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馬拉體育 > 定州市雙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定州市雙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2-24 10:09:01

A. 我急求較短的10篇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有的餓老闆發發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漢末十常侍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亂.
張角兄弟起事.百姓擁護,官軍望風而靡,
劉備不甚讀書,性寬和,寡言事,喜怒不形於色;其父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為漢室宗親.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一敗黃巾於郡,二敗黃巾於青州.
曹操幼時,用計謀使父不聽叔父責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說操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陽北部尉時,不辟豪貴,威名頗震,因黃巾起拜騎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卓見玄德為白身,不為禮,張飛欲斬之.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關張與朱[]孫堅打敗黃巾,朱[]詔封車騎將軍,河南尹;孫堅除別郡司馬上任,唯劉備聽候日久,不得除授,後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署縣事一月,與民無犯,民皆感化;與關張情同手足.
督郵至縣索賄,張飛鞭督郵後三兄弟離去.
玄德助劉虞平黃巾,劉虞,公孫瓚奏備功,薦為別郡司馬,守平原縣令.
宮中何進與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說呂布投卓為子.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

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九歲),強迫蔡邕為侍中.
少帝作怨詩,李儒奉卓命以鴆酒毒害之.
董卓攝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寶刀刺卓,不成,騎卓所賜之馬而逃.被中牟縣令陳宮抓住,棄官同逃.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操因多疑而殺呂後奢全家.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視操卓為一路人.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操到陳留招天下士,立袁紹為盟主,討卓.公孫瓚薦玄德,關,張.呂布部將華雄連斬數將,關公出斬華雄,曹操撫慰,袁術歧視.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凶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聽李儒計要從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
李[],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
孫堅飛奔洛陽救火,於井中得玉璽,離袁紹而去江東.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後埋怨袁紹"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投揚州去.,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
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後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
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
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
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後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 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郭汜等向獻帝求得官職,三次改葬卓屍.
西涼刺史馬騰,並州刺史韓遂引兵伐李,郭,各有勝負.
曹操破黃巾軍,將所獲精銳俘虜兵編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
操接父嵩由陳留郎琊往兗州,途中嵩被黃巾降將所殺,操為報父仇,親討降將新主陶謙.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北海孔融准備救陶謙,自己卻被黃巾管亥打敗包圍.
太史慈與劉關張殺敗黃巾.
玄德又借得公孫瓚兵二千並趙子龍一行往救陶謙,陶謙要讓徐州與劉備,劉備不受.
操因呂布助張邈奪取兗州而退兵.
陶謙二讓徐州與劉備,劉力求不肯,從陶謙而屯小沛.
曹操被呂布戰敗,典韋救出.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曹操又被夏侯[忄+享]所救.
呂布用陳宮計,誘曹入濮陽城而大敗之.
操詐言被燒死,誘呂布入寨,大敗之.兩家因糧不濟而退兵.
陶謙病危,三讓徐州於劉備,備不受,陶謙指心而死,劉備於是暫領徐州.
操東略陳地,次及汝,穎.打敗黃巾何儀,黃邵.操使埋伏計俘計褚,褚降曹.
操復兗州,敗呂布,取定陶,盡得山東之地.

●第十三回
李[]郭汜大交兵
揚奉董承雙救駕

呂布投劉備,駐小沛.
太尉楊彪使反間計,李[],郭汜互相殘殺.
張濟與催,汜講和,兩人從之.
郭汜劫駕,董承等救駕.催,汜又商量殺帝分天下,李樂護駕守黃河.
帝駕至大陽,李樂專權,全不成體統.
楊奉董承要棄安邑同帝歸洛陽,李樂串通 ,汜劫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都

