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游泳池設備怎樣去細菌病毒
大型游泳池設備為了控制有害的細菌病毒的滋生及污染我們就要在游泳池水中合理的加投一些消毒劑了。但對於我們家庭游泳池設備的用戶,最常用的消毒劑就是氯化合物。氯可以殺滅細菌、病毒等藻類的危害物,同時可以能起到氧化作用。
次氯酸是主要的一種消毒劑,它的作用原理是可以有效的穿透微生物的細胞壁,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和酶系統,在有就是它可以通過氧化作用消除水中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次氯酸的來源有次氯酸鈣或氯氣。次氯酸鈣是氫氧化鈣吸收氯氣後形成的顆粒狀物質,為穩定的化合物。次氯酸鈣投加到水中以後會釋放出氯氣,因而可以用作泳池的消毒劑。
投加次氯酸鈣會使水中的鈣離子濃度和pH升高,這對於使用軟水的游泳池是有利的。當游泳池水中的有機物濃度較高時,會出現NH2Cl,NHCl2及NCl3的混合物。這是由氯分子同池水中的含氮化合物發生反應而產生的。這樣就失去了消毒作用,特別是NCl3會使池水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只有進一步加大氯投加量,才能使NCl3分解,此時水中的氯濃度不再持續上升,只有等NCl3分解後才會繼續上升,即專業上所謂的折點加氯。
⑵ 游泳池會傳染哪些疾病
天氣越來越熱,去泳池游泳消夏的人越來越多,有人為游泳池該不該有氣味而爭論不休,稱能令人染上某種性病。
近幾年來媒體對乙肝、艾滋病、性病等傳染性疾病的大力宣傳使得部分人對公共場所頗為警惕。
游泳池究竟干不幹凈,會不會引起疾病的傳播?又會傳播哪些疾病呢?
1.乙肝、性傳播疾病,一般不會
讓我們先從大家最擔心的病毒開始說起。最常見的經體液傳播的病毒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乙肝病毒(HBV)對環境的抵抗力非常強,一般的消毒方法,比如低溫和醫用酒精都殺不死它,但含氯的消毒劑以及常見氧化劑可以破壞其傳染性。
泳池所用的水至少經過了兩次以上的氯系消毒劑(主要是次氯酸鹽)處理,也有的泳池是採用雙氧水消毒,經過這樣處理的池水通常已不必擔心HBV病毒感染。
另外,即使泳池內還有少量活性HBV,在大量水的稀釋下,其經由泳者破損的皮膚黏膜進入體內的幾率也非常非常低。
再退一步說,即便有極其微量的HBV碰巧進入人體,也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消滅(打過疫苗的人就更不必擔心了),因此,在游泳中感染HBV的可能性接近於0。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比HBV脆弱很多,在體外存活時間更短,且同樣對上述消毒劑敏感,所以也無需擔心游泳會感染艾滋病和丙肝。
性傳播疾病里較常見的是淋病、梅毒和生殖器疣(主要指尖銳濕疣等疣樣病損)。
生殖器疣的病原是人乳頭瘤病毒(HPV),主要經性行為、母嬰和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在公共浴室或泳池共用毛巾、剃須刀等個人物品可能導致感染,但未見在泳池中經池水感染的報告。
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體對乾燥、寒冷、熱以及常見消毒劑均敏感,因此只要泳池和水進行過必要的消毒處理,一般是不必擔心經游泳傳播的,不過,如果衛生條件不合格,池水也有可能導致淋病或梅毒傳播。
2.皮膚病、消化道疾病、眼病,有些會
盡管乙肝和大部分性病都不會經消毒過的泳池傳播,但某些皮膚病卻會,所以正規的游泳館都會明確規定,患有皮膚病者不得進入泳池。
患有腳癬、體癬等真菌感染皮膚病的人在游泳時有可能將疾病傳給他人;膿皰瘡等細菌感染造成的皮膚膿痂也很容易在水中播散。疥蟎、陰虱等寄生蟲一般不會在池水中傳播,但容易經共用物品傳染。
消毒不合格的池水還會成為細菌和真菌的溫床。游泳時難免吞進少許池水,初學者和兒童吞進的池水會更多。調查顯示,未成年人游泳45分鍾時吞進的池水體積大
⑶ 哪五類傳染病禍起游泳池
【游泳容易導致的五類傳染病】
1、眼部傳染病
醫學上稱為"急性結膜炎"的紅眼病,在每年6月份至8月份的感染率是1月份的兩倍,而且發病者以經常游泳的人居多,究其原因,沒有經過充分消毒的游泳池是傳播的重要途徑。紅眼病可以通過接觸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沾染病毒的手、毛巾、水等都可以成為媒介。此外,沙眼衣原體也可通過游泳池水傳
染,使健康人患上沙眼。
當眼部有癢感、異物感或灼熱感,特別怕光,結膜充血,有膿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時,應當馬上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眼葯;同時自覺地和他人保持距離,不要去公共游泳池游泳,以免傳染了他人又加重病情。健康人到了公共泳池,應注意不要和他人共用浴品,游泳時不要用手揉眼睛。
