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貴州旅遊十大景點有哪些可以說說嗎
貴州必去的景點:
貴州安順的黃果樹瀑布,這個瀑布是在吉尼斯記錄中最大的瀑布群,落差比較大而且整體也比較寬,屬於比較壯觀的。而且目前發展成的黃果樹瀑布旅遊區除了可以看瀑布之外,還有一些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屬於貴州必不可少的旅遊景點之一。
在離黃果樹瀑布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龍宮風景區,也是5A級旅遊景點,是安順另一個必去的景點。整個旅遊景區面積有60平方公里,分為4大景區,有很多水溶洞、喀斯特景觀,也是貴州最為成熟接待人數最多的黃金旅遊景點。
❷ 做過疝氣手術後多久可以到健身房鍛煉 求專業醫務人員回答,謝謝
普定友好疝氣醫來院醫務人員建議;源一般做完疝氣手術是三個月內不能做劇烈運動的。簡單點來說:疝氣俗稱漏腸要是在做手術之前劇烈運動的話都會漏出,現在是做了手術在身體還沒恢復好之前就更不能做劇烈運動了。三個月還是在你身體恢復的好的情況下,要是身體恢復得不好的話時間還要久一點!希望能幫到你!
❸ 安順市H·朵貝雲普定店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酒店位於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波玉大道23號,毗鄰凱旋廣場好又多超市星博購物廣場郎泊灣美食街等,背靠朵貝雲別墅區,風景怡人綠樹成蔭空氣清新;距離著名旅遊景點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僅60公里,車程50分鍾;距離龍宮風景區僅40公里,車程30分鍾;距離織金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僅50公里,車程40分鍾;距離秀水漂流景區僅8公里,車程15分鍾,距離大興東游樂場僅10公里,車程18分鍾。距離普定縣新政府大樓1.5公里,普定火車站2.3公里,黃果樹機場15.4公里,安順高鐵站18.3公里,周邊有安順汽車站公交站,交通便利,出行便捷,地理位置優越。酒店擁有客房96間,裝修輕奢時尚環境舒適整潔,所有客房均配置全智能化客控系統,一鍵操作,實現了酒店語音時代!酒店注重人文關懷,提供本公司生產的朵貝有機茶,其原材料採摘於生長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原生態高山茶基地,色清味甘芳香濃郁?。此外,酒店還配套有多功能會議室商務座談室健身房茶餐吧品茗區音樂餐廳24小時便利店自助洗衣房,高速光纖,全WIFI覆蓋,提供營養早餐中餐晚餐點餐服務及停車位130餘個;酒店致力於為賓客締造高效率高品質全智能化商旅生活多維空間,是您商旅休閑娛樂的理想驛站!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H·朵貝雲普定店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❹ 舊州在哪
舊州鎮是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所轄的一個鎮,位於安順市東南面,距西秀城區37公里。東鄰劉官鄉和平壩縣,南接東屯鄉、雙堡鎮,西與寧谷鎮接壤,北抵七眼橋、大西橋鎮,鎮域面積11695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292.9公頃,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大鎮。
基本信息:
舊州位於安順市東南面,距西秀城區37公里。古集鎮始建於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原名安順州。地理位置在東經105°14′~106°43′,北緯25°51′--26°42′之間,東鄰劉官鄉和平壩縣。2006年獲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2008年成功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獲批准授牌。轄24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戶數9496戶,總人口40729人,居住有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
區域概況:
舊州鎮地處雲貴高原東部的窪地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處安順老落坡山脈南麓型江河岸,最高海拔為境內老落坡山頂1603米,最低海拔為型江河出口處1378米,相對高差為225米,中部海拔為1417~1477米之間,東部海拔在1378~1463米之間,西部海拔在1425~1520米之間。
自然條件:
舊州鎮地質以溶蝕地貌為主、次為浸蝕地貌,岩溶地貌,境內礦產資源儲量大、質量好,可開采度大的有原煤、硅酸鹽石、頁岩石和高鈣石灰石。境內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性風濕氣候,受東南季風影響,年平均氣溫14.3℃,極端氣溫最高34.3℃,最低-2℃,無霜期269.9天,年均降雨量1360毫米。
舊州鎮境內河流有型江河域,屬長江水系,支流有五翠河、南門河、隴灰河、龍潭河、橫水河、羅官河,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中小型水利設施有羊保水庫、鵝項水庫、仙人壩水利溝渠。境內農業生產,漢代已「耕邑聚」.元初,因為州府所在地,農耕技術得到較快發展。明朝以後,由於傳入江南較為先進的農墾生產技術,境內田疇平坦,水源充足的地理優勢得以開發利用,種養業有所發展,清朝晚期,鴉片種植泛濫成災,民國時期境內農業生產留在清代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縣政府立足於農業生產的自然優勢,大力扶持農業發展。1958年建成鵝項水庫,1959年建成型江河仙人壩灌區攔截壩和左右乾渠,1985年建成羊保水庫。兩庫一壩自流溝渠總長47.17公里,灌溉面積8500畝。電力提灌站31個,灌溉面積4900畝。良好的農業水利設施和自然條件,培育了舊州「珍珠米」品牌,形成了優質米、優質山葯、優質折耳根種植基地,有安順「米糧倉」、「小江南」的美譽。
手工業狀況:
舊州鎮境內手工業歷史悠久,明初就出現桑蠶種養業,清代時中等以上的家庭婦女皆從事紡織業,紡織品為精棉、麻紗布、中粗棉布。境內工業企業最早是出現於晚清同治年間(1870年)的鞭炮製造業,100多年來,雖然朝代幾經更替,鞭炮製造業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維持2000餘人就業的分散民營企業,次之為發電業,因舊州鎮人口上千戶,周邊寨子相鄰,1959年就出現過發電業,後因設備陳舊、電價過高、線路造價等因素停止,再次為舊州農具廠,該廠始建於1957年,首先把個人打鐵的5盤爐子集中起來,打制合作社需要的農具統購統銷,到1974年發展成擁有114人,分成銀器、炸葯、爆竹、水泥車間,成為擁有專門辦公生產用房的綜合性生產企業,最高峰為1977年,成為安順縣最大的器具生產基地之一,由輕工局從安順市區招聘居民到廠就業,隸屬於輕工局,1978年該廠劃歸地方,由舊州區舊州鎮政府管理,1978年,因其炸葯車間火葯爆炸事故而倒閉。舊州水泥廠原建於1958年,1981年縣社隊企業局投資8.9萬元擴大生產,年產水泥3000噸,至1992年承包給私人經營,先後投入200萬元進行技改,到2002年達到年產水泥10000噸,擁有職工110人。
