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調歌頭·游泳譯文
現代軍事家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的譯文:
剛剛喝了長沙的水,又吃了武昌的魚。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舉目眺望著舒展的長空。哪還管得了風吹浪涌,這一切猶如是信步閑庭,今天我終於可以盡情的流連。
江面上的的風帆在飄盪,龜山和蛇山靜靜的佇立在那裡,胸中宏圖慢慢的升起。大橋飛跨溝通著南北兩岸,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斬斷巫山因為降雨所造成的洪水,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神女峰如果當時還在的話,必定會驚愕這世界已經變了個模樣。
原文: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1)於靜謠游泳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水調歌頭·游泳》是毛澤東在1956年6月1日、3日、4日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游長江時,寫下的此詞。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
賞析:
《水調歌頭·游泳》描繪了1956年中國積極建設的現象,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毛澤東對未來景象的展望,表達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是中國人民的領袖,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沁園春·雪》、《卜運算元·詠梅》、《水調歌頭·游泳》等。
㈡ 《水調歌頭·游泳》的譯文以及賞析。
譯文:
剛喝了長沙的水,又吃著武昌的魚。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哪管得風吹浪涌,這一切猶如信步閑庭,今天我終於可以盡情流連。
江面風帆飄盪,龜蛇二山靜靜佇立,胸中宏圖升起。大橋飛跨溝通南北,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神女(神女峰)如果當時還在,必定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文字賞析
詞的上闕描繪了祖國江山雄偉瑰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暢游長江的豪情逸興。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詩人將兩句古童謠信手拈來,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對仗工穩,含義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詩人的行蹤,也說明了游泳的地點。這里「才」和「又」,不僅是時間的連貫和空間的轉換,也傳達出作者風塵僕僕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毛澤東稍加改動,抒發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無限深厚的感情。接著便以雄健的筆勢,轉入寫游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既是對游泳的特定環境,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的描寫,更是一種心靈的呈。兩句詞,萬里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顯示出詞人藐視天塹的恢宏氣度。再三句,直抒游泳時的強烈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用三層遞進式的議論,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前進的壯志豪情。前兩句寫游泳時的鎮定和從容,後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後的欣喜。
「今日得寬餘」是上闋的感情基調,是對這次游泳的總括。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了上闋的結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澤東游泳之際見長江逝水,聯想而及孔子的話,然後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聯系起來。這里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
詞的下闋展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以「風」字起,緊接著上闕意脈,矚目兩岸景色,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起」則聳然挺拔,發起新意,充分表現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前兩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㈢ 誰知到水調歌頭.游泳的全詩
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回楚天舒。
不管風吹答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㈣ 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
(1)我們都知道毛主席終生熱愛游泳,他對祖國山水獨有所鍾,獨有其體會。他年輕時代就寫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及「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等英邁之詩篇。毛主席寫《水調歌頭·游泳》一詩時,已是63歲的高齡了,但依然壯志不減當年。他從上片對游泳的舒暢之感及時光流逝之感一直寫到下片對社會主義建設藍圖在胸的自由聯想,可以說是起伏迭盪,大氣迴旋。
一起句就以親切、自然、平和之心進入詩境,對讀者娓娓道來,情趣油然而生:剛才飲過了長沙水(指作者來武漢前正在長沙),現在又吃了武昌魚。
接著筆力一轉,撥出雄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點明此詩是「游泳」之主旨,同時又流露出詩人在江上所感到的舒展、空闊。詩人在1957年2月11日寫給民主人士黃炎培的信中註解了此句:「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楚天」當然是指長江中游地區的天空,這兒指武漢上空。
接下來的三行,詩人繼抒閑情雅興,視在急流中暢游為漫步於閑庭一般自由輕松。而「今日得寬余」最能體現詩人這一年自開春以來特別繁忙,今天終於得以在江水中駐足流連光景的內心感慨,這感慨還蘊含著一個更深更遙遠的感慨。他知道今天的輕松是來之不易的,這里濃縮了詩人對過去晝夜不息的奮斗歲月的回憶,這回憶的細節是這么多,詩人沒有在此一一點出這些回憶,僅用一句「今日得寬余」就再現了這些回憶,也再現了詩人的慨嘆,讀者在這里彷彿也跟隨作者沉入這無須多說的回憶中。詩意通過了這句幸福的獨白,這句獨白又把我們的想像力竭力引導向前,同詩人一道進入了他的回憶。而這行詩又是那麼重要,它把詩人的心情再往前帶,帶到了孔子《論語·子罕》篇中的大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這二句是古代文人騷客對流逝感受的偉大極峰,即便有後主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或「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等不一而足,但全在孔子這二句以下。毛主席在此詩化用一句,即是把「今日得寬余」的心境再往深處流連一番,因當時詩人正在江上游泳神思,懷念過去「崢嶸歲月」,自然也就會發生對光陰寸寸流逝的感嘆,但僅僅沉湎於早年勃勃英姿是不夠的,以詩人一代偉人之大風范自然也不會如此。雄沉之嘆剛過,「只爭朝夕」的奮進號角已吹響。
