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具體事項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即鞦韆、跳板、珍珠球、民族式摔跤、賽馬、毽球、武術、跆拳道、射弩、押加等,內含50個小項目.
賽馬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民閑暇之餘的集會,交流農牧業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民族精神的展示。在所有的民間傳承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藏族的節日民俗中,賽馬常以主題的形式在節日中顯現,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的濃郁感情基礎之上的藏族人民,創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賽馬文化。
(一)江孜達瑪節
藏歷四月十日至二十八日,是後藏江孜人民傳統的節日——達瑪節,藏語意為跑馬射箭。相傳這開始於公元1408年,到了公元1447年,達瑪節娛樂活動更為豐富,逐步成熟,節目也開始定型。內容主要是展佛軸畫、跳神、角力、跑馬射箭、抱石頭等。
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加強了政教合一的統治制度,統轄全藏後,江孜達瑪節也由西藏地方政府派僧俗官員即江孜宗本,白居寺總管,主持節日活動。這時的宗教活動,只不過是象徵性地進行一下,主要進行大規模的跑馬射箭比賽,活動時間也由一天變成三天或四天,內容為:宗教儀式,跑馬比賽,射箭比賽,郊宴活動。
直到今天,江孜達瑪節又增添了許多時代的新內容,「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江孜達瑪節已成了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重要方式。
(二)藏北賽馬節
藏北賽馬節是藏北草原規模盛大的傳統節日,故又稱「草原盛會」,每年藏歷六月舉行,為期五至十五天不等。
六月的藏北,風和日麗,碧空萬里,漫山遍野,花草相間。節日前幾天,藏北各地牧民,身著艷麗的節日盛裝,帶上青稞酒,酸奶子等食品,帶上各類圖案美麗的帳篷、卡墊,騎著馬,從四面八方湧向賽場。
節日期間,賽馬場上,彩旗飄動,賽馬場西邊站滿了觀眾,姑娘們用紗巾遮著面部,只露出兩只水靈靈的大眼睛。比賽開始時,只見近百名騎手身著薄薄的黃色緞子藏裝,頭戴雁翎,外鑲紅、黃布面緞,頭頂氈帽,腳穿毛線襪。女選手們打旗領隊,小騎手們隨後打鼓助威。他們分別由父親牽馬進入賽場。繞場一周後,再牽到指定地點。到達地點,小騎手們便下馬,整裝待命。發令聲一響,他們揚鞭抽馬,疾馳狂奔,沖向終點。
藏北賽馬是自願參加的。不受地方的任何限制,誰都可以參加。參加比賽一般從比賽前十天開始馴馬。民主改革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這一傳統節日。除了賽馬、射箭和各種馬術表演等傳統項目外,還增加了舉重、拔河等項目,並組織文藝演出,放電影,請民間藝人說唱《格薩爾王傳》等活動,同時還舉行大型物資交流會。
(三)康定賽馬節
康定是西康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節日文化與其他藏區差別不大,如四月釋迦誕辰,七月跳神大會等,而最具地域性特色的要算康定跑馬山會了,也就是康定賽馬節。
康定跑馬山會,又叫康定跑馬山賽馬大會,每年五月十三日舉行。傳說原土司舊衙在今色多衙門,某年五月十八日山洪暴發,摧毀了舊城。為了祈福於「山神」,永避水災,明正土司決定在每年舊歷五月十日將康定百姓、寺僧齊集於跑馬山,與四十八家鍋庄頭人共同祭祀所謂的「神山」。賽馬活動本來是為此目的的,但當地百姓卻以此會為貿易交換之會。賽馬會上,四十八家鍋庄各出人馬比賽,按鍋庄大小分攤定額馬匹人員。賽馬者通常是十二、三歲的放牛娃。
五月十三日一早,點馬官即開始唱名,各鍋庄選手依次牽馬排列。賽馬是沿跑馬山的緩坡進行的,以對面山上鳴槍為號,一時眾馬齊發,在萬眾喧囂的吶喊聲中,賓士而去。因山道不寬,群駿相擠,每次途中落馬的騎手不少,獲勝者由土司賞以獎品。相傳有一年,吉波娃鍋庄生意蕭條,無錢雇馬,更無錢請人參加賽馬會。臨賽前,吉波娃主人才借得一匹跛腳老馬,只好親自騎上去比賽。結果,跛腳老馬跑在最後,但土司以其精神可佳,賞給與第一名相同的獎品。
後來,康定賽馬會移至飛機場,但每年跑馬山上仍歡歌狂舞,連帳如雲,康定城為之舉城一空。
(四)盤坡賽馬節
盤坡賽馬節,又稱盤坡草原盛會,還稱峨堡會,是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附近的藏、蒙古、土、回、漢等各族人民盛大的賽馬會。於每年農歷八月間,秋高氣爽,膘肥馬壯的時候舉行。這是一個民族大團結的盛會。
節日的早晨,太陽從祁連山冉冉升起。參加比賽的騎手和附近的農牧民,紛紛趕到盤坡草原,寧靜的草原。頓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賽馬場外,鑼鼓喧天,彩旗飄揚。參加比賽的騎手們,颯爽英姿,駿馬昂頭挺立。一聲炮響,賽馬開始,只見一匹匹駿馬四蹄騰空,塵土飛揚。騎手們騎在馬上,好像閃電一樣,從人們面前一掠而過。此時賽馬場上響起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跑馬比賽後,緊接著是走馬比賽。騎手們個個精神百倍,手握韁繩,分別列組,從起跑線外的三百米的地方動起來,臨近起跑線時,只聽哨聲一響,騎手們飛身上馬,駿馬一下子全都豎起來,前蹄騰空,一嘶長鳴,接著撒開四蹄,盡力奔跑,只見騎手健兒們勇敢鎮靜,騎在馬背上,好似草原雄鷹展翅飛翔。站在四周的觀眾,又一次為騎手們的高超騎藝和精彩表演,不斷地大聲叫好。
