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體育教學是以什麼為主要特點
幼兒體育活動豐富多彩,主要分為三大類:
1、體育游戲:
它包括走、跑、跳、專投、平衡、鑽、爬和小屬球、水上、冰雪等多種游戲。
2、體操活動:
由徒手操和輕器械操組成
2、體育器械活動:
是指騎自行車、搖搖車、滑滑梯、蹺蹺板、跳綳床、盪浪般、
② 幼兒園體育游戲的重要性有哪些方面
1、、體育游戲的趣味性,有助於促進幼兒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 「人的健康在於運動」,相信這句話你一定不陌生。同樣,幼兒的健康更是如此。
2、幼兒身體的各機能發展還不完全,根據其身心發展特點,幼兒需要得到不斷的體能訓練及提升,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長。因此,運動對他們來說尤其重要。
3、體育活動不是機械的訓練,而是將基本動作技能的鍛煉融入趣味性較強的游戲之中。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動作。
4、中班幼兒玩「小馬運糧」游戲,讓幼兒穿上「馬蹄」,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更容易進入游戲的情境,在穿越不同障礙的同時,鍛煉了幼兒走、跑、鑽、平衡等綜合技能。
幼兒的許多游戲是真實社會生活的縮影,通過虛擬情境,將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動作方式去重演別人的活動,也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了解社會交往的手段。
幼兒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交往是幼兒個性發展和社會化發展的基礎,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通過多種方法,利用游戲規則和玩法誘導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參與行為。
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了與同伴間溝通、互動的機會,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能以發展。藉助體育游戲這個平台,大大提高了幼兒間交流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與社會交往能力。
③ 戶外體育活動發展了幼兒哪些運動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在家庭育兒上出現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煉的現象,再加上部分家庭住在高樓,獨門獨戶,因此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煉。鑒此,本人認真學習貫徹《綱要》中關於健康領域的精神,在保證每天兩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斷優化戶外體育活動,努力嘗試從戶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上,促進我班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協發展,下面就從戶外民間體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這兩方面,來簡單談談幼兒在戶外體育運動中的身體發展。 一、民間體育游戲 促進幼兒的發展 游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我們注重收集民間游戲,並加以改進,使它適合於幼兒,如:抬花轎、老鷹捉小雞、跳竹竿、投沙包、椰殼高蹺等,同時,教師還和幼兒一起共同收集廢舊材料製作沙包、飛碟、球棒等玩具,因地制宜地為幼兒提供游戲材料,創設游戲條件。有了這些民間游戲和材料,一方面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幼兒對民間游戲非常感興趣,百玩不厭,自由活動和戶外活動時,他們自由結伴,自由游戲,玩得非常開心,教師只需從旁邊稍加指導。民間游戲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游戲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機能,小推車、老鷹捉小雞等游戲使幼兒思維敏捷,反應機智、靈活,投沙包、扔飛盤鍛煉了幼兒的手臂力量,總之,幼兒在這些民間游戲自由、輕松愉快的玩耍過程中,促進了幼兒身體動作的發展和機能的協調發展。 二、對戶外民間體育游戲活動的設計 1、戶外民間體育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應精心設計新穎多變的游戲活動,把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模仿活動或有情節的游戲活動,使幼兒輕松、愉快的參與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積極引導幼兒探索游戲的玩法,達到增強體制、促進全面發展的目的。 2、掌握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一般規律及不同方面發展的特殊規律,根據發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將每一目標分解為若干水平層次,形成從低到高的發展順序。如:根據民間體育器械好玩的布袋的發展目標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發展目標分解從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設計教育活動。 首先,讓幼兒自由探索。幼兒在探索中發現布袋的多種玩法:可以吧布袋放在地上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折成布條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把腳裝在布袋裡玩袋鼠跳的游戲等等。 然後,挖掘幼兒探索玩法與預設內容相結合。根據預設的內容與幼兒的探索成果相結合,把發展目標分解從低到高的順序發展:(1)、引導幼兒先把布袋折成布條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2)、縱放布條玩小兔左右跳,(3)、把布條打開鋪在地上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4)把腳裝在布袋裡玩袋鼠跳的游戲。 從以上的戶外民間體育游戲設計中可以看出幼兒的發展循序漸進,先的探索跳的玩法,再從簡單的雙腳跳到進一步的連續跳和左右跳,從跳小的布條到跳寬的布袋,最後玩袋鼠摘果子的游戲來鞏固跳的技能。 