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馬拉體育 > 藝術特長生培養的課題會議記錄

藝術特長生培養的課題會議記錄

發布時間:2021-03-08 12:06:03

1.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課題族類活動會議記錄

傾聽,表面上聽起來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不就是聽別人講話嗎?而從我個人的理解:傾聽不僅是要聽而且要細心的聽,集中精力的去聽,參與到講話者的思想里去。可以說傾聽是人際關系溝通中最富於挑戰性的技巧,也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一位教育學家說:"態度、信仰、感情以及自覺-都或多或少地投入到聽的活動中去,從而集思廣益"。一位哲人也說過:"上帝給我們兩只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心理學研究表明,越是善於傾聽他人意見的人,與他人關系就越融洽。
人的任何行為習慣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斷訓練、強化、慢慢內化成習慣。傾聽他人既是一個聽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在傾聽他人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從他人的語言中學習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和他人的為人處事的態度與原則。傾聽習慣的養成,在教育活動中我是這樣嘗試並實施的:
一、定時傾聽--用美吸引幼兒注意力對於新小班幼兒來說,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需要老師花費很大的精力。因為這個時候的幼兒才剛剛適應幼兒園生活,情緒方面反復性比較強。因此,培養小班幼兒"傾聽"的習慣,首先教師要努力創造適合幼兒"傾聽"的氛圍,給予幼兒"傾聽"的心情,引發幼兒"傾聽"的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傾聽"的質量。
據有關專家介紹,幼兒一天中精力集中最快、大腦最靈活是在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左右。為此我們在這兩個時間段安排了定時傾聽活動。傾聽活動集音樂美,語言美,文學美,形象美為一體。活動中可以讓幼兒邊反復傾聽生動、形象的故事,邊看相應的圖畫;邊傾聽音樂性質對比很明顯、情節鮮明的音樂,且這種音樂配有生動的故事介紹。
二、游戲中傾聽--幼兒玩邊聽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游戲中幼兒往往只注意游戲過程,而忽視老師的要求。為此,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一些專門培養幼兒傾聽的游戲,如智力游戲《聽聽我敲了幾下》、音樂游戲《猜猜我是誰》、角色游戲《小兔乖乖》、傳統游戲《貓和老鼠》等。如音樂游戲《猜猜我是誰》,所有孩子都閉起眼睛,一個孩子躲在"大樹"後面,聽說話聲讓孩子猜是誰;有的孩子也會用模仿動物的叫聲來讓同伴猜測。顯而易見,這些游戲中的角色都是幼兒熟悉的對象,心中的偶像,而且它們有一個共性:都有一對會聽的耳朵。在游戲中巧妙地把"耳朵"作為玩具,且游戲,兒童特色濃,具有趣味性,具有一定的角色,情節性,讓幼兒百玩不厭,傾聽習慣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三、課堂中傾聽--採用電話錄音法有老師常常為這一事情感到困惑:課堂上幼兒"搶嘴"確實是幼兒積極動腦的表現,我們是否應該加以阻止?