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馬拉體育 > 忻州民俗體育項目

忻州民俗體育項目

發布時間:2021-03-12 04:06:12

Ⅰ 民俗體育的工能是什麼

工程一般指的是民宿工程,一般來說,大部分都是健身健身體育項目,裡面有很多廣場,都是有著這樣的

Ⅱ 民族傳統體育娛樂項目有哪些

民族傳統體育娛來樂項目源包括:1、球戲:蹴鞠、馬球、擊鞠、捶丸、珍珠球、蹴球、柔力球等。2、舞戲:舞龍、舞獅、踢踏舞、搖旱船、跳竹竿、霸王鞭、跳銅鼓等。3、舟戲:劃龍舟、龍舟競渡、賽獨木舟、賽皮筏等。4、水戲:游泳、潛水、游水捉鴨等。5、冰雪戲:滑冰、滑雪、打冰嘎等。6、棋戲:象棋、圍棋等。7、其他:搶花炮、拔河、鞦韆、風箏、打陀螺、踢毽子、跳繩、投壺等。

民族傳統體育:指的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創造的以滿足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身心發展所需要的體育活動方式。
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及功能:1、特點。(1) 以養生、衛國和娛樂身心作為目的。(2)注重形神兼顧,尤重形與精、氣、神的結合。(3)個人修煉身心,注重動靜結合。(4)體育與德美結合,寓德美於體育活動之中。2、功能。(1)健身功能。(2)教育功能。(3)娛樂功能。(4)交往功能。

Ⅲ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都包括那些項目

1、「彩月亮」是苗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

上古時期,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因為戰爭失敗,分散隱入深山菁林。為了召集余部共同祭奠蚩尤,便乘月夜在山頂上立一樹桿,桿上系紅腰帶,然後令男女青年繞桿對月吹笙跳舞。於是失散的部落民眾聞笙紛紛聚集於樹桿之下,大家立誓團結,發奮振興部落。

「彩月亮」在歷史的長河中已嬗變為慶祝豐收和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喜慶活動。

「莊稼黃,蘆笙狂」每年金秋時節,苗族的「彩月亮」就開始了.男女青年在秋夜迎著明月圍著兩棵花桿歌舞。如果你有幸參與他們一起「彩月亮」你就會聽到這樣的腔幫:

「唱歌要唱一對對,單人一個唱不成,單絲一根不成線,獨木一根不成林。」「唱歌還要一雙雙,少了一個唱不響,少了一個唱不好,我來跟哥把腔幫。」

能在15米的高桿上吹奏蘆笙,完成各種驚險而優美的動作。集蘆笙﹑舞蹈﹑雜技和苗族風情於一體,是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的一顆奇葩。

2、「較腳勁」是仡佬族人民喜愛的一項體育項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了生存,他們常年奔走在貴州高原陡峭的山間小道上。腳力柔弱,稍有閃失就會跌入萬丈深淵;不練就一雙鐵板腳,就爬不上難於上青天的夜郎古道;沒有扎實的腳勁就走不出野獸出沒的大箐林;雙腳無力,在涉江過河時就會葬身魚腹。

為了練就過硬的腳勁,仡佬族人民常常在勞作之餘,尋一寬闊的山間草地,互相用腳比試。比賽雙方通過腳的壓、勾、掃等動作使對方失分,勝者則獲得人們熱烈的掌聲。這項民間體育活動,就逐漸成了仡佬族全民健身的傳統體育運動。

3、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古近期就有了燦爛的農耕文化。由於苗族人民遷徙居住在深山箐林,開墾的田土和耕種的莊稼常被野獸糟蹋破壞。為了驅趕野獸,他們創制了「響節」。「響節」又稱「雞幾棒」:或「挑桿」,「響節」除了用來對付野獸,還可以用來馴養家禽。在古代,由於戰爭頻繁,還用作戰爭中攻城的火器。後來,「響節」逐漸演變成為苗族人民老少皆宜,強身健體的傳統體育項目。
「響節」通過用「響節」棒挑、擲、擊、敲、打等動作,訓練人們的靈敏度、奔跑速度、判斷力等。以此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4、苗族「踩火龍」這一體育項目是由苗族先民在戰中為營救自己的首領演變而來。

傳說苗族先民的首領被敵方以談判為名關押,關押的地方有火海。苗族先民不顧一切,赤足從火龍背上踩過。又以一把把利刀插進絕壁,架成刀梯,攀上懸崖,救出首領。此後了今天苗族的傳統體育項目。

