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適合小孩的少數民族簡單的體育項目
從其特點來看,一是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有著鮮明的從業特點。例如:從內事牧業的蒙古族、藏族、哈容薩克族等,由於生產需要而必須精騎善射,於是便產生了馬術、跑馬射箭、馬上摔跤、賽馬、叼羊、「姑娘追」等馬上競技運動;而從事農業或以農業為主兼營狩獵、採集的民族,其傳統體育便大都是爬山、摔跤、角力、跳躍、射弩、射箭以及手上技巧等運動。 二是與風俗習慣緊密相連,並且許多項目都是通過風俗習慣的沿襲而流傳發展,在節日、喜慶等習俗上尤為突出。例如: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盛會上,摔跤、賽馬、射箭三項競技是其必不可少的內容;藏族在藏歷年和「望果節」都要舉行角力、投擲、拔河、跑馬射箭、賽氂牛等體育活動
2. 求少數民族體育競技項目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和西南地區的實際情況,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項目進行了再內認識,在選擇容教材內容方面吸收了國內同類教材的優點和新成果,借鑒了國內體育教學的先進經驗。本教材整體框架由理論層面到操作層面,認真貫徹了學以致用的原則,競技項目內容選擇方面主要選擇了在西南地區易於開展的項目,如民族式摔跤、毽球、搶花炮、珍珠球、蹴球、押加、板鞋競速、陀螺、射弩、高腳競速、木球等;表演項目主要選擇在西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項目,如舞龍、打手毽、打飛棒、跳竹竿等。在技能培養方面著重闡述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有關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技術;注重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 各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蒙古草原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版體現蒙古族人民剛烈權性格、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等優秀品質的較為典型的代表性體育項目。為了把這個民族傳統項目推向全國,有關部門對競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驗,現在已正式確定了蒙古式摔跤的比賽規則,並先後在呼和浩特等地舉辦過5次全國蒙古式摔跤邀請賽。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首屆國際大型「那達幕」大會,使蒙古式摔跤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被世界所關注。
繞山林活動是白族民間大型的體育活動,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據楊瓊《滇中瑣記》中的記載:「清代大理有繞山林會,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萬人,十百名為群。男子猶如執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現代的繞山林活動,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學,特別是年輕人,在繞山林活動中尋情游樂,不計較賽跑、打霸王鞭、金錢鼓、游泳、劃船、賽馬等活動的名次和獎勵,主要是投身於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運動的情趣和歡樂。
4. 各少數民族都有什麼體育項目啊
摔跤(蒙古族,那達慕大會),賽馬(哈薩克族),叼羊比賽(維吾爾族,每年3月21日諾露孜節日都有叼羊比賽,摔跤等活動)。
5. 少數民族的運動項目
(一)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蒙古草原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體現蒙古族人民剛烈性格、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等優秀品質的較為典型的代表性體育項目。為了把這個民族傳統項目推向全國,有關部門對競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驗,現在已正式確定了蒙古式摔跤的比賽規則,並先後在呼和浩特等地舉辦過5次全國蒙古式摔跤邀請賽。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首屆國際大型「那達幕」大會,使蒙古式摔跤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被世界所關注。
