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比賽裁判 > 比賽賽車

比賽賽車

發布時間:2020-11-24 15:08:36

⑴ 賽車比賽的種類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
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WRC,1999年北京懷柔舉辦過中國站)
世界房車錦標賽(WTCC)
世界國家杯方程式錦標賽(A1,這個賽事舉辦完第一屆)
達喀爾汽車越野拉力賽
世界盃越野錦標賽
澳門格蘭披治大獎賽(每年11-12月舉辦)

至於其他DTM德國房車大師賽、澳洲V8房車賽、美國納斯卡房車賽等等都屬於國家級別的著名賽事
中國國內目前除舉辦F1外,還有自己的錦標賽:
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CRC,7月份六盤水站賽車突破100台,外援車組20台左右,包括阿里斯特·麥克雷、卡龍吉等世界級車手)
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CCC,2000CC組、1600CC組和康巴斯方程式)
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
中國越野錦標賽(CCCR)
其他集結賽、老爺車賽等等。

⑵ 所有賽車比賽

1. 場地賽

比賽在固定的場地內進行,路面為柏油平整路面。多採用群車發車的方式,按照完成固定圈數的時間長短排名。

場地汽車比賽時汽車比賽中最富觀賞性的賽事之一。由於它的比賽場地集中,比賽場面精彩,觀眾固定,且易於電視直播,所以倍受贊助商和汽車運動愛好者的青睞。

經典賽事:

世界房車大師賽(WTCC);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 (FIA GT);印地賽車;V8挑戰賽;德國房車大師賽 (DTM); 勒芒24小時耐力賽。

國內賽事為全國場地錦標賽(CCC)。

方程式

方程式是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方程式為英文Formula的直譯。含義為:固定的技術標准,即參賽車輛必須依照固定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製造,包括車體結構,長度和寬度,最低重量,發動機工作容積,汽缸數量,油箱容量,電子設備,輪胎的距離和大小等。各級方程式賽車的製造程式不同。

經典賽事: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1); 三級方程式(Formula 3);福特方程式(Formula Ford);寶馬方程式(Formula BMW);康巴斯方程式系列賽(Formula Campus);A1大獎賽(A1 Grand Prix)。

2.拉力賽

拉力賽一般自然路段進行比賽,路面情況復雜,有土路、砂石路或柏油路。由於比賽路段附著力較低,同時路型復雜,拉力賽對於車輛的性能和質量,以及駕駛技術要求嚴格。

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賽段交替進行,每個賽段長度一般不超過30公里。比賽採取單個發車的方法,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領航員組成。以每個車組完成全部特殊賽段比賽的時間和在行駛路段所受處罰時間累計計算最終成績,時間短者名次列前。

經典賽事:

世界拉力錦標賽(WRC);巴黎達喀爾拉力賽;亞太拉力賽。

國內賽事為全國拉力錦標賽(CRC)。

⑶ 比賽的賽車最大特點是

賽車也是汽車,結構一樣,發動機、底盤、懸架什麼的,該有的一個都不缺,工作原理和功能也都一樣,絕大多數都是四沖程內燃機,主要功能都是跑路。包括看起來和市售車完全不同的方程式賽車和LMP,結構也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賽車的性質更加純粹,除了跑,其他什麼功能能省略都省略掉了。同時,由於賽車不上路,所以不用遵守道路法規安裝氣囊之類的東西,也不用考慮乘坐的舒適性,所以內飾全部扒掉,也不用遵守噪音管理條例,消音設備全部拿掉,這就導致了賽車的重量更輕、動力在市售車基礎上更強(即便是使用的相同的引擎),再加上專門為比賽製作的空動組件,賽車的下壓力也遠比市售車強得多,這樣就導致了賽車的性能更強。這里的性能更強指的是賽道綜合性能,而不是直線性能。
另外,賽車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參與什麼賽事,就專門而且僅僅為該賽事設計,以符合賽事的技術規程並且提高成績。

