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賽裁判 > 比賽茶

比賽茶

發布時間:2020-11-23 21:08:12

A. 鬥茶怎麼斗得

鬥茶始於唐代,據考創造於出產貢茶聞名於世的福建建州茶鄉。每年春季是新茶製成後,茶農、茶客們比新茶優良次劣排名順序的一種比賽活動。有比技巧、斗輸贏的特點,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一場鬥茶比賽的勝敗,猶如今天一場球賽的勝敗,為眾多市民、鄉民所關注。唐叫「茗戰」,宋稱「鬥茶」,具有很強的勝負的色彩,其實是一種茶葉的評比形式和社會化活動。
鬥茶,又叫「斗茗」、「茗戰」,它是古時有錢有閑文化的一種「雅玩」。鬥茶,即比賽茶的好壞之意,是惠州傳統民間風俗之一。鬥茶始於唐代,始創於的廣東惠州,又一說為以貢茶聞名於世福建建州茶鄉。鬥茶是每年春季新茶製成後,茶農、茶人們比新茶優劣的一項茶事活動。一場鬥茶比賽的勝敗,猶如一場球賽的勝敗,為眾多茶農、茶人所關注。唐稱「茗戰」,宋呼「鬥茶」,名異而實同,都具有強烈的賽事色彩。
在宋代,蘇東坡就已有「嶺外惟惠俗喜鬥茶」的記述。此俗直至民國年間依然在惠城中盛行。鬥茶是在品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品茶也稱品茗,由主人邀請三五知己,將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樣大小的茶盅內,像飲酒那樣細細品嘗。鬥茶則與此不同。斗,惠州話有爭斗的意思,也有在爭斗中逞強獲勝之意。當時一個文化水平較高的私塾老師曾以「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來概括鬥茶的涵義。
參加鬥茶的人,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輪流品嘗,以決勝負。比賽內容包括茶葉的色相與芳香度、茶湯香醇度,茶具的優劣、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鬥茶要經過集體品評,以俱備上乘者為勝。
鬥茶的場所,一般多選在比較有規模的茶葉店。這些店大都分前後二進,前廳闊大,是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間,老闆家人也住在里頭。當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幾個人小聚談到茶道,也有說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古舊庭院,或其家臨江、近西湖的,便都是鬥茶的好場所。
鬥茶多選在清明節期間,因此時新茶初出,最適合參斗。鬥茶的參加者都是飲茶愛好者自由組合,多的十幾人,少的五六人。
宋代是極其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無不好此,並著書立說,加以理論化。如風雅皇帝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社會上一些文人雅士也流行一種「鬥茶」的生活情趣。據宋、明人寫的筆記記述,鬥茶內容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鬥茶品、行茶令、茶百戲。
鬥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顏色。「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二是湯花,即指湯面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有兩項標准:第一是湯花的色澤,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兩者的標準是相同的;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湯花細勻,有若「冷粥面」,就可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會露出「水痕」(茶色水線)。因此,水痕出現的早晚,就會成為湯花優劣的依據。
有時茶質雖略次於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有時用同樣的水煎茶,最能檢驗茶質優劣。這種鬥茶,必須了解茶性、水質,以及煎後效果,不能盲目而行。宋代范仲淹有首《鬥茶歌》說得好:「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芝蘭,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宋朝任福建漕司(監制貢茶事)的蔡襄在奉旨修撰的《茶錄》一書中,對黑瓷兔毫盞同品茶、鬥茶的關系說得更明確:「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最為要用。出他處者,火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之不用。」因為「鬥茶先斗色」而茶色貴白、青白者受水昏重,青者受水詳明。建安人鬥茶,茶色以青白勝黃白。由於鬥茶喜用白茶,黑白對比分明,故以黑瓷茶盞最為要用。
決定鬥茶勝負的標准,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顏色。一般標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發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採摘不及時;色泛紅,是炒焙火候過了頭。
二是湯花。即指湯面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要看兩條標准:第一是湯花的色澤。因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湯花的色澤標准與湯色的標準是一樣的;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如果茶末研碾細膩,點湯、擊拂恰到好處,湯花勻細,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線)。因此,水痕出現的早晚,就成為決定湯花優劣的依據。