阻止吧,多多少少會扼殺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不阻止,幼兒從小就會養成搶嘴的壞習慣,不尊重他人,不能學到他人的知識,養成"自我為中心"的毛病。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為此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採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迫使幼兒改正搶嘴的壞習慣,"電話錄音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如在學習活動《買冬裝》的活動中,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帶領幼兒 "開車"去服裝店買圍巾、帽子、衣服。幼兒自選服裝,最後以與"爸爸打電話"形式組織大家集體交流。先錄 2-3人的話,然後播放給大家聽,進一步引起幼兒專心傾聽、積極交流的興趣。"電話錄音"的方法巧妙地培養了幼兒的傾聽習慣,生動、形象地迫使幼兒養成了控制自己,輪流交流,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活動中努力將教師的要求轉變為幼兒的需要,如學說一句話,把說話完整的要求都隱藏在其中,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共同生活的樂趣,師生情,同伴友愛,分享快樂、共同體驗等在活動中較充分地得到了體現。
四、獎勵法對於小班孩子,物質獎勵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也是能讓你更快的達到有效活動的一個方法。針對我班孩子喜歡重復同伴說話的現象,我就採取了獎勵法,當某一孩子的回答與其他同伴別出心裁時,我會及時的給予其獎勵,一顆糖或一張貼紙,此時孩子的臉上洋溢出自豪的表情,其他孩子也對我的獎勵躍躍欲試,但當第二個孩子回答與上一個孩子雷同時,我肯定他的同時物質獎勵是沒有的。這個方法既是讓孩子回答與他人不一樣,也是培養孩子專心聽同伴說話的有利方法之一。
五、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同樣需要我們成人的垂範及家園的配合。
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老師是孩子們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孩子在發言的時候,老師首先應帶頭傾聽,決不在孩子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在孩子發言的過程中,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不打斷孩子的回答。對孩子的發言,給與適當的評價。
其次,細化要求。以往一直要求孩子們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孩子們對此認識模糊。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如: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老師或發言的人。
傾聽,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傾聽,是人際交流不可或缺的本領;傾聽,是事業成功的前奏。今天,我們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就注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及時叩開他們傾聽的大門;相信:明天這些幼兒一定會成為祖國的優秀人才。

