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八屆古詩文閱讀大賽專輯高中文言文1-70翻譯
明畫手以戴進為第一。進,字文進,錢唐人也。宣宗喜繪事,御制①天縱②。一時待詔③有謝廷循、倪端、石銳、李在,皆有名。進入京,眾工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畫,進進《秋江獨釣圖》,畫人紅袍垂釣水次④。畫惟紅不易著⑤,進獨得古法入妙。宣宗閱之,廷循從旁跪曰:「進畫極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釣魚!」宣宗頷之,遂麾⑥去余幅不視。故進住京師,頗窮乏。
先是,進,鍛工也,為人物花鳥,肖狀精奇,直⑦倍常工。進亦自得,以為人且寶貴傳之。一日,在市見金者,觀之,即進所造,憮然自失。歸語人曰:「吾瘁吾心力為此,豈徒得糈⑨?意將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爍吾所造亡所愛,此技不足為也。將安托吾指而後可?」人曰:「子巧托諸金,金飾能為俗習玩愛及兒、婦人御⑩耳。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能徒智於縑素⑾,斯必傳矣。」進喜,遂學畫,名高一時。然進數奇⑿,雖得待詔,亦轗軻亡大遇。其畫疏而能密,著筆澹遠。其畫人尤佳,其真亦罕遇雲。(予欽進,鍛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譯文】
明代畫家以戴進為第一名。戴進,字文進,杭州人。明宣宗喜歡繪畫,他繪制的畫充分發揮了上天賜予他的才能。當時,他身邊的待詔有謝廷循、倪端、石銳、李在,都有名氣。戴進入京城,畫家們妒忌他。一天,在仁智殿呈畫給皇上,載進呈上的是《秋江獨釣圖》,畫中人穿著紅袍在水邊垂釣。繪畫唯有紅顏色不易著,戴進獨自得到古法的妙處。明宣宗觀賞時,謝廷循在旁邊跪下對皇帝說:「戴進的畫非常美,但是赤紅色是朝廷高級官員的服色,怎麼讓釣魚人穿紅袍呢!」宣宗點頭贊同,於是就用手一揮不再看戴進其餘的畫。所以戴進住在京師,十分窮苦。
戴進原先是首飾匠,他鍛制的人物花鳥,模擬得形神畢肖十分精奇,其價值超過一般鍛工製品的一倍。戴進自己很得意,以為人們一定十分看重而流傳下去。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裡,看到的首飾,就是戴進打制的,頓時感到悲傷失意。回來他對人說:「我為製造這些東西耗盡了心血,哪裡僅僅為了換飯吃呢?我的心意是要依託這些物品使我的名字不朽罷了。如今他們熔化了我製作的作品一點兒不愛惜,這種技藝不值得做了。今後我將干什麼工作才行呢?」人們對他說:「你那巧妙的技術放在金銀首飾上,首飾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婦女使用罷了。他們只是偏愛金光閃閃的物品,怎麼知道工匠辛苦呢?你若能把手藝移到素絹上作畫,這樣一定流傳下去了。」戴進高興極了,就學畫畫,當時名聲很高。然而戴進命運不好,雖然得到待詔官位,但前途坎坷不平,沒有得到皇帝的恩遇。他的畫在疏淡的幾筆中能細致地描摩事物,用筆清淡幽深。他畫人物尤其美,他的真跡也很少看見了。(我欽佩戴進,一個首飾匠,卻立下不朽志向,最終出了名。)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進進《秋江獨釣圖》
(2)子巧托諸金
(3)斯必傳矣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意將托此不朽吾名耳。
(2)今人爍吾所造亡所愛,此技不足為也。
(3)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
3.結合語境理解,「亦轗軻亡大遇」中的「轗軻」是什麼意思?
4.文章最後作者把戴進的遭遇概括為「數奇」。根據文意,你認為導致戴進「數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5.戴進由「鍛工」轉而學畫的原因是什麼?請作簡要闡述。
【參考答案】
1.(1)進獻 (2)之於 (3)這樣
2.(1)我的心意是要依託這些物品使我的名字不朽罷了。
(2)如今他們熔化了我製作的作品一點兒不愛惜,這種技藝不值得做了。
(3)他們只是偏愛金光閃閃的物品,怎麼知道工匠辛苦呢?
3.坎坷不平,比喻不得志
4.導致戴進「數奇」的主要原因在於同朝的畫工妒忌戴進的才能,在皇上面前讒言詆毀他。
5.戴進認為,他從事藝術創作,並非單純為稻粱謀,而是想藉此使名聲不朽。在別人的建議下,他認為只有將自己的藝術才能托之縑素,才能夠託名不朽,所以棄工習畫。
23.陳平任相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里中社,平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陳涉起而王陳,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相攻於臨濟。陳平從少年②往事魏王咎於臨濟。魏王以為太僕。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漢。其後,楚急攻,絕③漢甬道,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王患④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眛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⑤,舉進。見楚使,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⑥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⑦!」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節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譯文】
陳丞相陳平,是陽武縣戶牖鄉人。少年時家境貧窮,喜歡讀書。陳平所居的庫上里祭祀土地神,陳平做主持割肉的人,分配祭肉很公平。父老們都說:「好啊,陳平這孩子主持分肉!」陳平說:「唉,如果讓我陳平有機會治理天下,也會像這分肉一樣的了!」
陳勝起兵在陳縣稱王之後,派周市攻佔平定了魏地,立魏咎為魏王,在這以前陳平和一些年輕人到臨濟投奔魏王咎。陳平向魏王進言,魏王不聽,有的人又說他的壞話,陳平就逃離了那裡。
陳平於是到修武投降漢軍。後來,楚軍加緊進攻,截斷了漢軍的運糧甬道,把漢王圍困在滎陽城。日子一長,漢王憂慮起來,請求割讓滎陽以西的地區來與楚講和。項王不答應。漢王對陳平說:「天下亂紛紛的,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王為人,謙恭有禮愛護他人,具有清廉節操、喜歡禮儀的士人多去歸附他。到了論功行賞、授爵封邑時,他卻又十分看重,總捨不得給,士人因此又不願歸附他。但是楚軍方面存在著可以致亂的因素,那項王身邊正直的臣子像亞父范增、鍾離味、龍且(jū,居)、周殷之類,只不過幾個人罷了。大王您如果能捨得拿出幾萬斤黃金,用來施行反間計,離間楚國的君臣,使他們產生懷疑之心,項王為人猜忌多疑,聽信讒言,他們內部定會互相殘殺。漢軍可趁機發兵攻打他們,擊敗楚軍是一定的了。」漢王認為陳平說得對,於是拿出黃金四萬斤給陳平,聽憑他支配,不過問支出情況。
陳平用了很多黃金在楚軍中放手進行離間活動後,便在眾將中揚言:鍾離味等人作為項王的將領,功勞很多,但始終不能劃地封王,他們想和漢王聯合起來,消滅項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為王。項羽聽了,果然心懷猜忌,不再信任鍾離昧等人。在懷疑上鍾離昧等人以後,項王派遣使者到漢軍那裡。漢王讓人備下豐盛的酒宴端進去。見到楚王的使者,漢王就佯裝吃驚地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竟是楚王的使者!」 又讓人把酒餚端走,換上粗劣的飯菜端給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後,把這些情況統統稟告給項王。項王果然對亞父大起疑心。亞父想趕快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任他,不肯接受他的建議。亞父聽到項王對他有懷疑,就生氣地說:「天下的事大局已定了,君王您自己干吧!願您賞我這把老骨頭,讓我回家!」他回去還沒有到達彭城,就因背上毒瘡發作而死了。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使平得宰天下
(2)陳涉起而王陳
(3)久之,王患之
(4)間其君臣以疑其心
(5)漢因舉兵而攻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因魏無知求見漢王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B.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C.請割滎陽以西以和
斂貲財以送其行
D.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天下紛紛,何時定乎
B.項王為人,恭敬愛人
C.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D.宣言諸將鍾離昧等為項王將
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善,陳孺子之為宰!
(2)楚使歸,具以報項王
5.上文中可以看出項羽個性是_______的特點,而劉邦的成功之道在於他能_______。
【參考答案】
1.(1)掌管,治理(2)稱王 (3)擔憂 (4)使……懷疑(5)派出 (6)假裝
2.D 3.B
4.(1)好啊,陳平這孩子主持分肉!
(2)楚王使者回去以後,把這些情況統統稟告給項王。
5.猜忌多疑 知人善任
24.曹植小傳
陳思王植,字子建。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①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②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台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③,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徒封臨菑侯。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④,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並前萬戶。
植嘗乘車行馳道⑤中,開司馬門⑥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⑦征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譯文】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以及數十萬字辭賦。他還擅長寫文章。曹操曾看過他的文章,問他:「你是求人代筆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兒開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筆就能寫成文章,只要父親當面試試就知道了,為什麼要求人代筆呢?」 當時恰逢鄴城銅雀台剛剛建成,曹操把兒子們都帶上台去,讓他們各自作一篇賦。曹植落筆如飛,轉眼寫成,而且寫得值得欣賞。太祖很驚奇。曹植所乘坐的馬車,所穿的服飾都不追求華麗,每次進見曹操,(曹操)用很難的問題詰難他,他都能應聲而對,因此,特別被曹操寵愛。建安十六年,被封為平原侯。十九年,又被封為臨淄侯。
曹操帶兵去攻打孫權,讓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說:「我先前當頓邱令時,只有二十三歲,想想當時的所作所為,至今我也不後悔。現今你也二十三歲了,可以不努力嗎!」曹植一方面憑借自己出眾的才華被認為與眾不同,另一方面還有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作為輔佐。曹操猶豫不決,幾次想把他立為太子。然而曹植處事任性,從不掩飾自己,飲酒不知節制。而曹丕處事處處小心,刻意掩飾自己,宮女和曹操身邊的人都一齊替曹丕講好話,因此曹丕就被立為太子。二十二年時,曹植增邑五千戶,加上先前的共有一萬戶。
曹植曾經乘車在專供皇帝行車的御街上行駛,徑直從司馬門出宮。曹操知道後非常惱怒,管理守衛宮門的官員被判死罪。從此就加強了對諸侯的法規禁令,而曹植也日漸失寵。曹操害怕自己死後出現混亂,又因為楊修很有才華,足智多謀,而又是袁紹袁術的外甥,於是就捏造罪名殺了楊修。曹植內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擔任征虜將軍,想派他帶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曹植前來要告誡他應注意的事宜。曹植卻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於是很懊悔地罷免了他。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每進見難問
(2)可不勉與
(3)飲酒不節
(4)公車令坐死
2.下面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使各為賦
故遂定為嗣
B.應聲而對
而植任性而行
C.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以楊修頗有才策
於是以罪誅修
3.分別比較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1)太祖甚異之
植既以才見異
(2)文帝御之以術
宮人左右,並為之說
A.兩個「異」字意思相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相同。
B.兩個「異」字意思不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不同。
C.兩個「異」字意思不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相同。
D.兩個「異」字意思相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不同。
4.翻譯下列句子。
(1)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
(2)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5.曹植未能被立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性簡易,不治威儀。
B.文帝暗用權術對付曹植,矯情自飾。
C.宮女和曹植身邊的人都說曹植的壞話。
D.曹植飲酒不節,終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參考答案】
1.(1)詰難 (2)努力 (3)節制 (4)判罪
2.C 3.B
4.(1)孩兒開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筆就能寫成文章,只要父親當面試試就知道了,為什麼要求人代筆呢?
(2)曹植卻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於是很懊悔地罷免了他。
5.B
25.田延年自刎
春,大司農田延年①有罪自殺。昭帝之喪,大司農僦②民車,延年詐③增僦直,盜取錢三千萬,為怨家所告。霍將軍召問延年,欲為道地④。延年抵曰:「無有是事!」光曰:「即無事,當窮竟!」御史大夫田廣明謂太僕杜延年曰:「《春秋》⑤之義,以功覆過。當廢昌邑王時,非田子賓之言,大事不成。今縣官⑥出三千萬自乞之,何哉?願以愚言白大將軍!」延年言之大將軍,大將軍曰:「誠然,實勇士也!當發大儀時,震動朝廷。」大將軍因舉手自撫心曰:「使我至今病悸⑦。謝田大夫曉大司農,通往就獄,得公議之。」田大夫使人語延年。延年曰:「幸縣官寬我耳,何面目入牢獄,使眾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即閉閣獨居齋舍,偏袒,持刀東西步。數日,使者召延年詣廷尉。聞鼓聲,自刎死。
(選自《資治通鑒》)
【譯文】
春季,大司農田延年因罪自殺。為漢昭帝發喪時,大司農僱用民間車崐輛,田延年假稱雇車費用增加,貪污了三千萬錢,被與他有仇怨的人告發。霍光召田延年來詢間,本打算為他開脫。可是田延年拒不承認,說:「沒有此事!」霍光說:「如果沒有此事,就應當追究到底!」御史大夫田廣明對太僕杜延年說:「按照《春秋》之義,可以用功勞掩蓋過失。當初在廢黜昌邑王時,若不是田延年站出來,則大事不能成功。如今就當作是他自己向朝廷乞求賜給他三千萬錢,怎樣呢?希望將我這番話稟告大將軍。」杜延年把田廣明的話告訴了大將軍霍光,霍光說:「確實如此,田延年真是勇士。當初在決定大事時,多虧田延年挺身而出,震動朝廷。」霍光於是抬手按在自己的心口上,繼續說:「當時的情景,使我至今還心有餘悸。請你代我向田大夫道歉,讓他明白告訴大司農田延年,到監獄去,會得到公平的裁決。」田廣明派人通知田延年,田延年說道:「就算朝廷幸而寬恕我,我又有何面目進入牢獄,讓眾人對我指點、譏笑,讓獄卒囚犯在我背後唾罵呢!」於是一個人住在大司農官衙旁邊的屋子裡,緊閉房門,袒露一臂,拿著刀在屋中徘徊。幾天後,朝廷使者前來召田延年去廷尉。田延年聽到開讀詔書的鼓聲,便自刎而死。
【閱讀訓練】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詐增僦直
(2)誠然
(3)縣官寬我
(4)詣廷尉
2.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功覆過
以愚言白大將軍
B.自乞之
自撫心
C.為怨家所告
欲為道地
D.《春秋》之義
非田子賓之言
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即無事,當窮竟!
(2)通往就獄,得公議之。
4.御史大夫希望寬恕田延農的原因是什麼?(用自己的話回答)
5.從選文看,田延農是個怎樣性格的人?
【參考答案】
1.(1)通「值」 (2)確實 (3)寬恕 (4)去…見
2.C
3.(1)如果沒有此事,就應當追究到底!