⑷ F1賽車賽事起源

F1起源2007-04-19 14:25我們今天欣賞的F1比賽可以說是高科技、團隊精神、車手智慧與勇氣的集合體,被譽為當今世界三大體育賽事之一。 現在F1是賽車中的頂級賽事,全年的統籌安排,每站比賽的賽事組織,車隊工作,電視轉播等各個方面都井井有條,可以說現在的F1世界已經非常健全。但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樣,F1也有它的起源、發展過程,在前進道路上也有不少曲折。 1950年國際汽聯第一次舉辦了世界錦標賽(First FIA Drivers\' World Championship),而且一直舉辦到今天。這段時間,是F1穩步發展的階段,姑且把它叫做F1的正史。本文不講這段正史,而講1950年以前的賽車運動,它是F1的基礎,稱它為F1的"史前史"。了解了它也就明白了F1是如何起源的,或者說找到了F1的源頭。 在尋找F1源頭的過程中,你將了解許多有趣、有用的賽車知識、賽車歷史,比如沒有方向盤的時代,車手如何操控賽車方向;當時的賽車是如何為適應比賽而一步步"進化"的;早期的橢圓形賽道為什麼被稱做"馬達轟鳴的木版";賽車史上第一次死人事件的情況;由於安全問題,當時的賽道如何一步步改建成F1賽道的模樣;史詩般的長達1000英里的Mille Miglia公路賽是什麼樣子;義大利車神Nuvolari的經典戰例;還有兩次世界大戰對賽車運動的影響;美歐的賽車運動為什麼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希特勒如何讓德國賽車統治了歐洲車壇等等。
第一節 賽車運動的第一時代 要找F1的源頭,就要從賽車運動的開始說起。 幾乎是隨著汽車被發明製造出來,一種用汽車比賽的狂熱也隨之出世了。從第一輛汽車被生產出來到第一次汽車比賽的舉行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1894年,Le PetitJournal報紙的Pierre Gifard組織世界上第一次汽車比賽,線路由巴黎到魯昂(Rouen), 中間停車還吃了一頓午飯,共80英里。當然,那次比賽遠不及今天大獎賽的這種扣人心弦了,引用當時的話說「without danger, easy to handle and cheap to run!」 必須要指出的是,雖是當時德國人發明了內燃機, 而英國在工業革命,但這兩個國家對汽車卻都不感興趣,甚至在國內禁止車賽。這種情況下法國人表現不同,重視汽車,並一舉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工業。而賽車運動的第一時代,也在這時產生了。當時Peugeot和Panhard等是很有名的賽車,法國人就是靠著它們開始統治賽車車壇,一直到19世紀末。這時候1894年的那種開慢慢車、開安全車的理念很快轉向了一種"快速制勝理念"(fastest wins philosophy),其實也就是大家現在熟悉的你爭我奪的比賽。 觀念雖同,但當時的賽車和現在可是有天壤之別。早期的Panhard車通過一個控制桿(lever)來操控方向,就類似船頭的舵柄(tiller),而Peugeout車用一種手動棒( handlebar)完成賽車的轉向。不久,方向盤取代了它們。但是由固體輪胎(solidtyres)「進化」為現在的空氣胎(pneumatic tyres)則漫長的多。 早期的賽事採取城鎮到城鎮(town-to-town)的比賽形式,和現在的拉力賽一樣,賽車依次等時間距發車,根據總用時排出成績,分出勝負。1896年,法國汽車俱樂部(ACF,Automobile Club de France)組織了一次從巴黎到馬賽再返回的比賽。在1897年的這項賽事上,賽車的一些有別於家用車的特徵開始出現了。賽車去掉了不必要的擋泥板,車座不再採用舒適的軟結構,而製造商也開發大馬力的引擎。 隨著這些改裝,車的性能自然有了提高。但也隨之有了一種安全的擔心。當時的比賽,賽道兩旁有很多圍觀的人,而那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清楚這些鐵傢伙能幹什麼。這種擔心在1898年變成了現實,賽車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死亡。1898年的從巴黎到尼斯(Nice)的公路賽上,發車不久,站在路邊的Benz車手M de Montariol向正在駕駛賽車的朋友Marquis de Montaignac揮手致意,而Marquis de Montaignac竟手脫方向控制桿也向Montariol招手。結果汽車跑偏,撞飛 了Montariol的賽車,翻了的賽車傷到了Montariol的技師,是致命的腦損傷。DeMontaignac後來接受了指責。 事後,巴黎警長曾試圖阻止當年後來的巴黎-阿姆斯特丹的比賽,但他失敗了,車手用火車把賽車運到了比賽地點,超出了他的管轄范圍。而他本人後來也覺得有些欠考慮,因為與慶祝冠軍Fernand Charron勝利的人山人海的車迷相比,他確實有些勢單力孤。 在19-20世紀之交,一家英國報紙的要人John Gordon Bennett 提出由國家代表隊取代代表製造商的車隊的比賽形式。法國人對此持反對意見,因為每個國家的參賽賽車是有限的,對法國不公平。自1904年德國人第一次主持Gordon Bennett race後,這項賽事得到空前的發展。但1906年輪到法國時,法國拒絕承辦,賽事終止。法國汽車俱樂部不能容忍這項比賽和法國舉辦的「大獎賽」(Grand Prix de l\' ACF)並列。 在賽車運動的第一時代中,搖籃中的賽車運動還有過兩次危機。一次是1901年的巴黎-柏林公路賽,一名男孩跨入賽道去看一輛開過去的車,被後來一輛車撞到,死亡。法國政府隨後禁止了比賽,但最終在汽車業的強大壓力下,恢復了比賽。1903年的一次事故更為嚴重。法國汽車俱樂部舉辦的巴黎-波爾多-馬德里的比賽中,有近300萬觀眾列賽道兩旁觀看比賽。結果賽車在叢林行進中,揚起的塵土阻擋了車手的視線,賽車撞向觀眾,很多人被撞。(當時Louis Renault的平均車速可達65mph),比賽隨後被法國、西班牙政府終止。 後來,法國政府再一次向壓力妥協,恢復了比賽。但也為賽車運動設立了一些規矩以後賽道兩旁將圍上護攔(barriers),而且比賽要選人口稀少的地方舉行。這件事是封閉賽道(closed roads)開始的標志。

