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恆大未來城之後加推的房源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恆大未來城位於沙坪壩區大學城中路,離三號線大學城站直線距離2.6公里,佔地面積約㎡,建築面積約1095328㎡,共分為9個街區打造,涵蓋洋房、公寓、高層住宅,商務公寓等多種業態。
目前房源待售中,後期將會加推高層房源,套內面積約為60-70㎡,具體開盤時間及價格待定。
物業費:2.4元/月/平米
內部配套:會館、兒童游樂場、運動健身設施、人工湖
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大學城目前區域內14條公交線路,其中途徑本項目已開通5條線路, 康居西城——軌道大學城站(240路)在台北城站下車; 曾家——軌道大學城站(264路)在城市管理學校站下車; 曾家——陳家橋(271路)在台北城站下車; 康居西城——陳家橋 (273路 )在台北城站下車; 璧山職教中心——軌道大學城站(901路 )在西部新城客運站下車。
軌道交通:地鐵1號線大學城站
自駕:雙碑隧道、雙碑大橋已通車
周邊商業:台北生活廣場已正式開業,目前上井精緻料理、越界imax國際影城等也已正式開業。
周邊公園:木魚石千畝市政公園;千畝寨山坪森林公園。
周邊醫院:重醫附屬醫院、第三軍醫大兩所三級甲等醫院。
周邊學校:周邊有重大、重醫、重師、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科技學院等14所知名高校。重慶八中、重慶一中,樹人小學,人民小學等7所中小學。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㈡ 關於台北
台北
開放分類: 台灣、地理、旅遊、城市、行政區劃
目錄• 基本資料
• 歷史背景
• 行政區劃
• 台北地理
• 台北交通
• 台北經濟
• 觀光游覽
• 文化教育
• 宗教信仰
• 體育事業
• 友好城市
• 榮譽市民
• 歷史沿革
• 現任市長
• 城市獎項、榮譽
• 宗教信仰
• 體育事業
• 友好城市
• 榮譽市民
• 歷史沿革
• 現任市長
• 城市獎項、榮譽
台北概念
20世紀初之前,台北舊城區只包含現今中正區北邊的范圍,即使是1960年代所稱的「台北」仍舊狹義地意指包括大安區、松山區、大同區、信義區、中正區、中山區與萬華區在內的台北市舊市區。然而由於舊城區逐漸沒落,商業重心與市政核心東移,以及大量來自於台灣中、南部的外來人口聚居於周圍衛星市鎮,今日所稱的台北,有時泛指包括台北市與台北縣、基隆市在內的大台北地區,總人口達676萬人,若再加上桃園縣則可達867萬人。不過就行政區劃而言,「台北」通常仍指台北市。
台北可能指下列幾個意思之一:
台北市,又簡稱作北市;
台北縣,又簡稱作北縣;
大台北地區、台北都會區,為台北市、台北縣和基隆市三者統稱,有時也合稱為北北基、台北基隆都會區(Taipei-Keelung metropolitan area);
台灣北部地區,包括基隆市、台北縣、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以及宜蘭縣。但更常用的名稱是北台灣或是北部;
台北城,清朝在台北建立的古城或是台北府城。
台北市位於台灣島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四周與台北縣挨著。是全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為台灣第一大城市。
基本資料
[編輯本段]
箴言 健康城市 陽光台北
簡稱 台北、北市
設立始年 1884年建府、1920年設市
區劃 12區
政府所在地 信義區市府路1號
市長 郝龍斌
市花 杜鵑花
市樹 榕樹
市鳥 台灣藍鵲
郵政編碼:222
電話區號 02
總面積 271.7997平方公里(台灣的第16位)
總人口 2,629,269人(2007年12月)(台灣的第2位)
人口密度 9,673.55人/平方公里(台灣的第2位)
經度 東經121.6度
緯度 北緯24.9度
海拔高程 最高:1,120m(七星山)
氣候類型 副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溫 22.7℃
- 最高月均溫 29.3℃
- 最低月均溫 15.8℃
歷史背景
[編輯本段]
根據記載,台北最早為原住民中凱達格蘭人(屬於平埔族)的生活地,明代初期開始有漢人來到此地。從17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海岸開始,歷經荷治時期與鄭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蕪而未有大規模開拓,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地。1709年,泉州人陳天章、陳逢春、賴永和、陳憲伯、戴天樞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向台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地方,成為台北盆地開墾活動的開端。「大佳臘」之後多寫作「大加蚋堡」,源自平埔族語「tagal」。
19世紀中葉,淡水河流域的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興起,先是艋舺(今萬華)成為重要貿易據點,然後是大稻埕後來居上,台灣經濟重心逐漸北移。此後官方決定在艋舺與大稻埕間的田野地,興建台北府城作為行政中心。公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統管台灣行政,從此就有「台北」之名。1884年,台北府城城牆及5個城門正式落成。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擔任台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台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台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台中市)移至台北,從此逐漸成為台灣的政治中心。
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治初期,仍以原有的兩座衙門作為台灣總督府,成為日本統治台灣的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台灣總督府新廳舍落成為止。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台北府城城牆及西門,以原台北城范圍內的區域(日本人稱為「城內」)作為官方廳舍集中地,以及來台日人的商業活動地帶。並利用拆除後的城牆原址辟築4條3線道路,興建自來水及下水道系統,並分階段進行「市街改正」計劃,街道的建築風貌略為西化;另外也新設公園綠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築,台北市逐漸具有現代都市的形態。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當時的台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儀式,日本殖民時代劃下句點,現在為台灣省的省會城市和「中華民國政府」的臨時首都。
1945年至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的200萬軍民,以及1960年代眾多中南部民眾北上求學、工作的風潮,都使得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過去在美援的挹注下,道路、住宅社區、學校等公共設施的新建工程也開始逐步進行;城市的已開發區域原先集中於舊市區西側,自1960年代末期起,也開始向東邊的大片田野地拓展。1970年代與1980年代為台北市的高度發展期,城市的商業重心也從此時開始逐漸向東移至東區,西區相對顯現出發展衰退的態勢;伴隨高度發展而來的是交通量的激增,最終造成嚴重的交通問題。1990年代之後,市區鐵路地下化、快速道路、捷運、公車專用道等交通建設陸續完成,相當程度地緩解了交通上的壓力;信義計劃區開始快速發展,市政府與市議會亦遷至該地;原本漸趨沒落的西區,西門町、大稻埕等地帶也開始進行局部改造、更新計劃。不過,如何兼顧傳統社區或商圈的整建,與原有特色的保留,仍是一大課題。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台北設府,始於1875年,當時台北盆地屬於台北府淡水縣,但並未明文設置台北市。進入日治時期後,1920年的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並入台北市。
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為今日的12區:中正區、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信義區、內湖區、南港區、士林區、北投區、文山區。
即:
合並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為萬華區
合並城中區、古亭區為中正區
合並景美區、木柵區為文山區
將建成區、延平區並入大同區
將松山區南半分割,另行設置信義區
次分區
自2000年起,在各區之下增設次分區,作為輔助的行政區劃。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各里特色,劃定4~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文化、歷史特質類似的數個里集結起來,以求有效利用鄰里資源,並凝聚居民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展市政建設。至2006年8月台北市共有68個次分區。
台北地理
[編輯本段]
地形
台北市中心區域位於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於市區北邊與台北縣接壤處,整個山系於市區內大致向南延伸並趨緩,直抵圓山、大直與內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內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為1,120公尺,次高的大屯山為1,092公尺,山系中心地帶與北投側的外緣地帶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區東邊的內湖、南港與南邊的木柵多為丘陵地形;標高約300多公尺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則橫亘於信義、南港兩區之間。
水文