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盤坡草原又是一派景色,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燒起來,清脆的歌聲在各民族的樂器伴奏下,在草原上空回盪。藏、蒙古、土、回、漢等各族的青年男女在歌聲中翩翩起舞,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則約邀一起,舉杯共飲。此時,草原沉浸在各族人民團結友好和歡樂祥和的氣氛中。
(五)天祝賽馬節
天祝賽馬節是甘肅華銳藏區傳統的民族盛會。人們為了紀念古代在抵禦外部族的戰斗中,為本部落的生存而獻身的十三位華銳英雄,於是在每年八月一日要舉行賽馬會,並在開幕式上鳴炮十三響,以表示對這十三位英雄的敬意。
如今,在黨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天祝賽馬節這項傳統體育活動,已經變得越來越豐富多采。在賽馬節期間,要興辦物資交流大會,歌舞團、雜技團也來會演助興,給廣闊、寧靜的大草原增添了更多的樂趣。
㈡ 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活動發展歷史是什麼
http://ke..com/view/4781365.html
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82年4月21日至27日在南寧市舉行。參加運動會的有南寧、柳州、桂林3市和南寧、柳州、桂林、百色、河池、欽州6地區共10個少數民族的運動員204人(男137人,女67人),其中壯族89人、瑤族25人、苗族22人、侗族29人、彝族6人、仡佬族1人、京族15人、仫佬族4人、朝鮮族1人、回族12人。 運動會表演項目39個:打扁擔(分南寧市、南寧地區、河池地區)、打磨秋、打銅鼓、跳蘆笙、蘆笙舞、蘆笙踩堂、跳台、跳卡洛、跳斑鳩、跳竹杠、推竹杠、打雞毛球、高空舞獅、踩高蹺賽跑、踩高蹺負重跑、爬坡竿、單人綉球、投綉球(分百色地區、南寧市)、打陀螺(分欽州地區、河池地區)打手毽(分桂林地區、南寧市)頂壇、頂棍、推杠、鬥牛、搶花炮、促鴨、拉鼓、猴鼓、鳳凰護蛋、匏勁龍、牙力表演、力抱重缸、騎馬術、射弩、摔跤(分柳州市、桂林市)苗棍、三叉、響叉和武術(包括象步虎拳、拳術、雙劍、雙刀、刀術、對打、三節棍)。 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83年1月9日至12日在百色舉行,參加運動會的有南寧、桂林、柳州3市和南寧、桂林、柳州、梧州、玉林、欽州、河池、百色8地區共11個民族的運動員和教練員296人(男186人,女110人),其中壯族129人,瑤族60人,苗族40人,侗族15人,毛南族2人,仫佬族2人,仡佬族1人,彝族6人,京族17人,回族6人,漢族18人。 經評定,南寧地區的壯族打扁擔,百色地區的壯族投綉球、壯族打礱、壯族女獅、壯族高空舞獅、瑤族打銅鼓、彝族打磨秋、,欽州地區的京族跳竹杠,河池地區的壯族板凳龍,桂林地區的瑤族推竹杠,柳州地區的苗族拉鼓、侗族搶花炮等12個項目獲一等獎,52人獲個人一等獎。 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84年12月21日至26日在河池舉行。參加運動會的有南寧、柳州、桂林、梧州4市和南寧、柳州、桂林、梧州、河池、百色、欽州7地區共11個民族的運動員和教練員365人(男260人,女105人),其中壯族190人、瑤族73人、苗族23人、侗族24人、毛南族4人、仫佬族11人、水族3人、彝族5人、京族3人、回族1人、漢族19人(註:桂林市有9人未報民族成分)。 運動會設競賽項目4個,表演項目33個。競賽項目是搶花炮、投綉球、頂竹杠和大象拔河。表演項目有單獅、女獅、高空舞獅、跳蘆笙、蘆笙踩堂、蘆笙長鼓舞、羊角舞、跳八仙(片斷)、蜂鼓、黃泥鼓、打扁擔、打磨秋、打銅鼓、打手毽、毽球、同頂、混合同頂、匏勁龍、木頭獅、關刀舞、劍皇舞、芭芒燕、桌術、射弩、打棍、白手雙刀棍、板凳龍、打旗功、打榔、鬥牛、拉鼓、同填和武術(包括猴拳、拳術、拳術連環反掛、單人棍、雙人棍、雙刀、雙刀對打、單劍)等。 競賽項目,柳州市獲搶花炮冠軍,百色地區獲投綉球團體第一名,河池地區獲大象拔河團體第一名。百色地區曾松、龍鳳美分別獲投綉球男、女個人第一名。頂竹杠男子各級別個人第一名獲得者:55公斤級以下為百色地區羅俊友,56~69公斤級為百色地區黃祖全,70公斤級以上級為欽州地區黃志華;女子各級別個人第一名獲得者:50公斤級以下為梧州市任善香,51~65公斤級為南寧地區黃連梅,66公斤級以上級為梧州地區王永平。 經評比,百色地區的獅子上金山、打磨秋,柳州地區的打磨秋、蘆笙踩堂,河池地區的板凳龍、打銅鼓、射弩,南寧地區的打榔,梧州地區的單獅,桂林地區的打旗功等10個項目獲一等獎。 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85年10月25日至29日在柳州地區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參加運動會的有南寧、柳州、桂林、梧州4市和南寧、柳州、桂林、梧州、玉林、河池、百色、欽州8地區共11個民族的運動員和教練員341人(男257人,女84人),其中壯族176人、瑤族58人、苗族17人、侗族23人、毛南族4人、仫佬族4人、水族1人、彝族10人、京族9人、土家族1人、漢族38人。 運動會設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競賽項目是搶花炮、投綉球、頂竹杠和大象拔河等4項。表演項目有16項:男子高空舞獅、男子獅子上金山、男子童獅、女子舞獅、女子蘆笙踩堂、男女磨子達、打磨秋、打扁擔(分河池地區、南寧地區)、打銅鼓、射弩、跳高台、板凳龍、同頂、同填、賽角格和武術(包括拳術、拳棍、象步虎掌)等。 競賽項目,柳州市獲搶花炮冠軍,百色地區獲投綉球團體和大象拔河團體第一名。百色地區陸偉業、李蘭花分別獲投綉球男、女個人第一名。