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留守兒童活動記錄
學習目標:了解排球的發球的動作要領,在學習中撐握一定的發球技能。
學習內容:排球:回發球答
學習步驟:
一、積極准備,充分活動。
教師活動:1、組織學生集隊、隊列練習。
2、組織學生進行准備活動。
3、組織學生進行步法移動。
學生活動:1、體育委員整隊,檢查出席人數。
2、聽運動員進行曲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隊列練習,在動作正確的同時感受正確的節奏。
3、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慢跑,並進行步法移動。
二、合作學練,掌握動作
教師活動:1、組織學生嘗試復習發球動作。
2、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重點講解示範,讓學生掌握發球的動作概念是擊球點的掌握和手臂的揮動動作。
3、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巡迴指導。
4、組織學生實戰運用,總結掌握情況。
學生活動:1、在規定的地點自己體驗發球動作,嘗試著把球擊出。
2、認真觀看老師的示範,了解動作的要點是擊球點和手臂的揮動。
3、按要求繼續嘗試發球動作,進一步體驗協調用力的發球。
4、積極參加小組比賽,在實際的比賽中體驗發球的重要性。並在比賽中明白只有多鍛煉才能把球發到有效的區域內,才能有一定的目標。
5、認真聽老師總結,對照總結了解自己的差距。
⑵ 如何激發農村留守兒童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
1.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狀
現代中國教育的三種基本教育形態是家庭,學校,社會,這三種教育形態在社會明細分工的前提下擔任著各自的教育使命。家庭教育作為人的教育的出發點,是決定留守兒童能否社會化的首要因素。家庭教育再完美孩子的主要學習場所還是要在學校,學校教育在兒童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社會教育是在學校教育基礎上的升華,每個人包括兒童都要在社會環境中學習和生活。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問題凸顯主要還是由於家庭教育沒有到位,學校教育也並沒有在整個留守兒童體育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社會教育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更是遙不可及。
1.1 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學生參與度不高的現狀。父母長期外出務工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得不到家長正確的教育導向,體育教育導向就更不用說了,使得留守兒童對於家長的概念僅限於爸媽這樣的稱謂,基本在心靈上零交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出現了次級群體交往模式,父母從來都不是孩子各方面條件發展的參與者。
1.2 留守兒童的動手能力的缺乏導致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陷入僵局。盡管留守兒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但是他們都是由爺爺奶奶監護長大,老人自己擁有的一切去無條件溺愛留守兒童,導致孩子的動手能力缺乏,不願意花力氣去參加體育課,學習一些不太需要動腦以及動手的知識,這也是阻礙了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發展。
1.3 不切合實際的體育教育課程違背了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宗旨。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宗旨是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是讓留守兒童帶著走出農村走向城市的目的去學校學習,體育教育可以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園生活,讓留守兒童不總是感覺到父母不在身邊的凄涼感。所以要合理規劃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課程。
2.提升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合理措施
2.1 轉變觀念,創新方式。轉變重文化輕體育的觀念,轉變留守兒童只能靠文化成績跳出農門的觀念,轉變體育課只是附屬學習課程的觀念,留守兒童依然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一個對人類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在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問題上還必須要體育老師隨時關注留守兒童的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表現,要打破傳統的任其發展的體育教育模式,創新體育教育方式。例如有趣的教育方法,學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知識,體育教育過程中注重與留守兒童的互動,並不僅僅是肢體上的互動,通過體育教育還有必要進行心理上的互動。