第二節 早期賽車運動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有些諷刺的是,法國汽車俱樂部舉辦的第一次大獎賽,正標志了法國車壇統治地位的結束。此時賽車已經職業化,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都有了自己的賽車參賽,一代新的偉大的車手Felice Nazzaro, Georges Boillot, Jules Goux也出現了。 在歐洲,德國、英國、義大利各國想自己也舉辦比賽。1907年,第一條專為比賽修建的賽道在英國薩里(Surrey)的布魯克蘭(Brooklands)建成。但事情發展並不隨人,由於經濟蕭條,和關於比賽規則及場地的利益沖突,法國於1909年退出了。 而在美國,賽車是越來越熱。20世紀前十年,美國人受盡了歐洲人拿走車隊冠軍、車手冠軍的羞辱。但自1909年的印第安納波利斯競速比賽(the Indianapolis MotorSpeedway),情況有了轉機。賽車運動開始向西部擴軍。越來越多的賽道在西部修建完成,最出名的是1英里或2英里的橢圓型賽道。這種賽道建造較快,採用較經濟的木材作為原料。經營商很喜歡這種賽道,因為這里觀眾座位得到規范,便於收費。觀眾也喜歡,因為他們可以看到整個賽道。至於比賽本身,這樣的設計也使其更加緊張,快速,當然也更危險了。 從1917年起,美國汽聯(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組織的全國冠軍聯賽全部採用橢圓形賽道。其中很多就是這種木製賽道,它也被人們戲稱為「馬達轟鳴的木」(roaring boards)。當然必須指出的是誰都喜歡這種賽道是有致命的危險性的。然而比賽的這種挑戰危險與比賽過程中的變換末測,更加突顯了車手的智慧與勇氣。當時的名車手有:Ralph dePalma, Dario Resta。回到歐洲,經濟發展在1911開始好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年時間,賽車運動有了短暫的發展。而正是在這段時間,賽車設計經歷了一場革命。賽道的修建,開始重視轉彎和曲折的設計。賽車的設計也有改變。過去的一味追求大馬力的賽車已不再適應。賽車設計更加關注可操控性和機動性,剎車得到改進,引擎則要求在各種速度時都有上佳表現。1914年時的賽車基本構造,在以後的40年中都沒有大的改變。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賽車運動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戰後相當一段時間才恢復起來。但戰爭究竟對賽車運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似乎可以從1921年法國汽車俱樂部舉辦的Le Mans大獎賽看出些端倪--美國的來訪者正在幫他們的歐洲同行擦地板。實一戰中,比賽雖然沒有舉辦,但歐洲工程師們卻從戰爭里學了很多技術,歐洲人正走向一條通往先進科技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兩個重要的結果:第一,義大利自此開始統治歐洲車壇;第二,美歐的科技差距開始拉大。 先說美國的情況:汽車製造商生產了許多車身瘦長的賽車,如Miller 122,它們是為那裡的競速賽道(speedways)量身定做的。而在歐洲,Fiat正在研製高轉速頂級發動機(high-revving overhead camshaft engine),與之匹配的是輕重量的805底盤,這種組合使車速達到了105mph。1922年的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大獎賽上,Felice Nazzaro駕駛這輛Fiat輕松奪冠。這次比賽也是賽車史上第一次集中發車(mass start)。 1923年,專為大獎賽設計的Fiat805.405問世,它安裝了增壓器(supercharger),它的設計還應用了風洞(wind-tunnel)。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在1923年的法國大獎賽上,它被一輛英國車擊敗。Henry Segrave駕駛一輛Sunbeam贏得了比賽。有些諷刺的是這輛Sunbeam是1922年Fiat的抄襲版本。從此以後,Fiat加強了保密工作,使用自己單獨的人馬,車手也固定為Pietro Bordino和Nazzaro。 為了不落後與Fiat,Alfa-Romeo在1923年生產了P1, 在此基礎上,1924年生產了大獎賽賽車P2。P2輕松贏得了1925年新舉辦的全年大獎賽的年度車隊總冠軍(World Championship for Manufacturers)。P2自此保持全勝,直到法國Montlhery大獎賽的事故。車手Ascari的生 圖菔 風格使他的車剮蹭到了賽道護欄,賽車翻車,Ascari死亡。 然而賽車的這一黃金時代的結束就象它的開始一樣突然。 Alfa宣稱參賽過於昂貴,退出車壇。而這時一場席捲全球的世界性經濟危機(1929-33)即將到來,它對歐洲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很大的沖擊,而這段時間賽車運動又是怎樣的呢?下一節里有答案。 這一早期賽車運動發展的黃金時代,美歐賽車運動的發展道路是不同的,而一戰使這個不同更加明顯。另外,一戰促進了歐洲賽車的技術改進,不知這算不算一戰的正面影響之一呢?

第三節 經濟危機、法西斯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賽車運動以及F1步入正軌 Ascari之死和美國車手Resta, Jimmy Murphy, Joe Boyer的死,使安全問題成為賽車運動最重要的問題。加上經濟危機對賽車的沖擊,國際體育組織給賽車的排量加了1.5升的限制。 這里的限制,包括其他的一些關於排量、車重量等的一些規定,實際是逐漸給賽車定了一個方程式(formula)。關於方程式,第一個被清楚地制訂的"方程式"是國際汽聯在1904年所做的,是限定賽車的最低車重。 回來說經濟危機沖擊的賽車:為了吸引製造商恢復比賽,美國汽車俱樂部(American Automobile Club)專門為印第安納波利斯比賽設計了一個模板車。這種車馬上被純粹主義者稱為"垃圾模板車"。但不管怎樣,隨著蕭條的散去,1930年,美國賽車恢復了比賽。 在歐洲,1928年,對賽車的各種限制一度取消,比賽得以恢復。實際上,經濟危機雖對賽車運動有沖擊,但賽車運動並沒有處於停滯狀態,相反,這幾年的時間為歐洲孕育了一代偉大的車手和出色的賽車。 這是一個包括Achille Varzi, Louis Chiron, Rudolf Caracciola和車王Tazi Nuvolari的時代。這一時代的比賽,也是賽車史上的經典。包括在西西里的Targa Florio公路賽,還有史詩般的長達1000英里的Mille Miglia公路賽,途中穿過高山,從布雷西亞(Brescia)到羅馬再返回。 1930年的Mille Miglia比賽,Nuvolari和Varzi同時駕駛於Alfa-Romeo賽車,比賽異常激烈。第二天的早上,Varzi領先Nuvolari3分鍾,但總用時落後於Nuvolari。後來,他看到了車後Nuvolari的車燈,他以為比賽輸了。但一會兒車燈消失了,Varzi以為Nuvolari已經落後了很遠。但在接近終點30英里的時候,Nuvolari的車燈突然閃出,還伴隨著一陣急促的喇叭。其實Nuvolari一直跟在Varzi的後面,只不過他為了隱蔽,在穿行能見度極差的山間公路時竟然關閉了車燈…… Nuvolari在義大利被人們視為英雄。他是一個有生機、活力的人。他駕駛賽車有極大的熱情和非凡的天賦。相比之下,Varzi駕車冷靜、沉著。Enzo Ferrari在談及30年代初的賽車是曾說:「Nuvolari是最出色的,而Varzi是他最強有力的對手。」那時侯,車手都駕駛自己國家的賽車參賽,Nuvolari駕駛Alfa, Caracciola駕駛Mercedes, Chiron駕駛Bugatti。只有Varzi在不斷的換車,尋找自己喜歡的坐騎。1932年,Mercedes退出比賽,Caracciola轉投Alfa-Romeo。 20年代晚到30年代早期,歐洲各國車手算是棋逢對手,互有勝負。但隨著1932年Alfa-Romeo P3的出世,這種均勢被打破了。Alfa的車手Nuvolari, Caracciola和Baconin Borzacchini駕駛這輛夢幻賽車贏得了以後的幾乎所有比賽。但P3的時代也沒持續多久,Alfa引擎退出比賽,結果它服務的Scuderia Ferrari車隊只能用老式的Monza賽車。