頂竹杠男子各級別個人第一名獲得者:輕量級為百色地區莫建忠,中量級為百色地區黃祖全,重量級為柳州市覃桂利;女子各級別個人第一名獲得者:輕量級為玉林地區李蘭萍,中量級為桂林地區余石妹,重量級為梧州地區王永平。大象拔河各級別個人第一名獲得者:輕量級為百色地區王光明,中量級為柳州市梁輝珍。 表演項目中,百色地區的男子高空舞獅、男子童獅、打磨秋,河池地區的打扁擔、打銅鼓,柳州地區的女子蘆笙踩堂,南寧地區的打扁擔等被評為一等獎。 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由自治區民委、體委聯合主辦、南寧地區行署承辦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1987年10月25日至30日在崇左縣舉行。 參加這屆運動會的運動員共358人(其中男244人,女114人)。運動員中有壯族247人,瑤族52人,苗族7人,侗族3人,仫佬族13人,毛南族6人,回族12人,京族28人,彝族4人,土家族1人,滿族4人。 運動會進行了搶花炮、射弩、投綉球、頂竹杠、大象拔河共5個項目的比賽,柳州市隊以全勝成績獲搶花炮冠軍,梧州地區隊獲大象拔河第一,南寧地區隊獲投綉球團體總分第一,河池地區藍愛文、藍海標分獲男、女射弩第一,頂竹杠男女輕量級第一名落玉林地區隊黃金光、藍海燕手,中量級男、女第一名分別由梧州、玉林地區的奉禮忠、李雪英獲得,重量級第一名由柳州地區隊陳忻、梧州地區隊王永平獲得。運動會還進行了具有悠久歷史,富於民族性、地方性、群眾性的高台梅花樁、舞獅、獅子過天橋、獅子上金山、花山壯拳、三人穿板鞋、螞蚱舞、跳竹杠、爬坡桿、武術等16個項目的表演。與此同時,還舉行了9省、自治區搶花炮邀請賽,雲南、河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等省應邀派隊參賽。 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198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欽州地區防城各族自治縣舉行。參加這屆運動會的共有489人(運動員404人),其中男357人,女132人,包括壯族301人,苗族36人,仫佬族1人,侗族3人,毛南族2人,京族5人,彝族2人,瑤族76人,蒙古族1人,回族12人,滿族3人,漢族46人。 運動員進行了搶花炮、射弩、投綉球、頂竹杠、大象拔河共5個項目的比賽,還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女子單獅上金山、花山蔭手棍、跳嶺頭、舞翡翠鳥、盤王王旗兵、獅子過天橋、三人穿板鞋、打銅錢、花山壯家伏虎掌、蘆笙踩堂、雙獅上金山、打泥腳、打狗、花山八掛榔棍對練、舞麒麟、爬坡桿、王八護蛋、獅子長鼓舞、童獅、高腳球、舞獅等21個優秀項目的表演。柳州市、南寧地區和柳州地區隊依次獲得搶花炮比賽前三名。射弩男女團體前四名為河池地區、桂林市、南寧地區和百色地區獲得。投綉球團體第一名為桂林地區,第二名為百色地區,第三名為南寧市,第四名為梧州地區。大象拔河梧州地區獲第一,柳州市獲第二,南寧市獲第三,桂林地區獲第四,玉林地區獲第五,百色地區獲第六。 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由自治區民委、體委聯合主辦,桂林地區行署承辦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1989年10月15日至20日在恭城縣舉行。 南寧、柳州、桂林、梧州4市,南寧、柳州、桂林、梧州、玉林、欽州、百色、河池8地區代表團共470人(運動員390人)參加了這屆運動會。其中壯族289人,瑤族97人,苗族30人,仫佬族2人,毛南族1人,京族2人,彝族2人,回族9人,滿足3人,布依族2人,漢族33人。 運動會進行了搶花炮、射弩、頂竹杠、大象拔河、投綉球、民族武術等6個項目的比賽。表演項目有富有民族特色的背簍球、踢沙球、打後紅棍、絞釣、飛爪球、打粑粑、打彈弓、蛙跳等新項目和獅子過天橋、打扁擔、高腳球、三人穿板鞋、蘆笙踩堂拉鼓、舞獅、瑤族長鼓舞、彝族打磨秋、童獅、女子單獅上金山、女子單雙獅上金山等19項。 柳州市、柳州地區、南寧地區依次獲搶花炮團體前3名。射弩男、女團體前5名分別是河池地區、桂林市、桂林地區、百色地區、南寧地區和桂林市、河池地區、桂林地區、百色地區、南寧地區獲得。大象拔河團體桂林第一,桂林地區第二,梧州地區第三,柳州市第四,玉林地區第五,南寧市第六。投綉球團體第一名百色地區、第二名桂林地區、第三名南寧地區、第四名南寧市、第五名梧州地區。頂竹杠男、女輕、中、重量級第一名分別由桂林市、梧州地區、柳州市和桂林地區、玉林地區、梧州地區獲得。 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93年10月11日至14日,由自治區民委、體委聯合主辦,梧州地區行署承辦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富川瑤族自治縣舉行。 本屆運動會社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搶花炮、射弩、投綉球、頂竹杠、三人穿板鞋競速、珍珠球、爬坡桿等7項。表演項目有童獅踩樁、女子南拳、夫妻舂碓、羊角舞等18項。 來自全區12個地、市的體育代表團共374名各族運動員參加了競賽和表演。比賽共決出金牌27枚,梧州地區代表團獲10枚,名列第一。桂林地區、梧州地區代表團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由自治區民委、自治區體育總局聯合主辦、貴港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1998年10月24日至28日在貴港市舉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本世紀最後一次大型綜合性的民族體育盛會,是適逢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大慶前夕的一次民族團結盛會。