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少數民族的體育游戲,最好帶規則的
叼羊
叼羊是哈薩克族為祈禱祝福而舉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叼羊活動對抗性強,爭奪激烈,參加叼羊的人數可多可少,少則可以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比賽分兩隊。比賽開始,主持人首先祈禱。參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後將主持人獻上的一隻兩歲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殺,割去頭和蹄,扎緊食道,放置於開闊的草坪上。宣布比賽開始後,參賽者蜂擁而上,馬快的搶先一步將羊俯身拾起,夾在蹬下或馱著,慌不擇路地奔跑。其他騎手不甘示弱,緊追不舍,飛馬上前爭奪,奪得難解難分。有時會有數百騎圍作一團,左擁右擠。在比賽中,經反復多次較量,小羊數易其主。最後,得勝者在鳴金聲中懷抱戰利品,在坐騎的長嘶聲中和觀眾的熱烈歡呼聲中沖出賽場。之後,得勝者當場將羊烤熟,邀眾騎手共享,將此肉稱為幸福肉。獲勝的小夥子一般都會成為漂亮姑娘的示愛對象。這是除了羊肉之外的另外一個頗具吸引力的獎賞。■
草墩象棋
更有意思的一種原生態體育是草墩象棋大賽,這種運動在雲南較為流行,經常會在民族運動會上看到,比賽是用白布畫的線,用草墩做的棋子,在20多米見方的場地上,兩位象棋高手展開對弈,動腦的同時還要身體力行親自搬動棋子。一盤棋下來,兩位高手頗有些華山論劍的感覺,不僅耗費了腦力,體力也經受了考驗。據說這是最原始的象棋比賽,在鍛煉腦力的時候體力也一起得到了鍛煉。不過讓人好奇的是,當棋手都在忙碌著如何搬動笨重的旗子時,腦子里還有沒有運籌帷幄的空間了?不管怎樣,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難以言說的快樂。■
跳火繩
跳火繩是大涼山彝族古老的、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游戲之一。跳火繩的場面極為壯觀,火繩有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比賽的距離沒有嚴格要求的規定,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間。
火繩用1根長約3米左右的藤條擰成,在藤條的中段綁上澆有菜油、松油、煤油或香油的布條和棉紗後點燃。在場內兩端畫上起跑與終點線,比賽者站在起跑線後,手執燃燒的火繩,待號令一發,便雙手緊握火繩的兩頭,像單人跳繩一樣,搖盪火繩,直線跳躍著前進,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持火繩跑步和走跑都判為犯規,不計比賽成績。■
滑溜索
很多體育項目源自古老祖先的生存技能,比如獨龍人的溜滑比賽。
在先民的各種生產活動中,採集雖然是最原始簡單的生產方式,卻需要高超的運動技能。爬樹、爬竿、爬繩、攀岩等,是原始先民在最初的採集生產活動中鍛煉出的勞動技能。為了掌握這些生存技能,獨龍族人從小就必須訓練。如今雖然生活環境改善很多,但是為了保持這種生存技能,成年人也常帶孩童練習滑溜索,攀懸崖,幫助他們掌握要領,提高身心素質。
如今,滑溜索就逐步發展成了比賽。這樣的比賽,最初的目的只是考核人的生存技能,逐漸地比賽加進了技巧性、審美性。人們在過溜索時不是為了運載貨物過江,而是比誰的姿勢優美,比誰的技藝驚險動人;在攀藤比賽時,目的也不是能採到燕窩、果實,而是為了比賽誰爬得又高又快,能夠技壓群雄,獲得心上人的青睞等。■
磨秋
不過更多的原生態體育以休閑快樂為主——磨秋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得盪鞦韆,盪鞦韆是滿族人民的傳統節目活動,有悠久的歷史。在滿族聚居的村落和堡子里,農閑時節將鞦韆架豎在打穀場上,或拴兩條繩子在老榆樹枝上,上系木板,鞦韆就架好了。年輕人常常舉行盪鞦韆比賽,以盪的高低論勝負。哈尼族在過苦扎扎節時必定要玩磨秋。過節的後三天是打秋的日子,不能下地勞動。人們自動地組成一支支串寨隊伍,參加各村的攆磨秋活動。每到一個秋場,便要進行比賽,以爭高低。除此之外,盪鞦韆如今也是很多學校孩子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之一。■
②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游戲
最好的是賽馬
③ 雲南少數民族體育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項目及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極為豐富。這些運動項目,既是人們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須具備的技能。現舉例分述如下。
(一)武術。
流行於雲南地區各民族中的武術,具有久遠的歷史。發現於雲南滄源新石器時期的崖畫,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原始狀態的武術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類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動形象。表明這時流行於當地少數民族中的武術已初具形態了。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劍、弩機等兵器,特別是「戰爭場面貯貝器蓋」上短兵鏖戰的群塑中,表現了較成熟的技擊動作,是雲南原始武術之例證,它對奠定雲南地區民族武術在中國武術發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在後來的發展中,各少數民族又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創造了適合於本民族的武術形式。