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打狗英國領事館的大事記
1008年— 自南洋占婆傳入旱稻(陸稻)。
1550年— 葡萄牙人自美洲傳入甘薯,(以上二種作物先傳入福建、廣東增加人口扶養力)。
1551年— 打狗英國領事館其東面山下設有開台福德正神宮。
1624年— 起荷蘭人占據38年、先後移入甘蔗、水稻、黃牛、紅面番鴨。
1863年— 正式開放打狗港。
1864年— 打狗正式設海關、副領事館;1865年升格為領事館。
1865年 英商天利洋行建造台灣首棟洋樓完工之後打狗貿易商起飛、造就了新式商人陳福謙、陳中和(會四種語言),以安平、打狗、東港、里港、萬丹仔港(左營港)為主要基地。
1937年— 日本將萬丹仔港開發為左營軍港,之前萬丹仔港至蓮池潭、有一南海大溝(現今左營大路六巷)、南海大溝為萬丹仔港通埤仔頭的人運河、埤仔頭在舊治時期、其繁華盛極一時、從唐山來的戎克船、由萬丹仔港沿南海大溝至北門(舊城北門)前、登岸進行互貿。即勝利路舊城北門外之舊福德正神廟前、先民挑夫、農民、挑赤糖、稻米、落花生、麻油等與戎克船貿易。另在美濃(Malang)舊稱-彌濃-彌濃。南柵門渡口、即現在的永安路150號、舊稱花樹下、在清治時期、周圍種植二道刺竹林做雙重防禦、四方向各設有柵門及火炮,南柵門靠美濃溪、設有渡口,清代雨季豐水期、美濃地區農民的農產品穀物、由此地以大木筏載運、順溪而下、運送到荖濃溪、高屏溪、里港、東港與戎克船貿易銷售。當時的彌濃、東港、打狗港、萬丹仔港、安平港已形成一貿易圈。
1857年— 英國駐廈門翻譯官Mr.Swinhoe史溫侯氏又稱郇和也稱斯文豪首訪台灣,發現有不少世界珍稀動植物;當今有很多動植物均以其命名之。
1860年— 因北京條約,開放台灣打狗、安平、淡水、雞籠四個港口,英國在列強中,率先設立領事館。
1861年— 年—英國任命史溫侯為駐台副領事。
1862年— 史溫侯 返英述職。
1863年— 英國駐台灣領事館從淡水遷至鼎盛的打狗。
1864年— 英國駐台領事館從淡水遷至商業鼎盛的打狗。
1865年— 英商天利洋行建造台灣首棟洋樓竣事。
1867年— 英國向天利洋行承租本館,設打狗英國領事館,史溫侯榮升首任領事,地下室添為洋人監獄。
1879年— 哨船街通至英領館之步道建造完成,為當時領事專用通道(即現況)。
1895年— 日本依馬關條約統治台灣。
1909年— 日本統治台灣要求各國領事館辦理移轉,次年英國關閉打狗領事館。
1925年— 12月4日日本政府向英國政府購買本館所有權。
1930年— 由高雄州廳將本館轉交日本台灣總督府會計室管理。
1931年— 3月21日高雄商工會整修本棟建築物竣事;同年4月1日日本台灣總督府報,發布成立本館為海洋觀測所;並於5月4日舉行高雄海洋觀測所開幕式。
同年- (昭和6年)日本總督府派人來館鑒價,
1936年— (昭和11年) 領事館建築物:
1944年— 二次世界大戰日軍為避美軍轟炸,以水泥漿塗裝全館外牆為灰色,始得避過空襲得以保存以迄。
1945年— 台灣光復國民政府設本館為氣象局測候所。
1971年—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次年中國與英國斷交。
1972年— 台灣與英國斷絕邦交。
1973年— 氣象局測候所遷移它處。
1977年— 賽洛瑪台風重創本館上層形成斷垣殘壁,下層完整無缺,地下監獄無損,從而日有破厝晚有鬼屋之稱。
1986年— 高雄市政府央請李干朗教授主導修復本館竣事,作為高雄史跡文物館。
1987年— 內政部頒本館為二級古跡,訂名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年參訪量僅二萬人次
1993年— 英國與台灣政府,為務實外交重設駐台文化貿易辦事處。
2003年— 高雄市市長謝長廷成立文化局,首任局長管碧玲博士接管古跡業務。即著手規劃本館委外經營管理之計劃。
2004年—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采促參法方式經公開甄選優良廠家,由高雄漢王洲際飯店勝出,並取得整修暨經營管理權,同時更名二級古跡打狗英國領事館;同年九月由呂副總統秀蓮、行政院顧問林富男、文化局長葉景雯及多位駐台使節、中外貴賓三千餘人揭幕開館,正式營運。
2005年— 總統陳水扁暨友邦元首、行政院全體閣員蒞館,國內外觀光客蒞館參觀人數突破四十萬人次,獲總統府電子報撰文宣揚,及國際與中國媒體大幅登載近千則,文字敘述逾10萬字。同年四月獲得建築最高榮譽園冶獎,是古跡活化的良好示範;並舉辦首屆台灣國展油畫比賽,獲23國,共633件品參賽,擇優103件由本館典藏。
2006年— 年—舉辦台灣國展油畫、攝影等藝文活動近百場次。
『貳』 室內設計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字數為1500字)
建國60周年 反思中國室內設計發展歷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華誕,60年風雨兼程,中國室內設計經歷了艱辛、困惑、曲折的探索發展歷程。2008年,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中國室內設計受到了不小的震盪,「關門」、「辭職」、「裁員」、「欺詐」等各種丑聞籠罩著這個行業,人們紛紛懷疑這段低迷期將持續多長時間。但在建國的第60個年頭,據各種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室內裝修設計已逐漸開始「回暖」,一些行業人士紛紛預測,經過08年的洗牌、重組後,室內設計將逐步進入成熟發展期。
回顧60年來中國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們會感到無比自豪,因為室內設計已發展成為中國最有發展潛質的行業,就全世界范圍來看,中國室內設計的發展速度也是最快的。但同時,我們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不可迴避的問題:效果圖大戰;「游擊隊」的出現;人才流動性大等等。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60年來中國室內設計的發展歷程作一個簡要梳理,希望能對今後的前進方向有「知興替,正衣冠」的鏡鑒作用。
萌芽階段:1949年—1953年