全區14個地市(桂林地市合並派出一團、二團)和廣西民族學院共派出了16個體育代表團。還有一些地、市、縣組織了觀摩團,雲南省、貴州省有關部門領導和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北京市籌備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有關人員也前來觀摩本屆民運會。本屆民運會共接待四方賓客共1000多人。 10月24日開幕式隆重舉行。出席開幕式的領導有:自治區主席李兆焯、自治區黨委常委李紀恆、自治區人大副主任李振潛、自治區副主席孫瑜、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俞曙霞,自治區各有關廳局的負責人,各地、市和廣西民族學院的負責人和貴港市黨政軍的領導以及國家民委、雲南省、貴州省和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北京市籌備工作辦公室的有關領導共80多人。李兆焯同志宣布民運會開幕,孫瑜同志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致開幕詞,貴港市市長梁勝利同志致歡迎詞。開幕式由貴港市副市長韋廣雄同志主持。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和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及廣東、雲南、貴州、湖南、江蘇等省給大會發來了賀電。貴港市2000餘名各族群眾、武警官兵表演了富有濃郁特色、多姿多彩、氣勢宏大的大型團體操《荷城秋韻》。 28日晚,廣西第九屆民運會在貴港市燈光球場勝利閉幕。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楊基常、自治區副主席孫瑜、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陳震宇等領導出席了閉幕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楊基常致閉幕詞,自治區副主席孫瑜宣讀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廣西第十屆民運會2002年在桂林市舉辦的通知。閉幕式在團結奮進,2002年相會在桂林的優秀民族體育表演和五彩賓紛的節日焰火中結束。 民運會期間自治區民委、體育總局首次聯合表彰了全區民族體育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還舉辦了《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成就展》。貴港市還舉辦了規模宏大的』98貴港商品展銷暨經貿洽談會。商品展銷和項目合作資金總額達到21.33億元。 本屆民運會宗旨是:發展民族體育,增強民族體質,加強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第十屆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2002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桂林市舉行。本屆運動會社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射弩、陀螺、投綉球、毽球、龍舟、高腳馬、武術、三人板鞋10項。表演項目分綜合、競技、技巧三大類共27項。 來自全區15個地、市(含廣西民族學院)的體育代表團共3000多名各族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參加了競賽和表演。比賽共決出金牌29枚。柳州市隊奪得「花炮」冠軍,廣西民院、桂林市分別奪得第二、三名;男子珍珠、女子珍珠冠軍由南寧市統攬,廣西民院、南寧地區分別獲得第二、三名;男子毽球、女子毽球冠軍分別由梧州、南寧市奪得;男子、女子龍舟500米競速冠軍均由廣西民院奪得;男子、女子龍舟800米競速冠軍及男女混合500米、800米競速由桂林市包攬;男子陀螺團體、女子陀螺團體冠軍分別由河池地區、南寧地區各得1枚;男子陀螺個人、女子陀螺個人冠軍分別為彭克添(南地)、鄧廣鳳(南地)獲得;男、女子高腳馬100米冠軍分別由柳州市的劉雄、韋柳妹獲得;男、女子高腳馬200米冠軍分別由桂林市的周強和柳州市的鄒劉瓊獲得;男、女子高腳馬4×100米接力冠軍分別由桂林市的周強、吳偉陽、唐卓和柳州市的韋柳妹、鄒劉瓊、染小燕獲得;混合高腳馬4×100米接力冠軍由柳州市的鄒劉瓊、劉雄、陳海鳳、韋周高獲得;武術男、女子棍術冠軍分別由南寧市的劉懿翀和柳州市以思思獲得;男子刀術冠軍由桂林市的陸國軍奪得;武術女子刀術冠軍由南寧市的方雲奪得;武術男、女子南拳冠軍分別由貴港市的陳文富和柳州市的高婕奪得;男、女子對練冠軍分別由桂林市的何文明和南寧市的方雲奪得;高桿背簍投綉球男、女子團體全部由桂林市囊括;背簍投綉球男、女子集體冠軍分別由桂林市和河池市奪得;高桿投綉球男、女子團體冠軍全部由桂林市包攬;男、女子高桿投綉球個人冠軍是百色地區的黃文海和柳州市的李華秀奪得;男、女子三人板鞋冠軍分別由貴港市和柳州地區奪得。表演項目成績綜合類二等獎:擠油(桂林)、舞春牛(南寧市);三等獎:八音(貴港)、武龍(欽州)。競技類一等獎:埃達配(柳地)、竹連球(河地);二等獎:鬥牛(柳地)、僚球(河地);三等獎:馬革球(河地)、壯族月牙刀(民院)、螞拐武術(民院)、銅鼓的遐想(民院)。技巧類一等獎:舞龍(桂林)、金山群獅雄風(百地);二等獎:女單獅上金山(百地)、壯族會鼓(南地)、獅子過天橋(百地)、刀尖獅技(百地);三等獎:打陽台(河地)、樓台獅藝(百地)、高蹺搶龍珠(民院)、竹杠舞(防港)、高樁獅技(百地)。