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馬拉體育 > 發射馬拉松

發射馬拉松

發布時間:2021-03-07 11:08:02

1. 2004年初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的簡介

03年6月10日,攜帶「勇氣」號火星車的「火星探測流浪者」號探測器飛向太空。按計劃,探測器將於明年1月飛抵火星軌道,隨後將通過降落傘和氣囊緩沖方式,向火星「古謝夫環形山」投下「勇氣」號,以尋找那裡是否有水的蹤跡。「勇氣」號火星車的「孿生兄弟」「機遇」號火星車7月7日成功升空,也踏上去火星找尋水和生命存在蹤跡的漫漫旅途.........
火星探測器勇氣號於2004年1月3日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謝夫隕石坑著陸,預定的科學考察使命為90天,實際上考察時間大大延長。火星上沙塵暴和塵卷風並沒有預計的嚴重,探測器的除塵功能有效發揮,使得探測器太陽能帆板的壽命大大延長,能量吸收非常良好,為科學考察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充足電源。
目前,勇氣號已順利度過了考察的第1000個火星日(一個火星日的時間為24小時39分35秒)。勇氣號在火星上正在順利度過第二個冬天的最富於挑戰性的階段。為了慶祝,美國航宇局公布了一張接近真彩色的稱為「麥克默多(McMurdo)」 全景的360度景觀照片。從2006年4月到10月的200天內,火星探測器勇氣號一直停留在稱為「矮山(Low Ridge)」的小山上,利用「打坐」的間隙拍出這張立體好照片。
勇氣號的太陽能帆板面向太陽,保證它在火星南半球整個冬季進行的科學考察有足夠的能量。但是,太陽能帆板需要太陽幾乎垂直照射才能有效採集能量,因此能量採集仍然不足。在此之前,科學家希望探測器再次向古謝夫隕石坑內部從科學上看最有意義的「內部盆地」和「哥倫比亞山脈」前進。麥克默多(McMurdo)全景照片向科學家展示勇氣號下一步到那裡考察的有關科學和拓撲的關鍵信息。

2. 跑跑卡丁車 組隊道具賽 獲得第一名的方法[100分]

起跑拉開距離一般都是靠水球和自爆形成的,最好是後面的一個隊友能吃到天使,隊內形容就拉開了。之後的掩護就要看配合了,主要還是對每個道具的理解,使用時機很關鍵。現在一般野戰是很郁悶的,碰不到幾個會玩的,要麼找幾個認識的一隊,自己最好去玩個人。

3. 需要馬拉松比賽計時器

我看過一種產品,說是可以做很多人同時出發的比賽計時,是義大利進口的,正式比賽時每個運動員腳上都會綁上一個計時晶元,這些信號都是由一台計時主機和天線控制,不用擔心會計混每個運動員的時間,而且精確度蠻高。

WINNING TIME PASSIVE計時系統的一些特性總結如下:
* WT D 系列的主機可以連接2個天線,而且每根天線都連接到一個2×1米大小的防滑墊上。
* 設備的配置非常的模塊化,可以隨意的設置關於計時賽跑、自行車等各種運動的多種比賽程序。
* WT主機內有存儲數據的存儲功能。無需電腦或者其他的存儲設備。即使主機已經關機,你仍可以方便地下載數據,根據需要和要求重復下載以及刪除記憶。
* 可以用專門的網線把多台WT主機連接在一起,通過這些網線可以從WT主機上下載數據到電腦里。你也可以便捷的使用WT主機獨立地傳送數據,不需要電腦。
* 根據比賽的狀況,外置電池可以持續工作8-10個小時。
* 每個晶元都用一個VELCRO帶子固定,這樣使得運動員可以很方便地把晶元固定在最舒適的位置。
* 能夠直接在WT主機上設置一系列參數,不需要電腦。
* 通過適當的設備配置和結構,高檢測率能夠保證快速精準地處理成績,無需其他後台成績處理系統。

WT主機和標准配件
獨立的主機具有手提電腦的乙太網界面,字元鍵盤,4線液晶顯示屏幕,可持續使用6-8個小時的可充電電池,以及堅固的防水的塑料外殼。
標准配件:
* 1個活動的/接收的的天線墊
* 2個活動的/接收的天線,每個都有一個2×1米大小的橡膠防滑墊
* 1條同步線纜
* 1條埠線纜,可以連接若干解碼器主機到網路
* 1條主機連接電腦的乙太網線纜(長20米)
* 1個外部電池
* 1個充電模塊

WINNING TIME被動式發射器——WT晶元
被動式發射器內置在塑料防水盒子里,並且有一個能夠綁在腳踝上的VELCRO帶子。
晶元現在又兩種版本:
* 外置8字元編碼的黃色晶元
* 無外置編碼的黑色晶元

這個應該滿足你的要求吧,你可以上網搜索賽德仕(北京)科技發展公司,或者其產品名稱就能查到的,具體的你可以打電話問問。

4. 太空探險家的故事幫忙找啊!~~~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黃蜂號」的美國核動力潛水艇在波羅的海執行巡邏任務時,突然發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潛水艇急速下沉,艇內的23名船員被沉入海底43米處。
由於海水壓力過大,他們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強大的壓力會把人壓成肉餅。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內,用不了多久,人人都會因缺氧而死。
艇長米蓋羅尼在啟動通氣蓋時,被鐵蓋子猛地擊中頭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緊要關頭時,失去了主帥,大家更是驚慌失措,亂成一團,感覺死神離他們越來越近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說:「伙計們,大家不要亂,靜下來動動腦筋,可能我們會在絕處逢生的!」
眾人的眼光集中盯在這個說話人的身上,才發覺講話者是炮手貝利,盡管他只有28歲,可是在艇內已經工作了8年,是個老練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點就是頭腦靈敏,臨危不亂。
「伙計們,我宣布,從現在開始,由我擔任代理艇長大家都要聽我的指揮!」
貝利的果斷和冷靜,使大家鎮靜了下來,大家不約而同地紛紛點頭,表示願意聽從他的指揮。
大家一起開動腦筋,主意一個接著一個地提出來,但不是不切實際,就是不具備所需條件無法實現。
貝利也漸漸焦急起來,他心神不寧地在艙內來回徘徊,上牙咬著下唇,雙眉緊鎖著,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魚雷。驀地,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魚雷可以從炮口發射出去,能不能把人當作魚雷從炮口發射出去呢?
貝利把自己的設想說了出來,夥伴們聽後頓時嚇得目瞪口呆,人當作「海底肉彈」從炮口發射出去,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貝利鎮靜地說:「人和魚雷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從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式控制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達海面。」
「可是這樣做安全嗎?」一位名叫傑森的船員膽戰心驚地問。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掃過傑森,語氣堅決地說,「關鍵就要看我們的毅力和勇氣了!膽小的在後面,膽大的在先上!」
大家呆了幾分鍾後,不得不同意試試貝利的設想,因為艙內的氧氣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險執行這個方案外,沒有別的選擇了。
接著,貝利簡單地把要求說了一遍:「把活人當作魚雷發射,每個人在被發射前,必須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氣,再屏氣半分鍾,否則,活人就會因肺部擴張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魚不小心竄到海面上內臟爆炸一樣。」
看到有些船員滿臉驚恐的樣子,貝利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開始准備,氧氣已經不多了!」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潛水員羅伯遜。他在呼完肺部空氣後,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會兒,他的臉開始變紅,轉而由紅變白。他發現自己有點支持不住了,但他還是咬緊牙關屏住氣。就在這一剎那間,貝利按動了魚雷炮的開關,透過觀察孔,貝利看到魚雷炮的炮管以強大的氣流排開了周圍的一小片海水,緊接著,一個黑影從塗有塑料防水膠的發射管口沖出,一眨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羅伯遜被發射出去,不過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
接下來進行得很順利,船員一個接一個地被魚雷發射到海面上,連「膽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後只剩下貝利自己一人了。這時除了他自己外,潛艇內已別無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來按動電鈕了。
此時艙內的氧氣已消耗殆盡,如果他不能在5分鍾內把自己發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長長地做了個深呼吸,然後慢慢地往外排氣。他竭盡全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當肺部的空氣被他一點一滴地擠完後,他馬上開始凝神屏息地啟動了開關,迅速鑽入了炮膛。
「轟」的一聲,貝利只覺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飛,他的耳朵有點痛就像是飛機迅速拉升時的感覺那樣,一剎那,他的耳朵聽到了的水聲,他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議!
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幾個頭在一上一下,他知道這是他的戰友們,他高喊:「我也上來了!」……
希望的曙光
03教本(1)班溫慧玉07號
文章主要講的是美國核動力潛水艇「黃蜂號」在波羅的海發生意外故障,23名船員被困在海底43米處的潛水艇內,在面臨死亡的危險關頭,炮手貝利果斷勇敢地利用發射魚雷的原理,把人當作「海底肉彈」從炮口發射出去,最後使23名船員全部獲救的故事。
在文章中作者運用了朴實,直白,簡練地語言和大量的側面描寫,巧妙地進行鮮明地對比把主人公寫得真實,自然,朴實,使主人公的形象躍然於紙上。作者並沒有極力地去運用誇張,比喻等手法和華麗地詞藻來給讀者樹立主人公高大地形象。簡單的語言描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被困艇內又失去了主帥時,大家的驚慌失措,亂成一團和貝利的果斷和冷靜,這種鮮明地對比我們看到了主人公的臨危不亂。更有勝者是他的膽識過人,「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魚雷可以從炮口發射出去,能不能把人當作魚雷從炮口發射出去呢?」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這不僅令遇難的夥伴們嚇得目瞪口呆,而且「人和魚雷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從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出去」這樣的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精神,就連我們深感佩服。「膽小鬼」的種種驚恐、質疑、怯懦和貝利的堅持,他可是冒著把把23名船員送上天國的危險來做的。在語言方面作者用的是簡短用力的話,三言兩語就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畫出來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開始准備,氧氣已經不多了!」
當我們經歷了太多艱辛後,我們被城市的繁雜所蒙蔽了,我們疲憊了,慢慢地我們徘徊了,畏縮了,悲觀了,停止了腳步。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失去了勇氣,我們就束手無策了。我們應停下腳步來洗滌自己的心靈,應看到希望曙光,但是,人間是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在成長的路上即使我們什麼都沒有,也不要輕易地低頭,即使我們什麼都沒有,也不要有放棄的念頭,不管路要怎麼走,無論希望是多麼的渺茫,我們也不要輕易地放棄希望,應該勇敢地堅強地走下去,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去,因為我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羅爾德-亞孟森征服了南極,從而兩極的探索活動開始了一個偉大的紀元。一個月之後,他的英國對手,羅伯特-斯科特也在一個月後到達南極點。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為飢餓和嚴寒而犧牲,當時,他們離下一個供給站僅僅幾英里的距離。