下闋一起,陣陣急進,又鼓青春風發之氣,大書詩人心中構架新中國之宏偉藍圖。風帆在江面吹動,龜蛇二山在靜觀,而升起的寵圖就在目前。大橋已飛越長江,南北地理已變為坦途。詩人此時振奮之情的確是「換了人間」,因詩人曾在1927年早春在此登臨鶴樓寫出過沉鬱蒼涼的詩篇《菩薩蠻·黃鶴樓》。但今天新的美在朗朗乾坤中光華閃爍,社會主義新中國已在詩人手中出現,同樣的武漢但風物與心境已迥然不同。在如此美好壯麗的心情下,詩人妙手一點再繪燦爛遠景,立石壁,截江水,出平湖,真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祖國江山把玩於掌股之間,改天換地輕而易舉,到那時三峽庫區及大壩將轟然而立。眾所周知,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也的確動工了。這一天已即將來臨。就連健在的神女也會大為吃驚,世界居然徹底變了樣子。從詩藝上說,詩人最後用了一個幫助大禹治水的巫山神女,即傳說中西王母的女兒瑤姬的神話故事使詩歌的意境更加美麗;而且現實與理想,典故與神話相融一體也更加增添了漢語詩歌的美麗。
(2) 詩人通過寫在長江中游泳的感受,抒發了迎著大風大浪前進的革命豪情,謳歌了我國人們改造山河、建設祖國的偉大業績。
2.孔子在河岸邊上說:時間的流逝就像河水一樣往東流,一去不復返。
自然也就會發生對光陰寸寸流逝的感嘆,但僅僅沉湎於早年勃勃英姿是不夠的,以詩人一代偉人之大風范自然也不會如此。雄沉之嘆剛過,「只爭朝夕」的奮進號角已吹響。
3.就連健在的神女也會大為吃驚,世界居然徹底變了樣子。從詩藝上說,詩人最後用了一個幫助大禹治水的巫山神女,即傳說中西王母的女兒瑤姬的神話故事使詩歌的意境更加美麗;而且現實與理想,典故與神話相融一體也更加增添了漢語詩歌的美麗。
㈤ 急求毛澤東《水調歌頭 游泳》譯文!!!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三國吳孫皓時欲從南京遷都到武昌,民謠曰,「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子在川上曰:《論語·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指時間如河水飛逝。
一橋飛架:指武漢長江大橋,該橋為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橋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於五五年開工,五七年建成通車。當時正在施工中,故屬「宏圖」。
天塹:南北朝時陳朝的孔范,稱長江為天塹,見《南史·孔范傳》。
西江石壁:指計劃中的長江三峽大壩。
巫山雲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賦》,稱楚襄王夢見神女,神女說她「旦為行雲,暮為行雨。」
【題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澤東從武昌游過長江到達漢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過長江,從漢陽穿過長江大橋橋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過長江,也是從漢陽到武昌。
㈥ 水調歌頭·游泳詩意
毛澤東一生酷愛游泳,這是世人皆知的。1925年所作《沁園春·長沙》中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便是詩人青年時代奮勇進取、劈波斬浪的藝術寫照。毛澤東對長江也有著特殊的感情,他把浩瀚的長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多次暢游長江。本詞便是毛澤東1956年在武漢暢游長江時的感興之作。
詞的上闕描繪了祖國江山雄偉瑰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暢游長江的豪情逸興。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詩人將兩句古童謠信手拈來,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對仗工穩,含義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詩人的行蹤,也說明了游泳的地點。這里,「才」「又」兩個副詞一氣連貫,不僅是時間的連貫和空間的轉換,也傳達出作者風塵僕僕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飲」「食」兩個生活細節相映成趣,顯得興致勃勃;「水」「魚」兩種富有特色的湘湖風物,寫來則親切如見,情意拳拳。三國時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反映了一種安土重遷的封建鄉土觀念和保守意識。毛澤東稍加改動,一反原意,讀來親切自然,意趣橫生,抒發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無限深厚的感情。
接著,便以雄健的筆勢,轉入寫游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既是對游泳的特定環境、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的描寫,更是一種心靈的呈現。兩句詞,萬里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越是寫出長江之大,就越是顯示出詞人藐視天塹的恢宏氣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時的強烈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這里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用三層遞進式的議論,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前進的壯志豪情。前兩句寫游泳時的鎮定和從容,後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後的欣喜。這是解脫束縛的暢快,是長久渴望的滿足,是俯仰自得的輕松,是駕馭風浪的喜悅。「今日得寬餘」是上闋的感情基調,是對這次游泳的總括。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了上闋的結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澤東有著深厚的古典文學根底,因此他能夠非常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古典詩詞的多種表現手法進行寫作。他不僅能將古人詩詞或其它韻文成句入詩詞,而且能以散文成句入詞。上二句便是毛澤東游泳之際見長江逝水,聯想而及孔子之語,乃一字不易地截取了《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賦予嶄新的意義,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聯系起來。這里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總之,作者對這兩句古語的妙用,妥貼自然,不著斧鑿痕跡,不僅加深了詞的意境,而且意味更加雋永,這在古人詩詞里也是十分罕見的。
