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紳《憫農》原文
憫農
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憫 農1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注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B. 李紳 憫農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專剝削。
第一、二屬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C. 韓劇《你為我著迷》第11集開頭李紳唱的兩首歌的視頻,要原音截的視頻,有中文字幕的
已經發送了,注意查收哦
D. 人大大學李紳都比賽過節目
來自於吉林毓文中學以吉林市高考第五名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回2013級的李紳參加的比賽答主要有:
2013年人民大學第一屆「倉頡流觴 • 書夢青春」漢字聽寫大賽、第五屆北京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等;
2014年黑龍江衛視《最愛中國字》、河南衛視《成語英雄》、第六屆北京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等;
2015年江蘇衛視《一站到底》
E. 歷史專家請進:寫《憫農·》的李紳是個怎樣的人
唐朝詩人李紳雖然寫出了兩首題為《憫農》的詩,可是,他不是個節儉的人,還非常奢侈。人是會變化的,他在寫這兩首詩的時候,他做官的父親去世了,母子生活很苦,親眼看到農民種地的不容易。寫下了「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詩句,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統治者不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的鞭撻;「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表現了他不僅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還反映了他對勞動果實的珍惜,啟示人們當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用辛苦換來的。當他做了官以後,這樣的語言風格就沒有了,還有什麼珍惜糧食可談?看看他得中以後的詩,如《答章孝標》:假金只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年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可以說,他的變化從這時就開始了,不言而喻,他是塊真金,應當享受榮華富貴。他的《琪樹》:石橋峰上棲玄鶴,碧闕岩邊蔭羽人。冰葉萬條垂碧實,玉珠千日保青春。日中泣露應同浥,澗底侵雲尚有塵。徒使茯苓成琥珀,不為松老化龍鱗。《憶漢月》:花開花落無時節,春去春來有底憑。燕子不藏雷不蟄,燭煙昏霧暗騰騰。這些詩都是做官之後寫的,大都失去了先前的風格。哪還有什麼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他吃飯還非常講究,傳說他愛吃雞舌頭,吃一盤雞舌頭,需殺多少雞?在後來的詩中,哪有鞭撻時弊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哪有白居易、孟浩然等詩人針貶時弊的語言風格?說他的心思都放在貪圖享受上絕不為過。現在的中小學課本中他的詩入選的也只是《憫農》,別的詩未選,原因可能就在這里。
F. 誰有這部視頻,50元收購
憫農(二)(李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