B. 什麼是鬥茶

C. 台灣南投縣茶商業同業公會冬片比賽茶注冊商標第58464號多少錢

台灣南投縣茶商業同業公會冬片比賽茶 這個比賽茶 有分不同的獎項 不同的價格

您說的號碼 是在盒子上的標簽號碼 這個茶我們在台灣 我們有去比賽 有在批發零售的

D. 什麼是鬥茶

鬥茶,又叫「斗茗」、「茗戰」,它是古時有錢有閑文化的一種「雅玩」。何謂鬥茶?鬥茶,即比賽茶的好壞之意,是惠州傳統民間風俗之一。鬥茶始於唐代,據考創造於出產貢茶聞名於世的福建建州茶鄉。每年春季是新茶製成後,茶農、茶客們比新茶優良次劣排名順序的一種比賽活動。有比技巧、斗輸贏的特點,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一場鬥茶比賽的勝敗,猶如今天一場球賽的勝敗,為眾多市民、鄉民所關注。唐叫「茗戰」,宋稱「鬥茶」,具有很強的勝負的色彩,其實是一種茶葉的評比形式和社會化活動。有同名電影。

順便說一下啊,宋朝的大書法家蔡襄極好鬥茶,但是又一次卻輸了。當時他的茶葉比對方好,但是用的水是山泉水(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泉水,也是極品),對手用的竹瀝水,是經過加工的。蔡襄輸了之後,最終對泡茶時水質的影響有了新的認識。

E. 杜心雨與袁紹儀比賽茶藝在哪一集

沒有關注,不好意思。

F. 台灣阿里山高山茶的獲獎等級怎麼分

茶類-比賽茶2009/08/08 21:18所謂「優良茶比賽」就是由主辦單位通知其轄區內之茶農,在某一段採茶期內(如春茶或冬茶)將茶農自己所製造的茶葉,每件提供10~23台斤左右到比賽會場(不同茶種比賽茶繳交重量不同),由茶葉評審專家,評鑒茶葉品質之優劣;此種比賽,每次參加之比賽樣品數量較多,少者從50件,多者高達5000多件。

以下就比賽茶簡章中所隱藏的重點一一進行說明:

(一)、報名簡章:由主辦單位研擬比賽展售會計畫供參賽者索取(分為春季、冬季、白露<有些比賽場會舉辦秋茶>、冬片茶、老茶、蜜香紅茶…等),內詳細敘述:

1、舉辦目的:

一般目的都是要藉著比賽,刺激茶農加強茶園管理,提升制茶及焙茶技術,達提升茶葉品質。另一方面,也創立了茶葉分級包裝的制度,使消費者得以安心的購買到,經過專家印證過品質保證的茶葉。(或為提升本縣茶農栽培及制茶技術以增進成茶品質,提高本縣高山茶知名度,辦理展售促銷活動,擴展消費市場,穩定茶業永續發展及增加茶農收益。以競賽方式辦理分級包裝之模式,改進茶葉產銷技術與建立品牌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等。)

2、辦理機關:

有主管機關、輔導單位、技術指導機關、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等。

主管機關、輔導單位、技術指導機關:一般都會寫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縣市政府、鄉鎮公所。

目前主辦單位,有農糧署、縣市政府、鄉鎮公所、農會、社區發展協會、茶商公會、合作社、私人單位…等。

承辦單位:一般都是承辦上級主管機關所交付任務為主,一般都是農會或茶商團體為多。

協辦單位:一般都是以媒體、地方社團…等。

3、計畫內容:

計畫內容包括以下敘述:

(1)、辦理組別:目前台灣可見比賽比賽茶組別又因主辦單位不同有所不同,有包種茶、椪風茶、東方美人茶、台灣紅茶、高山烏龍茶、凍頂烏龍茶、新品種、金萱茶、翠玉茶、四季春茶、老茶、碧螺春綠茶、蜜香紅茶、有機茶、冬片茶組、早春茶組、蜜香綠茶組…等。

(2)、參加資格:有的采會員制並限定會員證不得借用,有的則可借用,即「認證不認人」,也有的采「不限人,限制區域」,不論是會員或非會員均可參賽,但規定茶樣必須來自特定區域;有的條件更寬松,「人及區域均不限制」。

(3)、另外還要註明,參加茶樣、報名日期及地點、繳茶日期及地點、取樣方式、評審方式、評審標准、評審日期、獎勵、領茶日期、頒獎及展售時間地點、包裝方式、報名費、其他規定事項…等)。