如回族所創立的眾多的拳法中,影響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極拳」、「查拳」、「教門彈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稱,是一種剛柔相擠的拳種,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衛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蘆笙拳」是一種集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拳種,它是苗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蘆笙舞和勞動拳巧妙結合的產物,深圳特區受各地苗民喜愛。傣族武術的內容也極為豐富,西雙版納勐海佛寺壁畫中,保留了傣族武術的珍貴形象.據估計,僅西雙版納地區流行的傣家武術套路就有上百種,且各有所長.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長期觀察了他們喜愛的孔雀行為舉止後,摹仿其動作並融入了太極拳、長拳、綿拳和氣功等技法後,創編出來的一套特色鮮明的外柔內剛的拳種,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點鮮明的拳術。
器械打鬥術,在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種類繁多。大理白族在節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動作中,融入了許多白族傳統鞭術、棍術動作後形成的。雲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數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兩節棍、三叉戟、雙刀、雙鉤、水火棍等武術器械。他們除表演古代戰爭的各種情節外,還上場演武,重現戰爭的撕殺情景,表演氣勢威猛,場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還極具觀賞性。此外,苗族的雙環刀,景頗族的平頭長刀,阿昌族的「戶撒刀」等也都是武術器械技擊中的主要器械。
(二)賽馬與射箭。
自古以來,騎馬、射箭是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出土的銅鼓、銅貯貝器、銅飾及銅劍等上面,表現狩獵形象的圖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規模、氣勢較大。大理白族在傳統佳節——「三月街」期間,定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等競賽活動。彝族的賽馬,一般選在平壩上舉行,騎手們縱馬在環形的跑道上賓士,先者為勝。在射箭比賽中,彝族是以掛在50米開外大樹上的牛腿為靶,並以此作為笛箭手的獎品。在苗、傣、纖液核彝、僳僳、怒、獨龍、基諾等民族中還流行弩射,並發展出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埋斗手能射中水中游魚。
(三)競渡。
俗稱劃龍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體育娛樂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地出土的銅鼓上的競渡圖像一般有船四隻,船員上劃船者人數多少不等。競渡之俗,從西漢以後逐漸成為這一帶少數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並成為了整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祭祀儀式活動中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雙版納的傣族在傣歷新年(即傣族「潑水節」)期間,都要在瀾滄江上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這種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劃龍舟」活動,不僅可以娛悅身心,其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可毀掘以說,雲南眾多的民族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決定了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形式多樣和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縱觀雲南地區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顯特點。
1.地域性。
每個民族文化都有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並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環境的變遷。雲南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與該民族的生存環境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審視雲南各族絢麗多彩的傳統體育表演,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凡生活在居住環境艱苦,氣候條件惡劣,溝壑縱橫區域的民族,由此孕育而生的傳統體育,具有顯著的競技性。反之,世居平原壩區的民族,其傳統體育帶有明顯的游戲、娛樂等特點。例如,生活在怒江峽谷的怒族,傳統體育「過溜索」是特定地理環境里人們生存需要和謀生的手段,需較強的力度和難度。而主要生活在壩區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傳統體育「霸王鞭」、「整光燈」等活動則娛樂性較強。
2.娛樂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突出的娛樂性,它著重於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願望的滿足,並以自娛自樂的、消遣的和游戲的活動方式出現。人們在這些活動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悅的情感抒發和渲泄。由於民族體育的這個特點,使它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一次體育活動的舉行,往往成為一個民族的盛會。雲南的基諾族,每逢喜慶節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開展打雞毛球、扔石頭、項竹竿、打陀螺、跳大鼓等民族體育活動,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3.健身性。