歷史概述: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觀魚翼而創櫓,師蜘蛛而作網」,這應該算是最早的設計「行為」吧!自懂得建築始,人類就無意識或有意識地修飾、美化自己的居室,但在幾千年的時間里,中國的室內設計進步不大,而中國建築藝術的發展則蔚為奇觀。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年裡,這種現狀未得到明顯改觀,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在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後,國人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室內裝潢成為了一種需求。在這種條件下,現代室內設計被催生出來並開始萌芽。
反思總結: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現代室內設計興起的時間距今也不過半個世紀,那時的中國室內設計尚未形成氣候,設計風格也比較單一,朴實無華之風盛行,不過受來華幫助建設的蘇聯專家的影響,當時的中國室內設計出現了復古主義的傾向,也算為單調的室內設計注入了一股活力。我們發現,中國現代室內設計一開始就注意向西方「取經」,這也是在沉寂幾千年後中國室內設計能快速發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停滯階段:1953年—1977年
歷史概述:當時的室內設計現象只是零星的、個人的行為,從1953年到1978年的這段時間,中國現代室內設計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因為從全國范圍來講,國民整體還不算富裕,市場需求不夠旺盛。另一方面,與現代室內設計緊密相連的建築行業發展得也不夠充分,室內設計也沒有能夠「大展拳腳」的舞台。
反思總結:進入50年代中期後,中國室內設發展經歷了長達20年的停滯階段,這跟社會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關,現代室內設計的出現既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也可以用訴諸於「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影響生產」這一簡單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任何一個行業的興亡都「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也就是指生產與消費的相互作用關系,室內設計的發展也離不開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
追趕階段:1977年—1999年
歷史概述: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現代室內設計隨之步入發展正軌,從旅遊建築、商業建築、居住建築開始,室內設計有了蓬勃的發展。1983年後,由於室內設計任務增多,一些建築裝飾協會、學會紛紛成立,許多大學也開設室內設計專業,一批專業的室內設計人才開始出現。同時,裝飾裝修公司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據統計,到1995年底,全國裝飾企業達6.5萬余家,從業人員超過400萬。為加強規范化管理,這一年8月,建設部頒發了《建築裝飾裝修管理規定》。除經濟快速發展外,這一時期,歐美發達國家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專業水平開始「西學東漸」, 國外設計師紛紛來到中國,留下了不少震撼人心的作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受此影響,中國室內設計出現了多種流派的設計風格,中國開始經歷了向西方看齊的追趕階段。
反思總結:改革開放後,中國室內設計經歷了第一輪發展高峰期,尤其是專業設計人才的出現,讓中國有了追趕西方的一點資本,不過仍有大部分設計人員未受過本專業的基礎教育,他們無論是搞中國文化文化風格的設計還是模仿外國流派,都追求形式上的相似,設計時東拼西湊,缺乏原創性、抄襲之風盛行這也是長期困擾中國室內設計的問題。另外,當時盲目追求奢華之風也為後來人詬病。盡管如此,中國室內設計在改革開放前20年的發展成績還是值得肯定的,這段時間所交的「學費」也是值得的,在經歷了不成熟、不完善的追趕階段後,中國的室內設計開始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全面發展:進入21世紀後
歷史概述: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我國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與住宅商品化步伐的加快,裝飾行業面臨了新的發展機遇,室內設計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如今的室內設計已不再僅僅滿足於實現某種功能的需要,或追求高雅、或追求時尚、或追求個性、或追求環保、或追求民族特色等,同時在現代營銷的整合推廣下,室內裝修設計更是被釘上了「朝陽產業」的牌子。
總結反思: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新世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互聯網的盛行,讓更多的非專業人士也能在網路上「紙上談兵」,各種設計思潮空前活躍,各種設計比賽盛行,室內設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材料的出現和施工技術的改進,創造了中國現代室內設計文化的新形態。目前中國室內設計面臨的問題是何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同時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讓中國的室內設計的整體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另外,我們的業界也需要有一些在全世界范圍之內都赫赫有名的設計大師的出現。
另外,如果廣大博友若需要從感官上能直接體會到建國60年我國室內設計的巨大變化,到時候大家可以觀看一部電影《建國大業》,在觀看影片的同時,你可以看到那個時期中國的家居設計風格和那些遙遠的記憶。
請給予最佳答案並採納!!!謝謝!
