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門有f1賽道嗎
沒有專門的。。
但是有比賽都是用公路的
2.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介紹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葡萄牙語: Prémio de Macau,英語:Grand Prix Macau),是澳門所舉行的格蘭披治賽車體壇賽事,首屆賽事於1954年10月30日-31日舉行。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是澳門體壇、車壇盛事,賽事在市區鬧市內,在以多彎、狹窄等因素著名的東望洋跑道上進行。全球現僅剩下澳門及摩納哥設有賽車街道賽,而東望洋跑道亦是全球唯一同時舉行房車賽和摩托車賽的街道賽場地。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比賽項目除著名的三級方程式外,還設有房車賽、摩托車賽等,亦曾舉辦懷舊的老爺車賽、以明星名人為賣點的成龍杯等,亦設自動擋摩托車賽來增加賽事的娛樂性,是公認為世界上最佳的街道賽事,亦更曾被選為「十項最精彩的街道賽事」和「不能錯過的二十項頂級賽車活動」。 1954年,一班澳門賽車愛好者包括卡路士·施華(Carlos Silva)、費南度·便度(Fernando Pinto)等有意於澳門曲折多彎的街道上舉辦賽車比賽,此一構想得到了香港汽車會的協助與支持。結果於同年的10月30日,第一屆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正式舉行。首屆賽事共15輛車參賽,其中包括主辦者之一的費南度·便度和女性車手瑪嘉烈·李安納(Margaret Wen Lenard)。比賽成績以四個小時完成的路程長短來計算,冠軍得主是香港葡僑艾度亞度·迪·嘉華路(Eardo de Carvalho)。賽事免費入場,吸引超過20,000人入場觀賞,是亞洲地區首個舉辦格蘭披治賽車的地方。 賽事舉辦初期,所有支出經費均為私人機構贊助以及由賽車愛好者籌措。由第二屆賽事起,入場需要購票,每張為一圓。第三屆賽事起,大會更發行賽車彩票,但後因反應冷淡而告終。
在首屆比賽獲得成功後,1955年澳門大賽組織者將粗糙的跑道路面改成了柏油路面,隨後能容納300多人、設有10個維修站的混凝土製永久大看台於1956年落成啟用,1957年格蘭披治又加入了女子組和新手組級別的比賽。1960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首次擠身國際賽車運動年歷中,被視為「有外國車手參與的本地賽事」,並受到國際汽聯的體育及房車賽規則監管。
1967年11月19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電視)開台,首個電視節目就是現場轉播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這亦是澳門電視史上的第一次電視直播。
1975年,澳門總督下令葡萄牙汽車會(Automovel Clube de Portugal)澳門分會將大賽車交予澳門市政廳主辦,葡萄牙汽車會改為贊助。由於葡萄牙賽車會在賽前一個月宣布拒絕贊助和賽事並未列入國際賽車日程的關系,賽車曾面臨停辦危機。及後經與葡萄牙汽車會和國際汽車聯盟(FIA)交涉,澳門賽事從此被列入國際賽車的賽程表內。
1983年首次舉行三級方程式大賽,30位來自世界各國全國錦標賽的車手雲集澳門,爭奪賽事的桂冠。巴西著名車手塞納勇奪首屆三級方程式賽事的冠軍。
1990年世界冠軍邁克爾·舒馬赫也贏得了比賽的桂冠。歷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的參賽名單就像一本國際賽車名人冊,參與這項盛事對許多世界車壇巨星來說都十分重要。
為紀念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辦40周年,1993年11月8日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博物館正式開放。博物館里陳列了許多與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有關的照片、文章、獎杯和有紀念價值的物品,尤其有20多輛車壇名將的戰車,有方程式賽車、摩托車和車手們用過的物品,向遊人無聲地訴說著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輝煌歷史。