(二)、報名、繳費:參加比賽人員應事先報名,並繳交配合款新台幣1500~3000元正(因比賽場而異;報名費,統籌運用於各項籌備工作及包裝、評審、宣傳等費用);一經報名即不得取消,有些單位規定無法如期繳茶者繳交的報名費概不退還(但一般比賽場通常會將未入圍者及未交茶者酌退回報名費新台幣500元正)。國際比賽茶每件報名費用則為美金100元。

(三)、繳茶:

每個比賽茶單位所要的比賽茶樣重量不一,半球型的比賽場一般都是21~23台斤;條型比賽場的一般都是10台斤;老茶比賽則為5~10斤。

例如:

1、 南投縣鹿谷鄉農會高級凍頂烏龍茶分級包裝展售,每點繳交茶樣13.4公斤(22台斤又200公克),以大包裝茶繳交。1斤台鹿谷鄉農會收購。

2、 名間鄉農會松柏長青茶比賽展售會,每點繳交12.6公斤(21台斤)。名間鄉農會不收購1台斤。

3、 新竹縣東方美人(膨風茶)優良茶比賽活動,每點以10台斤為限。

4、 阿里山高山茶優良茶競賽活動,每一茶樣需凈重13.2公斤(22台斤)

5、 木柵區農會優良茶競賽活動,每一茶樣凈重:21台斤8兩。

PS:為因應農葯殘留檢驗,所有比賽茶主辦單位會要求茶農多繳交200公克以供農葯殘留檢驗。

(四)、編碼、采樣:

繳茶後需要紀錄重量、編號(碼)、送至采樣等候區准備采樣。

1、 編碼:由主辦單位進行編碼,茶樣編號分明碼與暗碼,是經由電腦或人工隨機編成密碼,再將磁碟片(密碼表)封簽保管,因此評審時是絕對能保持中立客觀的態度,茶農往往在家自己比對,總覺得自己的茶最好,但是一經評分比較,連初審人員自己繳交的茶,也常常被他們自己刷下來而不自覺。

2、 采樣:參加比賽者應將茶葉依照規定時間送達指定地點由主辦單位混合後抽取600公克(400公克供評審及宣傳用,200公克退還做為樣品;淘汰者退還400公克,余留供主辦單位做樣品。鹿谷鄉農會則為:抽取800公克作為評審及展售茶樣。(400公克供評審及宣傳用;200公克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葯物毒物試驗所檢驗農葯殘留用,不予退回;另200公克作為發還茶農供展售會樣品用)。

(五)、農葯殘留檢測:辦理農葯殘留檢驗,茶農繳交茶樣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凍頂工作站編排亂碼隨機抽樣或由主辦單位自行抽樣送民間檢驗單位,一般抽檢2~3%送檢,每件抽取茶樣200公克。檢驗結果違反規定者,除取消初賽資格外,其所繳交茶樣悉數沒入銷毀。

(六)、評審:

一般參賽件數未達600~800點(由主辦單位決定),采一審制;參賽件數達600或800點(由主辦單位決定)以上,采二審制。

初審與復審。初審由主辦單位的評茶委員會審查,復審由茶業改良場派員或聘請茶業界專業人員擔任。每一場次的得獎比例都不同,依當時所繳交比賽茶進行約略調整。

以鹿谷鄉農會為例:初審委員將比賽茶做初步的等級分類,初審分A級(送復審)、B級(三朵梅花)、C級(二朵梅花)、D級(淘汰)。初審後將復審茶葉(約25%)送交主審人員評審。主審人員從送來的茶樣中再分為A級(特等、頭等)、B級(二等)、C級(三等)、D級(三朵梅花以下),第二次A級中再一審、二審、三審分出特等第一名、頭等一~頭等十各1名、頭等獎若干名。入等比率約占總量的16%左右,為了確保比賽茶的標准,所以淘汰茶不設底限,沒有百分率的限制,只要是品質沒達到入圍之水準隨即淘汰,裁判對入等茶的比率也有相當大的空間,一切以品質為遴選標准,肯定是這場比賽把關如此之嚴格,才會使消費者趨之若鶩。

而坪林鄉農會(與坪林鄉公所輪流主辦)所舉辦文山包種茶比賽復審則才合議制,由四個評審各自對復審的茶樣進行外觀、色澤、水湯、滋味、葉底評分,依各項目百分比加權後合計分數,來進行排名,四人合計分數最高者為特等獎,其餘一次為頭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他則列入頭等獎獎項。