『叄』 古今意義
(1)至 zhì
基本字義
◎ 到:~此。自始~終。從古~今。~於。以~。甚~。
《左傳·文公二年》:「秦師又~。」
◎ 極、最:~少。~親。~交(最相好的朋友)。~誠。~高無上。~理名言。
《荀子·正論》:「罪~重而刑~輕。」
與「致」的區別
致:表達;集中精力; 到達 實現; 招引; 情趣; 精細
古義
(2) 面 1.臉。《戰國策 趙策四》:「老婦必唾其面」
2.面對著,面向 《列子 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3.當面 《莊子 盜跖》:「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4.方面 《史記 項羽本紀》:「令四面騎馳下」
注意:
1.古漢語中,南面、北面都是面向南、面向北的意思。
2.麵粉的意思寫作「面」、「麪」,不寫作「面」。
辨:臉,面
臉,最初指「頰」,並經常指婦女目下頰上 搽胭脂的地方,後逐漸與「面」同義。
今義
1. 表達不清,做事不利索,行動緩慢,沒有性格,反應遲鈍,不爽快,放不開等;如評價一個人的時候說:「他這個人特'面'」「你這人怎麼這么'面'啊」
2.一種口感 例:這土豆真面。1.謂方正之極。
(3) 大方 《老子》:「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稀聲。」 唐 權德輿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與衛右丞鄰舍因賦詩寄贈》:「大方本無隅,盛德必有鄰。」
2.指大地。
《管子·內業》:「人能正靜……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 尹知章 註:「大方,地也。」 唐 陳子昂 《堂弟孜墓誌銘》:「大圓蒼蒼,大方茫茫。」 唐 孟雲卿 《傷時》詩之一:「大方載羣物,生死有常倫。」
3.大道,常道。
《莊子·山木》:「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其忠也盡致君之大方,其言也達為政之要道。」 宋 曾鞏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方圖講學,知臣子之大方;庶得周旋,奉君親之素教。」
4.謂識見廣博或有專長的人。
語出《莊子·秋水》。 明 高啟 《獨庵集序》:「故必兼師眾長,隨事摹儗,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閨秀畫》:「三百年中,大方名筆,可與頡頏者不過二三而已。」 魯迅 《三閑集·無聲的中國》:「他們說年輕人作品幼稚,貽笑大方。」
5.基本的法則、方法。
《呂氏春秋·任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宋 曾鞏 《虞部郎中戚公墓誌銘》:「轉知 撫州 ,其治大方,務除苛去煩。」
6.猶大略,大概。
《墨子·非命上》:「天下之良書不可盡計數,大方論數,而五者是也。」 孫詒讓 間詁:「大方,即大較也。五, 畢沅 雲:當為『三』之誤,即上先王之憲之刑之誓是。」
7 [natural and posied]∶.不俗氣;無拘束。
《紅樓夢》第十七回:「莫如直書古人『曲徑通幽』這舊句在上,倒也大方。」《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 安公子 不是不會說官話的人,或者說相貌也還端正,或者說舉止也還大方,都沒什麼使不得。」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舉動活潑,說話很大方,爽快,卻很有分寸。」
8[generous]∶.對於財物不計較,不吝嗇。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張俊民 道:『少爺為人好極,只是手太鬆些,不管什麼人求著他,大捧的銀與人用。』 鮑廷璽 道:『便是門下從不曾見過像 杜少爺 這大方舉動的人。』」 趙樹理 《地板》:「村裡人倒很大方,願意管我飯,又願意給你三嫂借一部分糧。」
9.中醫稱葯味較多或葯量較大的方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七方》:「大方,[ 歧伯 曰]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10.茶葉名。
原產於 浙 皖 交界之 老竹嶺 ,產量甚少。後 安徽 產的茶多用此名。
11. 漢 末黃巾起義軍的編制名。
《後漢書·皇甫嵩傳》:「[ 張角 ]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
12.[decent]∶衣著適當
她的一個肩帶往下拖垂,用美國的標准來說,使她倒顯得很大方
13. [general principle;great truth]∶大道理
14.傢具:亦稱「大枋」。方材寬、厚相乘積為101—225平方厘米者稱大方。
(4)河 #hé huó
【釋義】 ①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流|淮河|運河。②特指黃河:河套|河西。③指銀河系:河漢|天河|河外星系。
【河床】 #héchuáng 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
〖例句〗由於黃河從上游帶來了大量泥沙,所以下遊河床越來越高。
【河馬】 #hémǎ 哺乳動物,身體肥大,頭大,長方形,嘴寬而大,尾巴短,皮厚無毛,黑褐色。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頭部露出水面。產於非洲。
【河堤】 #hédī 沿河人工修築的防水建築物。
〖例句〗夏天的傍晚,河堤上輕風習習,涼爽極了。
河〈名〉
(形聲。從水,可聲。本義:黃河)
同本義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說文》
導河積石。――《書·禹貢》
河陽之北。――《列子·湯問》
三豕涉河。――《呂氏春秋·慎行論》
又如:河堧(黃河河邊之地);河湟(黃河與湟水);河朔(泛指黃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黃河與洛水);河塹(黃河沿岸的壕溝)
河流的通稱
南方無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謂之河。――《漢書·司馬相如傳》注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韓信釣河曲。――《後漢書·酈炎傳》
(5)且 ⑴暫且,姑且。例:①你兩個且在這里,等灑家去打死了那廝便來!②存者且偷生。③這個,你且收著。④別君去兮何時還?⑤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⑥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
⑵將,將要。例:①以為且噬己也。②今且九十。③久居,禍且及汝。④不出,火且盡。⑤且為之奈何。⑥若屬皆且為所虜。⑦民且狼顧。⑧旦暮且下。⑨人且死見鬼,宜見數百千萬。⑩旦夕且死。(11)范君知其必且西奔。
