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列少數民族與其主要民族舞蹈、體育活動或傳統節日,連線正確的是()A.苗族--孔雀舞B.傣族--火把
A、傣族---孔雀舞,故本選項錯誤;
B、傣族---潑水節,故本選項錯誤;
C、跳板是朝鮮族的傳統綜合類女子體育項目,故本選項錯誤;
D、蒙古族-摔跤,故本選項正確.
故選:D.
『貳』 少數民族與其主要民族舞蹈或體育活動組合正確的是() A.朝鮮族---手鼓舞 B.傣族---跳板 C
A、朝鮮族---長鼓舞、扇子舞、頂水舞、農樂舞,故本選項錯誤; B、傣族---孔雀舞,故本選項錯誤; C、蒙古族-摔跤,故本選項正確; D、彝族---蕎子舞、包穀舞、織氈舞等,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C. |
『叄』 除了傣族的潑水節你還知道哪些民族節日
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 等。
1、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贊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准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全羊席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
2、厚南節
這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3、古爾邦節
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凈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
4、採花節
採花節是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
少數民族節日習俗介紹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歷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肆』 下列少數民族舞蹈或體育活動與其所屬民族對應錯誤的是()A.壯族B.傣族C.朝鮮族D.蒙古
根據圖示服飾及活動特徵可知依次為:維吾爾族的手鼓舞,傣族的孔雀舞,朝鮮族的跳板,蒙古族的摔跤.
故選:A.
『伍』 朝鮮族、回族、內蒙古族、傣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和傳統體育活動是什麼
回族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講究衛生,不吃豬肉,狗肉,動物的血液等。清真寺是回族節日活動和宗教活動的中心,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節,在不同的地方還有阿舒拉節、姑太節、雲人節等傳統的體育項目主要有趕木球、摜牛、爬木城、擲子等。朝鮮族比較喜愛素白服裝。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叫「則高利」和「契瑪」。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朝鮮族的主要食糧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漬(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愛吃打糕、冷麵、大醬湯、辣椒和狗肉。現在不少人學習漢族烹飪技術。朝鮮族人民非常講究禮節,注重衛生,尤忌隨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潔。朝鮮族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清明上墳添土,中秋除草,並進行祭祀,以示對故人的哀思。此外還有3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後兩個喜慶日,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壽、祝福。傳統體育項目有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鞦韆等活動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傣族潑水節在農歷三月中旬,正值傣歷六月,是傣歷中一年的開始,所以潑水節就相當於咱們的春節。潑水節期間,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獻貢品,青年男女則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頭相互潑水嬉戲。按照傣族風俗,用清水潑灑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來吉祥。傣劇發源於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後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傳統體育項目有賽龍舟、武術、賽馬、斗雞、堆沙、丟包、鞦韆、孔雀舞、敲象腳鼓、浴水等。內蒙古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每年七月中下旬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各方面的燦爛文化。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游戲」之意,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集會。那達慕開始以單純的歌舞娛樂形式為主,後來增添了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項目,場面隆重,氣氛熱烈。旅遊節期間,遊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嘗奶茶、還可以參與到騎射歌舞等節目中,充分體驗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風情。 篝火節是內蒙古北部鄂倫春族人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6月18日,鄂倫春人會燃起篝火,並集體圍繞在篝火旁,載歌載舞,歡樂通宵
『陸』 騎馬、射箭、摔跤是下列哪個民族擅長的體育運動項目()A.蒙古族B.苗族C.傣族D.漢
每年的七八月,蒙古族聚居的地方紛紛舉行傳統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游戲的意思,來源於摔跤、射箭和賽馬三個體育運動項目.
故選:A.