(2)到監獄去,會得到公平的裁決。
4. 按照《春秋》之義,可以用功勞掩蓋過失。當初在廢黜昌邑王時,若不是田延年站出來,則大事不能成功。如今就當作是他自己向朝廷乞求賜給他三千萬錢.
5.貪財;剛勇;自尊心很強。
26.聖琵琶傳聞
有書生欲游吳地,道經江西,因風阻泊船,閑步入林,過①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門外,小廊數間,傍有筆硯。書生攻畫,遂把筆,於素壁上畫一琵琶,大小與真不異。畫畢,風靜船發。僧歸,見畫處,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聖琵琶。」當亦戲言,而遂為村人傳說,禮施求福,甚效。
書生往吳,經年②,乃聞人說江西僧院,有聖琵琶,靈應非一,心竊疑之。因還江西時,令船人泊船舊處,上訪之。僧亦不在,所畫琵琶前,已幡花香爐供養矣。取水洗之盡,還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歸,以失琵琶故,鄰人大集,方共悲嘆。書主故問,具言前驗:「今應有人背著琵琶,所以潛隱。」書生大笑,為說所畫及拭卻之由,自是靈聖亦絕。
(選自唐·皇甫氏《原化記》)
。
【譯文】
有個書生想要遊玩吳地,路經江西,因為大風阻礙就停泊小舟,閑散行走進入一片樹林,尋訪一座僧院。僧人已經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門外面,有幾間小廳廊,臨近處有筆和硯台。書生善於畫畫,於是就拿起筆,在白牆壁上畫了一個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沒有不同。畫完,大風漸靜書生乘船出發了。僧人回來,看到了畫的地方,不知道是什麼人畫的。於是告訴村裡人說:「恐怕這是五台山上降臨的仙琵琶。」當時也是戲言,然而這話於是就被村裡人傳說,人們給以教神的禮節儀式祈求得福,很靈驗有效。
書生前往吳地,過了幾年,就聽人說江西的僧院,有個聖琵琶,靈驗有效不止一二次,暗中對此感到懷疑。因此返回江西時,責令船進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訪聖琵琶。僧人也不在,畫的琵琶前,已經掛著幡,供著花,爐里點著香供奉了。書生取來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到第二天,書生又上前拜訪。僧人夜裡已經回來了,因為失去琵琶的原因,鄰近的人大規模地集中起來,正要共同悲哀感嘆。書生特意詢問,人們都說前頭的應驗:「今天應該有人背著聖琵琶走了,這就是琵琶不見了的原因。」書生大笑,對他們講述了他畫以及擦洗掉琵琶的由來,從此神靈仙聖也絕跡了。
【閱讀訓練】
1.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
(1)書生攻畫
(2)於素壁上畫一琵琶
(3)心竊疑之
(4)以失琵琶故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而遂為村人傳說,禮施求福,甚效。
(2)今應有人背著琵琶,所以潛隱。
3.把書生所畫琵琶當作神驗,是怎麼形成的?對此,人們能得到什麼啟示?
【參考答案】
1.(1)善於 (2)白色 (3)暗中 (4)因為
2.(1)於是就被村裡人傳說,人們給以教神的禮節儀式祈求得福,很靈驗有效。
(2)今天應該有人背著聖琵琶走了,這就是琵琶不見了的原因。
3.首先發生在僧院,書生作畫時沒有人看見;其次是僧人猜測;再次是因訛傳訛。根本原因是人們心中的迷信思想。
我們應持態度是以科學對待、解釋,要實事求是,不能憑主觀臆斷。
27.崇年儉以答天意
昔衛文公①乘狄人滅國之餘,徙居楚丘,才②革車三十兩,乃躬行儉約,冠大帛之冠,衣大布之衣,季年致騋牝三千③,遂為富庶。漢文帝承秦、項戰爭之後,四海困窮,天子不能居鈞駟④乃示以敦樸,身衣弋綈,足履革舄⑤,未幾天下富安,四夷咸服。國家自兵興以來,州縣殘毀,存者復為土寇所擾,獨河南稍完,然大駕所在,其費不貲,舉天下所奉責之一路,顧不難哉?賴陛下慈仁,上天眷佑,蝗災之餘而去歲秋禾,今年夏麥稍得支持。夫應天者要在以實,行儉者天必降福,切見宮中及東宮奉養與平時無異,隨朝官吏,諸局承應人亦未嘗有所裁省。至於貴臣、豪族、掌兵官莫不以奢侈相尚,服食車馬惟事紛華。今京師鬻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者日增於舊,俱非克己消厄之道。願陛下以衛文公、漢文帝為法,凡所奉之物痛自樽節⑥,罷冗員,減浮費,戒豪侈,禁戢⑦明金服飾,庶皇天悔禍,太平可致。
(選自《金史·列傳第四十七·陳規傳》)
【譯文】
從前衛文公在夷狄之人滅國之後,遷徙而居住到楚國的丘陵地帶,開始僅僅有三十輛車乘,於是衛文公親自實踐,勤儉節約,戴用粗帛做的帽子,穿用粗布做的衣服,一年已經達到了牛馬三千,於是成為了富庶之地。漢文帝時期承接著秦朝滅亡、與項羽的戰爭之後,整個國家都很貧困,連皇帝都不能將拉車用的駟馬配齊,於是用敦厚樸素的樣子示人,身上穿著粗布衣服,腳上穿著劣質的鞋,不久天下就富有而且安定,周邊蠻夷之地都臣服。自從國家發動戰爭以來,各個州縣都遭到破壞,倖存的地方也又被賊寇騷擾,只有黃河以南稍微完整一些,然而陛下所在的地方,費用也不能充分供給,真個天下所有地區都在向陛下索取,難道還不困難嗎?多虧仰賴於陛下的慈愛仁厚,上天的眷顧保佑,蝗災之後,去年秋天的糧食和今年春季的麥子勉強得以維持百姓生計。順應上天的關鍵在於實際行動,踐行節儉的人上天一定降福給他,我私下看到宮中和東宮中的侍奉供養之物與平時沒有什麼不同,在朝的官吏、各個部門辦事的人員也不曾有所裁剪。至於貴族、豪族、掌握兵權的官員沒有不崇尚奢華享受之風的,他們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車馬只追求繁華富麗。現在京城中賣用金為飾的衣服和珠玉犀象等高貴裝飾品的人比以前一天天增加,這都不是克制自己消除災難的方法。希望陛下效仿衛文公、漢文帝治國的方法,所有享用的物資痛加限制節省,剔除多餘的官員,減去可省的費用,警戒奢華風氣,禁止並沒收用金為飾的艷麗服裝,希望老天為已經給我們帶來過的禍而後悔,太平時代就能達到。
【閱讀訓練】
1.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
(1)徙居楚丘
(2)躬行儉約
(3)莫不以奢侈相尚
(4)服食車馬惟事紛華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然大駕所在,其費不貲,舉天下所奉責之一路,顧不難哉?
(2)願陛下以衛文公、漢文帝為法,凡所奉之物痛自樽節,罷冗員,減浮費,戒豪侈,禁戢明金服飾,庶皇天悔禍,太平可致。
3.本文雖是借順應天意為名,實際上規勸陛下「崇節儉」。本文論證方法為( )
A.舉例論證 B.引用論證 C.對比議論 D.類比論證
4.本文論證語言也很有特色,下列各項最恰切的是( )
A.委婉含蓄 B.針鋒相對 C.據理力爭 D.率真直露
【參考答案】
1.(1)遷移 (2)親身 (3)崇尚 (4)追求
2.(1)然而陛下所在的地方,費用也不能充分供給,真個天下所有地區都在向陛下索取,難道還不困難嗎?
(2)希望陛下效仿衛文公、漢文帝治國的方法,所有享用的物資痛加限制節省,剔除多餘的官員,減去可省的費用,警戒奢華風氣,禁止並沒收用金為飾的艷麗服裝,希望老天為已經給我們帶來過的禍而後悔,太平時代就能達到。
3.C 4.D
LZ看我搜得這么辛苦,可憐可憐我吧!半個鍾頭呢!
本來22-70我全給你貼好的,可惜字太多,貼不上,我只好一個一個刪(沒看下面還有一行字數統計)現在我把網址給你了!麻煩您自己查吧!(可憐我浪費的時間。。。)
網址很不錯
⑵ 初中2009年古詩文大賽的70篇翻譯
2009第八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初中閱讀70篇(31-40)
31.★★仲尼相魯
【原文】
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①曰:「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聖相也。若(君)不如陰②重孔子,設以相齊。孔子強諫③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於魯,無主於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於陳、蔡之間。
(選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釋】①晏子:晏嬰,為春秋時期齊國國相。②陰:假意。③強諫:竭力規勸。
【譯文】
孔子擔任魯國宰相,景公認為這是齊國的憂患。對晏子說:「鄰國有聖人,就是敵對國家的憂患。現在孔子當了魯國的宰相可怎麼辦?」晏子回答說:「君主用不用憂愁。拿魯國的國君,是個昏庸軟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眾的宰相。國君不如暗地裡表示欽慕孔子的才能,假說許他做齊國的宰相。孔子竭力勸諫而魯君不聽從,孔子一定會認為魯君驕傲而來到齊國。國君不要接納他。這樣,他將自然和魯國斷絕關系,又不能被任用齊國。孔子就窘迫了。」過了一年,孔子離開魯國到齊國去,景公不接納,所以孔子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憂 (2)若 (3)驕 (4)納
2.翻譯
(1)仲尼相魯,景公患之。
(2)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
3.引文塑造了晏子_______的政治家的形象。
【參考答案】
1.(1)憂患 (2)你 (3)認為……驕傲 (4)接納
3.足智多謀
32.★★饒州神童
【原文】
饒州自元豐①末朱天錫以神童得官,俚俗②爭慕之。小兒不問如何,粗③能念書,自五、六歲,即以次教之五經④,以竹籃坐之木杪⑤,絕其視聽。教者預為價,終一經,償錢若干,晝夜苦之。中間此科⑥久廢,政和後稍復,於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饒州出神童。然兒非其質,苦之以至死者,蓋多於中也。
(選自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
【注釋】
①元豐:宋神宗年號。②俚俗:民間。③粗:大概。④五經: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經典著作。⑤杪(miǎo):樹梢。⑥此科:指專考幼童背誦經書的「神童科」。
【譯文】
饒州從元豐末年時,有個叫朱天錫的小孩兒憑借神童得到了一個官位,民間的百姓都很羨慕他。小孩不論怎麼樣,大概能念書時,從五、六歲,就分次教他們讀《五經》,把竹籃吊在樹梢上讓他們坐在裡面,斷絕他們與外界的交流(讓他們專心讀書)。教書的人預先就商量好價錢,教完一種經書,就給他們一些錢,白天黑夜(讓這些小孩)苦讀。在這期間,神童科被廢除了好長時間,政治和諧後又重新逐漸恢復,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間就流傳饒州出神童。然而許多小孩不是讀書的料,苦讀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慕 (2)絕 (3)終 (4)中
2.翻譯
(1)晝夜苦之。
(2)然兒非其質,苦之以至死者,蓋多於中也。
3.對於文中提到的培養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參考答案】
1.(1)愛慕、羨慕 (2)斷、切斷、斷絕 (3)終了、完畢、結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養兒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長,扼殺了兒童的天性,實在是危害極大。
33.★★燭鄒亡鳥
【原文】
景公好弋①,使燭鄒②主鳥而亡之。公怒,召吏殺之。晏子日: 「燭鄒有罪三,請數③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選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釋】
①弋:用帶著繩子的箭射鳥。②燭鄒:齊國大夫。③數:列舉。
【譯文】
齊景公喜歡射鳥,派燭鄒管養鳥卻讓鳥飛跑了。景公非常生氣,命令官吏要殺掉燭鄒。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請讓我列舉出他的罪狀之後再殺掉他。」景公說:「可以。」於是把燭鄒叫來在景公面前列舉他的罪過,晏子說:「燭鄒,你替我們的君主掌管養鳥卻讓鳥飛跑了,這是第一條罪狀;讓我們國君因為鳥的緣故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讓諸侯聽到了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卻輕視人才,這是第三條罪狀。我已經列舉完了燭鄒的罪狀,請景公殺掉他。」景公說:「不殺了,我已經接受你的教育了。」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好 (2)主 (3)之 (4)聞
2.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使燭鄒主鳥而亡之(死亡) B.於是召而數之公前(上前)
C.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為了) D.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因為)
3.翻譯
(1)使燭鄒主鳥而亡之。
(2)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 ,是罪三也。
4.簡述這篇文章的主旨。
【參考答案】
1.(1)愛好、喜歡 (2)掌管 (3)代「燭鄒的罪狀」 (4)接受、聽從
2.D
4.揭露了統治者奢侈玩樂,為了一隻鳥而要輕易殺人的殘忍,贊揚了晏子巧言善諫的睿智。
34.★★東野稷敗馬
【原文】
東野稷以御見庄公,進退中繩①,左右旋中規②。庄公以為文③弗過也,使之鉤百而反。顏闔(hé)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④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選自《莊子·外篇·達生》)
【注釋】
①中(zhòng)繩:符合筆直得墨繩。中:符合。②規:圓規。③文:「父」字之誤,前脫「造」字。造父,周穆王時御手。④密:同「默」,沉默。
【譯文】
東野稷憑駕駛馬車的技術向庄公自薦,(他駕駛馬車)前進、後退時(車輪壓出的痕跡)都符合筆直的墨繩,左右拐彎(的車痕)都符合圓規劃出來的圓。庄公覺得造父都不會超過他的技藝,就讓他駕車連續轉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顏闔碰見東野稷正在駕駛,就進見庄公說道:「東野稷的馬將會翻倒的。」庄公沉默,沒有回答。不久,東野稷果然翻車了。庄公問顏闔說:「您怎麼知道他會失敗?」(顏闔)說:「他的馬力氣用盡了,卻還強迫它奔跑,所以說會翻車的。」
【閱讀訓練】
1.解釋
(1)御 (2)旋 (3)少 (4)竭
2.翻譯:
(1)公密而不應。
(2)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3.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1.(1)駕車(的技藝) (2)轉動、轉彎 (3)一會兒 (4)用盡
3.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極限,超過了這個極限必然會失敗。(凡事都有一個度。)
35.★★多言何益
【原文】
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黽①,日夜恆鳴,口乾舌擗②,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③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選自《墨子·墨子後語》)
【注釋】
①蛙黽(méng):蛙。黽,蛙的一種。②擗:同「敝」,困,疲勞。③時夜:按時在黑夜結束的時候。
【譯文】
子禽問老師:「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乾舌疲,可是沒有人去聽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振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只有在切合時機的情況下說話才有用」
【閱讀訓練】
1.解釋
(1)言 (2)恆 (3)鳴 (4)益
2.翻譯
唯其言之時也。
3.選文運用了_____和___說理方法,告訴我們________的道理。
【參考答案】
1.(1)說話 (2)持久 (3)啼叫 (4)好處
3.舉例 對比 說話應切合時機
36.★★校人欺子產
【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①,子產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④以非其道。
(選自《孟子·萬章上》)
【注釋】
①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魚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靈活的樣子。 ④罔,欺騙。
【譯文】
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養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有智慧?我已經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
【閱讀訓練】
1.解釋:
(1)饋 (2)使 (3)少 (4)予
2.翻譯:
(1)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3.校人是怎樣欺騙子產的?用一句話概括。
4.校人把子產的話「得其所哉」重述了兩遍,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1.(1)贈送 (2)叫,命 (3)一會兒 (4)我
3.校人明明把魚煮了,卻編了「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的謊話來欺騙子產。
4.把校人因騙過子產而頗為得意的語氣極為逼真地寫了出來。
37.★★陳述古辨盜
【原文】
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富民失物,捕得數人,莫知的為①盜者。述古紿②曰:「某寺有一鍾,至靈,能辨盜。」使人迎置後閣祠之③。引囚立鍾前,諭曰:「不為盜者摸之無聲,為盜者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④禱鍾甚肅,祭訖以帷⑤圍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鍾。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驗其手,皆有墨,一囚獨無墨,乃見真盜——恐鍾有聲,不敢摸者。訊之即服。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三》)
【注釋】
①的:確實,真正。②紿(dài):欺騙。③後閣:我國古代一組建築中位於最後的樓房,常作游息、遠眺、供神佛或藏書藏物等用。祠:供奉。④同職:同事。舊社會指同在一部門作官的人。⑤帷(wéi):布幕。
【譯文】
