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虎門條約》中"領事裁判權"對中國的危害
領事裁判權:領事裁判權是指一國領事依照本國法律對居住在駐在國領土上的版本國公民行使司法權管轄權的制度。這種制度是西方列強侵犯弱小國家主權、掠奪弱小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國是受領事裁判制度危害最深、時間最長的國家。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規定英國在華享受領事裁判權。「倘遇有交涉詞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照辦。」 這就是說,英國人在中國土地上犯了罪,中國官員不能根據中國法律來懲罰他,只能交給英國領事按英律治辦。此後約有20多個西方國家在中國取得了這種特權。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國家才被迫放棄此種權利。
B. 中國在哪個條約中收回領事裁判權
這個問題不能這么問,因為有可能有的國家在中國有領事裁判權,有的可能沒有;對某些國家收回了,有些國家可能還保留著。這是一個過程~~~~~~~
1.德國和奧匈帝國在一戰中是中國的敵對國,因而中國與德奧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宣布被廢除。
2.俄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後於1924年自覺放棄在華特權。
3.二戰中,義大利和日本由於是中國的敵對國也由此失去了在華的特權。
4.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英美等國的不平等條約的存在,不僅與《大西洋憲章》和《聯合國家宣言》精神不符,而且由於中國沿海地區被日軍佔領,不平等條約已失去意義,美國鑒於中國是抗擊日本的主要力量,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1942年10月9日美、英兩國政府分別通知中國政府,聲明願即時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他有關權益。10月10日,蔣介石在重慶宣布美、英兩國取消在華領事裁判權及有關特權。10月24日,美國即向中國駐美大使館提出《中美條約草案》,經過兩個多月的談判,完成了《中美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條約》的修訂,並於1943年1月11日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字。同年5月20日,經中、美、英三國政府正式交換批准,完成條約上的最後手續,並立即生效。根據中美、中英條約,取消了美、英兩國在中國的關稅主以、司法主權、領海主權、內河航運權等治外法權。
5.1946年,法國也宣布放棄在華特權,治外法權在中國終於壽終正寢。
C. 法國獲得領事裁判權是在哪個條約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可以說是領事裁判權制度在中國的開端。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規定,中美人民間的刑事案件,依被告主義辦理,中美民事混合案件,由「兩國官員查明,公議察奪」;美國人之間的案件由美領事辦理,美國人與別國人之間涉訟,由有關國家官員自行辦理,中國官員不得過問。1844年中法條約、1847年中國與瑞典挪威條約以及1858年中俄條約均有類似規定。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除規定被告主義原則以外,還規定了「兩國交涉事件,彼此均須會同公平審斷」的「會審」制度。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則又規定了原告人的本國官員可以「赴承審官員處觀審」,有不同意見,「可以逐細辯論」的「觀審」制度。
D. 在南京條約中為什麼英國要掌握領事裁判權
在《南京條約》中,英國政府為以後的領事裁判權做了鋪墊: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駐該五處(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引者注)城邑,專理商賈事宜。[緣 此,英國人享有了向中國派駐領事的權利,在獲取中國領事裁判權上邁出了第一步。
「領事裁判權」在近代被稱為「治外法權」,是西方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近代中國所獲取的一種司法特權。依憑此項特權,列強依據其國內法在中國 境內對其僑民行使完全的排他管轄權,同時在中國境內設立各自的審判機構,實施與中國法律相異的審判制度。
E. 首先規定外國人享有「領事裁判權」的條約是哪個
1843年中英 《五口通商章程》和《通商附粘善後條款》 是領事裁判權制度在中國的開端.,其中規定:「英人華民交涉詞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華民如何科罪,應治以中國之法.」
F. 西方列強攝入中國領事裁判權最早在哪次戰爭以後
西方列強從中國撰取領事裁判權最早在鴉片戰爭之後。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雙方共在寺內議約四次。8月29日,中國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在英軍旗艦」汗華「(亦譯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滿足了英國大多數的要求。主要內容:
割香港島給英國。(喪失領土主權)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館。(喪失貿易主權)
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2100萬元的成分是: 600萬賠償鴉片,300萬償還英商債務,1200萬英軍軍費。(大量白銀外流)
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喪失關稅主權)
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喪失貿易主權)
享有領事裁判權,英國人在中國犯罪可不受中國法律制裁。
1843年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列強不欲英國坐大,紛紛與中國簽訂更多不平等條約。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10月24日,法國與中國簽訂《黃埔條約》,享有領事裁判權和傳教權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簽署了《虎門條約》,重新規定了英國所享有的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從1845年起,比利時、瑞典等國家也都脅迫清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中國的主權遭到進一步破壞。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政治上獨立自主的中國,戰後由於領土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G. 什麼是領事裁判權
一國通過駐外領事等對處於另一國領土內的本國國民根據其本國法律行使司法管轄內權的容制度。這是一種治外法權。它的存在,形成對國家屬地優越權的例外或侵犯。實際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事裁判權就是帝國主義在殖民地國家所享有的一種非法特權。
H. 最早規定外國列強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的不平等條約是
最早規定外國列強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的不平等條約是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1843年清朝代表耆英與英國璞鼎查在虎門訂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為《虎門條約》的一部分。《五口通商章程》第13條規定:
凡英國稟告華民者,必先赴管事官處投稟,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誰是誰非,間有華民赴英官處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應聽訴,倘遇有交涉詞訟,管事官不能勸息,即移請華官公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斷,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華民如何科罪,應治以中國之法。
這些規定是領事裁判權制度在中國的開端。
所謂領事裁判權,就是一國通過駐外領事等對處於另一國領土內的本國國民根據其本國法律行使司法管轄權的制度。這是一種治外法權。它的存在,形成對所在國家屬地主權的例外或侵犯。實際上領事裁判權就是帝國主義在殖民地國家所享有的一種非法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