5、《蓮花十八項》起於清朝光緒年間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盛行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烏江中下游一帶。這一民間舞蹈取材於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吸納了貴州高原的靈氣,體現了土家人獨特的民風,展現了土家人粗獷而豪邁的性格。《蓮花十八項》要求所有舞蹈者張開雙掌,用力拍自己身上的每一塊肌肉和關節,在有力而清脆的擊打聲中,盡情抒發心中的激情,《蓮花十八項》的基本動作有「上九響」「下九響」之分。因而被稱為「蓮花十八項」。表演時,要求拍打節奏統一,動作協調,舞蹈時不計人數,不受任何場所限制,茶餘飯後,田間地頭,都能自由地表演,是一項群眾性的健射舞蹈。該項目於1999年貴州參加全國第六屆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並獲表演項目一等獎。

6、蘆笙是苗族的象徵,是苗家歡度節日必不可少的樂器。蘆笙有幾十個種類,幾十種曲調,蘆笙舞有上百個動作。表演的內容豐富多彩,風格奇異。其中有的清新活潑,有的歡快熱烈,有的輕松幽默,有的險奇優美,「蘆笙技巧」把音樂舞蹈與體育融為一體,生活氣息濃郁,深受苗族人民喜愛。

《金築蘆笙》難度大,技巧高,扣人心弦。通過空中踩碗,滾舞、前翻、後翻、登梯、疊人等動作充分表現了力量與技巧的結合,整套動作朴實粗獷、剛柔相濟、動靜分明、造型優美,令人兒,耳目一新。
7

苗鼓——俗稱猴兒鼓,是苗族傳統打擊樂器。

「豐收苗鼓」流傳於貴陽花溪、孟關等地,是當地苗族群眾在豐收後舉行的一項舞蹈與武術相結合的體育活動。豐收後的苗寨,人們沉浸在歡樂之中。金秋之夜,苗族姑娘和小夥子們在悠揚的蘆笙曲中,圍著苗鼓跳起了歡快的舞蹈。舞蹈時,姑娘手持手槌擊鼓,邊打邊跳,一套動作打完後更換另一套。擊打中穿插表演挖土,紡線,插身,打穀等勞動場面,舞蹈中還表現了苗族群眾喜愛的猴拳、扳手腕、摔跤等傳統體育活動,整個舞蹈鼓聲不停,歡笑不斷,鼓聲回盪著豐收的喜悅。

8、《抱架腰》是布依族民間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活動。它對抗性強,趣味性濃,不受場地大小限制。是一項鬥智斗勇,練功角力,又便於開展的活動。

其競技方式是:在地上劃一「界河」,比賽前運動員分開站立,比賽開始後,中線即不存在。比賽中,兩人各使其力,抱住腰部將對方推

離原位為勝。在比賽中,可通過巧力取勝,但不能抓人或拉人。這一活動的目的在於鍛煉臂力和腿力。

9、「壘營盤」原名「營盤舞」。它取材於苗族先民為保衛而進行的防禦戰爭。表演者吹奏蘆笙,壘成營盤,形成圓圈,表示四方布滿勇士,營盤中央豎立帥旗,勇士們「四面開弓」「倒立」、「上肩」揮舞帥旗,舞象徵營盤堡壘堅固,士氣高昂。「壘營盤」是苗族同胞表達懷念先民們的歷史偉績和不屈不饒的英雄氣概而創作的舞蹈。隨著社會發展,如今「壘營盤」已成為苗族男女鬥巧的活動。它不受場地、音樂、人數限制。其特點是表演者在不停地吹奏蘆笙舞曲的同時,進行翻滾、倒立、吊掛、倒背等技巧表演。動作節奏鮮明,剛柔相濟,充分展示表演者的吹跳技巧。「壘營盤」是畢節地區苗族人民最為廣泛流傳的娛樂健身活動。

10、「烏蒙鈴」原名「鈴鐺舞」,彝語「啃荷唄」。它取材於彝族先民開疆拓土,馳騁疆場的各種活動。最先是一個祭祀性舞蹈,在彝族「火把節」時進行表演。流傳至今,以變成節日和慶典活動中的舞蹈。是畢節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彝族傳統體育舞蹈之一。