民族體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促進人類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它對改善民族體質,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起積極的作用。
4.多樣性。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的傳統習慣、主客觀條件不完全相同,興趣愛好也有差別,體育必然會呈現出一種多元特色。每個民族都有數十種甚至近百種體育娛樂活動,而每一種同名目的體育娛樂活動,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稱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娛樂方式及競賽規則。僅以不同名目的體育活動項目進行統計,雲南少數民族體育就達226項之多。
④ 少數民族游戲有哪些
在網路里輸入007,這個網頁是少數民族的小游戲,有些是跟漢族一樣的游戲,如下:
黑白 數字123 數獨 排序 智力過河 五子棋 魔方 華容道 掃雷 找相同 接龍 棋類 撲克牌 麻將連連看 迷宮 接水管 推箱子 益智 俄羅斯方塊 大家來找茬 對對碰 消消看 麻將 連連看
⑤ 少數民族運動會有哪些項目
競賽項目有:舉重、拳擊、摔跤、短兵和步射;表演項目有:武術(分石擔、石鎖、弓箭術、彈丸、爬桿、跳板、木杠、皮條、沙袋、地圍、跳桌、筋斗、疊羅漢、大武術、五虎棍、打術、跳術、跳繩、飛叉、中幡等22項)、騎術(各種馬上技巧表演9項)3大類。
特邀表演有:馬球、蒙古式摔跤、獅舞、雜技等。其中維吾爾族的踩繩(即達瓦孜)、蒙古族的摔跤、朝鮮族的跳板、回族的武術以及內蒙古騎兵的馬術等少數民族項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雲南少數民族體育游戲有哪些擴展閱讀:
1982年9月2日-9月8日,由國家體委、國家民委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在呼和浩特市舉行了第2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歷時7天,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6個民族的863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參加,其中少數民族運動員593人。
體育活動分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射箭邀請賽和中國式摔跤。來自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4省區5個民族的24名運動員參加了射箭的角逐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3個民族的56名業余摔跤運動員參加了4個級別的中國式摔跤比賽,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摔跤人才。
表演項目有68個,分別由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6個少數民族的800多名運動員進行表演,其中有:傣族的孔雀拳、白族的霸王鞭、納西族的東巴跳、彝族的阿細跳月、高山族的背簍球、回族的鬥牛、藏族的「碧秀」。
土族的輪子秋、朝鮮族的鞦韆、黎族的跳竹竿、壯族的高空舞獅、維吾爾族的「達瓦孜」、哈薩克族的馬上拾銀、塔吉克族的叼羊、蒙古族的賽駱駝和賽馬、達斡爾族的「波依闊」等。
這些傳統的民族表演項目是由各民族的生產生活中產生和發展而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吸引了80多萬觀眾前來觀看。運動會期間,還舉辦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圖片展覽」,舉辦了有12000人參加的盛大聯歡晚會。
⑥ 少數民族的運動有那些
很多,舉幾個例子吧。
(一)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蒙古草原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體現蒙古族人民剛烈性格、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等優秀品質的較為典型的代表性體育項目。為了把這個民族傳統項目推向全國,有關部門對競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驗,現在已正式確定了蒙古式摔跤的比賽規則,並先後在呼和浩特等地舉辦過5次全國蒙古式摔跤邀請賽。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首屆國際大型「那達幕」大會,使蒙古式摔跤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被世界所關注。
(二)繞山林活動是白族民間大型的體育活動,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據楊瓊《滇中瑣記》中的記載:「清代大理有繞山林會,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萬人,十百名為群。男子猶如執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現代的繞山林活動,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學,特別是年輕人,在繞山林活動中尋情游樂,不計較賽跑、打霸王鞭、金錢鼓、游泳、劃船、賽馬等活動的名次和獎勵,主要是投身於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運動的情趣和歡樂。