陳述古密直,曾掌管建州浦城縣。有家富戶丟失了一些財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幾個人,但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小偷。陳述古就欺騙他們說:「某寺里有一口鍾,極其靈驗,它能把真正的盜賊辨認出來。」於是,陳述古就派人把這口鍾迎到縣府衙門放到後閣供奉著。接著,他把囚犯們引來站在鍾的前面,當面告訴他們說:「沒有做小偷的摸這鍾就沒有聲音,做了小偷的一摸就會發出聲音。」陳述古親自率領同事們向鍾禱告,態度非常嚴肅,祭祀完畢後用布幕把鍾圍起來。然後暗中派人用墨汁塗鍾。很長時間之後,帶著那些囚犯一個個地把手伸進那布幕里去摸鍾。他們把手從布里伸出時,陳述古就檢驗他們的手,只見他們的手上都有墨跡,獨有一個人的手上沒有,於是真正的小偷顯露出來了——他是擔心摸了鍾會發出聲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經過審訊,這個人就承認了。
【閱讀訓練】
1.解釋:
(1)知 (2)至 (3)盜 (4)陰
2.翻譯:
(1)使人迎置後閣祠之。
(2)乃陰使人以墨塗鍾。
3.陳述古智辯盜者,是因為他抓住了盜者________的心理。
【參考答案】
1.(1)主管 (2)極其 (3)暗中,暗地裡 (4)小偷
3.做賊心虛
38.★★更渡一遭①
昔有人得一鱉,欲烹而食之,不忍當②殺生之名,乃熾火③使釜水百沸,橫筱④為橋,與鱉約曰:「能渡此則活汝。」鱉知主人以計取之,勉力⑤爬沙⑥,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橋,甚善!更為渡一遭,我欲觀之。」
(選自岳珂《桯史》)
【注釋】
①更渡一遭,更:再,重復。一遭:一次。②當:擔當,承擔。③熾火:把爐火燒的很旺的意思。④筱:細竹子。⑤勉勵爬沙:勉勵:努力,盡力。⑥爬沙:螃蟹行走叫爬沙。
【文言知識】
動詞的使動用法。古漢語的使動用法就是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一種用法,它有兩個特點:一是謂語是陳述賓語的,二是受陳述的賓語是受主語支配的。文中的「能渡此則活汝」一句的「活」便是典型的使動用法,意為「使…活下去」。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得到一隻甲魚,想要煮了吃掉它,但不能容忍擔當殺生的名聲,於是把爐火燒得很旺,讓鍋里的水鼎沸,(在鍋上)橫架一根細竹子作為橋,與甲魚約定說:「你能夠渡過這橋,我就讓你活下去。」甲魚知道主人用計謀來奪取它,它就努力爬行,只能爬過一次。主人說:「你能渡過橋,太好了!再為(我)渡過一次,我想要觀賞它。」
【閱讀訓練】
1.解釋:
(1)得 (2)食 (3)名
2.翻譯:
(1)乃熾火使釜水百沸,橫筱為橋。
(2)能渡此則活汝。
3.鱉明知主人以計取之,卻還要勉力爬沙,是因為什麼?
【參考答案】
1.(1)抓到 (2)吃 (3)名聲
3.它尚未識破主人言而無信、又裝腔作勢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馬
黃帝將見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塗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④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⑤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選自《莊子·徐無鬼》)
【注釋】
①大隗:傳說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塗:同「途」。④奚:何,什麼。⑤害馬:本指損傷馬的自然本性。這里指危害馬群的劣馬,也即害群之馬。後凡足以損害同類或團體的人都稱為害馬或害群之馬。
【譯文】
黃帝要去具茨山拜見大隗,恰好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黃帝就向他問路說:「你知道具茨山嗎?」小孩兒說:「是的。」黃帝又問:「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嗎?」小孩兒說:「是的。」黃帝說:「這孩子真與眾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請問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兒拒絕回答。黃帝又問,小孩兒才說道:「治理天下,和牧馬有什麼不同呢?也不過是除掉害群之馬罷了。」黃帝(聽了後)拜了兩拜,又叩頭至地行了大禮,口稱「天師」而退去。
【閱讀訓練】
1.解釋:
(1)將 (2)然 (3)徒 (4)去
2.翻譯:
(1)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2)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3.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僅僅 (4)除去,除掉
3.對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40.★★李陵答蘇武書
自從初降①,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②以御風雨,膻肉酪漿③以充飢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④,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茄⑤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呼子卿⑥!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後,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⑦;妻子無辜,並為鯨鯢⑧;身負國恩,為世所悲。於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
(節選自《古文觀止》)
【注釋】①自從初降:指李陵兵敗後投降匈奴。②韋韝(gōu)毳(cuì)幕:穿著皮製臂套、住著氈帳。③膻(shān)肉酪漿:吃著帶臊(sāo)味的肉、喝著乳漿。④玄冰:因冰層厚而顯黑色。⑤胡茄(jiā):胡笳,即一種樂器。⑥子卿:蘇武,字子卿。⑦戮(lù):殺。⑧鯨鯢(ní):喻為河中的魚一樣的殺害。
【文學常識】
話說「蘇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國中西部陝西西安)人,是西漢盡忠守節的著名人物。父親蘇建,曾經幾次跟隨名將衛青北擊匈奴,後來做過代郡太守。在漢武帝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將之職奉命出使匈奴。由於匈奴的緱王謀劃劫持單於母親閼氏歸順漢朝,而漢朝的副使張勝牽涉在內,蘇武也受牽連。他在匈奴被扣留19年,最終回到漢朝。
【譯文】
自從投降匈奴,直到今天,身處窮困之中,獨自坐著憂愁痛苦,一天到晚看不到什麼,只見到外族的人。他們穿著皮製臂套、住著氈帳,來抵禦風雨,吃著帶臊味的肉、喝著乳漿,來充飢解渴。抬眼想說說笑笑,誰能和我共同歡樂?邊地冰層發黑,土地凍裂得十分厲害,只聽見使人悲哀的北風發出蕭條的聲響。寒秋九月,塞外草枯,夜裡睡不著覺,側耳遠聽,胡笳相互響著,牧馬悲叫,長吟悲嘯,野獸成群,邊地各種聲音四處響起。早晨坐著聽到這些聲音,不知不覺眼淚都流出來了。唉呀子卿!我李陵難道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心,我能不傷心嗎?
我和你分別以後,更加覺得無聊,想到上有我的母親,到了老年卻被殺;妻子兒女沒有罪過,也都被殺了。我自己辜負了國家的恩惠,被世上的人所哀憐。你回國得到榮耀,我留在匈奴遭受恥辱,這是命呀,叫人怎麼辦啊!我生於奉行禮義的國家,而來到愚味無知的地方,背棄了君王、父母的恩情,長期生活在蠻夷國內,真叫人傷心啊!
【閱讀訓練】
1.解釋:
(1)降 (2)御 (3)舉 (4)與 (5)妻子 (6)負
2.翻譯:
(1)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2)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
3、從李陵的「____」可看出,蘇武雖受盡折磨,但仍然堅守著節操沒有投降,體現了他 ______的精神。
【參考答案】
1.(1)投降 (2)防禦,抵禦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兒子 (6)辜負
3.子歸受榮,我留受辱 堅韌不屈、至死不渝
2009第八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初中閱讀70篇(11~22)2009-06-21 16:2611. ★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①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②於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於耕作有獲而後市良犬乎?於是退而疾③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於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選自《呂氏春秋》有改動)
【注釋】①曠日:荒廢時日。②致力:致:竭盡(精力)、集中(意志);集中力量從事(某項事業)。③疾:急切從事。
【譯文】
齊國有個喜歡打獵的人,荒廢了許多時日,可什麼野獸也沒獵到。回到家裡,就感到對不起妻子和孩子,走出家門,就感到對不起朋友鄉鄰。他獵不到野獸的原因,是他的獵狗不好。(他)想要買一隻好狗,(可是家裡又十分貧困,買不起。)有個人對他說:「你應該盡力耕田。」這個打獵的人說:「為什麼?」那個人沒有回答他。他就自己想到,該不會是想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獲之後就可以買到好狗了吧?於是,他回家後就辛勤耕田。辛勤耕田,家裡就富裕起來。家裡富裕起來,就(有錢)買到了好狗,於是他每次打獵的收獲,常常超過別人。不僅僅是打獵,許多事情都是這樣。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入 (2)家室 (3)宜 (4)疾耕
2.翻譯
(1)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2)得無欲吾致力於耕作有獲而後市良犬乎?
3.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參考答案】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應該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難時,不可勉為其難,有時暫時後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蠻干,當失敗時,應該注重考慮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鄱陽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觀音菩薩」千遍。何梅谷以儒學聞於時,止之則弗從,弗止又恐貽笑士人。進退狼狽。一日,呼妻至再三,隨夜隨呼勿輟。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僅呼半日,汝即我怒,觀音一日被爾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子頓悟,遂止。
(選自明·程文憲《中州野錄》)
【譯文】
何梅谷,是鄱陽人。他的妻子將要老了,喜歡拜佛念經,從早晨到黃昏,一定要嘴裡念「觀音菩薩」上千遍。何梅谷憑著儒學好而在當時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聽從,不阻止呢,他又怕給當時的讀書人留下笑柄,(這樣使得他)進退兩難。一天,他三翻兩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個不停。妻子生氣地說:「為什麼這么吵鬧呢?」梅谷慢慢地回答說:「(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對我生氣,觀音菩薩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麼能對你不生氣呢?」妻子頓時明白了,於是停止做佛事。
【閱讀訓練】
1. 解釋:
(1)垂 (2)夕 (3)止之則弗從 (4)貽
2.翻譯:
觀音一日被爾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
3.何梅谷為何「進退狼狽」?
【參考答案】
1.(1)將(2)黃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觀音菩薩」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聽,不阻止她呢,又恐怕會讓讀書人見笑。
⑶ 高分求第九屆古詩文閱讀大賽初中古詩1~60翻譯
1.★酒以成禮
【參考譯文】
鍾毓兄弟小時候,正趕上父親午睡時,趁機一起偷喝葯酒。他們的父親當時睡後醒來,姑且裝睡看看他們要干什麼。鍾毓行禮後喝酒,鍾會喝酒不行禮。隨後父親問鍾毓為什麼要行禮,鍾毓說:「酒是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又問鍾會為什麼不行禮,鍾會說:「偷本來就不是禮儀,所以不行禮。」
2.★常羊學射
【參考譯文】
常羊跟屠龍子朱學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聽射箭的道理嗎?楚國國王在雲夢打獵,派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禽獸們跑出來了,鹿在國王的左邊出現,麋在國王的右邊出現。國王拉弓准備射,有天鵝掠過國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猶如一片垂雲。國王將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誰。養叔上奏說道:『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發箭十發中。如果放十片葉子,那麼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3.★次非殺蛟
【參考譯文】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買到一把寶劍。在回鄉的途中,他乘坐一隻木船過江。木船剛到江心,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船。次非問搖船人:「你看見過兩條蛟龍繞住船兒船上的人還活下來的嗎?」搖船人回答:「沒有看見過。」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寶劍,說:「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犧牲寶劍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為什麼要吝惜這把劍呢?」於是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拚死搏鬥,殺了惡蛟然後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4.★大脖子病人
【參考譯文】
南岐在陝西、四川一帶的山谷中,那裡的水很甜,但是水質不好,常年飲用這種水的人就會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沒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來了一個人,小孩婦人就一起來圍觀,笑話那人說:「看那個人的脖子真怪,那麼細長,乾巴巴的,和我們的不一樣。」外地人聽了,笑著說:「你們的脖子臃腫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們不去求好葯治你們病,反而認為我們的脖子細而有病呢?」南岐人說:「我們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脖子,為什麼要醫治呢?」始終不知道是自己丑。
5.★高陽應造屋
【參考譯文】
高陽應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說:「不行啊!現在木料還沒有干,如果把濕泥抹上去,必定會壓彎的。用它來做房屋,現在即使是好的,以後一定會毀壞的。」高陽應說:「按照您的說法,那麼房子不會壞——因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濕泥越干就越輕。用越來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來越輕的濕泥,房子就不會壞。」木匠無言以對,只好聽從他的命令來造屋了。房子剛蓋成以後是很好,但是沒過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6.★竭澤而漁
【參考譯文】
抽干湖水來捕魚,怎麼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麼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後不會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7.★功名
【參考譯文】
水泉很深,魚鱉就會游向那裡,樹木繁盛,飛鳥就會飛向那裡,百草茂密,禽獸就會奔向那裡,君主賢明,豪傑就會歸依他。所以,聖明的君主不勉強使人們歸依,而是盡力創造使人們歸依的條件。強制出來的笑不快樂,強制出來的哭不悲哀,強制命令這種作法只可以成就虛名,而不能成就大業。
8.★目貴明
【參考譯文】
眼睛貴在明辨事物,耳朵貴在聽覺靈敏,心思貴在思維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就能沒什麼看不見;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就能沒有什麼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問題,就能沒有什麼事情不知道。情報來源豐富,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9.★自知之明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定。
10.★對牛彈琴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並聽著。
11.★稼穡艱難
【參考譯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務農艱辛的道理,是為了讓人珍惜糧食,重視農業勞動。吃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三天不吃糧食,父子之間就沒有力氣互相問候。糧食要經過耕種、鋤草、收割、儲存、春打、揚場等好幾道工序,才能放進糧倉,怎麼可以輕視農業而重視商業呢?
