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1年中俄武術散打對抗賽的中方名單
01男子付高峰80公斤級
姓 名 付高峰
性 別 男
民 族 漢
綽 號 蒼山少俠
出生年月 日 1989年11月16
年 齡 21
運 動等 級 健將
所代表單 位 山東
深蹲(kg) 150 卧推(kg) 120
主要比賽成績
2010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80公斤級決賽戰勝巴特爾成為級別擂主
2010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80公斤級半決賽戰勝白近斌
2010年 全國錦標賽冠軍賽80公斤級 第二名
2009印尼武術邀請賽 80公斤冠軍
02付佳純85公斤級
姓 名 付佳純
性 別 男
民 族 漢
綽 號 黃山劍客
出生年月日 1990.1.10
年 齡 21
運 動等 級 健將
深蹲(kg) 160 卧推(kg) 120
主要比賽成績
2009年第十一屆全運會87.5公斤級第二
2010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85公斤級第一名
藍帶杯2010中伊散打對抗賽 85公斤級 冠軍
2010年全國散打冠軍賽 85公斤級冠軍
03黃磊90公斤級
姓 名: 黃磊
民 族: 漢族
性 別: 男
籍 貫: 江蘇
身 高: 188厘米
體 重: 90公斤
學 歷: 碩士
專 業: 武術散打
政治面貌:黨員
出生日期:1986年10月7日
畢業學校:北京體育大學
在讀學校: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
參賽代表隊: 北 京
綽 號: 傲世蒼龍
運動等級:國際健將
運動年限:11年
婚姻狀況:未婚
獲獎榮譽
2008年獲得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90kg冠軍
2008年獲得中國散打功夫王爭霸賽「功夫王」
2009年獲得新春國際武術搏擊慈善大賽90kg冠軍
2009年獲得第十一屆全運會87.5kg級季軍
2010年被評選為最佳優秀運動員獎
2010年獲得全國散打錦標賽90kg級冠軍
2010年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90KG級冠軍
2010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90公斤級半決賽戰勝劉玉春
2010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90公斤級決賽戰勝許家恆成為擂主
2010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功夫王」
2010第五屆武術散打世界盃90公斤級冠軍
04紀海桐70公斤級
姓名:紀海桐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9
民族:漢
籍貫:福建
政治面貌:團員
學歷:本科
專業項目:散打
在隊期間成績:
2006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60KG第三名
2006年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60KG第三名
2007年閩台散打對抗賽65KG第一名
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67.5KG預賽第三名
2010年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65KG第三名
2010年廣州亞運會預選賽65KG第一名
2010年中泰對抗賽68公斤級冠軍
05冷鑫75公斤級
姓 名 冷鑫
性 別 男
民 族 漢
綽 號 西北少俠
出生年月 日 1990年10月26日
年 齡 20
運 動等 級 一級
所代表單 位 陝西
深蹲(kg) 150 卧推(kg) 110
主要比賽成績
2010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75公斤級決賽戰勝張開印成為級別擂主
2010中國武術散打功夫王爭霸賽75公斤級半決賽戰勝孫瀚
2010全國散打冠軍賽75公斤級第四名
2007中泰對抗賽75公斤級冠軍
『貳』 中國散打冠軍是誰
張華(世界自由搏擊冠軍張華)
張華,1983年,張華出生於湖北隨州,從小回熱愛武術運動。答9歲那年,張華跟著舅舅練習武術。16歲,張華進了隨州體校,起初練摔跤,但教練發現這個少年身手快、准,便讓其改練散打。隨後,張華被送到省體工大隊訓練。幾年來,他屢屢獲得湖北省、全國各級別的散打比賽冠軍。
2011年代表大陸參加「珠港澳台華夏散打王爭霸賽」,奪得54公斤級散打冠軍