(七)、包裝、貼封條:

為促使茶葉品質均一化及茶葉價格的合理化,茶業改良場配合有關縣市鄉鎮單位,積極輔導以鄉鎮為單位,實施嚴格的分級包裝,以促銷茶葉,至目前已實施茶葉分級包裝較成功的茶區舉例說明如下:

1、台北縣文山包種茶推廣中心已實施茶葉分級包裝,將茶葉包裝分為梅、蘭、竹、菊等級別,並分別訂立銷售價格。

2、南投縣鹿谷鄉公所、農會及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已實施茶葉分級包裝銷售;將茶葉分級後,除了參等獎、貳等獎、頭等獎、特等獎外,優良級的茶葉以梅花之朵數代表品級,以三朵梅花或五朵梅花為最高品級;

3、南投縣名間鄉的松柏長青茶之分級包裝,則以松、柏來分級;

4、竹山鎮農會除了參等獎、貳等獎、頭等獎、特等獎外,優良級茶葉(三朵、二朵)則以茶花朵數來分級。

5、桃園縣龍潭鄉的龍泉茶,在茶葉包裝盒上,則以一條龍、二條龍、三條龍來表示茶葉品質。

6、龜山鄉的壽山名茶,在包裝盒上,則以一級品、二級品、三級品來表示品級。

7、嘉義縣大阿里山茶區如梅山、番路鄉、除了參等獎、貳等獎、頭等獎、特等獎外,優良級(三朵、二朵)的茶亦以梅花朵數來標識分級。

8、有些茶業產銷班,則以金牌、銀牌、銅牌來做分級標識與其他名稱來進行分級。

一般得到特等獎及頭等獎排名都是採用半斤禮盒裝,內罐采紙質易開罐(或鐵罐),內包裝使用鋁箔真空包裝放脫氧劑或充氮處理(一盒內150公克*2罐),參等獎以上用禮盒包裝(一斤為300公克*2罐),優良獎以一般紙盒包裝(一斤為300公克*2罐),外加收縮膜(2008年起衛生署規定比賽茶包裝一樣不能超過三層,所以收縮膜已經不能再使用)。

例如:

1、鹿谷鄉農會比賽茶包裝:包裝採用子母蓋300公克及150公克(特等獎及頭等獎排名)入鐵罐分裝,二罐裝一禮盒。(民國65年至69年是四方型道林紙手工包裝,70年至72年紙袋外加塑膠袋、印製梅花國旗,73年至77年鋁箔外加包裝盒、並標示等級,78年至85年,半斤鐵罐裝外加包紙盒,86年起真空充氮包裝,89年真空充氮包加脫氧劑、小罐裝)。

2、名間鄉農會比賽茶包裝:採用半斤裝紙質易開罐真空包裝,一斤紙盒裝二罐,參等獎以上用禮盒包裝,松級以一般紙盒包裝。

3、竹山鎮農會杉林溪優良茶競賽包裝:包裝採用鐵罐裝,每罐200公克,加紙盒外包裝、每盒三罐一斤裝,特、頭等獎,每罐一150公克、每盒二罐半斤裝,內包裝全部採用真空包裝。

4、南投縣茶商業同業公會與南投縣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的老茶組其包裝就使用一斤陶瓮來包裝,外加紙質包裝盒。

貼封條:入選優良以上者均加貼等次封條及參考售價已增加消費者信心及信譽保證,確保品質,如未達優良以上者,不包裝(不給盒ˋ罐)。封條有二張,一張上有主辦單位、比賽的年份、季節、編號、獲獎等級;另外一張則有:主辦單位、評審標准…等。

(八)、得獎公布與獎勵:

得獎公布:評審紀錄後公開核對明碼與密碼,公布評審成績。公布評審成績的那一刻通常比賽會場都會擠滿關心自己得獎名次與特等獎獎落何處的茶商茶農們,可說熱鬧極了!通常特等獎一公布得獎者姓名,此人肯定電話接不完,預購買特等獎者眾,一般較熱門的比賽茶場的特等獎就算價格在高,在十分鍾內就能銷售一空。