12.★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
【參考譯文】
諺語曾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學起來簡單就貴在是否去學,這就如同學習讀書一般。世上的人不論是聰明還是愚蠢,都希望認識很多的人,見識很多事,卻不肯用功讀書,這就好像想吃得飽又懶得做飯,想穿得暖和又懶得做衣服。
13.★孫泰逸事
【參考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拜皇甫穎為師,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兒。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孫泰,說:「長女一隻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孫泰曾經在市場上遇見一座鐵燈台,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製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
14. ★蔡磷堅還亡友財
【參考譯文】
蔡磷,字勉旃,吳縣人。(他)重視諾言和責任,重視情誼。有一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過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他。他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子,不肯接受,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裡有寄放千兩白銀卻不立字據的人?而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 蔡勉旃笑著說:「字據是在心裡,不是在紙上。你的父親知道我誠實守信,所以不告訴你。」最終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送還給他。
15. ★王恭從會稽還
【參考譯文】
王恭會稽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著一張六尺長的竹席,就對他說:「你從東邊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東西,能拿一張給我嗎?」王恭沒有回答。王大離開後,王恭就把坐著的這張席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墊上。後來王大聽說此事,十分吃驚,就對王恭說:「我原本以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16. ★錢太守斷鵝
【參考譯文】
萬曆(明神宗年號)年間,錢若賡做臨江郡的太守,有許多奇怪的政策。有個鄉下人拿著鵝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別的地方。回來後要回自己的鵝,店主抵賴說:「這一群鵝,都是我的鵝。」鄉下人到告到衙門。錢大人命人取來店裡的鵝,共四隻,各給它們一張紙、筆、硯,分在四個地方,讓他們寫供狀。人們全都感到驚訝。吃完飯,派人問鵝寫完供狀沒有?差役回答說:「沒有。」不一會出來,到堂下看看,說:「鵝已經交待了。」並指著一隻鵝說:「這是鄉下人的鵝。」人們都對這件事感到奇怪。原來鄉下人的鵝吃野草,鵝糞的顏色是清淡的;店裡的鵝吃穀物糧食,鵝糞的顏色是黃的。店主於是認罪。
17. ★博學之,審問之
【參考譯文】
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終止。
18. ★殺身成仁
【參考譯文】
(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陳國遭到了斷糧數日的厄運,跟隨的弟子們都餓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憤憤不平地見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時就會胡作非為。」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因貪生怕死而傷害仁義,只會犧牲生命去成全仁義。」
19.★棄書捐劍
【參考譯文】
項籍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後來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學習下去。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籍則以蠻力拚斗,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用盡了。
20.★陸游家訓
【參考譯文】
後輩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壞事,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做父兄的人應當引以為憂,而不能夠把這當作是高興的事。一定要經常約束他們,命令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謙虛謹慎,不要讓他們與游手好閑的人來往和相處。從這以後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養成。不這樣,那些可以擔憂的事情,不會只有一個。我這些話,是年輕人的治病的葯和石針,都應當謹慎對待,不要給後人留下後悔和遺憾。
21.★病痞
【參考譯文】
我得了腹內郁結心悸反常的病,到醫生那看病,說:「只有茯苓適合治療。」第二天,到市場上買,煎好服下了,病加重。叫來醫生責問他緣故,醫生要求觀看葯渣,看後說:「唉!全是老芋頭啊,那賣葯的欺騙你而將他的老芋頭賣出。你自己糊塗,卻反而怪於我,不是過分嗎?」我憂愁慚愧,憤恨憂心,將這類事推而廣之,那麼世上像這樣以芋頭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誰來分辨呢!
22.★司馬光勤學
【參考譯文】
司馬光是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主編《資治通鑒》,是當時的名臣。他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卻獨自苦讀,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他自己說:「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時間長了,就讀遍了古籍,見多識廣,記憶牢固,他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23.★昔有長者子
【參考譯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長者的兒子,到海中打撈沉香這種木料。過了一年,才打撈了一車,並把它運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場上去賣,由於價格昂貴,一直沒有人買。過了許多天,他都沒能賣出去,感到很疲勞厭煩,十分苦惱。他看到賣木炭的,都很快地將木炭賣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燒成木炭,這樣就可以很快賣出去了。於是就把沉香木燒成木炭,運到市場賣掉,只賣了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世間上的愚人也是這樣。
24★岳飛二三事
【參考譯文】
岳飛特別孝順,她的母親留在黃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尋找他母親,並且接了回來。她的母親有病,經久難愈,岳飛就一定要親自給母親喂葯。岳飛的母親去世,岳飛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沒有婢女伺候,吳玠一向敬仰岳飛,願意與他結為好友,將奴婢打扮成美女送給他。岳飛說:「主上終日為國事操勞,怎能是臣子貪圖享樂之時?」岳飛沒有接受,將美女送回。吳階就更加的敬仰飛了。岳飛嗜酒,皇帝告誡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這樣酗酒。」於是從此不再飲酒。皇帝曾經想要給飛建造一個住宅,岳飛推辭道:「敵人尚未被消滅,怎能能夠建立自己的家呢?」 有人問:「天下何時才會太平?」岳飛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25.★和尚敬茶
【參考譯文】
靈隱寺的某個和尚,憑借烹煮茶而得名,對烹茶的工具都精通。這樣以後他儲蓄的茶有幾種,經常看客人的貴賤來烹茶進獻給他;那些最上等的茶葉不是高貴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會全部拿出來。一天,有高官到來,那個和尚恭敬地拜見,拿出好茶,和尚親自動手烹煮進獻給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稱攢,高官默不作聲的樣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葉烹煮進獻給他。高官已經喝完了,並沒有稱攢。和尚著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問道:「茶怎麼樣?」高官拿著茶杯手一抬說:「茶太熱。」
26★★造酒忘米
【參考譯文】
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請教釀酒的方法。酒家告訴他:「一斗的米,加上一兩酒引(酒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三樣相互摻和,這樣過了七天,就變成酒了」 然而這個人比較健忘,回家後用了二斗水,一兩酒引,這樣摻和起來做酒了,過了七天後嘗一嘗,還跟水差不多,於是就跑過去責怪酒家,說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釀酒之法,酒家說:「你一定沒有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呀。」這個人說:「我是按照你說的做的:用二斗水,一兩酒引子。」酒家問他:「米放了沒有?」他低下頭想了想說「是我忘記放米了!」 哎!連酒最基本的東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釀酒卻釀不出酒,反而生氣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當今世上的不少求學的人,忘記去打基礎,而想著一步登天,結果什麼也學不到,跟這個人有什麼區別?
27★★尊師
【參考譯文】
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為聖人的。只要有聖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聖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聖人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聖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踐、貧富了。象這樣,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師施行教誨的時候,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而看重他們是否能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會無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這種情況在得到聖人之後才會發生。聖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為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
28.劉備納賢
【參考譯文】
當初,涿郡人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判斷句)。幼年喪父十分的貧窮,與母親一起以靠販賣草鞋作為職業,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時超過了膝蓋,回頭(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懷大志,很少說話(倒裝句),喜悅憤怒不輕易在臉上表現出來(倒裝句)。他因曾經與公孫瓚一起在盧植門下拜師學習,因此前往投靠公孫瓚。公孫瓚派劉備和田楷奪取青州,他們立下了戰功,於是把他們立為平原縣相。劉備年輕時與河東人關羽、涿郡人張飛交情深厚,他與這兩人睡在同一張床上,像親兄弟一樣友愛,但是在大庭廣眾之中,關羽和張飛整日站在劉備身邊侍衛。他們跟隨劉備一起與敵人周旋,不逃避艱難險阻。常山人趙雲率領本郡的隊伍前去拜訪公孫瓚,劉備見到趙雲後,以趙雲的膽識為奇,十分用心去交結。趙雲於是就隨劉備到平原,為他統領騎兵。
29★★求不死之葯
【參考譯文】
當初,燕國人宋毋忌、羨門子高一類人聲稱世上有一種成仙之道、人老死後屍解骨化升天的法術,燕國、齊國的迂腐、怪異之士都爭相傳授和學習。從齊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他們的話,派人到海上尋求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據說這三仙山在渤海之中,距離人間並不遙遠。只是凡人將要到達,凡就把船吹走了。不過也曾有人到過這三山,看見各位神仙和長生不死的葯均在那裡。待到始皇帝出遊海濱時,通曉神仙方術的人如故齊國人徐等紛紛爭著上書談這些事,請求准許齋戒清心潔身素食後率領童男童女往海上尋求神山。始皇於是派遣徐征發數千名童男女入海求仙。但是,船行海上後卻均因風勢不順而返航。不過他們仍然說:「雖沒能到達仙山,可是已經望見了。」
30★★僧寺夜讀
【參考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學成了博學多通的儒生. 韓性死了以後,韓性的門人對待王冕像對待韓性一樣。
31★★.炳燭而學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說:「為什麼不炳燭而學?」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就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就像是正午時的光芒,老年時喜歡學習,就像是點燃蠟燭照明一樣。點燃蠟燭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個更好呢?」 平公說:「說得好啊!」
32★★趙廣拒畫
【參考譯文】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是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讓他畫搶來的婦女。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趙廣)不服從,(金兵)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發他離開。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33★★治國如栽樹
【參考譯文】
唐太宗對侍臣說:「以前(隋煬帝)剛剛平定了京師,宮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滿的。隋煬帝仍舊不滿足,並且東西討伐,用盡兵力發動戰爭,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導致了滅亡。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因此我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靜靜,這使得天下平安無事。於是就能不興徭役,穀物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帝王能做到清靜,百姓怎麼會不安居樂業呢?
34★★郭進治第
【參考譯文】
郭進有才略,多次建立戰功。曾經做邢州刺史。郭進曾經在城北修建宅院,建成之後,聚集族人和賓客慶祝落成,連地位低下的土木工匠都參與,於是在東廂房安置眾工匠的席位,在西廂房安排眾子女。有人問:「眾子女怎麼可以與工匠們並列?」郭進指著眾工匠的方向說:「這些是造房子的人。」又指著眾子女的方向說:「這些是賣房子的人,本來就應該坐在造房子的人的下席。」郭進死了不到一年,果然被他人所佔有。
35★★一言具獄
【參考譯文】
相約在五更時去甲家會面,乙按約定時間去了。甲到雞叫時,去乙家呼叫乙的妻子說:「既然我已經與乙相約在五更,現在雞都叫了,乙還不到,為什麼?」乙的妻子吃驚地說:「他離家已很久了。」於是又回到甲家,乙還是沒到。就到天亮時,到處尋找乙的蹤影,在一叢竹林中找到一具屍體,就是乙。隨身帶有的一點財物,都不見了。乙的妻子痛哭著對甲說:「你殺死我的丈夫了」就把甲告到官府,但這個案子久久不能定案。有個衙門中的辦事員問甲道:「乙和你相約,而乙卻不到,後來你去乙家尋訪時,只應呼叫乙才是,你不呼叫乙,卻去呼叫甲的妻子,可見你知道甲已經被殺而不在家,定是你殺害她的丈夫了。」那人[即乙]就無話可說。辦事員只一句話之中,案子就結了。
36★趙奢論稅
【參考譯文】
趙奢是趙國田部的一個收稅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稅,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繳稅,趙奢根據律法治了他們的罪,殺了平原君家九個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惱怒,准備殺了趙奢。趙奢趁勢說道:「你在趙國是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臣卻不遵守國法,國家法律的尊嚴就會削弱。」 國家法律的尊嚴就會削弱,國家的力量就會受到削弱,國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敵國就會入侵,敵國入侵就沒有趙國存在了,您哪裡能夠得到這樣的富貴呢?憑著你的尊貴地位,(如果您)奉公守法,那麼全國上下就會向您看齊,全國上下奉公守法那麼國家強盛,國家強盛那麼趙國就鞏固,但您身為趙國重臣貴戚,怎麼能輕視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認為趙奢很賢能,就把他舉薦給了趙王,趙王任用他管理國家稅收,國家稅收非常順利,百姓富裕,國家府庫充實。
37★★家富性嗇
【參考譯文】
漢朝的時候有個老頭,沒有兒子。家裡非常有錢,但是他非常儉朴吝嗇,吃的穿的都很簡單節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快到半夜才睡覺,細心經營自己的產業,積攢錢財從不滿足,自己也捨不得花費。如果有人向他乞討,他又推辭不了時,便到屋裡取十文錢,然後往外走,邊走邊減少准備送人的錢的數目,等到走出門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閉著眼睛將錢交給乞丐。反復叮囑說:「我將家裡的錢都拿來給了你,你千萬不要對別人說。以至乞丐們仿效著都來向我要錢。」老頭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沒收,錢則上繳了國庫。
38★★夏侯貪鄙【夏侯彪之】
【參考譯文】
唐朝時,益州新昌縣令夏侯彪之剛來上任時,下車問一個里正說:「這地方雞蛋一文錢買幾只?」里正回答說:「能買三隻。」夏侯彪之聽了後,派人取來一萬文錢交給里正,讓里正代買三萬只雞蛋。說:「我不馬上要這三萬只雞蛋。先將雞蛋放在你這里,用母雞孵化成三萬只雞崽,過了幾個月長成大雞後,我讓縣吏為我賣了它們。一隻雞賣三十文錢,半年期間,我就可以積攢成三十萬錢。」夏侯彪之又問竹筍一文錢能買幾根?里正回答說:「能買五根。」於是又取錢一萬文交給里正,讓里正代他購買竹筍五萬根。並對里正說:「我並不須用這些竹筍;暫且放在竹林中讓它生長,到秋長成成竹,一根賣錢十文,就可以積成五十萬文錢。」這位夏侯彪之縣太爺,他的貪婪成性、卑鄙無恥,就是這個樣子啊!