2012年代表世界搏擊協會中國總部出征「新加坡國際散打比賽」,獲得56公斤級散打冠軍
2013代表世界搏擊協會中國總部參加「義大利WKA世界自由搏擊錦標賽」,獲得泰拳規則60公斤級世界冠軍
2014年榮獲第七屆「泉州青年五四獎章」
2014年4月,榮獲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見義勇為》稱號
『叄』 誰知道歷屆全國散打冠軍名單越早越好,謝謝!813335149
2013年:
男子48kg級 朱記輝(武 警)
男子52kg級 江海東(上海體院)
男子56kg級 朱揚濤 (上海體院)
男子60kg級 高陸軍(江蘇)
男子65kg級 陳紅興(山西)
男子70kg級 馮興禮(武 警)
男子75kg級 敖日格樂(內蒙古)
男子80kg級 王志國(鄭大體院)
男子85kg級 劉玉春(山西)
男子90kg級 靳帥武(河南)
男子100kg級 唐翌翔(吉林)
男子100+kg級 陳彥召(北體大)
女子48kg級 章亂(上海體院)
女子52kg級 譙潔如(上海體院)
女子56kg級 邱挑(江蘇)
女子60kg級 王聰(吉林)
女子65kg級 蔡存存(河北)
女子70kg級 鍾研(江蘇)
女子75kg級 王興蓮(安
『肆』 揚手作別春來早--------運動員名
楊晨(按五行,春-木;早,晨)
楊晨:74年1月17日出生,身高1.85米,體重79公斤,場上位置前鋒。百米成績12秒,12分鍾跑3200米,業余愛好音樂,看書。原俱樂部北京國安,98年7月1日轉會德甲法蘭克福俱樂部,身披21號球衣,轉會費100萬馬克,共為法蘭克福俱樂部效力四個賽季,98-99德甲賽季出場23次,進球8個。99-00德甲賽季出場27次,進球4個,00-01德乙賽季出場15次,進球4個。01-02德乙賽季出場29次,進球5個。
2002年夏天,楊晨離開法蘭克福,轉會至聖保利,02-03賽季出場8次,進球3個。
2003年回國,加盟深圳健力寶。本年度為深圳健力寶出場8次,進球數1個。
楊晨曾擔任1996屆國奧隊隊長,1998年10月21日首次入選國家隊,同年12月,參加第13屆亞運會足球比賽獲得第3名;2000年2月再次入選米盧執教的國家隊。2001年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盃亞洲區小組賽和十強賽,並獲得進入韓日世界盃決賽資格。
1998年8月14日在德國甲級聯賽首輪比賽中,楊晨以主力身份代表法蘭克福隊出場並打滿90分鍾,成為第一位征戰歐洲五大聯賽的中國人。1998年9月8日在聯賽第三輪對門興格拉德巴赫隊的比賽中,楊晨攻入一球,成為首位在德甲聯賽進球的中國人,這也是中國人在歐洲五大聯賽中的首粒進球。
所取得的榮譽:
2000年:中國足球最佳男運動員、中國足球先生、入選中國足球龍之隊。
1998年:獲得法蘭克福球隊最佳射手。
『伍』 我想學點兒少林刀法像披身刀和卧龍刀哪兒有賣那教學的呀
苗刀:
苗刀是漢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沖鋒槍,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苗刀(御林軍刀)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乃是以其刀身修長(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之故命名。它集中了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使,又能當刀用,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殺傷力極大。苗刀一路包括持刀要領、持刀把位、搏擊運用、劈砍要點,以及苗刀的基本刀法。
苗刀刀法的源流
歷史上苗刀有勢、有法,而無名稱。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江蘇人程宗猷,為使苗刀便於流傳,他取其 《單刀法選》
名、法其勢著成《單刀法選》、《單刀法圖說》。清初,武藝家吳殳又對苗刀進行了一番研究和整理,他以左右撩刀為基礎,吸收「漁陽老人」劍法中的「確削粘桿」之要,編寫成了雙手刀《十八勢》和《單刀圖說》。
苗刀刀法的傳承
清代河北滄州桑園鎮謝晉汾,得此刀,謝傳南北聞名的常勝將軍天津人劉玉春,劉於1916年至1925年間又傳滄州郭長生等。郭長生深得苗刀、通臂拳、劈掛拳的真傳,在原來苗刀一路(老架)的基礎上,集前人之精華,糅進了「通臂二十四式的疾絞連環步」,創編了二路(新架)苗刀,同時還增加了「苗刀進槍」等器械的對練套路。
劍道:
劍道是日本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正式比賽通常在室內進行,因選手赤足,因此對場地木地板的質量有較高要求。選手一對一進行比賽,雙方均穿劍道服,戴護具,持竹劍,按規則相互擊打有效部位,由裁判計點數判勝負。亦可舉行團體比賽,由選手數相等的團體雙方分別一對一決出勝負後計算總分。