Hitler也是車迷 1933年,Adolf Hitler當上德國總理,納粹黨獲得實權。Hitler本人也是一個車迷,他想把賽車作為納粹的一個宣傳平台。1934年,賽車有了一個新的限制,總重量不能低於750kg。這時德國政府正在撥款支持本國的Mercedes和Auto Union車隊。德國的賽車運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賽車的技術、動力、速度和比賽的觀賞都有進步。 Mercedes W25和Auto Union Type A的製造一直處於保密狀態,而1934年在柏林的Avus亮相之後,德國的車隊開始統治車壇。車王Nuvolari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時Mercedes車隊已有Caracciola, Luigi Faglioli, Manfred von Brauchitsch三位車手,沒有空位子。Nuvolari轉向Auto Union。Auto Union此時已經簽約了Varzi,而Varzi拒絕和Nuvolari在一個車隊開車。結果這位最偉大的車手再一次被拒絕,回到了本國的Ferrari和Alfa。但從此以後,Nuvolari在比賽中對德國有一種強烈的報復心理。 義大利車王Nuvolari 1934年是Mercedes統治的一年,Auto Union贏得了零星的幾場比賽。Mercedes車手 Caracciola獲得第一個歐洲車手總冠軍(European Drivers\' Championship)。但不得不提到本年度Nurburgring的這站傳奇式的比賽。第一圈,Nuvolari駕駛P3排在第二位,Caracciola領先。第九圈,Nuvolari落後於Auto Union的新車手Bernd Rosemeyer, Faglioli還有Alf a的Chiron,而且還到了進站換胎的時間。但這時,一個車神產生了。在Nurburgring這條多彎,多坡的賽道,經過4小時的追趕,Nuvolari到最後一圈時追到第二位,最後他的一個車胎撞到了領先的Brauchitsch的Mercedes車上。德國300多萬觀眾一片驚愕,眼前的Nuvorali憑借過人的膽識和駕駛天賦戰勝了德國的具有領先技術賽車。 1935年是Auto Union統治的一年。Rosemeyer駕駛改進的Auto Union Type B贏得了這一年的歐洲車手總冠軍。Rosemeyer原來是一位出色摩托車手,金發、帥氣,加上傳奇賽車成就,他被Hitler譽為「雅利安之夢」(Aryan dream)。Caracciola曾說:"很明顯,Bernd (Rosemeyer)從不知什麼叫害怕,有時這並不太好。而我們比賽時確實有些怕他。不知何故,我覺得他可能活不長。"Caracciola不幸言中了。1938年,Rosemeyer在一次嘗試創造最快圈速時,死亡。Nuvolari取代了他的位置。後來,Caracciola贏得了四年中的第三個歐洲冠軍。 其實當車手在被為納粹宣傳時,表現的都不象人們期盼的那樣。1937年的德國大獎賽,Rosemeyer的表現使他再次成為明星,他在維修站耽誤了3分鍾,後來沖出賽道又耽誤1分鍾,結果獲得第三名,落後冠軍Caracciola不到一分鍾。領獎台上, Hitler的一名「Brown Shirt」(納粹黨人)Adolf Huhnlein頒發給Caracciola一個速度女神的雕像。這時Rosemeyer正在嘴唇上玩一支香煙,引來觀眾的大笑。當Huhnlein回頭看時,Rosemeyer卻叼好香煙,一臉無辜的樣子……

F1步入正軌 德國統治的車壇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結束。日本投降後,賽車運動從新開始,但是由於汽油的短缺,拖延了一段時間。1948年,比賽恢復到正常狀態。這一年是一個轉折點,發動機有了新的"一級方程式"(New Formula One):可以使用1.5升的增壓式發動機或4.5升的自然吸氣式發動機。Maserrati車隊和新的Ferrari車隊也在這年亮相。 同樣這一年,車手方面,Nuvolari在56歲時參加了Mille Miglia比賽,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比賽。多年的比賽,他吸入了很多尾氣,這次比賽中他有肺出血。但他仍然表現了良好的競技狀態,一路領先,直到在帕爾馬(Parma)賽車他的剎車失靈。這一年後期,Varzi在瑞士伯爾尼(Berne)大獎賽的練習賽時,死亡。 而這時,世界錦標賽逐漸浮出了水面。 1950年,國際汽聯第一次舉辦了世界錦標賽(First FIA Drivers\' World Championship),包括6站歐洲大獎賽--英國的Silverstone GP,德國的Nurburgring GP,西班牙的Barcelona GP,摩納哥GP,義大利的Monza GP和瑞士的Bremgarten GP,加上Indy500比賽。從此一級方程式(Formula One)開始大踏步前進了。 在幾十年的發展中F1出現很多偉大的車手,像50年代的Juan Manuel Fangio,Stirling Moss,60年代的Jim Clark, Jack Brabham, 70年代的Jackie Stewart,Niki Lauda, 80年代的Nelson Piquet, Alain Prost, 90年代的Ayrton Senna,Michael Schumacher…… 幾十年中,賽道、賽車都煥然一新。其中70年代的一系列車手死亡的事故,使賽道的安全得以重視,賽道做了很大改造。而1994年Senna的死,第二次使安全問題受到異常重視。 而幾十年中,賽車運動的核心--車手的勇氣和智慧卻是不變的,這也是當今各種賽車運動的集中魅力所在。而F1之所以被譽為當今世界三大體育賽事之一。除了其罕有的資金投入和技術革命,恐怕人類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精神是F1的靈魂所在。