2、皮膚傳染病
在游泳時應注意預防皮膚病,如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膿包瘡,潰爛後便結成蜜黃色的漿痂,一經接觸即會傳染;而皮膚淺層的真菌感染包括股癬、腳氣、灰指甲等,通過拖鞋、毛巾也極易傳染;游泳池中如有傳染性最強的淋病患者,則健康人便可能會因此而患上前尿道尿路感染;此外,疥瘡、傳染性軟疣,在浴池裡及桑拿按摩時也易傳染。
因此,游泳者在游泳之前應自備毛巾、拖鞋、浴巾等物品,游完後及時沐浴,並用一些含碘的洗液稀釋後擦拭皮膚,然後沖洗掉。
3、婦科疾病
除了泳池,洗澡間也可能是一個污染源。幾乎每個游泳過的人都會在裡面沖澡,因為衛生條件與設備並不完善,毛巾等洗浴用品常常胡亂搭在欄桿、水龍頭上。這樣很容易傳染疾病,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人更是如此。同時也帶來了傳染婦科病的隱患,不潔的紙巾、洗浴用品、潔具等都可能傳染婦科疾病。
4、臟水入耳引發炎症
游泳時耳朵很容易進水,原來有耳屎或者有耳病的人,臟水停留在耳內會使耳屎軟化,使耳朵堵塞、流膿等,引發外耳道和中耳炎症,如化膿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等,嚴重的還會引起鼓膜穿孔等。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游泳後應將耳內的水排出來。另外,游泳時嗆水千萬不要使勁擤鼻子,否則咽鼓管擴張,臟東西就會隨著咽鼓管進入耳內,引起炎症。
5、消化道傳染病
一些屬於"病從口入"的消化道傳染病也是不規范的泳池的一個健康隱患,人們在游泳時難免會嗆水,菌痢、感染性腹瀉、病毒性肝炎等病菌隨著水一起進入人體口腔和胃部,就有患病的危險。
⑷ 在游泳池游泳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嗎
在游泳池游泳不可能感染上艾滋病。因為艾滋病病毒要進入到人體的血液系統或淋巴系統才能引起感染,而在游泳池游泳,艾滋病病毒不能穿過皮膚進入人體內。此外,游泳池的水中含有漂白粉,能很快殺死艾滋病病毒。即使游泳池水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單位體積中所含的艾滋病病毒濃度極低,也不足以引起感染。 查看原帖>>
採納哦
⑸ 游泳池的水到底會不會傳播疾病
除了真菌以外,人際傳染病的病菌病毒等等,在游泳池生存的可能性極低。這個低,低到什麼地步呢,大概是街對面(20米)的人打噴嚏傳染感冒給你的概率。
還需要注意的是:絕大多數游泳池,比(除了大海和高寒湖泊之外的)野外水體,更加干凈。
至少我國境內,只要能下水的地方,各種水庫、河流、湖泊,基本上不會比游泳池的水體干凈。至於論據,不用多說。想想吧:各種湖泊、水庫,野外水體,養了多久生物沒有殺菌消毒。
各類真菌微生物,甚至寄生蟲,濃度跟游泳池實際是數量級的差別。所以野泳千萬謹慎。
需要說明的是,野外水體感染病菌的機會,其實仍然不大!
有人說,游泳池有可能傳染甲肝乙肝,其實病毒類在游泳池幾乎沒有生存和傳播的機會。
至於紅眼病——游泳池完全是背鍋俠。
原因是紅眼病傳染季節跟游泳旺季重合,而游泳不帶泳鏡,對眼睛有較強的刺激。這導致兩個後果:一是游泳後眼睛變紅,二是游泳後眼睛的抵抗力下降。表象誤解+其他途徑感染因果推定,人們經常把游泳池當成紅眼病的傳染基地。實際上,根本不是!
紅眼病,絕對不是在池內傳染的。正常洗滌消毒的話,哪怕提供浴巾,也沒有什麼傳染機會。
還有一點,游泳是很多人的一個記憶錨點。季節變化中,很多人往往能記住最近一次游泳的時間。所以充當背鍋俠,並非沒有原因。
⑹ 去游泳池游泳會不會有傳染病
在泳池這一環境中,人們擔心會感染的病一般分為三類:
1)針對女性:婦科病
2)較嚴重疾病:乙肝、性病
3)其他傳染病:皮膚病、消化道疾病、眼病等
正規的游泳館都有水質自檢公示
綜上所述,想去公共泳池游泳,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去池水消毒徹底、消毒和淋浴設施完善的正規游泳館。
2)遵守規定,泳前泳後及時淋浴。
3)自備毛巾、拖鞋等一切用品,不與他人混用。
4)盡量挑人少的時候去。
5)女性排卵期和經期不要游泳。
特別提示:
2013年10月,國家標准委發布了《游泳場所國家標准》,新標准規定,兒童游泳池的水深不得大於0.8米,並且兒童游泳池不應配置戲水設備。因此,為了兒童的健康和安全,兒童游泳最好到專屬的兒童泳區,而非多數泳池的淺水區。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蝌蚪君綜合
⑺ 游泳池游泳最易感染哪些疾病
天氣越來越熱,去泳池游泳消夏的人越來越多,有人為游泳池該不該有氣味而爭論不休,稱能令人染上某種性病。
近幾年來媒體對乙肝、艾滋病、性病等傳染性疾病的大力宣傳使得部分人對公共場所頗為警惕。
游泳池究竟干不幹凈,會不會引起疾病的傳播?又會傳播哪些疾病呢?