(三)擺手舞是土家兒女最普及的大型群眾健身活動。擺手舞的動作以擺跳為基本運動形式,是一種全身性的活動。如「插秧」秧歌步,彎腰插種,然後觀看勞動景色,反復數次,整個動作協調自然,使全身肌肉、關節、韌帶都得到良好的鍛煉,而且對腰部肥胖者有一定的鍛煉作用,同時對肩周炎有一定的輔助性療效。擺手舞的伴奏,主要是一面大鼓和鑼,根據不同的動作,打著不同的鑼鼓點子,在速度上有快有慢,情緒上有輕有重。在土家族過的「社巴節」(擺手節)上,隨著「扁咚扁」鑼鼓的節奏,千人萬人頻頻擺手。時而萬眾彎腰兩手交叉,時而眾人一齊轉體蹬腿,時而跳躍前行,時而左右扭腰,……姑娘們擺手,如柳絮飄盪;小夥子擺手,如蛟龍騰雲;老人小孩擺手似蒼松搖枝、蓮藕出水;遊客來賓擺手,似醉漢蹣跚、手忙腳亂。此情此景,可謂是全民健身的「土家族大眾體操」,推動了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與實施。
(四)土家族的「板凳龍」表演。舞龍這項體育活動,在全國極為普遍,很多少數民族都有此項目的表演,且表現形式大體相同,只不過由於各民族的節令和習俗的原因,舞龍活動在時間和環境上不盡相同。 「板凳龍」的表演,在道具和表演技巧上別有韻味,表現了土家族人的性格和氣質,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活習俗,不由使人聯想到土家人山鄉村寨中的喜慶、節令活動的情景,顯現出土家族濃厚的民族特色。世界各民族的體育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速,為世界各個民族的民族體育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適宜的舞台。中國少數民族體育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積累,而且有許多對人類未來有著重要意義的珍貴寶藏。
⑦ 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有哪些體育活動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項目及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極為豐富。這些運動項目,既是人們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須具備的技能。現舉例分述如下。
(一)武術。
流行於雲南地區各民族中的武術,具有久遠的歷史。發現於雲南滄源新石器時期的崖畫,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原始狀態的武術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類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動形象。表明這時流行於當地少數民族中的武術已初具形態了。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劍、弩機等兵器,特別是「戰爭場面貯貝器蓋」上短兵鏖戰的群塑中,表現了較成熟的技擊動作,是雲南原始武術之例證,它對奠定雲南地區民族武術在中國武術發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在後來的發展中,各少數民族又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創造了適合於本民族的武術形式。如回族所創立的眾多的拳法中,影響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極拳」、「查拳」、「教門彈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稱,是一種剛柔相擠的拳種,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衛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蘆笙拳」是一種集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拳種,它是苗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蘆笙舞和勞動拳巧妙結合的產物,深圳特區受各地苗民喜愛。傣族武術的內容也極為豐富,西雙版納勐海佛寺壁畫中,保留了傣族武術的珍貴形象.據估計,僅西雙版納地區流行的傣家武術套路就有上百種,且各有所長.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長期觀察了他們喜愛的孔雀行為舉止後,摹仿其動作並融入了太極拳、長拳、綿拳和氣功等技法後,創編出來的一套特色鮮明的外柔內剛的拳種,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點鮮明的拳術。
器械打鬥術,在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種類繁多。大理白族在節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動作中,融入了許多白族傳統鞭術、棍術動作後形成的。雲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數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兩節棍、三叉戟、雙刀、雙鉤、水火棍等武術器械。他們除表演古代戰爭的各種情節外,還上場演武,重現戰爭的撕殺情景,表演氣勢威猛,場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還極具觀賞性。此外,苗族的雙環刀,景頗族的平頭長刀,阿昌族的「戶撒刀」等也都是武術器械技擊中的主要器械。
(二)賽馬與射箭。
自古以來,騎馬、射箭是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出土的銅鼓、銅貯貝器、銅飾及銅劍等上面,表現狩獵形象的圖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規模、氣勢較大。大理白族在傳統佳節——「三月街」期間,定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等競賽活動。彝族的賽馬,一般選在平壩上舉行,騎手們縱馬在環形的跑道上賓士,先者為勝。在射箭比賽中,彝族是以掛在50米開外大樹上的牛腿為靶,並以此作為笛箭手的獎品。在苗、傣、彝、僳僳、怒、獨龍、基諾等民族中還流行弩射,並發展出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手能射中水中游魚。