射弩男、女子個人、全能、混合、團體賽冠軍是桂林市的王國強、朱繼華、白行通、謝麗、白英、莫宇璇。 本屆運動會產生金、銀、銅牌各47枚;表演項目第一名4個、第二名8個、第三名11個。有12個地市(含廣西民族學院)獲集體「體育道德風尚獎」。 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第十一屆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2006年11月21日至26日在河池市舉行。 自治區人大副主任潘琦、自治區副主席孫瑜等與區直單位及河池市四家班子的領導出席了開幕式。楊才壽市長主持,孫瑜副主席代表政府致詞,潘琦副主任宣布開幕。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發來了賀信。在開幕式上,2000多名各族幹部、群眾、武警戰士和大中學生冒著大雨、頂著寒風,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民族之光》大型文體表演,他們以飽滿、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博得了現場3000多嘉賓和各族觀眾的熱烈掌聲。來自全區14個市、廣西民族大學的15個代表團的各族運動員共1400多人參加搶花炮、珍珠球、射弩、打陀螺、投綉球、毽球、高腳竟速、板鞋竟速、劃龍舟、武術等10個比賽項目和8個表演項目的比賽,除龍舟賽場設在宜州市外,其餘項目全部在河池市進行,共設金牌210多枚。這是廣西歷屆民族體育運動會中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體育盛會。整個賽事進行了6天。 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欽州、貴港、玉林、來賓、防城港、賀州、百色、崇左、河池、廣西民族大學等15個代表團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先進集體;花炮、珍珠球、陀螺、射弩、投綉球、毽球、龍舟、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武術等競賽項目184名運動員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先進個人;27名表演項目運動員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先進個人。 期間組織了全區民族體育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玉林市人民政府從河池市手中接過了會旗,將承辦第十二屆廣西民族體育運動會,為本屆民族體育運動會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十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第十二屆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2010年11月18日至23日在玉林市舉辦。這是廣西歷屆民族體育運動會中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體育盛會。 來自全區14個地市和廣西民族大學組成的15個少數民族體育代表隊近千名運動員匯聚玉林展開較量,展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魅力。同時,本屆運動會還將為廣西參加2011年舉行的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做好人才選拔和練兵准備。 本屆運動會設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搶花炮、珍珠球、毽球、龍舟、射弩、打陀螺、高腳馬、武術、拋綉球、板鞋競速等10項,極具民族傳統體育特色。其中,搶花炮和珍珠球是廣西民族體育運動的傳統強項,在歷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屢創佳績。
㈢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比賽項目珍珠球源自哪個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
歷史起源
珍珠球是滿族傳統體育項目,是由模仿採珠人的勞動演變而來。珍珠,滿族稱「尼楚赫」,滿族人把珍珠當作光明和幸福的象徵。滿族先世女真人曾在松花江里采珍珠。滿族人民群眾中還流傳著許多關於采珍珠的傳說,蘊藏著豐富多彩的以模仿采珍珠生產活動為內容的兒童游戲和體育活動。
「采珍珠」這項體育活動來源於滿族民間,運動器材比較簡單,場地的選擇也不嚴格,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適合在山區和農村開展。至今,在一些滿族聚集的村屯,仍有開展這項體育活動的習慣。
競賽方法與規
競賽方法
「采珍珠」活動的競賽方法比較簡單,雙方對壘,每隊出六名運動員,其中一名隊員站在一端准備持網捕撈,三名手拿蚌型木拍的隊員站在對方捕珠者前面攔截珍珠,其他三名隊員下「水」與那隊員爭奪珍珠,奪到後把珍珠投向自己隊的持同人,而對方的觸人又要設法用蚌型木拍把投來的珍珠攔截回去,只有把珍珠躲過對方蚌型拍的攔截,把珍珠投入自己隊的持網人網里才算得分,測人一次即得一分,投入十分為一局,三局決定勝負(各地的比部法和得分規定也不完全一致)。 「采珍珠」這項體育活動對抗性強,又有游藝性。參加比賽的隊員個人既要有高超的技藝,又要具備全隊整體配合的戰略戰術。