1998年11月,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宣布原本之葡國杯於2年後改名為財神杯。
2008年舉行的第55屆澳門大賽車,首次引入商業冠名,由「名門世家」取得冠名權。其後,賽事繼續使用商業冠名模式。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自1954年至今,曾經或現時舉行的主要賽事有:
方程式
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FIA洲際杯(Formula 3 Grand Prix)
亞洲雷諾方程式挑戰賽
亞洲方程式2000錦標賽
摩托車
澳門格蘭披治摩托車大賽(Motorcycle Grand Prix)
超級摩托車賽(Superbike Race)
澳門汽車會杯賽(ACM Trophy Race)
澳門格蘭披治摩托車財神酒店大賽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杯自動波(綿羊)摩托車賽
房車
東望洋大賽 - FIA世界房車LG錦標賽
Porsche Infineon Carrera 亞洲杯
澳門組房車新手賽(前名為「葡國杯」,現名為「財神酒店杯」)
香港組房車新手賽(前名為「澳門旅遊司杯」,2000年更名為「澳門旅遊局杯」,2001年更名為「第四屆東亞運動會杯」,2005年更名為「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杯」)
澳門電訊杯亞洲房車賽
澳門汽車會杯賽(ACM Trophy Race)
愛立信挑戰杯
超級跑車賽
成龍杯藝人賽
澳門路車挑戰賽(Road Sports Challenge)
其他種類
老爺車賽 澳門大賽車舉行了超過50屆賽事,當中出現過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
1990年:
哈基寧撞邁克爾·舒馬赫車尾後失控三級方程式賽事,邁克爾·舒馬赫峰迴路轉的贏了米卡哈基寧。第一回合哈基寧以拋離邁克爾·舒馬赫3秒之多的優勢奪第一名,到第二回合最後一圈,哈基寧欲在轉入葡京彎前抽右線超越邁克爾·舒馬赫,而邁克爾·舒馬赫亦同時作出同一動作,哈基寧的左前輪隨即鉤住邁克爾·舒馬赫車尾失控,撞兩邊欄退出,夏健倫即下車跳地泄憤,不久更跪在路旁哭泣。而半邊定風翼被扯斷的邁克爾·舒馬赫則直奔終點奪魁。
1992年:
三級方程式賽事,第一回合發生串炒意外,起步第一圈,中前段其中兩部戰車在葡京彎相撞,後車收掣不及互相以「頭插尾」直線相撞,意外中接近十輛戰車退出,意外形成的車龍由葡京彎差不多伸展至東湖酒家門前。
1995年:
格蘭披治摩托車賽事,麥克·愛華士(Mike Edwards)大戰飛力·麥卡倫(Philip McCallen)。賽事成為他們的戰場,在第二的麥卡倫在賽事中不斷向頭位愛華士施壓,雙方激戰逾十圈,到最後一圈麥卡倫在漁翁彎超越了愛華士,但愛華士於沙池彎反超前麥卡倫,並直沖向終點奪冠。
三級方程式賽事,第二回合發生破歷屆紀錄的相撞意外。當車手拉爾夫舒馬赫(Ralf Schumacher)、特魯利(Jarno Trulli)及高度(André Couto)過了加思欄天橋底的彎位後,排在第四位的方坦拿在此處失控撞欄,後面戰車隨即再撞向方坦拿令其四輪朝天,排在第六位的德拉羅薩(de la Rosa)再撞前車並撞至飛起,左前輪受損,後來跟隨後面的11部車全部收掣不及互相碰撞,導致加思欄彎角嚴重阻塞,賽事被迫中止。方坦拿於意外發生後隨即被救出;迪拉羅沙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駛離現場,但他駛至嚤啰園後亦告退出。第二回合重新起步只剩下十餘位車手出戰,後再因為東方彎發生嚴重意外賽會決定取消第二回合賽事。
1996年:
三級方程式賽事,第二回合最後一圈發生旗號混亂事件。當時排在第四名的費明(Ralph Firman)在發夾彎疑因為轉向系統失靈撞攔,並與後面主車群在發夾彎相撞。意外發生後不久,在頭位的特魯利(Jarno Trulli)已到達終點,當時賽事工作人員仍向他揮動黑白格旗,但桑利沖線後賽會立即出示紅旗。當桑利駛至意外地點時,隨即下車追問在場Rescue人員。賽會在最後決定取消最後兩圈的成績,發生意外的費明奪冠,而原本首先沖線的桑利摘季。