台北市境內的河流屬於淡水河流域。淡水河主河道以及自淡水河分出的新店溪流經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大稻埕)、萬華、公館、景美等地的市區邊界(淡水河主河道往西南續接大漢溪)。基隆河於關渡一帶自淡水河分出,流經社子、士林、大直、內湖、松山、南港後出台北市境續流經台北縣汐止、基隆市暖暖等地。過去因河道極為彎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士林段、內湖段和一小段南港段的河道皆進行過截彎取直工程。景美溪於景美一帶自新店溪分出,流經景美、木柵至台北縣深坑。雙溪於士林、北投交界一帶自基隆河分出,磺溪再由雙溪分出,雙溪流經芝山岩、外雙溪等地,磺溪則流經石牌、天母等地,上溯大屯山系的紗帽山、大屯山。
氣候
台北市位於北緯25度線附近,又因為是在海島上,地處東亞大陸與太平洋之間,深受乾冷的蒙古高壓與暖濕的太平洋高壓交互影響,形成了副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通常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有時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氣候變化影響,也會出現較暖的冬天,或是較冷的春天(如2005年2~3月蒙古高壓帶來的強烈冷氣團,使得台北的溫度少見地降至攝氏5.6度,鄰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現攝氏3.9度的低溫)。由於位在東亞季風帶內,因此氣候也受東北季風(冬季由東北方吹來含有許多水氣的季風,此風也是在冬季帶給台灣北部降水的主要來源)影響。也因為有東北季風的影響,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斷流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氣候特徵:因為市區主要位於台北盆地中,氣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響。夏季由於盆地周圍的高山而不易使熱氣排出,使得市內的氣溫通常較周圍的地區高出攝氏1~2度。進入冬季後,市區周圍的山地與丘陵地較容易形成地形雨。每年5月前後,由於蒙古高壓與太平洋高壓交會形成鋒面,使得台灣進入梅雨季節,此時台北的降雨天數也會增加。夏季也經常會因為上升氣流旺盛,形成午後雷陣雨。
最佳旅遊時間
台北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4℃,年降雨量為2100多毫米。每年7-9月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五分之二。 5月底至9月為夏季,氣溫炎熱潮濕,溫度約為25.2℃-28.6℃。10月至11月為秋季,溫度約為22.2℃-24.2℃。12月至2月為冬季,氣候較冷,溫度約為15.3℃-18.5℃。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而寒冷多雨,但很少有低於零度的氣溫出現。
台北交通
[編輯本段]
台北市與位於台北縣內的周邊衛星城市,如:雙和、板橋、三重、新莊、新店等,形成大型都會區,因此市區的交通流量十分龐大。每逢尖峰時段或假日,經常會有大量人潮、車潮流動於市區內或縣、市之間,經常導致市區內各重要幹道出現交通阻塞的情形。為求盡可能在短時間內疏散人潮、車潮,並減少塞車情形,因此除了一般道路外,亦興建多條快速道路與聯外橋梁。
此外,台北市亦為台灣大眾運輸最發達的都市,至2007年為止,整個大台北地區的營運中的公車路線共有421條,平均每日載客161萬人次,並有8成以上的中短程路線加入了聯營公車系統。捷運系統方面,台北捷運營運路線總長度74.4公里,平均每日運量已達121萬人次。此外,目前亦有可以共通使用於捷運、市區聯營公車、短程客運與公營停車場的非接觸式IC智慧卡—悠遊卡;並實施公車與捷運間的悠遊卡雙向轉乘優惠制度。
航空方面,從高雄小港、台中、嘉義、台南、屏東、花蓮、台東、馬公、金門、馬祖等地的機場,均有班機直飛台北松山機場。
鐵路上,縱貫線經過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車站、東區的松山站是兩大驛站,各級列車均停靠,班次密集,相當方便。
台北經濟
[編輯本段]
台北市在台灣經濟體系中,扮演金融、媒體、電信營運中心的關鍵性的角色。產業方面,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隨著高所得而來的高消費能力及產業結構變遷,統稱為服務業的第三級產業佔台北市整體產業比重近達九成。當中包含批發、零售、貿易、餐飲、金融服務、運輸倉儲、通信、工商服務等。服務業的盛行,讓台北市成為一座生活必需品相當容易取得的城市。某大型超商總經理曾說:「台北市有一個世界級的特色,就是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名。」
另外,台北市科技接受度相當高,以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為目標的台北,有線上網率、無線上網率等指標,都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對新事物的嘗試和一窩蜂的特性並不限於科技方面,歷年來出現的像是葡式蛋塔(1999年)、HELLO KITTY娃娃(2002年)、樂透(2003年)、動畫角色磁鐵(2005年)、甜甜圈(2005年)等「鬱金香式」熱潮即為一例。
產業分布於台灣其他都市(如新竹、高雄等地)的中、大型企業,大部分都將總公司設於台北市,形成了台灣最大的工業生產區和商業區。
勞動力狀況:到2006年3月底為止,15歲以上之民間人口約有213萬,勞動力有118萬6千,就業者有114萬,失業者4萬7千,非勞動力94萬4千;勞動力參與率55.7%,失業率3.9%。
在外籍勞工方面,到2007年7月底為止,台北市有49,251名外國專業人員(所謂的白領外勞),數量是全台灣最多的;而所謂的藍領外勞則有36,778人,也是全台灣第三多。
觀光游覽
[編輯本段]
台北市是台灣北部的游覽中心,除陽明山、北投風景區外,還有省內最大、建成最早佔地8.9萬平方米的台北公園和規模最大的木柵運物園。此外,由私人經營的榮星花園規模也相當可觀。劍潭、北安、福壽、雙溪等公園,也都是游覽的好地方。台北市名勝古跡頗多,其中台北城門、龍山寺、保安宮、孔廟、指南宮、圓山文化遺址等處,均為風景優美,適宜游覽的好地方。
台北市位於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與台北縣為界。若由空中鳥瞰台北市,棋盤式的道路系統、交錯聳立的參天高樓、星點狀的公園綠帶,以及終日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確是讓人辨識這座城市的絕佳指標。
循著淡水河、基隆河迤邐蜿蜒,北邊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陽明山公園,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態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後花園,四季各有不同風情韻致;坐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則堪為典型的城市綠洲,加上周遭人文、藝術活動頻繁,是都市人紓解身心的好去處。南區的木柵山區,登山健行之外,還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閑情。
肩挑島內文化龍頭地位的台北市,也擁有為數可觀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廟宇、古跡等。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是島內外首屈一指的藝術寶庫,對街而立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展現原住民文化樣貌;圓山周邊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大龍峒保安宮、台北孔廟、行天宮,刻劃著濃厚的人文活動軌跡。大稻埕和艋甲是匯聚台北移民血汗的歷史街區,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廟、龍山寺、華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處。
寸土寸金的台北都會,西門町、東區、天母、士林、公館等商圈林立,傢具街、書店街、電腦街、婚紗街、花市、玉市……等各種專賣街、市集,也是大都會細致分工下的產物。而街頭巷尾一家家咖啡廳、泡沫紅茶店、KTV、卡拉OK、PUB,華燈初上後,閃爍的霓虹妝點出不夜城的景象,讓台北的夜晚展現另種風情。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外觀仿北京故宮博物院,採用中國宮庭式設計,氣勢宏徫,美輪美奐。博物院收藏品共70萬余件,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玉器、漆器、雕刻、織綉、滿蒙檔案文獻最為豐富。
總統府
建於1919年,其建築是當時流行的文藝復興維多利亞風格,造型對稱五層樓建築物中央,立起一座象徵權威的高塔。是總統接見外賓、辦公的地方。
國父紀念館
建於1972年,是一座仿宮殿式設計,巍峨宏徫,內有一座可容納3000名觀眾的多功能大會堂,可舉辦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另外還有藏書30萬余冊的孫逸仙博士圖書館及中山公園。
龍山寺
古稱艋舺的萬華是台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清中期與台南、鹿港並稱為 「一府、二鹿、三艋舺」。而龍山寺創建於艋舺開拓之初,主祀觀世音菩薩,是台北市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
陽明山公園
位於台北盆地的東北方,公園主要以大屯和七星火山群為中心,因此各種特殊火山地形景觀及地質構造便成為一大特色。因崁腳斷層造就很多溫泉如:馬糟溫泉、北投溫泉、行義路溫泉等。每逢春季,園內各山植物開花遍野,蔚為奇觀,吸引不少客人特意去欣賞游覽。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佔地5.2頃,原屬日據時代總督府園藝支所用地,國民政府遷台後乃選是作為總統官邸,至1996年台北市政府收回官邸用地,開放給市民參觀。官邸內公館為蔣中正及其夫人居住、辦公、宴客地方,他倆在此共住了26年。官邸旁遍植各式園藝,是一個休憩賞玩之處。
忠烈祠
在圓山飯店東側,佔地約1600坪,氣派雄偉的廟堂,奉祀為國犧牲的烈士,由於景色清幽,整點並有換衛兵儀式,常吸引觀光客來觀看。
中正紀念堂