比賽時,水區內雙方各有3名運動員負責進攻或防守,進攻者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拍、滾、運,目的是向站在本隊得分區內的持抄網隊員投球得分。封鎖區內有2名持蛤蚌(球拍)的對方隊員,用封、擋、夾、按等動作,阻擋進攻隊員向網內投球。每隊有1名持抄網隊員在得分區活動,用拍網試圖抄(采)中本方隊員投來的珍珠(球)。每抄中一球得一分。在規定的比賽時間內,得分多者為勝隊。
球的外殼用皮革或橡膠製成,內裝球膽,表面應為珍珠(白)色。球的圓周長54-56厘米,重量300-325克。球拍為蛤蚌形狀,用具有韌性的樹脂材料製成。抄網兜口為圓形,兜口內徑25厘米。
珍珠球這一民族形式的體育活動,源於生活、鮮明生動、多姿多彩。場上攻守往復,銀球穿梭飛舞,4隻蛤蚌急張忽合,一對抄網頻頻有所斬獲…其緊張激烈、精彩絕妙,令人目不暇接。珍珠球━民族體育之珠,將體育運動之驕健與生活勞作之優美,兩者緊密融匯在一起了。
比賽規則
比賽在長28米、寬15米的場地上進行(場地分水區、封鎖區、得分區),
每隊上場6人。比賽分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15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
1、珍珠球的圓長為54至56厘米,重300至325克。珍珠球運動是從游戲中挖掘出來的民族體育項目。
2、珍珠球場地長28米、寬15米,分為水區(內場區)、哈蚌區(封鎖區)和威呼區(得分區)。
3、每場珍珠球比賽由兩隊參加,每隊上場7名隊員。
水區(內場區)內雙方各有4名隊員負責進攻和防守,進攻者可將球傳到任何方向,向抄網內投球爭取得分。
哈蚌區(封鎖區)內雙方各有2名運動隊,持哈蚌(球拍),用封、擋、夾、按等技術動作阻擋對方進攻隊員向抄網內投球。
威呼區(得分區)內雙方各有1名手持抄網的運動員,他們的任務是用抄網抄(奪)本方隊員投來的珍珠球。
4、比賽分為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比賽時間為20分鍾。競賽採用單循環賽制。
在前四屆自治區民運會上還都沒有出現珍珠球賽這一項,此次自治區第五屆民運會珍珠球是首次亮相。把珍珠球作為正式比賽項目參加大賽,是一次提高珍珠球競技水平的最好實戰演練,目的是為2003年在寧夏舉辦的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做充分的准備。珍珠球比賽不僅要求水區內的4名隊員具有良好的個人技術良好的配合意識,還要求水區運動員與抄網隊員默契配合,珍珠球比賽具有很能高的觀賞價值。
㈣ 珍珠球是哪一年被列為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
一、競賽日期和地點
2011年9月10日至19日在貴陽市舉行。
二、參加單位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三、參加人數
各單位可報男、女各1個隊參加比賽,每隊領隊1人,教練員1人,運動員14人。
四、競賽項目
男子
女子
五、競賽辦法
1.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用分組循環賽;第二階段由各組優勝名次共8個隊,抽簽排定位次,採用淘汰賽及增加附加賽決出第1至第8名。
2.第一階段分組循環賽根據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珍珠球比賽成績設種子隊。第二階段淘汰賽根據分組循環賽成績設種子隊。
3.各項目參賽隊7個以下(含7個),則採用循環賽決出名次。
4.執行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2010年審定的《珍珠球競賽規則》。
5.比賽用球、球拍及抄網由大會統一提供。其品牌和型號另行通知。
六、錄取名次和獎勵
按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總規程規定執行。
七、比賽服裝
每隊至少備深、淺顏色短袖運動上衣和短褲各1套。每場比賽時全隊服裝款式、顏色必須一致。上衣前後要印有明顯的號碼(3—16號),後背號碼尺寸不得小於20厘米(高)×15厘米(寬)。
八、裁判
1.正、副裁判長及部分裁判員由主辦單位選派,不足部分由承辦單位按要求選聘。
2.裁判員報到時間和地點另行通知。
九、仲裁
人員組成、職責范圍按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總規程規定執行。報到日期另行通知。
十、報名與報到
1.各參賽單位的報名和報到,按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總規程規定執行。
2.報到時必須出具參賽運動員的健康證明和意外保險證明。
㈤ 珍珠球是哪個民族的比賽項目
珍珠球來源生產勞動——采珍珠,是中國滿族人民傳統的體育項目,現為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珍珠球是在有水區,限制區,封鎖區和得分區的場地內,雙方運動員各7名的一種體育比賽,珍珠球比賽不僅要求水區內的4名隊員具有良好的個人技術良好的配合意識,還要求水區運動員與抄網隊員默契配合,珍珠球比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㈥ 各少數民族都有什麼體育項目啊
摔跤(蒙古族,那達慕大會),賽馬(哈薩克族),叼羊比賽(維吾爾族,每年3月21日諾露孜節日都有叼羊比賽,摔跤等活動)。
㈦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游戲
最好的是賽馬
㈧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什麼時候舉辦
2015年在鄂爾多斯市舉辦。
經國務院批准,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版動會將由權內蒙古自治區承辦,於2015年在鄂爾多斯市舉行。