2000年:
三級方程式賽事,澳門車手高度(André Couto)在黃旗SC之下掄元。在賽事最後三圈,一部戰車在沙池彎打滑撞欄,橫亘在賽道上,此時賽會出動安全車,帶領了三圈,高度、慕甸(Paulo Montin)及福田良(Ryo Fukuda)在安全車帶領下分別奪得冠、亞、季軍。高度成為澳門賽車史上第一位澳門車手奪得F3冠軍。
2004年:
亞洲雷諾方程式挑戰賽,再度發生旗號出錯事件。在最後一圈,排第一位的日本車手小林可夢偉和第二位的英國車手費林明在嶺南彎相撞退出,原本在第三位的日本車手番長琢在火葯局甩尾撞欄,第四位的車手亦於葡京彎壞車退出。原本排在第五位的澳門車手張路明變相躍升為第一,第六位的巴西車手般奴·冼拿升為第二。張路明返回終點後,工作人員並未示意格旗,但賽事已經完成。後來在凱旋圈中,般奴·冼拿在以為賽事未結束的情況於沙池彎撞欄。
2009年:
在11月22日早上舉行的太平洋寶馬方程式賽,一輛賽車在第一圈文華東方彎撞向圍欄,迸出火焰,尾隨多部車輛未能及時剎車,導致6部賽車碰撞,最終23名車手中有14名無法完成賽事,賽程亦從原有的10圈減至8圈。
2014年
2014年11月14日,澳門,第61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於11月13至16日舉行。車賽期間各家車模成為賽道上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車模們身穿黑紗透視衣,小露美胸秀性感。
3. 澳門有哪些死去的賽車手
澳門東望洋賽道以危險著名,舉行格蘭披治賽車多年以來,發生過多宗嚴重意外。
1967年(第14屆),兩屆格蘭披治大賽冠軍菲律賓籍著名車手羅路(Arsenio Laurel)駕駛蓮花跑車,在第三圏轉入水塘彎時失控撞欄,全車隨即發生火警,羅路困於車廂遭活活燒死,是澳門賽車史上第一位喪生車手,該屆澳門賽車適逢無線電視開播,在澳門進行電視現場轉播,也是澳門歷史上第一次電視直播。
1971年(第18屆),香港華裔車手馬家駒在練習中失事,在葡京彎撞燈柱喪生。
1972年(第19屆),香港車手陳瑞發失事身亡。
1973年(第20屆),該屆賽車一連進行三天,在第三日舉行電單車格蘭披治大賽時,香港車手曾社倫在水塘彎失事撞向堤邊,當場重傷,送院後不治。
1979年(第26屆),在ACP杯賽中發生連環撞車意外,香港車手鍾仁邦駕駛的43號車,在遊艇彎(現今文華東方彎)與童振輝所駕的61號車互撞,兩車著火焚燒,童振輝當場喪生,鍾仁邦則受了重傷。
1983年(第30屆),在電單車新手賽中,香港車手陳偉超駕32號車失事翻筋斗,送院搶救無效去世。
1993年(第40屆),在第一天進行計時練習時,澳門葡籍車手羅沙遼在「電單車新手賽」駕21號電車,在松山失事撞欄,送院救治無效死亡,他是澳門賽車中第一位遇難的澳門車手。同一日,在電單車新手賽,香港車手董世榮在賽事中失事,所駕41號鈴木電單車翻倒,再被尾隨由香港車手梁偉雄所駕的25號車輾過,身受重傷,送到山頂醫院後證實不治。本屆賽事是澳門賽車史上第一次且唯一一次在同一屆賽事內,有兩名車手喪生。
2005年(第52屆),45歲的法國籍車手邦浩爾(Bruno Bonhuil)在電單車格蘭披治熱身賽,在東方彎失控撞向防撞欄,邦浩爾當場重傷昏迷,送院後不治。
如果是賽車手喪生的,應該就是這些了。
除了有車手喪生外,還曾經發生過有觀眾、工作人員(消防員)、路人喪生的事故。
還有不少造成車手受傷的事故。
4. 澳門賽車在什麼時間
你好,關注澳門旅抄游,澳門自由行,專門解答有關澳門或相關旅遊問題的的中璟薈小璟來回答你的問題啦。
根據小璟的了解,澳門睇六十二屆格蘭披治大賽車將在11月19-22日舉行,其中19-20日是練習賽,21,22是 正式賽事。
如果你還有其他關於澳門酒店、澳門飲食、澳門旅遊計劃、澳門自由行等的其他任何關於澳門的問題,都可以進一步咨詢小璟,有需要就點擊小璟的個人資料看看吧~
5. 澳門舉行過F1賽車比賽嗎
沒有,全中國只有上海國際賽道有FIA認證,有能力舉辦F1大獎賽,,而澳門只有東望洋賽道,,由於賽道狹窄路面抓地力差,,只能舉辦WTCC、格蘭披治大獎賽(包括GT組 F3賽車組 還有摩托車組)
6. 烈火戰車為什麼說獻給澳門賽車身亡的車手