2. 特長生興趣的培養有哪些方法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階段性評析會議記錄

課題總結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利用課文的學習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說的能力是重要的語文能力,語言表達有序,說明思維有序,語言表達完整,說明思維就完整。《語文課程標准》中也指出「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我適時地為學生創設說的機會,讓他們有內容可講,講得規范。課本上選編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也是進行語言能力訓練的很好依託。如:《去年的樹》課文的結尾部分鳥兒面對已變成燈火,即將消失的大樹,依依不捨地對好朋友看了又看,此時鳥兒的心情是復雜的,讓學生藉助句式想像它當時的心情,既訓練了規范說話,又加深了對鳥兒內心的體悟。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結合課文內容,展開了豐富想像,從而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再如《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關於蝙蝠是怎樣利用超聲波探路的,我設計了兩項練習:第一,用自己的話說說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實驗的;第二,說清楚蝙蝠的耳朵和嘴巴是如何配合探路飛行的。關於第一項練習,具體操作如下:
1.輕聲讀課文4——5節,邊讀邊思: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2.

根據上面這個表格說一段完整的話,說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關於第二項練習,具體設計如下:
1.自由讀第6節,思考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飛行的。
2.藉助多媒體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來探路飛行的。
3.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填空說:
蝙蝠的嘴裡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 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這樣恰當地用電教手段,通過讀文、演示、講解、練習,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 激發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了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 訓練,又使學生受到了科學的教育。
二、上好口語交際課,培養表達能力
口語交際課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之一。
如何促進口語交際有效地進行,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
1、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每次口語交際課,我都根據話題內容,設計導入方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練習,有話可說,有話愛說。另外鼓勵學生勇敢表達,不打斷學生講話時的思路,引導學生暢快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2、交際中,注重語言的規范和指導: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起著表率、示範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我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 我在語言表達的准確生動上、內容豐富上和思維清晰上給學生以指導,使
學生的口語表達在指導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我還對學生有層次性,循序漸進地提出表達要求。及時發現學生口語交際的不足,就共同的問題及時講解,隨時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有針對性地點撥糾正。在互動交流中,注意讓學生學會傾聽,要聽明白別人講的主要意思是什麼,還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有不同意見與同學商討。討論時,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一個說完後,另一個再說,不要中途打斷別人的說話,要尊重別人的發言。
3、面向全體,訓練到位:教學要面向每一個人,不能留有教學的死角。要想辦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人人都有鍛煉的機會,在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中活躍思維,逐步提高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我總是根據話題內容,採取多種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用同桌互說,指名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擴大口語交際的「面」與「量」。
4、把口語訓練延伸到日常活動中去: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語文活動中,在回答問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我隨時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情況,隨時糾正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此外,我還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他人交流,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
5、引導評價,提高語言能力:關注自己表達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能有效地提高口語表達水平。本學期我就「聽人說話能否把握主要內容,說話能否清楚明白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在參與評價過程中,逐步提高判斷正誤、優劣的能力,並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習慣。
總之, 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我盡量創造雙向互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中去。
下面是我在本冊園地八上的口語交際課(向別人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的簡要教學設計:
(一)、名言導入