從此,斯科特成了一個傳奇,一個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徵;而真正的勝利者,亞孟森卻為人們輕蔑、不屑。同樣的經歷,卻帶來如此強烈的反差。或許,這個現實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數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結局規律。

在下文中,挪威占星學家拉斯-維丁將就他們的出生盤對這兩個傳奇人物的生活、性格和成就加以分析和闡述。

斯科特的故事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同行的四人悲傷而沮喪地站在南極大陸上。他們已經在極度惡劣的氣候環境下行走了80天,只為了尋找亞孟森在一個月之前留下的帳篷。裡面有一封致給挪威國王的信箋,而斯科特曾經答應了亞孟森一定將信件帶回。後人提起這段故事的時候,都說,這封信將斯科特從一個南極考察者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信童。

斯科特一行五人起先准備了不少犬只和馬匹,但由於無人精通狗拉雪橇,而馬匹也很快在厚而冰冷死去,大多數的路程里,他們只能自己拖著沉重的雪橇前行。到了三月中旬,當他們支起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帳篷的時候,人數已經減少到了三人。曾經同行的體力最好的埃文斯因為營養不良和體力不支最先告別了隊友。而後,奧茨兩腳的凍傷繼續惡化,疼痛難忍使得他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他不想讓自己拖累了隊友,於是一天,他掙紮起身,拉開了帳篷,回身望瞭望同伴,說:「我出去一下,一會兒就回來。」從此便消失在茫茫暴風雪之中,後人也再也沒有找到他的遺體。

然而,嚴重的體力不支和極度惡劣的天氣還是奪走了剩下三人的生命。在臨終的時日里,斯科特一直堅持寫信和記日記。此刻,他已經遠離了那些有關榮譽和成功的渴望,而成為這個探險隊的領袖。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他的信件中,他始終沒有悲觀,而是記錄著關於英勇、信念和壯烈的一切品質。

半年以後,人們找到了這個帳篷,發現了斯科特等三人的屍體還安詳地躺在各自的睡袋裡。後來,人們用滑雪橇製成了十字架立在了他們的墓前。
經過8個月的艱苦跋涉,斯坦利終於在坦噶尼喀湖地區找到了

已病得不能動彈的探險家。當時斯坦利向這位探險家若無其事地打招呼說:「我看你

就是利文斯頓吧。」但斯坦利沒有能夠說服利義斯頓返回歐洲,於是決定留在中非,

同他一起進行探險。

在後來的一次遠征中,他多次遭到食人土人的襲擊,卻倖免於難。他發現了尼羅

河的幾處源頭,對流經中非大部分地區的剛果河進行了考察。斯坦利還幫助建立了在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統治下的剛果自由國。回到英國之後,他於1895年被選入議會,

並於1899年被封為爵士。
鄭和的身世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鄭和約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原因,幼年時的鄭和已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鄭和父親與祖父均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遠方異域、海外各國的情況。從父親與祖父的言談中,年少的鄭和已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親為人剛直不阿、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秉性也在鄭和的頭腦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元朝統一雲南戰爭後,鄭和給帶到南京,受閹,作了宦官後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鄭和的成長

鄭和在燕王府期間,因為學習刻苦、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勤勞謹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選在身邊作為貼身侍衛。此時的鄭和本身所具有的優秀光榮傳統和領袖才能開始逐漸顯露,在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中,鄭和跟隨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參加了多次戰斗,建立了許多戰功,成為朱棣奪取政權即位稱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後,對跟隨自己多年的武將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為宦官的鄭和,朱棣賜 "鄭"姓與鄭和,又將其升遷為內官監太監,由於鄭和又名"三保",所以人們也叫"三保太監"。

成就事業的基礎

鄭和能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是有其獨特的機會和良好的條件的。作為燕王的親信與隨從,鄭和有機會廣泛接觸統治階級上層人物,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又由於他為人正直,能與燕王推心置腹,共同商量國家大事,並隨時向燕王學習政治、軍事及處理各類事物的謀略。跟隨燕王之後,耳濡目染,鄭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層。這一切都促使朱棣在尋找下西洋的最佳人選時,首先想到的是鄭和。鄭和姿貌才智,在內侍當中無人可比,是領航遠洋的最佳人選。

非凡的個人才能

鄭和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航海家。鄭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項偉大事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在航海、外交、軍事、建築等諸多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智慧與才識。

從永樂初年起,鄭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轉向航海事業。在鄭和早期的航海活動中,鄭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從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七次航行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不僅顯示了明朝國家的強大,也充分證明了鄭和統帥千軍的才能。
世界探險家述說十大探險經歷

搜狐體育訊 法國《周末三日》周刊2月26日—3月3日一期刊登了一些探險家與北極約會,同鯊魚共舞,駕駛F1賽車,親近大猩猩等驚險、離奇的故事。讓我們分享他們親歷的難忘時刻和戰勝艱難險阻的歡樂:

「與猩猩共同生活一個星期」

熱拉爾·洛倫齊,48歲,工程師。「藉助於獻給自然主義藝術家迪昂·福塞的電影《薄霧中的猩猩》,盧安達山區里的野生猩猩聲名遠播。它們是該地區的特有物種。這些猩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現在僅存650隻,分布在三個國家:盧安達、烏干達和剛果(金)。這次旅行是親近這些巨獸的唯一機會。我一直對猩猩很感興趣,還喜歡拍攝動物照片。當我在2002年春季得知恢復了到盧安達的旅遊時,我告訴自己,把握住現在,否則將永遠沒有機會。兩個月之後,當我們這個8人旅遊團漫步在繁茂的原始森林裡時,我與一隻正在給孩子哺乳的雌猩猩相距僅3米。它用一種與人類幾乎無異的目光平靜地注視著我。我沒有想到能夠如此近地注視著它們。我們花了一個小時悄悄地跟著它們。我被迷住了。另一隻雌猩猩用手慢慢地推我。只有雄性猩猩首領以幾聲叫聲與拍打胸脯的動作向我們顯示它的存在。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慢慢走,拍照時不要使用閃光燈。如果雄猩猩感覺他們的群體處於危險中,它們就會發起攻擊。想想看,體重200公斤的身軀向你撲來,確實夠你受的。到了晚上,隔著一段時空距離,我意識到自己剛剛經歷了什麼事情。我的感情非常強烈。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旅行,深深地影響了我的生活。」

「餵食鯊魚:難以忘懷的經歷!」

埃內克·弗利普斯,41歲,記者。「我感到害怕,猶豫起來。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把一條魚遞給它,同時掉過頭去。它強有力的下頜合上了,透過鎖子甲,我感覺到了它的牙齒。在15米深的水底,我問自己,為何要參加這次喂鯊培訓。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潛水員,15年來,我一直致力於探索海底奧秘,也曾與不止一隻鯊魚相遇過。我對這些動物很著迷,出發時熱情百倍。經過一天的觀察,又花一天時間在游泳池裡反復練習了應做的動作後,便開始了真正的潛水。穿著10公斤重的鎖子甲潛水服,背負著15公斤重的氧氣瓶,我下潛到加勒比海的珊瑚礁,與2米長的鯊魚『相會』————我的教練員告訴我,只要不惹惱它們,這些鯊魚就不會傷人。第一次潛水令我疲乏不堪,我放魚放得太快,鯊魚們變得急不可耐,著實把我嚇壞了。第二天,我感覺自在了一些,喂給鯊魚一些大鯡魚,甚至還撫摸了它們,當然我是十分當心的。這次經歷實在讓人難以忘懷。」

「在北極,並不是那麼艱苦」

迪迪埃·勒巴,36歲,醫生。與北極的約會是4月初從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朗伊爾城開始的。探險小組要先到達俄羅斯的巴內奧基地。幾頂帳篷在大浮冰上搭建了起來。這里沒有固定的構造,一旦浮冰開裂,必須能夠快速轉移。迪迪埃回憶說:「一想到我們漂浮在北冰洋上,腳下是4000米深的海水,我就感到激動不已。」4月19日清晨,米—8直升機放下了探險小組成員,他們將在此度過一個星期。地獄般的生活開始了。勒巴醫生要推、拉甚至是背著雪橇。最糟糕的是冰山脈————兩大塊冰就可以組成一堵幾米高的牆,等待著他們翻越。經過6小時的跋涉,向導宣布天色已晚。於是開始搭建帳篷,將雪收攏到一起,將其融化。第二天,大浮冰被一條大水道切斷。勒巴醫生說:「我們用滑雪板將船形雪橇兩個兩個連在一起。沒有人逞英雄。」到了晚上,向導宣布,第二天可以到達北極點。這就意味著他們還得使勁、出汗……迪迪埃·勒巴回憶說:「我們在16點45分到達了北極點。我們得說服自己相信那就是北極,因為沒有任何記號標明那個地方。我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只不過全球定位系統上顯示的90度證實了我們的位置。那個時候,我們欣喜無比。」

「揚帆穿越大西洋:超越自己」

索菲·拉達姆,26歲,畫家。「最初,這是我父親的夢想,後來也成了我的夢想。」索菲·拉達姆如是解釋道。這名年輕的女畫家乘坐一艘長11.72米的帆船,從地中海沿岸的旺德爾港出發,經過直布羅陀和加那利群島,橫穿大西洋。與她一起旅行的還有安妮、薩比娜和皮埃爾,他們都是學生。旅程持續了一個月,「不能過於匆忙」。每個成員都要做所有事情:操縱,航行,六小時值班制,維修,做飯……索菲說:「我們瘋狂地學習一切。我們必須堅持下去,盡可能地多出力,這樣才能保證團隊團結,保持良好氣氛。」然而,問題還是接踵而來。索菲曾使船擱淺到一處沙灘,還有一次她掌舵時,正是晚上,帆船行駛在海洋中央,而前桅的支索斷了,導致帆落入水中。索菲說:「需要超越自己,找到解決辦法。我很喜歡艱難一些的處境,例如當船擱淺或者將船從5米高的浪中救出時。」他們在旅程中沒有遇到太多的信風,還有一天風平浪靜,他們得以潛入到海中「遊玩」。遠離所有陸地,在深海下,盡管有光線透過海水射下來,索菲還是沒有在那裡逗留太長時間。她保存了與海豚一起在夜裡航行的圖像,還有巨大的鰩魚,虎鯨和鯊魚……一天早上,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塊綠寶石,那是馬提尼克島。索菲說:「我看了看身後的大海。現在,我願意獨自一人重新完成這次旅程。」

「失重的暈眩感」

約翰·馮·邁斯特,48歲,商人。「『20秒』,揚聲器里傳出一個嘟嘟噥噥的聲音。20秒之後,我將與其他11名遊客一起,體驗失重的感覺。在我身邊,德國女子安娜感覺有些不適;中國人陳想展開一面國旗,拍照留念。我們是在莫斯科附近加加林中心上空海拔9000米的地方。發動機的聲音逐漸減弱。一個手勢就讓我飛騰起來,觸到了天花板。『5秒』:得趕快回到減震墊上。一名機組成員緊緊抓住完全不知所措的安娜。整個體驗過程持續30秒鍾。之後,發動機重新啟動。」 深海探險:對於新手來說,在下潛到深海之前,接受三天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宇航員訓練:為了模擬失重狀態,宇航中心在飛機上安排了此類飛行。

「潛入海底洞穴」

貝恩德·烏韋·加爾賴因,60歲,律師。「要到達墨西哥的海底淡水洞穴,先要穿過叢林。一群群蚊子向我們————三名潛水員和一名向導發起攻擊。我的裝備重20公斤,潛水服緊貼在身上。到達目的地之後,向導告訴我們,這些洞穴以前是瑪雅人的飲用水蓄水池。洞穴是在最後的冰河期由於冰的作用而形成的,存在於整個尤卡坦半島的下面。我們最後潛到了一個滿是清澈的水的洞穴前。我們魚貫進入,因為那裡很窄。洞穴的入口在水面下5米處。一根繩子固定在洞壁上。向導警告我們:『有幾名潛水員在這里失蹤了,因為他們走得太遠。』有的時候,光線會從洞穴的裂縫中照射下來。突然,我開始上浮,因為穩定背心裡氣體太多。 『咣啷!』我撞在了洞頂。幸運的是,我沒有損壞鍾乳石。我重新落下來。潛水35分鍾之後,我們重新見到了白天的陽光。」

「勃朗峰,艱苦旅程」

達尼埃爾·迪昂,45歲,記者。「我們的目光固定在勃朗峰(歐洲最高峰,海拔4808.45米)上。我們一行6人,從沙莫尼山谷注視著勃朗峰。太壯麗了。我們就是為了它才來到這里的。高山向導菲利普·博納諾解釋說:『走這條路對人是一種鍛煉。一周內,你們將學到所有能讓你們登上峰頂的技術。』四天之後,已經受過鍛煉的我們做好了准備。我們乘坐游覽列車上山後,距離登山運動員的高山小屋還有5個多小時的路程和1500米的高度差。攀登的過程很順利。第二天凌晨兩點,高山小屋裡人聲鼎沸。之後,我們再次上路。目標是海拔4808米的地方。沒有人講話,只能聽到防滑鞋在尚未解凍的積雪上的摩擦聲。心跳加速了。我們可以找到許許多多理由停下來。但我們不能凍僵,得慢慢地前進。我們的思維凝固了,在嚴寒中聳肩縮頸,呼吸困難。『跟著腳印走。』向導不住地低聲提醒我們。終於成功了!10點40分的時候,我們到達了峰頂。景觀雄偉壯麗。強風吹走了冰凍的雪。但有些人說,最艱苦的事情還在後頭:下山回到山谷。」