(因為香港人在澳門那個賽車比賽死了很多人)澳門東望洋賽道以危險著名,舉行格蘭披治賽車多年以來,發生過多宗嚴重意外。
1967年(第14屆),兩屆格蘭披治大賽冠軍菲律賓籍著名車手羅路(Arsenio Laurel)駕駛蓮花跑車,在第三圏轉入水塘彎時失控撞欄,全車隨即發生火警,羅路困於車廂遭活活燒死,是澳門賽車史上第一位喪生車手,該屆澳門賽車適逢無線電視開播,在澳門進行電視現場轉播,也是澳門歷史上第一次電視直播。
1971年(第18屆),香港華裔車手馬家駒在練習中失事,在葡京彎撞燈柱喪生。
1972年(第19屆),香港車手陳瑞發失事身亡。
1973年(第20屆),該屆賽車一連進行三天,在第三日舉行電單車格蘭披治大賽時,香港車手曾社倫在水塘彎失事撞向堤邊,當場重傷,送院後不治。
1979年(第26屆),在ACP杯賽中發生連環撞車意外,香港車手鍾仁邦駕駛的43號車,在遊艇彎(現今文華東方彎)與童振輝所駕的61號車互撞,兩車著火焚燒,童振輝當場喪生,鍾仁邦則受了重傷。
1983年(第30屆),在電單車新手賽中,香港車手陳偉超駕32號車失事翻筋斗,送院搶救無效去世。
1993年(第40屆),在第一天進行計時練習時,澳門葡籍車手羅沙遼在「電單車新手賽」駕21號電車,在松山失事撞欄,送院救治無效死亡,他是澳門賽車中第一位遇難的澳門車手。同一日,在電單車新手賽,香港車手董世榮在賽事中失事,所駕41號鈴木電單車翻倒,再被尾隨由香港車手梁偉雄所駕的25號車輾過,身受重傷,送到山頂醫院後證實不治。本屆賽事是澳門賽車史上第一次且唯一一次在同一屆賽事內,有兩名車手喪生。
2005年(第52屆),45歲的法國籍車手邦浩爾(Bruno Bonhuil)在電單車格蘭披治熱身賽,在東方彎失控撞向防撞欄,邦浩爾當場重傷昏迷,送院後不治。
如果是賽車手喪生的,應該就是這些了。
除了有車手喪生外,還曾經發生過有觀眾、工作人員(消防員)、路人喪生的事故。
還有不少造成車手受傷的事故。 ~(編輯)貢保加
7. 澳門的格蘭披治賽車比賽有多久的歷史了。它是屬於什麼賽車比賽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Grand Prix Macau),是指在澳門所舉行的格蘭披治賽車體壇賽事,首屆舉行於1953年10月30日-31日。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現已是澳門體壇和車壇一年一度盛事,賽事在稱為東望洋跑道上進行。跑道全長6.2公里,主要是以現有的鬧市街道作賽,以多彎、狹窄等賽道因素著名於世。現時定於每年11月第三個星期四至星期日舉行。
另外,澳門格蘭披治大賽亦是一眾賽車新星的搖籃,不少世界知名的賽車手在新人時期,都曾經到澳門作賽。其中包括一級方程式世界著名車手艾爾頓·冼拿、米高·邁克爾·舒馬赫及米高·夏健倫、拉夫·舒密加等。
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比賽項目除著名的三級方程式外,還設有房車賽、電自行車賽等,亦曾舉辦懷舊的老爺車賽、以明星名人為賣點的成龍杯等,近年還增設自動檔電自行車賽來增加賽事的娛樂性。
沿革
1953年初,澳門一班賽車愛好者包括卡路士·施華(Carlos Silva)、費南度·便度(Fernando Pinto)等人有意於澳門曲折多彎的街道上舉辦賽車比賽,此一構想得到了香港汽車會的協助與支持。結果於同年的10月30日,第一屆的格蘭披治大賽車正式舉行。首屆賽事共15輛車參賽,其中包括主辦者之一的費南度·便度和女性車手瑪嘉烈·李安納(Margaret Wen Lenard)。比賽成績以四個小時完成的路程長短來計算,冠軍是香港葡僑嘉華路(Eardo de Carvalho)。賽事免費入場,共吸引超過20,000人入場觀賞,為亞洲地區首個舉辦格蘭披治賽車的地方。
賽事舉辦初期,所有支出經費均為私人機構贊助以及由賽車愛好者籌措。第二屆舉行時,入場需要購票,每張為一元。第三屆賽事時,大會更發行賽車彩票,但後因反應冷淡而告終。1967年11月19日,香港無線電視台開始現場轉播賽車過程,同時成為澳門電視史上第一次電視直播以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台首日的第一個電視節目。
及至1975年,澳門總督下令葡萄牙汽車會(Automovel Clube de Portugal)澳門分會將大賽車交予澳門市政廳主辦,葡萄牙汽車會改為贊助。由於葡萄牙賽車會在賽前一個月宣布拒絕贊助和賽事並未列入國際賽車日程的關系,賽車曾面臨停辦危機。及後經與葡國汽車會和國際汽車聯盟(FIA)交涉,澳門賽事從此被列入國際賽車的賽程表內。