⑸ 賽車比賽的分類

www.hc4448.com

賽車的車架分為主車架和副車架兩部分,可拆卸以方便更換後減震總成。賽車的主車架因不同的生產廠家而用料不同,如本田CR250R從97年開始(CR125R從98年開始)主車架採用了高強度合金鋁材料,而80CC的車架就與雅馬哈YZ系列、鈴木的RM系列、川崎的KX系列一樣採用高強度鋼管來製造,其它品牌如歐洲的KTM、胡斯瓦那等都是採用高強度鋼管來製造賽車主車架的,副車架現在基本都採用方型或圓型合金鋁型材製造。不管採取何種材料、何種工藝,目的只有一個--在保證車體強度的情況下減少自重;06年開始日本的另外三大廠家都採用了鋁合金材料來製造主車架;

賽車的前減震採用彈簧+液壓阻尼的形式,後減震採用(液壓+氮氣)阻尼+彈簧的形式,根據車手的體重、賽場地形、障礙難度的不同來對彈簧的彈力、氮氣的氣壓、油壓進行調節,廠家提供不同彈力數值的減震彈簧供不同體重的車手選擇,優秀的車手對減震的反應相當的靈敏,前減震彈性左右稍有不同就能感覺到;

⑹ 賽車運動主要分為哪幾種類型如拉力賽等 ,各項比賽的規則是什麼

1、直線競速賽

規則:比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工作容積分為 12 - 14 個級別,在兩條並列長1500米、 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 1/4英里或1/8英里。

比賽時每 2 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採用定點發車方法,加速行進,通過電子儀器測量從發車線到終點線的行駛時間評定成績。

2、拉力賽

規則: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劃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特殊賽段,走一段賽一段,交替進行,每個特殊路段的長度不超過30千米。

比賽採用間隔發車的形式,參賽以車組為單位,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副駕駛員(領航員)組成,時間最少者為冠軍。

3、卡丁車賽

規則:按國際運動規則的定義,卡丁車為有車廂或無車廂,四輪獨立懸掛,持久地接觸地面,兩輪導向的比賽用車。

如因發生事故或基於安全或其他原因,賽事主管認為有必要停止比賽時,將在發車線上展示紅旗、點亮紅燈。各裁到崗的裁判員均展示紅旗,示意比賽已經停止。所有車手必須立即停賽,將卡丁車緩慢駛回發車線。

4、印地方程式賽

規則: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使用8氣缸,使用乙醇為燃料,輸出功率600馬力kW左右,賽事賽程根據賽道的類型不同,從較短的280公里左右到800公里。

印地大賽的賽道分為四類:市區內非固定性跑道、傳統的公路跑道、固定的橢圓形跑道,以及超級橢圓形高速跑道。

5、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規則:F1賽車為單座的特製賽車,座艙是敞露在外的,巨大的輪胎也是暴露在車身外面的,沒有翼子板遮擋。F1賽車不能在普通道路上行駛,在汽車廠的流水線也不生產,而是由各賽車公司或車廠的賽車運動部單獨設計和製造的。

F1比賽的時間不是跨年度的,使用的是單一年度聯賽制度,積累全年積分來決定車手和車隊的成績,以便產生冠軍。

⑺ 世界上有那些頂級的賽車比賽

世界賽車分類 賽車的分類和簡介賽車運動分為兩大類,場地賽車和非場地賽車。 場地賽車顧名思義,就是指賽車在規定的封閉場地中進行比賽。它又可分為方程式賽、轎車賽、運動汽車賽、GT耐力賽、短道拉力賽、場地越野賽、直線競速賽等。非場地賽車基本上的比賽場地不是封閉的,主要分拉力賽、越野賽及登山賽、沙灘賽、泥地賽等等。 賽車必須依照國際汽車聯合會制定頒發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製造,包括車體結構、長度和寬度、最低重量、發動機工作容積、汽缸數量、油箱容量、電子設備、輪胎的距離和大小等。 各級方程式賽車的製造程式不同。屬於方程式汽車比賽的項目有:F-1、 F-3000、 F-3、亞洲方程式、無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諾方程式、卡丁車方程式等。 一級方程式賽車(F1/Formula 1)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是方程式汽車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世界上首次舉行賽車場上的賽車是1900年在法國的默倫。現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車場開始的, 現在每年舉行16場比賽,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安排比賽。現有的19支參賽車隊均為「一級方程式車隊協會 (FOCA) 」的成員。 車手必須持有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 」。每年全世界持有這種執照的車手不超過100人。 比賽設車手獎和車隊獎。 每場比賽的全程距離為305公里, 所用時間不超過2小時。每場比賽取前六名,車手獲得的分數依次為10, 6, 4, 3, 2, 1。在每一賽季結束後, 將車手在全年16場比賽中取13場最好的比賽成績相加得出總積分, 得分最高者為當年世界冠軍。車隊世界冠軍的計分方法與車手相同。 比賽使用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由底盤、發動機、 變速系統、 輪胎和空氣動力裝置等構成,最低重量為505公斤。底盤是以太空梭的構造科學為基本理論依據, 用碳化纖維製造的。 發動機依不同時期的比賽規則而變化, 自1995年開始, 規定使用汽缸容積為3.0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汽缸數目最多12個,輸出馬力為650匹。 變速器設有六至七個檔位, 並採用半自動變速系統。 使用的輪胎採用特殊合成橡膠製造, 分乾地與濕地兩種,以便於在不同氣候下使用。賽車的車身呈流線形, 在其前、後部設有擾流裝置和翼子板, 在運動中利用空氣動力學的原理產生下壓力量,增加輪胎的附著力,使賽車緊貼地面運動。 三級方程式汽車賽(F3/Formula 3)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外形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類似,但體積較小, 最低重量為455公斤, 配備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170馬力。 方程式3000(F3000/Formula 3000) 3.0公升方程式汽車賽。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設有國際大獎賽等比賽。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裝備8汽缸、工作總容積為3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475馬力。 亞洲方程式(Formula ASIA)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限在亞洲地區開展。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車身規格與三級方程式相似, 配備1台" 福特 "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輸出功率約160馬力。 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比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工作容積分為 12 - 14 個級別,在兩條並列長1500米、 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 1/4英里或1/8英里。比賽時每 2 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採用定點發車方法,加速行進,通過電子儀器測量從發車線到終點線的行駛時間評定成績。 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專用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車重500- 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 級的發動機容積達8930CC,輸出功率2500馬力, 速度達382公里/小時;「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發動機容積為8127CC,輸出功率5000馬力,速度可達460公里/小時; 「噴氣發燒友」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達10000馬力。 耐久賽(Grand Touring Car) 亦稱「GT賽」。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為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並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 2- 3 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 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 12小時, 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 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 8小時耐久賽。 回到頁首 印地車賽(Indy Car) 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設有世界錦標賽。該車賽起源於美國, 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由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 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制訂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積為 2.6- 3.4 公升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輸出功率700~850馬力。依不同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車賽(Kart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 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 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 始於1940年。由於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 F- 1」的搖籃。 創紀錄賽(Land-Speed Record-LSR) 在某個場地或路段以單車出發創造最高行駛速度記錄的汽車活動。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A - J共10個級別。 現今以輪胎驅動的汽車的最高速度記錄是1965年11月由賽默兄弟( Summer Brother )創造的,時速達660公里/小時;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驅動的汽車最高速度記錄是1983年由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 Richard Noble )駕駛他自己設計的 Thrust II 車在美國內華達州西北的鹽湖上創造的,時速達1019.89公里/小時。其發動機的輸出總功率為60000馬力。 拉力賽(Rally) 亦稱「多日賽」。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在一個國家內或者跨越數國舉行的既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考驗駕駛技術的長途比賽。 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賽段,交替進行,每個賽段的長度不超過30 公里。比賽採用單個發車方法,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副駕駛員(領航員)組成。以每個車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賽的時間和在行駛路段所受處罰時間累計計算最終成績,時間短者名次列前。比賽對行駛路段的行駛時間有嚴格限制,車組必須按規定的時間依次到每個時間控制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處罰。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年產量超過5000 輛的標准4座小客車和旅行車, 並按比賽規則改裝。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不準超過300馬力。 國際汽車拉力賽每年設有世界拉力錦標賽( 14站 )、歐洲拉力錦標賽( 11站, 難度系數分20/10/5/2 )、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非洲拉力錦標賽( 5站 )、中東拉力錦標賽(6站)等眾多大型賽事。 越野賽(Rallycross) 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經過幾個國家的領土、總長度超過 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賽稱馬拉松越野賽。除國際汽聯特別批准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採用單車發車方式。比賽每經過10個階段後至少休息 18個小時。 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 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 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 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1996年國際汽聯首次對越野賽實行世界盃賽制,其中較著名的比賽有巴黎至達喀爾越野賽、突尼西亞國際汽車賽、巴黎至莫斯科至北京馬拉松汽車越野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漠挑戰賽等