「烏蒙鈴」表演時不受場地、音樂、人數的限制。鈴聲象徵著騎士在戰場上的高昂鬥志,羊皮鼓鼓點象徵著勇士出征的號角,手握若干只用綵帶紮好的銅鈴,腳踝上系鈴鐺,邊跳邊舞鈴聲悅耳,動作粗獷,剛勁有力。體現了烏蒙山區彝族人民淳樸,直率的性格。

「疊羅漢」「抱腰舞鈴」「相互背馱」「前後翻滾」「倒掛金鉤」「雄鷹展翅」等高難度動作,運動量大,造型美觀,舞蹈和竟技和諧統一。「烏蒙鈴」是一項頗受彝族群眾喜愛的健身娛樂活動。
11、「德沙呱」漢語譯意為「刺錘舞」。主要流傳在獨山縣上司鎮墨寨鄉

琴揚村一帶,是布依族一種特殊的,古老的武術舞蹈形式。

每逢昏喪嫁娶,民族節日,蓋房立屋,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會相集約會,揮錘起舞。

表演形式為男女群體性武術舞蹈,以手上舞刺錘動作為主,腳上動作為輔,名稱為「搶刺」「劈刺」「撥錘」「絞錘」「崩錘」「馬步」「弓步」「彈,踢,勾,鏟」等。舞姿遒勁有力,具有陽剛之美。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勇敢無畏,熱愛家鄉,熱愛自
由的民族精神。 道具是刺錘,俗稱「狼牙棒」使用的武術套路是先防後攻,防多於攻,防中有攻,以防為主。

12、「弦鼓樂」是一種別具特色,歷史悠久方的水族民間傳統體育舞蹈,流傳於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水龍鄉祥寨村和都江鎮五坳坡一帶。

最早是專門為慶祝「開始插秧」和「開始織布」兩項祭祀活動而跳的舞蹈。

道具「三弦角鼓」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鼓身用整筒圓木刨光鏤空而成,兩頭用硝制的牛皮套牢,鼓側嵌上一對牛角並配上三根琴弦。牛角代表耕種,三弦代表紡織,水族的耕織文化由此可見一斑。

表演人數不限,表演時男女圍鼓吹跳,表演場面壯觀熱烈,動作以其特有的肢體語言,生動記錄了水族先民艱苦創業的歷程,表現了水族人民希望建立幸福家園,人旺糧豐的美好願望,它是水族人民間文化藝術中獨放異彩的民族特有表演項目。

13、這是苗族姑娘過「菜花節」時舉行的一個傳統表演。這個比賽有很強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通過穿花衣裙比賽,既向人們展示了苗族婦女服飾的絢麗多姿,也表現了苗族姑娘勤勞善良,心靈手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還體現了苗族同胞團結協作,和睦共處的集體精神。

Ⅳ 什麼市傳統體育項目~

  1. 以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為例

  2. 中國古代體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其中既有體現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與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點的運動內容,又有盛行於歷代民間節令和宮廷中的民俗體育形式。

  3. 豐富多採的古代傳統體育文化,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勇敢,體現了民族的英武與蠻健,更寄託了對民族人性完美的追求。表明了「古代體育文化長城」是由中華各民族共同構築的,它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古代體育整體的發展,展現了其發展變化的生機和活力。

  4. 從世界古代體育的發展進程看,中國古代體育佔有重要地位,諸多的體育活動形式,如球類、武術、保健養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動、棋類以及某些「田徑」項目等,均可在世界各國體育活動中找到相近或相通的形式,這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為後來盛行的世界奧林匹克運動作出了貢獻。

Ⅳ 現代生活中常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

中國古代體育雖數次面臨挑戰,卻始終傳承不絕,表現出了巨大的再生能力。中國古代體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其中既有體現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與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點的運動內容,又有盛行於歷代民間節令和宮廷中的民俗體育形式。豐富多採的古代傳統體育文化,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勇敢,體現了民族的英武與蠻健,更寄託了對民族人性完美的追求。表明了「古代體育文化長城」是由中華各民族共同構築的,它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古代體育整體的發展,展現了其發展變化的生機和活力。產生、發展於中國古代社會傳統文化氛圍之中的,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古代體育發展史,其淵源之悠久、內容之豐富、方式方法之完備以及活動開展之廣泛,堪稱舉世無雙。從世界古代體育的發展進程看,中國古代體育佔有重要地位,諸多的體育活動形式,如球類、武術、保健養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動、棋類以及某些「田徑」項目等,均可在世界各國體育活動中找到相近或相通的形式,這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為後來盛行的世界奧林匹克運動作出了貢獻。作為世界體育史上的生動篇章,它將永遠載入史冊