坐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大陸。三層台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強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門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噸,為青銅鑄建。 正堂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後方居中立蔣中正坐姿銅像, 以供瞻仰。
西門町
是指由成都路、中華路、漢口街、昆明街卯涵蓋的商業娛樂區,為台北市另類次流行文化的代表。
華西街夜市
位於龍山寺西邊的華西街夜市,是觀光客來台必到之處。夜市囊括各式風味小吃,從山產至海味,一應俱全。
士林夜市
為台北最有名的老夜市,主要消費對象以學生為主,除各式風味小吃外,還有很多最流行之服飾、精品等各式店鋪。時髦追新族到此,絕不空手而回。
台北觀音山:是台北近郊名山,山形猶如橫卧的觀音像,庄嚴地矗立在淡水河南岸八里地區,與北岸的淡水市鎮、大屯火山群相望,為淡水河口的著名地標。 觀音山的海拔不高,卻相連著18座小山峰,最高的硬漢嶺也不過612公尺,山區步道密布穿梭,為台北市西郊最熱門的登山去處之一。山上座落著不少名剎古寺,並可溯溪觀瀑、觀鷹賞鳥、眺望半個台北和壯麗的大屯山列,是一處豐富的自然觀賞去處。
文化教育
[編輯本段]
台北市的教育資源與台灣的其他縣市相比較為豐厚、優渥。1900年代,台灣第一座西式小學就成立於芝山岩一帶(即今日的士林國小)。隨後普設於台北各地的國語傳習所、公學校、小學校更奠下了台北的教育根基。
1950年代,許多位於台北市,投入龐大教育經費的國中、高中與大學,更成為台灣北部甚至全台灣的「明星學校」,在高中或大學聯合招生制度盛行時,尤其明顯。特別是明星高中的第一志願、前三志願或國立大學的熱門科系,每年都有相當激烈的入學競爭。即使在聯招幾近廢止的今日,這種情形仍舊延續著。
目前台北市轄下所有的大學有2所,分別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和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及一百六十餘所的公私立中小學,此外還有兒童育樂中心、社會教育館及動物園,並在各區設立運動健身中心、社區大學、圖書館等,提供市民休閑育樂與學習進修的機會。
宗教信仰
[編輯本段]
由於具有移民社會的屬性,以及台灣最大都市的地位,宗教上呈現蓬勃而多元的發展。雖以佛教與道教為主,但也有全台灣最多的基督教人口與穆斯林。
以佛教與道教為例,台北佛教廟宇登記有案者為107間,道教為154間。寺廟中所祭祀的神只大多是隨閩、粵移民由故鄉迎來的神佛,1950年代之後,許多台灣中南部居民移居至台北,亦將其神靈請至台北設分靈,所以祭祀以媽祖、王爺、菩薩居多。台北地區的佛道教寺廟數量之多,冠於北台灣,其教派之廣,幾乎涵蓋各神佛,堪稱台灣宗教的總匯。
體育事業
[編輯本段]
台北小巨蛋台北市曾舉辦許多國際性大型競賽,例如: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2004年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台北101國際登高賽、2004年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包含國道馬拉松)、IAU世界盃超級馬拉松比賽…等;2009年聽障奧運亦由台北市取得主辦權。另外還有許多國內性競賽,例如:「健康活力·運動台北」十二行政區路跑賽、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三商巧福杯路跑賽、舒跑杯路跑賽、中正杯錦標賽(范圍涵蓋各類運動)…等;超級籃球聯賽則固定於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體育館(俗稱「白館」)進行例行賽。
大型體育場館方面,目前有天母棒球場以及台北小巨蛋;主要供棒球比賽使用的大巨蛋已初步動工;市立體育場亦准備拆除改建。除此之外,各行政區的區級休閑、運動中心也漸次啟用或著手興建;每年並由各區的體育會舉辦不同規模的路跑競賽,以利於提升運動風氣。
友好城市
[編輯本段]
美國
德克薩斯州 休士頓、達拉斯、馬歇爾
俄亥俄州 克里夫蘭
喬治亞州 亞特蘭大、印地安那州、印地安那波利斯
奧克拉荷馬州 奧克拉荷馬市
麻薩諸塞州 波士頓
亞利桑納州 鳳凰城
加利福尼亞州 舊金山、洛杉磯
關島 阿加尼亞
亞洲、歐洲、大洋洲
蒙古 烏蘭巴托
韓國 首爾
越南 胡志明市
菲律賓 馬尼拉、奎松市
沙烏地阿拉伯 吉達
俄羅斯 烏蘭烏德
立陶宛 維爾紐斯
拉脫維亞 里加
法國 凡爾賽
捷克 布拉格
波蘭 華沙
澳大利亞 黃金海岸
馬紹爾群島 馬久羅
非洲、中南美洲
多哥 洛梅
貝南 科多努
南非 約翰尼斯堡、普利托里亞
塞內加爾 達喀爾
甘比亞 班竹市
幾內亞比索 比索
史瓦濟蘭 墨巴本
賴比瑞亞 蒙羅維亞
瓜地馬拉 瓜地馬拉市
多米尼克 聖多明哥
宏都拉斯 德古西加巴
哥斯大黎加 聖約瑟市
巴拉圭 亞松森
巴拿馬 巴拿馬市
尼加拉瓜 馬拿瓜
薩爾瓦多 聖薩爾瓦多
墨西哥 聖尼古拉斯市
玻利維亞 拉巴斯
榮譽市民
[編輯本段]
李昌鈺
張忠謀
林百里
施振榮
柯文昌
陳文文
陳珠璋
朱台深
湯靜蓮
沈竹雄
黃秀雄
靳秀麗
林旺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台北一名始見於清藍鼎元所撰「紀竹塹埔」,略曰:「竹塹埔寬長百里,行竟日無人煙。野番出沒,行人過此,視為畏途。然郡城、淡水上下必經之地,其地平坦,極膏腴,闢田疇,可得良田數千頃。台北民生之大利,又無以加於此。」此文所指之台北,系指竹塹以北之台灣北部地區而言。光緒元年,清廷允許建台北府,光緒八年台北府城興工,乃有專稱台北城內為台北。
1920年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並入台北市。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台北市成為省轄市,隸屬於台灣省。台北市政府於194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設於建成區長安西路。管轄區域:東為台北市松山區中坡,位於東經121°35′16〃;西為雙園區加蚊子(西園町),位於東經121°28′43〃;南為大安區六張犁,位於北緯25°0′19〃;北為中山區大直;位於北緯25°5′25〃。本市四境均為台北縣的各鄉鎮毗鄰。東與內湖鄉接壤,西以淡水河為界,與鷺洲鄉相隔,東南與深坑鄉為鄰,西南隔新店溪與中和鄉板橋鎮相望,北隔大直山與士林鎮相接。面積為66.9872平方千米,人口328591人。管轄大同、延平、中山、建成、古亭、龍山、松山、城中、雙園、大安等10區。
1950年台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台北市行政區域照舊。台北市管轄松山、大安、古亭、雙園、龍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等10區,人口155133人,面積為66.9872平方千米。管轄區域:東為台北市松山區中坡,位於東經121°35′17〃;西為雙園區路二段底,位於東經121°29′5〃;南為古亭區羅斯福路四段底,位於北緯25°0′46〃;北為中山區大直;位於北緯25°5′46〃。中心位置為城中區台灣省政府大廈,位於東經121°31′,北緯25°3′。本市東與台北縣內湖鄉、南港鎮接壤,西以淡水河為界與三重鎮相隔,東南與景美鎮、木柵鄉為鄰,西南隔新店溪與永和鎮、中和鄉及板橋鎮相望,北隔大直山與士林鎮相接。市政府設於建成區長安西路39號。
1967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次年,依地形自然形勢及水源需要,以淡水河、新店溪為界,將台北市原有轄區及台北縣的南港鎮、內湖鄉、木柵鄉、景美鎮,以及陽明山管理局所轄的士林、北投兩鎮一並劃歸台北市,分別改制為南港區、內湖區、木柵區、景美區、士林區、北投區。(註:1968年7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台北市除了直轄其他十四區外,士林北投兩區是透過陽明山管理局管轄的。北高兩市的區一樣是屬於鄉鎮級,但陽明山管理局是屬於縣級,且非派出機構,真正算派出機構的是市區。)
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為12區,合並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為萬華區,合並城中區、古亭區為中正區,合並景美區、木柵區為文山區,將建成區、延平區並入大同區,將松山區南半分割為新設置的信義區。
現任市長
[編輯本段]
郝龍斌
在2006年12月8日的台北市長選舉中,以較大優勢(越15萬張選票)擊敗包括謝長廷,宋楚瑜,李敖在內的多為候選人成為新任的台北市長,任期至2010年。
㈢ 信陽恆大名都附近的健身房
沒有 信仰有3家好的 離你那最近的也就是 台北城上 你如果需要我有朋友那裡工作
㈣ 我計劃一次旅遊
台北概念
20世紀初之前,台北舊城區只包含現今中正區北邊的范圍,即使是1960年代所稱的「台北」仍舊狹義地意指包括大安區、松山區、大同區、信義區、中正區、中山區與萬華區在內的台北市舊市區。然而由於舊城區逐漸沒落,商業重心與市政核心東移,以及大量來自於台灣中、南部的外來人口聚居於周圍衛星市鎮,今日所稱的台北,有時泛指包括台北市與台北縣、基隆市在內的大台北地區,總人口達676萬人,若再加上桃園縣則可達867萬人。不過就行政區劃而言,「台北」通常仍指台北市。
台北可能指下列幾個意思之一:
台北市,又簡稱作北市;
台北縣,又簡稱作北縣;
大台北地區、台北都會區,為台北市、台北縣和基隆市三者統稱,有時也合稱為北北基、台北基隆都會區(Taipei-Keelung metropolitan area);
台灣北部地區,包括基隆市、台北縣、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以及宜蘭縣。但更常用的名稱是北台灣或是北部;
台北城,清朝在台北建立的古城或是台北府城。
台北市位於台灣島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四周與台北縣挨著。是全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為台灣第一大城市。
基本資料
[編輯本段]
箴言 健康城市 陽光台北
簡稱 台北、北市
設立始年 1884年建府、1920年設市
區劃 12區
政府所在地 信義區市府路1號
市長 郝龍斌
市花 杜鵑花
市樹 榕樹
市鳥 台灣藍鵲
郵政編碼:222
電話區號 02
總面積 271.7997平方公里(台灣的第16位)
總人口 2,629,269人(2007年12月)(台灣的第2位)
人口密度 9,673.55人/平方公里(台灣的第2位)
經度 東經121.6度
緯度 北緯24.9度
海拔高程 最高:1,120m(七星山)
氣候類型 副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溫 22.7℃
- 最高月均溫 29.3℃
- 最低月均溫 15.8℃
歷史背景
[編輯本段]