獎勵:以鹿谷鄉農會為例,特等獎一名、排名(頭等一~十,依報名人數決定排名到頭等幾)、頭等獎、貳等獎、參等獎各若干名,入等名額約為參加人數16%(頭等獎不得少於2%),入圍者以優良(三朵、二朵),獎額之增減得由評審人員視品質優劣情形調整之。

而南投縣茶商業同業公會以冠金獎、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

而南投縣松嶺鬥茶協會以鬥茶王、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

一般比賽場都會有的獎勵:特等獎木匾乙幅(榮獲特等獎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名稱。),頭等獎木框(可折現金400元)、貳等獎木框(可折現金300元)、參等獎木框(可折現金200元),貳等獎、參等獎折現不做獎牌,領茶同時給付,但做獎牌者可登記辦理。有些主辦單位為鼓勵茶農茶商踴躍參加比賽,特等獎與頭等獎排名得獎者,除了匾額外還有獎金,至於獎金多少由主辦單位決定。

(九)、茶葉領回:

淘汰茶(一般茶農稱之為脫褲茶)與入圍茶領取時間不同。一般比賽場都護有以下聲明:參加比賽茶葉經評審茶枝多、雜味、苦澀、陳茶味、品種不符等、成績未達入圍標准者,淘汰退件以二十台斤不包裝,由比賽主辦單位通知自行領回,並退還報名費伍百元。報名而未交茶參加評審者,恕概不退還報名費,兩者均不得提出任何異議,並放棄先訴抗辯權,其他未盡事宜,遵循往例辦理。領取茶葉應當面看清明碼、清點數量及附件(茶樣、手提袋),離開會場若有短缺,主辦單位不負補償責任。

(十)、頒獎典禮暨展售會:

得獎參賽者應參加展售會,每戶由主辦單位備置攤位1位。

早期(民國65~75年)鹿谷鄉農會為了營造使頒獎典禮有如電影金馬獎般的高潮迭起,從開獎到包裝都是秘密進行,深怕走漏風聲缺少神秘性,展售會當天無法達到賣點的高潮。所以連參加包裝作業的人選,都得由總幹事精挑細選能守口如瓶的人來參與包裝,包裝作業有如大學聯考之闈場那般嚴謹,不得與外面有電話連系,甚至於飲食也都只能請人送到門口,禁止與外人面對面的接觸。包裝完成之後,則連夜搬運至鹿谷國小展售會場,顧茶顧到天明,真是倍極辛苦。鹿谷鄉農會於七十四年辦理買比賽茶送轎車之摸彩活動,使得茶展熱風狂飆一時,沒幾年工夫比賽茶已是炙手可熱。

現在主辦單位還是會絞盡腦汁邀請名人和舉辦摸彩及拍賣…等手法,無非是要吸引人潮來到頒獎典禮暨展售會的會場,會場除了購買的茶商外,許多采購量大的消費者都會直接到現場,采購一年份喝茶與送禮的量,讓中間茶商越來越沒有空間來銷售比賽茶。

G. 請問什麼是台灣比賽茶,在大陸哪裡能買到正宗的台灣比賽茶

在台灣,比賽茶最初是由農會號召舉辦(農會相當於官方機構),目的在於幫助茶農推廣、提升制茶水平、提升茶葉品質。最初舉辦並不受歡迎。但經過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公正立場、真心的幫助茶農推廣,獲得了信賴,並逐漸成為標桿。現在官方舉辦茶比賽,具有很強的公信力。
比賽茶,起源於鹿谷鄉農會,現在台灣幾大產茶區,都有農會組織的茶賽事,分春冬兩季。但,現在也有些假冒比賽茶。所謂假,主要是舉辦方不是官方機構,而是一些茶農組織在一起,自己給自己舉辦,沒有什麼公信力,渾水摸魚,銷往大陸市場。有些甚至是某個茶企業自己給自己封號。
另外,大陸市場現在有徹底假的比賽茶。因為比賽茶量小,大陸市場又大,所以假冒成為必然了。廣東市場很多。
我是在青島,青島有一家茶行,每年都能進到一些比賽茶,量不大。我們茶友會每年都要一些。這家茶行叫「青島小美茶行」。如果信得過,可以上她們的淘寶店裡搜搜看。