賽道簡介
東望洋跑道或稱東望洋賽道(有東方的摩納哥賽道之稱)是舉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之跑道,是全世界上唯一同時舉行房車賽及電自行車賽的街道賽場地。整條賽道是環繞澳門東望洋山的市區賽道,全長3.8哩(即6.2km),沿途多彎,有上坡下坡路,最闊路面14米,最窄僅7米。
舉行賽事
一輛F3跑車
在2004年曾舉辦「綿羊仔」電自行車賽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期間,曾經或現時舉行的主要賽事有:
方程式
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FIA洲際杯(Formula 3 Grand Prix)
亞洲雷諾方程式挑戰賽
亞洲方程式2000錦標賽
電自行車
澳門格蘭披治電自行車大賽(Motorcycle Grand Prix)
超級電自行車賽(Superbike Race)
澳門汽車會杯賽(ACM Trophy Race)
澳門格蘭披治電自行車財神酒店大賽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杯自動波(綿羊)電自行車賽
房車
東望洋大賽 - FIA世界房車LG錦標賽
Porsche Infineon Carrera 亞洲杯
澳門組房車新手賽(前名為「葡國杯」,現名為「財神酒店杯」)
香港組房車新手賽(前名為「澳門旅遊司杯」,2000年更名為「澳門旅遊局杯」,2001年更名為「第四屆東亞運動會杯」,2005年更名為「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杯」)
澳門電訊杯亞洲房車賽
澳門汽車會杯賽(ACM Trophy Race)
愛立信挑戰杯
超級跑車賽
成龍杯藝人賽
其他種類
老爺車賽
簡單的說:
澳門東望洋大賽:房車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方程式賽車
8.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其它
賽車女郎
賽車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有賽車女郎,澳門格蘭披治大賽也不例外。在車房的位置經常聚集一批又一批的賽車女郎,為所屬的車隊宣傳和打氣,引來很多攝影發燒友。
歌星表演
2009年第56屆大賽車,主辦單位邀請多位香港明星,包括鍾鎮濤、古巨基、張智霖、泳兒、廖碧兒、謝安琪及林峰等,在葡京彎搭建的平台演唱。
郵戳及紀念封
每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行期間,澳門郵政局均會於葡京看台及郵政總局集郵商店設置櫃台,為市民提供加蓋該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紀念郵戳服務。亦會推出賽車紀念封。 周邊交通
因為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是街道賽,每年賽事舉行前後需要封閉數十條公共街道以便賽事進行,另外,沿事路面亦需實施禁止泊車。
大賽車舉行期間,澳門近半的公共巴士路線需要更改行駛路程,而除了AP1線由澳門機場至關閘的行程外,所有公共巴士以及酒店及娛樂場客運專車(發財巴)會在賽事舉行期間暫停進入外港客運碼頭的巴士總站及停泊區,乘客要改乘特別免費接駁巴士路線或步行到澳門綜藝館或葡京酒店外的亞馬喇前地公共巴士轉乘區轉乘原有路線。
而於2005年至2007年賽車期間,澳門政府更與當時兩間專營巴士公司合作,於賽車舉行四天內提供四天免費巴士服務,以鼓勵居民乘搭巴士,減輕路面交通壓力。由2011年開始,澳門政府將免費接駁巴士路線由原來的1條增加至3條,並由三間專營巴士公司分別經營,令大賽車期間的巴士路線網路覆蓋得更為廣泛。
接駁巴士路線