李樂追帝時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陽,滿目蒿草.
楊彪奏帝召山東曹操保駕.
[],汜又來劫駕,帝起駕欲去山江,適曹操至,保駕還洛陽.
[],汜不聽賈詡降曹之計,詡單馬走鄉里;[],汜與曹戰敗落荒而走.
董昭獻計曹操,移駕幸許都,操從之.
操護駕移許都,楊奉等領兵攔路,曹操謀士滿寵說動楊奉部將徐晃來降.楊奉敗走.
操移駕許都,封賞部下,大權獨攬.
操懼劉備,呂布,從荀[]"二虎竟食"計,使劉,呂相殺,不成.
荀[]又獻"驅虎吞狼"之計,便劉備攻袁術,劉備雖勝,卻被呂布襲了徐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自虎

袁術使書與呂布讓攻劉備,許以金帛,劉畝走,呂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術,陳宮勸阻,令叫劉備還屯小沛,再攻袁術,布從之.
玄德回徐州,呂布從陳宮計,讓屯小沛,兩相和好,
孫策以亡父玉璽作質當向袁術借兵往江東開創基業,招兵買馬,戰劉繇,襲曲阿,得秣陵,江東之民呼策為"孫郎".
孫策又破吳郡,在會稽,掃平江南.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流氵育水

呂布轅門射戟,使袁術部將紀靈不攻劉備.
張飛奪去呂布從山東買的好馬一百五十匹,呂布出兵討備,備欲送馬講和,呂布聽陳宮之計,不允,備沖出重圍往許都投曹操.
曹操不殺劉備,送給兵,糧,使領豫州牧,屯小沛.
張綉從賈懷計降操,又因操霸佔叔父張濟妻鄒氏而與反目.曹操敗師氵育水;於禁打敗張張銹.操賞封於禁,責夏侯忄享治兵不嚴之過.
操痛哭為保他而死的典韋,不痛子侄,感動上下.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袁術稱帝.聽說呂布結好曹操,領軍征徐州.被呂布打敗,向孫策求救,被斥.
曹操稱贊劉備斬殺縱兵掠民的楊奉和韓暹,是為國除害.又到徐州安撫呂布.
曹操同劉備,呂布攻袁術.破壽春.
操回許都後又討張綉,於路麥熟,操因馬踐麥田而割發代首.
張綉敗於曹操,曹操攻南陽城.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候忄享撥矢啖睛

張綉從賈詡計打敗曹操.
曹操出奇兵戰勝張綉.
操因袁紹襲許都而回.
郭嘉稱操十勝而紹十敗,荀[],郭嘉獻計攻呂布,操從之,陳宮得劉備結連曹操書信,呂布罵操攻備.劉備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備,夏侯忄享被曹性射中左目,忄享撥箭啖睛,趕殺曹性.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玄德被呂布打敗,往許都 投曹操.中途獵戶劉安殺妻供食.
曹操與陳登,陳[]父子為內應,敗呂布,得徐州.
操攻下邳,布不聽陳宮之計,聽其妻與貂嬋之言,不出戰.
布從郭嘉之計,決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馬,沉溺酒色.
布部下候成獻赤免馬給操;魏續,宋獻綁 呂布迎操兵入城.
操泣殺陳宮,縊死呂布.在關羽勸阻下,不殺濮陽戰敗時已之將張遼.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操班師回許都,徐州百姓請留劉備為牧.
操領玄德見帝,帝排世譜,玄德為帝叔,劉皇叔於此得名.
荀[]諫操圖備,操不從.程昱說操稱帝,操請天子田獵以觀動靜.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將校呼"萬歲"之禮.關羽欲斬曹,備阻之.
獻帝回宮謂伏後日:"先受董卓之殃,後遭[],汜之亂,再受曹之威懾"獻帝與伏後父伏完董承設計圖操.
董承與王子服,西涼太守馬騰等密立義狀,書名畫字.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

董承邊絡劉備謀操.備恐操謀害,於後園種菜,以為韜晦之計.
操青梅煮酒,請玄德於小亭暢飲,論天下英雄叭有劉備和他兩個.
袁術使人歸帝號於袁紹.劉備以截擊袁術為名脫離曹操.
操聽荀[]之計連合徐州刺史車胃欲殺劉備.陳登,陳[]又結連劉備殺了車胃.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兵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玄竿聽陳登之計,得鄭玄之書與紹.
劉備連袁紹;袁紹起 助備代操.令陳琳起草討曹操.
操患頭風,陳琳起草的討操檄文使發其汗病癒,一面領兵殺備,一面領兵拒紹.
關公生擒王忠;張飛用計生擒劉岱,放其回報曹操言備不反.
劉備令雲長守下邳,自己和張飛守小沛.以為犄角之勢.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弄