2010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向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提出了申辦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意向,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組成考察組赴承辦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現場考察了比賽場館設施,大型活動場地及接待能力等項工作。
(8)珍珠球是什麼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擴展閱讀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建國以前歷史上各階段的統治者對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都持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前國家副主席朱德在1949 年的一次體育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要廣泛地採用民間原有的許多體育形式」;強調了開展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要性。
1953年11月,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在天津市舉行。在1981年9月召開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座談會後,國務院便批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業委員會和原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辦,由地方承辦,每四年舉行一次。
同時又把1953 年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追定為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
㈨ 民族體育項目
1、射箭
射箭,即箭術(Archery),是指藉助弓的彈力將箭射出,在一定的距離內比賽精準度的體育運動,別稱射箭運動。遠在1萬年前的中石器時代,人類就發明了弓箭來狩獵捕魚,之後弓箭又是用於戰爭的武器之一,現射箭作為人們喜歡的體育運動而存在下來。
㈩ 詳細的介紹幾項名族傳統項目
蹴球 蹴球是北京市民族傳統體育協會挖掘整理的一個體育項目,它來源於清代的踢石球,經過十幾年來不斷的表演、比賽,現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規則,進入了在群眾中推廣普及的階段。蹴球比賽是在一塊10米乘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進行,分兩隊進行比賽,每隊兩名運動員。古代踢石球是用石頭琢成的健身球,現代用地擲球代替,每隊兩只球,分藍紅二色。甲隊編為1號和3號,乙隊編為2號、4號,比賽按1、2、3、4號的順序輪流蹴球。比賽方法是腳跟著地,腳掌觸球,用力蹴球。凡乙方球擊中對方球,根據規則可得1-2分,把對方球擊出場外則得4分,先積50分者為勝方,三局兩勝。蹴球由於器材簡單,場地面積小,可進行單人、雙人、團體賽幾種形式,競賽起來既有鍛煉身體價值,又有趣味性和觀賞性,老少皆宜,很受群眾歡迎,是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一個好項目。 鞦韆 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民間游戲,每逢節日聚會,人們便會看到成群結隊的朝鮮族婦女,聚集在參天的大樹下,或高聳的鞦韆架旁。身穿鮮艷民族服裝的朝鮮族婦女,在人們的歡呼、叫好聲中盪起了鞦韆,她們一會騰空而起,一會俯沖而下,盡情地歡樂,長長的裙子隨風飄舞,大有飄飄欲仙之感。 朝鮮族婦女盪的鞦韆,不僅高,而且還很飄,有的鞦韆幾乎都盪平了,真可謂是觸目驚心。盪鞦韆比賽分為單人和雙人兩種。比賽優勝者的評比方法,有的是以樹梢或樹花為目標,看誰能咬到或踢到;有的是在高處掛一個銅鈴,看誰能碰響。具體的比賽方法各地也不盡相同,但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以高度作為決定勝負的標准。現在有些地方在鞦韆蹬板下系一個標有尺寸的繩子,以此來測量高度,決定勝負。 貝闊 曲棍球的球棍達斡爾語稱為「貝闊」,意思是彎曲的棍子。球棍長3尺,多用下端彎曲的細柞木製成,球可用杏樹根或毛氈做成,大小與網球相似。達斡爾人在夜間進行火球比賽別具一格。黑夜裡火球比賽,棍擊火球如龍戲珠,好似流星閃過,非常壯觀。火球用樺木根疙瘩製作,球體摳空後浸進松明等易燃油中。開賽時,將球點燃,使其藉助風力燃成小小火星,隨著雙方隊的激烈拼搏,火球在黑夜中往返穿梭,織成一道道絢麗的火線,頗為壯觀。 跳板 跳板是一項朝鮮族的傳統綜合類女子體育項目,流傳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等省朝鮮族聚居地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節日舉行。 伴隨著有節奏的踏跳,身著彩裙的朝鮮族少女,優美地在空中表演旋轉、空翻等各種動作。這就是生活在松花江畔朝鮮族婦女喜愛的傳統體育娛樂活動。 跳板類似於蹺蹺板,用木架支住一塊長木板中心,兩人分別站在木板兩端,彼此輪番跳起,借一方跳起後下落的重力,將另一方彈起騰躍空中。