各年齡班的戶外體育活動的目標既是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的依據,教育內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設定。 三、活動中看實施 1、活動的組織原則:注重手段的多樣化與內容的豐富性。強調通過多方面的重復性的經驗促進每一分解目標的實現,充分挖掘各級發展目標。 2、活動中的基本形式: (1)個體活動中:教師根據當前目標的需要和幼兒的活動興趣提供環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活動。同時,亦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於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為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如:在投擲活動中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喂鴨子的情景環境,投入了鴨子籮筐若干個,再畫一個大圓圈吃糖,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圍池塘走:小鴨子嘎嘎嘎,肚子餓了吃點啥?送你一個大麵包,吃飽肚子別叫了。說完轉身用雙手把手裡的大麵包拋向小鴨子嘴裡,或用單手把手裡的大麵包投向小鴨子嘴裡。同時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於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為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如:有的幼兒一直都是用雙手,沒有進一步的練習單手投時,應及時給予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2)小組活動中:主要作用是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有利於教師因人施教、個別給予身體鍛煉技能上的重點指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如:在玩布袋的最後環節時為了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設計了袋鼠摘果子和舞龍的競賽游戲,在活動中不僅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同時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和技能的提高鍛煉。 (3)集體活動中:集體活動以傳授身體鍛煉的新知識、新技能為主,這些方面的知識技能適宜通過集體教育傳授給幼兒。 通過以上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可看出以上的活動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可以相互轉化的有機整體,不可相互分割的。在各種戶外活動中,精心的設計、有效的措施,激發幼兒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各種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活潑開朗、勇敢、克服困難等良好品質,促進幼兒身體健康全面發展。
④ 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教育的重要目標。
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身體生長發育,增強幼兒身體素質,提高幼兒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技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組織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園體育活動不能只是單純的體育活動,我們應在不偏離幼兒身體素質發展這個核心的同時,適當的滲透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如安全知識等,促進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
但不要以為在體育活動中進行過多的領域滲透就是對幼兒的發展有好處,過多的領域滲透會使得一節體育活動顯得本末倒置,這樣反而背離了體育活動的初衷。
(4)體育游戲發展幼兒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幼兒園體育活動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球類活動、繩類活動和沙包運動。
簡介如下:
1、傳球:幼兒排成一路縱隊,將球從頭上、左右體側、胯下由前向後或由後向前傳遞。
2、拋接球:自己向上拋球,自己接著,向上拋球由低逐漸增高。二人以上互相拋接球。
3、趕球走(跑):幼兒手持木棍,把球從場地的一端,邊撥邊行進到場地的另一端。
4、夾球行進:幼兒把球夾在兩膝處,學企鵝走;兩人背對背或臉對臉夾球學螃蟹走。
5、運球走(跑):邊拍球邊向前行進。
⑤ 幼兒游戲是以什麼為手段,以什麼為核心,以什麼為目的的一種活動
幼兒游戲是以游戲為手段,以教育為核心 游戲的過程即孩子自我發展的過程,其中隱藏著重要的教育動因,內含著教育方法的契機,因而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鑒此,鼓勵幼兒游戲、提倡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本應是無可非議的事實。然而沒有料到的是,當游戲的地位一旦被提高到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時,當教師認真地把游戲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時,實踐中的矛盾和問題、認識上的疑問和困惑便接踵而來。 首先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問:「這是幼兒在游戲,還是教師在游戲幼兒?」「這不是教師導演的一台戲嗎?」「分明是教學,何必非說成游戲?」「說是在游戲,幼兒的游戲體驗在哪裡?」「老師在為游戲而游戲,幼兒在為老師而游戲」等等。 然後是實踐對理論的反問:「什麼是游戲?」「游戲要不要追求教學目標的達成?那樣的話還是游戲嗎?」「同一活動能既是游戲又是教學嗎?」「游戲在教育過程中是內容還是形式?」「游戲是目的還是手段?」「怎樣才算是做到了『以游戲為基礎活動』?」 正因為有這樣一些問與反問,正因為實踐需要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論指導,所以僅僅以一種抽象思辨的方法來闡述「是怎樣的」就不夠了。