「對沙漠馬拉松的喜好」

馬克·盧布坦,40歲,記者。「精疲力竭,灰心喪氣,口渴難耐,烈日如火。癱倒在破爛的帳篷下,我問自己,到底在這里干什麼。我第一次參加的沙漠馬拉松是一場可怕的旅程。但是,在其他經驗老到的運動員的支持下,我重新出發了,並最終愛上了這個超越自我的天地。也正是在這里我明白了,走完這條『勇敢者之路』不僅僅是出於愛好,更是一種使命。沙漠馬拉松全長220公里,分為6個階段———完全依靠自給自足。也就是說,運動員得在背包里帶上必要的裝備和一周的飲食。沙漠馬拉松與其說是一場競賽,不如說是一次探險,是一個培養團結精神、超越自我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景色:峽谷、無垠的沙丘、綠洲上地毯一樣分布的村莊、來去自由的單峰駝和飛翔的鸛。沙漠馬拉松是一場比賽,更是一次治療————只不過你無法從中全身而退。證據?你看我,已經參加了四次沙漠馬拉松,但我還打算在2005年吹滅沙漠馬拉松20歲生日的蠟燭。」

「參加環法自行車賽」

馬特·安熱,36歲,記者。「我們幾千人在馬路上等待著出發信號。一小時之後,阿蘭·普羅斯特第一個沖出去。3000名自行車運動員蜂擁而出,而我還沒來得及蹬車。長9公里的馬路上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向佩爾山口發起進攻時,在我面前蜿蜒而上的公路上已經布滿了『星星點點』。5小時過後,臀部的不適消失,雙腿變得與心血管系統協調一致。我開始攀爬圖爾馬萊山口———上升的道路似乎無窮無盡。接下來的下坡路讓我興奮無比。在最後一個山口,我休息了一會兒,以做最後沖刺。在那裡,我找到了和我一起出發的夥伴。出發120公里之後,我們就失散了。離終點線不遠了,我調動全身力量發起最後一次沖鋒。我是第1977名到達終點的,歷時11小時35分鍾。第二天,維朗克(法國著名自行車選手)僅花6個小時就完成了同樣的212公里路程……」

「F1賽車,魅力非凡!」

斯特凡·薩姆森,28歲,記者。「英國銀石賽道,上午11點。我笨拙地坐進賽車的斗形座里。方向盤上裹著天鵝絨,車上滿是電子器件、發光二極體和開關,還有一個不比Game—Boy大的液晶屏,內部空間減到了最小。我坐在裡面感覺很舒適,就好像在一個出了故障的電梯里。當然了,我的安全帶還沒有扣好。景色如何?我只能看到擋風玻璃————幾乎就在我的眼皮底下,還有遠處的兩只巨大的輪子。點火。奪得F1世界冠軍的法拉利賽車發動了。我心裡興奮異常。我小心地踩下了油門,賽車便駛了出去。發動機像只巨貓一樣,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速度迅速增加。是時候了。我將油門踩到底,感覺自己猛然向下一個彎道沖去。太驚人了!發動機達到了17000轉/分鍾,功率為850馬力。但我不能讓車超速行駛,因為它上了150萬歐元的保險。彎道都是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我根本無法看清。制動裝置幾乎要弄斷了我的肋骨。不到5秒鍾,車速就達到了200公里/小時,而防滑系統糾正著我的哪怕一丁點失誤。太神奇了。毫無疑問:即使賽場上的最後一名賽車手,他也是英雄。向他們脫帽致敬!」
參考資料:http://sports.sohu.com/2004/04/28/53/news219985359.shtml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築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裡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遊。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麼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後游歷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_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個省。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雲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

徐霞客二十八歲那年,來到溫州攀登雁盪山。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盪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只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麼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路沒有了。他仔細觀察懸崖,發現下面有個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系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岩石上,然後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發現下面斗深百丈,無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帶,

5. 冷兵器大全

歐亞古代兵雜談

隨著戰爭的需要,近百年來,武器有了神速的發展.在世界已進入核武器階段的今天,再回過頭去看看古代兵器,那是頗有趣味的.
但古代兵器范圍很廣,且各國,各地區都各具特色。如我國的長矛,大刀,劍,弓,箭等早已為大家所熟悉,更在小說,戲劇中經常看到.這里不可能對古代兵器作全面的敘述,僅對歐洲,亞洲的國外古代略表片斷.

那麼.歐,亞的國外古代兵器有哪些呢?這些兵器是怎麼使用的呢?威力又如何呢?……還是讓我們從一次著名的古代戰爭談起吧.
馬拉松之戰
公元前490年,波斯國發兵進攻希臘,在馬拉松平原展開了一場激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拉松之戰.
8月12日黎明,波斯軍隊經海上乘風破浪,登陸上岸 ,向馬拉松平原挺進,載入史冊的馬拉松之戰就此揭開了戰幕。
波斯軍隊居中的是主力部隊弓箭手,只有他們才是波斯軍隊中真正的波斯人.他們頭戴氈帽,身穿綴有鐵鱗甲
的戰袍,主要兵器是弓和箭,還配備有短矛等麼普及是用蘆葦製成,帶有鐵箭頭,盛放在箭筒內.在主力部隊周圍的是僱傭軍隊,總共約兩萬人.
相比之下,希臘軍隊的人數只及波斯軍隊的三分之一.希臘軍隊是重武裝步兵,他們頭戴雞冠狀頂飾的頭盔,身穿胸甲,腿套脛甲,腰佩短劍,左手持青銅面圓木盾牌,右手持2米多長的鐵長矛.

當波斯軍隊入侵到距希臘軍隊只有一百來米時長槍如林的方陣希臘軍隊突然迅速地沖殺過去,同時發出駭人的吼叫聲.這突如其來的沖殺使喚波斯弓箭手驚恐萬狀,措手不及.希臘人從波斯軍隊的兩翼開刀,先擊潰其外國僱傭軍隊,隨即從側面殺進去,把波斯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屍橫遍野.希臘人獲得了全勝.

據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說波斯軍隊在戰場上棄下的屍體是6400具,而希臘人僅死了192人,當時,希臘軍隊中有個戰士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去報捷,到達雅典的中央廣場時,他高呼:」我們勝利了!」接著因跑步過度勞累,倒地而死.今天的馬拉松賽跑即起源於此.


現在,就從弓箭手的主要武器弓和箭來談起吧.
古代,歐,亞的弓有兩種,即筒弓和合成弓.
公元前一萬年左右,歐洲就出現了簡單弓.簡單弓是利用木頭的彈性,由韌帶拉緊的,能把箭射至30米左右遠,箭頭是用骨頭或石頭製成的.它既用於狩獵,也用於打仗.
公元前十三世紀,歐洲出現了合成弓.合成弓採用」三層合一」的結構,中層是木頭薄片,外層是牛筋內層是角質,三者被緊密地膠粘成一體.由於筋腱和角質具有正反兩面相等的彈性,弓靜止時呈弧形,象」C」字一樣.張弓時必須藉助膝蓋的力量才能把兩頭扳轉過來,並即刻安上弓弦加以固定.固定後,弓弦就綳得象琴弦那樣緊,撥動時能發出響聲.

合成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尺寸較小的,張弓後寬度只有55厘米左右,弓弦綳得非常緊,配用的箭約45厘米,這是典型的斯基泰弓;歐亞大草原的騎兵及稍後的蒙古弓都屬這類.另一種是尺寸較大的,張弓後約有1米寬,弓弦綳緊程度較次於前者,配用的箭長70厘米,亞述人的弓和波斯人的弓屬這類.