苗刀劍道 不是一個概念···日本有很多傳統上的東西確實是從中國傳出去的,再經由根據自己的要求和掌握改進···
我覺得您學習苗刀好些··劍道在中國也是發展了一段時間了···現在市面上雜得很···不純正···甚至有很多人拿來炫耀···
苗刀 是很專業的中華技術···
中華的傳統武術 在國際上 是有絕對優勢的···
『陸』 國內現役散打高手
張開印 巴特爾和邊茂富還有於錦
巴特爾的打法是最穩重的,而且曾經擊敗專過柳海屬龍!當時柳海龍已經處於下坡但是巴特爾的打法是舉世公認的。
邊茂富名氣大可是中泰挑戰賽普遍認為是打法單一技術不全面!而且我看過他很多比賽枯乏無味,無非是佔了一定體力和技術可是都不突出。他得了全國散打王稱號擊敗是於錦,當時於錦受傷了。
張開印曾經與「柳腿劈掛」柳海龍在隊內訓練中意外致柳右臂骨折。據說是少林寺俗家弟子。
還很年輕有些經驗不足不過還是可造之材。
『柒』 中學是否要學古文
一、 可以繼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遺產。
文言文學習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閱讀文言的能力,以便接觸和了解我國古代豐富的文化遺產。在五千多年的歲月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先人們的博大精深的光輝思想,雖經歷千年風沙的淘漉,仍閃爍著熠熠的光芒。
據《德育報》報道:河南省西峽縣城關二中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精神,在全校開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動。該校校長認為:「一個連對父母盡孝都做不到的人,是難以塑造道德靈魂的」;外國的教育專家也對「孝」有所論述,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激勵孩子們去關心人,首先是關心母親、祖母,父親和祖父。」而儒家兩千年前就開始以「孝」來規范子女的言行,甚至有「二十四孝」之說,盡管其中不乏「郭巨埋兒」的悲劇,「老萊娛親」的鬧劇(以至新文學主將魯迅在《我們怎樣做父親》中對此進行激烈的抨擊),但其中表達的孝敬父母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若現代的子女懂得起碼的「孝」道,又怎麼會發生浙江一中學生砍死親生母親的悲劇呢(2001年5月20曰,同樣的悲劇又一次上演,19歲河北男孩劉佳,朝熟睡中的母親劉玉春連捅23刀,致其當場死亡)?再如,當代中國人最迫切呼喚的話題是「誠信歸來」,而儒家早已提到,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可以說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年,「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精義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借鑒。至於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溫故知新等主張,至今還是我們教育的指導思想。所以,無論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及後來的「文化革命」的闖將們如何將孔子罵的狗血噴頭、一錢不值,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沒有孔夫子及儒家的中國將是不可想像的。
另一位儒家顯卉孟子在《寡人之於國》中提出了「謹序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則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這其中已經具有了「以德治國」的萌芽;而他的「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救世責任感,他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在我們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中尤為需要。」
墨子在《非攻》一文中,表達了對非正義戰爭的譴責。他所說的「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咄咄怪狀,在今天的國際社會中仍然陰魂不散,因而,他的思想仍具有犀利的批判現實意義。他的「萬事莫貴於義」的主張和平等兼愛的思想,比文藝復興時代的高舉「平等、博愛」大旗的思想巨人盧梭還要早一千多年。