對於書,我們都不陌生,書,好書,到底會給人帶來什麼呢?在我們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說過讀書的作用。(學生發言說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
(二)、自由交談
你讀過哪些好書(說說書名,可不提及內容)?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自己讀過什麼好書,向大家介紹一本你喜歡的好書。
1、介紹一本好書:
師生評價,概括出介紹、推薦一本好書的方法:一是要把書名、內容說清楚明白; 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介紹──比如有趣的部分、書給人的啟示、快樂等;三是要把聽的同學的疑問簡要解答。
2.小組開始互相介紹。
3.各小組評出都感興趣的一本書,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介紹,小組成員互相補充。
4.教師也參與介紹一本好書,在語言上給學生一種規范、引導和點撥。
5.根據學生介紹,把好書名字寫在「好書推薦」里,鼓勵大家有條件親自讀一讀這些書。
6.小結:
名人們說的書,應該都是指好書。今天,我們談到的書,應該說也都是「好書」。這些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打開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和好書交朋友呢?
(三)、生活拓展
1、請家長為自己購買一本同學推薦的好書,要把這本書的內容跟家長介紹清楚。 2、在適當的時機,多開展幾次「推薦一本好書」「推薦一種好雜志(報紙)」的活動 使學生對讀書產生持久的熱情。
三、通過復述課文,培養表達能力
復述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課文中學過的語句,將課文的內容有條理、有重點地表達出來的一種重要方法和途徑,通過復述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積累語言,培養他們的運用能力,利用語文課本來復述課文,可以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凡是講讀課文,我都要求學生在字、詞過關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在熟讀成誦的前提下,讓他們復述課文內容,要求結構完整,語句通順、明白和流暢。課堂上我用多種方法讓學生開展復述活動。如:本期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學生對寫「孔隙」「內洞」的段落比較感興趣,於是我就在他們熟讀、理解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先自己嘗試復述,然後同桌互相復述。我先交給學生復述「孔隙」這段的方法,抓「小船怎樣窄小」和「我乘船過孔隙的感受」這兩方面去復述,不必一字一詞從書上照搬,也不能簡單大概地復述大意。如果學生覺得有一定難度,無所適從時,我就先示範復述,把文中一些語言變成自己的話來說。再如:學習《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我把復述活動變成「法庭審理」,讓學生扮演「遊人」、「向導」、「幼龜」、「法官」,讓課堂成為法庭,我要求這些角色把文中的語言組織起來,適當加入自己創造性的語言去完成「原告陳述」、「被告申辯」、「證人證言」、「法官判決」這幾個程序。學生興趣盎然,都創造性地把自己的理由說得有理有據,復述活動非常有效果。
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復述外,我還充分利用家長進行復述活動。我利用校訊通把復述要求發給家長,然後給學生和家長每周布置兩篇課文或段落的復述任務,一方面是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家長對孩子的這個作業起督促、指導、檢查的作用。
四、讀寫結合,培養表達能力
教學中我善於抓住教材中蘊含的語言規律,精心設計遷移訓練,讓學生練習說、練習寫,逐步熟練掌握,最終成為學生得心應手的語言能力。
1、運用課文中精妙的句法、章法進行說寫訓練。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中,葉老用「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一排比句式生動地描繪了溪流的形態、聲音,語句富有音樂美。教學中,我抓住這個句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後,引導學生運用句式寫一寫今年五月的反常天氣,有的學生當堂寫出了「時而春雨蒙蒙,時而陽光燦爛,時而春雷隆隆,時而寒意陣陣」的句段,生動活潑,用活了語言。
2、運用了課文中精巧的立意構思進行說寫訓練。如學了《烏塔》後讓學生與烏塔比一比生活的自理能力;學了《扁鵲治病》後讓學生來勸告蔡桓公等,學生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
3、聲情並茂地朗讀習作。根據我們的課題要求,我們每學完一篇課文就仿寫一篇習作。寫完後,我讓學生讀給其他同學聽,相互指出對方的優點、缺點,我隨時抽查和及時指導。並且安排一定的時間,將學生文章中的精彩篇章、段落找出來品讀。我要求首先要用自己獨特的感悟來講評作文怎樣好,好在哪裡,為什麼說它好,為什麼能寫好。然後,在課堂上聲情並茂地朗讀。學生不僅欣賞朗讀,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且從中學到別人的長處,更重要的是這本身就是一種表揚和肯定,其激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講評中一位平時學習較差、自暴自棄的學生作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老師挨個發書,同學們好像一隻只飢餓的小鳥等待著吃食,個個把脖子伸的老長??」講評中,當她看到同學們對這段話比較欣賞,聽到同學們感情真摯的朗讀時十分激動,從此喜歡上了寫作文,態度端正了,習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作文能力在進步,口頭表達能力也在進步,學起語文來,也是興趣盎然,津津有味。經過持之以恆的訓練,學生說話的自信心得到了增長,說話能力也普遍提高,不僅語音清晰,說話明白、得體,語言也更加豐富。
五、利用放學前十分鍾演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班從一開學就定了一條規定:每天放學前十分鍾輪流口述當天見聞。口述見聞就是讓學生把每天所見到的各種現象、事物的變化或聽到的各類消息,用規范的口語說給大家聽。為了使學生有內容可說,我在課前布置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景的變化,或讓學生看
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獲得所需要的信息。說的時候,要放開心扉,暢所欲言。說的內容,可以選家鄉的變化,路上的見聞或校園的新鮮事;也可以是同學間的關系,所聽到的消息等,但是不要面面俱到,我鼓勵學生在聽別人發言的基礎上作必要的補充。這樣,不僅活躍了討論交流的氣氛,還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良好的聽說習慣,使他們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像,他們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總之,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作為教師,我們應循序漸進,有重點,有主次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帶動其他能力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新世紀的人才。