『柒』 傣族有哪些體育項目
傣族的民間傳統體育豐富多彩。常見開展的有:武術、龍舟、丟包、斗雞、堆沙等。
武術在傣族群眾中廣為流傳,各種流派的項目共有130餘套。傣族武術的表演性很強,雙方對練時一般不進行身體的接觸,只是點到為止。因此有一定的觀賞性。
『捌』 55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體育活動都分別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 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0、納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玖』 傣族運動項目有哪些
傣族武術簡介 與大自然相依相伴的傣家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抵禦外來侵害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獨具傳統魅力的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傣族武術。智慧勇敢的傣族人從飛禽走獸的神態中吸取武韻,從山林碧竹那裡創造著傣族武術的精髓,具有從舞娛樂的性質,又有健身防衛之功能,因此,傣族武術也具有「鳳凰拳」的美稱。 傣族武術是傣族民間體育運動的另外一個靚點。過去在傣族民間有一種說法是男人要做三件事:即:當和尚學文化、紋身避邪、習武強身。 學習武術是每一個男人都要必修的課目。所以,傣族的男孩從小就要向武術師習武強身。 傣族武術分類 傣族武術源遠流長,早在漢代已具雛型,唐代已成系列。傣族武術突快突慢,剛柔相濟。要求手、步靈敏,判斷准確,有兔子的靈敏,鷹的眼力,風格特獨,種類繁多。主要有,拳術類:三坑式、四坑式、五坑式、六坑式、十二坑式、四門拳、美人拳、木樁拳、虎拳、貓拳、打狗拳、孔雀拳、象牙拳、卧式翻樁拳、25掌梅花拳等。 器械類:單刀、雙刀、三把刀、四把刀、貫線式、象牙刀、傣族大刀、匕首、長棒、兩節棍、三節棍、鐵銑、鐵齒、銅夾等。 對練:單刀對雙棍、雙刀對棍、四門拳對練、徒手對雙刀、象腳鼓對踢等。 傣族武術32套拳術拳路相傳至今,彌足珍貴。 另有一類武術性舞蹈,產生的年代也很久遠。傣族男子以此表現自己的勇敢與機敏。但如今他們習練的刀槍棍拳,已融進了向其他民族學習的套路,如:拳術就有本地拳、外地拳、緬拳、泰國拳等不同風格流派,表演時還用鼓等進行伴奏,發展成為舞蹈化的武術了。 傣族武術種類較多,概括起來有徒手拳、雞拳、掃地拳、洪拳、花拳、大刀術、單刀術、雙刀術、棍術、標術(似花槍)、洞尖術(亦稱鏈夾)等套路。也有其它如單練、對練和散打。徒手對練傣族稱作「對手拳」;雙刀對練叫做「象牙拳」;對打棍叫「對角」。其動作多模仿鹿、牛以及大象。演練時別有風趣,時而象小鹿逗趣;時而象大象鼻戰;時而又象野牛角斗。 傣族武術的訓練特點 傣族武術注重基本訓練,要求手步靈敏,判斷准確,有兔子般的聽力,鷹一般的眼力,拳術類有三坑式、四坑式美人拳、虎拳、貓拳、孔雀拳、象牙拳、卧虎翻樁拳等,器械拳有單刀、雙刀、三把刀、四把刀、象牙刀、傣族大刀、銅夾等;對練有單刀對雙棍、雙刀對棍、四門拳對練、徏手對雙刀等;傣族武術套路較多,武術套路按固定的布局來演練,起式後,先從一方練起,然後回到中心,再從另一方練起,又回到中心,依次連續練完各方回到原位便算結束。 傣族武術練習時路線多以十字形和圓形來回運動,范圍較小,形式多樣。可一個或多人在中間跳孔雀舞,而其它的人圍繞圓圈練習拳術或器械;也可一個打著象腳鼓起舞,伴隨著一個或多人練習拳術或器械。有時小夥子正在練武,姑娘們則在旁邊以孔雀舞相隨而動,其場面活潑歡快,成為傣族民族體育活動一道獨特的風景。 傣族武術的表演特色 傣族的傳統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其中傣族武術就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傳統項目。在歡度喜慶佳節中,有的傣族青年飲酒過多,因此他們在雙方的武術較量中,還頗有些醉拳的味道。傣族武術的套路大多為先人所傳,它的一招一式都極富有韻律感,不像中國傳統武術的動作那樣剛勁,往往帶有一種剛柔相濟的獨有韻味。傣族武術的表演性很強,雙方對練時一般不進行身體的接觸,只是點到為止。因此有一定的觀賞性。每當傣族青年進行武術表演時,總會引來眾多的觀看者,其中有不少傣族姑娘在一旁喝彩,這往往是傣族小夥子充分展示自己武技的極好機會。傣族武術表演時,還有敲象腳鼓的在一旁為表演助興,因此傣族武術的表演現場氣氛總是非常熱烈。
希望採納
『拾』 下列少數民族與其主要民族舞蹈或體育活動組合,不正確的是()A.維吾爾族一手鼓舞B.傣族一跳板C.
跳板是一項朝鮮族的傳統綜合類女子體育項目,流傳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等省朝鮮族聚居地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節日舉行,故B項描述錯誤;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