⑶而且,並且。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②余悲之,且曰。③且以一譬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④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⑤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且:一說況且。)⑥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⑦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⑧且立石於其墓之門。⑨且矯詔紛出。⑩是立法以警其餘,且懲後也。(1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1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3)且使遽告於鄭。
⑷況且,再說。例: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說而且。)②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③且秦強而趙弱。④且相如素賤人。⑤且遷我如振落葉耳。⑥且行千里,其誰不知?⑦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⑸尚且,還。例: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⑹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系:又,又......又......。例: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移人也。②河水清且漣漪。③示趙弱且怯也。④三軍既惑且疑。⑤磐石方且厚。⑥四體康且直。
⑺同「夫」,句首助詞。例: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⑻連接兩個動詞表示並列關系:一面......,一面......;一邊......,一邊......。例: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②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⑼如果。例:明復妄言,我當焚汝廬。
⑽還有,那麼。例: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且住」即「且慢」,暫時慢著,常含阻止之意。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②且住,你聽我說!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賊之首!......」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且] 將近。例:年且九十。
且 是邏輯學中重要的聯接詞
1定義:用聯接詞「且」把命題P和Q聯接起來,就得到一個新命題,記作P∧Q,讀作「P且Q」
2判斷p∧q的真假:當pq都為真命題時,p∧q為真命題,當pq中只要有一個命題為假命題時,p∧q為假命題。
(6)室 ①屋子:教~∣卧~∣休息~∣~外。
②機關、工廠、學校內部的工作單位:檔案~∣圖書~。
③妻子:妻~∣繼~。
④家;家族:皇~∣十~九空。
⑤器官、機器內部的空腔:腦~∣心~。
⑥二十八宿之一。
【組詞】
〖室內樂〗原指西洋宮廷內演奏或演唱的世俗音樂,區別於教堂音樂。現在泛指區別於管弦樂曲的各種重奏、重唱曲或獨奏、獨唱曲。
〖室女〗舊時稱未結婚的女子。
〖室女座〗黃道十二星座之一。
【《園冶》中「室」的建築學解釋】
古雲,自半已後,實為室。《尚書》有「壤室」,《左傳》有「窟室」,《文選》載:「旋室娟以窈窕。」指「曲室」也。
(7)曾 釋義】表示行為或情況以前發生過:似曾相識|幾年前我曾見過她。
【曾經】 #céngjīng 表示從前有過某種行為或情況。
〖例句〗多年前,我曾經在那裡住過一星期,所以還有些印象。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曾 <副>
(形聲。從八,從曰。本義未明。副詞。用來加強語氣)
過去發生過――表示有過某些行為或情況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唐·白居易《憶江南》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又如:曾不(不曾);幾年前我曾見過他一面;我曾去過杜坪鄉
已經
竟,竟然;尚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湯問》
曾 <形>
通「層」。重疊
有虞之王,燒曾藪,斬
曾 céng曾經(表示從前有過某種行為或情況):他~來過。又見zēng。
曾zēng
1、天下一曾無二曾,現在曾姓的中國人,都是一脈傳自鄫(zeng 曾)國太子巫,以國為氏。系出自姒姓,是真正的上古聖君夏禹的後代。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春秋時代才被莒國所滅。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逃奔到魯國,復國無望,便在魯國的南武城(今濟寧市嘉祥縣南)長期住下來,去邑旁(即「阝」旁),表示離開故城,改曾阝為曾,稱曾氏,仕於魯。曾氏家族長久以來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是少有的幾個來源比較純正的姓氏之一,因曾姓先前是一家,所以對於同姓聯婚,曾氏家族一向嚴格禁止。
2、據有關資料所載,外族或外姓冒姓,少數民族中土家、彝、苗、黎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曾 阝侯。在遠古帝舜時期,鯀的妻子因夢里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賜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孫少康中興夏室後,曾把幼子曲烈封於「曾 阝」地(在今山東蒼山縣西北)。從此曾 阝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兩千多年,直到春秋時代才被莒國所並滅。此時,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逃奔到魯國,復國無望,便在魯國的南武城(今濟寧市嘉祥縣南)長期住下來,去邑旁(即「阝」旁),表示離開故城,改曾阝為曾,稱曾氏。曾 阝侯也就成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
『肆』 禪趣是什麼意思
禪趣;是通過簡單的事物闡述出哲理、使人深省。有些根基的人會洞見真理!一般人也會覺得有道理!
『伍』 建築史與園林設計之間的關系論文
禪,是一個非常具有東方智慧的詞,很難用確切地語言表示其全部含義。其大概的意思就是用心靈感悟到玄機和意境。
禪,不是簡單的大道理,而是一種境界。
禪的概念來自於佛教禪宗,但是禪的意境又不局限於佛教。
對於禪的實質,禪宗祖師伽葉行者「拈花微笑」的故事讓人覺得玄機重重,深不可測,而六祖惠能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顯得過於超脫,令尋常人抓不住要領。
那麼「禪」到底是什麼?人們又如何通過建築實體和空間來塑造「禪」、領悟「禪」?