Ⅵ 山西省第一批傳統文化振興企業都有哪些

山西省第一批傳統文化振興企業,
山西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文化遺產十分豐富。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口頭傳說、禮儀節慶和手工技藝等,其種類之繁多、形式之多樣、內容之豐富,為世人矚目,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非常重要,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山西省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05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董永傳說* 運城市萬榮縣* 2 Ⅰ-2 民間傳唱史詩《楊家將》 山西大學 3 Ⅰ-3 廣武傳說 朔州市山陰縣 4 Ⅰ-4 趙氏孤兒傳說 陽泉市盂縣運城市新絳縣 5 Ⅰ-5 萬榮笑話 運城市萬榮縣 6 Ⅰ-6 司馬光傳說 運城市夏縣 7 Ⅰ-7 牛郎織女傳說 運城市永濟市晉中市和順縣 二民間音樂(共計1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 Ⅱ-1 左權開花調* 晉中市左權縣* 9 Ⅱ-2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縣* 10 Ⅱ-3 五台山佛樂* 忻州市五台縣* 11 Ⅱ-4 晉南威風鑼鼓* 臨汾市* 12 Ⅱ-5 絳州鼓樂* 運城市新絳縣* 13 Ⅱ-6 上黨八音會* 晉城市*長治市長治縣、長子縣 14 Ⅱ-7 文水鈲子* 呂梁市文水縣* 15 Ⅱ-8 太原鑼鼓 太原市 16 Ⅱ-9 晉北鼓吹 忻州市忻府區、五台縣大同市陽高縣 17 Ⅱ-10 恆山道樂 大同市陽高縣 18 Ⅱ-11 上黨樂戶班社 長治市 19 Ⅱ-12 臨縣大嗩吶 呂梁市臨縣 三 民間舞蹈(共計1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0 Ⅲ-1 獅舞(天塔獅舞)* 臨汾市襄汾縣* 21 Ⅲ-2 走獸高蹺* 運城市稷山縣* 22 Ⅲ-3 翼城花鼓* 臨汾市翼城縣* 23 Ⅲ-4 臨縣傘頭秧歌 呂梁市臨縣 24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運城市稷山縣 25 Ⅲ-6 踢鼓秧歌 朔州市 26 Ⅲ-7 平定武迓鼓 陽泉市平定縣 27 Ⅲ-8 壽陽愛社 晉中市壽陽縣 28 Ⅲ-9 汾陽地秧歌 呂梁市汾陽市 29 Ⅲ-10 朔州喜樂 朔州市 30 Ⅲ-11 背鐵棍(抬閣、撓閣) 清徐縣、祁縣、萬榮縣、代縣 31 Ⅲ-12 原平鳳秧歌 忻州市原平市 32 Ⅲ-13 榆社霸王鞭 晉中市榆社縣 33 Ⅲ-14 武鄉頂燈 長治市武鄉縣 四戲劇(共計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4 Ⅳ-1 晉劇* 省文化廳* 35 Ⅳ-2 蒲州梆子* 臨汾市*運城市* 36 Ⅳ-3 北路梆子* 忻州市* 37 Ⅳ-4 上黨梆子* 晉城市*長治市 38 Ⅳ-5 雁北耍孩兒* 大同市* 39 Ⅳ-6 靈丘羅羅腔* 大同市靈丘縣* 40 Ⅳ-7 秧歌戲(朔州秧歌戲*、繁峙秧歌戲*、襄武秧歌、壺關秧歌) 朔州市朔城區*忻州市繁峙縣*長治市襄垣縣、武鄉縣、壺關縣 41 Ⅳ-8 道情戲(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神池道情戲、洪洞道情戲) 朔州市右玉縣*呂梁市臨縣*忻州市神池縣臨汾市洪洞縣 42 Ⅳ-9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縣* 43 Ⅳ-10 鑼鼓雜戲* 運城市臨猗縣* 44 Ⅳ-11 皮影戲(孝義皮影戲*、侯馬皮影戲) 呂梁市孝義市*臨汾市侯馬市 45 Ⅳ-12 碗碗腔(孝義碗碗腔*、曲沃碗碗腔) 呂梁市孝義市*臨汾市曲沃縣 46 Ⅳ-13 祁太秧歌(太谷秧歌、晉中秧歌) 晉中市、太谷縣、祁縣 47 Ⅳ-14 晉南眉戶 臨汾市運城市臨猗縣 48 Ⅳ-15 上黨落子 長治市潞城市 49 Ⅳ-16 線腔 運城市芮城縣 50 Ⅳ-17 