歷史文化:
舊州、古雲「安順州」,是安順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其東門外有碑記「今雲黔地,古雲梁州」,就足以證明舊州歷史悠久和其在安順政治經濟地位的舉足輕重了。歷史記載:舊州原是安順州所所在地,戰國時期為夜郎國地,秦時為夜郎縣,隋置賓化,唐置望江,宋改為普寧州,元改為普定府,順帝十一年,置安順州,成化吵徙安順州於普定衛,從此安順州才遷入今日的安順城。穿越歷史,我們不難想像舊州曾歷經過何等的繁榮昌盛景象,同時也孕育了舊州古代燦爛的文化。古舊州城內有鍾鼓樓、清元宮、萬壽宮、城隍廟、胡廣廟等古建築,同時私學和官學眾多。形成了舊州古文化。今天,舊州文化教育依然不失往日風采,鎮內有舊州初級中學和舊州中學、舊州小學、舊州幼兒園,擁有學生4300多人。由於鎮黨委、鎮政府的重視,各村紛紛建立村級小學,並新建了換代式的教學樓。同時,舊州鎮初級中學因教學質量突出,吸引了劉官、黃臘、雙堡、大西橋、東屯等周邊鄉鎮的學生來此就讀,且每年向安順市一中、二中和中專學校輸送大批成績優秀的學生。
歷史沿革:
春秋時為牂牁國轄地,戰國為夜郎地,秦漢屬象郡夜郎縣,三國、兩晉時隸屬牂牁郡,南朝隸屬夜郎談指縣,武德元年(618年),屬彝族之播勒部即普里部所屬之羅甸國,宋、齊、梁為寧州夜郎談指縣,隋置賓化,唐置望江,宋改普寧州,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隸雲南省,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設貴州安慰司普定土府安順州,州治即舊州,明洪武初年,安順建普定衛城,成化年間州府遷住安順,舊州易名為安順州,隸屬安順軍民府。民國3年(1914年),改安順府為安順縣,隸屬安順縣,為碧波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設舊州區公所至1991年12月撤區並鄉,詹家屯鄉、舊州鎮、隴灰鄉組成現舊州鎮。1951~1990年,在安順縣、市三分三合歷程中,均隸屬安順縣轄,1991~1999年,隸屬安順市,2000年後隸屬西秀區。
交通通訊:
鎮內交通條件良好,有良好的通迅設施。元、清、明時,就有驛道穿過境內,民國35年(1946年)修通過境安(順)廣(順)公路,1953年建成安(順)舊(州)公路,同年修通舊(州)雙(堡)公路,1985年修通舊(州)隴(灰)、舊(州)雲(峰)、舊(州)汪(寨)等公路,2002年修通舊(州)羊(保)公路2014年8月1日開通屯堡大道,則舊州鎮至安順市只要35分,以鎮政府所在地為中心形成延伸到各村的公路交通網路,通公路村的達100%.鎮內郵遞始於20世紀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成立郵電所,1958年升為郵電支局,郵遞路線49公里。60年代開通電話,1992年境內開通程式控制電話。
教育和文化:
舊州鎮教育方面,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境內有義學兩所,一所設在清元宮,一所設在壽福寺。民國初期有私塾25堂,民國3年(1914)建有縣立兩等小學堂1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2002年,境內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26所,幼兒園1所,在校學生數7198人,教師38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84%.
教育的發展推動了文化事業的進步。境內農村多以傳統的「跳地戲」、「玩花燈」、「舞龍」、「抬菩薩」、「唱山歌」為娛樂活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文化衛生事業得到很大發展,建立公社衛生所、廣播站、文化站,部分村寨建有衛生室、廣播室。2002年,鎮政府所在地有衛生院1所,個體診所7所,農村衛生室17所;8個村安裝了閉路電視接收站,25個村(居)委會安裝了調頻廣播,電視機和收錄機普及各村寨。鎮政府所在地建有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娛樂室、老年健身場所、歌舞廳、游戲機室等,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經濟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鎮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發展、團結、奮斗」三面旗子,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全面貫徹落實「抓機遇、提速度、上台階」的總要求,著力實施「古鎮→名鎮→重鎮→強鎮」發展戰略,以執政為民謀福祉,齊心協力抓發展,萬眾一心促跨越,推動舊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發展。
❺ 舊州是哪個省
河北省滄縣舊州鎮
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舊州鎮
河北省廊坊市舊州鄉
❻ 貴州省和四川省 哪個省好一些
貴州 四川都是祖國河山都是一樣的好
貴州省
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省會貴陽市。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市。轄貴陽市、六盤水市、遵義市、安順市、銅仁市、畢節市六個地級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和仁懷市、威寧縣兩個省直管縣級單位。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貴州省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有絢麗多彩的喀斯特景觀。
貴州省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活動,有舊石器時代早期的「黔西觀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盤縣「大洞人」,晚期智人的「興義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馬鞍山人」、「白岩腳洞人」和安龍「觀音洞人」。
地形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
貴州省地形圖
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
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3]
氣候
貴州的
貴州興義萬峰林
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2002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