1、中國園林的意境
中國是禪宗真正發揚光大的地方,也是禪的理念孕育成熟的地方,禪的空間和意境當然也就存在於中國的建築空間中,那麼,它在那裡呢?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禪宗的發展。
禪宗起源於印度,在中國則興起於唐代,禪僧又稱禪師,有許多是很有學問的人,他們和當時的許多文化人往來密切,相互影響頗多。他們在經常在一起用詩文比試智慧、切磋禪機,被稱為「斗機鋒」。
禪宗自五祖弘忍之後,分化為漸悟和頓悟兩支,經七祖神會的力爭,頓悟一派最終佔了上風,神會的師父慧能被追認為六祖,《六祖壇經》成為傳世經典。神會是一位長壽的高僧,他與杜甫、王維等文人交往很多,杜甫寫下過「門求七祖禪」的詩句,王維則親自為六祖慧能寫過碑銘,柳宗元、劉禹錫等也都為慧能寫過紀念文章。在眾多的詩作大家中,王維、孟浩然尤其以山水詩文為專長,有「山水詩人」的美稱。諸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這樣的詩句都是語言、畫面、禪趣和情感的完美結合,簡直讓人無法分辨所謂詩與畫的區別。寥寥幾字已經把構圖、線條、色彩乃至意境全部包括了進去。前句色彩濃烈、壯麗至極,後句素墨清淡、寧靜致遠,都稱得上山水詩的經典之作。王維不但與禪僧交往最多,還把對禪機意境的理解直接運用於園林建設上,成為中國山水園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造園家,將山水畫、山水詩文和山水園林三者的意境有機地塑造為一個整體,直接促成了文人園林「詩情畫意」性格的成熟。王維的私人園林——「輞川別業」位於唐長安附近的山嶺之中(今陝西藍田縣終南山下),是王維晚年常居的山莊別墅。這里山形起伏、碧波盪漾、林木繁茂、鳥語花香,經過王維對自然山水景緻進行的充分挖掘,營造出二十多個如畫的景區。他的《鹿柴》系列就是專門用來給自己的園林畫龍點睛、激發禪意的。象「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等,都是情景交融、禪意深遠的千古絕句。
園林,是一種人造自然環境,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培養和創造出來的一種環境藝術形式。園林與建築都是人造環境,但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建築本質上說是阻擋自然侵害的「遮避體」,而園林則是人嚮往與自然親近的「交往處」。人類生長於自然,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與自然交往這個主題展開的。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經常離開自己的住所,走向大自然。園林就是自然界的美麗經過人的頭腦折射出來的「理想環境」。園林當中不但有描摹於大自然的山水花鳥等「硬體」,還有物化成景的人的思想、情趣、品格等「軟體」,園林是中國人心中真正的理想國。與通常所說的建築藝術相比,園林藝術所涉及的空間范圍更大,構成因素更多,表現形式也更自由。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上自原始社會,下至封建社會解體,逐漸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藝術成就。它的影響還波及海外,公元6世紀傳到朝鮮、日本,公元18世紀傳至歐洲,使歐洲人領略到與其規整式園林完全不同的東方造園藝術,在歐洲宮廷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
我國的傳統園林藝術作為一個體系而言,直到今天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一方面,古代為皇室貴族享用的園林今天正在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並點綴和美化著今天的城市面貌和社會生活;另一方面,當代「山水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城市--建築--園林」三位一體的的人居環境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天的城市公園、郊野風景園以及名山大川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人民群眾游覽休憩的好去處,它們的選址、營建和整修都要吸取傳統園林藝術的營養。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與傳統繪畫、散文、詩詞等姊妹藝術有著不可割斷的關系,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它們,才能完整准確地理解我國傳統藝術的思想內涵。這對於我們在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同時,樹立揚棄傳統的自覺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園林藝術的起源
園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人類的種植業和畜牧業。在此之前,人類靠採集和游獵為生,追逐水草,居無定所。種植和畜牧促成了人類的定居,食物來源有了保證,生活相對比較安定。園、圃、囿、苑等形成了「人工自然」的最初形式,開始了園林藝術的萌芽。園林,本質上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界的一種親和態度。盡管在自然界的面前人們還顯得比較軟弱,但他們在對自然界敬畏之餘,又是多麼迷戀於溫飽之後的幾分安逸、收獲之時的幾許陶醉啊。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擁有了自己的田園和牧場。這片由人經營的半自然化的地段,就是園林最早的雛形。自然界畢竟是人類生息繁衍不可脫離的環境,它雖有暴虐可怕的一面,同時也經常顯現出風和日麗的溫和的一面。在我們的先祖看來,似乎自然也有它自己的靈魂,也有它自己的喜怒哀樂,這種種的情感都表現在自然現象中。將自然擬人化從始至終都是我們先祖不變的思想基礎,園林藝術的構思准則也正基於此。