4.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開題會議記錄

摘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精心設計主體活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培養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能力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學習」是根據對時代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改變目前教育中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一、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不是指學生自己去學習研究,而是指學生在教師科學指導下的學習,它包括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學生自主整理知識、學生自主總結復習、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學生自主進行課外研究等幾方面,整個教學過程的展開都遵循「從學生中來,到學生去,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老師著重起到領導、協調和指向作用,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學習的教學目的。 現代教育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學生的學習積極是教師教學中逆向思維在教學活動中的再現,是質疑、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大膽創新的結果,是探索與研究的必然,同時也是學生學習中自主創新的最終體現。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方法 當前,國家正在著手對教學課程進行改革,指出:「改革教育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記憶,模仿學習的傾向,倡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並對物理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自主學習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自主學習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習者在學習中的自主地位和情感因素,提倡學習者要有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認識、自我發展的空間。其根本目的是要調動人的主觀因素,發揮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進行物理自主學習模式探究,能使學生獲得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提高從事研究的必要的研究能力。優化影響學生創新意識發展的因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如何在操作層面上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 1.重視課本閱讀,善於提煉發現 雖然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知識結構復雜,許多的定理、概念、結論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實驗驗證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仍然離不開課本。在課堂教學時,我們發現學生看書時有浮躁心理,往往匆匆瀏覽一遍就萬事大吉,找不到課本中的重點、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的關鍵。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物理學習中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呢?在教學中,尤其是名師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每次上新課前,有針對性地布置兩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本找出答案,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如「電場強度」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給出幾個題目,先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為學習後續課程打下基礎。(1)電場是如何產生的?(2)電場具有怎樣的性質?電場的這些性質會通過一種「什麼神秘物質」表現出來?(3)電場有無強弱之分?若有,電場的強弱是如何表現出來的?(4)電場力既然存在,單一的電場能否有電場力?等等, 這樣不僅對電場強度有了本質的了解,重要的是分化了教學難點,突出了教學重點,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尋求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自主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2、營造和諧課堂,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教師要親切,語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慾,激勵學生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使學生在課堂中既感到積極緊張,又感到輕松愉快。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挖掘他們創新的潛能。 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從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學生趟著石頭過河。通過學生的預習自學,經學生自己的思考、體驗,在個人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並展開學生之間的討論,互相補充與糾正,通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以肯定、鼓勵為主的形式來滿足學生的成功慾望。 鍛煉學生發言的膽量和語言表達概括能力。對於性格內向、不敢舉手的學生要注意觀察其表情,盡量創造機會讓他發言,消除其膽怯心理。 3.鼓勵提問質疑,鍛煉思維敏捷力 在課堂上,教師應改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老師給學講題,進行概念分析或定理論證,如果只把題目的解法過程和推理步驟一步一步講清楚,哪怕再細致明白,不講解題依據和思路,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極作用,嚴重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甚至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極端,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學習能力。現在高考,選擇題的解法訓練有許多,有的是通過計算才能得出結果,有的用到排除法,有的用圖象法,有的是根據概念選擇正確答案,還有的是多個概念或定律的交差判斷題。在解題時,讓學生養成多問幾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在已經得出某個選項答案後,還要進一步搞清其他幾個選項的錯誤原因。所在,這樣才能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鞏固所學知訓,提高質疑能力,鍛煉思維敏捷力。 現在中學教師為什麼組織學生討論的少,甚至課堂上只是自己講,不給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時間和機會,我們認為這仍然是應試教育的病因。