(二)繞山林活動是白族民間大型的體育活動,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據楊瓊《滇中瑣記》中的記載:「清代大理有繞山林會,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萬人,十百名為群。男子猶如執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現代的繞山林活動,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學,特別是年輕人,在繞山林活動中尋情游樂,不計較賽跑、打霸王鞭、金錢鼓、游泳、劃船、賽馬等活動的名次和獎勵,主要是投身於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運動的情趣和歡樂。
(三)擺手舞是土家兒女最普及的大型群眾健身活動。擺手舞的動作以擺跳為基本運動形式,是一種全身性的活動。如「插秧」秧歌步,彎腰插種,然後觀看勞動景色,反復數次,整個動作協調自然,使全身肌肉、關節、韌帶都得到良好的鍛煉,而且對腰部肥胖者有一定的鍛煉作用,同時對肩周炎有一定的輔助性療效。擺手舞的伴奏,主要是一面大鼓和鑼,根據不同的動作,打著不同的鑼鼓點子,在速度上有快有慢,情緒上有輕有重。在土家族過的「社巴節」(擺手節)上,隨著「扁咚扁」鑼鼓的節奏,千人萬人頻頻擺手。時而萬眾彎腰兩手交叉,時而眾人一齊轉體蹬腿,時而跳躍前行,時而左右扭腰,……姑娘們擺手,如柳絮飄盪;小夥子擺手,如蛟龍騰雲;老人小孩擺手似蒼松搖枝、蓮藕出水;遊客來賓擺手,似醉漢蹣跚、手忙腳亂。此情此景,可謂是全民健身的「土家族大眾體操」,推動了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與實施。
(四)土家族的「板凳龍」表演。舞龍這項體育活動,在全國極為普遍,很多少數民族都有此項目的表演,且表現形式大體相同,只不過由於各民族的節令和習俗的原因,舞龍活動在時間和環境上不盡相同。 「板凳龍」的表演,在道具和表演技巧上別有韻味,表現了土家族人的性格和氣質,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活習俗,不由使人聯想到土家人山鄉村寨中的喜慶、節令活動的情景,顯現出土家族濃厚的民族特色。世界各民族的體育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速,為世界各個民族的民族體育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適宜的舞台。中國少數民族體育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積累,而且有許多對人類未來有著重要意義的珍貴寶藏。
6. 民族體育項目
項目有:搶花炮、珍珠球、花炮、木球、蹴球、毽球、龍舟、鞦韆、射弩、陀螺、押加、武術、馬術、民族式摔跤、板鞋競速、高腳競速。舉重、拳擊、摔跤、短兵和步射;
表演項目有:武術(分石擔、石鎖、弓箭術、彈丸、爬桿、跳板、木杠、皮條、沙袋、地圍、跳桌、筋斗、疊羅漢、大武術、五虎棍、打術、跳術、跳繩、飛叉、中幡等22項)、騎術(各種馬上技巧表演9項)3大類;特邀表演有:馬球、蒙古式摔跤、獅舞、雜技等。其中維吾爾族的踩繩(即達瓦孜)、蒙古族的摔跤、朝鮮族的跳板、回族的武術以及內蒙古騎兵的馬術等。
7. 少數民族運動會有哪些項目
競賽項目有:舉重、拳擊、摔跤、短兵和步射;表演項目有:武術(分石擔、石鎖、弓箭術、彈丸、爬桿、跳板、木杠、皮條、沙袋、地圍、跳桌、筋斗、疊羅漢、大武術、五虎棍、打術、跳術、跳繩、飛叉、中幡等22項)、騎術(各種馬上技巧表演9項)3大類。
特邀表演有:馬球、蒙古式摔跤、獅舞、雜技等。其中維吾爾族的踩繩(即達瓦孜)、蒙古族的摔跤、朝鮮族的跳板、回族的武術以及內蒙古騎兵的馬術等少數民族項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體驗擴展閱讀:
1982年9月2日-9月8日,由國家體委、國家民委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在呼和浩特市舉行了第2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歷時7天,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6個民族的863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參加,其中少數民族運動員593人。