最早的園林是什麼樣子,現在尚無確切的實物證據,但可以想像其中的場景:人們在苑囿中一方面從事生產活動,一方面也進行狩獵比賽、郊遊野宴等娛樂活動。它既帶有濃重的現世功利色彩,又充滿了野性激情的浪漫情調,不象後世的園林基本脫離生產勞動而僅具純粹游賞性質。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構成
在宏觀層次上,園林藝術強調總體設計和對環境氣氛的統一把握,在微觀層次上它又注重細節的經營,強調以一景一物發人深省,引發情感。所以,無論水池潭沼、山石草木、建築空間、詩畫楹聯,都是園林藝術的構成要素。
l 山水
山水是園林的基本要素,是人工自然的直接體現。在中國,不論大江南北,不分大園小圃,山水都是園中必不可少的構成內容。構築山脈奇峰的意象,描摹河渠池沼的韻味,為園林景緻的塑造搭出了基本的平台。在勾勒自然面貌的同時,還應注重提取和表現出山水的人文氣質,作到「不以山水為忘」,「托自然以圖志」。
在園林中造山的辦法有堆土和疊石。山石,俗稱「假山」,在形式上雖是對自然山石的模仿,但絕不能局限於形態的追求。疊山講究形神兼備,以少許石頭便能將自然景象概括出來。「巒峰秀而古」,「蹊徑盤且長」,「峭壁貴於直立,懸崖使其後堅」。因此,山則「重岩復嶺」,谷則「深溪塹壑」、「絕嶺懸坡」,路則「崎嶇石路,似雍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高、低、曲、直、阻、通,以及路邊疊石的崢嶸嶙峋,都要講究章法,總體感覺是追求山林野趣之意味。除神態精準而外,還須將園主的思想品格、意趣追求融會進去,才可稱為上品。要追求「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獨立的疊石往往是園林中的點題之作,用以點明不同的園景並引發不同的情緒,堪稱絕妙。郭熙(宋·畫家)有詩描述四時的疊石:「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林泉高致》)。有的園林是以疊石出名的。這些奇石具有高度的形式美感,其造型清瘦挺峻,不以體積取勝,而要求線條清晰,褶皺明顯,上大下小,有飛舞飄盪的動感。恰似站於廣川之上的墨客俠士,袖帶當風,氣度非凡。通常所說的「透、露、瘦、皺」大致就是這類奇石的形式特徵。實例如上海豫園園中的「玉玲瓏」、蘇州留園冠雲樓前的「冠雲峰」、北京頤和園樂壽堂前的「青芝岫」等。
水面與山石一樣,是園林中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水面不在大小,關鍵是將自然景緻的意味表達出來。水與山相比,屬於「活性元素」,利用不同的形態處理,既可表現博大壯闊,又能流露含蓄柔情。郭熙指出:「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環,欲肥膩,欲噴薄,……」,描述了水體可以塑造的多種情態。理水講究聚分有致,既要有湖面池澤,也不可忽略小河渠溝,還可結合地勢落差巧妙安排瀑布落水。在感覺上,應充分展示水體的活性,強調源頭深遠,盡端無限,注意利用曲流,「泉水紆徐如浪峭」。較大園林的水池,則通過「曲沼環堂」的處理,使有限水面不能一眼望盡。突出水體的自然之美是理水的重要原則,絕對不能出現死水淤流的情況。
l 花木
花木是構成自然景緻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花木隨四季而變化,最顯自然界循環變化的本質,發人思考。花木色澤豐富,形體優美,是塑造園林自然靈性的絕好素材,故最為造園者所推崇。花木綠化講究與環境結合,平地是「高林巨樹」,綠化成為景色的主角;山崖處「懸葛垂蘿」,綠化作為山石的點綴;腳下則是「煙花露草,散滿階墀」,使花草從台階的縫隙里鑽出頭來,盡顯野趣,十分別致。
園景以花木為主題的非常多,從楹聯題名便可看出,如古木交柯、萬壑松風、青風綠嶼、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金蓮映日等等。園中的建築也經常因花木景緻而得名,象蘇州拙政園中的枇杷園、玉蘭堂、遠香堂、海棠春塢,網師園中的小山叢桂軒、看松讀畫軒、竹外一枝軒,滄浪亭中的翠玲瓏等,以題名與景緻呼應,藉以調動遊人訪客的觀景情緒。
花木還可塑造動態景緻。如與風結合可以有疾風勁草,與雨結合可有雨打芭蕉、殘荷聽雨,與光結合可有竹影映牆、月動影移。有詩雲「風篁類長笛,流水當琴鳴」,描寫的就是園主在水邊傾聽風來竹和的大自然的奏鳴曲。在這些景緻當中,人們可以充分領略到花木的動態和天籟之聲,與觀賞者的心緒相結合,便產生了思想深處的溝通,帶有了借景抒懷、托物言志的意味。
因花木的香氣而成景的也不勝枚舉。聞木樨香(留園)、遠香益清(拙政園)、聞妙香室(滄浪亭)等。「花氣襲人知驟暖」(陸游)、「燈影照無睡,心清聞妙香」(杜甫),園中有了花木,就顯得生氣盎然了。
除了植物配製而外,園林中也很注重動物的選擇,利用不同的動物強調不同的主題和意境。
l 建築
園林中的建築有景觀(客體)與觀景(主體)的雙重作用,其選址講究「庭起半丘半壑,聽以目達心想」。園林建築種類極多,樓榭亭台,館堂塔齋,造型多樣,組合靈活。或依山傍水,或憑崖跨壑,或舒緩綿延,或挺拔高聳,不拘一格,以與景緻的有機結合為原則。
皇家園林中的建築規模較大,有明確的主從關系,布局上比較強調中軸對稱,標志性建築較為突出,如頤和園佛香閣、北海白塔都起到統率全園的作用。私家園林建築較小,布局不求規整嚴格,軸線曲折,不易覺察,布局活潑自然,建築物之間多以對景關系互相襯托,一統全局的標志性建築不明顯。
以地域而論,北方的園林建築較為樸拙大度,色彩較濃重,明暗對比較強烈;南方園林建築顯得小巧玲瓏,用色較淡雅,明暗對比不甚強烈。
l 書畫
自文人山水園產生之初,詩畫與園林就結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這使得傳統園林本身就是絕妙的形象詩文、立體書畫。造園名家計成、文學家曹雪芹都曾以「天然圖畫」來比喻園林,這是因為古典園林追求的意境與詩情畫意完全吻合。現代教育家葉聖陶一語說中關鍵,「(古典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的一致追求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拙政諸園寄深眷》,網路知識,1979年第4期,第58頁)。