(三)競渡。
俗稱劃龍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體育娛樂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地出土的銅鼓上的競渡圖像一般有船四隻,船員上劃船者人數多少不等。競渡之俗,從西漢以後逐漸成為這一帶少數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並成為了整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祭祀儀式活動中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雙版納的傣族在傣歷新年(即傣族「潑水節」)期間,都要在瀾滄江上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這種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劃龍舟」活動,不僅可以娛悅身心,其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可以說,雲南眾多的民族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決定了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形式多樣和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縱觀雲南地區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顯特點。
1.地域性。
每個民族文化都有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並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環境的變遷。雲南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與該民族的生存環境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審視雲南各族絢麗多彩的傳統體育表演,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凡生活在居住環境艱苦,氣候條件惡劣,溝壑縱橫區域的民族,由此孕育而生的傳統體育,具有顯著的競技性。反之,世居平原壩區的民族,其傳統體育帶有明顯的游戲、娛樂等特點。例如,生活在怒江峽谷的怒族,傳統體育「過溜索」是特定地理環境里人們生存需要和謀生的手段,需較強的力度和難度。而主要生活在壩區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傳統體育「霸王鞭」、「整光燈」等活動則娛樂性較強。
2.娛樂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突出的娛樂性,它著重於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願望的滿足,並以自娛自樂的、消遣的和游戲的活動方式出現。人們在這些活動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悅的情感抒發和渲泄。由於民族體育的這個特點,使它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一次體育活動的舉行,往往成為一個民族的盛會。雲南的基諾族,每逢喜慶節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開展打雞毛球、扔石頭、項竹竿、打陀螺、跳大鼓等民族體育活動,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3.健身性。
民族體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促進人類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它對改善民族體質,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起積極的作用。
4.多樣性。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的傳統習慣、主客觀條件不完全相同,興趣愛好也有差別,體育必然會呈現出一種多元特色。每個民族都有數十種甚至近百種體育娛樂活動,而每一種同名目的體育娛樂活動,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稱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娛樂方式及競賽規則。僅以不同名目的體育活動項目進行統計,雲南少數民族體育就達226項之多。
⑧ 少數民族的運動項目
(一)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蒙古草原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體現蒙古族人民剛烈性格、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等優秀品質的較為典型的代表性體育項目。為了把這個民族傳統項目推向全國,有關部門對競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驗,現在已正式確定了蒙古式摔跤的比賽規則,並先後在呼和浩特等地舉辦過5次全國蒙古式摔跤邀請賽。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首屆國際大型「那達幕」大會,使蒙古式摔跤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被世界所關注。