⑻ 求賽車比賽基本知識

復制(去掉波浪線)粘貼即可進入
www.hc4448.com~~~~~
賽車的車架分為主車架和副車架兩部分,可拆卸以方便更換後減震總成。賽車的主車架因不同的生產廠家而用料不同,如本田CR250R從97年開始(CR125R從98年開始)主車架採用了高強度合金鋁材料,而80CC的車架就與雅馬哈YZ系列、鈴木的RM系列、川崎的KX系列一樣採用高強度鋼管來製造,其它品牌如歐洲的KTM、胡斯瓦那等都是採用高強度鋼管來製造賽車主車架的,副車架現在基本都採用方型或圓型合金鋁型材製造。不管採取何種材料、何種工藝,目的只有一個--在保證車體強度的情況下減少自重;06年開始日本的另外三大廠家都採用了鋁合金材料來製造主車架;

3、賽車的前減震採用彈簧+液壓阻尼的形式,後減震採用(液壓+氮氣)阻尼+彈簧的形式,根據車手的體重、賽場地形、障礙難度的不同來對彈簧的彈力、氮氣的氣壓、油壓進行調節,廠家提供不同彈力數值的減震彈簧供不同體重的車手選擇,優秀的車手對減震的反應相當的靈敏,前減震彈性左右稍有不同就能感覺到;

⑼ 所有的汽車比賽名稱

不知道你問的是僅中國舉辦的還是在國內有比賽的。說實話太多了,大一點的國內舉辦的有CRC全國拉力錦標賽, CCC全國場地賽車錦標賽, CTCC中國房車錦標賽,CFO中國方程式公開賽,COC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CCR全國汽車越野系列賽,LEG4中國越野錦標賽,CKC全國卡丁車錦標賽,福田歐曼