因為某些抽象的理論並不直接對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負責,所以我們還必須從事實出發,對「事實上應當是怎樣的」作出分析,並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抽象出一種能有效指導實踐的理論假設。 一、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謀求游戲與教育的結合 (一)游戲與教育既是獨立的又是統一的 就活動的本質來說,游戲和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游戲是一種不受外力約束的、是游戲者自發自選的活動,而教育則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活動。因此游戲是由內在動機控制下的游戲者之間平等的自主活動,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活動;游戲側重於從游戲者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出發來開展活動,而教育則立足於由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內容為核心組織的活動;游戲是在游戲者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自我表現活動,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個未知領域里接受新知識的活動。 就其活動的方向來說,游戲和教育有著內在的聯系。首先,從游戲與教育的目的來看,游戲的價值在於實現兒童認識能力、運動能力、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其每一方面的發展又含有眾多的內容,可以說囊括了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將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納入一個有計劃的影響過程,通過體、智、德、美各育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只不過游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教育是一個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過程,兩者在終點上達到一致,即游戲和教育的結果都是兒童的發展。 其次,從活動的內容來看,在游戲的自發探索過程中所涉及的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領域的各種知識經驗,創造表現過程中所涉及的想像、構思操作,運動過程中所涉及的動作技能、大小肌肉的平衡協調力,游戲規則的內化過程中所涉及的對規則的理解、遵守和用規則進行的同伴協作交往等等,正是體、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對應於教育領域的游戲形式:更多體現造型想像的結構游戲(與美育有關),更多體現大肌肉動作技能的運動性游戲(與體育有關),更多體現人際交往能力的社會性裝扮游戲(與德育有關),更多體現手腦並用和解題能力的智力游戲(與智育有關)。也許正是游戲內容與教育內容的這種一致性,才有游戲服務於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根據游戲的特點設計的教案。 總之,兒童的發展是游戲與教育內在聯系的紐帶,游戲對幼兒具有自然發展的價值,教育對幼兒具有引導發展的價值。 游戲的特徵和游戲的發展價值告訴我們,游戲這種活動形式,雖不是以獲得系統而特定的知識和能力為目的的,但對前述能力的培養卻是舉足輕重的。為此,幼兒園教育必須謀求游戲與教育的結合。 (二)「游戲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戲化」 幼兒園教育如何實現教育和游戲的結合,也就是如何實現自然狀態下的幼兒游戲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兒游戲的轉化。現實中的這種結合和轉化,主要就體現在游戲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戲化的認識上。 游戲的教育化,這是針對自然狀態下的游戲放任狀態而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改變重上課輕游戲的現象,突出遊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實現游戲對教育的服務功能。具體便落實在用教育目標來關注游戲,以教育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游戲活動,以兒童游戲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加強對游戲的引導,使游戲對兒童的發展能夠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育的游戲化,是針對幼兒園教育日益趨向於小學化而提出的,目的是為了使心理機能尚未完善的幼兒,不至於過早地承受正規教育所帶來的強制性壓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發展個性。具體就落實在以游戲的特點來組織教育活動,在教育的過程中謀求游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使幼兒獲得游戲的心理體驗。 然而,必須提出的是,作為一種宏觀的認識和把握,以上對游戲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戲化的解釋,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是一旦將這一認識轉化為實踐時,偏差和誤解便會產生。游戲的教育化,容易將教育的功利性、嚴肅性帶入游戲;教育的游戲化,是將游戲的自主性、趣味性帶入教育。這樣一來,游戲和教育仍然是對立的兩極,兩者的結合沒有實現。事實上,偏差和誤解發生在前者。所以,我們還是要將討論限定一個范圍,提出一個前提,即游戲的教育化是在幼兒園教育的大背景中認識的,教育對游戲的關注,指的是對游戲的客觀條件進行有意識的控制。比如:由教師創設游戲的環境,謀求教師對游戲的支持和指導,並不是在游戲過程中引進由教育規范帶來的教育的嚴肅性,而應保持游戲的性質不變。 說明這一點,是為了避免把教師指導游戲變成教師導演游戲,把幼兒自主的活動變成教師控制的活動。而教育的游戲化是在具體的教育情景中認識的,教育的方法、過程、氛圍以及兒童的活動體驗應當具有游戲的特徵。 總之,在了解了游戲和教育的諸多特性以後,我們已經不難理解,為什麼游戲能使兒童得到發展的無意收獲,而教育的有意收獲卻來之不易,關鍵在於內在需求和外在要求所導致的活動過程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實際上,兩種過程的心理氛圍是不一樣的。兒童在游戲中的收獲是兒童主動活動的結果,兒童要在教育中得到發展則在於教師和兒童的雙重努力,而由教師為主導的教育過程也能轉化為兒童主動活動的過程,那就是游戲與教育的成功結合。 