環境
截至2014年末,貴州省已獲批準的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67個,已獲批準的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378個。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區123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全省森林覆蓋率49.0%。全年環保資金投入86.56億元。新增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4.26萬立方米/日,城市污水處理率上升到86.87%。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2.96萬公頃。工業重復用水率94.32%,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46.52%。化學需氧量排放量32.7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90.25萬噸。[2]
社會保障
截至2014年末,貴州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61.28萬人,其中企業職工268.1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86.6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91.8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75.05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48.01萬人。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7.63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18.31萬人。全省擁有社會服務床位數10.05萬張,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收養救助2.91萬人,其中養老服務機構收養救助2.48萬人。[2]
文化
截至2014年末,貴州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9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98個,公共圖書館94個,檔案館107個,博物館、紀念館75個,藝術表演場所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64個。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79.54萬戶。全省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提高到91.5%和95.4%。圖書出版社6個,音像出版社1個,印刷復制企業685個;全年圖書出版量6090.64萬份,雜志出版量1598.28萬份。[2]
苗族剪紙
貴州美食(9張)
黔東南苗族稱剪紙為「剪花」、「苗花紙」。在長期的刺綉實踐中,藝人們發現用剪紙圖案來代替在綉面上描繪圖案,可以准確無誤地不斷復制,既省工又省時,同時也能保持綉面的干凈潔亮,從此,她們就把剪紙圖案作為刺綉藝術的「藍本」。為了保證刺綉的質量,苗族婦女們把她們的聰明才華和喜怒哀樂等審美觀融人到剪紙圖案中,使之與眾不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間剪紙形式靈活多樣,各具特色。如「中心構圖式」,藝人主要在畫面中心表現主題,四周講究相應的對稱協調,用不同的花木草蟲來裝飾搭配。這與「不完全對稱」式那種以中軸為坐標,以量的平均分配來使畫面產生穩定感、層次感和節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講求統一,不講求變化的單調刻板的構圖形式。[15]
美食文化
貴州菜又稱黔菜,由貴陽菜、黔北菜和少數民族菜等數種風味組成。在明朝初期,貴州菜已趨於成熟,許多菜式都有600多年的歷史。 貴州菜餚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貴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民謠。酸菜家家腌制,食之開胃消食。酸湯則有爽口提神、殺菌消毒、去油膩化脂肪、健脾防結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為蘿卜、白菜、捲心菜等。酸湯的製作又分菜類酸、魚類酸、肉類酸、米類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發酵而成。
四川
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四川今與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甘肅、陝西諸省市交界。四川東部為川東平行嶺谷和川中丘陵,中部為成都平原,西部為川西高原。四川現轄1座副省級市,17座地級市,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四川,中國重要的經濟、工業、農業、軍事、旅遊、文化大省。省會成都為七大軍區之一的——成都軍區的所在地。
四川資源豐富,現擁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32種,佔全國資源種數的70%,為全國的資源、能源大省,是川氣東送的起點。因物產豐富,資源富集而被譽為「天府之國」。
四川經濟發展很快,交通干線密集,是「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高地」。
地理位置
四川介於東經97°21'—108°33'和北緯26°03'—34°19'之間,位於中國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21公里,東西邊境時差51分鍾。與7個省(區、市)接壤,東鄰重慶,北連青海、甘肅、陝西,南接雲南、貴州,西銜西藏。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的重要結合部,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7]
四川地形
氣候特徵
四川氣候總的特點是:區域表現差異顯著,東部冬暖、春旱、夏熱、秋雨、多雲霧、少日照、生長季長,西部則寒冷、冬長、基本無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類型多,有利於農、林、牧綜合發展;氣象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范圍大,主要是乾旱,暴雨、洪澇和低溫等也經常發生。[8]