屈原「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則」,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老子提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韓愈認為「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主張對我們們治學、立身都有著切實的指導意義。
至於先人們的「和而不同」,「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完全可以作為我們今天處理國際關系的准則,與和平共處無項原則,不分伯仲。甚至我敢斷言,如果美國佬早點領會這些道理,也就不發生什麼震驚世界的「9·11事件」。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繼承,古羅馬文化之所以如此燦爛輝煌,與她繼承並發展古希臘文明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要贏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除了借鑒西方的先進文化外,我們還必須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這是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是抵制歐美強勢文化中落後的、浮燥的、淫糜的、消極的、甚至反動的一面的根本,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當然,前提是摒棄其中的糟粕成分(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合教育部出版的中學生必讀書籍已經為我們做好了篩選工作)。
只有刻苦學習文言文,有了扎實的功底,才能擁有自由翱翔傳統文化天空的翅膀。我們的現代教育所培養的「三個面向」的人才,不能是對祖國優秀文化一無所知的人。
二、 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提升素養。
著名青春偶像CoCo(李玟的呢稱)聽人唱起《滿江紅·怒發沖冠》時,覺得歌詞很美,忙問作者是誰,並打算請作者岳飛幫她作詞。某大腕級導演所執導的一部以「荊軻刺秦王」為主要內容的影片里,徐夫人被當作一個漂亮女人來處理,雖說藝術允許虛構,但如此「雄雌不辨」,豈不令人瞠目。更可笑者,中央電視台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編劇為張笑天)中,石達開多了一個如花似玉、義薄雲天的女兒石益陽(當紅明星周迅主演),該女在乃父走上分裂道路後,毅然與其決絕而投河,被救後重返天國,並與忠王李秀成演繹了一段曠世絕戀,天國覆滅後,石益陽同英國人呤唎離開了中國赴英國留學雲雲。史料記載,石達開生於1831年,1856年天京事變後離開天國,時25歲,哪來一個幾乎可以做自己妹妹的女兒呢?這些笑話說明了我們有些人,文化素養較差,缺乏基本常識,非得補課不可。
通過閱讀文言作品,我們可以了解華夏文明的起源,三皇五帝的故事;看到戰國的合縱連橫,秦末的刀光劍影,三國的群雄逐鹿;體味魏晉的名士風度,盛唐的雍容華貴;慨嘆兩宋的苟且偷安,明季的閹黨之亂,清末的落後挨打……。當司馬光經歷了19載寒暑,終於完成了《資治通鑒》時,宋神宗寫道「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通讀二十四史(皆文言作品),其中《資治通鑒》讀了17遍,所以胸有百萬雄兵,常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文言作品,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民族昨天的輝煌和恥辱,更讓我們懂得怎樣以史為鑒,振興中華,是我們不可多的精神財富。
學文言作品能豐富古文化知識。這里的古文化知識並非「茴香豆」的「茴」之四種寫法,而是指古文化中仍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具有生命力的東西。比如干支紀年的方法,12生肖,有關科舉的知識,古人的名、字、號,謙稱敬稱,古代的一些禮俗、地理名詞、年齡的相關說法……。有一個男青年在作文中稱自己正處於「豆蔻年華」,如果他讀過杜牧的《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就會明白「豆蔻年華」專指十三、四歲的少女。如果不了解古代的器物,你也將無法准確理解「觥籌交錯」、「一言九鼎」等詞語的含義。如今的媒體非常重視古文化常識,上海東方電視台的「智力大考場」,中央電視台的「幸運52」等欄目,都出過諸如「『四書』是哪四本書」,某某古人有哪些作品,成語的來龍去脈等問題,而且調查顯示積極報名參加現場問答的人員中,不乏博士等高層次人才。試想,如果不認真學習文言,又怎能豐富自己的古文化知識素養呢?