教師們普遍認為,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進行討論式教學,會大大影響到教師的講課,學生的學習,甚至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新課程體系中,始終貫穿一個主題,就是讓學生參與教學、學習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並不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始終讓學生處於一種提問、質疑和猜想的環境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思維敏捷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比如講電場時,教師首先提出幾個帶有普遍性的自然現象讓學生討論。在高壓線下面打手機,為什麼信號不好?當我們走在高壓線下為什麼會聽到「吱吱」的聲音?你所見到的手機、蓄電池等變壓器為什麼都用鐵皮包裝得很嚴實?學生會通過回顧、討論、反思、猜想這些現象,並結合對電場的學習逐一做出解答,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從而達到培養思維敏捷力的目的,也為學生善於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間接地進行自主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4.學會融會貫通,培養逆向思維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物理最簡單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注意追根究底,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使之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以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5.倡導合作交流,提升創新思維才華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物理的概念、定律、定理、結論都是實驗結果的體現,也需要經過實驗來驗證。因此,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最好手段。比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課堂演示實驗,通過課堂上的分組演示和教師的科學指導,激勵學生開展討論,並通過集體的智慧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雖然是短暫的討論、演示和探索,但凝聚了各個小組集體的智慧,是合作的結晶,智慧的體現;學生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採取開放實驗室的方法,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讓學生通過網路查詢實驗方案或單獨完成實驗,然後開展實驗設計與實驗結果大辯論,比較實驗的優越性,以此推廣小組合作實驗經驗,教育學生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集體活動,尤其是實驗,它是同學間集體智慧的結晶。課外探索性實驗是目前學校課外實驗教育的一種新方法,物理教學可組織學生課外實驗小組或課外研究課題,讓學生藉助家長、同學或其它機構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實驗作品,以體現合作交流的優越性,提升創新思維才華的培養,拓展物理教學改革新領域。 6.注重總結反饋,強化自主研究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育學認為,回顧和總結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環節,不僅教師在課後需要反思重建課堂教學,小結課堂教學的感想,學生的學習也需要回顧、總結、反思。教師對學生的課後復習環節可以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說可以指導學生寫「一課一得」;讓學生對同一類物理的解題方法進行歸納;要求學生總結自己作業或試卷中出現的錯誤,並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要求學生建立學生實驗討論記錄,定期回顧實驗方法和探索的思路;要求學生人人建有物理自然規律現象的觀察筆記,以記錄發生在自己身邊且與物理知識有關的事或現象,以此作為自己進行物理探索和研究的素材等等。由於物理教學不同於語文教學,這種做法開始可能遇到一定的阻力,教師和學生都感到比較困難,學生不容易寫,但經過教師的指導和正常的學習訓練並堅持一段時間後,學生會逐漸得心應手,總結反思的能力會大大加強。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的幾個誤區 1.自主學習流於形式 例:某位教師在上《磁生電》這節課時,通過奧斯特實驗導入課題,讓學生逆向思維磁是否也能生電,學生討論後緊接著提出磁什麼情況下才會生電,然後就讓學生自主探究什麼情況下磁會生電。結果實驗室里熱鬧非凡,學生亂七八糟開始動手了,有的把線圈塞入磁體中,有的連好電路後線圈亂動後發現電流表動了,就高興的說有電產生了,但究竟要滿足什麼條件呢,卻沒有結論。因此匯報時大部分學生都回答動了就會產生電,偶爾有幾個成績好的學生通過看書會說線圈作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會產生電流,但也只是會說結論並沒有真正理解. 許多教師對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缺少思考和研究,盲目跟風,把自主探究作為物理課堂的點綴,使其淪落為蒼白的形式。於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課堂上又是自主探究,又是討論,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在這個課堂上,學生能學到什麼?體驗到什麼呢?最後的結論還不是靠老師實驗演示得出,學生被動的接受,該堂課的自主探究等於是表演,流於形式。 2.自主學習教師包辦 例:另一位教師在上《磁生電》這節課時,同樣通過奧斯特實驗導入課題,讓學生逆向思維磁是否也能生電,學生猜想能,緊接著提出自主探究課題「磁什麼情況下才會生電」,探究開始老師先介紹器材,然後讓學生連接電路,思考一:磁性的強弱是否影響電的生成。學生就動手實驗;然後匯報實驗結論;老師又提出思考二:不同的載體單根導線,匝數很多的線圈是否影響電的生成,學生又動手實驗,然後又匯報實驗結論;老師又提出思考三:當導線朝不同方向,上、下、左、右、前、後運動時,是否會有電產生呢。學生又開始實驗。最後老師引導學生畫出磁體的磁感線,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磁生電的條件。 這種自主探究實際上是教師包辦探究,學生在驗證探究。究其原因,首先在於有的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做了實驗,讓學生動手了,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了,就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得到了培養。但象這樣為學生選好了實驗器材,規定了實驗步驟,學生只要按要求去做就行了。這方式,造就了學生不會提出問題,不會猜想,缺乏實驗的設計能力,並沒有真正體驗到探究的過程,學會自主探究,學生的能力也沒有提高。其次是教師在觀念上還沒有改變,總認為學生不會自己探究,不敢放手,事事包辦。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滿堂灌。因此我們應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主動參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耗費課堂時間 在新課標實行的初期,學生因為不是很適應新的教學方式,所以和老師的合作有一定的困難,他們也還不能熟練把握新的教學理念。所以很多老師都認為新新課標施行起來慢,嚴重影響教學的進度或者深度,有時一節課解決不了幾個問題,而且學生能解決的也只能是幾個表面的問題。其實,我們應該看到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潛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會得到大大的提高,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我們從學生入學開始著手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到了高中階段或者以後的人生,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會有明顯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也得到加強。