2.2 師資力量的充分保證。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全社會各界人士都有責任來關注這樣一個弱勢群體的發展。在當前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狀中,師資力量及其匱乏,學校要招聘留守兒童的體育任課老師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必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有愛心,願意為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奮斗終生。體育任課老師能夠懂心理學是最好的,定期為留守兒童做心理輔導,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通知家長、學校,盡快解決在留守兒童身上已經發現的問題。最重要的一點,體育任何老師必須受到和其他文化課老師一樣的待遇,不可厚此薄彼,這樣體育老師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中去,使得弱勢群體不再弱勢。保證師資力量是不斷鼓勵有志於投入到體育事業的高中畢業生報考體育院校,接受大中專體育院校的專業培養。同時還可以鼓勵報考國家三支一扶支教的考生,投身到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中,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2.3 增加對農村體育場地,硬體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設施簡陋,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學生操場。體育場地、硬體設施建設是當務之急。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應當重視這個問題,"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同樣要用在當前留守兒童體育教育設施的建設上來。教育相關部門應該提交可行性報告,申請資金建設,還可以靠社會各界人士組織募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留守兒童需要更加完備的體育設施來學習體育課程,漂亮的體育場地,完備的體育設施,不僅僅可以在體育課上給留守兒童帶來愉悅,在課後留守兒童依然可以利用已有的體育設施學習娛樂,沖淡留守兒童心中那份孤獨、寂寞,利於留守兒童身心更加健康的發展。
2.4 規范現有的體育教學方式。傳統的農村體育教育就是集合與自由活動這樣毫無新意,以及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學期末老師總是以文化課考試很重要為由,在形式上組織學生期末考試。這樣的體育教學模式只是形式上的體育教學,沒有任何意義可言。保證體育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必須規范當前的教學方式。將體育教學如同文化課教學一般加入到學校整體工作的測評系統,並不以升學率單一準則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評估,學校老師同學生一樣,需要各方面全面發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工作規章制度的建設,讓留守兒童的體育學習變得更加流程化、合理化。
2.5 因地制宜的設計體育教育課程。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可以因地制宜設計課程,不需要嚴格按照城市體育教育課程設計。農村的許多自然資源是城市中沒有,在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中完全可以合理的利用這些資源。中國是一個城市化率僅佔1/2的國家,對於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農村和城市在體育教育發展上還有很大差距,但是農村完全可以建設有農村特色的體育教育。例如對農村特有民俗的繼承都可以體現在體育教育上,培養留守兒童對傳統民俗的興趣,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還可以豐富留守兒童的業餘生活。還有例如體育老師帶領同學爬山也是體育教育的一種體現方式,留守兒童在登頂後體會到的成就感,肯定要比完成一項體育器材贏來的成就感更加強烈。
⑶ 留守兒童的活動記錄怎麼寫
一、落後來的原因與在校表自現
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興趣和求知慾,經常聽課精力不集中,作業不能認真完成,學習成績差。缺乏進取心,自由散漫,懶惰怪癖,日常行為習慣欠佳。生活自理、自主潛力較差。
二、關愛措施
1、經常與家長加強電話聯系,爭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教育孩子改變學習的態度,以及孩子的禮貌禮貌教育。[由www.anmeiwen.com整理]
2.進行班會課感恩教育,在會後讓她說說她的感受,然後布置回家的作業:做幾件感恩的事。
3.課上經常讓其回答她可能回答出來的問題,培養學習自信心;另外布置淺顯的作業讓她做,培養愛做作業的習慣。
三、效果
學習有勁了,上課用心發言,作業完成的也很認真、及時,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她也懂事多了,而且還做了很多讓她父母感動的事。
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記錄(二):
關愛留守兒童記錄
一、落後的原因
1、受家庭環境影響,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2、心理原因,缺乏自信心。