比賽方法有「抽線」和「表演」兩種。 「抽線」是在蹺蹺板兩端各置一線團,抽出線頭系於比賽者的腳踝上,在規定時間內,以比賽者彈跳時所抽出線的長度,丈量出其所彈起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表演」有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主要根據比賽者的跳騰動作難度和姿勢進行評分。規定項目是將規定的幾種動作連接起來表演;自選項目有手持扇子、花環、綵帶等物進行的表演,可以不斷做出劈腿、弓身、鑽環、跳繩等十分優美的造型動作。 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朝鮮族聚居地的重大節慶日和農閑期的運動會上,都能欣賞到朝鮮族婦女跳跳板的翩翩英姿。跳板器材主要由木板、板墊兩部分組成。木板選用堅韌而有彈力的木料加工製作,長度為5~5.5米,寬度為30~40厘米,厚度為5~6厘米;板墊高度約30厘米,墊在跳板的中部,加重物固定。跳板比賽或表演時,兩組分站木板兩端,交替蹬板、錯落起跳,以跳高、著落的自彈力使身體騰空,且越縱越高。主要動作有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轉跳、屈體跳等。主要器材有扇子、花環、綵帶、手鼓等。隨著跳板項目的不斷發展,有更多的體操動作被引入,使跳板項目難度更大,表演更精彩,成為觀賞性、娛樂性和健身性更強的運動項目。 朝鮮式摔跤 朝鮮民族不僅能歌善舞,也非常愛好體育運動,具有節日期間開展體育運動的優良傳統。其中尤以鞦韆、跳遠、摔跤、拔河、射箭幾個傳統體育項目最普及,最盛行。 朝鮮民族的男子們喜歡比技巧,比氣力,看誰最強悍。因而,摔跤這項目至今不衰,其歷史可追溯到高麗時代。 朝鮮式摔跤類似蒙古式,但又有不同。比賽雙方相對彎腰,右手抓住對方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系在腿上的腿繩,進行較量。比賽時節一般選在 、秋夕(陰歷8月15日)和重陽舉行,最盛大的比賽是在陰歷7月15日的百中日。場地大都選在河灘。全村百姓來吶喊,獲勝者可得到一頭黃牛,騎在牛背上回家,就像凱旋而歸的將軍。 珍珠球 珍珠球是滿族傳統體育項目,是由模仿採珠人的勞動演變而來。 比賽在長28米、寬15米的場地上進行(場地分水區、封鎖區、得分區),每隊上場6人。比賽分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15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 比賽時,水區內雙方各有3名運動員負責進攻或防守,進攻者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拍、滾、運,目的是向站在本隊得分區內的持抄網隊員投球得分。封鎖區內有2名持蛤蚌(球拍)的對方隊員,用封、擋、夾、按等動作,阻擋進攻隊員向網內投球。每隊有1名持抄網隊員在得分區活動,用拍網試圖抄(采)中本方隊員投來的珍珠(球)。每抄中一球得一分。在規定的比賽時間內,得分多者為勝隊。 球的外殼用皮革或橡膠製成,內裝球膽,表面應為珍珠(白)色。球的圓周長54-56厘米,重量300-325克。球拍為蛤蚌形狀,用具有韌性的樹脂材料製成。抄網兜口為圓形,兜口內徑25厘米。 打布魯 布魯即蒙語投擲的意思。布魯是木製的,形狀有些象鐮刀。早在1300多年前,布魯就已出現了。不過那時的布魯還只是作為打獵和殲敵的武器,漸漸地它才成了一項鍛煉身體、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的體育運動。現在布魯不但是每年那達幕大會不可少的比賽項目,還被列入自治區民族體育教材中。 布魯分投遠和投准兩種,兩種比賽的場地和設備都比較簡單,投遠又分馬上和步行兩種。 投遠的場地和標槍的場地大致相仿。投準的場地則為一塊750平方米的長方形平地,一端劃一擲線,距線30米處設三根圓形木柱為投准目標,樁高50公分,上端直徑4公分,下端直徑6公分,木樁間隔7公分。 比賽方法:不論投遠還是投准,每人均三次為限,每次設三個布魯,時間不得超過30秒。投擲姿勢不受限制。計分方法,投遠以所投距離遠近決定名次,投准則以得分多少決定勝負。 搏克(蒙古族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大會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搏克慶"。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服裝、規則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服用蒙古語叫做"昭德格"。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點: 第一、參加比賽的摔跤手必須是2的某次乘方數,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 第二、比賽勝負採取單淘汰法。蒙古族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壓等十三個基本技巧演變出一百多個動作。可互捉對方肩膀,也可互相摟腰,還可以鑽入對方的腋下進攻,可抓摔跤衣、腰帶、褲帶等。《宦海沉浮錄》雲:"布褲者,專諸角力,勝敗以仆地為定。" 第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點是不許抱腿。其規則還有不準打臉;不準突然從後背把人拉倒,觸及眼睛和耳朵;不許拉頭發、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龍舟,舞獅舞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