合成弓射出的箭在近距離內能穿透一頭野牛,威力較大.最大射程可達400米,有效射程為60~80米.
投擲武器
在歐,亞古代戰場上,還可見到一種冷兵器----投擲武器,這里僅介紹投石器和標槍投擲器兩種.
武器的發展是和技術的發展分不開的.從五十萬年前的猿人揮舞第一件武器(狼牙棒,獸角匕首或半頜骨刀)開始,到石器時代隨著磨石技術的發展而出現投石器和大型簡單弓為止,經歷了數十萬年,而後者距今也已有一萬年了.

投石器大約出現於公元前十世紀,它由兩條皮帶或亞麻帶和一個袋子連接而成.袋內裝有石彈,硬粘土彈或鉛彈,彈重20~30克左右,有時還重得多.投擲時,在頭頂之上用手旋轉投石器,選擇時機松脫其中一條皮帶,就可使石彈投擲出去,在一百多米距離內能打得很准.最出名的投石手要算巴利阿里群島的居民了,他們從童年起就參加投石訓練,他們的頭上一般能繞2個甚至3個投石器,最短的用於近距離快速投擲,最長的用於遠距離投擲.

標槍投擲器是和投石器同期出現的,由木柄或獸角柄做成,靠在標槍的末端,可把標槍投到一百來米遠,要比用手直接投時遠二,三倍.後來羅馬軍隊藉助一種能增加推力的皮帶,使投擲距離還要遠.

但投擲武器在歐,亞古代不太受重視,僅裝備於輕武裝步兵,只是重武裝步兵方陣的輔助部隊.
重武裝步兵
馬拉松之戰中,希臘軍隊就是重武裝步兵.對此再稍加染墨.
大約在公元前五千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認識並利用了銅,開始了冶業.到公元前三千年,印歐語系的阿納多盧人發明了銅錫銻合金---青銅.青銅比較堅硬,並在高溫下易熔化於粘土模中,因此可用來製造劍,矛頭,盾牌和胸甲等兵器和裝備.

到公元前二千年末,小亞細亞的赫梯人和古希臘中部了多利亞人造出了鐵劍.前者橫掃埃及;後者威震愛琴海地區,創造了」希臘的奇跡」.
處於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交接期的荷馬時代,出現了叱風雲一千多年的古希臘重武裝步兵.」重武裝步兵」在英文和法文中均為」hoplite」,它是從裝有青銅甲的圓木盾牌的名稱」hoplon」變來的.

從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希臘人的進攻武器就是木桿長槍和短劍.木桿長槍的槍尖是鐵的,槍尾是青銅的,全長2~2.5米;短劍由鐵製成,劍身筆直或呈弧形,肉搏時才用.把金屬頭盔,胸甲和脛甲都算在內,一個重武裝步兵的裝備足有30公斤重.因此,一個重武裝步兵身邊常跟著一個或數個奴隸,為他背武器和戰斗時保證他的後方安全.

古希臘方陣
古代戰爭同現代戰爭一樣,戰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馬拉松之戰希臘人之所以大勝波斯人,主要是在戰術上佔了上風.
古希臘的重武裝步兵是與其同時出現的方陣戰術隊形分不開的.古希臘步兵方陣具有嚴格的陣法,隊形嚴緊,層次分明,其威力在於陣內步兵們的同心協力,團結對敵和重裝備.

原先,即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象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古希臘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占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

公元前418年,斯巴達人在曼丁怪亞戰場上為了使喚方陣步伐整齊,還專門建立了笛子隊,步兵們踏著笛子的節奏而緩慢地前進.
但是,古希臘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於死地.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採用集中了縱深達16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就破了斯巴達的方陣.可是,底比斯的勝利在公元前338年又被馬其頓的新方陣所掩蓋.

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是在古希臘方陣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它的隊形更密集,更縱深,有16層長槍,槍尖向著前方.長槍長達六,七米,比古希臘方陣中所用的長槍長2倍.這樣不僅可以先發制人,並且前五排的槍尖都能伸到第一排的盾牌前面而一同參戰,真是長槍如林.

然而,馬其頓方陣雖打敗了斯巴達人,雅典人,後來卻敗於一個更靈活,更機動,裝備更好的對手----古羅馬軍團.
古羅馬軍團
傳說古羅馬軍團是從失敗中誕生的.公元前216年,在康奈,按古希臘方陣隊形作戰的古羅馬重武裝步兵,被迦太基的軍事統帥採用包抄戰術所打敗.古羅馬人從這次慘敗中汲取了教訓,對古希臘方陣進行改造,創建了古羅馬軍團.

古羅馬軍團為基本作戰單位,每個軍團約有6000人,分為10個大隊每個大隊又分為3個支隊,每個支隊分為2個百人隊.支隊中前兩排裝備可投擲的標槍,第三排裝備長槍.

古羅馬軍團的隊形靈活多變,可根據地形或戰斗情況隨時變為輕武裝步兵戰斗隊形或重武裝步兵戰斗隊形,並能四面出擊,既可集中打,又能化整為零,各自為戰.同時,古羅馬人還從失敗中懂得了騎兵對於保護步兵和擺布敵人的重要性,加強了騎兵的配合.

古羅馬軍團的武器裝備還不斷改進.如把標槍柄上的鐵鉚換成了木銷,投出的標槍會碰歪或碰斷,使敵人無法再用.到公元前一世紀,全部軍團都裝備加固的標槍,既可投擲,又可作長槍.到公元二世紀,步兵們原穿的鉸鏈金屬片的胸甲已被鎖子甲所取代,青銅盔也改變了形狀,腳穿軍鞋,手拿金屬加固的木盾牌,腰佩60厘米長的劍.

公元前202年,即在康奈慘敗之後14年,古羅馬軍團在扎馬向迦太基報了仇.公元前168年,古羅馬軍團又破了馬其頓方陣.古羅馬軍團不愧為當時最強的軍隊.
騎 兵
歐,亞古代人還利用一些動物來參戰,有的真可算是特種武器了.直至今天,馬在軍隊中還佔有一定的地位.
早在公元前兩千年,馬就已加入了戰爭的行列.當時,兩駕輕型戰車曾是赫梯征服者橫掃腓尼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百戰百勝的武器。古波斯阿里亞人也把馬作為征服別人的工具.那時,馬在戰爭中佔有決定性的地位.

恆赫一時的騎兵,到荷馬時代,隨著古希臘方陣的出現而降為很次要的了.這是因為那時的馬還沒裝馬鐙,只要馬一驚,騎兵隨時有被甩下來的危險;其次是馬蹄還沒上鐵掌,在堅硬的地面上很快被磨掉,駿馬就變成可憐的跛馬或廢馬.

到羅馬帝國時期,為了保衛帝國的長城和徵集」蠻族」士兵,又建立起騎兵.騎兵又慢慢變得重要起來.
在西羅馬帝國時期,特別是公元378年,土耳其的哥特人用長槍武裝起來的重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瓦倫斯皇帝及其古羅馬軍團的全部將領和四萬名士兵一網打盡,西羅馬從此一蹶不振.騎兵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了.

大象和豬
歐,亞古代戰爭中,還出現過另一種動物------大象.它那龐大的身體和震耳欲聾的吼聲,引起人們極大的恐懼.
將大象投入實戰的第一個西方人是亞歷山大,他從印度和非洲弄來大象,用以對付騎兵.馬如果沒受過特別的訓練,是不能與大象對陣的.對付當時的步兵,大象更是絕對取勝的.