孝義木偶戲 呂梁市孝義市 51 Ⅳ-18 碓臼溝秧歌 大同市 52 Ⅳ-19 賽戲 朔州市 53 Ⅳ-20 上黨二簧 晉城市城區 五曲藝(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4 Ⅴ-1 潞安大鼓* 長治市* 55 Ⅴ-2 太原蓮花落 太原市 56 Ⅴ-3 襄垣鼓書 長治市襄垣縣 57 Ⅴ-4 陽泉評說 陽泉市 58 Ⅴ-5 晉東南說唱道情 長治市屯留縣晉城市陽城縣 59 Ⅴ-6 河東說唱道情 運城市鹽湖區、永濟市 60 Ⅴ-7 沁州三弦書 長治市沁縣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1 Ⅵ-1 撓羊賽 忻州市 62 Ⅵ-2 心(形)意拳 晉中市 七民間美術(共計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3 Ⅶ-1 中陽剪紙* 呂梁市中陽縣* 64 Ⅶ-2 平陽木版畫 臨汾市 65 Ⅶ-3 山西麵塑藝術(定襄麵塑、聞喜花饃、焙面麵塑、新絳麵塑) 忻州市定襄縣運城市聞喜縣、新絳縣晉城市陽城縣 66 Ⅶ-4 山西民居磚雕藝術 省非遺產保護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藝術研究會 67 Ⅶ-5 黎侯虎(布藝老虎) 長治市黎城縣 68 Ⅶ-6 廣靈染色剪紙 大同市廣靈縣 八民間手工技藝(共計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9 Ⅷ-1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晉城市陽城縣* 70 Ⅷ-2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晉中市平遙縣* 71 Ⅷ-3 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 呂梁市汾陽市* 72 Ⅷ-4 山西老陳醋傳統釀制技藝* 太原市清徐縣*省非遺保護中心 73 Ⅷ-5 山西麵食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西晉餐文化研究會 74 Ⅷ-6 雲雕製作技藝 運城市新絳縣 75 Ⅷ-7 地窨院建築技藝 運城市平陸縣 76 Ⅷ-8 長子響銅樂器製作技藝 長治市長子縣 77 Ⅷ-9 交城琉璃咯嘣製作技藝 呂梁市交城縣 78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工藝 陽泉市平定縣 79 Ⅷ-11 新絳縣澄泥硯傳統製作工藝 運城市新絳縣 80 Ⅷ-12 郭杜林晉式月餅製作技藝 太原市 81 Ⅷ-13 絳州飛龍製作技藝 運城市絳縣 82 Ⅷ-14 梨花春酒傳統釀造工藝 朔州市 83 Ⅷ-15 汾陽王酒傳統釀造工藝 呂梁市汾陽市 84 Ⅷ-16 上黨堆錦藝術 長治市 85 Ⅷ-17 太谷餅傳統製作工藝 晉中市太谷縣 九傳統醫葯(共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6 Ⅸ-1 傅山養生健身術(八珍湯、傅青主女科、傅山傳說) 尖草坪區 87 Ⅸ-2 龜齡集酒葯傳統製作工藝 晉中市太谷縣 十民俗(共計1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8 Ⅹ-1 民間社火* 長治市潞城縣* 89 Ⅹ-2 堯王傳統祭祀文化 臨汾市 90 Ⅹ-3 舜王傳統祭祀文化 運城市晉城市 91 Ⅹ-4 禹王傳統祭祀文化 運城市 92 Ⅹ-5 關公文化 運城市 93 Ⅹ-6 河東鹽池文化 運城市 94 Ⅹ-7 寒食節 晉中市介休市 95 Ⅹ-8 洪洞大槐樹根祖文化 臨汾市洪洞縣 96 Ⅹ-9 後土文化 運城市萬榮縣 97 Ⅹ-10 騾馱轎 朔州市 98 Ⅹ-11 晉祠廟會(水母娘娘的傳說、晉陽風火流星) 太原市晉源區 99 Ⅹ-12 走親習俗 臨汾市洪洞縣 100 Ⅹ-13 河曲河燈會 忻州市河曲縣 101 Ⅹ-14 背冰 運城市芮城縣、永濟市 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共26項,涉及保護單位54家)
一、民間文學(1項,涉及保護單位2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 Ⅰ-4 趙氏孤兒的傳說 清徐縣清源鎮大北村村民村委會 1 襄汾縣東汾陽村 2