5. 如何培養藝術特長生之我見

音樂實踐包括音樂欣賞、音樂創作和音樂表演三大環節,目前音樂特長生的培養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技術含量較高的音樂表演上,而忽視了音樂欣賞和音樂創作兩大環節。
1. 加強音樂欣賞
多聽是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現在的學生聽得最多的是通俗音樂,流行音樂中也有許多優秀作品是事實,但由於流行音樂表達的情感往往相對單一,因此要真正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還是應該多聽聽古典音樂諸如室內樂、交響樂、歌劇等體裁的音樂。一部交響音樂作品會對聽者精神上產生深刻的影響,對聽者的情感世界產生某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你在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的時候,你會產生一種崇高的體驗,而且你自己也會覺得人類應該這樣,而你自己在精神上也在接近著這種崇高。因此,為什麼有人對格調比較低俗的流行音樂一直持批評態度?因為他們看到這種音樂不僅對青年的藝術趣味,而且對他們的整個精神發展、價值觀念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
2. 培養音樂想像力
首先我們應該先理解想像一詞。簡而言之,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形象是已記憶和積累的感知材料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因此它分為兩種,一種是同域想像,另一種是異域想像。在聆聽音樂時聯想到某畫面或某文學作品就屬於異域想像。很多音樂教師在教器樂作品時,由於音樂的非語義性特點,老師經常會啟發學生把某段音樂想像成一幅畫,比如,濁重的低音啟發孩子想像成大灰狼的吼叫,大黑熊的步態,清亮的高音則想像成小巧靈活的鳥類等等。盡管一些體裁的音樂作品如音詩、音畫,確實與文學、繪畫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每每都這樣解釋作品,那就使音樂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而我們的音樂想像力也受到了局限。音樂的想像應該是一種獨特的聽覺想像方式,應該是針對聽覺材料所進行的加工和創造的過程。從許多作曲家的創作過程來看,他們往往是先有一動機在腦海里浮現,然後他們對其構思為一條旋律,展開為一部大型作品,這就充分發揮了音樂的想像力。
3. 主動學習音樂理論知識
為了更好地欣賞音樂,學習一些音樂知識不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以鋼琴課為例,我們可以通過對某一旋律做模進練習來熟悉各個音之間的音程關系,通過運用和弦以及解決的知識來幫助學生背譜,通過對作品的句法分析了解曲式等等。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讓音樂特長生更好地把握理性知識,融匯與感性的體驗之中,這才是學習音樂的正確途徑。 4. 鼓勵音樂特長生進行音樂創作 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內容方面,該課程標准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創作」部分的分量。這是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其本質特徵就是創造性。而我們在培養音樂特殊人才時卻忽視了這一根本特徵。所以音樂特長生往往是樂匠,而沒有成為創造性的音樂學子。就世界范圍而言。音樂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世界上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都十分重視音樂創作教學。而我們的音樂特長生除了作曲專業的外,幾乎沒有作曲的經歷。極少數的特長生曾經有過創作歌曲,問其創作過程,他們基本都是憑直覺作曲,不懂得什麼作曲法,因為在他們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並沒有老師給予過有關音樂創作的指導。
5. 完善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是人們關注音樂特長生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們眼中的所謂音樂特長生無外乎是一些能吹拉彈唱之人,而目前音樂特長生的音樂表演有哪些不足呢?
1) 技法訓練要注意音樂感的培養
出色的表演技巧是獲得成功表演的前提,因此人們最先注意到的是基本功的訓練。而熟練掌握技術是與藝術結緣的必要手段和前提,技術上不過關,不可能完善地表現音樂藝術中的文化內涵,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強調兩點:第一,技術訓練不等於否定了音樂感,如果喪失了音樂感,那麼在進行技法訓練的特長生都可稱為「音樂機器人」;第二,技術與表現要統一,中國傳統美學所提倡的「聲情並茂」,「得之心而應之手」便是主張將技巧與表現完美結合的至理名言。
2) 豐富音樂表演形式
他們的表演都是獨唱、獨奏、獨舞,很少有機會與他人一起合作,單獨表演固然能夠充分體現學習者的表演水平,但是集體表演更有利地使表演者的聽覺、協調能力得到更大的鍛煉。在音樂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比較重視與他人合奏的教學內容,因此,特長生進行音樂表演的形式不可單一化,要兩種形式相結合。
3) 積極進行音樂交流
參加社會音樂培訓班的特長生相對比請家庭老師輔導的特長生要稍微好一點,由於上課的形式是集體課,能接觸的同伴與參與討論的機會多一些。而後者基本上只有與自己老師交流的時間,一方面由於文化科目的學習比較緊張沒有時間與別人交流,另一方面,自身也沒有樹立這種音樂學習需要交流的意識。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老師首先應該讓特長生樹立一種進行音樂交流的意識,其次應該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例如每周集中特長生開個小型的音樂會,要求每個人進行音樂表演,並對別人的表演作出音樂評價。

閱讀全文

與藝術特長生培養的課題會議記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