39★★社鼠
【參考譯文】
所以齊桓公問管仲:「治理國家最擔心什麼?」管仲回答說:「最擔心社鼠啦!」齊桓公說:「為什麼擔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說:「您可見過那建築社壇的情形嗎?立起木頭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給它塗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裡面,挖個洞託身其中。用煙火熏它卻恐怕燒壞了木板,用水灌它卻恐怕泥土崩塌,這就是社鼠不能抓獲的緣故。現在國君左右的人,在朝廷外謀求尊權重勢而從人民中搜刮財富,在朝廷內互相勾結而對國君隱瞞他們的罪惡,對內窺探國君的情況而告訴在外的權臣。內外都有控制,造成厚重的權勢,靠諸臣百吏的賄賂而變得富有。官吏不誅罰,他們就會破壞法令制度;誅罰他們就會使國君不安。國君左右的人依靠國君握有重要的權勢,這也是國家的社鼠啊!」
40★★晏子之御者
【參考譯文】
晏子做齊國的相國,出門時,他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作為相國駕車,撐起大傘般的車蓋,揮動鞭子趕著四匹駕車的馬,得意洋洋,自己很滿意的樣子。(車夫)回來後,他的妻子請求離去。車夫問她離開的緣故,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擔任齊國的宰相,聲名在諸侯中顯揚。現在我看他出門時,帶著志向遠大、思慮深遠的神情,常常有把自己放在別人之下的神色。現在你身高八尺,卻只做人家車夫,但是你的神態,自己自以為很滿足,我因此請求離開。」這以後,車夫變得謙卑恭謹的樣子。晏子感到奇怪就問他,車夫把實話告訴了他,晏子推薦他做了大夫。
41★★陸游書巢
【參考譯文】
我的屋子裡,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 抬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 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 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象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 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確實這象鳥窩。」
42★★魏文侯問李克
【參考譯文】
魏文侯問李克:「怎樣治理國家呢? 」 李克回答說:「治理國家的原則就是,給付出勞動的人以衣食,封賞有功勞的人(按勞分配,論功行賞),推行賞罰得當的政策。」 文侯問:「我賞罰都得當,但是國人還是不滿意,為什麼 ? 」 李克回答到:「國家有不勞而獲的蛀蟲! 我認為:取消這些人的俸祿,用來招攬國家的有志之士。祖輩因為有功勛所以國家給他俸祿,他的後輩沒有功勛還能(繼承)他們的待遇,出門就乘車馬、穿著華美的衣衫,算得上榮華富貴;在家則沉迷鼓樂歌舞的享受,正因為這些無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亂了地方上的法規(按勞分配,論功行賞)。因此(有必要)取消這些人的俸祿,用來招攬國家的有志之士,這就是消滅蛀蟲。」
43★★楚恭王立太子
【參考譯文】
楚恭王有很多他喜歡的兒子,這樣一來誰當王位接班人(世子)就一直沒有確定。屈建說:「這樣下去,楚國肯定會有很多動亂。一隻兔子在街上跑(一定翻譯成跑),一大群人去追它;一個人抓到了,其他沒抓到兔子的人肯定不肯離開。如果,大家還沒確定好准備怎麼分配這只兔子,兔子就跑了,那群人就又亂起來;如果,大家確定好准備怎麼分配這只兔子,那些比較貪婪的人又不會消停。現在楚國有那麼多楚恭王喜歡的兒子,接班人又沒有選定是誰,動亂就要發生了。世子是國家的基礎,是老百姓的期望;國家沒有基礎,又讓老百姓失望,斷送了國家的根本呀。國家根本斷送了,動亂就來了,就像兔子在街上跑一樣。」楚王聽到了屈建說的話,馬上立康王做接班人,但是太晚了,後來就有令尹圍城討伐、公子棄疾叛亂的事件發生了。
字數有限,到此為止。
⑷ 中國詩詞大會英文翻譯
中國詩詞大會英文翻譯是:Chinese poetry Conference
⑸ 第六屆中學生古詩文大賽前30篇古文的翻譯
1.紇干狐尾
並州有個人姓紇干,喜歡開玩笑。當時外面正鬧狐狸精。一天,他得到一條狐狸尾巴,隨即就拴在了衣服後面。來到妻子身旁,他側身而坐,故意將狐狸尾巴露在外邊。妻子見了,暗自懷疑他是狐狸精,於是便悄悄操起斧頭向他砍來。他嚇得連忙磕頭說:「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急忙又跟鄰居們說了,鄰居們又拿起刀棍追逐不已。他嚇得急忙說出實情:「我紇干,只是開玩笑罷了,為什麼專門殺我?「
2.孫泰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師從皇甫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兒。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孫泰,說:「長女一隻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孫泰曾經在都市遇見一座鐵燈台,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製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
3.唐太宗吞蝗
貞觀二年,京師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面),撿了幾枚蝗蟲卵念念有辭道:"糧食是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古時認為蝗蟲有靈異,修有奶奶廟,因為蝗皇音同百姓不敢捕殺.而在古代一但發生大災都認為是上天降的懲罰)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在降罪百姓了),將要吞下去,邊上的人諫道:"不能吃啊!吃了可能要生病的!"太宗說道:"我正希望它把給百姓 的災難移給我一個人!又怎麼會因為害怕生病而不做了?!"(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4.陶侃惜谷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游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干什麼?」那人說:「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5.書法家歐陽詢
唐代歐陽詢,有一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後離開。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離去。
6.李廙
李廙是尚書左丞相,人品很好很清廉。他的表妹是劉晏的妻子。當時劉晏掌握大權,劉晏曾經到過李廙的房間,看到李廙掛在門上的簾子很破舊了,就讓手下悄悄的測量門的長寬,然後用沒打磨過的竹子編成簾子,不加修飾,然後送給李廙。劉晏去李廙家三次,都沒敢說這個事情然後就回去了。
7.少年治縣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8.鸚鵡滅火
有一群鸚鵡飛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獸都(很喜歡),互敬互愛。鸚鵡想,這里雖然感到很快樂,但是不能長久居留下去,於是便飛走了。過了好幾個月以後,山中突然失火。鸚鵡遠遠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濕水,飛到山上,灑水去救火。天神見此,說道:「你雖然很有意氣和氣志,但又有什麼用(效果)呢!」鸚鵡答道:「我雖然知道不能夠把火救滅,但是我曾經住過這座山,與山上的禽獸友好相處,親如兄弟,(山中這樣著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聽了很感動,以示嘉獎,便把山火滅了。
9.農婦與鶩
過去皖南有一個農婦,在河邊拾柴,隱隱約約聽到了鳥的叫聲,好像在哀鳴,仔細一看,是一隻野鴨。農婦走近它,看見它的兩個翅膀上血跡斑斑,懷疑是受傷了。農婦捧著野鴨回家,治療了十天左右,收口慢慢痊癒,(野鴨)臨行之時,頻頻點頭,好像是在感謝。過了一個多月,有幾十隻野鴨來到了農婦的園中棲息,並且每天產很多的蛋,農婦不忍心拿去賣,就孵化了他們,孵出的小鴨成群。又過了兩年,農婦家生活小康,就是因為受傷的野鴨報答的結果呀!
10.治駝
從前有個醫生,自吹能治駝背。他說:"無論駝得像弓那樣的,像蝦那樣的,還是彎曲像鐵環那樣的,請我去醫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桿一般直了。"有個人信以為真,就請他醫治駝背。
這個醫生要來兩塊門板,把一塊放在地上,叫駝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塊壓在上面,然後跳上去使勁地踩。這么一來,駝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斷了氣。駝背人的兒子要到官府去告他,這個醫生卻說:"我的職業是治駝背,只管把駝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11.劉氏善舉
劉某某是某一個鄉里的寡婦,生養有一個孩子。她白天在田間耕作,晚上點著燭火在織機上紡織,一年到頭都是這樣。鄰居中有窮困的,她總是能夠拿一升一斗的糧食周濟他們。偶爾有沒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給他們,鄉里的人都說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兒子不理解,心裡很有怨言。母親就告戒他,說:「對別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個人沒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親死後三年,劉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燒毀,鄉鄰們都主動地給予他們衣物,並且為他們砍樹建造房屋,這都是念劉寡婦的情呀。到這時劉寡婦的兒子才明白善舉的作用。
12.硯眼
明朝有一位陸公廬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經在市集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台,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已經到了官辦的旅館了,差使僕人前往,用一兩銀子買下硯台後回來。僕人拿著硯台回來了,陸廬峰對它不像原來的硯台感到驚訝。僕人說是這個硯台。陸廬峰說:「先前者硯台有八哥眼,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僕人回答說:「我嫌它有一點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餘的銀兩,叫他打磨使他平整。陸廬峰大為惋惜。
13.一篋磨穴硯
古時候有個學習書法的人,自以為學成了,告別師父離去。師父說:「我有一箱東西,不想送給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個人接受了,由於東西封條封得不是很牢,於是就打開來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硯台,幾十枚,才知道是師父從前用過的。頓時覺得十分慚愧,於是返回繼續學習,直到使那書法精通。
14.唐臨為官
唐臨當上萬泉縣令的從屬官員。縣里有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未交賦稅而被關押的。適逢暮春時節的雨季,正是耕種的好日子。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能耕種與收獲怎麼養活他們,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逃跑,不允許。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顧忌,我一個人承擔罪責。」於是縣令請假回家。唐臨把囚犯全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並且和他們約定:農忙結束,都要回到監獄里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時候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里了。唐臨從此出名了。
15.二翁登泰山
從前有兩個老翁,住在同一個城市裡,關系和特別好,甲老翁的妻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帶著酒去乙翁的家,兩個人一起喝酒,十分快樂!乙翁說:"以前我曾去巴蜀遠處交遊,但沒有登過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說:"那山很陡峭,我也沒有登過,總想著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乙翁說:"你說的不對吧,以前的愚公,舊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移山,今日我門才六十來歲,哪裡老呢!"甲翁說:"那太好了"第2天,兩個老人都取樂,走過錢塘,渡過長江,走著從鴯到泰陰.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說:"我的力氣還可以,不用互相攙扶"從太陽出來到薄暮降臨,已經走過了半坐大山.
16.酒徒遇嗇鬼
曾經有個人嗜好喝酒,忽然遇到故人,他的故人是個吝嗇的人。嗜酒的人說:「希望到貴府敘舊,又口渴又心煩,茶也行酒也行,只求止渴。」故人說:「我的賤寓很遠,不敢勞煩您的玉趾。」嗜酒的人說:「料想只不過二三十里罷了。」故人說:「敝寓十分簡陋,不能讓您來。」嗜酒的人說:「只要能開門就好。」故人說:「只是沒有準備器皿,沒有杯具。」嗜酒的人說:「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故人說:「暫且等我半天,我拜訪完朋友就來叫你一起回去。」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17.若石之死
若石隱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經常蹲在他的籬笆外窺視。若石率領他的人晝夜警惕。日出的時候敲響鉦,日落就點起篝火,夜晚就敲鈴鐺守夜。種荊棘灌木、在山谷築牆來防守。一年過去了,老虎沒有得到任何東西。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為老虎死了沒有對自己形成威脅的動物了。於是放鬆了警惕和機謀,撤除了防備。牆壞了不修,藩籬破了不整理。沒過多久,有貙追捕麋鹿來到(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來,聽到他的牛羊豬的聲音就進入並吃它們。若石不知道它是貙,呵叱它,它不跑開,(又)用土塊打它,貙象人一樣站立起來用爪子抓死了他。君子認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應有此下場啊。
18.牧童逮狼
有兩個牧童進山發現狼窩,窩里有兩只小狼。於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別爬上一棵相距數十步的樹。不一會兒,大狼回來了,進窩發現小狼不見了,非常張皇失措。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蹄、耳,讓它痛嚎。大狼聽到後,抬頭看見這樣,十分憤怒,跑到樹下,狂叫不已,還用爪子抓樹皮。這時候另一個牧童在另一棵樹上如法炮製,令小狼痛嚎。大狼聽見聲音,到處張望,發現小狼;於是不顧這邊的狼崽,轉而奔至另一棵樹下,象剛才那樣狂叫撕抓。第一棵樹上的牧童又讓小狼哀號,大狼又轉身撲過去。從頭到尾,大狼嘴裡沒有停止過嚎叫,腳下沒有停止過奔跑,這樣來回數十次,跑得也慢了,聲音也小了;再過一會,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動彈。牧童於是從樹上爬下來,湊近一看,原來它已經氣絕身亡。
19.不怕鬼
曹竹虛的同族兄弟從安徽歙縣到江蘇揚州去,道上經過一個朋友家,便住在了朋友家.當時正是夏天,朋友請他在一間書房中休息,這間書房高大爽潔.到了晚上,他請求在書房中住住宿,他的朋友說:"這間書房鬧鬼,晚上不能居住"他的同族兄弟一定要住,(他的朋友就同意了).到了半夜,有東西從門縫象蟲子一樣爬進來,薄得象一張作夾帶用的紙.進來後,伸展開成為人的形狀,是一個女人.曹司農的同族兄弟一點也不害怕.那女子忽然散開頭發吐出舌頭模仿弔死鬼的樣子.曹司農的同族兄弟笑著說:」散開的還是頭發,只一過有點亂,伸出的還是舌頭,只不過有點長,有什麼可怕的?」忽然又把腦袋摘下來放在案幾上.曹司農的同族兄弟笑著說:」你有腦袋我都不害怕,何況你現在已經沒了腦袋?」這個鬼沒有了辦法,眨眼間就沒有了.等到曹司農的同族兄弟從揚州回來再住朋友家的這間書房,到半夜時,門縫又有東西在蠕動.等到剛剛露出它的腦袋,就唾了口唾沫說:」怎麼又是這個令人掃興的人啊?」最後沒有進來
20. 二鵲救友
某人的花園里有一株古老的樹,上面有喜鵲築的巢,母鵲孵出來的小鵲已快成為幼鳥了。一天,一隻喜鵲在巢上徘徊飛翔,不停地發出悲傷的嚎叫。一會兒,成群的喜鵲都漸漸聞聲趕來,聚集在樹上,兩只喜鵲仍然在樹上對叫,像在對話一樣,不一會兒又揚長而去。有過了一會兒,一隻鸛從空中飛來,發出「咯咯」的聲音,兩只喜鵲跟隨在它後面。喜鵲們見了便喧叫起來,好像有話要說。鸛又發出「咯咯」的叫聲,似乎在答應鵲的請求。鸛在古樹上盤旋了三圈,突然向鵲巢沖了下來,叼出一隻紅蛇並吞了下去。喜鵲們歡呼了起來,像在慶祝,並向鸛致謝。原來兩只喜鵲是去找鸛來救朋友的啊!
21. 不識自家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經常在外面懸掛鞋子作為標志.一天他到外面去,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進來.到了傍晚,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沒有看見鞋子,驚訝的問:「這是我家嗎?」來回走動卻不進去.他的妻子看見了他,問道:「是你的家,為什麼不進去呢?」愚蠢的人說:「沒有鞋子,不是我的家.」妻子說:「你難道不認識我了嗎?」愚蠢的人觀察了他的妻子,才恍然大悟.