操,紹皆欲招安張綉,綉從賈計而降操,操不記舊怨.
曹令禰正為鼓吏以辱之.禰正平裸體擂鼓罵操.操撤禰往說劉表歸降.
劉表不殺禰正,使見黃祖,黃祖斬禰衡.
董承病,和太醫吉平密謀,董承家奴向操告密,操監禁董承,王子服等.曹操搜出了帶詔並義狀,欲獻帝立新君.
吉平撞階而死.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凶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操欲廢帝,程昱諫止.操將董承等 七百餘人及董貴妃皆處死.
操從郭嘉計領二十萬軍分五路下徐州東征劉備.備使孫乾往河北見袁紹,紹因五子患疥瘡而不願趁操出兵入許昌.
張飛獻計劉備劫操寨,中計,張飛敗走至芒碭山上去了.劉備往青州投袁紹.
操愛雲長武藝,欲計取之於下邳.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操從程昱計誘關公出下邳城廝殺,圍關公於土山.突圍不出.操使張遼前往說之.遼具說關公拚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關公亦有三約,操從其言.關公告廿,糜二夫人後降操.
操回許昌.關公秉燭達旦.操待關公甚厚,關公待二位嫂甚恭.
關公見帝,帝呼為:"美[]公."
操贈關公錦戰袍,紗錦作囊護[],又送赤免馬.關公告訴張遼一定立功後離操.
備勸袁紹出兵攻許都,紹將顏良連斬操將二員.操從程昱計使關公斬顏良;致袁紹欲斬玄備.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備言天下同貌者多,紹不鐐備.河北將文丑要為顏良報仇.玄德隨往.操表奏朝廷,封關公為漢壽亭候.
操使計擊文丑,文丑射翻張遼馬,關公斬文丑於馬下.
孫乾見關公言玄德在袁紹處.關公為操除黃巾余部,黃巾部不戰而敗,願讓汝南現關公,提醒關公勿忘故主.
關公掛印封金,護二位夫人出北門往尋劉備.
操將蔡陽欲阻關公.

●第二十七回
美[]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候五關斬六將

操深敬關公不忘舊主.不讓蔡陽關公,自領十騎相送.贈雲長錦袍一領,黃金一稱.
黃巾余部廖化降關公.
關公過東嶺關斬孔秀;過洛陽斬太守韓非.牙將孟坦;過池水關斬將卞喜.
在滎陽斬太守王植;經滑州界到黃河渡口,斬夏候忄享部將秦琪;渡過黃河到袁紹地方.孫乾報說玄德離紹往汝南投劉辟去了.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關公欲斗追已之夏候忄享.,曹操連差二使及張遼,令放關公.
關公於卧山得黃巾張寶部下關西大漢周倉.來到古城,張飛誤會關公降操,公斬操將蔡陽以釋.
公與孫乾到汝南見劉辟,言劉備又回袁紹處.關公與孫乾往河北,與劉備以結連劉表為脫離袁紹之計.關公中途收關平為子,玄德,關公,周倉在卧山與趙雲相見.
劉備領眾往汝南;袁紹欲追備,郭圖言大敵曹操,紹派陳震為使往結孫堅,抗拒曹操.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於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孫策在江東欲求大司馬之職,操不許,策欲代操.
因向操告密而被殺的吳郡太守許貢三家箭策面,又用刀砍之.
袁紹派使陳震結連東吳拒操.策喜.
孫策怒斬於吉之後而亡.以印綬孫權.
周瑜向孫權薦魯肅.魯肅要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並薦琅琊南陽人諸葛瑾.權從肅計拒紹從操.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怯烏巢孟德燒糧