3、學生基礎差。
⑷ 幼兒園留守兒童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 2014 年 4 月—— 6 月 觀察對象:劉宇翔(男) 年齡: 4 歲半 家庭情況: 父母在外務工,由爺爺奶奶帶,家中還有一個讀小學的姐姐。 觀察記錄: 記錄片段一 翔翔是本學期剛轉來的新生, 年齡也已符合中班下學期入學標准。 入園初期, 經常表 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 入園初期,語言很少,幾乎不與同伴交流。 2. 幾乎不參與集體活動,自由游戲時間很活躍。 3. 認知水平發展較同齡孩子明顯滯後,最明顯的表現在不能唱數 1-10 ,不會點數說 總數。 記錄片段二 入園半個學期左右,翔翔漸漸發生了一些變化: 1. 開始表現出對交友的渴望, 但是與朋友交往過程中經常會被其他孩子告狀 「翔翔打 人」 ,大部分孩子不喜歡與其交往。老師觀察發現,翔翔最容易與朋友發生矛盾的地方在 自由游戲時間,當別的孩子在游戲(玩積木)時,他會以「搶奪」 、 「破壞」的方式吸引同 伴注意。 2. 集體活動中,漸漸開始有了一定的興趣,表現在對老師誇張的表現、生動的描述、 動聽的音樂有愉快、開心並給予關注的表情和表現,但是從不給予老師的問題回應。 3. 對動手活動, 尤其是繪畫不感興趣。 表現在, 繪畫手工等動手活動時, 不願意動手, 多以觀望的狀態參與活動。 記錄片段三 在對翔翔進行了一定時間的觀察後, 老師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指導, 發現翔翔在臨近學 期末時,有了以下一些表現: 1. 與同伴交往依然有些困難, 很難得到同伴的接納和認同。 每當這時會表現出失落感, 會一個人坐到座位上不啃聲。 2. 喜歡為老師做事情, 比如疊毛巾, 擺桌子 (尤為積極) 等, 甚至有時會主動參與不 需要任何提醒和指導。 3. 集體活動中的表現變化不太明顯, 但在動手活動上有所進步, 表現在: 在老師的鼓 勵和陪伴下願意嘗試動手操作,得到鼓勵後會表現出開心、更有積極性。 4. 最明顯的變化在於, 當受到排擠或者高興時, 會主動靠近老師, 表現出對老師的依 賴或是依戀。 觀察分析: 一、成長環境的了解 在與翔翔爺爺奶奶的交談過程中了解到, 翔翔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教養陪伴, 幾乎都 是由爺爺奶奶包辦, 而爺爺還有一份工作。 另外, 家周圍都是與之年齡相仿或稍大的同伴, 翔翔習慣了與朋友們在一起打打鬧鬧, 爺爺奶奶因為生活、 身體、 勞作等原因疏於教養教 育,基本上是任其發展。 對於翔翔會打人這一現象, 爺爺奶奶都表現出無奈, 問起他們的解決方法時, 也多是 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另外,爺爺奶奶很關注翔翔的學習狀況,但是「不會教,沒有教過。 」 二、行為表現的分析 1. 觀察中經常能看到翔翔與朋友發生矛盾的時候, 問起原因小夥伴覺得被打了, 而翔 翔沒有任何「打人」的意識。這說明他已經很習慣這樣「打鬧」的方式與人交往。一方面 體現出家庭教養方式的不恰當: 家人對翔翔 「頑皮」 的表現習慣性的責罵、 恐嚇或者是打, 都讓翔翔將與人交往理解成了「粗暴的方式」 ,所以,不論是對待家人還是朋友都是「言 語少、動作多」 ;另一方面,因為沒有長輩的陪伴和指導,翔翔缺乏與同齡夥伴交往的方 法, 不擅於語言表達也成了他與人交往的一道屏障。 因此, 他需要通過「破壞」 的方式吸 引同伴的注意,以此得到關注,尋求交往需要。 2. 集體活動中, 翔翔所表現出來的 「不感興趣」 也來源於內心的不自信: 不擅於表達, 所以不自信表達; 不擅於動手, 所以不自信動手。 這也與孩子的成長環境密不可分: 家庭 中沒有一個可以讓他安靜活動的場所,無人陪伴、無人指導。 「放羊式」的成長環境讓翔 翔練就了一身好體質的同時, 也影響了他認知能力的發展。 爺爺奶奶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 「有心無力」 ,因此錯過了很多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3. 情感的需求。 翔翔在與老師、 同伴熟悉了之後, 會表現出對我們的需要和依賴。 這 源於他在家庭中情感得不到滿足。 少有人給予關注、 鼓勵或者是表揚, 這都讓他產生了 「極 度自信或者自卑」的心理。所以會在被同伴拒絕之後獨自躲起來、或者尋求老師的安慰, 得到表揚時也表現出對老師的依賴。 三、教養策略 針對翔翔這類留守兒童,最重要的是首先滿足孩子成長中「情感的需要」 。在對翔翔 的教養中, 我更多的是給予他生活中表現的機會, 例如, 請他幫助老師搬桌子、 疊毛巾等, 從而鼓勵他、 表揚他。 情感的需要還表現在對他細微心情的關註上。 在面對一個集體的孩 子時, 給予翔翔的細微關注和私下談話會相對較多, 以此讓他對老師產生親切感、 依賴感, 讓他在集體中有歸屬感、存在感。 其次, 要幫助他得到同伴的認可。 老師作為一個集體中 「權威」 的體現, 更多時候要 表現在 「對孩子在集體中樹立正面、 積極形象」 的引導作用上。 在對翔翔的幫助中, 我經 常在全體孩子面前表揚翔翔不為人知的優秀表現, 引導孩子們一起來發現和肯定他, 從而 給予他融入集體的自信。 再者, 要幫助家人解決認知上的發展瓶頸。 翔翔所處的家庭環境是一個不能夠給予他 很好教養的環境。 因此, 更多時候, 老師會為他提供單獨的指導, 例如陪伴他一起完成 「家 庭任務」 ,活動後讓他與小部分年齡偏小的孩子一起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未完成的活動任 務等等,以此來彌補家庭環境中的教育缺失。 對於留守兒童, 其實更多地要給他們的是時間和關注, 最重要的是關愛。 以此來彌補 孩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老人家帶養所產生的種種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