日溫≥10℃的持續期240~280天,積溫達到4000~6000℃,氣溫日較差小,年較差大,冬暖夏熱,無霜期230~340天。盆地雲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時間較短,僅為1000~1400小時,比同緯度的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少600~800小時。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000~1200毫米。
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該區2013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顯,但干濕季分明。降水量較少,2013年有7個月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雲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000~2600小時。其河谷地區受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區。該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總體上以寒溫帶氣候為主,河谷乾暖,山地冷濕,冬寒夏涼,水熱不足,年均溫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時。
地形地貌
四川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低懸殊,西高東低的特點特別明顯。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五大部分。四川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分別佔全省面積的74.2%、10.3%、8.2%、7.3%。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佔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9]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分為丘狀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間,谷寬丘圓,排列稀疏,廣布沼澤。川西山地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切割深淺可分為高山原和高山峽谷區。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里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連結的山脈環繞而成,位於中國大西部東緣中段,長江上游,囊括四川中東部和重慶大部,是川渝的主體區域,人口稠密,城鎮密布。
四川盆地的面積26萬余平方公里,佔四川行政面積的33%。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盆地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緣龍門山,東北邊緣大巴山,西南邊緣大涼山,東南邊緣相望於武陵山。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岩和頁岩組成。這兩種岩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中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異,又可分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三部分。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細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科技
四川科技館
截至2014年末,四川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65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7 個。全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3人。全省全年共申請專利91167件,獲得授權專利47120件,其中發明專利29926件,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5682件。年末有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150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4個;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26家,其中創新型企業14家,創新型試點企業12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623家;重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30個,其中國家試點聯盟2個,國家重點培育聯盟1個;國家備案聯盟7個。全年共登記技術合同11991項,成交金額221億元。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2206項。[11]
衛生
華西醫院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醫療衛生機構80104個,其中醫院180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5137個;床位45.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45.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4.6萬人,執業助理醫師3.5萬人,注冊護士16.9萬人。婦幼保健機構202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5萬人,注冊護士0.7萬人;鄉鎮衛生院4575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5萬人,注冊護士2.0萬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部涉農縣(市、區),全年參合率99.3%。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提高到63.3%。基本葯物上網采購率99.2%。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8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分別降至24.4/10萬、7.99‰和9.55‰。 [11]
體育
四川省體育館
