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5北京馬拉松報名人數已經多少了
早就報滿了啊。好象第一天就報了一半還多。後面很快就報滿了。再報名就要抽簽了。抽中了才能跑。
去年好象也抽簽了。 不過我抽中了。今年不知道能不能抽中。
② 運動性猝死的概述
運動性猝死(exercise [Athletic] sudden death)
Maron BJ(Maron BJ.Sudden Death in Young Athletes(J). Circulation,1982,62:218)對運動性猝死的定義是在運動中或運動後即刻出現症狀,6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死亡。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於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如Chris CM(Chris CM. The role of stress in Dickas Heart attack(J).The Physician and Sports Medicine,1989(1):40)認為是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停止1小時內發病並導致的死亡,Goldstain[28]也認為運動性猝死是指在症狀起始後1小時內的死亡;也有學者(唐培,運動與猝死(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1990;9(1):31)將運動中或運動後即刻發生的意外死亡稱作即刻死(instantaneous death),症狀發作後24小時內發生的意外死亡才叫運動性猝死。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對運動性猝死發生的時間范圍尚無一個統一的界定,大都是根據各自的目的來確定,所以時間就由30秒到24小時不等,這將不利於運動性猝死研究的發展。根據醫學界對猝死的定義以及運動性猝死的發生情況,將運動性猝死定義為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 淵源
人類歷史上第一例有據可查的運動性猝死可追溯到公元前490年。那一年,希臘軍隊在雅典附近的軍事重鎮——馬拉松與入侵的波斯軍隊展開了一場決定希臘命運的激戰。希臘軍隊大獲全勝後,青年士兵菲迪皮德斯奉命跑回雅典報告勝利的喜訊。但是,當他跑到雅典時,他只喊了一聲「我們勝利了」,便倒地死去。為紀念菲迪皮德斯,「馬拉松」長跑運動誕生。
其他
歷史上在運動中猝死的運動員為數不少,近年來就有一些曾在運動場上創造過輝煌的運動員的運動性猝死引起過轟動,例如吉姆·菲克斯(1984年,馬拉松,美國)、弗樂·海曼(1988年,排球,美國)、謝爾蓋·格林科夫(1995年,花樣滑冰,俄羅斯)以及中國排球國手朱剛(2001年)。據推測,這些運動員均死於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由此可見,SCD是運動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其最主要表現形式。
相信許多人對幾年前的那場悲劇都還記憶猶新:2004年10月17日,在200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暨第5屆首都高校馬拉松挑戰賽過程中,兩名業余選手——北京某大學學生(男,20歲)和某長跑俱樂部聯隊隊員(男,64歲)猝死。一年後的10月16日,在2005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又發生了相似的一幕:一名業余選手(男,26歲)猝死。如此雷同的猝死事件,再加上以往時有耳聞的運動員猝死事件,帶給人們的除了震驚,還有疑問:對於運動員(無論其為專業還是業余)這樣一組一向被認為是最健康的人群,是什麼導致了他們的不幸猝死?
③ 有害嗎,馬拉松對身體好嗎,跑馬拉松對身體的危害
馬拉松並非人人能跑,運動過量反而傷身體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馬拉松賽」如火如荼,參加北馬、杭馬、上馬等國內知名馬拉松賽事甚至需要搖號抽簽。2016年北京馬拉松賽就有6.6萬餘人報名,創造了國內全程馬拉松報名人數的新紀錄。2015年全年,中國舉辦了超百場馬拉松賽事,參賽者高達130萬;參與馬拉松及相關活動(全馬、半馬、迷你跑、家庭跑、情侶跑等)的人群規模更是增加了70餘萬人次。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跑步、健走等運動健身行列,因過度運動導致膝蓋、骨關節受傷的也不在少數,各地的馬拉松賽事都屢屢曝出受傷甚至猝死的事例。今年6月18日,在北京平谷金海湖舉行的鐵人三項賽上,一位38歲的女選手在參加體驗組10公里賽事時,在終點前50米暈倒,最終搶救無效死亡。而「跑界女神」馬妍星對運動過量也有著慘痛教訓,2015年北京馬拉松賽,她以2小時50分的個人最好成績完賽;今年10月的芝加哥馬拉松賽,她卻在21公里處意外退賽。她說,「過度訓練和不合理飲食,讓我的身體亮起了紅燈。」
④ 一天內出現兩宗半馬運動員臨近終點時猝死事件,誰來為此負責
學生是通過學校參加這項比賽的,作為委託人的校方其實具有職務行為,有責任承擔將會產生
的所有法律後果。而組委會具有過失責任,因為既然是他們組織的,就有義務提供各種服務來保證參賽者的生命安全。上面的《聲明》有規避責任之嫌,即使參賽者同意它的存在,也沒有任何法律效果。
國家田管中心副主任王大衛則稱,「生死狀」是否具有約束力,能否使田協在這次事情中免除責任,最終還要依靠法律的介入。他表示,在今後的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中,將考慮為參賽選手購買集體保險。
⑤ 運動員猝死 如何索賠
如果是本人的肌體的毛病不會索賠
如果是和器材有關 通過法律手段可能會得到相應賠償
那很可能不會有賠償 但是撫恤金之類的學校應該是要給的啊
⑥ 2015年 北京馬拉松 比賽使用馬拉馬拉APP報名,信息一直在審核中沒有收到反饋
感同身受,我也是如此!