文言作品還能陶冶情操,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我們可以欣賞蘭亭的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沐浴於和暢的惠風之中;可以登滕王閣遠眺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工長天一色」的通脫畫面;可以親歷夜遊石鍾山的陰森恐怖;可以目睹項脊軒的朴實無華……。文言世界中的自然景物是美的,社會人情也是充滿了真善美。我們能夠看到明末蘇州的五位普通市民激於義憤、蹈死不顧的洋洋正氣;看到陶淵明不於世同流合污,守拙歸園的高潔品質;看到李密對與祖母的拳拳孝心;看到蘇東坡對亡妻至死不渝的款款深情……。文言作品有著豐富的藝術風格,以唐詩為例:凝重深沉、含蓄蘊藉、華麗典雅、清新俊逸、生動活潑、自然流暢、委婉纏綿、工巧細密、瀟灑雋永、明朗開闊、剛健質朴、警策嚴謹、瑰奇優美、響亮和諧、曠遠雄渾……,讓我們欣賞到參差錯落的藝術美。而且許多文言作品非常講究對仗、壓韻、排比、對偶,洋洋灑灑,讀來琅琅上口、抑揚頓挫,充滿了音律美。文言作品還給我們構建了一個豐富的人物畫廊。僅以《聊齋志異》中的美麗多情的女子為例:就有「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的嬰寧;「嫣然含笑,真仙品也」的小翠;「笑彎秋月,羞暈朝霞」的公孫九娘;「病態含嬌,秋波自流」的白秋練……,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令人賞心悅目。
雖說如今許多典籍已有白話本,但畢竟不能那麼准確、直接地傳達原文的精妙和神韻,不能體現原文的音律和節奏,再說,浩繁的典籍何時才能一一翻譯成白話文呢?
三、 有利於正確學習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2001年高考,江蘇南京一考生的文言作文《赤兔之死》得了滿分,成為一個熱點,據該考生自己講,他非常喜歡看古代作品,《三國演義》已經看了十多遍。學習文言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應該說古人在謀篇布局、推敲字句、語言風格、交際口才等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古人很講究煉字。「上下大小」是再尋常不過的字了,然而在「紅旗直上天山雪」(劉叉)、「飛流直下三千尺」(李白)、「大漠孤煙直」(王維)、「小叩柴扉久不開」(葉紹翁在這四句詩中,卻是一字千斤,別有情趣。比起「網路文學」中的那些文理不通、莫名其妙的文字垃圾,我們應該為現代人的淺薄和浮躁而汗顏。
我國的古代文學,有著多彩的樣式,詩、詞、曲、賦、小說、散文……。「詩正而雅,易奇而葩,春秋謹嚴,左氏浮誇」各種文體都有著鮮明藝術風格,《史記》「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莊子》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被魯迅譽為「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孟子善用寓言和比喻陳述事理,加上設問、反問、提問等方式,使得文章邏輯嚴密,充滿雄辯的力量;蘇洵為文「言必中當世之過」,論點鮮明,論據有力,雄奇遒勁,縱橫捭闔。文言作品無論立意,還是謀篇布局、藝術風格等方面,都是我們中學生值得效仿的寫作範式。
學習文言文還可以學習古人的雄辯口才,提高我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燭之武退秦師而救鄭;鄒忌巧言納諫而強齊;觸龍說趙太後而拒秦;晏平仲出使不辱,諸葛亮舌戰群儒。他們犀利的口才,高超的語言技巧決不遜色與馬丁·路德·金的著名講演《我有一個夢》,也決不下於林肯的就職演說,完全稱得上「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於百萬之師」。
上海市育才中學的段力佩老師曾進行過一次有趣的嘗試,以《西遊記》、《水滸傳》、《老殘游記》、《鏡花緣》、《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作為語文教材。經過一年半的實驗,收獲明顯。以初一年級學習《西遊記》為例,因為常常要求復述章回內容,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書面表達能力也增強。「據初步統計,初一學生掌握新詞五百多個,好詞四百多個,四字短語、成語、俗語二百個左右,熟讀詩詞五十首,超出大綱要求。例如寫高山,就有『巍巍峻嶺、削削尖峰』、『綠水青山、山高蔽曰』、『千峰開戟、萬紉開屏』、『重重谷壑、處處巉岩』等詞語。」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嘗試著寫詩、散文、故事、編劇本 ,有位學生還獲得《青年報》中學生暑假作文比賽三等獎。
要想把古人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財富,一個重要的途徑是背誦。 學習並背誦較大量的詩文精品,對於中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對於今後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清初學者陸世儀認為「凡人有記性,有悟性,十五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十五以後,知識即開,物慾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的記憶力和理解力與年齡的增長呈反比,四五歲到十四五歲,記憶力強,理解力相對較弱;隨著年齡增長,理解力逐漸增強,記憶力相對減弱。可見,人的少年時期是記憶儲存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們完全不必拘泥於「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等教條,相反,應大力提倡死記硬背、囫圇吞棗、生吞活剝,象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首先要拿來」。等吞多了,再慢慢反芻、消化、吸收。只有這樣方能夯實文化底蘊,為以後的發展底下堅實的基礎。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不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嗎?