在古典園林當中,善以書畫楹聯等來點明景緻的主題,用書畫為園景畫龍點睛,使書畫的意趣與園林空間氣氛相得益彰。置身於傳統園林當中,書畫楹聯隨處可見,俯拾皆是,佳作不勝枚舉。「秋月春風常得句,山容水態自成圖」,點明了書畫與園林完美的結合關系。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特徵
l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與西方造園藝術強調對稱規整、突出人工痕跡的做法不同,中國傳統園林崇尚表現自然美。表現自然美的目的,在於通過人的審美體驗,達到心靈的平和。這也是從一個側面表達了中國人自古而來的「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
在園林藝術中追求和表現自然美的傾向,主要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確立的。這是因為當時中國社會發生了比較劇烈的變化。國家的興亡與時局的動盪迫使文人士大夫浪跡於山林、以圖超脫塵世的黑暗。國家政治的頹敗反而給文學藝術的發展創造出契機,迴避世事的生活態度使文人的目光專注於山林。在文學藝術作品中著力表現自然山水的美學特徵,在園林藝術的塑造上也就自覺地以堅持「自然而然」為己任。這樣,園林藝術開始從皇家園林的十足的貴族享樂氣氛中慢慢解脫出來,走向新的藝術道路。
傳統園林藝術的這一進步,得益於文學家、藝術家在山水美學研究方面的成就。他們通過對自然界細致入微的觀察取得體會,在文學作品中反復推敲這種感受,從而使山水美學理論的研究逐漸深入透徹。「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顧愷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弱川馳文魴,閑谷矯鳴鷗」(陶淵明),「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沉浮。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左思),這些魏晉文學家的山水詩文為文人園林的興起發出了先聲。提煉自然、升華自然、山水為本逐漸成為古典園林的主導思想。有這樣的思想基礎,中國傳統園林的表現手法便越來越趨向抽象概括、委婉含蓄。比如,在疊山理水的具體處理當中最忌模仿堆砌外觀形狀,「不徒以形似為能」、「得神似易,得形難」。強調提煉自然景色的精妙之處,加以人工的剪裁、加工、抽象和整理達到神似。同時又不能過分簡約,使自然的造型盡失,必須達到一種形式與神韻之間的微妙平衡,「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形真而圓,神和而全」。
當然,對自然美形神兼備地描摹,最終目的還是在於讓園景含蓄地流露出園主的情趣。這就必須把握住自然風景人性化的一面,並與人的品格氣質相對照,將自然景觀賦予人的品格,才能實現所謂「情景交融」。故此山水美學家的另一傑出貢獻在於開發了自然景緻人格化的因素,將自然風光擬人化,用寫意的手法將這些精練的、典型的審美體驗固定下來,使不同個人的情感都有可以在這些審美體驗中找到歸宿。
l 巧於因借,精於體宜
「景」是園林的靈魂,無論是山水花木,還是建築書畫,都必須組成一定的「景」才有生命力。景緻營造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園林的成敗。所以,建園伊始,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立意,所謂「七分主人三分匠」,主人的品格情趣起決定作用。規劃景觀,要注重動態美的塑造。景緻固定呆板,則毫無生氣。要使景物與人的活動流線密切結合,對人的感官始終保持新鮮的刺激,所謂「移步換景」、「步移景異」。
在一座園林當中,景緻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區域劃分出不同的景緻,叫做「分景」。古典園林的精妙之處就在於不但要有豐富的景緻,而且還要使這些景緻形成良好的搭配關系,該露則露,該遮則遮,該掩則掩。景分近景、遠景,為加強景緻的縱深感,就必須將遠處的景物盡可能的吸納進來,有時候常常將園外別處的景物「拿」來用,這叫「借景」。借景是造園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好的園林都可歸為「巧於因借」。借景有遠借、近借之分,遠借象蘇州拙政園借虎丘塔、北京頤和園借玉泉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近借則是將臨近的景緻納入到自己的視野內,為園中增色,「一枝紅杏出牆來」、「綠楊宜作兩家春」。借景往往是相互的,故又引出「對景」一說,即兩邊的景物互相映襯,互為借景。象蘇州留園的涵碧山房與可亭、蘇州拙政園中的遠香堂與雪香雲蔚亭都是互為對景的佳例。
另外,為增加景緻的層次,往往用「隔景」的辦法。隔景即將景緻用隔扇、漏窗、矮牆、柵欄以及植物等相隔開,取得半遮半露的藝術效果的手法。這恰如「猶抱琵琶半遮面」一般,使景緻增添了朦朧美。與隔景相似的還有「框景」,前面提到的杜甫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正是用門窗將生活畫面定格下來的絕好實例。在傳統園林中,隔景、框景之法隨處可見。
當然,好的景緻需要借來增色,不利的因素則應排除在視線之外。故而在借景的同時,也必須注意「障景」。「極目所至,俗則屏之,佳則收之」(《園冶》),就是這個道理。
l 寄情於景、托物言志
古典園林營造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描摹自然美,而是要藉助「景」的塑造,達到抒發情懷的效果。所以造景一定要有意境,否則就會流於純形式的造作。這種意境的取得是全方位的,既有山水花木等硬體要素,也不能少了書畫楹聯等點題之作。
景緻所能激發出的意境也有不同的層次,因人、因時而異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一般而言,能給人美好的視覺感受只是園景的最基本層次,所謂「物境」;那種能在景緻之中運用象徵、比喻、比附等手法將人的品德情操、理想志趣、願望憧憬或者生活哲理、信念等蘊涵進去,並能為人體會的園景,才算達到高的層次,可稱為「情景」或「意境」。這種高度的情景交融,在古典園林中有許多範例。