H. 什麼是鬥茶,如何鬥茶,怎麼鬥茶

鬥茶,即比賽茶的好壞之意,是惠州傳統民間風俗之一。鬥茶,又叫「斗茗」、「茗戰」;鬥茶始於唐朝,始創於的廣東惠州,又一說為以貢茶聞名於世福建建州茶鄉。鬥茶是古時有錢有閑文化的一種「雅玩」。鬥茶是每年春季新茶製成後,茶農、茶人們比新茶優劣的一項茶事活動。一場鬥茶比賽的勝敗,猶如一場球賽的勝敗,為眾多茶農、茶人所關注。唐稱「茗戰」,宋呼「鬥茶」,名異而實同,都具有強烈的賽事色彩。
如何鬥茶
參加鬥茶的人,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輪流品嘗,以決勝負。比賽內容包括茶葉的色相與芳香度、茶湯香醇度,茶具的優劣、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鬥茶要經過集體品評,以俱臻上乘者為勝。
鬥茶的場所,一般多選在比較有規模的茶葉店。這些店大都分前後二進,前廳闊大,是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間,老闆家人也住在里頭。當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幾個人小聚談到茶道,也有說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古舊庭院,或其家臨江、近西湖的,便都是鬥茶的好場所。
鬥茶多選在清明節期間,因此時新茶初出,最適合參斗。鬥茶的參加者都是飲茶愛好者自由組合,多的十幾人,少的五六人,鬥茶時,還有不少看熱鬧的街坊鄰舍。如在茶店斗,則附近店鋪的老闆或伙計都會輪流去湊熱鬧,特別是當時在場欲購茶的顧客,更是一睹為快。
怎麼鬥茶
鬥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顏色。「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蔡襄《茶錄》)。二是湯花,即指湯面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有兩項標准:第一是湯花的色澤,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兩者的標準是相同的;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如果湯花細勻,有若「冷粥面」,就可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會露出「水痕」(茶色水線)。因此,水痕出現的早晚,就會成為湯花優劣的依據。
有時茶質雖略次於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有時用同樣的水煎茶,最能檢驗茶質優劣。這種鬥茶,必須了解茶性、水質,以及煎後效果,不能盲目而行。宋代范仲淹有首《鬥茶歌》說得好:「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芝蘭,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I. 什麼是鬥茶,如何鬥茶,怎麼鬥茶

  1. 鬥茶,即比賽茶的好壞之意,是惠州傳統民間風俗之一。鬥茶,又叫「斗茗」、「茗戰」;鬥茶始於唐朝,始創於的廣東惠州,又一說為以貢茶聞名於世福建建州茶鄉。鬥茶是古時有錢有閑文化的一種「雅玩」。鬥茶是每年春季新茶製成後,茶農、茶人們比新茶優劣的一項茶事活動。一場鬥茶比賽的勝敗,猶如一場球賽的勝敗,為眾多茶農、茶人所關注。唐稱「茗戰」,宋呼「鬥茶」,名異而實同,都具有強烈的賽事色彩。

  2. 如何鬥茶

    參加鬥茶的人,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輪流品嘗,以決勝負。比賽內容包括茶葉的色相與芳香度、茶湯香醇度,茶具的優劣、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鬥茶要經過集體品評,以俱臻上乘者為勝。

    鬥茶的場所,一般多選在比較有規模的茶葉店。這些店大都分前後二進,前廳闊大,是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間,老闆家人也住在里頭。當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幾個人小聚談到茶道,也有說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古舊庭院,或其家臨江、近西湖的,便都是鬥茶的好場所。

    鬥茶多選在清明節期間,因此時新茶初出,最適合參斗。鬥茶的參加者都是飲茶愛好者自由組合,多的十幾人,少的五六人,鬥茶時,還有不少看熱鬧的街坊鄰舍。如在茶店斗,則附近店鋪的老闆或伙計都會輪流去湊熱鬧,特別是當時在場欲購茶的顧客,更是一睹為快。

  3. 怎麼鬥茶

    鬥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顏色。「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蔡襄《茶錄》)。二是湯花,即指湯面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有兩項標准:第一是湯花的色澤,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兩者的標準是相同的;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如果湯花細勻,有若「冷粥面」,就可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會露出「水痕」(茶色水線)。因此,水痕出現的早晚,就會成為湯花優劣的依據。

    有時茶質雖略次於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有時用同樣的水煎茶,最能檢驗茶質優劣。這種鬥茶,必須了解茶性、水質,以及煎後效果,不能盲目而行。宋代范仲淹有首《鬥茶歌》說得好:「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芝蘭,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閱讀全文

與比賽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