南京大學程千帆教授是我國著名古典文學專家,曾培養出中國第一屆古典文學博士,在唐宋詩詞方面有著精深造詣,這與他少年時期學習並背誦大量的文言作品有密切聯系。程先生的15歲以前接受的是私塾教育,「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學過的主要經典著作有《論語》、《孟子》、《詩經》、《左傳》、《禮記》、《文選》、《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鈔》、《資治通鑒》,其中《禮記》、《文選》外,都是通讀的。」「說實在的,當曰讀這些書,許多地方沒有懂,其中部分至今茫然。但懂了的,逐漸成為我知識結構的一部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說在國學上打了一些底子。在吸收和表現能力兩方面也有了一點基礎。」
老杜有詩雲:「不薄今人愛古人,轉益多師是吾師。」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也明確指出要向古人學習語言。指出當代青年要學習人類一切優秀文化遺產,這當然包括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為此,無庸置疑,我們首先要學好作為先人優秀文化的載體——文言文。
『捌』 知榮 明恥 奮進類的作文怎麼寫
知恥明辱,與榮同行
——見賢思齊
知恥識榮 與榮同行
齊宗讓
泱泱華夏,五千文明。而人們正確的榮辱觀為社會的文明進步定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沒有正確的榮辱觀便沒有人類的文明的誕生。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不僅胡錦濤總書記為我們做出了明確的解釋,而且歷史的長河用他那翻滾的浪花告訴我們應該以什麼為榮,應該以什麼為恥。
汨羅江畔,屈原以其高潔的人格和華美的詞章《離騷》告訴我們,應該以熱愛祖國為榮。讒人的離間,不能改變他的愛國忠心;昏君的疏遠,不能泯滅他的愛國赤誠;流放的生活,不能動搖他的愛國志向。無論遇到怎樣的坎坷打擊,他都始終眷顧楚國,心繫人民。即使是死亡也不忘報效祖國。「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正是屈原這種任憑什麼都改變不了的愛國精神,才孕育出如「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等千千萬萬個愛國英雄。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就是一部民族英雄的愛國史。中華民族由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靠的就是這種愛國精神。熱愛祖國是最大的光榮,賣國求榮卻是無以倫比的恥辱。
中原登封,任長霞以其無私的奉獻和英雄的事跡告訴我們,應該以服務人民為榮。任長霞是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長,她從加入公安隊伍的那一天起,就明白了自己作為一名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她把打擊犯罪,保護人民,抓獲罪犯,還百姓以公道,作為自己最大的人生追求。因而作任何工作都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為保護人民的財產不受侵犯,她深入虎穴,化裝偵察,抓獲了中原第一盜劫高檔轎車案的主犯。為了保護一方平安,維護社會穩定,使人民安居樂業,她精心組織警力科學指揮打掉了七個黑團伙。被稱為「女神警」。為了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她犧牲了休息日,把星期六作為接待日。而對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她都以高質量高速度予以解決。被人民群眾親切的稱做「任青天」,「女包公」。她以慈母的情懷,承擔了在煤礦瓦斯爆炸中失去父親的女孩劉玉春的生活和學習的全部費用,帶動了全局幹警救助失學兒童,使當地的126名失學兒童回到了課堂,孩子們親切的稱她為「任媽媽」。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她走了,卻在人民的心裡建立了永久的豐碑。服務人民是最大的光榮,背離人民是無以倫比的恥辱。
體育賽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以頑強的拼搏和驕人的戰績告訴我們,應該以團結互助為榮。誰都知道,體育比賽,集體項目的金牌含金量最高,也最不易獲得,而團體項目也最能顯示一個國家的整體強大。獲得這樣的金牌,不僅要靠團隊中每個隊員出類拔萃的技能,更需要團隊各個隊員的緊密團結和默契配合。中國女排正是這樣的團隊。每逢重大比賽,她們從不患得患失,不過分計較個人的榮辱,從不出風頭,從不表現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得像一個人一般。憑著團結互助,相互鼓勵,奮力拚搏,於是在世界盃大賽,世界錦標賽,奧運會大賽中多次獲得冠軍,五連冠是她們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戰績,是她們為祖國和人民贏得的最大的光榮。女性一般是弱者的代名詞,可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卻以團結拼搏,勇攀高峰的團隊精神向世人昭示了什麼是中國雄風,什麼是不可戰勝,什麼是最大的光榮。