2014年,四川省優秀運動隊獲世界級比賽金牌14枚、銀牌7枚、銅牌9枚;獲亞洲級比賽金牌32枚、銀牌16枚、銅牌11枚;獲全國比賽金牌12枚、銀牌19枚、銅牌24枚。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40.2億元,增長11.5%,共籌集公益金11.9億元。年末國家級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15所、省級21所,市(縣)級業余訓練重點單位30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53個。共建設全民健身路徑7268條,當年新建142條。實施體育「十項惠民行動」,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693個。[11]
環保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共有自然保護區168個,面積8.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面積的17.35%。全年通過國家級生態縣(區)驗收3個,通過省級生態縣(市、區)驗收4個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特點、特色。
❼ 健身教練考大專文賃,選什麼專業
一般來說,大學就包括大專,大專是大學的一種。通常社會上的人都把大學普定為本科學士。一般的公務員招考只要求大專以上,個別單位會要求本科。公務考試有的要求大學以上就已包括大專在內。
大學與大專的區別在於:要求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容和深度不同,大學自然更深更專,大專相對較淺;學制不同--大學一般在四年或以上,大專一般三年;畢業時所獲證書不同,大學畢業可獲學士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而大專沒有學位證書。
❽ 安順 十大民生工程
安順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近日出爐,「工程」涉及環境提升、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基礎設施、文化體育、社會管理等十大類。2011年,安順將建立健全相關保障制度,推動該「民生工程」項目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實施,力爭建設成為全省的樣板「工程」。
●扶貧解困
幫3.6萬人脫貧
全年減貧3.6萬人。4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深入實施山地農業扶貧工程,在4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面開展「一業為主、多品共生,以短養長、種養結合」試點。實施以「1戶貧困農戶轉移1人,人均1畝經濟林(園),1戶掌握1項二、三產業增收致富門路」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扶貧細胞工程」。拓寬扶貧地區群眾就業渠道,培訓轉移800人,轉產1萬人。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在4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試點。繼續抓好4個重點縣鄉村黨建扶貧工作,抓好「萬個支部結對、萬名黨員幫扶」活動,完成400個一類貧困村村黨組織書記輪訓任務。
●就業促進
新增就業1.5萬人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900人以上,促進持證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700人,幫助2300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選聘180—200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招募不低於50名高校畢業生從事支醫、支農、支教、扶貧工作,吸納150名左右高校
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進行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不低於20%實現就業;利用「周六」招聘會、專場招聘會、公益性招聘會等,組織本市各企業,積極提供就業崗位,力爭達到1500個就業崗位,推薦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人數達到8000人。建立1個以上就業見習基地,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40000人。組織「SIYB」創業培訓不低於5期,培訓小老闆300人次;全市增加小老闆160戶,帶動新增就業2000人,啟動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的政策體系工作;積極創建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全市街道、鄉鎮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平台建設覆蓋率達到85%以上,創建充分就業社區2個以上。
●教育助學
百萬市民學禮儀
2011年,安順市將深入開展百萬市民學禮儀活動。完成中職招生1.1萬人以上,為社會培養輸送5000名技能人才,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1.5萬人以上;成人高等教育完成招生2300人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7%。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推進安順職中省級重點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工作。
●社會保障
實現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全覆蓋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25152人,基本解決企業未參保家屬工、臨時工養老保障歷史遺留問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376419人。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全覆蓋。城鄉低保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按標施保」。完善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盡快實現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銜接。出台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資格認定辦法,規范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將臨時救助資金、農村五保供養資金和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建設資金納入地方各級財政預算並同比有所提高。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8305人、82841人、101475人。