免費接駁巴士路線由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新福利)、澳門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澳巴)及維澳蓮運公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維澳蓮運)分別經營,於大賽車首日起直至最後一天賽事結束前,每天06:00-18:00提供服務: 路線號 起迄點 營運公司 12X 亞馬喇前地-外港碼頭總站 澳巴 28CX 回力臨時站-外港碼頭總站 新福利 31 綜藝館臨時站-外港碼頭總站 維澳蓮運 接駁巴士行駛期間,路線1A、3、3A、10、10A、10B、12、28A、28B、28BX及32,以及所有發財巴暫停進入外港碼頭;而路線8及28C則不停靠出入境事務廳總站。
另外,位於外港客運碼頭對面的柏樂停車場和地面的旅遊巴停泊區會在賽事舉行前後數星期關閉,用作停泊賽事戰車和設置修車區及集車站。
周邊學校
部份位於賽道附近的學校,因為舉行賽車產生太大噪音關系,會於大賽車舉行期間停課(例:培道中學、嶺南中學、濠江中學)。 保留大賽車與否
澳門社會急速發展,每屆大賽車舉行期間,外港區交通大為混亂。政界人士區宗傑在2007年指大賽車勞民傷財,應該停辦。而時事評論員譚志強亦認為可以考慮把賽車場遷至路氹城。但坊間多數意見則指澳門旅遊業要多元化。認為大賽車在世界有名,是澳門皇牌。同時,大賽車是一級車壇新星的培育溫床,原因是澳門的東望洋賽道復雜多變,不能犯錯,難度極高。因此認為大賽車不應停辦或搬遷。
而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現任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則指會繼續努力將每年一度的賽事及推廣工作辦得更好,亦指創立一個品牌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呼籲社會要珍惜。
另外,由澳門旅遊學院進行-旅客及居民對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意見調查,顯示無論是旅客或居民對觀賞大賽車的熱情均是與年俱增。
9.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歷屆冠軍
1954年-1982年 年份 格蘭披治大賽 底盤-引擎 賽事規格 東望洋大賽 房車 格蘭披治電自行車大賽 電自行車 1954年 艾度亞度·迪·嘉華路 Triumph TR2 Sports car 沒有舉辦 沒有舉辦 1955年 羅拔·利治 Austin-Healey 100 Sports car 1956年 杜治·史甸 Mercedes-Benz 190SL Sports car 1957年 亞瑟·彼狄文 Mercedes-Benz 300SL Sports car 1958年 陳理松 Aston Martin DB3S Sports car 1959年 朗·夏域 Jaguar XKSS Sports car 1960年 馬田·烈芬 Jaguar XKSS Sports car 1961年 彼得·希夫 Lotus 15-Climax Formula Libre 1962年 阿辛尼奧·羅路 Lotus 22-Ford Formula Libre 1963年 阿辛尼奧·羅路 Lotus 22-Ford Formula Libre 1964年 潘炳烈 Lotus 23-Ford Formula Libre 尤真·布連加 Mercedes-Benz 300SE 1965年 麥當奴 Lotus 18-Ford Formula Libre 格蘭·禾夫基 Austin Cooper S 佐治·比嘉 Jaguar Mark 2 1966年 比安基 Alpine-Renault T66 Formula Libre 1967年 毛東尼 Lotus 20B-Ford Formula Libre 潘炳烈 Alfa Romeo GTA 長谷川弘 Yamaha RD56 1968年 贊恩·布素 McLaren M4C Formula Libre 長谷川弘 Yamaha 250 1969年 奇雲·白賴特 Mildren-Waggott Formula Libre 華辛貝嘉潘炳烈 Mercedes-Benz 300SEL 6.3 約翰·麥當奴 Yamaha 1970年 戴達·郭先達 BMW F270 Formula Libre 黃佩衡 Mini Cooper 海大傑 Yamaha YSI 1971年 贊恩·布素 McLaren M4C Formula Libre 戴達·格廉沙 Ford Capri RS 本橋明泰 