公元前301年,塞琉古一世(亞歷山大的繼承者)在伊普索斯之戰中,擺出了多達480頭的大象陣,取得戰斗的勝利.大象威震四方.
但是,任何一種新武器出現之後,必將出現另一種對付它的更新武器,這就是矛和盾的發展關系.大象也不例外.公元前270年,希臘的梅加拉人用豬來對付大象,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他們在豬身上塗以松脂,用火點著後,驅使豬群向象群沖去。大象見到這些嚎叫著的活火炬,嚇得四處逃竄,敵軍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到公元前一世紀,大象終於從戰場上消失了.
攻城武器
歐,亞古代人不僅在原野上相廝殺,還在要塞城堡爭高低.舉世聞名的特洛伊城圍攻戰打了十年之久,希臘人最後用」木馬計」才攻破該城.
公元前八世紀,亞述人已熟練地掌握了攻城戰術,並造出了爬城牆或城樓用的活動攻城塔,破城門的羊撞捶和打碉堡的投石器.
最早使用的攻城武器是火.火攻雖是最原始的辦法,但後來有了許多改進.如在箭上紮上廢麻,點著火後射向敵城;在敵城邊點燃許多干 柴堆,借風勢燒敵城.
公元前398年,希臘戰略家德尼斯.戴錫拉庫斯的軍隊在攻莫提埃時已擁有七層樓高的攻城塔.
最大的著名羊頭撞錘是公元前305年德米特里奧斯,波利奧特圍攻羅得島時所用的,錘頂有金屬保護層,錘梁有鐵甲,長達53米,裝在輪子上,由一千名士兵咻?
弩炮和投射器
在歐,亞古代攻城武器中,還有弩炮和投射器兩種.它們都是利用動物筋繩索的彈性來發射的.
弩炮,原理上就是很大的弓,是通過絞盤使喚粗動物筋繩索拉緊,從而將箭發射出去的.弩炮射出的箭在一百米距離內非常准確,弩炮也能把25公斤重的石彈射至450米遠.最早的弩炮出自希臘,後來每個古羅馬軍團都配有五十門弩炮,炮手在軍中享有特殊地位.

投射器是比弩炮威力更大的一種武器,能把78公斤重的石彈准確地投至300米遠.它是利用杠桿將筋索拉緊,從而把放在桿頂端的石彈投射出去的.在希臘化時代,即從亞歷山大時期到羅馬帝國時期,投射器曾被大量使用,直到西羅馬時期還在使用.

到公元三世紀,弩炮和投射 器開始衰落,這是羅馬軍隊全面衰落的預兆.
歐洲中世紀騎兵
大家總還記得,古希臘重武裝步兵曾恆赫一時.在歐洲的中世紀,出現了騎兵壓倒步兵的形勢,但步兵並不馬上就讓位給騎兵,這從整個中世紀中由步兵取勝的不少戰例可以看出.

騎兵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騎兵剛出現時確曾威震四方,但隨著古希臘方陣的出現就被降為次要的了.這是由於當時的馬還沒有馬鐙和馬蹄鐵,古希臘重武裝步兵方陣成了騎兵不可逾越的盾矛之牆.

後來,在公元前六世紀前夕,斯基泰人發明了馬鞍;公元四世紀時,日耳曼人在馬鞍兩邊安上環狀皮帶來放腳;到了公元八世紀,法蘭克墨洛溫王朝滅亡時才有了馬鐙;到公元九世紀,才在馬蹄底釘上鐵掌.自從四世紀時出現了兩邊帶有環帶的馬鞍後,騎兵的情況就完全變了,戰斗中也不致摔下馬來了.到馬鞍,馬鐙,馬蹄鐵都完備時,騎兵就成為中世o時駕馭戰爭的一個決定性的力量.

中世紀歐洲人用的馬鞍,具有前橋和後橋,兩邊有環帶.騎兵打仗時兩腿直直地踩在環帶上,就象站在那兒似的.據說,諾曼底公爵,綽號」征服者」的威廉,1083年在芒特城前,由於他騎的馬踩上一塊燃著的木炭而摔倒,馬鞍堅硬的前橋將他的肚皮劃破而致死.

到公元九世紀時,北歐海盜象旋風一樣所向披靡,不斷地劫掠北區和西歐海岸.海盜的威脅使喚整個在軍事上出現了常備的機動部隊,它由經過戰爭鍛煉的騎士組成,能迅速迎擊入侵之敵,這就是」職業化」軍隊的萌芽.

騎士的裝甲
那時騎士所穿的戰服是齊膝緊身甲.它有袖,是用皮或厚布做成的,上面鉚有魚鱗一樣的鐵片,約15公斤重.從頭部到肩,罩有一種形似風帽的有活動鎖環的鎖子甲,頭上戴有護鼻的圓錐形鐵頭盔.可這時的馬還沒有任何的鐵甲保護.

騎士的盔甲,不斷地在演變.十二世紀時,袖口還有保護兩手的連指手套;緊身甲外面再穿上一件上衣或麻布作戰服,以防甲衣上的鐵片被日
曬雨淋而生銹;衣服和盾都飾以醒目的標志,以便識別.到十二世紀末,頭盔變成了圓柱形,把騎士整個頭部都套進去,只有通風口和縫隙供呼吸和觀看用.十三世紀末,齊膝緊身甲被
鱗片甲所取代,鱗片甲不僅造價便宜,並穿脫較方便,它是把小鐵片鉚在皮衣或布衣里層,所以從外面是看不見小鐵片的.十四世紀,一種堅硬的鋼甲---大白盔甲取代了鱗片甲,把騎士的軀干,四肢和主要關節通通蓋住;頭盔讓位於帶不活動臉甲的輕頭盔;馬也有了鐵甲或鋼甲的保護.

全副大白盔甲 約重40公斤,做工精緻.用大白盔甲裝備起來的騎士團,十五世紀達到鼎盛時期,成為全歐洲的唯一模式.不論在德國,義大利,還是在法國,西班牙,騎士
的裝甲看不出任何區別,因為當時都是向同一製造作坊,特別是在米蘭購買盔甲的.
劍錘矛弓弩
哈斯丁斯(即英國今日的黑斯廷斯)騎士的進攻武器是寬身鐵劍這種劍從十二世紀就有了,劍的護手是筆直的,劍裝在劍鞘里後,可以掛在露出於緊身甲下的背帶上,也可掛在腰帶上.騎士的腰帶既是飾物,也是用來保護下腹的.

騎士的劍是當時騎士制度精神原則的化身,被賦予神聖的性質和獨立的生命.如法國國王曾明文規定:」騎士如不幸被俘,不能用自己的劍當贖金來贖身.」」哪怕失去人身自由,誰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劍.」這一點,從反映中世紀騎士的小說中也可看出.

那時也有釘頭錘,它主要是農民或神甫的一種武器,主要為步兵所用.
還有木柄長矛,矛長2.5~3米,其鐵矛頭形如鼠尾草的葉子.有時在矛上系一面旌旗或軍旗.
諾曼底公爵率兵遠征英國時,除了騎兵,還不弓箭手.他們的弓是用紫杉木做的,約有1.5米長.有趣的是,他們在打仗時是朝天放箭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時軍隊中都有堅硬的盾牌,箭雖厲害,卻不能穿透盾牌,於是他們就朝天放箭,讓箭從天而降,既可避開盾牌,又可發揮箭的威力,出其不意地射中敵的的肩部,臉部或四肢.在1066年哈斯丁斯戰役中,諾曼底人的這種箭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弩在羅馬帝國時期曾威震四方,之後便銷聲匿跡達數百年,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5~1098)時,它才再度出現.這時的弩是由弩架和弓兩部分組成,弩架便於用肩抵住進行發射其頂端有鐙子,便於開弓時能使喚上勁;開弓時將弓弦置於弩架的旋塞上,發射時通過扳機控制旋塞轉動,使喚弓弦彈回並將箭有力地射出去。箭在發射前放於弩架的槽中,因其金屬箭頭成方形,所以又叫」方鏃箭」.弓是由槭木或紫杉木做的,並用角質,牛筋和鯨須合在一起,後來才有用鋼做的.弓的威力愈大,開弓就愈費勁,於是人們就藉助於撬棍,頂重器,張弩器和曲柄等一些機械來開弓.

弩在射程,威力和准確性方面都超過了弓.方鏃箭的初速可達每秒50~70米,在50米距離內能射穿15厘米厚的橡木,任何甲都抵擋不住.但弩和重量約有10公斤,比弓要重;操作起來要比弓困難得多,一分鍾內,一個訓練有素的弓箭手能射出6支箭,而弩手只能射出1支方鏃箭;遇到下雨時,弓弦易取下存好,而弩弦則不易取下,易被雨淋濕而失效.