詞的下闋展示了一幅社會主義建設的瑰麗圖景,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開頭三句,以「風」字起,緊接著上闕意脈,矚目兩岸景色:江上是風吹千帆齊飛動,兩岸是龜蛇二山靜相望,進而轉寫中國人民在風浪滾滾的大江上,開始了實施全面改造長江的宏偉計劃。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起」則聳然挺拔,發起新意,充分表現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以下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前兩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飛」和「變」是寫實,也是預期。寥寥兩筆,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更立」三句,思緒遙遠,神遊三峽,一幅壯麗神奇的理想圖景在詞中展現出來。
㈦ 水調歌頭 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1956年6月)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長沙水〕作者自註:「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魚〕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願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里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鯿(biān編)魚,稱團頭鯿或團頭魴。
〔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屬於楚國的范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寬余〕指神態舒緩,心情暢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河邊,說道:「奔流而去的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風檣(qiáng牆)〕檣,桅桿。風檣,指帆船。
〔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
〔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後經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天塹(qiàn欠)〕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後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更立西江石壁……當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涌的江面將變為平靜的大湖。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里來。巫山上的神女當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巫山雲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雲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這里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參考資料:http://www.huaxia.com/zt/2003-71/whbl/00160276.html
㈧ 水調歌頭游泳全文翻譯
上面只是鑒賞,而不是譯文```
-------------------------------------------------
注釋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長沙水〕作者自註:「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魚〕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願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里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鯿(biān編)魚,稱團頭鯿或團頭魴。
〔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屬於楚國的范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寬余〕指神態舒緩,心情暢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河邊,說道:「奔流而去的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風檣(qiáng牆)〕檣,桅桿。風檣,指帆船。
〔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
〔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後經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天塹(qiàn欠)〕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後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更立西江石壁……當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涌的江面將變為平靜的大湖。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里來。巫山上的神女當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巫山雲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雲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這里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㈨ 《水掉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 游泳 (1956.06)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水調本為一曲子,歌頭是曲子開頭部分。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三國吳孫皓時欲從南京遷都到武昌,民謠曰,「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子在川上曰:《論語·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指時間如河水飛
逝。一橋飛架:指武漢長江大橋,該橋為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橋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
程之一,於五五年開工,五七年建成通車。當時正在施工中,故屬「宏圖」。
天塹:南北朝時陳朝的孔范,稱長江為天塹,見《南史·孔范傳》。
西江石壁:指計劃中的長江三峽大壩。
巫山雲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賦》,稱楚襄王夢見神女,神女說她「旦為行雲,暮為行雨。」
【題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澤東從武昌游過長江到達漢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過長江,從漢陽穿
過長江大橋橋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過長江,也是從漢陽到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