22.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對耕柱子發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預備驅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當然用良馬了。」墨子問:「為什麼要良馬呢?」耕柱子說:「因為良馬可以負得起責任。」墨子說:「我也以為你是負得起責任的。」
23.張佐治遇蛙
金華縣郡太守張佐治到一個地方巡查,看見有無數的青蛙在道路兩旁不停鳴叫,而且一隻只都昂著頭,像是有冤情要訴說。張佐治感覺很奇怪,便下車步行,邊走邊察看,那些青蛙見他下了車,於是全都蹦跳到他的面前為他引路。到了一處田邊,赫然看見三具屍體堆疊在一起。張佐治用手提起上面兩具屍體,發現最下面那具屍體還在輕微的顫動,於是喂以湯水,不一會兒那人蘇醒了,便講述起了遇害經過:「我是一名商人,一日在路上遇見兩個人擔著兩個筐,裡面全是青蛙,於是我便買下了青蛙把它們全放生了。但那兩個賣蛙的人說:『這里水很淺,就算你把青蛙放生了,也會很容易被別人捉住。前面有潭水很深,是放生池。』我於是便跟那兩人前往深水池,可誰能料想,那兩個人卻想害死我。我的兩個僕人隨後來找我,他們身上都帶著很多銀兩,那兩個害我的人卻把我的僕人引誘到這里,也把他們殺死了,並搶走了所有銀兩。」張佐治聽後立刻回郡里,下令逮捕那殺人越貨的兩人,第二天,便捉住了他們,而且連被搶奪的錢財也盡數追回。經過審訊,那兩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實,因此判他們死罪,並將他們所搶奪的錢財全部歸還那位商人。
24. 歐陽曄破案
宋朝人歐陽曄(字日華)治理鄂州政事時,有州民為爭船互毆而死,案子懸了很久沒有判決。歐陽曄親自到監獄,把囚犯帶出來,讓他們坐在大廳中,除去他們的手銬與腳鐐,給他們吃完食物,善加慰問後再送回監獄,只留一個人在大廳上,這個人顯得很惶恐不安。歐陽曄說:「殺人的是你!」這個人不承認,歐陽曄說:「我觀察飲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殺的人傷在右邊胸部,這就是你殺人的明證。」這個人才哭著認罪。
25.崔篆平反
東漢王莽時,政治腐敗,不少官吏殘暴無道,遍地冤獄林立。琢郡崔篆出任建新大尹,他在巡視各縣時看到牢獄人滿為患,忍不住流淚嘆道:「刑罰無度,陷民於阱。百姓何罪,遭此苦難!」於是不顧個人安危,主動攬下干係,為百姓平反,先後拯救了2000多人。他的僚屬們都十分害怕,紛紛叩頭求他不要這樣做。崔篆慨然日:「如果殺了我一人而能救出2000多人,這是我的心願啊!我有什麼遺憾的呢?」
26.蛇銜草
從前有一位姓田的人,看到有條蛇受傷了。另外有一條蛇,銜來草放到它生的瘡上,幾日後受傷的蛇好了,走了。姓田的人拿來這種草剩下的葉子治療人生的瘡,都治好了。人們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就把「蛇銜」作為它的名字了。《抱朴子》中說:蛇銜草可以把自己斷的手指重新接好,和沒斷之前一樣。」是這樣的。
27.陳遺至孝
吳郡人陳遺,在家裡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在郡里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內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斗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當時人們認為這是對他純厚的孝心的報應。
28.晏子答梁丘據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恐怕)也趕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說:「我聽說,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地。我並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經常做個不停,行個不止罷了。」
29.陳諫議教子
太尉陳堯咨是翰林學士的時候,他有一匹惡馬,不能夠駕馭,踢咬傷了很多人了。一天早上,他的父親諫議進入馬廄,發現這匹馬不見了,於是質問養馬的人,養馬的人說:「翰林學士把它賣給商人了。」諫議馬上對翰林說:「你是貴臣,你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止這匹馬,旅人又怎麼能養好它呢?你這是把禍害移給別人啊。」 立刻命令把馬取回來,把錢退給買主,把那匹馬養到老死,不再出賣。這種淳樸敦厚而又深具長者風度的作風跟古人的那種古風有些類似。
30.義士趙良
趙良是燕國人,在江湖上漂泊,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庄,聽到哭聲,於是快步走進茅屋,看到一個少女頭發亂糟糟的,臉上也很臟,看上去十分悲傷.義士(趙良)上前詢問,原來是被某村的兩個惡少欺凌而痛不欲生,義士(趙良)十分生氣,徑直走到某村,找到兩個惡少,責問道:"你們為什麼要無故
欺凌無辜少女.」一個惡少瞪著眼睛說:"關你什麼事.」義士(趙良)斥責道:「你真不是人,還不如一個個禽獸.」不等惡少拔出劍,義士就已經把劍刺進惡少的胸膛,馬上就倒地死了.另一個惡少跪在地上請求他的原諒,義士(趙良)砍下他的耳朵來警世眾人,警告他不能做壞事
31.紅毛氈
紅毛國(長紅頭發的國家),舊時准許和中國貿易往來。邊境的長官看到他們人數眾多,不許他們上岸。紅毛人堅持求情說:「賜給我們一塊毛氈的地方就足夠了。」長官心想一塊毛氈容不下幾個人,就允許了。紅毛人把毛氈放在岸上,上面只能站兩個人,拉扯之後能容四、五人;繼續拉扯,不一會毛氈就大約一姆地了,能容下好幾百人。他們一起拔出兵刃,出其不意,搶劫掠奪了好幾里地後離開了。
32.孝丐
一個乞丐的生活狀況不如他的同鄉人。明孝宗年間,這個乞丐在吳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都不吃,把它儲存在一個竹筒中。看見的人都很奇怪,時間長了就有人問乞丐這是為什麼,乞丐說:「我還有老母親在世,但是已經命在旦夕。」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於是跟著乞丐走了一段路到了河邊,在一片柳陰下系著一葉小舟,雖然很破落的小舟但是很乾凈。有一個老婦人坐在裡面。乞丐到了以後拿出儲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後端到船上,等母親吃的時候,他唱歌作樂,使母親高興,等母親吃完了才作別的。又有一天乞丐什麼也沒有乞到,很郁悶,有一個叫沈孟淵的看他可憐給他食物,但是乞丐寧可餓著也要先給母親吃,這樣過了多少年後,乞丐的母親去世了,以後也再看不到乞丐了,聽說乞丐說自己姓沈,當年三十歲左右。
33.猿子
武平這個地區生長著許多猿,這種猿的毛像金絲一樣,閃亮閃亮的很好看。而這些猿的幼猿更加奇特,生性可以馴服,但是不能離開母猿。而母猿十分狡猾,人難以抓住它。獵人就把毒擦在箭上,趁母猿不注意的時候射它。射中了母猿,母猿自己估計活不了了,就把乳汁灑在林間,喂它的孩子。灑晚了,也就死了。獵人向著幼猿鞭打他的母親,幼猿就會悲鳴著下(樹)來,束手就擒。每天夜晚必定要睡在母猿的皮上才能安然,更有甚者,就抱著母猿的皮跳躍著直到死去。哎!幼猿尚且知道有母親,不願意她死去,何況人呢?世人中的不孝的子孫,比幼猿還不如呢!
34.小兒不畏虎
有個婦人白天將兩個小孩留在沙灘上自己到水裡去洗衣服。老
虎從山上跑來,那婦人慌忙潛入水裡躲避老虎,兩個小孩(仍然)在沙灘上自在嬉戲。老虎盯著他們看了很久,甚至用頭觸碰他們呢,期許他們會有些害怕,但是小孩無知,竟然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老虎最後也就離開了。估計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顯示其威風,但是對於不怕它的人威風無處施加(而放棄的)!
35.於令儀誨人
於令儀是曹州(今山東荷澤)人,是個市場中的小攤販業者;他為人寬厚,很少得罪別人,晚年時的家道頗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竊,結果被他的幾個兒子逮住了,發現原來是鄰居的小孩。 於令儀問他說:「你平常很少犯過錯,何苦今天做賊呢?」小偷回答說:「因受貧困所迫的緣故。」於令儀再問他想要什麼東西,小偷說:「能得到十千錢,便足令衣食無憂了。」於令儀聽後就如數給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門離去時,於令儀又叫住他,這使得那小偷大為恐懼,但於令儀對他說:「你如此的貧困,晚上帶著十千錢回去,恐怕會引起巡邏人員的盤查。」於是將小偷留下,天亮後才讓他離去。那小偷深感慚愧,後來終於成了良民。
36。韓琦大度
韓琦是宋國的忠臣,很有名望。他的親戚曾獻給他一隻玉盞,說是由農人從墳墓中得到的,那玉盞的內外,找不出絲毫瑕疵,真是絕世之寶,為此他答謝了親戚一百兩金子,也就格外珍愛這只玉盞。有次他在家中擺宴,請來了負責漕運的大官們,並特別設置了一桌,上面鋪蓋著錦緞,將那玉盞放在桌子上,准備用來為座上的嘉賓敬酒。誰知在忽然之間,一個差役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盞被全摔碎了,在坐的來賓無不驚愕,那人也趕忙趴在地上等候發落。 這時韓琦不動神色地,先笑著對座上的客人說:「東西也總會有破的時候。」隨即再對那人說:「你是因為不小心才打破玉盞,又不是故意的,這有什麼罪呢?」韓琦的度量,就是如此般的寬大厚重。
37。陳萬年教子
陳萬年是朝中重臣,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麼?」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38.娘子軍
唐高祖的第三個女兒,低微的時候嫁給了柴紹。唐高祖率兵起義,柴紹和妻子商量說:「你父親想平定混亂的天下,柴紹我想迎接起義軍的旗幟,一起離開不可以,單獨去又擔心後方出事,如何打算呢?」妻子說:「你最好趕快離開。我一個婦女,到那時自己另會有辦法。」柴紹立刻走小路趕往太原。妻子於是回到酃縣,拿出家裡的積蓄,組建一支軍隊來呼應唐高祖,士兵有七萬人之多,和唐太宗一齊包圍了京城,自稱是「娘子軍」。京城平定後,被封為平陽公主。
39。縣令挽纖
有個叫何意於的人,說不清楚是哪裡的人了,何意於當官的時候,為益昌縣令。縣距離州府四十里,州府的老大、刺史崔朴有一次趁著春天氣候好與賓客坐船玩到了益昌,要縣令去找幾個農民拉纖。何意於縣令親自去拉纖。崔朴吃驚的問為什麼這樣親自拉纖。易於說:「剛到春天,老百姓要麼去耕地要麼在養蠶,就我沒有事,我就來給你拉纖吧。」崔朴很慚愧,和他的朋友賓客趕快遛走了。
40.南歧人之癭
南歧處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兒甘甜,但性質很差,喝這種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裡的後代沒有一個不是粗脖子。他們見到外地人來了,男女老少涌去圍觀,還大聲嘲笑他:「真怪呀,這人的脖子怎麼這樣乾枯細瘦?一點也不像我們!」外地人說:「你們那凸在脖子上的東西是一種癭病。你們不找好葯來治病,怎麼反而認為我脖子干細呢?」 南歧人聽了大笑道:「我們這地方全是這樣,哪裡用得著去醫治呢?」 他們始終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醜陋的。
41.李遙殺人案
北宋時期,有一個叫李遙的隨州洪山人,因殺人而亡到秭歸縣。一天,他在秭歸縣的市場上,看中了一根柱杖,便買下了它。誰知他買下此它杖之時,在秭歸縣卻發生一起殺人案,被害者家屬四處尋找殺人者。一天,被害人之子,看見李遙所用拐杖,就是他父親所用的拐杖,於是就告之以官。李遙因此而被官府抓獲。經查驗,這個拐杖的確是秭歸縣那個被害邑民生前所用之物,而它也確實是李遙買來的。但是當官府領著李遙去尋找賣拐仗之人時,卻怎麼也找不到此人了。官府自然要追問李遙的行止來歷,他再也隱瞞不住了,只得向官府交待了自己在隨州大洪殺人之經過。遠在隨州大洪山的一起殺人案,竟然由一根神秘的拐杖而被破獲,此事實在也是太奇怪了,就連沈括這樣的大科學家也將它記錄了下來,稱之為「異事」,為中國刑偵史上留下了千古之謎。
42.賈人食言
有一個商人過河的時候船翻了,他抓住水中漂浮的水草.大聲喊救命.附近打漁的漁夫聽見後劃船過來救他,還劃沒到商人面前,商人說:"我是有錢的人,如果救了我,我給你一百兩銀子.可以救我嗎?"漁夫聽了後把他救上來並送到岸上.商人卻給漁夫十兩銀子.漁夫說:"你答應給我一百兩現在卻給我十兩.這行么?" 商人聽後臉上都是怒容.說:"像你打漁,捕魚捕一天才能賺幾個錢.現在你一下子得到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你?"漁夫一聲不吭的走了. 又一天,商人渡河船又翻了.漁夫就在落水的商人旁邊.看見後說:'這是那個說給錢而給不夠的人."沒救商人自己劃船走了, 沒一會,商人沉下去了.