中世紀的喪鍾
十四世紀前期,歐洲出現了火器,它敲響了中世紀的喪鍾.
134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克勒西戰役中使用了3門叫做」鐵火罐」的火器.從此,凡是攻城都少不了火器.
當時,製造這種火器是一件很艱巨的事情.粗大的管筒是用一塊塊鐵板繞成的,外面加上圓箍,就象給木桶加箍一樣.因此,英文中炮管是用barrel(筒狀物)表示.
當時還出現了將好幾個管筒並排裝在一個帶輪子的架子上,這是機槍的祖先.
十四世紀後期,出現了單人火器,它是固定在一個木柄上的,有十來斤重,這是火槍和步槍的前身.
法國人很懂得火器的重要性,查理五世曾用火器保衛其要塞,查理七世建立了一支擁有24門臼炮的部隊.英法百年戰爭,法國依靠了火器的威力,以英國的失敗而告終,同時也把中世紀的騎士制度送進了墳墓.

更詳細的資料去「古代十八般兵器」http://shi..com/shi/240702.html

6. 夢想世界知識大考驗

有是有,你可以去游戲論壇找。
我看過了,很多你有信心全部記下來么?

7. 求<全職獵人>的內容~急~

小剛為了尋找身為頂尖獵人失蹤多年的父親,隻身出發參加"獵人考試"! 途中遇上同是以"成為獵人"為目標的朋友夥伴...

獵人:
既是職業也是階級。獵人協會每年舉辦試驗,合格的人會得到獵人牌照,然後可依自己的意思使用牌照,他們有各種權利(如免費使用各國公共設施),不過也必須選擇做自己想要種類的獵人,盡該盡的義務,例如:旅遊在世界各地尋求美味食材的美食獵人、受雇於人的私家獵人、經過嚴格測驗之追求金銀財寶的尋寶獵人、去尋找發現許多不為人知幻獸的幻獸獵人、追捕通揖犯或遺規獵人的獎金獵人等。

獵人的等級
一星獵人:是在某種領域獲得成功,並留下莫大功績之獵人。
二星獵人:是在所有事績都有重大貢獻之獵人。
三星獵人:據稱世界上總數不超過十人,換言之是最高級獵人的稱號。但要獲得三星獵人的絕對條件是必須完成數項歷史性 的新發現及創造世界性的偉業。

獵人的種類
賞金獵人:專門逮捕還沒被捉到的罪犯。
契約獵人:受富豪之類的人僱用,收集僱主指定物品的獵人,為了復仇酷拉皮卡選擇了當這種獵人。
美食獵人:在料理的口味上追求創新的獵人。有許多一流的廚師,如門淇,卜哈剌。
遺跡獵人:發掘、保護曾經存在過的遠古文明遺跡,如薩次。
幻獸獵人:捕獲自古相傳及有人目擊過的幻獸的探索者,爆庫兒就是想當這種獵人。
音樂獵人:尋找不為人知的音階的獵人。精通任何樂器,如旋律。

職業獵人合格者的主要優惠
1、免費使用電腦網路。
2、免費使用95約%的公共設施。
3、享有和一流企業一樣的銀行融資。
4、可以進入90%一般被禁止進入的國家。
5、可以進入約75%一般被禁止進入的區域。
6、就算沒有護照也可停留在出生國以外的國家。
7、變賣的話可以七輩子不愁吃穿。
8、只要有了它生活就一定是彩色的。

獵人考試的超難關!
最重點的考試內容當然每年都會改變。因為考試的內容太過嚴苛,所以也有許多人再也回不了故鄉,可說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考試。不過另一方面,只要通過考試,不管是心地多麼邪惡的人都能取得資格。其實就算通過這場考試也不是真正合格。真正的條件是必須在考試過後一年內修成「念」!
到合格為止的流程(以小傑那一屆為例):
1、與領航人接觸
2、尋找試驗會場(隆巴市)
3、第1次試驗(地下道-失美樂濕地)
4、第2次試驗(比斯坎森林公車-蟆虎山)
5、搭飛行船移動
6、第3次試驗(賤井塔-軍艦島)
7、最終試驗(飯店)

念:是自由x縱從體內發出的氣,也就是生命能量,念的四大行分為「纏」、「絕」、「煉」、「發」四種。每個人都會發出微量的生命能量,但大部份的人會在不知不覺中放任它流失,「纏」是將能量保留在體內的技術,肉體會變得強壯,比一般人更能保持年輕。「絕」是斷絕氣的技術,消除自己的氣息欺敵,在極度疲勞時用來回復體力很有效;而「隱」是「絕」的高等應用技術,使用「隱」即使發出很強的氣,對方也看不見。「煉」是發出比平常更多氣的技術;而發動「煉」,把氣全部集中在眼睛後就是「凝」,使用「凝」就可以看出他人的「隱」。「發」是隨心所欲x縱氣的技術,可說是集念能力之大成,大致分成「變化系」、「強化系」、「x作系」、「放出系」、「具現化系」、「特質系」等六種。「變化系」是改變氣的性質;「強化系」是加強物品原有的功能;「x作系」是x縱物質或生物;「放出系」是以射放方式釋放氣;「具現化系」是將氣物質化;「特質系」是其它沒歸類的特殊氣,不過偶爾會有經後天努力而改變成「特質系」的例子

水見式氣辨認法:水見式氣辨認法 玻璃杯中放滿水,拿樹葉〈可浮起來的東西均可〉浮在水上後,發動「練」,依水與葉子的不同變化,就可看出自己的氣是屬於哪種性質,是心源流選別法,也可用來做「發」的修行
水的味道改變→變化系
水量發生變化→強化系
樹葉移動→x作系
水的顏色改變→放出系
水中出現雜質→具現化系
其它的變化→特質系

氣別性格分析:
變化系:反復無常,愛騙人。
強化系:一味地單純。
x作系:愛講道理,我行我素。
放出系:性急,粗枝大葉。
具現化系:神經質。
特質系:個人主義,具教祖般領袖氣質。

Green Island:一個價值80億戒尼的獵人專屬游戲,由念能力者製作〈可能是特質系能力者,或許不只1人〉,真正目的不明。本游戲只有念能力者能玩,製作者把念灌入一百片的軟體中,游戲一開始念也跟著發動,將玩家們拉入游戲中,只要玩家到游戲里,即使把主機插頭拔掉,游戲依然會進行,玩家死了游戲就會停止,只要找到儲存點就可以回來。某位玩家以姓名保密為條件提供相關情報:我雇了50名獵人〈其中3名有執照〉嘗試破解游戲,但沒有人生還。
幻影旅團

A級的通緝犯,團員共有13人(13在西方是不祥的數字,有意思),身上都有12腳蜘蛛的刺青,刺青上有該團員的號碼,如果團員死亡團長會找人取代,又或者由希望加入旅團的人打倒現任團員,比如西索殺死4號團員後取而代之,前任8號席巴殺死。
關於旅團團員過去的60年裡沒有任何的資料,就連獵人也查不到,所以推測幻影旅團都是來自流星街的人,這是因為流星街是一個一切都可以丟棄的地方,就連嬰兒也可以。
以偷盜和殺人為主要活動,偶爾也會做一些慈善活動,得到的寶物由團長處理。大多數團員的脾氣都是很爆躁的,所以團員之間絕對禁止互相殘殺,發生糾紛時用拋硬幣的方式解決。以下僅是各位團員的部分的資料,因為他們都或多或少地隱藏了自己的實力。

(很多地方都有該影片提供,不過因為是粵語版所以就發多次,暫有TV版+OVA1+OVA2)