⑦ 港馬再現選手猝死事件嗎
港馬再現選手猝死, 魔鬼賽道醫療保障竟如此落後。
跑友在路邊休息。跑友在路邊休息。
港馬為何成了「魔鬼賽道」?
從「亞洲最難」到「魔鬼賽道」,這些年在港馬中不幸去世的參賽者不僅是10公里跑者,甚至有半馬和全馬的跑者。
那麼,港馬為何頻頻發生意外?或許,香港本身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能被稱為「魔鬼賽道」,香港國際馬拉松也並非浪得虛名。在維港的環抱之下,香港的相對濕度也要比其他賽道高出一大截。
據香港馬拉松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港馬當日的氣溫在17℃到21℃之間,陣風3至4級,而相對濕度更是介於70%到90%之間。
對於很多業余跑者來說,這樣的環境對於極限狀態下的身體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體溫升高、電解質快速流失,同時還要持續運動……如果跑者無法監控身體的變化並即使給予能量補給的話,很容易出現傷病甚至是心臟驟停的危險。
「雖然17-18度的氣溫很適合跑步,但是過高的濕度會讓參賽者更容易疲勞。」資深跑步教練王樂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跑友平時的訓練量不過大,那麼在比賽中就很容易出現抽筋的狀況,甚至有可能導致其他傷病。」
除了溫度高和濕度大,連綿起伏的緩坡則是港馬的另一大挑戰。
這條賽道從尖沙咀彌敦道開始,途經昂船灣高架道、昂船洲大橋、青衣東高架、南灣隧道、青衣西高架、青馬大橋、汀九橋、長青隧道、西區海底隧道最後在維多利亞公園沖線。
這「三橋三隧」的賽道則是跑者最大的考驗。王樂曾經也經歷過港馬的這些「虐心賽段」,「上坡和下坡會比平路賽段更加消耗體力,特別是在全馬的最後階段,上下坡和彎道會連續出現。」
⑧ 北京馬拉松比賽收官 跑步會帶來哪些傷痛
以下是在北京市交管局官網查詢到的相關公告:
4月15日(周日)我市將舉行2012北京國際長跑節。
為保障比賽活動的順利進行和賽事期間的交通安全暢通,比賽當日8時55分起至比賽結束將對部分道路分時、分段採取交通管制,除公共電、汽車和持有2012年北京國際長跑節比賽專用車證的車輛外,社會車輛將分時、分段繞行:
1、8時55分起,由天安門廣場西側路北口經廣場西側路至廣場西側路南口(不含)實施交通管制。社會車輛可繞行大會堂西側路和正義路。
2、8時58分起,由廣場西側路南口經煤市街、珠市口西大街(西向東方向)、前門大街(北向南方向)至前門大街南口(不含)實施交通管制。社會車輛可繞行宣武門外大街和長安街。
3、9時02分起,由前門大街南口經天壇路(西向東方向)至紅橋路口(不含)實施交通管制。社會車輛可繞行長安街和南二環路。
4、9時05分起,由紅橋路口經天壇東路(北向南方向西側兩條機動車道)至玉蜓橋下(不含)實施交通管制。社會車輛可由天壇東路東側機動車道行駛。
5、9時08分起,由玉蜓橋下經永定門東街、永定門西街(雙方向)至先農壇體育場南門實施交通管制。社會車輛可繞行南二環路。
6、9時15分起,由前門大街南口經天橋南大街(北向南方向)、永定門內大街(北向南方向)至先農壇體育場東門實施交通管制。社會車輛可繞行宣武門外大街和南二環路。
比賽期間,行經比賽沿線各交叉路口的車輛和行人,請服從交通民警和工作人員指揮。
沿比賽路線行駛的公共電、汽車在不影響運動員比賽情況下,可靠右側行駛。
管制路段恢復社會交通時間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比賽情況決定。
比賽沿線單位和廣大市民,請提前安排好出行路線,以免影響工作和生活。
⑨ 是不是馬拉松全程曾經完賽過就不會猝死
至少不會得心臟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