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貴州興仁縣風土人情、地理位置等
興仁縣位於貴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東鄰貞豐縣,南接安龍縣、興義市,西界普安縣,北接晴隆縣,東北與關嶺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東低,境內地形起伏較大。興仁縣轄16個鄉鎮、286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布、依、苗、回、彝、仡佬等1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3%,農村人口占人口的94%,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地理氣候
概況
興仁縣氣候屬暖溫冬干型,因受各種因素影響,表現為高原型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
興仁縣
無酷暑,無霜期長,雨熱同季。一般情況下,春季冷暖氣團交替出現,天氣很不穩定,常出現大風和倒春寒。夏季受東南面海洋濕空氣環流影響,南風多、濕度大、雨水較多,但熱量強度低。當西太平洋高壓西伸和海洋台風在兩廣登陸時,會給縣境帶來降水。秋季持續時間短、降溫快,北方冷空氣較強時,南下形成秋風。當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時,常產生秋綿雨。冬季受西北和北方冷空氣環流南下控制,多北風,較冷的乾燥大陸性氣團濕度低、降水少,常出現「干冬」現象。冷氣團南下路徑長,達縣境已趨於變性,影響不嚴重,但也有降雪、冰凍等現象。天氣波動形成的災害性天氣有乾旱、冰雹、倒春寒、暴雨、秋風、大風等。
氣溫
全縣常年平均氣溫15.2℃。7月最熱,平均氣溫22.1℃。元月最冷,平均氣溫6.1℃。極端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7.8℃。全年大於lO℃的日數243天,大於10℃的年積溫4588℃。
東北部的梭江、波秧河、麻沙河、岔普河等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年均氣溫在16℃以上,6至8月平均溫度高於22℃, 其中7月份在24℃以上。
西部斷頭山、大丫口至馬古地山脈等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脊地帶年均氣溫在14℃以下。其餘大部分地區年均氣溫在14-15℃之間。巴鈴、城關、屯腳等地年均氣溫在15—16℃左右。
氣壓
1954年1月1日起,氣象站開始測定氣壓。1954至1985年間,其氣壓值在844.3毫巴至878.9毫巴之間變化,常年平均值為861.3毫巴,極高值為878.9毫巴,出現於1961年1月16日;極低值為844.3毫巴,出現在1981年5月9日。
濕度
1947年1月1日始測定空氣濕度。1947至1985年,年均相對濕度為80%。最小值為2%,出現於1954年4月29日、1955年2月9日和1969年2月14日。歷年月均相對濕度最小在3月,最大在8月。
日照
1954年1月1日始測定日照時數。 1954至1985年,年均日照實數是1564.7小時,佔大陽可照時數(日照百分率)的35%。日照最少年(1954年))為1268.4小時,最多年(1978年)為1889.6小時。縣年均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103.00千卡。各鄉所在地年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7至103千卡之間。總輻射量最高值在縣城,每平方厘米103千卡。
降水
1942年11月5日始測定降水量,至1985年底止,降水總量為56555.8毫米,年均降水1315.3毫米。年均降水日數190天,年均降水日數的降水量為6.9毫米。年均降水總量最多是1965年(1887.6毫米);最少為1960年(960.4
衛星地圖——興仁縣
毫米)。 日降水量大於或等於25毫米的日數561天,年均13天;大於或等於50毫米的日數164天,年均4天;大於或等於100毫米的13天。一日最大降水量為207.6毫米,發生於1971年9月14日。歷年中最長連續降水日數達28天,降水量為247.8毫米,時間是1971年。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達29天,時間是1949年。
全縣降水量的分布是由西向東北逐漸減少。多雨區在斷頭山、大丫口至馬古地山脈一帶;典母、高武、潘家莊、龍場一線以西和雨樟區;城關、皇腳區西部邊沿,年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縣內多雨中心在下山、王家寨一帶和孔白、魯礎營、雨樟、交樂一帶,年均降水量在1500至1540毫米之間;少雨區在大山,年均降水量在1180至1250毫米之間;其它地區均在1250至1400毫米之間。
風能
興仁縣——竹蓀