TV版 1-62
1 要遠行的少年 x 風的殘音
2 相遇 x 迷失 x 出發
3 自尊 x 大海 x 決斗
4 選擇 x 捷徑x 繞道
5 假的 x 真的 x 紀利高
6 牛扒 x 馬拉松 x 考試開始
7 創傷 x 界限
8 魔術師 x 微笑 x 注意猛獸
9 文也 x 美食 x 第二階段考試
10 不合格 x 混亂 x 天之音
11 探險 x 尾隨 x 偷渡者
12 好孩子 x 壞孩子 x 基路亞
13 贊成 x 反對 x 陷阱
14 蠟燭 x 原則 x 內哄
15 勝負無常 x 生命 x 麥之達尼
16 拳頭 x 剪刀 x 包
17 三個人 x 五個人 x 最後的抉擇
18 寶物 x 回憶 x 旅館小戶間
19 分裂 x 日記 x 海之威
20 大浪 x 大炮 x 大恐慌
21 第四次 x 44 x 死亡號碼
22 發現 x 躲藏 x 被追趕
23 猶豫 x 一擊 x 被放過
24 受傷 x 再會x 虛張聲勢
25 毒蛇 x 毒蜂 x 洞穴中
26 會長 x 面試 x 筆試
27 希索加 x 古拿比加 x 蜘蛛細語
28 多嘴 x 謬論 x 比內性
29 合格 x 失去資格 x 考試結束
30 基路亞 x 棄權 x 強制遣返
31 解散 x 舞會x 冤緣
32 觀光 x 名勝 x 基路亞的家
33 特訓 x 獵犬 x 開門
34 滑板 x 見習生 x 真正感受
35 基路亞 x 處分 x 家族會議
36 錢幣 x 再遇 x 換衣服
37 天空 x 戰斗 x 武者修行
38 燃 x 念 x 鍊
39 暗招 x 登記 x 戰斗開始
40 兩個月 x 休息 x 以念制念
41 綳帶 x 打擊 x 一場決勝
42 希索加的愛 x 結束 x 小剛的認真
43 才能 x 苦惱 x 殺手的本能
44 卒仔 x 解決 x 考試結束
45 制約 x 誓約 x 懲罰的鎖鍵
46 我回來了 x 歡迎 x 我是基路亞
47 父親 x 機密 x 表白
48 古拿比加 x 黑眼睛 x 第一份工作
49 心聲 x 古拿比加 x 測謊
50 基路亞 x 發大達 x 獵人酒吧
51 蜘蛛 x 旭日 x 全體集合
52 地下拍賣會x 全滅 x 機關槍
53 軍團 x 陰獸 x 黑道集團
54 希索加 x 同盟 x 消滅蜘蛛
55 上坊 x 古拿比加 x 決心旋律
56 火紅之眼 x 決斗 x 生命的代價
57 小剛 x 寶物 x 危險的人
58 小剛 x 基路亞 x 致命的跟蹤
59 蜘蛛巢穴 x 被捕 x 殺人招式
60 古拿比加 x 暗殺團 x 古拿比加
61 蜘蛛 x 祖狄家 x 最後決戰之時
62 古拿比加 x 同伴 x 蜘蛛的末日

OVA1 63-70
63 假死的幻影軍團
64 順風耳
65 開始行動的蜘蛛
66 傳達的心聲
67 黑暗中放出的鎖鏈
68 蜘蛛的內部分裂
69 紀律的鎖鏈
70 被解體的蜘蛛

OVA2 71-78
71 拍賣 X 作戰 X 80%
72 電流 X 氣 X 比殺技
73 鍊 X 考驗 X 各人的第一步
74 開始 X 咒語 X 懸賞的城市
75 勸告X 名單X 包剪布
76 搶奪 X 被奪 X 卡片的地獄
77 山賊 X 怪物 X 比斯基圖
78 修行 X 原石 X 剪刀手

OVA3 79-
79 馬薩多拉 X 前進 X 炸彈魔
80 除念 X 新年獵人 X 考試
81 遭遇 X 庫洛洛 X 金粉少女
82 接觸 X 雷依扎 X 共同戰線
83 再會 X 希索加 X 體育決勝
84 燈台 X 8人 X GAMEMASTER
85 包 X 剪 X 錘
86 合體 X 沖擊
87 合戰 X 危機 X 宣戰
88 守株待兔 X 准備血戰 X 開始
89 比斯基 X 基路亞 X 新必殺技
90 氣力 X 凝 X 一小撮炸葯
91 冷酷 X 決意 X 最終局面
92 G.I X 爆機 X 大團圓

8. 突破馬拉松人類極限,為何不被官方承認

突破馬拉松的人類極限,為什麼沒有得到正式承認,因為這是一個為吉普喬格量身定做的馬拉松。對他來說,突破自我挑戰是一場競爭。馬拉松跑兩個小時有多難?賽事官方用人類第一次登月球做了對比。然而,國際田聯並沒有承認這一記錄。雖然這是人類馬拉松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為什麼不被承認呢?意義何在?

既然知道這是一項未獲正式比賽承認的成就,那麼,作為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基普喬格為何要接受這樣的挑戰呢?張慶說:「打破兩次真的是他對自己身體極限的挑戰,對運動員的挑戰是非常巨大的。當他的技能達到接近完美的水平時,人們的意志力就變得極其重要。更多的時候,與自己競爭是非常困難的。如果這只是一場表演,那這也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

9. 除二戰以外,1900年—2000年,世界上的其他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日俄戰爭1904-1905

意土戰爭1911-1912

巴爾干戰爭1912-1913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

波蘇戰爭1920

阿比西尼亞戰爭1935-1936

西班牙內戰1936-1939

中日戰爭1937-1938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印度支那戰爭1946-1954

阿以戰爭1948,1956,1967,1973

朝鮮戰爭1950-1953

阿爾及利亞戰爭1954-1962

越戰1964-1975

阿富汗戰爭1979-1989

英阿戰爭1982

海灣戰爭1991

非洲角戰爭1991-1994

科索沃戰爭1992-2000

20世紀是人類有記載的歷史上最殺人不眨眼的世紀。戰爭所造成的或者與戰爭有關的死亡總人數估計為1.87億,相當於1913年世界人口的10%以上。如果算作是從1914年開始,這是一個戰爭幾乎不間斷的世紀,其中某地沒有發生有組織的武裝沖突的時期很少也很短暫。占據世紀主導地位的是世界大戰:即國家或國家聯盟之間的戰爭。

從1914年到1945年的時期可以被看作一場單一的「30年戰爭」,僅僅被20年代的一段間歇所打斷——在日本人於1922年最終從蘇聯遠東撤退和1931年對滿洲的進攻之間的時期。幾乎緊隨其後的是大約40年的冷戰,這一時期符合霍布斯的戰爭定義,即其「不是僅僅包括戰斗或者戰爭行為,而且包括一段時間,其中通過戰斗來進行斗爭的意志得到了充分的表達。」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是,從冷戰結束以來,美軍在世界各地所參與的行動在多大程度上構成了這個世界大戰時代的延續。然而毫無疑義的是,20世紀90年代充滿了歐洲、非洲和西亞及東亞的正式與非正式的軍事沖突。世界整體來說從1914年以來一直沒有和平,現在也是一樣。

盡管如此,這個世紀不能被籠統地來對待,不論是從年代上還是從地理上來說。按照年代順序,它分為三個階段:以德國為中心的世界大戰時代(1914年到1945年)、兩個超級大國對峙的時代(1945年到1989年)和傳統的國際實力體系終結以來的時代。我將把這些時期稱為第一、第二和第三時期。從地理上講,軍事行動的影響一直是十分不勻稱的。除了一個例外(1932年到1935年的查科戰爭),西半球(美洲)在20世紀里沒有重大的國家間戰爭(與內戰相區分)。敵人的軍事行動很少觸及這些領土:因此,9月11日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被炸才令人震驚。

從1945年以來,國家間的戰爭也從歐洲消失了,而在此之前,歐洲曾經是主要的戰場地區。雖然在第三時期里,戰爭回到了東南歐,但是在該大陸的其餘地方,它卻看來不大可能重演。另一方面,在第二時期,與全球對峙並不一定毫無聯系的國家間戰爭仍然在中東和南亞肆虐,直接產生於這場全球對峙的主要戰爭在東亞和東南亞(韓國和印度支那)發生。與此同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等地區在第一時期里受戰爭影響比較少(衣索比亞除外,它遲遲地於1935到1936年遭受義大利的殖民征服),在第二時期成為武裝沖突的戰場,並在第三時期目睹了屍橫遍野和水深火熱。

閱讀全文

與發射馬拉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