根據記載,台北最早為原住民中凱達格蘭人(屬於平埔族)的生活地,明代初期開始有漢人來到此地。從17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海岸開始,歷經荷治時期與鄭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蕪而未有大規模開拓,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地。1709年,泉州人陳天章、陳逢春、賴永和、陳憲伯、戴天樞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向台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地方,成為台北盆地開墾活動的開端。「大佳臘」之後多寫作「大加蚋堡」,源自平埔族語「tagal」。
19世紀中葉,淡水河流域的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興起,先是艋舺(今萬華)成為重要貿易據點,然後是大稻埕後來居上,台灣經濟重心逐漸北移。此後官方決定在艋舺與大稻埕間的田野地,興建台北府城作為行政中心。公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統管台灣行政,從此就有「台北」之名。1884年,台北府城城牆及5個城門正式落成。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擔任台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台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台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台中市)移至台北,從此逐漸成為台灣的政治中心。
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治初期,仍以原有的兩座衙門作為台灣總督府,成為日本統治台灣的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台灣總督府新廳舍落成為止。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台北府城城牆及西門,以原台北城范圍內的區域(日本人稱為「城內」)作為官方廳舍集中地,以及來台日人的商業活動地帶。並利用拆除後的城牆原址辟築4條3線道路,興建自來水及下水道系統,並分階段進行「市街改正」計劃,街道的建築風貌略為西化;另外也新設公園綠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築,台北市逐漸具有現代都市的形態。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當時的台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儀式,日本殖民時代劃下句點,現在為台灣省的省會城市和「中華民國政府」的臨時首都。
1945年至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的200萬軍民,以及1960年代眾多中南部民眾北上求學、工作的風潮,都使得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過去在美援的挹注下,道路、住宅社區、學校等公共設施的新建工程也開始逐步進行;城市的已開發區域原先集中於舊市區西側,自1960年代末期起,也開始向東邊的大片田野地拓展。1970年代與1980年代為台北市的高度發展期,城市的商業重心也從此時開始逐漸向東移至東區,西區相對顯現出發展衰退的態勢;伴隨高度發展而來的是交通量的激增,最終造成嚴重的交通問題。1990年代之後,市區鐵路地下化、快速道路、捷運、公車專用道等交通建設陸續完成,相當程度地緩解了交通上的壓力;信義計劃區開始快速發展,市政府與市議會亦遷至該地;原本漸趨沒落的西區,西門町、大稻埕等地帶也開始進行局部改造、更新計劃。不過,如何兼顧傳統社區或商圈的整建,與原有特色的保留,仍是一大課題。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台北設府,始於1875年,當時台北盆地屬於台北府淡水縣,但並未明文設置台北市。進入日治時期後,1920年的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並入台北市。
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為今日的12區:中正區、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信義區、內湖區、南港區、士林區、北投區、文山區。
即:
合並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為萬華區
合並城中區、古亭區為中正區
合並景美區、木柵區為文山區
將建成區、延平區並入大同區
將松山區南半分割,另行設置信義區
次分區
自2000年起,在各區之下增設次分區,作為輔助的行政區劃。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各里特色,劃定4~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文化、歷史特質類似的數個里集結起來,以求有效利用鄰里資源,並凝聚居民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展市政建設。至2006年8月台北市共有68個次分區。
台北地理
[編輯本段]
地形
台北市中心區域位於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於市區北邊與台北縣接壤處,整個山系於市區內大致向南延伸並趨緩,直抵圓山、大直與內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內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為1,120公尺,次高的大屯山為1,092公尺,山系中心地帶與北投側的外緣地帶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區東邊的內湖、南港與南邊的木柵多為丘陵地形;標高約300多公尺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則橫亘於信義、南港兩區之間。
水文
台北市境內的河流屬於淡水河流域。淡水河主河道以及自淡水河分出的新店溪流經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大稻埕)、萬華、公館、景美等地的市區邊界(淡水河主河道往西南續接大漢溪)。基隆河於關渡一帶自淡水河分出,流經社子、士林、大直、內湖、松山、南港後出台北市境續流經台北縣汐止、基隆市暖暖等地。過去因河道極為彎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士林段、內湖段和一小段南港段的河道皆進行過截彎取直工程。景美溪於景美一帶自新店溪分出,流經景美、木柵至台北縣深坑。雙溪於士林、北投交界一帶自基隆河分出,磺溪再由雙溪分出,雙溪流經芝山岩、外雙溪等地,磺溪則流經石牌、天母等地,上溯大屯山系的紗帽山、大屯山。
氣候
台北市位於北緯25度線附近,又因為是在海島上,地處東亞大陸與太平洋之間,深受乾冷的蒙古高壓與暖濕的太平洋高壓交互影響,形成了副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通常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有時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氣候變化影響,也會出現較暖的冬天,或是較冷的春天(如2005年2~3月蒙古高壓帶來的強烈冷氣團,使得台北的溫度少見地降至攝氏5.6度,鄰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現攝氏3.9度的低溫)。由於位在東亞季風帶內,因此氣候也受東北季風(冬季由東北方吹來含有許多水氣的季風,此風也是在冬季帶給台灣北部降水的主要來源)影響。也因為有東北季風的影響,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斷流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氣候特徵:因為市區主要位於台北盆地中,氣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響。夏季由於盆地周圍的高山而不易使熱氣排出,使得市內的氣溫通常較周圍的地區高出攝氏1~2度。進入冬季後,市區周圍的山地與丘陵地較容易形成地形雨。每年5月前後,由於蒙古高壓與太平洋高壓交會形成鋒面,使得台灣進入梅雨季節,此時台北的降雨天數也會增加。夏季也經常會因為上升氣流旺盛,形成午後雷陣雨。
最佳旅遊時間
台北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4℃,年降雨量為2100多毫米。每年7-9月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五分之二。 5月底至9月為夏季,氣溫炎熱潮濕,溫度約為25.2℃-28.6℃。10月至11月為秋季,溫度約為22.2℃-24.2℃。12月至2月為冬季,氣候較冷,溫度約為15.3℃-18.5℃。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而寒冷多雨,但很少有低於零度的氣溫出現。
台北交通
[編輯本段]
台北市與位於台北縣內的周邊衛星城市,如:雙和、板橋、三重、新莊、新店等,形成大型都會區,因此市區的交通流量十分龐大。每逢尖峰時段或假日,經常會有大量人潮、車潮流動於市區內或縣、市之間,經常導致市區內各重要幹道出現交通阻塞的情形。為求盡可能在短時間內疏散人潮、車潮,並減少塞車情形,因此除了一般道路外,亦興建多條快速道路與聯外橋梁。
此外,台北市亦為台灣大眾運輸最發達的都市,至2007年為止,整個大台北地區的營運中的公車路線共有421條,平均每日載客161萬人次,並有8成以上的中短程路線加入了聯營公車系統。捷運系統方面,台北捷運營運路線總長度74.4公里,平均每日運量已達121萬人次。此外,目前亦有可以共通使用於捷運、市區聯營公車、短程客運與公營停車場的非接觸式IC智慧卡—悠遊卡;並實施公車與捷運間的悠遊卡雙向轉乘優惠制度。
航空方面,從高雄小港、台中、嘉義、台南、屏東、花蓮、台東、馬公、金門、馬祖等地的機場,均有班機直飛台北松山機場。
鐵路上,縱貫線經過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車站、東區的松山站是兩大驛站,各級列車均停靠,班次密集,相當方便。
台北經濟
[編輯本段]