⑽ 全球有哪些賽車比賽,要介紹全些

賽車運動起源距今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最早的賽車比賽是在城市間的公路上進行的。許多車手因為公路比賽極大的危險性而喪生,於是專業比賽賽道應運而生。第一場賽車比賽於1887年4月20日在巴黎舉行。
賽車運動分為兩大類,場地賽車和非場地賽車。
場地賽車顧名思義,就是指賽車在規定的封閉場地中進行比賽。它又可分為漂移賽、方程式賽、轎車賽、運動汽車賽、GT耐力賽、短道拉力賽、場地越野賽、直線競速賽等。
非場地賽車基本上的比賽場地不是封閉的,主要分拉力賽、越野賽及登山賽、沙灘賽、泥地賽等等。
方程式賽中又包含了一級方程式、三級方程式、GP2、F3000、印地賽車、美國冠軍方程式、福特方程式、康巴斯方程式及卡丁車等。
方程式汽車賽
這是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賽車必須依照國際汽車聯合會制定頒發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製造,包括車體結構、長度和寬度、最低重量、發動機工作容積、汽缸數量、油箱容量、電子設備、輪胎的距離和大小等。
各級方程式賽車的製造程式不同。屬於方程式汽車比賽的項目有:F1、 F-3000、 F-3、亞洲方程式、無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諾方程式、卡丁車方程式等。
一級方程式賽車(F1/Formula 1)
格蘭披治一級方程式(Grand Prix Formula One 簡稱:F1)大獎賽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費用最昂貴、技術最高的比賽, 也是方程式汽車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世界上首次舉行賽車場上的賽車是1900年在法國的默倫。現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車場開始的, 現在每年舉行18場比賽,04年中國上海參加了,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安排比賽。
其最初的定義為「一種至少有四個不在一條線上的輪子的車輛,其中至少有兩個輪子用於轉向,至少有兩個輪子用於驅動」。更為具體的定義則是指氣缸容積3.5公升,約600馬力,最高時速315公里的方程式賽車。這里的「方程式」取一定格式的含義,即嚴格規定賽車的重量、長、寬、輪胎的距離及大小等。在所有的方程式賽車中,一級方程式賽車是級別最高級的。
所謂「方程式」賽車是按照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A)規定標准製造的賽車。這些標准對「方程式」賽車的車長、車寬、車重、發動機的功率、排量、是否用增壓器以及輪胎的尺寸等技術參數都作了嚴格的規定。 F1大賽的統籌工作,均由FIA安排。他們負責制訂車賽的規則,擬定比賽時間表和選擇賽車的場地等。
FIA要求F1賽車採用排量為3L、12缸以下、不加增壓器的自然吸氣式發動機。F1賽車的底盤採用碳化纖維為製造,重量很輕,很堅固。車賽的底盤很低,最小離地間隙僅有50-70毫米。與普通的汽車相比,F1賽車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它的車身細而長,車身高度很低,寬大的車輪極為顯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謂「開式車輪」(Open Wheel)。
每輛F1賽車都是世界著名汽車廠家的精心傑作。一輛這種賽車的價值超過七百萬美元,甚至不亞於一架小型飛機的價值。F1汽車大賽,不僅是賽車手勇氣、駕駛技術和智慧的競爭,在其背後還進行著各大汽車公司之間科學技術的競爭。福特汽車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車大賽比作「高科技奧運會」。在汽車大賽中推出的新型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凝聚著眾多研製者的心血,並代表著一家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車大賽還是各國科技人才素質的較量。據悉,德國約有2000多名專業人才直接從事賽車的設計、製造和研究工作、美國約有1萬人;而日本則最多,估計近2萬人左右。
所有參加F1大賽的車手,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世界車壇的精英。每一位車手在躋身F1大賽前,都必須經過多個級次的選拔,例如小型車賽、三級方程式(F3)車賽等等,堪稱過五關、斬六將,而要成為世界冠軍,更非易事。他必須身經百戰,集賽車技術、天賦及鬥志於一身。
根據FIA的有關規定,每年全世界能有資格駕駛世界F1賽車的車手不超過100名。所有駕駛F1賽車的選手,都必須持有FIA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每年只有少數的優秀車手有資格參加決賽。
F1大賽每年都要選擇地理條件迥然不同的16個賽場。有的選在高原上,那裡空氣稀薄,用以考驗車手的身體素質;有的則是街道串成的賽道,那裡路面相對狹窄曲折,車手弄不好就會撞車;有的賽車場就顯得路面寬闊,但也有上下坡考驗車手的技術;還有的賽車場建在樹木蔥郁的森林中,那裡跑道起伏大,車手很難控制賽車。由於賽車經常出現意外,FISA要求所有主辦國的賽車場必須有足夠的草地緩沖區。各賽場的救護人員也必須分布在全場的每一個角落,爭取在出事的一剎那,跑進現場,進行搶救。
每一賽車都需在車賽前三天進行試車,然後根據試車圈速排列起跑位次。通常在試車的時候,共有28-30輛賽車參加計時,但最終只取前26輛賽車參加比賽。正式比賽開始,各車手按排位從相繼不遠的起跑位置出發。進入前6名可得分。第一名是10分,第二名是6分,第三到第六分別是4到1分。
三級方程式汽車賽(F3/)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外形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類似,但體積較小, 最低重量為455公斤, 配備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170馬力。
方程式3000(F3000/Formula 3000)
3.0公升方程式汽車賽。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設有國際大獎賽等比賽。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裝備8汽缸、工作總容積為3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475馬力。
雷諾方程式(Formula Renault)
雷諾方程式 2000 是世界上著名及最普及的一種方程式賽車,該項賽事是由法國雷諾集團推廣發展起來的,方程式賽車由義大利 TATUUS 公司製造,該類單座賽車的馬力為 200HP, 最高時速可達到一小時 260 公里。雷諾方程式 2000 賽車的良好性能和價錢的完美結合保證了其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這種 2000 型的賽車每年製造超過 700 輛。雷諾 2000 方程式賽車給全世界的熱衷賽車運動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駕駛技能和身體心理狀態適應的學習及提高的環境,為他們走向該項運動的頂級賽事 F1 ,成為未來之星做下鋪墊。雷諾方程式 2000 賽事從 2000 年起舉辦至今,短短的四年裡,已經成功地把雷克南(邁凱倫車隊),馬薩(索伯車隊)及克萊恩(美洲虎車隊)推向 F1 的大舞台。
亞洲方程式(Formula ASIA)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限在亞洲地區開展。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車身規格與三級方程式相似, 配備1台" 福特 "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輸出功率約160馬力。近年來出現了寶馬亞洲方程式,是亞洲比較流行的方程式賽車。
拉力賽
汽車拉力賽的道路狀況十分復雜,每一段特殊路段為一個賽程,例如一個賽程全是曲折蜿蜓的山路,另一個賽程則是陰暗森林中的泥路。拉力賽的路線都是一致的,但並不同時出發,而是一輛接著一輛,每一輛賽車在不同階段都由裁判員記錄下所需時間,總時間最短的便是勝利者。
大型拉力賽的車隊往往由幾十名隊員和多種運輸工具組成,其中有負責傳遞信息的摩托車、裝載備用部件的卡車、醫療用車,甚至有時還有直升飛機。
賽車不同於街道上行駛的普通汽車,雖然外觀一樣,但參加國內比賽的汽車要求是年產量在2500輛以上的小轎車,並且至少有兩套改裝:安全改裝和技術改裝。
WRC世界拉力錦標賽介紹