43.秦西巴縱麑
魯國孟孫氏打獵得到一隻幼鹿,派秦西巴帶回去烹了它。母鹿跟著秦西巴叫喚。秦西巴不忍心,放開小鹿還給了母鹿。孟孫氏回來後,問鹿在哪裡。秦西巴回答說:「小鹿的媽媽跟在後面哀啼,我實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還給了母鹿。」孟孫氏很生氣,把秦西巴趕走了。過了一年,又把他召回來,讓他擔任兒子的老師。左右的人說:「秦西巴對您有罪,現在卻讓他擔任您兒子的老師,這是為什麼?」孟孫氏說:「他對一隻小鹿都不忍心傷害,又何況對人呢?」
44.魯恭治中牟
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道德教化,不採用刑罰的方式。河南尹袁安聽說以後,懷疑這不是真的,派擔任仁恕掾的官員肥親前去核實。魯恭陪同肥親到田間視察,坐在桑樹下,有之野雞經過,停在他們旁邊。旁邊有個小孩,肥親說:「你怎麼不逮住它?」小孩說:「它正要去喂養雛雞呢。」肥親肅然起身,對魯恭告別說:「我之所以來這里,是想觀察一下您的政跡。現在螟蟲不侵犯中牟縣境,這是第一個讓人驚異的地方;您連鳥獸都
⑹ 學生會舉辦了中國詩歌翻譯大賽
這個活動不錯啊,可以增加同學的文化涵養。並且加強翻譯技能。
望採納,謝謝。
⑺ 第九屆中學生古詩文大賽古文翻譯
25.★和尚敬茶
【轉帖-參考譯文】
靈隱寺的某個和尚,憑借烹煮茶而得名,對烹茶的工具都精通。這樣以後他儲蓄的茶有幾種,經常看客人的貴賤來烹茶進獻給他;那些最上等的茶葉不是高貴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會全部拿出來。一天,有高官到來,那個和尚恭敬地拜見,拿出好茶,和尚親自動手烹煮進獻給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稱攢,高官默不作聲的樣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葉烹煮進獻給他。高官已經喝完了,並沒有稱攢。和尚著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問道:「茶怎麼樣?」高官拿著茶杯手一抬說:「茶太熱。」
26.造酒忘米
【轉帖譯文】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請教釀酒的方法。酒家告訴他:「一斗的米,加上一兩酒引(酒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三樣相互摻和,這樣過了七天,就變成酒了」 然而這個人比較健忘,回家後用了二斗水,一兩酒引,這樣摻和起來做酒了,過了七天後嘗一嘗,還跟水差不多,於是就跑過去責怪酒家,說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釀酒之法,酒家說:「你一定沒有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呀。」這個人說:「我是按照你說的做的:用二斗水,一兩酒引子。」酒家問他:「米放了沒有?」他低下頭想了想說「是我忘記放米了!」 哎!連酒最基本的東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釀酒卻釀不出酒,反而生氣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當今世上的不少求學的人,忘記去打基礎,而想著一步登天,結果什麼也學不到,跟這個人有什麼區別?
27.尊師
【轉帖譯文】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為聖人的。只要有聖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聖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聖人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聖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踐、貧富了。象這樣,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師施行教誨的時候,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而看重他們是否能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會無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這種情況在得到聖人之後才會發生。聖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為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
28.劉備納賢
【轉帖譯文】當初,涿郡人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判斷句)。幼年喪父十分的貧窮,與母親一起以靠販賣草鞋作為職業,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時超過了膝蓋,回頭(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懷大志,很少說話(倒裝句),喜悅憤怒不輕易在臉上表現出來(倒裝句)。他因曾經與公孫瓚一起在盧植門下拜師學習,因此前往投靠公孫瓚。公孫瓚派劉備和田楷奪取青州,他們立下了戰功,於是把他們立為平原縣相。劉備年輕時與河東人關羽、涿郡人張飛交情深厚,他與這兩人睡在同一張床上,像親兄弟一樣友愛,但是在大庭廣眾之中,關羽和張飛整日站在劉備身邊侍衛。他們跟隨劉備一起與敵人周旋,不逃避艱難險阻。常山人趙雲率領本郡的隊伍前去拜訪公孫瓚,劉備見到趙雲後,以趙雲的膽識為奇,十分用心去交結。趙雲於是就隨劉備到平原,為他統領騎兵。
29.求不死之葯
【轉帖譯文】當初,燕國人宋毋忌、羨門子高一類人聲稱世上有一種成仙之道、人老死後屍解骨化升天的法術,燕國、齊國的迂腐、怪異之士都爭相傳授和學習。從齊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他們的話,派人到海上尋求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據說這三仙山在渤海之中,距離人間並不遙遠。只是凡人將要到達,凡就把船吹走了。不過也曾有人到過這三山,看見各位神仙和長生不死的葯均在那裡。待到始皇帝出遊海濱時,通曉神仙方術的人如故齊國人徐等紛紛爭著上書談這些事,請求准許齋戒清心潔身素食後率領童男童女往海上尋求神山。始皇於是派遣徐征發數千名童男女入海求仙。但是,船行海上後卻均因風勢不順而返航。不過他們仍然說:「雖沒能到達仙山,可是已經望見了。」
30.僧寺夜讀
【轉帖譯文】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學成了博學多通的儒生。
31.炳燭而學
【轉帖譯文】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說:「為什麼不炳燭而學?」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
師曠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就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就像是正午時的光芒,老年時喜歡學習,就像是點燃蠟燭照明一樣。點燃蠟燭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個更好呢?」
平公說:「說得好啊!」
32.趙廣拒畫
【轉帖譯文】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是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讓他畫搶來的婦女。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趙廣)不服從,(金兵)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發他離開。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33、治國如栽樹
【轉帖譯文】唐太宗對侍臣說:「以前(隋煬帝)剛剛平定了京師,宮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滿的。隋煬帝仍舊不滿足,並且東西討伐,用盡兵力發動戰爭,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導致了滅亡。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因此我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靜靜,這使得天下平安無事。於是就能不興徭役,穀物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帝王能做到清靜,百姓怎麼會不安居樂業呢?
34、郭進治第
【轉帖譯文】郭進有才略,多次建立戰功。曾經做邢州刺史。郭進曾經在城北修建宅院,建成之後,聚集族人和賓客慶祝落成,連地位低下的土木工匠都參與,於是在東廂房安置眾工匠的席位,在西廂房安排眾子女。有人問:「眾子女怎麼可以與工匠們並列?」郭進指著眾工匠的方向說:「這些是造房子的人。」又指著眾子女的方向說:「這些是賣房子的人,本來就應該坐在造房子的人的下席。」郭進死了不到一年,果然被他人所佔有。
35、一言具獄
【轉帖譯文】相約在五更時去甲家會面),如期往(乙按約定時間去了)。甲至雞鳴(甲到雞叫時),往乙家呼乙妻曰(去乙家呼叫乙的妻子說):「既相期五更(既然我已經與乙相約在五更),今雞鳴尚未至(現在雞都叫了,乙還不到),何也(為什麼)?」其妻驚曰(乙的妻子吃驚地說):「去已久矣(他離家已很久了)。」復回甲家(於是又回到甲家),乙不至(乙還是沒到)。遂至曉(就到天亮時),遍尋蹤跡(到處尋找乙的蹤影),於一竹叢中獲一屍(在一叢竹林中找到一具屍體),即乙也(就是乙)。隨身有輕齎【音基】物(隨身帶有的一點財物),皆不見(都不見了)。妻號慟謂甲曰(乙的妻子痛哭著對甲說):「汝殺吳(應是「吾」字)夫也!(你殺死我的丈夫了)」遂以甲訴於官(就把甲告到官府),獄久不成(但這個案子久久不能定案)。有一吏問曰(有個衙門中的辦事員問甲道):「乙與汝期(乙和你相約),乙不至(而乙卻不到),汝過乙家(後來你去乙家尋訪時),只合呼乙(只應呼叫乙才是),汝命(此「命」字定有誤)不呼(你不呼叫乙),乃呼其妻(卻去呼叫甲的妻子,[可見你知道甲已經被殺而不在家]),是汝殺其夫也(定是你殺害她的丈夫了)。」其人遂無語(那人[即乙]就無話可說)。一言之間(辦事員只一句話之中),獄遂具(案子就結了)。
⑻ 2011年的古詩文大賽1-70篇翻譯能給我全部么,謝了
.米芾詼諧機智,在真州,曾經到蔡攸的船上,蔡攸拿出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貼》展示。米芾驚嘆,相求想用他的畫來交換,蔡攸思想上對這件事感到為難。米芾說:「你如果不聽從我,我不想活了,馬上跳入江中自殺。」於是大叫,抓住船的船舷准備跳江,蔡攸立刻把字貼給他。
15.馮相和和相都是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大臣.一天馮相對和相爍說:」你的靴子是新買的,它的價值是多少?」馮相舉起他的左角給他看,說」九百個銅錢.」和相的性子比較急,回頭對一個小官吏說:」我的靴子為什麼要花費一千八百銅錢?」因此責罵那個小官吏,懷疑他有所貪污.緊接著馮相慢慢地舉起他的右腳說:」這只也是九百銅錢.」左右的人都鬨堂大笑。
17.四川境內有個姓杜的沒去做官的讀書人,愛好收藏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畫的牛,他特別喜愛,用彩錦做裝畫的袋子,用玉石作畫軸,經常隨身攜帶著,有一天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指著手大笑說:「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角斗,畫錯了啊!」讀書人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古代的唐朝人說:「耕地應當去問男奴,織布應當去問婢女。」這句話是不可改變的.意義就是說無論做什麼都要問其熟練的人。
19、范仲淹家裡貧窮,他在南都學舍讀書時,總煮二升米,做一鍋子粥,經過一晚的凝固後,用刀切成四塊,早上、晚上各拿兩塊,和一點腌菜吃。留守有個兒子和他一起學習,要回鄉陪父親,臨走前送給范仲淹一些美味菜餚。范仲淹放在一邊,不久後食物全腐爛了。留守的兒子說:「大人聽說你過得清淡貧苦,送來這些吃的,你為什麼不吃呢?」范仲淹說:「不是我不感謝你們的好心,只因為我吃粥吃久了,心裡也安定,如今要我享用如此豐盛的飯菜,以後的日子裡我怎麼會平靜安心得再吃下這碗粥呢!
22、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恐怕)也趕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說:「我聽說,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地。我並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經常做個不停,行個不止罷了
23、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書來謀生糊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經停止工作,將筆扔置一旁嘆息道:「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以封侯晉爵,怎麼能夠老是干這筆墨營生呢?」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後來,他去見一個看相先生,這人對他說:「尊敬的長者,你雖是一個平常的讀書人,但日後定當封侯於萬里之外。」班超想問個究竟。這算命的指著他說:「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樣的頭頸,燕子會飛,虎要食肉,這是個萬里封侯的命相。」過了好久,明帝有一次問起班固:「你弟弟現在在哪裡?」班固回答說:「在幫官府抄書,以此所得來供養老母。」於是明帝任命班超為蘭台令史,後來因犯了過失而被免官。
24、顧榮在洛陽時,應別人的邀請去赴宴。(在宴席上)他發覺烤肉的下人臉上顯露出對烤肉渴求的神色,很想吃幾塊。於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讓下人吃。同席的人都恥笑他有失身份。顧榮說:「一個人每天都烤肉,怎麼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戰亂四起,晉朝大批人渡長江南流,每當(顧榮)遇到危難,經常有一個人在顧榮左右保護他,於是顧榮感激的問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
27、閔子騫兄弟共二人,母親死後,他們的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丟失了馬的轡頭,他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發覺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回去後,把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手是溫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對妻子說:「我娶你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你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上前說:「如果母親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我們而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他的父親一句話也不說,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後母也很後悔自己的做法。
28、趙良,是河北一帶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庄,聽到哭聲,就快步進入茅草屋裡,看見一個女孩蓬頭垢面 ,看起來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麼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兩個惡少欺負侮辱,痛不欲生。趙良憤怒地控制不住,徑直到了那個村莊,尋找到了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欺凌、侮辱沒有過錯的女孩?」一個惡少虎視眈眈地說:「關你什麼事?」趙良瞪大眼睛罵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獸。」還沒等惡少拔出劍來,趙良的鋒利的刀刃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立刻倒地了。另一個惡少跪地求饒。趙良割下惡少的耳朵以警戒眾人,並警告他不能再為非作歹了!
31、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於是)把諸葛亮召到成都,把後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要十倍於曹呸,必能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諸葛亮哭著說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衛國,死而後已!」先主又傳詔,命令後主對待丞相就如對待父親。建興元年,冊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始治理國家的事務。後來,又加封諸葛亮為益州牧。政事無論巨細都由諸葛亮決定。南部和中部的幾個郡聯合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為劉備剛剛去世,沒有輕易用兵作戰,而是讓使者去吳國下聘禮,和他們結親,成了友好鄰國。
三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亂全部平息了。軍備充足,國家富饒,於是開始練兵習武,以待將來大舉進軍中原。五年,率領各部軍隊向北出發,進駐漢中,臨出發時,上疏了《出師表》。
33、范仲淹治理邠州時,閑暇的時候帶領部屬登上城樓准備酒宴,還沒有舉起酒杯,看見幾個穿著喪服的人正在籌辦裝殮之物。他急迫地派人去詢問,得知是寄居在外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將要埋葬在鄰近的郊外,送給喪家送葬之物都還沒有備齊。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樣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給予了他們重金救濟,讓他們能完成裝殮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嘆甚至有感動得流下眼淚的人。
35、泰州太守田雪龕為官清廉,黃仙裳與他打交道的時候,絕對不拿私事找他幫忙。後來田雪龕被罷了官,沒有錢回不了家。黃仙裳正要回家,身上有二十兩銀子。於是先到了田雪龕的住所,把身上所帶的錢的一半給了他。後來黃仙裳對別人說:「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裡,由於我家裡非常需要錢,就不能把錢分給田雪龕了。」
36、何梅谷是鄱陽人。他的妻子將要老死了,喜歡念經,從早到晚,一定要嘴裡念「觀音菩薩」上千遍。何梅谷憑儒學在當時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聽從;不阻止,他又怕給當時的讀書人留下笑柄,(這樣使得他)進退兩難。一天,他三番五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喊個不停。妻子生氣地說:「為什麼這么吵鬧呢?」何梅谷慢慢地回答說:「(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對我生氣,觀音菩薩一天被你喊上百遍,怎麼能不對你生氣呢?」妻子頓時明白了,於是停止(做佛事)。
37、唐臨當上萬泉縣令的從屬官員。縣里有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未交賦稅而被關押的。適逢暮春時節的雨季,正是耕種的好日子。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能耕種與收獲怎麼養活他們,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逃跑,不允許。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顧忌,我一個人承擔罪責。」於是縣令請假回家。唐臨把囚犯全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並且和他們約定:農忙結束,都要回到監獄里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時候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里了。唐臨從此出名了。
39、陳寔,是東漢人,為人仁厚慈愛。有一年鬧飢荒,一個盜賊進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樑上。陳寔暗中看到了他,於是起身穿上衣服,叫他的兒孫們起來,嚴肅地訓斥他說:「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惡的,只是習慣了成為習性,才成了這個樣子。」兒孫們說:「你說的是誰?」陳寔指著樑上的盜賊說:「就是那樑上的君子。」盜賊大驚,自己跳到地上,磕頭賠罪。陳寔慢慢地告誡他說:「看你的形貌,不像是大惡之人,應該自己反省棄惡從善。」陳寔看他很貧窮,於是命人給了他二匹絹。從這件事後縣中再沒有偷竊的人了。
40、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於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僅僅來自於左史、龍門的文章。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下,景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於人。創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大磁罌,裡面裝者苦茶,而且還拿一包淡巴菰(一種煙),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搜羅奇妙的故事說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錄下來。就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
41、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42、 距離杭州一百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廟,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個小偷翻越牆頭進入廟內。狗大叫,僧人發覺了那個盜賊。盜賊於是砍下和尚的頭,和尚倒地而死。盜賊帶著財物逃走了。第二天,有兩個小和尚進入房間,看見了屍首,非常驚訝。於是到官府報案,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經過一個酒館,看見五六個酒徒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進,僧人覺得很奇怪。一會兒狗跳進酒館,咬住其中的一個酒徒不放。和尚懷疑他是小偷,綁起來送到官府。官吏審問後,果然就是他。大概狗也是有智慧的。
43、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卻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憑借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 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那時宗愨才14歲,卻親自上前抵抗強盜,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跟著他喜好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故而默默無聞。
45、陶侃是東晉的大將軍,是國家的棟梁,對待老百姓就像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世人都很敬重他。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壇干魚送給母親。母親對使者說:「這壇干魚是哪裡來的?」使者回答說:「是官府的。」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干魚封好交還給差役並且回信,責備陶侃:「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公物(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愁。」
46、當初恆榮遭遇非常事變,與同族的叫恆元卿的同處於飢渴困頓之中,但恆榮勤學不輟,元卿譏笑恆榮說:"你只不過是白費氣力罷了,什麼時候能再用上啊!"恆榮笑著不回應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嘆道:"我就象農家人一樣目光短淺,哪裡料想到學習能有這樣的好處啊!"