台北市在台灣經濟體系中,扮演金融、媒體、電信營運中心的關鍵性的角色。產業方面,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隨著高所得而來的高消費能力及產業結構變遷,統稱為服務業的第三級產業佔台北市整體產業比重近達九成。當中包含批發、零售、貿易、餐飲、金融服務、運輸倉儲、通信、工商服務等。服務業的盛行,讓台北市成為一座生活必需品相當容易取得的城市。某大型超商總經理曾說:「台北市有一個世界級的特色,就是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名。」
另外,台北市科技接受度相當高,以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為目標的台北,有線上網率、無線上網率等指標,都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對新事物的嘗試和一窩蜂的特性並不限於科技方面,歷年來出現的像是葡式蛋塔(1999年)、HELLO KITTY娃娃(2002年)、樂透(2003年)、動畫角色磁鐵(2005年)、甜甜圈(2005年)等「鬱金香式」熱潮即為一例。
產業分布於台灣其他都市(如新竹、高雄等地)的中、大型企業,大部分都將總公司設於台北市,形成了台灣最大的工業生產區和商業區。
勞動力狀況:到2006年3月底為止,15歲以上之民間人口約有213萬,勞動力有118萬6千,就業者有114萬,失業者4萬7千,非勞動力94萬4千;勞動力參與率55.7%,失業率3.9%。
在外籍勞工方面,到2007年7月底為止,台北市有49,251名外國專業人員(所謂的白領外勞),數量是全台灣最多的;而所謂的藍領外勞則有36,778人,也是全台灣第三多。
觀光游覽
[編輯本段]
台北市是台灣北部的游覽中心,除陽明山、北投風景區外,還有省內最大、建成最早佔地8.9萬平方米的台北公園和規模最大的木柵運物園。此外,由私人經營的榮星花園規模也相當可觀。劍潭、北安、福壽、雙溪等公園,也都是游覽的好地方。台北市名勝古跡頗多,其中台北城門、龍山寺、保安宮、孔廟、指南宮、圓山文化遺址等處,均為風景優美,適宜游覽的好地方。
台北市位於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與台北縣為界。若由空中鳥瞰台北市,棋盤式的道路系統、交錯聳立的參天高樓、星點狀的公園綠帶,以及終日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確是讓人辨識這座城市的絕佳指標。
循著淡水河、基隆河迤邐蜿蜒,北邊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陽明山公園,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態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後花園,四季各有不同風情韻致;坐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則堪為典型的城市綠洲,加上周遭人文、藝術活動頻繁,是都市人紓解身心的好去處。南區的木柵山區,登山健行之外,還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閑情。
肩挑島內文化龍頭地位的台北市,也擁有為數可觀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廟宇、古跡等。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是島內外首屈一指的藝術寶庫,對街而立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展現原住民文化樣貌;圓山周邊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大龍峒保安宮、台北孔廟、行天宮,刻劃著濃厚的人文活動軌跡。大稻埕和艋甲是匯聚台北移民血汗的歷史街區,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廟、龍山寺、華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處。
寸土寸金的台北都會,西門町、東區、天母、士林、公館等商圈林立,傢具街、書店街、電腦街、婚紗街、花市、玉市……等各種專賣街、市集,也是大都會細致分工下的產物。而街頭巷尾一家家咖啡廳、泡沫紅茶店、KTV、卡拉OK、PUB,華燈初上後,閃爍的霓虹妝點出不夜城的景象,讓台北的夜晚展現另種風情。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外觀仿北京故宮博物院,採用中國宮庭式設計,氣勢宏徫,美輪美奐。博物院收藏品共70萬余件,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玉器、漆器、雕刻、織綉、滿蒙檔案文獻最為豐富。
總統府
建於1919年,其建築是當時流行的文藝復興維多利亞風格,造型對稱五層樓建築物中央,立起一座象徵權威的高塔。是總統接見外賓、辦公的地方。
國父紀念館
建於1972年,是一座仿宮殿式設計,巍峨宏徫,內有一座可容納3000名觀眾的多功能大會堂,可舉辦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另外還有藏書30萬余冊的孫逸仙博士圖書館及中山公園。
龍山寺
古稱艋舺的萬華是台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清中期與台南、鹿港並稱為 「一府、二鹿、三艋舺」。而龍山寺創建於艋舺開拓之初,主祀觀世音菩薩,是台北市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
陽明山公園
位於台北盆地的東北方,公園主要以大屯和七星火山群為中心,因此各種特殊火山地形景觀及地質構造便成為一大特色。因崁腳斷層造就很多溫泉如:馬糟溫泉、北投溫泉、行義路溫泉等。每逢春季,園內各山植物開花遍野,蔚為奇觀,吸引不少客人特意去欣賞游覽。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佔地5.2頃,原屬日據時代總督府園藝支所用地,國民政府遷台後乃選是作為總統官邸,至1996年台北市政府收回官邸用地,開放給市民參觀。官邸內公館為蔣中正及其夫人居住、辦公、宴客地方,他倆在此共住了26年。官邸旁遍植各式園藝,是一個休憩賞玩之處。
忠烈祠
在圓山飯店東側,佔地約1600坪,氣派雄偉的廟堂,奉祀為國犧牲的烈士,由於景色清幽,整點並有換衛兵儀式,常吸引觀光客來觀看。
中正紀念堂
坐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大陸。三層台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強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門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噸,為青銅鑄建。 正堂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後方居中立蔣中正坐姿銅像, 以供瞻仰。
西門町
是指由成都路、中華路、漢口街、昆明街卯涵蓋的商業娛樂區,為台北市另類次流行文化的代表。
華西街夜市
位於龍山寺西邊的華西街夜市,是觀光客來台必到之處。夜市囊括各式風味小吃,從山產至海味,一應俱全。
士林夜市
為台北最有名的老夜市,主要消費對象以學生為主,除各式風味小吃外,還有很多最流行之服飾、精品等各式店鋪。時髦追新族到此,絕不空手而回。
台北觀音山:是台北近郊名山,山形猶如橫卧的觀音像,庄嚴地矗立在淡水河南岸八里地區,與北岸的淡水市鎮、大屯火山群相望,為淡水河口的著名地標。 觀音山的海拔不高,卻相連著18座小山峰,最高的硬漢嶺也不過612公尺,山區步道密布穿梭,為台北市西郊最熱門的登山去處之一。山上座落著不少名剎古寺,並可溯溪觀瀑、觀鷹賞鳥、眺望半個台北和壯麗的大屯山列,是一處豐富的自然觀賞去處。
文化教育
[編輯本段]
台北市的教育資源與台灣的其他縣市相比較為豐厚、優渥。1900年代,台灣第一座西式小學就成立於芝山岩一帶(即今日的士林國小)。隨後普設於台北各地的國語傳習所、公學校、小學校更奠下了台北的教育根基。
1950年代,許多位於台北市,投入龐大教育經費的國中、高中與大學,更成為台灣北部甚至全台灣的「明星學校」,在高中或大學聯合招生制度盛行時,尤其明顯。特別是明星高中的第一志願、前三志願或國立大學的熱門科系,每年都有相當激烈的入學競爭。即使在聯招幾近廢止的今日,這種情形仍舊延續著。
目前台北市轄下所有的大學有2所,分別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和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及一百六十餘所的公私立中小學,此外還有兒童育樂中心、社會教育館及動物園,並在各區設立運動健身中心、社區大學、圖書館等,提供市民休閑育樂與學習進修的機會。
宗教信仰
[編輯本段]
由於具有移民社會的屬性,以及台灣最大都市的地位,宗教上呈現蓬勃而多元的發展。雖以佛教與道教為主,但也有全台灣最多的基督教人口與穆斯林。
以佛教與道教為例,台北佛教廟宇登記有案者為107間,道教為154間。寺廟中所祭祀的神只大多是隨閩、粵移民由故鄉迎來的神佛,1950年代之後,許多台灣中南部居民移居至台北,亦將其神靈請至台北設分靈,所以祭祀以媽祖、王爺、菩薩居多。台北地區的佛道教寺廟數量之多,冠於北台灣,其教派之廣,幾乎涵蓋各神佛,堪稱台灣宗教的總匯。
體育事業
[編輯本段]
台北小巨蛋台北市曾舉辦許多國際性大型競賽,例如: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2004年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台北101國際登高賽、2004年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包含國道馬拉松)、IAU世界盃超級馬拉松比賽…等;2009年聽障奧運亦由台北市取得主辦權。另外還有許多國內性競賽,例如:「健康活力·運動台北」十二行政區路跑賽、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三商巧福杯路跑賽、舒跑杯路跑賽、中正杯錦標賽(范圍涵蓋各類運動)…等;超級籃球聯賽則固定於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體育館(俗稱「白館」)進行例行賽。
大型體育場館方面,目前有天母棒球場以及台北小巨蛋;主要供棒球比賽使用的大巨蛋已初步動工;市立體育場亦准備拆除改建。除此之外,各行政區的區級休閑、運動中心也漸次啟用或著手興建;每年並由各區的體育會舉辦不同規模的路跑競賽,以利於提升運動風氣。
友好城市
[編輯本段]
美國
德克薩斯州 休士頓、達拉斯、馬歇爾
俄亥俄州 克里夫蘭
喬治亞州 亞特蘭大、印地安那州、印地安那波利斯
奧克拉荷馬州 奧克拉荷馬市
麻薩諸塞州 波士頓
亞利桑納州 鳳凰城
加利福尼亞州 舊金山、洛杉磯
關島 阿加尼亞
亞洲、歐洲、大洋洲
蒙古 烏蘭巴托
韓國 首爾