袁紹將七十萬,敵操七萬兵.紹不聽田豐,沮授不宜速戰的交戰的意見.
第一次交鋒,操軍大敗.兩家在官渡對峙,各施攻術.
袁紹派性剛好酒的淳於瓊守烏巢屯糧之所;不聽許攸分軍擊許昌的建議,反疑責許攸,許攸棄紹曹操,獻計曹操領兵燒烏巢,操從之.
沮授急諫袁紹派重兵守烏巢,紹不聽.
操領張頜,高覽敗而投操.
操從許攸計,作速戰起兵,大破紹軍.獲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而盡燒之,不予追究.
沮授不降;操殺而厚葬之.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袁紹悔不聽田豐之言,致此敗;卻又忌殺田豐.
操引得勝之兵陳列河上,受到土人歡迎.操號令三軍勿要擾民.
操從程昱"十面埋伏"之計,誘袁紹至河上,背水死戰大敗袁軍於倉亭.
操因劉備犯許都,提大兵往汝南迎劉備.
穰山一仗,備勝操敗;但接著操轉敗為勝.
劉備至漢江,從孫乾計歸荊州劉表,劉表迎劉備入荊州.
紹不聽謀士深溝高壘之計,往拒操兵.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袁紹三子袁尚在黎陽敗於張遼.袁紹吐血數半而死.袁譚袁尚互斗.譚欲假操之手攻尚.操從程昱計助譚伐尚.

操打敗尚,尚往中山而逃.操從攸計.決漳水淹冀.
操憐為袁紹起草討曹檄的陳琳之長命為從事.
操破冀.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曹丕納袁熙之妻甄氏為妻.操哭袁紹.盡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賦.自領冀州牧.
許攸傲激許褚被殺.而後褚見曹操,操責之,厚葬攸.又訪冀賢士,得崔琰.
袁譚被曹洪殺死.曹操得南皮,"安撫百姓".王修哭袁譚,操稱其為"忠臣".
幽軍馬降操.操荀攸詐降計破並.操又從郭嘉計,遠征沙漠,得柳城.郭嘉遺書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操築銅雀台於漳河之上,領兵回許都,養精蓄銳,分兵屯田.
蔡瑁與其姊蔡夫人獻計劉表欲謀玄德.劉表讓玄德往新野駐扎.
劉備不同意劉表廢長立幼,蔡夫人和蔡瑁欲害劉備.劉備乘的盧馬出襄陽西門,躍過檀溪而逃.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水鏡先生向劉備舉薦伏龍,鳳雛.
劉表令劉琦到新野給劉備請罪,劉琦告之以繼母蔡夫人不容之苦.
玄德得單福,為軍師.單福計破曹軍.
曹仁率兵殺奔新野.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單福識破曹仁"八門金鎖陣",使趙雲沖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單福設計擊敗,樊城亦被關公所佔,只好回許昌.告操單福(徐庶)為備出謀畫策.
玄德收寇封為義子,改名劉封,回新野.曹操召禁徐母,要其作書召子,徐母拒絕.程昱仿徐母筆跡,寫信騙徐庶至.
徐庶行前向劉備舉薦諸葛亮,並親往卧龍岡向諸葛亮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微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

徐母見兒子來許都,罵後自縊.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訓三軍,准備南證.
司馬微見劉備,比諸葛為"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
玄德一請孔明不遇.崔州平認為欲使孔明出世,徒費心力.劉備雄心不為所動.
玄德欲二請孔明,張飛不悅.劉備於隆冬來至卧龍岡,遇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三弟諸葛均,孔明岳父黃承彥.諸葛均孔明不在.劉備留書一封而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劉備不聽雲長,張飛勸阻,三請諸葛亮.
離草廬半里之外,下馬步行.亮晝寢未起,備拱立階下.張飛欲放火燒亮.雲長勸住.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劉備不讓小童喚起,又立了一時辰,亮方起.玄德請亮助已,亮不去,備淚濕衣,亮乃從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討孫權之子入朝,權不給,操有下江南之意.
孫權母喪,囑以後事.黃祖部將甘寧投權,權從甘寧計,領十萬大軍破江夏.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甘寧射死黃祖,孫權棄江夏回江東.
劉表以荊州付劉備,劉備卻之.孔明教劉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操出兵博望坡,以窺新野,夏候忄享不聽徐庶之言,要擒劉備,諸葛亮.孔明教練新野民兵,打敗曹將夏候忄享.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孔明建議劉備趁劉表病危,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以拒操,備不為.
孔融勸阻曹操伐劉備,操殺孔融並其二子.
劉表死,蔡瑁與蔡夫人立劉琮為荊州主.劉琮投降曹操.
劉備不願誘殺劉琮以奪荊州,願走樊城避操兵.
操兵至,諸葛亮誘操兵入新野以火燒之,又用白河水淹之.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求主