對於園林的創作者來說,寄情於景、托物言志,是最高的追求和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作到其園如人,使園主與園林達到高度統一,從而也通過園林這一媒介,使園主的心緒與外界自然和宇宙達到和諧。
『陸』 關於講治水好故事聽治水好聲音的比賽稿(1000字)
如今,「五水共治」成了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談論的話題。你知道是那五水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它就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和抓節水。哦,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產之源;是生態之基。如果不好好保護水資源,那麼植物們便會慢慢枯萎;動物們便會一個個倒下;連我們人類都不能倖免。啊,「五水共治」迫在眉睫;「五水共治」人人有責。
那麼有的人肯定會問:「我們到底該如何去保護和改善我們的環境呢。」這很簡單,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我呢常常會去河邊走走,順手就撿撿那河水中的垃圾,,掃掃那河邊的落葉。因為我牢記著:哪怕每天撿起一張廢紙、一個塑料袋,還有一些對河水有好處的事就是不忘河水中亂倒垃圾、不亂排污水,就是這些小事。哦,我們是小小的接班人,五水共治從我做起。
大禹,大家都認識吧,都聽過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吧!如果記不清楚了,那麼我來給大家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吧!那是在很久很久的舜時代,黃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舜便派大禹去治理洪水。而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曾經三次經過家門,但他一次也沒進去看一看。
第一次是在四年後的一個早晨,大禹走近家門聽見母親的罵聲和兒子的哭聲,大禹硬想進去勸解,但又怕惹惱了母親,嘮叨起來,耽擱了治水的時辰,於是悄悄的離開了。治水六年後,大於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事當天中午。大禹剛登上門前的小丘,就看見煙囪冒出裊裊炊煙,又聽見母親與兒子的笑聲,大禹放心了。為了治水大業,他還是繞過家門,趕緊向工地奔著。
又過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又到家門附近。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大禹便來到自家屋檐下避雨,只聽見母親對兒子說:「等你爹爹治好了水就回家。」大禹聽了非常感動,更堅定了治水的決心,立刻又轉身上路了。就這樣大禹在治水中,三次路過家門也不進去看看,這些記載都是贊揚大禹一生為公,竭盡全力治理水,解除民眾受水患的崇高行為。
我們雖然不能像大禹一樣去治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做到的是節水。比如,放水不超過你所用的量;衣物集中洗滌劑,洗米的水可以用來洗菜,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洗碗筷,洗碗筷的水還可以用來洗廁所、拖地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細節。哦,五水共治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
「五水共治」是為了保護日益匱乏的水資源;是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更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生存下去。五水共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治水,從身邊小事做起
『柒』 在園冶、艾景比賽中獲獎對園林考研有幫助嗎特別是復試的時候有用嗎
不要盲目的考研,試想一下,你付出了一年多的准備時間,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來讀研究生,和你早早的進入社會鍛煉,經過三年的時間來積累人脈和社會經驗,哪一個更合算?並且很多人是盲目的跟風考研,盲目的讀研究生,盲目的做課題,盲目的寫畢業論文,盲目的畢了業,盲目的進了企業,盲目的工作。而同齡的畢業生混的好的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業,自己卻剛剛起步,心理是否有落差?並且大部分人不適合上研究生,天天在實驗室就是混日子,科研沒有進展,項目沒有成果,就只等著最後的論文答辯拿走文憑了事。
1 逃避就業壓力。畢竟研究生比本科還是少的多
2 提高就業檔次。現在本科擴招,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已大大下降,能力不高、要求很高的本科生比比皆是,所以現在公司基本對應屆本科生持排斥態度。研究生經過幾年的獨立科研鍛煉,相對本科生還是上了一個檔次的。
3 增加發展途徑。研究生畢業後可以選擇工作,也可以選擇繼續讀博,機會要增加很多。
『捌』 兒童參賽登記表中「政治面貌」一欄如何填寫
兒童參賽登記表中【政治面貌】一欄填寫群眾。兒童一般未到入團入黨年齡,所以一般都是群眾,而群眾一般是指普通公民,指未加入黨團的人。
政治面貌一般分為三種: 黨員、共青團員、群眾。
政治面貌分為以下13類,代碼及名稱如下:
01-中共黨員
02-中共預備黨員
03-共青團員
04-民革黨員
05-民盟盟員
06-民建會員
07-民進會員
08-農工黨黨員
09-致公黨黨員
10-九三學社社員
11-台盟盟員
12-無黨派人士
13-群眾(現稱普通居民,與居民身份證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