體育活動分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射箭邀請賽和中國式摔跤。來自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4省區5個民族的24名運動員參加了射箭的角逐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3個民族的56名業余摔跤運動員參加了4個級別的中國式摔跤比賽,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摔跤人才。
表演項目有68個,分別由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6個少數民族的800多名運動員進行表演,其中有:傣族的孔雀拳、白族的霸王鞭、納西族的東巴跳、彝族的阿細跳月、高山族的背簍球、回族的鬥牛、藏族的「碧秀」。
土族的輪子秋、朝鮮族的鞦韆、黎族的跳竹竿、壯族的高空舞獅、維吾爾族的「達瓦孜」、哈薩克族的馬上拾銀、塔吉克族的叼羊、蒙古族的賽駱駝和賽馬、達斡爾族的「波依闊」等。
這些傳統的民族表演項目是由各民族的生產生活中產生和發展而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吸引了80多萬觀眾前來觀看。運動會期間,還舉辦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圖片展覽」,舉辦了有12000人參加的盛大聯歡晚會。
8. 民族體育運動有哪些
一、賽馬。是許多民族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多有開展,尤其在內蒙古深受人們喜愛。蒙古族自古就被稱為「馬背民族」,他們傳統項目有速度賽馬、走馬、馬上技巧等。
二、搏克。搏克是具有千年歷史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民間基礎深厚,與賽馬、射箭一同被稱為蒙古族「男兒三藝」。現代已有女子項目。搏克的典型特點是不分級別,一跤定勝負,只要一方膝部以上觸地即結束比賽,比賽時身著「卓德格」等民族傳統服裝。
三、射箭。許多民族都喜愛射箭運動,蒙古民族更是男女老少人人喜愛,涌現出不少優秀射箭運動員。比賽時射手身穿民族服裝,彎弓射箭;觀眾隨著比賽的進程,時而凝神屏氣,時而歡呼雀躍。蒙古族傳統射箭分為靜射和騎射兩種,使用弓箭漸從竹木弓、鋼弓發展到今天的現代弓箭,
四、蒙古象棋比賽。蒙古象棋蒙語稱「喜塔爾」,棋具和規則與國際象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棋子形貌和稱謂上,又具有民族特點,如稱「王」為「諾顏」(王爺),無「象」而有「駱駝」;著法中也有一些與國際象棋不相同的地方。
五、布魯。布魯是源於狩獵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所用器材「布魯」,長約50厘米,寬約6厘米,厚1.5厘米,重約375克,頭部彎曲。布魯比賽分為投准和擲遠兩項。
六、搶樞。也稱「樞體能」,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樞」即木輪車軲轆的銷子。比賽時雙方各上場7人。
七、波列。也稱「波依闊」,達斡爾語,漢意為曲棍球。達斡爾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曲棍球運動相似。
八、毽球比賽。毽球由民間的踢毽子發展而來,全國各地開展廣泛,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所用毽球由毽毛、毽墊等構成,毽毛為四支自色或彩色鵝翎成十字形插在毽墊內,球高13—15厘米,毽墊直徑3.80—4厘米,重量為13—15克。比賽時雙方各上場三人。
九、鞦韆比賽。是在朝鮮族鞦韆活動的基礎上規范、提高後形成的一個項目。分為高度比賽和觸鈴比賽,每一項又分單人和雙人兩項。朝鮮族婦女在鞦韆比賽中身穿鮮艷的民族服裝,英姿颯爽,膽氣過人,充分展現了朝鮮族人民勇敢、樂觀的民族性格。
十、武術。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由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格鬥技術,按照一定的運動規律形成套路和對抗兩種比賽方式,主要有刀術、棍術、鞭術、拳術、劍術等。
十一、中國式摔跤。是中國民族形式的摔跤運動,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健身活動和鍛煉方法。運動員身著棉布織成的褡褳,以舳J對方為勝,比賽激烈,對抗性強。常用技術之一為抱腿。
十二、射弩。射弩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雲南、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比較普遍。它是用弓弩依靠機械力量來發射箭矢的一種運動。有立姿、跪姿兩種。