越南 胡志明市
菲律賓 馬尼拉、奎松市
沙烏地阿拉伯 吉達
俄羅斯 烏蘭烏德
立陶宛 維爾紐斯
拉脫維亞 里加
法國 凡爾賽
捷克 布拉格
波蘭 華沙
澳大利亞 黃金海岸
馬紹爾群島 馬久羅
非洲、中南美洲
多哥 洛梅
貝南 科多努
南非 約翰尼斯堡、普利托里亞
塞內加爾 達喀爾
甘比亞 班竹市
幾內亞比索 比索
史瓦濟蘭 墨巴本
賴比瑞亞 蒙羅維亞
瓜地馬拉 瓜地馬拉市
多米尼克 聖多明哥
宏都拉斯 德古西加巴
哥斯大黎加 聖約瑟市
巴拉圭 亞松森
巴拿馬 巴拿馬市
尼加拉瓜 馬拿瓜
薩爾瓦多 聖薩爾瓦多
墨西哥 聖尼古拉斯市
玻利維亞 拉巴斯
榮譽市民
[編輯本段]
李昌鈺
張忠謀
林百里
施振榮
柯文昌
陳文文
陳珠璋
朱台深
湯靜蓮
沈竹雄
黃秀雄
靳秀麗
林旺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台北一名始見於清藍鼎元所撰「紀竹塹埔」,略曰:「竹塹埔寬長百里,行竟日無人煙。野番出沒,行人過此,視為畏途。然郡城、淡水上下必經之地,其地平坦,極膏腴,闢田疇,可得良田數千頃。台北民生之大利,又無以加於此。」此文所指之台北,系指竹塹以北之台灣北部地區而言。光緒元年,清廷允許建台北府,光緒八年台北府城興工,乃有專稱台北城內為台北。
1920年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並入台北市。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台北市成為省轄市,隸屬於台灣省。台北市政府於194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設於建成區長安西路。管轄區域:東為台北市松山區中坡,位於東經121°35′16〃;西為雙園區加蚊子(西園町),位於東經121°28′43〃;南為大安區六張犁,位於北緯25°0′19〃;北為中山區大直;位於北緯25°5′25〃。本市四境均為台北縣的各鄉鎮毗鄰。東與內湖鄉接壤,西以淡水河為界,與鷺洲鄉相隔,東南與深坑鄉為鄰,西南隔新店溪與中和鄉板橋鎮相望,北隔大直山與士林鎮相接。面積為66.9872平方千米,人口328591人。管轄大同、延平、中山、建成、古亭、龍山、松山、城中、雙園、大安等10區。
1950年台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台北市行政區域照舊。台北市管轄松山、大安、古亭、雙園、龍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等10區,人口155133人,面積為66.9872平方千米。管轄區域:東為台北市松山區中坡,位於東經121°35′17〃;西為雙園區路二段底,位於東經121°29′5〃;南為古亭區羅斯福路四段底,位於北緯25°0′46〃;北為中山區大直;位於北緯25°5′46〃。中心位置為城中區台灣省政府大廈,位於東經121°31′,北緯25°3′。本市東與台北縣內湖鄉、南港鎮接壤,西以淡水河為界與三重鎮相隔,東南與景美鎮、木柵鄉為鄰,西南隔新店溪與永和鎮、中和鄉及板橋鎮相望,北隔大直山與士林鎮相接。市政府設於建成區長安西路39號。
1967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次年,依地形自然形勢及水源需要,以淡水河、新店溪為界,將台北市原有轄區及台北縣的南港鎮、內湖鄉、木柵鄉、景美鎮,以及陽明山管理局所轄的士林、北投兩鎮一並劃歸台北市,分別改制為南港區、內湖區、木柵區、景美區、士林區、北投區。(註:1968年7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台北市除了直轄其他十四區外,士林北投兩區是透過陽明山管理局管轄的。北高兩市的區一樣是屬於鄉鎮級,但陽明山管理局是屬於縣級,且非派出機構,真正算派出機構的是市區。)
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為12區,合並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為萬華區,合並城中區、古亭區為中正區,合並景美區、木柵區為文山區,將建成區、延平區並入大同區,將松山區南半分割為新設置的信義區。
現任市長
[編輯本段]
郝龍斌
在2006年12月8日的台北市長選舉中,以較大優勢(越15萬張選票)擊敗包括謝長廷,宋楚瑜,李敖在內的多為候選人成為新任的台北市長,任期至2010年。
㈤ 誰知道百里健行是一個什麼樣的活動
台北概念
20世紀初之前,台北舊城區只包含現今中正區北邊的范圍,即使是1960年代所稱的「台北」仍舊狹義地意指包括大安區、松山區、大同區、信義區、中正區、中山區與萬華區在內的台北市舊市區。然而由於舊城區逐漸沒落,商業重心與市政核心東移,以及大量來自於台灣中、南部的外來人口聚居於周圍衛星市鎮,今日所稱的台北,有時泛指包括台北市與台北縣、基隆市在內的大台北地區,總人口達676萬人,若再加上桃園縣則可達867萬人。不過就行政區劃而言,「台北」通常仍指台北市。
台北可能指下列幾個意思之一:
台北市,又簡稱作北市;
台北縣,又簡稱作北縣;
大台北地區、台北都會區,為台北市、台北縣和基隆市三者統稱,有時也合稱為北北基、台北基隆都會區(Taipei-Keelung metropolitan area);
台灣北部地區,包括基隆市、台北縣、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以及宜蘭縣。但更常用的名稱是北台灣或是北部;
台北城,清朝在台北建立的古城或是台北府城。
台北市位於台灣島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四周與台北縣挨著。是全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為台灣第一大城市。
基本資料
[編輯本段]
箴言 健康城市 陽光台北
簡稱 台北、北市
設立始年 1884年建府、1920年設市
區劃 12區
政府所在地 信義區市府路1號
市長 郝龍斌
市花 杜鵑花
市樹 榕樹
市鳥 台灣藍鵲
郵政編碼:222
電話區號 02
總面積 271.7997平方公里(台灣的第16位)
總人口 2,629,269人(2007年12月)(台灣的第2位)
人口密度 9,673.55人/平方公里(台灣的第2位)
經度 東經121.6度
緯度 北緯24.9度
海拔高程 最高:1,120m(七星山)
氣候類型 副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溫 22.7℃
- 最高月均溫 29.3℃
- 最低月均溫 15.8℃
歷史背景
[編輯本段]
根據記載,台北最早為原住民中凱達格蘭人(屬於平埔族)的生活地,明代初期開始有漢人來到此地。從17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海岸開始,歷經荷治時期與鄭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蕪而未有大規模開拓,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地。1709年,泉州人陳天章、陳逢春、賴永和、陳憲伯、戴天樞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向台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地方,成為台北盆地開墾活動的開端。「大佳臘」之後多寫作「大加蚋堡」,源自平埔族語「tagal」。
19世紀中葉,淡水河流域的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興起,先是艋舺(今萬華)成為重要貿易據點,然後是大稻埕後來居上,台灣經濟重心逐漸北移。此後官方決定在艋舺與大稻埕間的田野地,興建台北府城作為行政中心。公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統管台灣行政,從此就有「台北」之名。1884年,台北府城城牆及5個城門正式落成。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擔任台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台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台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台中市)移至台北,從此逐漸成為台灣的政治中心。
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治初期,仍以原有的兩座衙門作為台灣總督府,成為日本統治台灣的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台灣總督府新廳舍落成為止。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台北府城城牆及西門,以原台北城范圍內的區域(日本人稱為「城內」)作為官方廳舍集中地,以及來台日人的商業活動地帶。並利用拆除後的城牆原址辟築4條3線道路,興建自來水及下水道系統,並分階段進行「市街改正」計劃,街道的建築風貌略為西化;另外也新設公園綠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築,台北市逐漸具有現代都市的形態。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當時的台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儀式,日本殖民時代劃下句點,現在為台灣省的省會城市和「中華民國政府」的臨時首都。
1945年至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的200萬軍民,以及1960年代眾多中南部民眾北上求學、工作的風潮,都使得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過去在美援的挹注下,道路、住宅社區、學校等公共設施的新建工程也開始逐步進行;城市的已開發區域原先集中於舊市區西側,自1960年代末期起,也開始向東邊的大片田野地拓展。1970年代與1980年代為台北市的高度發展期,城市的商業重心也從此時開始逐漸向東移至東區,西區相對顯現出發展衰退的態勢;伴隨高度發展而來的是交通量的激增,最終造成嚴重的交通問題。1990年代之後,市區鐵路地下化、快速道路、捷運、公車專用道等交通建設陸續完成,相當程度地緩解了交通上的壓力;信義計劃區開始快速發展,市政府與市議會亦遷至該地;原本漸趨沒落的西區,西門町、大稻埕等地帶也開始進行局部改造、更新計劃。不過,如何兼顧傳統社區或商圈的整建,與原有特色的保留,仍是一大課題。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台北設府,始於1875年,當時台北盆地屬於台北府淡水縣,但並未明文設置台北市。進入日治時期後,1920年的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並入台北市。