延安窯洞,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其執著的追求和卓越的功勛告訴我們,應該以艱苦奮斗為榮。記得當年毛澤東主席在延安窯洞前為黨的幹部們作報告,他高大的身軀前只有一張小矮凳,凳子上也僅有一個盛著白開水的搪瓷缸子,這缸子里的水不僅毛主席作報告口渴時,端起來就喝,席地而坐的聽報告的人也喝。而且毛主席大多的時候是站立著作報告的。那時艱苦奮斗已經成為黨的領導幹部和全體革命者的習慣。為了解決軍隊的供給問題,周恩來副主席也學會了紡線。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憑借著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終於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讓我們永遠牢記,艱苦奮斗是最大的光榮,驕奢淫逸是最大的恥辱。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義,衣食足而知榮辱。」作為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的後裔,作為文明社會的公民,我們更應該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始終如一地牢記胡錦濤總書記的教誨: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不斷進取,無私奉獻。在正確的榮辱觀的指導下,實現人生的跨越與涅磐,使人生精彩,使生命燦爛。
2006年5月30日
『玖』 中國苗刀和日本劍道到底有什麼關聯包括刀法和刀,還有國際地位哪裡正規點的苗刀學習啊
苗刀:
苗刀是漢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沖鋒槍,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苗刀(御林軍刀)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乃是以其刀身修長(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之故命名。它集中了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使,又能當刀用,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殺傷力極大。苗刀一路包括持刀要領、持刀把位、搏擊運用、劈砍要點,以及苗刀的基本刀法。
苗刀刀法的源流
歷史上苗刀有勢、有法,而無名稱。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江蘇人程宗猷,為使苗刀便於流傳,他取其 《單刀法選》
名、法其勢著成《單刀法選》、《單刀法圖說》。清初,武藝家吳殳又對苗刀進行了一番研究和整理,他以左右撩刀為基礎,吸收「漁陽老人」劍法中的「確削粘桿」之要,編寫成了雙手刀《十八勢》和《單刀圖說》。
苗刀刀法的傳承
清代河北滄州桑園鎮謝晉汾,得此刀,謝傳南北聞名的常勝將軍天津人劉玉春,劉於1916年至1925年間又傳滄州郭長生等。郭長生深得苗刀、通臂拳、劈掛拳的真傳,在原來苗刀一路(老架)的基礎上,集前人之精華,糅進了「通臂二十四式的疾絞連環步」,創編了二路(新架)苗刀,同時還增加了「苗刀進槍」等器械的對練套路。
劍道:
劍道是日本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正式比賽通常在室內進行,因選手赤足,因此對場地木地板的質量有較高要求。選手一對一進行比賽,雙方均穿劍道服,戴護具,持竹劍,按規則相互擊打有效部位,由裁判計點數判勝負。亦可舉行團體比賽,由選手數相等的團體雙方分別一對一決出勝負後計算總分。
苗刀劍道 不是一個概念···日本有很多傳統上的東西確實是從中國傳出去的,再經由根據自己的要求和掌握改進···
我覺得您學習苗刀好些··劍道在中國也是發展了一段時間了···現在市面上雜得很···不純正···甚至有很多人拿來炫耀···
苗刀 是很專業的中華技術···
中華的傳統武術 在國際上 是有絕對優勢的···
『拾』 散打劉玉春怎麼不打比賽
就憑中國的散打想要打敗泰拳?????;;; 不是開玩笑,; 永遠不可能,「猶如中國足球PK巴西足球」
;; ,就算贏啦也是假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