在世界各國舉行達十四分站的「世界拉力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簡稱WRC。拉力賽一詞取自英文「 Rally」,有集結的意思。它表示參賽車輛必須嚴格按照比賽 資料中規定的行駛路線,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每一個封閉 路段或維修區域等地點進行規定的比賽和規定時間的維修等 項目。由於比賽不僅考驗車手的水平,還要考驗領航員的配合、車輛的性能以及維修的力量。因此,無輪對於選手還是 車隊都是一項無比復雜的綜合性考驗。拉力賽的賽段為各種 臨時封閉後的普通道路,包括山區和丘陵的盤山公路、沙石 路、泥濘路、冰雪路等,也有無法封閉的沙漠、戈壁、草原 等地段。拉力賽是採取間隔發車的形式,世界一級種子選手 發車間隔為1分鍾,其他選手為2分鍾。參賽車輛均為各大汽 車廠家年產量超過2500輛的原型轎車,只是必須經過不同程 度的改裝方可參賽。無限制改裝的稱為A組車,除了保留外型 和原廠標志以外,幾乎所有的部件都可以改裝。經過A組標准 改裝的賽車,如同坦克一般結實,但費用昂貴,一般都是由 汽車廠商直接贊助的職業賽車隊才能達到。所謂職業賽車隊 就是和那些著名的NBA球隊、足球隊一樣,不論選手還是工作 人員,每年的工作任務就是參加比賽,並依靠比賽的收入生 活。有限制改裝的稱為N組賽車,它只允許進行安全改裝和有 限的性能改裝,引擎內部必須維持民用車的標准,不允許改 動。由於N組改裝費用相對較少,因此多為業余車隊和個人選 手使用。業余車隊和個人參賽的選手等人員,平時都有自己 固定的職業,只有在比賽時才會出現在賽車場內。
拉力賽主要分為兩種主要形式:
一種為由甲地出發,到達乙地結束,歷時五六天甚至十幾、二十幾天的直線型、長距離馬拉松拉力賽(格拉納達-達喀爾拉力賽、555港京拉力賽和巴黎-莫斯科-烏蘭巴托-北京拉力賽都屬於這類比賽),這類比賽每年只舉辦一次,每次持續五天至二十幾天不等;另一種為每天行駛的方向不同但均返回同一地點、歷時兩到三天的錦標賽系列賽事,這類比賽每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辦數場或十幾場。
如果把每天的出發和返回的地點看作一個圓心,那麼每天行駛的路線都是以這個圓心而向外輻射的,其形狀如同梅花一般,因此,這一類的拉力賽又稱為「梅花型」拉力賽,WRC便是這類比賽。WRC全年在世界各國舉十四站比賽,每個分站產生一對車手和領航員分站冠軍,全年各分站成績總積分最高的一對車手和領航員賽手成為當年度的WRC世界冠軍。
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比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工作容積分為 12 - 14 個級別,在兩條並列長1500米、 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 1/4英里或1/8英里。比賽時每 2 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採用定點發車方法,加速行進,通過電子儀器測量從發車線到終點線的行駛時間評定成績。
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專用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車重500- 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級的發動機容積達8930CC,輸出功率2500馬力, 速度達382公里/小時;「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發動機容積為8127CC,輸出功率5000馬力,速度可達460公里/小時;「噴氣發燒友」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達10000馬力。
耐久賽(Grand Touring Car)
亦稱「GT賽」。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為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並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 2- 3 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 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 12小時, 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 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 8小時耐久賽。
印地車賽(Indy Car)
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設有世界錦標賽。該車賽起源於美國, 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由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 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制訂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積為 2.6- 3.4 公升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輸出功率700~850馬力。依不同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車賽(Kart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 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 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 始於1940年。由於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F- 1」的搖籃。
創紀錄賽(Land-Speed Record-LSR)
在某個場地或路段以單車出發創造最高行駛速度記錄的汽車活動。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A - J共10個級別。
現今以輪胎驅動的汽車的最高速度記錄是1965年11月由賽默兄弟( Summer Brother )創造的,時速達660公里/小時; 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驅動的汽車最高速度記錄是1983年由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 Richard Noble )駕駛他自己設計的 Thrust II 車在美國內華達州西北的鹽湖上創造的,時速達1019.89公里/小時。其發動機的輸出總功率為60000馬力。
越野賽(Rally Cross)
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經過幾個國家的領土、總長度超過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賽稱馬拉松越野賽。除國際汽聯特別批准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採用單車發車方式。 比賽每經過10個階段後至少休息18個小時。
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 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 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 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1996年國際汽聯首次對越野賽實行世界盃賽制,其中較著名的比賽有巴黎-達喀爾越野賽、突尼西亞國際汽車賽、巴黎至莫斯科至北京馬拉松汽車越野賽、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漠挑戰賽等。
最早的汽車比賽是在公路上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跑完規定的賽程。隨後人們又嘗試了難度更大的爬坡比賽,看參賽選手誰能最快地駕車爬上山坡。此後隨著賽車運動的不斷升級,出現了在環型賽道上進行的汽車比賽。人們在今天所見到的號稱賽車運動頂峰的一級方程式(F1)比賽也毫不例外的是經歷了賽車運動的漫長歷史才逐漸演化成今天的形式的。然而在賽車運動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各樣的競賽形式無論在什麼時代都保持著自己特有的規則,形成了今天多種多樣風格各異的汽車賽事。如名為「PIKESPEAK·INTERNATIONAL·HILLCLIMBING」的山地賽車最早開始於1916年,盡管當中因戰爭而一度中斷,但延續到今天又將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迎來它的第77屆比賽。另外,在公路上進行的汽車拉力、在環型賽道上進行的場地賽車等無一不擁有各自顯赫的歷史。
在眾多的汽車賽事當中,作為世界錦標賽轉戰於各國之間,由全世界的賽車選手爭奪每年一度的世界冠軍頭銜的重大比賽,當首推一級方程式(F1)和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WRC)兩項。各國的賽車選手和賽車生產廠家為爭奪這兩項賽事的車手冠軍和廠商冠軍(在F1中稱為Con

閱讀全文

與比賽賽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