1.乙肝、性傳播疾病,一般不會
讓我們先從大家最擔心的病毒開始說起。最常見的經體液傳播的病毒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乙肝病毒(HBV)對環境的抵抗力非常強,一般的消毒方法,比如低溫和醫用酒精都殺不死它,但含氯的消毒劑以及常見氧化劑可以破壞其傳染性。
泳池所用的水至少經過了兩次以上的氯系消毒劑(主要是次氯酸鹽)處理,也有的泳池是採用雙氧水消毒,經過這樣處理的池水通常已不必擔心HBV病毒感染。
另外,即使泳池內還有少量活性HBV,在大量水的稀釋下,其經由泳者破損的皮膚黏膜進入體內的幾率也非常非常低。
再退一步說,即便有極其微量的HBV碰巧進入人體,也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消滅(打過疫苗的人就更不必擔心了),因此,在游泳中感染HBV的可能性接近於0。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比HBV脆弱很多,在體外存活時間更短,且同樣對上述消毒劑敏感,所以也無需擔心游泳會感染艾滋病和丙肝。
性傳播疾病里較常見的是淋病、梅毒和生殖器疣(主要指尖銳濕疣等疣樣病損)。
生殖器疣的病原是人乳頭瘤病毒(HPV),主要經性行為、母嬰和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在公共浴室或泳池共用毛巾、剃須刀等個人物品可能導致感染,但未見在泳池中經池水感染的報告。
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體對乾燥、寒冷、熱以及常見消毒劑均敏感,因此只要泳池和水進行過必要的消毒處理,一般是不必擔心經游泳傳播的,不過,如果衛生條件不合格,池水也有可能導致淋病或梅毒傳播。
2.皮膚病、消化道疾病、眼病,有些會
盡管乙肝和大部分性病都不會經消毒過的泳池傳播,但某些皮膚病卻會,所以正規的游泳館都會明確規定,患有皮膚病者不得進入泳池。
患有腳癬、體癬等真菌感染皮膚病的人在游泳時有可能將疾病傳給他人;膿皰瘡等細菌感染造成的皮膚膿痂也很容易在水中播散。疥蟎、陰虱等寄生蟲一般不會在池水中傳播,但容易經共用物品傳染。
消毒不合格的池水還會成為細菌和真菌的溫床。游泳時難免吞進少許池水,初學者和兒童吞進的池水會更多。調查顯示,未成年人游泳45分鍾時吞進的池水體積大約在37毫升,成年人則在16毫升左右。
兒童缺乏經驗,再加上咽鼓管位置比成人更接近水平,吞進池水後細菌很容易經咽鼓管進入耳內,引起中耳炎。當池水中致病菌數目較多時,吞入池水還有可能引起胃腸道疾病,表現為腹瀉等症狀。
隱孢子蟲和藍氏賈第鞭毛蟲是常見的胃腸道寄生蟲,國外資料顯示,在游泳池內感染這兩種腹瀉型寄生蟲的幾率大約在萬分之五和萬分之一以下,國內的泳池衛生與國外尚有差距,因此這兩種疾病雖不多見,但也不能忽視。
此外,在泳池中因「吞入「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而引起的腹瀉就更常見了。
沙眼衣原體(能引起包涵體結膜炎)在嚴格消毒的池水中可被殺死,但如果池水被污染,則有可能造成游泳者感染,引起游泳池結膜炎。
不過,公共泳池雖有傳播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可能性,但我們也不必因噎廢食,謹慎行動即能幫我們遠離風險。關於如何最大限度地確保游泳衛生,
這里有幾點建議:
1.選擇信譽好,管理規范的游泳館,其消毒措施比較嚴格,衛生情況相對有保障;
2.不要在人多的時候去游泳。游泳的人越少,潛在的傳染源也就越少;
3.游泳時間不要過長,游泳結束後立即洗澡,可有效防止皮膚病的感染;
4.個人物品獨立存放,任何時候都不要與他人共用;不用游泳場所提供的泳衣等貼身物件。
⑻ 游泳池游泳會不會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版乳汁、皮膚粘膜破損或炎權症潰瘍的滲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但是唾液、淚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發現病毒,但含病毒很少,傳染性也很小,所以游泳傳染的可能性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