十三、寸甲加一一藏族傳統體育項目。兩人將一條長約4米的長繩或布帶套在脖子上,互相背對,使繩或布帶由腹部穿過,手腳並用向前爬,以將繩子中間的標志拉過河界為勝。
9. 民族體育感受200字左右
就世界而言,民族體育指世界各民族保留各自的傳統體育項目和活動方式,如中國的武術、氣功養生等。就一個國家而言,民族體育則是指本國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和活動方式。在中國一般指非漢族的各少數民族的體育。
相對於現代世界體育的主流,民族體育是一種亞體育文化。中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體育活動形式。這些活動大多與民族經濟活動(如蒙族的那達慕、侗族的三月三)、宗教活動(如伊斯蘭教各民族開齋節時的體育活動)、民俗活動(朝鮮族春節的鞦韆、踏板)和青年男女愛情婚姻(如哈薩克族的叼羊)等有關,受到本民族的熱愛。中國十分重視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多次舉辦民族運動會,這些活動已成為象徵民族大團結的盛會。有許多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經過整理加工已成為各民族廣泛開展的活動。而中國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如武術、太極拳等,則是融合了包括漢族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特有的體育形式和特點,在不斷地發掘、整理中已走向世界,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健身、防衛和體育競賽的有益活動。
由於受一定的自然環境、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本民族自身各種因素的影響,民族體育形成了民族性、傳統性、地域性和時代性這些最基本的特點,造就了多元化和多層次的傳統體育形式。
民族體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多在民族節日和民俗活動中開展,與生產、生活和軍事活動等有密切的聯系,既有競技性較強的體育形式,又包含有娛樂性、趣味性和健身性較濃的體育內容,有著廣泛的群眾性和普及性。
作為人類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體育從其本身的特點上體現出民族文化的橫向繼承關系,可以說是一種民族教育的手段。由於它本身具有較普遍的競技、娛樂和健身功能,因此,經過不斷的完善和規范化,民族體育活動中的優秀項目,可以推廣到更廣闊的區域,為更多的民族所接受,並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走出本民族的特定區域,推向世界。
10.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具體事項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即鞦韆、跳板、珍珠球、民族式摔跤、賽馬、毽球、武術、跆拳道、射弩、押加等,內含50個小項目.
賽馬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民閑暇之餘的集會,交流農牧業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民族精神的展示。在所有的民間傳承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藏族的節日民俗中,賽馬常以主題的形式在節日中顯現,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的濃郁感情基礎之上的藏族人民,創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賽馬文化。
(一)江孜達瑪節
藏歷四月十日至二十八日,是後藏江孜人民傳統的節日——達瑪節,藏語意為跑馬射箭。相傳這開始於公元1408年,到了公元1447年,達瑪節娛樂活動更為豐富,逐步成熟,節目也開始定型。內容主要是展佛軸畫、跳神、角力、跑馬射箭、抱石頭等。
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加強了政教合一的統治制度,統轄全藏後,江孜達瑪節也由西藏地方政府派僧俗官員即江孜宗本,白居寺總管,主持節日活動。這時的宗教活動,只不過是象徵性地進行一下,主要進行大規模的跑馬射箭比賽,活動時間也由一天變成三天或四天,內容為:宗教儀式,跑馬比賽,射箭比賽,郊宴活動。
直到今天,江孜達瑪節又增添了許多時代的新內容,「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江孜達瑪節已成了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重要方式。