1942年11月5日始觀測風。1952年以前風力以級別計算,資料遺失不全。1952年9月始以秒米計算風力大小。1953到1985年,年均風速為每秒1.9米。最多風向是東風和靜風。10分種平均最大風速是每秒19米,為西南偏西風,發生於1967年5月24日。1966年始使用達因風向風速器測定瞬間風速。截至1985年底止,瞬間最大風速值是每秒38.2米(12級),發生於1984年9月16日。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興仁是高原型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雨熱同季。獨特的氣候不僅
興仁縣
適宜發展畜牧業,也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 興仁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金、銻、汞、鉈、硫磺、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的遠景儲量超過45億噸,是國家地質儲量機構認定的「興仁煤田」;黃金探明氧化礦可采儲量6.25噸,原生礦遠景儲量超過100噸;鉈儲量約1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富鉈中型礦床;水能理論儲量9.7萬千瓦。
興仁是一塊富饒的寶地,物產資源極其豐富,有著廣闊物產開發前景。
編輯本段名優特產
興仁縣
興仁縣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山珍及圖案商標經評審,被認定為貴州省著名商標。 貴州省著名商標的評審認定單位為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興仁縣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自1993年創建並生產山珍牌竹蓀、雞棕醬油以來,產品質量穩定,成為黔西南富有市場競爭力的重點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暢銷州內外。企業及產品先後獲得省政府評定頒發的科技新產品二等獎、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評定頒發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州級龍頭企業等榮譽。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興仁縣境春秋時屬牂牁國,戰國、秦漢時屬夜郎國。唐貞觀八年(634年),設盤水縣治,屬盤州;唐天寶至南宋屬於矢部、於矢萬戶府。元朝時屬普安路總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築興仁所城;永樂
興仁縣
元年(1404年)屬普安安撫司,隸四川布政司;萬曆三十年(1602年),裁興仁城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設普安縣治於今縣城,屬安順府轄;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遷縣治於今普安縣城;乾隆十九年(1754年)設巡檢於今縣城,稱新城;嘉慶三年(1798年)設新城縣丞於今縣城,與普安分地而治,屬興義府轄;宣統三年(1911年),宣告脫離普安縣,暫設新城縣。民國元年(1912年)復設新城縣丞,10月,又廢新城縣丞,撥普安、安南、安龍、興義部分插花地設新城縣;民國三年(1914年)1月改新城縣為新縣,7月,定名興仁縣,設縣公署,屬黔西道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縣公署改稱縣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縣城;二十七年移駐安順;二十八年復駐縣城。1949年12月19日興仁專署和平起義,縣境解放。 建國後,1950至1952年屬興仁專區轄,1953至1956年屬興義專區轄,1956至1965年屬安順專區轄。1958年12月貞豐與興仁合並,稱興仁縣,縣治設縣城,1961年7月恢復兩縣原建制。1965至1981年9月復屬興義專區轄。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興仁屬其管轄。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1998年以來,興仁縣抓住南昆鐵路通車和頂興路建設的良好機遇,按照省政府批准實施的《興仁縣縣城總
興仁縣