二、傳統音樂(3項,涉及保護單位3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2 Ⅱ-3 佛教音樂 左雲楞嚴寺佛樂 左雲縣文化館 3 3 Ⅱ-10 道教音樂 柏林坡道教音樂 絳縣文化館 4 4 Ⅱ-12 嗩吶藝術 吉縣嗩吶 吉縣文化館 5
三、傳統舞蹈(2項,涉及保護單位4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5 Ⅲ-3 花鼓 萬榮花鼓 萬榮縣漢薛鎮南景村 6 土沃老花鼓 沁水縣文化館 7 6 Ⅲ-4 秧歌 唐城花燈秧歌 安澤縣唐城鎮唐城村民委員會 8 白店秧歌 侯馬市新田鄉白店村委會 9
四、傳統戲劇(6項,涉及保護單位15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7 Ⅳ-3 北路梆子 大同市北路梆子劇團 10 8 Ⅳ-7 秧歌戲 汾孝秧歌 汾陽市韓家橋村 11 山西省孝義市傳統文化研究會 12 西火秧歌 長治縣文化中心 13 沁源秧歌 沁源縣人民文化館 14 太原秧歌 太原市小店區文化館 15 太原市晉源區音樂舞蹈工作者協會 16 廣靈秧歌 廣靈縣文化館 17 澤州秧歌 高平市文化館 18 澤州縣文化館 19 平腔秧歌 陵川縣文化館 20 9 Ⅳ-8 道情戲 洪洞道情 臨汾市堯都區群眾藝術館 21 10 Ⅳ-9 二人台 陽高縣二人台劇團 22 11 Ⅳ-11 皮影戲 絳州皮影戲 新絳縣文化館 23 12 Ⅳ-17 木偶戲 浮山木偶戲 浮山木偶藝術團 24
五、曲藝(2項,涉及保護單位4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3 Ⅴ-3 鼓書 武鄉鼓書 武鄉縣人民文化館 25 長子鼓書 長子縣文化館 26 高平鼓書 高平市文化館 27 14 Ⅴ-7 三弦書 霍州三弦書 霍州市群藝館 28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1項,涉及保護單位2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5 Ⅵ-2 心意拳 永濟市心意拳協會 29 祁縣戴氏心意拳協會 30
七、傳統美術(7項,涉及保護單位15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6 Ⅶ-1 剪紙 孝義剪紙 山西省孝義市傳統文化研究會 31 浮山剪紙 浮山縣文化館 32 隰縣剪紙 隰縣文化館 33 新絳戲曲剪紙 新絳縣文化館 34 高平剪紙 高平市文化館 35 靜樂剪紙 靜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6 17 Ⅶ-2 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 新絳縣文化館 37 18 Ⅶ-3 面花 高平麵塑 高平市文化館 38 萬榮麵塑 萬榮縣城鎮雲仙傳統工藝麵塑鋪 39 孝義麵塑 山西省孝義民間麵塑藝術委員會 40 19 Ⅶ-4 山西民居磚雕 陵川縣文化館 41 20 Ⅶ-5 布藝 侯馬布老虎 侯馬市群藝館 42 21 Ⅶ-6 炕圍畫 原平炕圍畫 原平市文化館 43 22 Ⅶ-7 民間 綉活 和順刺綉 和順縣文化館 44 侯馬刺綉 侯馬市群藝館 45
八、傳統技藝(3項,涉及保護單位4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23 Ⅷ-5 山西麵食製作技藝 剔尖面和莜麵栲栳姥傳統製作技藝 山西會館餐飲文化公司 46 刀撥面和蘸片子傳統製作技藝 新開元酒店餐飲有限公司 47 24 Ⅷ-12 傳統月餅製作技藝 神池月餅製作技藝 神池縣自永和食品廠 48 25 Ⅷ-20 山西傳統琉璃燒制工藝 萬榮縣上井琉璃工藝廠 49
九、民俗(1項,涉及保護單位5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26 Ⅹ-11 廟會 交城卦山廟會 交城縣人民文化館 50 龍天廟會 山西龍天古太原縣城開發有限公司(晉源區) 51 水陸院廟會 晉城市城區文化館 52 沁源菩提古寺廟會 沁源縣人民文化館 53 魏村牛王廟會 臨汾市堯都區群藝館 54