二、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存在兩類游戲 (一)游戲和游戲化 幼兒園實際上存在著兩類活動(我們暫且不稱為游戲),一類是幼兒按自己的需要充分表現自我的自由活動,一類是教師根據教育的需要組織的教學活動,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問題是如何用游戲的意義對兩類活動進行界定,這關繫到如何實現游戲與教育的結合。我們認為,以活動的本體特徵來區分兩類活動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幼兒按自己的需要自發開展的游戲,其活動的本體是游戲,其中有潛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我們可以稱之為本體性游戲。它以游戲本身為目的,無游戲之外的目的,是一種幼兒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表現的活動,也是幼兒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創造。這種活動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是一種非功利的活動,因此沒有來自外部的壓力。
⑥ 幼兒園體育應從什麼為核心
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教育的重要目;關鍵詞;體育活動興趣領域滲透發展;重視幼兒身心和諧發展;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有了全新的;幼兒正處於人生起跑階段,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尚。興趣,智力、體力的結合
⑦ 體育游戲可以使幼兒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對嗎
游戲是提高孩子智力的積極好手段,因為幼兒期隨意動作、口語及感知覺迅速發展,這時,幼兒已經開始了最初的游戲活動,並出現最簡單的想像,記憶思維也逐漸增強,這對開發孩子智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開發幼兒智力可以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1、為幼兒創造合適的游戲運動環境、從游戲中促進幼兒動作和技能的發展。在游戲中,如果給幼兒選擇圖片,對1歲內幼兒應選用彩色圖片,對1—2歲孩子,應選用有大幅圖字的圖片,內容能反映他們比較熟悉的失誤。 2、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引導他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要求和感覺,多教孩子說歌謠,唱兒歌,在選擇圖片時,因選擇含有故事內容的圖片,或圖書。 3、讓幼兒多看、多聽、多動手;智力開發總是離不開知識的掌握,而要獲得知識,必須通過看、聽、摸等感知活動。應讓幼兒多接受自然環境,多動手以親身感知事物,促進智力發育。 4、啟發幼兒多提問多思考,好奇多問是兒童的天性,有些孩子喜歡提問,這是思維活躍的表現,在給孩子講述故事時,要鼓勵孩子提問和插話,以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及思考能力。 5、鼓勵幼兒的創造精神;孩子在做游戲搭建積木時,應鼓勵孩子的創造精神,引導孩子不重復別人做過得的東西等,而幫助孩子自己想像著做,孩子拆弄玩具時,不要求全責備,應在「頑皮」的舉動中,往往可能是創造力的表現,幼兒創造的慾望僅僅開始萌發,需要家長、教師去發現、去引導,如完全按照大人的要求模式做,則會抑制孩子的創造精神。
⑧ 游戲對幼兒體育發展有幾方面的影響
影響兒童游戲的因素;
學齡前兒童以游戲為主導活動。幼兒的娛樂、學習、社會交往、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體驗等多是通過游戲活動進行的。游戲是兒童精力過剩的需要,它可以調節兒童的情緒,控制心理創傷,並且為未來發展提供預演,創造了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實踐機會,訓練兒童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水平。所以,不能把游戲視為單純的玩。
三歲前嬰兒的游戲以模仿為主,是機械模仿,缺乏想像。一歲前的嬰兒通常是成人發起游戲,引導兒童共同進行。游戲的目的是訓練嬰兒感知覺和動作發展,進行感情交流。兩歲左右的兒童喜歡實物游戲,他們通常按實物用途來模仿成人動作。通過模仿認識事物的功能和事物間的關系。比如:推動玩具汽車,讓它跑起來,同時嘴裡模仿出汽車的笛笛聲。
三歲後的幼兒多進行象徵游戲,通過使用替代物,在游戲中扮演角色,進行角色行為交往,去學習和體驗社會角色的職責,掌握各種行為准則。幼兒在游戲中加入了想像性,出現創造性的萌芽。這種游戲與現實活動有相似性,可以幫助幼兒提高智能。
游戲對兒童社會化發展的作用除了體現在人際協調行為上,也體現在協調困難時所發生的矛盾糾紛和解決糾紛的過程中。兒童可以學會如何堅持自己的意志,如何接納別人的意見,從而逐漸掌握社會協調能力。
綜上所述,游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場所,特別是兒童群體游戲,有益於兒童社會化成長。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按自己的認識和想像阻止和約束兒童正常成長的游戲行為。如:當自己的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發生了爭執,不是自己出面幫助孩子解決糾紛,就是不允許孩子再與對方交往。表面上看是保護孩子不受侵害,實際上是讓孩子喪失了一次處理人際交往關系的機會,孩子從中得到的經驗是有了問題找家長。其自我成長受到阻礙。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游戲已成為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形式。通過實證性的研究專家們發現:玩游戲比上課更能發展孩子的體能、認知和社會性,是兒童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教師觀察和了解兒童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的最佳窗口,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游戲中,更能發揮增效作用,游戲對於幼兒的健康心理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此,我們平時可利用游戲對孩子特有的吸引力,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
一、利用游戲的感染力,培養幼兒大膽、活潑的性格。