體規劃修編》,依託老城區建設城東新區。目前,城東新區的建設已初具規模,顯示出新城的雛形,城東新區主骨架工程「六路一小區一市場」(即:振興路、文化路、市府南北路、黃金路、市府東路、美食一條街等六條道路和桃園住宅小區,工業品貿易批發市場已經建成),供水、供電、通訊、噴泉、雕塑、路燈、綠化美化等設施一並一次性配套建成,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其中振興大道為黔西南州一流的大道,全長1650米,寬40米,6車道,電力、供水、通訊等管網全部地下埋設,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噴泉和雕塑,並配置綠化和氣派的華燈,振興大道兩側一批城市標志性建築正在籌建或建設中,一個嶄新的、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城正在崛起。興仁縣位於貴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東鄰貞豐縣,南接安龍縣、興義市,西界普安縣,北接晴隆縣,東北與關嶺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東低,境內地形起伏較[4]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興仁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成為貴州實施西線旅遊戰略的黃金通道和黔西南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交通樞紐,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絢麗多彩、氣象萬千的人文、自然風景名勝資
興仁縣
源。 在自然風景名勝資源方面,由於興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屬低緯度高原性中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垂直差異明顯,表現為「谷地乾熱、高山涼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
縣境內山川秀麗,風景怡人。以放馬坪風景名勝區為中心綿延119平方公里的風景名勝資源,星羅棋布,數不勝數;有巍峨綿延的「百里青龍」、廣袤遼闊的放馬坪草場;有奇、絕、秀、幽的高原玉帶「麻沙河」,雄、險、奇、峻絕天下的「清水河景區」;還有鯉魚湖的風情萬種,真武山的空靈俊秀,大野場的古樸神秘以及那神奇夢幻般的溶岩洞群風光等,讓人嘆為大自然之「觀止」。它們集原始古樸、濃郁深厚、驚險秀麗、幽深奇峻為一體,但又各具特色,各顯奇異,引人入勝。
放馬坪草場景區
位於興仁南面,距縣城24公里,風光旖旎,是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貴州高原上少有的高原台地,素有"高原塞外"之稱。放馬坪總面積28490畝,其中天然草場21000畝,天然林7490畝。放馬坪草場目前已養有上千隻羊、牛,呈現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透露著無盡的生命與活力,讓人領略詩的意境、畫的絢爛。 東湖生態觀光旅遊園景區:位於興仁縣城東郊,在省道214線與頂興公路之間,距城東新區振興大道1公里。東湖湖區由4個大小湖泊組成,呈七星狀,總積水面積3平方公里,總蓄水量80萬立方,平均水深4米,深水區達12米。湖水四季清澈,水量均衡。湖區四周青山環抱,林木蔥郁,山水相映成趣。
鯉魚湖景區
位於興仁縣屯腳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景區主體大壩系蓄水工程,集雨面積10.07平方公里。湖面面積為777畝,總庫容408萬立方米。湖中魚類繁多,蓮藻豐茂,湖水湛藍深邃,湖區丘陵緩平,松杉挺拔,林深葉茂,蔥蘢蒼郁,四周群山環抱,山環水、水映山可謂盡得山水之妙,使湖區靜謐而恬淡。若盪舟湖上,湖光山色讓人沉醉。
真武山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隅。據《興仁縣志》記載,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國時期就是縣城八景之一,有"紅葉聳翠"之稱。1997年興仁縣委、縣政府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把重建真武山公園列上議事
興仁縣
日程。1999年完成了真武樓、登山石階、公園門廳、游泳池、獐戲水池、疊泉、壁泉、盆景園、荷楓水榭、榕蔭小憩、百鳥園、金蟾護井、大雄寶殿等,使一座玲瓏奇巧、生趣盎然的仿古園林在黔西南大地上俏然兀立,獨領風騷。三家寨道堂:地外縣境內"百里青龍"至"馬堡樹峽谷"景區的必經道上,坐落在林木蔥郁、環境清幽的三家寨回族村寨之中,是統領十二萬伊斯蘭教徒的聖地。
媾庄嚴、肅穆的古典建築群和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了眾多省內外觀光人士和海外遊客,許多人曾為之題詩題詞,有中國科學院楊冠雄教授題的"黔西南一勝境"和省政協常委、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省九三學社顧問馮沛題的"道傳三家寨、國愛一中華"等。
人文景觀
在人文景觀資源方面,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光輝燦爛,韻味雋永的文化遺產。我縣是少