建成市殯儀服務中心並投入使用,開工建設火化場和公墓項目。開工建設安順城市公共交通樞紐總站。
●百姓安居
圓低收入家庭「蝸居」夢
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9803套、經濟適用住房1309套、公共租賃住房380套、限價商品房40套、城市棚戶區300套、國有工礦棚戶區400套、林區棚戶區327套。基本解決安順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在15平方米以下的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完成關嶺自治縣崗烏鎮「6·28」災後恢復重建搬遷安置工程所有建設內容,完成安置149戶655人,確保災民順利入住。做好受地質災害威脅的農房和學校搬遷工作。
啟動武當路、北山路建設,開工建設中心城區人行天橋2座,西秀區主街道完成「白改黑」道路工程,做好中心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工程、中心城區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建設工作。完成安順市二中新校區一期工程建設。做好中心城區小街小巷改造工作。
●基礎設施
解決15萬人口安全飲水
投資2.5億元,完成國省干線改造65.5公里。實施鄉(鎮)暢通工程以及其他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解決15萬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完成27座病險水庫治理任務,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平方公里,完成3.4萬畝「煙水配套」工程建設任務,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個,確保西秀區油菜河水庫和紫雲魯嘎水庫2個「滋黔」工程項目竣工。完善農村電網建設,完成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投資18686萬元,行政村電網完全改造率達100%,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8.6%,農村電網綜合線損率降低到12%。完成城市電網改造升級投資16798萬元以上,新建30個鄉(鎮)廣播電視服務站,對40個鄉鎮的有線電視網路實施聯網改造及數字化整體轉換,在農村地區新建通信光
纜651公里,新建移動通信基站480個,新增80個行政村實現光纖接入,新增30個自然村通電話。
●環境提升
完成滬昆公路沿線景觀整治
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主要幹道公路沿線及風景名勝區、工業園區、主要庫區和歷史文化名鎮周邊為重點,集中連片開展農村生活環境改善工程。積極爭取省村莊整治資金,啟動村莊整治示範點工作,2011年上半年完成所有試點的村莊建設(整治)規劃編制、評審及報批工作,年內初見成效。2011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滬昆高速公路安順境內沿線建築景觀整治工作。做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2011年實施方案和項目規劃,積極向省申報,力爭關嶺自治縣(含白水鎮)、紫雲自治縣進入全省試點范圍。
●文化體育
建一批公益性文體場所
建成50個農民文化家園、508個農家書屋。完成2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的維修建造;完成2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配置,為2個社區文化中心和2個社區文化活動室配備設備;完成20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鄉(鎮)、社區基層服務點設備配套。建成10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2個社區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建成1個縣級體育場館「雪炭工程」,啟動建設市全民健身中心(運動員公寓)和市文化中心(電廠工人俱樂部)。完成22044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組織「文化三下鄉」演出60場以上。
●醫療衛生
啟動安順市人民醫院搬遷工程
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20元。鞏固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落實每人每年120元的政府補助標准,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新建或改擴建5個鄉鎮計生服務站,新建或改擴建80個村級計生服務室。抓好傳染病防控和婦幼保健工作,控制傳染病暴發流行,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組織我市1所三級醫院、浙江省2所三級醫院支援我市5所縣級醫院。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配備和使用基本葯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啟動市人民醫院搬遷工程,開工建設西秀區、平壩縣醫院標准化建設工程,完成普定、紫雲2個縣級醫院標准化建設工程。
●社會管理
萬個監控點監控城區
基本完成全市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天網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報警監控系統二期建設步伐,前端監控點達1萬個,報警點達1000個,城市中心區域、主幹道、發案重點要害部位、校園主要出入口及重點區域全部安裝視頻監控探頭,並要實現與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監控報警聯網共享。各級各類學校按照學生規模500人以下2至3名、500人至1000人3至5名、1000人以上不低於學生總數3‰的比例配備專職保衛人員。
完成市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和兒童福利院建設。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建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綜合信息系統,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廣居住證、社保卡等「一證(卡)通」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