Ⅶ 山東有哪些民間民俗體育項目

山東的民間民俗體育項目首推放風箏、世界風箏都就在濰坊,東阿雜技,魯西的查拳,版膠東的螳螂權拳,梁山功夫、濟寧的華拳、孫臏拳,濰坊的四通捶、臨淄的蹴鞠,莒縣的轉鞦韆、菏澤的斗羊、寧陽的鬥蟋蟀、成武的斗雞等這些都是山東獨有的,還有一些如拔河、踢毽子、抖空竹等

Ⅷ 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是什麼

武術、空竹、中國式摔跤等等。。。好多啊

Ⅸ 民族體育運動有哪些

一、賽馬。是許多民族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多有開展,尤其在內蒙古深受人們喜愛。蒙古族自古就被稱為「馬背民族」,他們傳統項目有速度賽馬、走馬、馬上技巧等。
二、搏克。搏克是具有千年歷史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民間基礎深厚,與賽馬、射箭一同被稱為蒙古族「男兒三藝」。現代已有女子項目。搏克的典型特點是不分級別,一跤定勝負,只要一方膝部以上觸地即結束比賽,比賽時身著「卓德格」等民族傳統服裝。
三、射箭。許多民族都喜愛射箭運動,蒙古民族更是男女老少人人喜愛,涌現出不少優秀射箭運動員。比賽時射手身穿民族服裝,彎弓射箭;觀眾隨著比賽的進程,時而凝神屏氣,時而歡呼雀躍。蒙古族傳統射箭分為靜射和騎射兩種,使用弓箭漸從竹木弓、鋼弓發展到今天的現代弓箭,
四、蒙古象棋比賽。蒙古象棋蒙語稱「喜塔爾」,棋具和規則與國際象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棋子形貌和稱謂上,又具有民族特點,如稱「王」為「諾顏」(王爺),無「象」而有「駱駝」;著法中也有一些與國際象棋不相同的地方。
五、布魯。布魯是源於狩獵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所用器材「布魯」,長約50厘米,寬約6厘米,厚1.5厘米,重約375克,頭部彎曲。布魯比賽分為投准和擲遠兩項。
六、搶樞。也稱「樞體能」,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樞」即木輪車軲轆的銷子。比賽時雙方各上場7人。
七、波列。也稱「波依闊」,達斡爾語,漢意為曲棍球。達斡爾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曲棍球運動相似。
八、毽球比賽。毽球由民間的踢毽子發展而來,全國各地開展廣泛,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所用毽球由毽毛、毽墊等構成,毽毛為四支自色或彩色鵝翎成十字形插在毽墊內,球高13—15厘米,毽墊直徑3.80—4厘米,重量為13—15克。比賽時雙方各上場三人。
九、鞦韆比賽。是在朝鮮族鞦韆活動的基礎上規范、提高後形成的一個項目。分為高度比賽和觸鈴比賽,每一項又分單人和雙人兩項。朝鮮族婦女在鞦韆比賽中身穿鮮艷的民族服裝,英姿颯爽,膽氣過人,充分展現了朝鮮族人民勇敢、樂觀的民族性格。
十、武術。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由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格鬥技術,按照一定的運動規律形成套路和對抗兩種比賽方式,主要有刀術、棍術、鞭術、拳術、劍術等。
十一、中國式摔跤。是中國民族形式的摔跤運動,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健身活動和鍛煉方法。運動員身著棉布織成的褡褳,以舳J對方為勝,比賽激烈,對抗性強。常用技術之一為抱腿。
十二、射弩。射弩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雲南、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比較普遍。它是用弓弩依靠機械力量來發射箭矢的一種運動。有立姿、跪姿兩種。
十三、寸甲加一一藏族傳統體育項目。兩人將一條長約4米的長繩或布帶套在脖子上,互相背對,使繩或布帶由腹部穿過,手腳並用向前爬,以將繩子中間的標志拉過河界為勝。

閱讀全文

與忻州民俗體育項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