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為今日的12區:中正區、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信義區、內湖區、南港區、士林區、北投區、文山區。
即:
合並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為萬華區
合並城中區、古亭區為中正區
合並景美區、木柵區為文山區
將建成區、延平區並入大同區
將松山區南半分割,另行設置信義區
次分區
自2000年起,在各區之下增設次分區,作為輔助的行政區劃。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各里特色,劃定4~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文化、歷史特質類似的數個里集結起來,以求有效利用鄰里資源,並凝聚居民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展市政建設。至2006年8月台北市共有68個次分區。
台北地理
[編輯本段]
地形
台北市中心區域位於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於市區北邊與台北縣接壤處,整個山系於市區內大致向南延伸並趨緩,直抵圓山、大直與內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內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為1,120公尺,次高的大屯山為1,092公尺,山系中心地帶與北投側的外緣地帶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區東邊的內湖、南港與南邊的木柵多為丘陵地形;標高約300多公尺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則橫亘於信義、南港兩區之間。
水文
台北市境內的河流屬於淡水河流域。淡水河主河道以及自淡水河分出的新店溪流經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大稻埕)、萬華、公館、景美等地的市區邊界(淡水河主河道往西南續接大漢溪)。基隆河於關渡一帶自淡水河分出,流經社子、士林、大直、內湖、松山、南港後出台北市境續流經台北縣汐止、基隆市暖暖等地。過去因河道極為彎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士林段、內湖段和一小段南港段的河道皆進行過截彎取直工程。景美溪於景美一帶自新店溪分出,流經景美、木柵至台北縣深坑。雙溪於士林、北投交界一帶自基隆河分出,磺溪再由雙溪分出,雙溪流經芝山岩、外雙溪等地,磺溪則流經石牌、天母等地,上溯大屯山系的紗帽山、大屯山。
氣候
台北市位於北緯25度線附近,又因為是在海島上,地處東亞大陸與太平洋之間,深受乾冷的蒙古高壓與暖濕的太平洋高壓交互影響,形成了副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通常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有時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氣候變化影響,也會出現較暖的冬天,或是較冷的春天(如2005年2~3月蒙古高壓帶來的強烈冷氣團,使得台北的溫度少見地降至攝氏5.6度,鄰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現攝氏3.9度的低溫)。由於位在東亞季風帶內,因此氣候也受東北季風(冬季由東北方吹來含有許多水氣的季風,此風也是在冬季帶給台灣北部降水的主要來源)影響。也因為有東北季風的影響,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斷流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氣候特徵:因為市區主要位於台北盆地中,氣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響。夏季由於盆地周圍的高山而不易使熱氣排出,使得市內的氣溫通常較周圍的地區高出攝氏1~2度。進入冬季後,市區周圍的山地與丘陵地較容易形成地形雨。每年5月前後,由於蒙古高壓與太平洋高壓交會形成鋒面,使得台灣進入梅雨季節,此時台北的降雨天數也會增加。夏季也經常會因為上升氣流旺盛,形成午後雷陣雨。
最佳旅遊時間
台北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4℃,年降雨量為2100多毫米。每年7-9月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五分之二。 5月底至9月為夏季,氣溫炎熱潮濕,溫度約為25.2℃-28.6℃。10月至11月為秋季,溫度約為22.2℃-24.2℃。12月至2月為冬季,氣候較冷,溫度約為15.3℃-18.5℃。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而寒冷多雨,但很少有低於零度的氣溫出現。
台北交通
[編輯本段]
台北市與位於台北縣內的周邊衛星城市,如:雙和、板橋、三重、新莊、新店等,形成大型都會區,因此市區的交通流量十分龐大。每逢尖峰時段或假日,經常會有大量人潮、車潮流動於市區內或縣、市之間,經常導致市區內各重要幹道出現交通阻塞的情形。為求盡可能在短時間內疏散人潮、車潮,並減少塞車情形,因此除了一般道路外,亦興建多條快速道路與聯外橋梁。
此外,台北市亦為台灣大眾運輸最發達的都市,至2007年為止,整個大台北地區的營運中的公車路線共有421條,平均每日載客161萬人次,並有8成以上的中短程路線加入了聯營公車系統。捷運系統方面,台北捷運營運路線總長度74.4公里,平均每日運量已達121萬人次。此外,目前亦有可以共通使用於捷運、市區聯營公車、短程客運與公營停車場的非接觸式IC智慧卡—悠遊卡;並實施公車與捷運間的悠遊卡雙向轉乘優惠制度。
航空方面,從高雄小港、台中、嘉義、台南、屏東、花蓮、台東、馬公、金門、馬祖等地的機場,均有班機直飛台北松山機場。
鐵路上,縱貫線經過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車站、東區的松山站是兩大驛站,各級列車均停靠,班次密集,相當方便。
台北經濟
[編輯本段]
台北市在台灣經濟體系中,扮演金融、媒體、電信營運中心的關鍵性的角色。產業方面,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隨著高所得而來的高消費能力及產業結構變遷,統稱為服務業的第三級產業佔台北市整體產業比重近達九成。當中包含批發、零售、貿易、餐飲、金融服務、運輸倉儲、通信、工商服務等。服務業的盛行,讓台北市成為一座生活必需品相當容易取得的城市。某大型超商總經理曾說:「台北市有一個世界級的特色,就是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名。」
另外,台北市科技接受度相當高,以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為目標的台北,有線上網率、無線上網率等指標,都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對新事物的嘗試和一窩蜂的特性並不限於科技方面,歷年來出現的像是葡式蛋塔(1999年)、HELLO KITTY娃娃(2002年)、樂透(2003年)、動畫角色磁鐵(2005年)、甜甜圈(2005年)等「鬱金香式」熱潮即為一例。
產業分布於台灣其他都市(如新竹、高雄等地)的中、大型企業,大部分都將總公司設於台北市,形成了台灣最大的工業生產區和商業區。
勞動力狀況:到2006年3月底為止,15歲以上之民間人口約有213萬,勞動力有118萬6千,就業者有114萬,失業者4萬7千,非勞動力94萬4千;勞動力參與率55.7%,失業率3.9%。
在外籍勞工方面,到2007年7月底為止,台北市有49,251名外國專業人員(所謂的白領外勞),數量是全台灣最多的;而所謂的藍領外勞則有36,778人,也是全台灣第三多。
觀光游覽
[編輯本段]
台北市是台灣北部的游覽中心,除陽明山、北投風景區外,還有省內最大、建成最早佔地8.9萬平方米的台北公園和規模最大的木柵運物園。此外,由私人經營的榮星花園規模也相當可觀。劍潭、北安、福壽、雙溪等公園,也都是游覽的好地方。台北市名勝古跡頗多,其中台北城門、龍山寺、保安宮、孔廟、指南宮、圓山文化遺址等處,均為風景優美,適宜游覽的好地方。
台北市位於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與台北縣為界。若由空中鳥瞰台北市,棋盤式的道路系統、交錯聳立的參天高樓、星點狀的公園綠帶,以及終日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確是讓人辨識這座城市的絕佳指標。
循著淡水河、基隆河迤邐蜿蜒,北邊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陽明山公園,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態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後花園,四季各有不同風情韻致;坐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則堪為典型的城市綠洲,加上周遭人文、藝術活動頻繁,是都市人紓解身心的好去處。南區的木柵山區,登山健行之外,還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閑情。
肩挑島內文化龍頭地位的台北市,也擁有為數可觀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廟宇、古跡等。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是島內外首屈一指的藝術寶庫,對街而立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展現原住民文化樣貌;圓山周邊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大龍峒保安宮、台北孔廟、行天宮,刻劃著濃厚的人文活動軌跡。大稻埕和艋甲是匯聚台北移民血汗的歷史街區,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廟、龍山寺、華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處。