47、清朝的袁文清曾經說:「我小時候讀書有五個過失:泛泛的瀏覽但沒有什麼選擇,這樣問題就是知道得多但是沒有什麼要旨;喜歡古人的言行,思想總是保守,不敢遠望,這樣的問題就是學說正統但是沒有什麼創意;收集材料、筆記過於死板,一個材料沒有說完就老是改開頭,這樣的問題就是作無用功;聽說別人的優點,總是馬上學習、模仿,這樣的問題就是不切實際地追求太高的目標;喜歡學習寫作,沒有能夠保留下底稿,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
49、 晉平公在黃河附近暢游覺得非常快樂,說:「怎麼能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跟他一同享受這歡樂呢?」船夫盍胥跪著回答說:「國君也不喜歡好的人才罷了,珍珠長在湖泊中,玉石長在昆侖山上,沒有腳卻能來到你面前,是因為國君喜歡,那些人才有腳卻沒有來到你身邊,大概因為國君沒有喜歡有才能的人的意願,不要擔憂沒有賢能的人(來)。」
50、,王粲和別人一起走,讀路邊的碑文。別人問他:「你能把它背誦下來嗎?」王粲說:「能。」於是叫他背轉身背誦,一個字也沒錯。他強記和默記的能力就是那麼好。王粲生來善於計算,做算術時,推理驗算得很周密。他擅長寫文章,提筆成文,沒有需要修改訂正的地方。當時人常常認為是事先構思好的,但即使經過反復斟酌推敲,也不能比他做得更好。
52、牛弘性格寬厚,對學習專心致志,雖然工作既多又忙,但仍然書不離手。牛弘的弟弟牛弼喜歡酗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用箭殺死了牛弘拉車的牛。牛弘回家後,牛弘的妻子上前告訴他說:「小叔用箭把牛殺死了。」牛弘聽了,並沒有奇怪而問原因,直接回答說:「做成牛肉乾吧。」他坐下後,妻子又說:「小叔用箭把牛殺死,這是很奇怪的事啊。」牛弘說:「知道了。」他的臉色和平常一樣,並沒有停止讀書。
53、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凶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習,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54、文正公范仲淹年輕時貧窮潦倒,寄居在睢陽一戶姓朱的人家裡,經常和一個術士來往。一天那個術士病危了,便請人叫來範文正,告訴他:「我有個方法,可以把水銀煉成白金,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這個秘方交託給他,現在我把它交給你。」於是把這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懷中,范仲淹剛想推辭,那個術士已經氣絕而死。後來過了十幾年,范仲淹當上了柬官,而當年那個術士的兒子長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來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奇的點金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經長大了,應當把這個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秘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之子,那個密封的記號還保存完好,沒有被打開過。
54、文正公范仲淹年輕時貧窮潦倒,寄居在睢陽一戶姓朱的人家裡,經常和一個術士游樂。一天那個術士病危了,便請人叫來範文正,告訴他:「我擅於把水銀煉成白金,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這個秘方交託給他,現在我把它交給你。」於是把這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懷中,范仲淹剛想推辭,那個術士已經氣絕而死。後來過了十幾年,范仲淹當上了諫官,而當年那個術士的兒子長大了,范仲淹把他叫來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奇的點金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經長大了,應當把這個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秘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之子,那個密封的標志完好如初。
55、(從前)有個人有(個)養魚池,苦於一群鷺鷥(總是)偷偷啄食魚,就綁草做了個(假)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放在魚池中用來嚇唬它們。眾鷺鷥開始(在天空)迴旋飛翔不敢馬上下來。後來漸漸注意觀察,(飛)下來啄食。久了,(就)經常飛到竹竿上站著,自自在在不(再)被它所嚇了。有看見這情況的人,(就)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鷺鷥仍然下來啄食飛停照舊。那人隨手抓住它的腳,鷺鷥脫不了身,拚命飛舞翅膀嘎嘎地叫。人說:「先前的確是假的,現在也還是假的嗎?」
56、天寶(唐玄宗年號)年間,有一個書生游學住在宋州。當時李勉年少窮困,和這個書生住在同一家店裡。沒過多長時間,書生患了病,無法醫治。書生臨死對李勉說:「我家住在洪州,我將到北都(今太原)謀求官職,在這里得病將要死了,這大概是命啊。」並從口袋裡把百兩銀兩給李勉,說:「我的家人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你為我處理後事,餘下的錢送給你了。」李勉答應替他辦後事,到了葬禮結束時,(李勉)把剩下的金子放在墓里,和書生一同埋葬了。幾年以後,李勉做了開封縣尉。書生的兄弟帶著洪州官府開的證明,沿路打聽書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為書生主持的喪事,專門到開封面見他,並尋問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級請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給了他。
57、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點多的時候,發生了大地震。我當時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篤之在燈燭下對飲,忽然聽見有打雷一樣的聲音,從東南方向傳來,向西北方向傳去,眾人十分驚異,不知道怎麼回事。不久桌子搖晃,酒杯傾倒,房樑柱子發出斷裂聲。大家相互看著,臉色大變。過了好久,才明白過來是地震了,紛紛狂奔出門。只見外面高樓平房倒而復起,牆倒屋塌之聲和小兒啼哭、婦人哀號之聲交織一起,像開了鍋的沸水一樣喧鬧。人們頭暈目眩,站立不穩,仆坐在地上,隨著地面的顛簸而翻滾。河水潑起一丈多高,雞鳴狗叫之聲遍布全城。大概過了一個時辰,才稍微安定下來。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著身子聚在一起,說不出話來,都忘了自己沒穿衣服。後來聽說某個地方的井被震得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樓台整個變了個方向;棲霞山裂開了;沂水陷了個大洞,有好幾畝大。這真是非同尋常的奇災異變啊!
58、蘇轍說:「魚不怕捕魚的網,而怕鵜鶘,這是它的天敵。」村裡的一個老人看見一個蜈蚣正在追一條蛇,走得很快。蜈蚣漸漸靠近蛇,蛇不動,張開嘴巴等待,蜈蚣徑直鑽進它的腹中。過了一段時間出來,蛇已經死了。老人將蛇扔到深山裡,過了一些時日跑去查看,看到有無數小蜈蚣在吃已經腐爛的蛇肉,原來蜈蚣是在蛇腹里產卵。蜘蛛不再進去,只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搖了搖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沒有出來,把竹子剝開一看,蜈蚣已經一節節的腐爛斷裂了。大概蜘蛛在搖腹部的時候,已經撒了尿將蜈蚣殺死了。動物害怕他的天敵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59、丁卯年夏天,有姓張的【姑】婦二人一起收割麥子。剛把割好的麥子收拾成堆,忽有大旋風從西方吹來,把成堆的麥子吹得四散。婦人大怒,用鐮刀向旋風擲去,只見風中灑下幾滴血沾在地上。二人正一起檢拾尋找失去的東西(鐮刀、吹散的麥子)時,婦人倚著樹忽然似昏醉過去了,婦人的魂被人縛到一間神廟中。廟神惱怒地叱責道:「凶惡的女人竟敢傷害我的小吏!立刻受杖責! 這婦人向來性子剛烈,大聲說:窮人家種了幾畝麥子,靠它來活命。烈日中婦姑多麼辛苦,可剛收割完,竟被怪風吹散。我們以為是妖邪,所以用鐮刀投擲它。不想傷到的卻是大王的使者。況且使者來來往往,本有官路可行;為何橫穿民田,破壞人的麥子?因此事受丈打之刑,實在有所不甘心。」 廟神低頭說:「她的供詞正當有理,可放她回去。」婦人蘇醒後旋風又吹來了,仍然把她的麥子吹捲成同一處堆放著。
60、 漢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書朝廷控告淳於意,根據刑律罪狀,要用傳車押解到長安去。淳於意有五個女兒,跟在後面哭泣。他發怒而罵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緊要關頭就沒有可用的人!」於是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很感傷,就跟隨父親西行到了長安。她上書朝廷說:「我父親是朝廷的官吏,齊國人民都稱贊他的廉潔公正,現在犯法被判刑。我非常痛心處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殘的人也不能再復原,即使想改過自新,也無路可行,最終不能如願。我情願自己沒入官府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使父親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看了緹縈的上書,悲憫她的心意赦免了淳於意,並在這一年廢除了肉刑。
62、隨州大洪山鎮有個叫李遙的人,他殺了人後就逃亡外地。過了一年,李遙來到秭歸縣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為價格便宜,就花幾十枚銅錢買了下來。當時秭歸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樁人命案,官府正在急於抓捕兇手。被害人的兒子在街上看見李遙,認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親的,於是就向衙門報了案。衙役們把李遙逮住,經驗證,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遙稱自己是買拐杖之人,並非兇手。但是差官們在市場上沒有找到那個賣拐杖的人,李遙最終也沒有證明自己的清白。官府於是又對李遙進行審問,問李遙是哪裡人,李遙知道無法隱瞞,就說出自己的真實住址。秭歸縣衙與隨州地方官府取得聯系後,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殺人潛逃的嫌犯,於是大洪山殺人案告破。李遙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63、魏文侯的公子魏擊出行,途中遇見國師田子方,下車伏拜行禮。田子方卻不作回禮。魏擊怒氣沖沖地對田子方說:「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啦,富貴的人哪裡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對人驕傲就將亡國,大夫對人驕傲就將失去采地。失去國家的人,沒有聽說有以國主對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沒有聽說有以家主對待他的。貧賤的游士呢,話不聽,行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辭了,到哪裡得不到貧賤呢!」魏擊於是謝罪。
64、我曾經住的書房裡,前面種有竹樹柏樹,庭院里都種滿了花草,很多鳥在那裡築巢。母親討厭殺生,所以告誡身邊的孩童和女僕都不能捕捉鳥雀,幾年裡鳥兒的巢都駐在低枝上,幼鳥可以俯視看到下面。桐花凰白天也棲息在這里。這種鳥在數十里內都很難見到,但是它們能住在這里。一點也不害怕人,鄉里人聽說了,都認為是一件神奇的事,全都來觀賞。其實這沒別的原因,這是人的仁愛之心,被異類所信任的原因。
65、解縉曾跟皇上游御花園。皇上登上橋,問解縉:「這該怎麼講?」解縉答道:「這叫一步高一步。」等到皇上下了橋,皇上又問他同樣的問題,解縉答道:「這叫後邊又高似前邊。」皇上十分高興。一天,皇上對解縉說:「你知道宮中夜裡有喜事嗎?能否作一首詩。」解縉就說:「昨夜皇上多了個兒子?」於是皇上說:「是個女兒。」解縉忙說:「公主是嫦娥下凡。」皇上說道:「她已經死了。」解縉又說:「是凡間留不住她。」皇上說:「已把她投水裡了。」解縉又說道:「她變成了龍宮公主。」皇上本想用話難住他。解縉已說出了詩,皇上不禁深深的嘆服解縉的才思敏捷。
67、蘇秦來到楚國,過了三個月,才見到楚王。交談完畢,就要向楚王辭行。楚王說:「我聽到您的大名,就象聽到古代賢人一樣,現在先生不遠千里來見我,為什麼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聽到您的意見。」蘇秦回答說:「楚國的糧食比寶玉還貴,楚國的柴禾比桂樹還貴,稟報人員象小鬼一樣難得見面,大王象天帝一樣難得見面;現在要我拿玉當糧食吃,拿桂當柴禾燒,由鬼見帝……。」楚王打斷蘇秦的話,說:「請先生到客舍住下吧。我遵命了。」
68、拾金不昧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中敘述了窮秀才何岳兩次還金的故事,表現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譯文:何岳,號畏齋。曾經在晚上出去時拾到二百兩銀子,不敢跟家裡人說,唯恐家人規勸他把銀子留下來。第二天早上帶著銀子來到昨天拾到銀子的地方,看見一個人在找,問他銀子的數量和封存的標志都和拾到的東西一樣,於是就還給他了。那個人想分給何岳一些銀子作為酬金,畏齋說:「我拾到銀子而沒有人知道,就都是我東西了,為什麼要貪這幾兩銀子呢?」那個人感激並且道歉著回去了。又曾經在官吏家裡教書,一次官吏有事情要去京城,在畏齋那裡寄存了一個箱子,箱子中有幾百兩銀子,對畏齋說:「等到往後有一天我來取。」去京城很多年了,一點消息都沒有,聽說他的侄子因為其他事情要來南方,並不是為了取箱子。但還是托他帶回去。
69、周朝定都酆、鎬,接近西戎人。(於是周王就)與諸侯約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邊擺放戰鼓,(鼓敲響的時候)遠近都能聽到,假如戎人來到(豐鎬),擊鼓互相告知,諸侯的兵馬都來救天子。 戎寇曾經侵入,幽王擊鼓(傳遞消息),諸侯的兵馬都來了。人聲和馬的嘶鳴聲鼎沸,褒姒非常高興,對這情景感到歡喜。幽王想讓褒姒笑起來,於是多次擊鼓,諸侯的兵馬幾次來到而沒有見到戎寇。 到了後來,戎寇真的到了,幽王擊了鼓,(可是)諸侯的兵馬沒有到來,幽王死在驪山之下,被天下人恥笑.
70、有個叫東郊祖朝的人,給晉獻公上書說:「我想聽聽治理國家的方法。」獻公教人告訴他說:「當政者已經考慮這些事了,老百姓為什麼還干預呢?」祖朝說:「當政者一旦丟失政權,像我們這些老百姓難道不死在中原大地上了嗎?這種災禍也會降臨到我身上,怎麼能不考慮國家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