Yamaha 1972年 約翰·麥當奴 Brabham BT36 Formula Libre 約翰·麥當奴 Mini Cooper 高井紀次郎 Yamaha TR3 1973年 麥當奴 Brabham BT40 Formula Libre 周更生 Toyota Celica 安良岡健 Suzuki RG500 1974年 韋恩·沙班 March 72B-Ford Formula Pacific 管信秀 Toyota Celica 河崎裕之 Yamaha 1975年 約翰·麥當奴 Ralt RT1-Ford Formula Pacific 管信秀 Toyota Celica 金谷秀夫 Yamaha 1976年 韋恩·沙班 Ralt RT1-Ford Formula Pacific 希比·艾丹斯克 Porsche 911 Carrera RS 查斯·摩地馬 Yamaha 1977年 列卡度·柏齊斯 Chevron B40-Ford Formula Pacific 周更生 Toyota Celica 米克·格蘭 Kawasaki 750 1978年 列卡度·柏齊斯 Chevron B42-Ford Formula Pacific 周更生 Toyota Celica 淺見貞男 Yamaha 750 1979年 里斯 Ralt RT1-Ford Formula Pacific 希比·艾丹斯克 Porsche 911 Carrera RSR 淺見貞男 Yamaha TZ-OW 1980年 基夫·里斯 Ralt RT1-Ford Formula Pacific 祖占·韓·士德 BMW 320i 淺見貞男 Yamaha TZ750 1981年 卜比·伊爾 Hayashi 200P-Toyota Formula Pacific 文菲爾·溫高雄 BMW 320i 朗·夏士林 Honda RS1123 1982年 羅拔圖·莫蘭奴 Ralt RT4-Ford Formula Pacific 希密特·紀能 Porsche 935 夏士林 Honda RS1123 1983年以來 年份 F3格蘭披治大賽 F3 底盤-引擎 車手總冠軍 東望洋大賽 房車 格蘭披治電自行車大賽 電自行車 1983年 艾爾頓·塞納 Ralt RT3-Toyota British F3 祖占·韓·士德 BMW 635 CSI 朗·夏士林 Honda NS500 1984年 約翰·尼爾遜 Ralt RT3-Volkswagen German F3 湯姆·韋堅遜 Jaguar XJS 米克·格蘭 Suzuki 500 1985年 馬利斯奧·古高文 Ralt RT30-Volkswagen British F3 基法蘭高·百狄拉 Volvo 240 Turbo 朗·夏士林 Honda RS500 1986年 安迪·華萊士 Reynard 863-Volkswagen British F3 庄尼·施高圖 Volvo 240 Turbo 朗·夏士林 Elf Honda 500 1987年 馬田·當尼利 Ralt RT31-Toyota British F3 羅拔圖·韋華基亞 BMW M3 朗·夏士林 Roc Elf Honda 4 1988年 安歷高·巴特基亞 Dallara 388-Alfa Romeo Italian F3 艾菲迪·希格 BMW M3 奇雲·舒旺斯 Suzuki RGV500 1989年 大衛·百拉咸 Ralt RT33-Volkswagen Spiess British F3 夏菲 Ford Sierra RS 500 羅拔·鄧立普 Honda RC30 1990年 邁克爾·舒馬赫 Reynard 903-Volkswagen German F3 長谷見昌弘 Nissan Skyline GT-R 希斯立 Honda RC30 1991年 大衛·庫塔哈德 Ralt RT35-Mugen-Honda British F3 艾曼紐·拜奴 BMW M3 Evolution 戴迪亞·迪·拿迪古斯 Suzuki RGV500 1992年 域卡特·韋戴爾 TOM'S 032F-Toyota All-Japan F3 艾曼紐·拜奴 BMW M3 Evolution 卡爾·福格堤 Harris Yamaha 500 1993年 梅拿 Dallara 393-Fiat-Novamotor German F3 關兆昌 BMW M3 Evolution 希斯立 ROC Yamaha 500 1994年 美臣 Dallara F394-Opel-Spiess German F3 