(二)繞山林活動是白族民間大型的體育活動,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據楊瓊《滇中瑣記》中的記載:「清代大理有繞山林會,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萬人,十百名為群。男子猶如執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現代的繞山林活動,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學,特別是年輕人,在繞山林活動中尋情游樂,不計較賽跑、打霸王鞭、金錢鼓、游泳、劃船、賽馬等活動的名次和獎勵,主要是投身於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運動的情趣和歡樂。
(三)擺手舞是土家兒女最普及的大型群眾健身活動。擺手舞的動作以擺跳為基本運動形式,是一種全身性的活動。如「插秧」秧歌步,彎腰插種,然後觀看勞動景色,反復數次,整個動作協調自然,使全身肌肉、關節、韌帶都得到良好的鍛煉,而且對腰部肥胖者有一定的鍛煉作用,同時對肩周炎有一定的輔助性療效。擺手舞的伴奏,主要是一面大鼓和鑼,根據不同的動作,打著不同的鑼鼓點子,在速度上有快有慢,情緒上有輕有重。在土家族過的「社巴節」(擺手節)上,隨著「扁咚扁」鑼鼓的節奏,千人萬人頻頻擺手。時而萬眾彎腰兩手交叉,時而眾人一齊轉體蹬腿,時而跳躍前行,時而左右扭腰,……姑娘們擺手,如柳絮飄盪;小夥子擺手,如蛟龍騰雲;老人小孩擺手似蒼松搖枝、蓮藕出水;遊客來賓擺手,似醉漢蹣跚、手忙腳亂。此情此景,可謂是全民健身的「土家族大眾體操」,推動了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與實施。
(四)土家族的「板凳龍」表演。舞龍這項體育活動,在全國極為普遍,很多少數民族都有此項目的表演,且表現形式大體相同,只不過由於各民族的節令和習俗的原因,舞龍活動在時間和環境上不盡相同。 「板凳龍」的表演,在道具和表演技巧上別有韻味,表現了土家族人的性格和氣質,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活習俗,不由使人聯想到土家人山鄉村寨中的喜慶、節令活動的情景,顯現出土家族濃厚的民族特色。世界各民族的體育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速,為世界各個民族的民族體育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適宜的舞台。中國少數民族體育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積累,而且有許多對人類未來有著重要意義的珍貴寶藏。
⑨ 各少數民族都有什麼體育項目啊
摔跤(蒙古族,那達慕大會),賽馬(哈薩克族),叼羊比賽(維吾爾族,每年3月21日諾露孜節日都有叼羊比賽,摔跤等活動)。
⑩ 民族體育運動有哪些
一、賽馬。是許多民族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多有開展,尤其在內蒙古深受人們喜愛。蒙古族自古就被稱為「馬背民族」,他們傳統項目有速度賽馬、走馬、馬上技巧等。
二、搏克。搏克是具有千年歷史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民間基礎深厚,與賽馬、射箭一同被稱為蒙古族「男兒三藝」。現代已有女子項目。搏克的典型特點是不分級別,一跤定勝負,只要一方膝部以上觸地即結束比賽,比賽時身著「卓德格」等民族傳統服裝。
三、射箭。許多民族都喜愛射箭運動,蒙古民族更是男女老少人人喜愛,涌現出不少優秀射箭運動員。比賽時射手身穿民族服裝,彎弓射箭;觀眾隨著比賽的進程,時而凝神屏氣,時而歡呼雀躍。蒙古族傳統射箭分為靜射和騎射兩種,使用弓箭漸從竹木弓、鋼弓發展到今天的現代弓箭,
四、蒙古象棋比賽。蒙古象棋蒙語稱「喜塔爾」,棋具和規則與國際象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棋子形貌和稱謂上,又具有民族特點,如稱「王」為「諾顏」(王爺),無「象」而有「駱駝」;著法中也有一些與國際象棋不相同的地方。
五、布魯。布魯是源於狩獵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所用器材「布魯」,長約50厘米,寬約6厘米,厚1.5厘米,重約375克,頭部彎曲。布魯比賽分為投准和擲遠兩項。
六、搶樞。也稱「樞體能」,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樞」即木輪車軲轆的銷子。比賽時雙方各上場7人。
七、波列。也稱「波依闊」,達斡爾語,漢意為曲棍球。達斡爾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曲棍球運動相似。
八、毽球比賽。毽球由民間的踢毽子發展而來,全國各地開展廣泛,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所用毽球由毽毛、毽墊等構成,毽毛為四支自色或彩色鵝翎成十字形插在毽墊內,球高13—15厘米,毽墊直徑3.80—4厘米,重量為13—15克。比賽時雙方各上場三人。
九、鞦韆比賽。是在朝鮮族鞦韆活動的基礎上規范、提高後形成的一個項目。分為高度比賽和觸鈴比賽,每一項又分單人和雙人兩項。朝鮮族婦女在鞦韆比賽中身穿鮮艷的民族服裝,英姿颯爽,膽氣過人,充分展現了朝鮮族人民勇敢、樂觀的民族性格。
十、武術。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由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格鬥技術,按照一定的運動規律形成套路和對抗兩種比賽方式,主要有刀術、棍術、鞭術、拳術、劍術等。
十一、中國式摔跤。是中國民族形式的摔跤運動,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健身活動和鍛煉方法。運動員身著棉布織成的褡褳,以舳J對方為勝,比賽激烈,對抗性強。常用技術之一為抱腿。
十二、射弩。射弩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雲南、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比較普遍。它是用弓弩依靠機械力量來發射箭矢的一種運動。有立姿、跪姿兩種。
十三、寸甲加一一藏族傳統體育項目。兩人將一條長約4米的長繩或布帶套在脖子上,互相背對,使繩或布帶由腹部穿過,手腳並用向前爬,以將繩子中間的標志拉過河界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