寸土寸金的台北都會,西門町、東區、天母、士林、公館等商圈林立,傢具街、書店街、電腦街、婚紗街、花市、玉市……等各種專賣街、市集,也是大都會細致分工下的產物。而街頭巷尾一家家咖啡廳、泡沫紅茶店、KTV、卡拉OK、PUB,華燈初上後,閃爍的霓虹妝點出不夜城的景象,讓台北的夜晚展現另種風情。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外觀仿北京故宮博物院,採用中國宮庭式設計,氣勢宏徫,美輪美奐。博物院收藏品共70萬余件,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玉器、漆器、雕刻、織綉、滿蒙檔案文獻最為豐富。
總統府
建於1919年,其建築是當時流行的文藝復興維多利亞風格,造型對稱五層樓建築物中央,立起一座象徵權威的高塔。是總統接見外賓、辦公的地方。
國父紀念館
建於1972年,是一座仿宮殿式設計,巍峨宏徫,內有一座可容納3000名觀眾的多功能大會堂,可舉辦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另外還有藏書30萬余冊的孫逸仙博士圖書館及中山公園。
龍山寺
古稱艋舺的萬華是台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清中期與台南、鹿港並稱為 「一府、二鹿、三艋舺」。而龍山寺創建於艋舺開拓之初,主祀觀世音菩薩,是台北市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
陽明山公園
位於台北盆地的東北方,公園主要以大屯和七星火山群為中心,因此各種特殊火山地形景觀及地質構造便成為一大特色。因崁腳斷層造就很多溫泉如:馬糟溫泉、北投溫泉、行義路溫泉等。每逢春季,園內各山植物開花遍野,蔚為奇觀,吸引不少客人特意去欣賞游覽。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佔地5.2頃,原屬日據時代總督府園藝支所用地,國民政府遷台後乃選是作為總統官邸,至1996年台北市政府收回官邸用地,開放給市民參觀。官邸內公館為蔣中正及其夫人居住、辦公、宴客地方,他倆在此共住了26年。官邸旁遍植各式園藝,是一個休憩賞玩之處。
忠烈祠
在圓山飯店東側,佔地約1600坪,氣派雄偉的廟堂,奉祀為國犧牲的烈士,由於景色清幽,整點並有換衛兵儀式,常吸引觀光客來觀看。
中正紀念堂
坐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大陸。三層台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強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門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噸,為青銅鑄建。 正堂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後方居中立蔣中正坐姿銅像, 以供瞻仰。
西門町
是指由成都路、中華路、漢口街、昆明街卯涵蓋的商業娛樂區,為台北市另類次流行文化的代表。
華西街夜市
位於龍山寺西邊的華西街夜市,是觀光客來台必到之處。夜市囊括各式風味小吃,從山產至海味,一應俱全。
士林夜市
為台北最有名的老夜市,主要消費對象以學生為主,除各式風味小吃外,還有很多最流行之服飾、精品等各式店鋪。時髦追新族到此,絕不空手而回。
台北觀音山:是台北近郊名山,山形猶如橫卧的觀音像,庄嚴地矗立在淡水河南岸八里地區,與北岸的淡水市鎮、大屯火山群相望,為淡水河口的著名地標。 觀音山的海拔不高,卻相連著18座小山峰,最高的硬漢嶺也不過612公尺,山區步道密布穿梭,為台北市西郊最熱門的登山去處之一。山上座落著不少名剎古寺,並可溯溪觀瀑、觀鷹賞鳥、眺望半個台北和壯麗的大屯山列,是一處豐富的自然觀賞去處。
文化教育
[編輯本段]
台北市的教育資源與台灣的其他縣市相比較為豐厚、優渥。1900年代,台灣第一座西式小學就成立於芝山岩一帶(即今日的士林國小)。隨後普設於台北各地的國語傳習所、公學校、小學校更奠下了台北的教育根基。
1950年代,許多位於台北市,投入龐大教育經費的國中、高中與大學,更成為台灣北部甚至全台灣的「明星學校」,在高中或大學聯合招生制度盛行時,尤其明顯。特別是明星高中的第一志願、前三志願或國立大學的熱門科系,每年都有相當激烈的入學競爭。即使在聯招幾近廢止的今日,這種情形仍舊延續著。
目前台北市轄下所有的大學有2所,分別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和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及一百六十餘所的公私立中小學,此外還有兒童育樂中心、社會教育館及動物園,並在各區設立運動健身中心、社區大學、圖書館等,提供市民休閑育樂與學習進修的機會。
宗教信仰
[編輯本段]
由於具有移民社會的屬性,以及台灣最大都市的地位,宗教上呈現蓬勃而多元的發展。雖以佛教與道教為主,但也有全台灣最多的基督教人口與穆斯林。
以佛教與道教為例,台北佛教廟宇登記有案者為107間,道教為154間。寺廟中所祭祀的神只大多是隨閩、粵移民由故鄉迎來的神佛,1950年代之後,許多台灣中南部居民移居至台北,亦將其神靈請至台北設分靈,所以祭祀以媽祖、王爺、菩薩居多。台北地區的佛道教寺廟數量之多,冠於北台灣,其教派之廣,幾乎涵蓋各神佛,堪稱台灣宗教的總匯。
體育事業
[編輯本段]
台北小巨蛋台北市曾舉辦許多國際性大型競賽,例如: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2004年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台北101國際登高賽、2004年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包含國道馬拉松)、IAU世界盃超級馬拉松比賽…等;2009年聽障奧運亦由台北市取得主辦權。另外還有許多國內性競賽,例如:「健康活力·運動台北」十二行政區路跑賽、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三商巧福杯路跑賽、舒跑杯路跑賽、中正杯錦標賽(范圍涵蓋各類運動)…等;超級籃球聯賽則固定於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體育館(俗稱「白館」)進行例行賽。
大型體育場館方面,目前有天母棒球場以及台北小巨蛋;主要供棒球比賽使用的大巨蛋已初步動工;市立體育場亦准備拆除改建。除此之外,各行政區的區級休閑、運動中心也漸次啟用或著手興建;每年並由各區的體育會舉辦不同規模的路跑競賽,以利於提升運動風氣。
友好城市
[編輯本段]
美國
德克薩斯州 休士頓、達拉斯、馬歇爾
俄亥俄州 克里夫蘭
喬治亞州 亞特蘭大、印地安那州、印地安那波利斯
奧克拉荷馬州 奧克拉荷馬市
麻薩諸塞州 波士頓
亞利桑納州 鳳凰城
加利福尼亞州 舊金山、洛杉磯
關島 阿加尼亞
亞洲、歐洲、大洋洲
蒙古 烏蘭巴托
韓國 首爾
越南 胡志明市
菲律賓 馬尼拉、奎松市
沙烏地阿拉伯 吉達
俄羅斯 烏蘭烏德
立陶宛 維爾紐斯
拉脫維亞 里加
法國 凡爾賽
捷克 布拉格
波蘭 華沙
澳大利亞 黃金海岸
馬紹爾群島 馬久羅
非洲、中南美洲
多哥 洛梅
貝南 科多努
南非 約翰尼斯堡、普利托里亞
塞內加爾 達喀爾
甘比亞 班竹市
幾內亞比索 比索
史瓦濟蘭 墨巴本
賴比瑞亞 蒙羅維亞
瓜地馬拉 瓜地馬拉市
多米尼克 聖多明哥
宏都拉斯 德古西加巴
哥斯大黎加 聖約瑟市
巴拉圭 亞松森
巴拿馬 巴拿馬市
尼加拉瓜 馬拿瓜
薩爾瓦多 聖薩爾瓦多
墨西哥 聖尼古拉斯市
玻利維亞 拉巴斯
榮譽市民
[編輯本段]
李昌鈺
張忠謀
林百里
施振榮
柯文昌
陳文文
陳珠璋
朱台深
湯靜蓮
沈竹雄
黃秀雄
靳秀麗
林旺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台北一名始見於清藍鼎元所撰「紀竹塹埔」,略曰:「竹塹埔寬長百里,行竟日無人煙。野番出沒,行人過此,視為畏途。然郡城、淡水上下必經之地,其地平坦,極膏腴,闢田疇,可得良田數千頃。台北民生之大利,又無以加於此。」此文所指之台北,系指竹塹以北之台灣北部地區而言。光緒元年,清廷允許建台北府,光緒八年台北府城興工,乃有專稱台北城內為台北。
1920年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並入台北市。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台北市成為省轄市,隸屬於台灣省。台北市政府於194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設於建成區長安西路。管轄區域:東為台北市松山區中坡,位於東經121°35′16〃;西為雙園區加蚊子(西園町),位於東經121°28′43〃;南為大安區六張犁,位於北緯25°0′19〃;北為中山區大直;位於北緯25°5′25〃。本市四境均為台北縣的各鄉鎮毗鄰。東與內湖鄉接壤,西以淡水河為界,與鷺洲鄉相隔,東南與深坑鄉為鄰,西南隔新店溪與中和鄉板橋鎮相望,北隔大直山與士林鎮相接。面積為66.9872平方千米,人口328591人。管轄大同、延平、中山、建成、古亭、龍山、松山、城中、雙園、大安等10區。
1950年台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台北市行政區域照舊。台北市管轄松山、大安、古亭、雙園、龍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等10區,人口155133人,面積為66.9872平方千米。管轄區域:東為台北市松山區中坡,位於東經121°35′17〃;西為雙園區路二段底,位於東經121°29′5〃;南為古亭區羅斯福路四段底,位於北緯25°0′46〃;北為中山區大直;位於北緯25°5′46〃。中心位置為城中區台灣省政府大廈,位於東經121°31′,北緯25°3′。本市東與台北縣內湖鄉、南港鎮接壤,西以淡水河為界與三重鎮相隔,東南與景美鎮、木柵鄉為鄰,西南隔新店溪與永和鎮、中和鄉及板橋鎮相望,北隔大直山與士林鎮相接。市政府設於建成區長安西路39號。
1967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次年,依地形自然形勢及水源需要,以淡水河、新店溪為界,將台北市原有轄區及台北縣的南港鎮、內湖鄉、木柵鄉、景美鎮,以及陽明山管理局所轄的士林、北投兩鎮一並劃歸台北市,分別改制為南港區、內湖區、木柵區、景美區、士林區、北投區。(註:1968年7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台北市除了直轄其他十四區外,士林北投兩區是透過陽明山管理局管轄的。北高兩市的區一樣是屬於鄉鎮級,但陽明山管理局是屬於縣級,且非派出機構,真正算派出機構的是市區。)
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為12區,合並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為萬華區,合並城中區、古亭區為中正區,合並景美區、木柵區為文山區,將建成區、延平區並入大同區,將松山區南半分割為新設置的信義區。
現任市長
[編輯本段]
郝龍斌
在2006年12月8日的台北市長選舉中,以較大優勢(越15萬張選票)擊敗包括謝長廷,宋楚瑜,李敖在內的多為候選人成為新任的台北市長,任期至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