溫高雄 BMW 318is 希斯立 Harris Yamaha 500 1995年 拉爾夫·舒馬赫 Dallara F394-Opel-Spiess German F3 奇雲·布茲 Toyota Corona EXIV 麥克·愛華士 ROC Yamaha 500 1996年 拉爾夫·費明 Dallara F396-Honda Mugen/NB British F3 法蘭·比亞拿 Audi A4 Quattro 飛力·麥卡倫 Yamaha 500 1997年 蘇希利·艾亞雷 Dallara F396-Opel-Spiess French F3 史堤夫·蘇柏 BMW 320i 安達斯·荷夫曼 Kawasaki ZXR-7 1998年 彼得·鄧百克 Dallara F398-Toyota-TOM'S All-Japan F3 祖占·溫高雄 BMW 320i 米高·路達 Honda RVF750 RC45 1999年 戴倫·曼寧 Dallara F399-Toyota-TOM'S All-Japan F3 米高·巴圖斯 Audi A4 Quattro 大衛·謝菲斯 Yamaha YZF-R1 2000年 古圖 Dallara F399-Opel-Spiess None 柏德烈·許士文 BMW 320i 米高·路達 Yamaha YZF-R1 2001年 佐藤琢磨 Dallara F301-Honda-Mugen British F3 鄧肯·許士文 BMW 320i 約翰·麥堅尼斯 Honda CBR954RR 2002年 卓斯坦·高文迪 Dallara F302-Renault-Sodemo French F3 鄧肯·許士文 BMW 320i 米高·路達 Ducati 998 2003年 尼高拉斯·拿派爾 Dallara F302-Renault-Sodemo F3 Euroseries 鄧肯·許士文 BMW 320i 米高·路達 Ducati 998 2004年 亞歷山大·彼馬治 Dallara F304-Mercedes-HWA F3 Euroseries 約克·梅拿 BMW 320i 米高·路達 Honda CBR1000RR 2005年 盧卡斯·迪·加拉斯 Dallara F304-Mercedes-HWA British F3 奧古斯度·法夫斯 Alfa Romeo 156 米高·路達 Honda CBR1000RR 鄧肯·許士文 BMW 320i 2006年 康威 Dallara F306-Mercedes-HWA British F3 安迪·派奧 BMW 320si 史堤夫·柏列達 Yamaha YZF-R1 約克·梅拿 BMW 320si 2007年 奧利華·查域斯 Dallara F307-Toyota-TOM'S All-Japan F3 艾恩·文奴 Chevrolet Lacetti 史堤夫·柏列達 Yamaha YZF-R1 安迪·派奧 BMW 320si 2008年 國本京佑 Dallara F308-Toyota-TOM'S All-Japan F3 艾恩·文奴 Chevrolet Lacetti 史超活·伊斯頓 Honda CBR1000RR 羅拔·侯夫 Chevrolet Lacetti 2009年 艾度亞度·莫他拿 Dallara F308-Volkswagen F3 Euroseries 羅拔·侯夫 Chevrolet Cruze LT 史超活·伊斯頓 Honda CBR1000RR 奧古斯度·法夫斯 BMW 320si 2010年 艾度亞度·莫他拿 Dallara F308-Volkswagen F3 Euroseries 羅拔·侯夫 Chevrolet Cruze LT 史超活·伊斯頓 Kawasaki Ninja ZX-10R Norbert Michelisz SEAT León TDI 2011年 丹尼爾·真卡迪拿 Dallara F308-Mercedes-HWA F3 Euroseries 羅拔·侯夫 Chevrolet Cruze 1.6T 米高·路達 Ducati 1098 羅拔·侯夫 Chevrolet Cruze 1.6T 2012年 安東尼奧·達·哥斯達 Dallara F312-Volkswagen GP3 伊雲·梅拿 Chevrolet Cruze 1.6T 米高·路達 Honda CBR1000RR 艾恩·文奴 Chevrolet Cruze 1.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