游戲可以滿足幼兒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戲對於兒童不僅僅是「好玩」或娛樂,更重要的是兒童在游戲中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當兒童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行動對物體或他人產生影響時,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會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克服困難、達到目的的快樂。例如:小班有個叫李莫非的小朋友,性格較內向,不愛表現自己。可是在角區活動中,老師發現李莫非小朋友在玩結構游戲時,表現出極強的創造性,不論是從造型、還是美觀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創性,教師抓住契機,對他的作品進行及時的肯定,並讓他講一講是怎樣搭的?搭的是什麼?剛開始,李莫非還很害羞,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小聲的講了起來。游戲結束時,教師把他的作品放在展覽區供小朋友和家長們參觀,小莫非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在以後的日子裡,老師請李莫非當起了班內的「建築師」帶領小朋友們玩結構游戲,過了不久,老師發現李莫非變的開朗了,大方了、自信了,已經和剛入園時判若兩人。我們知道,這是他在游戲中找回了自信。
二、通過游戲的開展,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語言交往能力是一種體現個性特徵的綜合心理,也是兒童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發展的一種基本能力。而游戲恰恰是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游戲對於幼兒來說,是他們最早、最基本的交往的活動。游戲過程本身就是幼兒交往的過程,幼兒在游戲中常常需要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自己的主觀願望或要求轉換成語言,或者根據別人的意思作出言語的的反應。一個尚未完全掌握按成人的交往和思維方式去組成語言用以進行交往的幼兒,不可以像成人那樣得到語言交往上的滿足。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游戲中有機會得到滿足,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達到情感、語言發展與交往上的平衡。在幼兒的獨自游戲中,他們常常用有聲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願望。他們邊想邊玩邊說。這些語言既有模仿,又有創造。語句中摻進了孩子自己的經驗。這時候,教師應注意觀察和傾聽幼兒的獨自言語,並給予正確指導,使她的語言發展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幼兒在游戲中發展自己的口頭語言的同時,通過與同伴在對游戲的內容、角色等方面的協商,發展了語言的表達能力。例如:小明和小彤在玩角色游戲時,小明說:「小彤我當醫生,你當護士好嗎?」小彤說:「好啊!過一會,我當醫生,你再來當護士好嗎?小明點一點頭,倆個小朋友高高興興玩去了。幼兒與同伴的共同游戲,是語言交往的最好時機,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實際的練習。
三、在游戲中為幼兒提供社會交往的機會,引導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
良好的同伴關系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兒多為獨生子女,往往嬌慣任性,隨心所欲,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寬容、諒解別人,更不會主動關心、愛護他人。因此,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首先要教育幼兒學會尊重他人,從言語到行動,從外表到內心,從他人到自我。孩子有了這種意識,同伴間關系就會寬松和諧。豐富的游戲活動具有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作用。幼兒期孩子開始產生參加成人社會實踐活動的願望,但由於知識能力有限,還不能真正參加成人勞動,而游戲卻能滿足幼兒的要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另外通過各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體育游戲如:《小貓學本領》、《愛勞動的小白兔》、《學做解放軍》等使幼兒在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愛勞動、愛祖國、團結友愛等良好品質的教育,從而形成一種健康活潑、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使幼兒身心健康都獲得了發展。
四、運用游戲的規則性,促使幼兒克服自我中心化,初步形成規則意識 。
由於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原因,幼兒自製力差,意志行動尚未充分發展,在游戲中,幼兒卻表現出較高水平的意志行動。游戲對幼兒是有吸引力的,在游戲中,幼兒卻樂於抑制自己其他的願望,使自己的行動服從游戲的要求。如音樂游戲《小兔采蘑菇》,講的是小兔采了蘑菇後幫助小豬和小松鼠的事情。大家都喜歡扮小兔,而游戲要玩起來就必須有人扮小兔、小豬、小松鼠,如果大家都去表演小兔,那麼游戲就玩不成。游戲中各種動物的表演還應隨著音樂來進行,小兔的音樂出現了而小松鼠搶著去表演,這樣也就表現不出小兔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了。因此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時,非常強調幼兒遵守規則,只有遵守了規則才能交換各種角色,小朋友才能扮演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在游戲中,要使幼兒逐步體會到活動規則對活動本身的保障作用,在活動中讓幼兒知道應該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遵守一定的規則才會得到快樂,而遵守規則也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一個品質。
五、在游戲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發展幼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游戲活動中,我確立以幼兒為主的思想,做到「導而不包」,更多的是給孩子留出一個適當的空間,給他們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