興仁縣
數民族聚居地,各個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有記錄我國古代先民們在新、舊石器時代的活動,又為我們探究古夜朗文化提供寶貴線索的交樂漢墓群;有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我們研究伊斯蘭教的傳入,發展及變遷提供依據的三家寨道堂;還有金碧輝煌的佛教聖地——大雄寶殿;明代遺址馬乃兵營和安逸土司,古建奇觀東岳廟、陳氏庄園、省級文保單位壽福寺等都顯示了興仁悠久的文化積淀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㈡ 興仁浴室有單間24小時營業的嗎
興仁浴室是有單間有24小時營業的呀,如果想夜間去住的話可以去。
㈢ 貴州興仁算一個城市嗎
麻煩你不知道就不要亂說好不好,興仁縣位於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部,是中國西部的一塊風水寶地,國土總面積為178530萬平方米,耕地面積2.27萬公頃;轄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9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86個村民委員會,11個居民委員會,年末總人口45.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0.93萬人,非農業人口3.71萬人。人口出生率16.4‰,自然增長率10.8‰,計劃生育率83%,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布依族、苗族。 主要有煤、金、鐵、銻、汞、鉈、硫磺等。優質無煙煤遠景儲量超過45億噸,被列為全國2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黃金遠景儲量超過100噸;褐鐵礦儲量45萬噸;鉈儲量10萬噸;水泥用石灰石儲量超過866億噸。大部份礦產尚待勘探開發。森林覆蓋率23.67%。 興仁縣屬低緯度高原性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於多種動、植物的生長和繁育,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油菜、苡仁米、芭蕉芋、砂仁、辣椒等。 興仁縣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景色如畫,有碧草萬頃的放馬坪山頂草原、青山環抱的鯉魚湖、氣勢宏大的馬堡樹瀑布、四季皆綠的三道溝竹海、碧波粼粼的東湖公園、綠樹掩映的壽福寺、聞名遐邇的三家寨道堂、修葺一新的劍平池……興仁民族風情淳樸濃郁,民族歌舞多姿多彩,山水風光秀美。
㈣ 南通哪裡有游泳的地方
在興仁的東方游泳池
㈤ 貴州省興仁縣有什麼旅遊景點
位於興仁南面,距縣城24公里,風光旖旎,是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貴州高原上少有的高原台地,素有"高原塞外"之稱。放馬坪總面積28490畝,其中天然草場21000畝,天然林7490畝。放馬坪草場目前已養有上千隻羊、牛,呈現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透露著無盡的生命與活力,讓人領略詩的意境、畫的絢爛。 東湖生態觀光旅遊園景區:位於興仁縣城東郊,在省道214線與頂興公路之間,距城東新區振興大道1公里。東湖湖區由4個大小湖泊組成,呈七星狀,總積水面積3平方公里,總蓄水量80萬立方,平均水深4米,深水區達12米。湖水四季清澈,水量均衡。湖區四周青山環抱,林木蔥郁,山水相映成趣。 鯉魚湖景區 位於興仁縣屯腳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景區主體大壩系蓄水工程,集雨面積10.07平方公里。湖面面積為777畝,總庫容408萬立方米。湖中魚類繁多,蓮藻豐茂,湖水湛藍深邃,湖區丘陵緩平,松杉挺拔,林深葉茂,蔥蘢蒼郁,四周群山環抱,山環水、水映山可謂盡得山水之妙,使湖區靜謐而恬淡。若盪舟湖上,湖光山色讓人沉醉。 真武山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隅。據《興仁縣志》記載,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國時期就是縣城八景之一,有"紅葉聳翠"之稱。1997年興仁縣委、縣政府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把重建真武山公園列上議事日程。1999年完成了真武樓、登山石階、公園門廳、游泳池、獐戲水池、疊泉、壁泉、盆景園、荷楓水榭、榕蔭小憩、百鳥園、金蟾護井、大雄寶殿等,使一座玲瓏奇巧、生趣盎然的仿古園林在黔西南大地上俏然兀立,獨領風騷。 興仁縣 三家寨道堂:地外縣境內"百里青龍"至"馬堡樹峽谷"景區的必經道上,坐落在林木蔥郁、環境清幽的三家寨回族村寨之中,是統領十二萬伊斯蘭教徒的聖地。