外,還要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男孩子多半去放風箏,女孩子則跳跳板。
蘇格蘭
在蘇格蘭的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比利時
七律-賀歲
連心綴韻作詩文, 恭賀新春福樂頻。 年貨備齊貼門對, 檀香擺畢供財神。 餃子包好才除夕, 鞭炮點燃又早晨。 電話手機鳴響際, 爭相拜訪問安勤。
七律-拜年
遙相拱手拜新年, 祝願全傢俱合歡。 鄰里祥和皆樂善, 親朋吉利盡平安。 錢隨鞭炮響漫地, 笑逐煙花爆滿天。 美酒佳餚飽嘗足, 看開電視喜連番。
簡訊祝福
1、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載新的夢想。拂去歲月之塵,讓歡笑和淚水,愛與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顆厚重的晶瑩的琥珀.祝新年快樂! 2、在這快樂分享的時刻,思念好友的時刻,美夢成真的時刻。祝你——新年快樂,佳節如意! 3、只有雪地上留下艱辛的足跡,才會懂得生活的珍貴,生活的炙熱。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滿幸福。 4、你我相擁傾聽新年的鍾聲猶如年輪的呼吸,簇擁著我們共同的夢,滿心的愛意化作真摯的祝福「新年快樂」! 5、當您看見這信息時,幸運已降臨到你頭上,財神已進了您家門,榮華富貴已離您不遠。祝福您朋友:元旦快樂! 6、新年快到了,你想做些什麼?不論做什麼,請記住我的格言:笑容是良葯,音樂是秘方,睡覺則可以讓你忘掉一切。祝:新年快樂。 7、元旦快樂!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裡好事多多!笑容多多!開心每一秒,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遠! 8、祝願你在新的一年裡,所有的希望都能如願,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現,所有的付出都能兌現!元旦快樂! 9、新年到,好事全來了!祝您及全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吉祥如意!天天都有好心情! 10、一天我擦亮阿拉丁的神燈,燈神說:「我可以滿足你的一個願望,說吧,什麼願望?」我說:「請祝福正在看短消息的人元旦快樂!」 11、每年的這個時候,祝福就會象海洋湧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葉輕舟,載你乘風破浪,到達成功的彼岸!新年快樂! 12、這一季有我最深的思念。就讓風捎去滿心的祝福。綴滿你甜蜜的夢境。祝你擁有一個燦爛的新年! 13、不需要多麼貴重的禮物,也不需要多麼鄭重的誓言。我只需要你一個甜甜的微笑,作為我新年最珍貴的禮物。 14、一朵花摘了許久枯萎了也捨不得丟,一把傘撐了許久雨停了也記不起收,一條路走了許久天黑了也走不到盡頭,一句話想了很久才說出口,新年快樂! 15、許一個美好的心願祝你新年快樂連連,送一份美妙的感覺祝你來年萬事團圓,送一份漂亮的禮物祝你微笑甜甜。 16、新年之夜,我夢見了你。給您拜年了:新年好!一個噴涕從夢中驚醒,我知道是你想我了,所以馬上打電話對你說紅包拿來! 17、玫瑰是我的熱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靈魂,一並送給你——我的愛人,新年快樂![7][8][9]法國
⑸ 人民日報發起曬春聯大賽,你們家的春聯都寫著什麼內容呢
春聯從帝王的宮殿到百姓的寒門,從文人的書房到農戶的谷倉,處處可覓春聯的蹤跡 。
上聯:舊歲又添幾個喜
下聯:新年更上一層樓
橫批:辭舊迎新
上聯:綠竹別其三分景
下聯: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上聯:民安國泰逢盛世
下聯:風調雨順頌華年
橫批:民泰國安
上聯:內外平安好運來
下聯:合家歡樂財源進
橫批:吉星高照
⑹ 元旦書法比賽寫什麼內容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⑺ 元旦手抄報內容
一、元旦的來歷: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中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元旦的慶祝方式三: 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至於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⑻ 書法作品落款時間怎麼寫
1、古代書畫家一般採用帝王年號與干支歷、農歷按需要相結合的方法來紀年、月、日。
2、硬筆書法落款可以按照上述傳統格式,也可以按照現代格式,現代格式寫法很簡單,照日常應用文書寫就行了。
落款簡介
古代多在書信、字畫上題字,用毛筆豎寫姓名年月,用以贈送禮物時表明贈送人和受贈人,也為書法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一件書法作品要整體意義上的完成,落款能看出一個書家的修養和才識。現多在公文、字條上署名,一般為橫寫,表明其法律效應。
書法落款的時間一般寫農歷的。年份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在一起。
比如,今年2009是:己丑年。月份和日期也可以用天干、地支來寫,但是一般比較常用下面的詞彙來代替各個農歷月份。
一 月:正月、孟月、初春、開歲、芳歲;二 月:仲春、杏月、麗月、花朝、中春;三 月:季春、暮春、桃月、蠶月、桃浪;四 月:孟月、槐月、麥月、麥秋、清和月。
五 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六 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
七 月:孟秋、瓜月、涼月、蘭月、蘭秋;八 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九 月:季秋、暮秋、菊月、詠月、菊秋;十 月:孟冬、初冬、良月、開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暢月、中冬、雪月、寒冬;十二月:季冬、殘冬、臘月、冰月、暮冬。
另外,提款時,也可以不寫具體的月份而寫季節:如:戊戌年初夏。春:初春、早春、陽春、芳春、暮春;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⑼ 課首三分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主持稿怎麼寫
課首三分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主持稿怎麼寫
⑽ 我是初學者,學校有個關於迎新年的書法比賽,我應該寫什麼比較好(我寫的是楷體)。
可以寫王安石的詩《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