(二)藏北賽馬節
藏北賽馬節是藏北草原規模盛大的傳統節日,故又稱「草原盛會」,每年藏歷六月舉行,為期五至十五天不等。
六月的藏北,風和日麗,碧空萬里,漫山遍野,花草相間。節日前幾天,藏北各地牧民,身著艷麗的節日盛裝,帶上青稞酒,酸奶子等食品,帶上各類圖案美麗的帳篷、卡墊,騎著馬,從四面八方湧向賽場。
節日期間,賽馬場上,彩旗飄動,賽馬場西邊站滿了觀眾,姑娘們用紗巾遮著面部,只露出兩只水靈靈的大眼睛。比賽開始時,只見近百名騎手身著薄薄的黃色緞子藏裝,頭戴雁翎,外鑲紅、黃布面緞,頭頂氈帽,腳穿毛線襪。女選手們打旗領隊,小騎手們隨後打鼓助威。他們分別由父親牽馬進入賽場。繞場一周後,再牽到指定地點。到達地點,小騎手們便下馬,整裝待命。發令聲一響,他們揚鞭抽馬,疾馳狂奔,沖向終點。
藏北賽馬是自願參加的。不受地方的任何限制,誰都可以參加。參加比賽一般從比賽前十天開始馴馬。民主改革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這一傳統節日。除了賽馬、射箭和各種馬術表演等傳統項目外,還增加了舉重、拔河等項目,並組織文藝演出,放電影,請民間藝人說唱《格薩爾王傳》等活動,同時還舉行大型物資交流會。
(三)康定賽馬節
康定是西康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節日文化與其他藏區差別不大,如四月釋迦誕辰,七月跳神大會等,而最具地域性特色的要算康定跑馬山會了,也就是康定賽馬節。
康定跑馬山會,又叫康定跑馬山賽馬大會,每年五月十三日舉行。傳說原土司舊衙在今色多衙門,某年五月十八日山洪暴發,摧毀了舊城。為了祈福於「山神」,永避水災,明正土司決定在每年舊歷五月十日將康定百姓、寺僧齊集於跑馬山,與四十八家鍋庄頭人共同祭祀所謂的「神山」。賽馬活動本來是為此目的的,但當地百姓卻以此會為貿易交換之會。賽馬會上,四十八家鍋庄各出人馬比賽,按鍋庄大小分攤定額馬匹人員。賽馬者通常是十二、三歲的放牛娃。
五月十三日一早,點馬官即開始唱名,各鍋庄選手依次牽馬排列。賽馬是沿跑馬山的緩坡進行的,以對面山上鳴槍為號,一時眾馬齊發,在萬眾喧囂的吶喊聲中,賓士而去。因山道不寬,群駿相擠,每次途中落馬的騎手不少,獲勝者由土司賞以獎品。相傳有一年,吉波娃鍋庄生意蕭條,無錢雇馬,更無錢請人參加賽馬會。臨賽前,吉波娃主人才借得一匹跛腳老馬,只好親自騎上去比賽。結果,跛腳老馬跑在最後,但土司以其精神可佳,賞給與第一名相同的獎品。
後來,康定賽馬會移至飛機場,但每年跑馬山上仍歡歌狂舞,連帳如雲,康定城為之舉城一空。
(四)盤坡賽馬節
盤坡賽馬節,又稱盤坡草原盛會,還稱峨堡會,是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附近的藏、蒙古、土、回、漢等各族人民盛大的賽馬會。於每年農歷八月間,秋高氣爽,膘肥馬壯的時候舉行。這是一個民族大團結的盛會。
節日的早晨,太陽從祁連山冉冉升起。參加比賽的騎手和附近的農牧民,紛紛趕到盤坡草原,寧靜的草原。頓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賽馬場外,鑼鼓喧天,彩旗飄揚。參加比賽的騎手們,颯爽英姿,駿馬昂頭挺立。一聲炮響,賽馬開始,只見一匹匹駿馬四蹄騰空,塵土飛揚。騎手們騎在馬上,好像閃電一樣,從人們面前一掠而過。此時賽馬場上響起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跑馬比賽後,緊接著是走馬比賽。騎手們個個精神百倍,手握韁繩,分別列組,從起跑線外的三百米的地方動起來,臨近起跑線時,只聽哨聲一響,騎手們飛身上馬,駿馬一下子全都豎起來,前蹄騰空,一嘶長鳴,接著撒開四蹄,盡力奔跑,只見騎手健兒們勇敢鎮靜,騎在馬背上,好似草原雄鷹展翅飛翔。站在四周的觀眾,又一次為騎手們的高超騎藝和精彩表演,不斷地大聲叫好。
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盤坡草原又是一派景色,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燒起來,清脆的歌聲在各民族的樂器伴奏下,在草原上空回盪。藏、蒙古、土、回、漢等各族的青年男女在歌聲中翩翩起舞,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則約邀一起,舉杯共飲。此時,草原沉浸在各族人民團結友好和歡樂祥和的氣氛中。
(五)天祝賽馬節
天祝賽馬節是甘肅華銳藏區傳統的民族盛會。人們為了紀念古代在抵禦外部族的戰斗中,為本部落的生存而獻身的十三位華銳英雄,於是在每年八月一日要舉行賽馬會,並在開幕式上鳴炮十三響,以表示對這十三位英雄的敬意。
如今,在黨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天祝賽馬節這項傳統體育活動,已經變得越來越豐富多采。在賽馬節期間,要興辦物資交流大會,歌舞團、雜技團也來會演助興,給廣闊、寧靜的大草原增添了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