媾庄嚴、肅穆的古典建築群和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了眾多省內外觀光人士和海外遊客,許多人曾為之題詩題詞,有中國科學院楊冠雄教授題的"黔西南一勝境"和省政協常委、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省九三學社顧問馮沛題的"道傳三家寨、國愛一中華"等。 人文景觀 在人文景觀資源方面,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光輝燦爛,韻味雋永的文化遺產。我縣是少 興仁縣 數民族聚居地,各個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有記錄我國古代先民們在新、舊石器時代的活動,又為我們探究古夜朗文化提供寶貴線索的交樂漢墓群;有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我們研究伊斯蘭教的傳入,發展及變遷提供依據的三家寨道堂;還有金碧輝煌的佛教聖地——大雄寶殿;明代遺址馬乃兵營和安逸土司,古建奇觀東岳廟、陳氏庄園、省級文保單位壽福寺等都顯示了興仁悠久的文化積淀和深厚的歷史底蘊。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編輯本段經濟開發 興仁縣初步形成了以黃金,原煤開采為主的采選業,以水泥、機制磚為主的建材業,機制紙、煙葉復烤的 興仁縣——金銀花 經工業,醬油、芭蕉芋粉條為主的食品工業等的工業體系,並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 ——2010年工業總產值為41億元. ——企業發展壯大,工業產品產量增長。全縣共有國有、集體企業74個,其中國有經濟17個,集體企業57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的規模為:年產黃金400千克,原煤100萬噸,焦炭20萬噸,發電3100萬千瓦小時,水泥8萬噸,醬油1000噸。 ——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改善工業結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在鞏固、發展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同時,積極鼓勵集體、個體、私營、聯營、村辦、戶辦企業的發展。在工商部門注冊的集體企業122戶,注冊資金3948萬元,私營企業31戶,注冊資金1011萬元。目前已形成苗族拿綉領帶、山珍牌醬油、柴油袍玉帶石雕工藝品、富興高級保健生鐵鍋等名特優產品。 編輯本段興仁撤縣建市 2010年8月2日,中共興仁縣委員會第119次常委(擴大)會議一致通過《中共興仁縣委關於撤銷興仁縣設立興仁市的決定》。《決定》指出,撤銷興仁縣設立興仁市,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城鎮化進程的總體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意見,符合州委「一二三四」發展思路,符合興仁發展實際,反映了全縣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8月6日上午,興仁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43次會議通過了《興仁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興仁縣人民政府提出撤銷興仁縣設立興仁市的決議》。決議指出,「十一五」以來,興仁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縣、實現撤縣建市、構建和諧興仁」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科教興縣、農產穩縣、環境立縣」的發展戰略,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城市經濟和工業經濟發展較快,城鄉社
㈥ 興仁縣的風景名勝
位於縣來城西南隅。據自《興仁縣志》記載,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國時期就是縣城八景之一,有紅葉聳翠之稱。1997年興仁縣委、縣政府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把重建真武山公園列上議事日程。1999年完成了真武樓、登山石階、公園門廳、游泳池、獐戲水池、疊泉、壁泉、盆景園、荷楓水榭、榕蔭小憩、百鳥園、金蟾護井、大雄寶殿等,使一座玲瓏奇巧、生趣盎然的仿古園林在黔西南大地上俏然兀立,獨領風騷。
㈦ 貴州興仁縣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三道溝看竹子,鯉魚壩看苗子,放馬坪看牛馬,劍平池看大電視!還有去東湖吃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