操令徐庶為使召降玄德不得.
劉備棄樊城往襄陽,與民同行.劉琮不開城門,玄德准備先取江陵安家.從人勸他棄民先行,備不忍為.
操至襄陽,蔡瑁,張充被加之厚爵,殺蔡夫人及劉琮.
劉備被操軍沖散.趙雲單騎求阿斗.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江津口

張飛在長坂橋一聲巨吼嚇死夏候傑,喝退曹操百萬兵.
關公,孔明,劉琦接應劉備投江夏.荊州軍民投降曹操.曹操點馬步水軍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水陸並進,沿江而來.
東吳孫權商議御操之策,魯肅請往江夏說備共搞曹操.諸葛亮同魯肅離江夏往柴桑郡.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東吳張昭等力主投降,魯肅不同意,權傾向於魯肅.
諸葛亮辯倒群儒.
東吳糧官黃蓋和魯肅引孔明見孫權.
諸葛亮用言語激孫權,孫權變色入後堂.亮怪孫權不門已破曹之策.肅又引出堂孔明入後堂敘話.
孔明向孫權說明操兵弱點孫權聯合可破敵曹操的道理.孫權信其言.
張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孫權不可中劉備之計,孫權猶豫不定.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周瑜從鄱陽湖回柴桑議事.
孔明以獻二喬可退操兵激周瑜,瑜決計抗操.
權聽瑜言,以劍賜瑜,使其兵抗曹.
瑜向亮問破操之策,亮言權懼操兵多,未決絕;瑜入見權,權果懼操兵多,瑜為之開解.瑜於是嫉妒諸葛.
周瑜叫諸葛謹以兄弟之情說亮事吳.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說其事備.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瑜欲殺亮,調亮領兵劫操屯糧之所聚鐵山.亮言瑜不能陸戰,瑜怒欲自往.亮點破劫糧必被擒,教魯肅諫周瑜以拒曹為重,不要相互謀害.
周瑜賺劉備來中軍賬,見雲長立於備側,瑜大驚,未敢加害.
瑜於三江口敗操兵.瑜欲除水軍都督蔡瑁,張允.
操幕賓蔣干往說周瑜來降.
周瑜晚與干同榻,干偷觀蔡瑁,張允給瑜降書.蔣干跑回操寨,操斬蔡,張.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亮在魯肅 前揭穿周瑜使蔣干 中計之事,瑜欲斬亮,令亮十日內造箭真十萬枝.
諸葛亮於大霧之日草船借箭.
亮與瑜各寫破操策於手心,皆"火"字.
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詐降東吳,瑜將計就計.
黃蓋夜見周瑜,願為詐降之人,獻苦肉計.瑜打黃蓋.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東吳參謀闞澤獻詐降書.
二蔡使人密告黃蓋受刑之事,操不疑澤,令還東吳.
操對甘寧,黃蓋之降持疑,蔣干願往東吳探聽虛實.
龐統受周瑜之命隨蔣干見操,獻連環計後回東吳.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龐統告徐庶以脫身之計.
操於大船之上置酒設樂,大會諸將,持槊作歌,刺死劉馥.
操試調遣.西北風起,大喜,程昱,荀攸提醒曹操防備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風不會有東風南風,不能為意.
周瑜見操軍中旗被風吹倒,旗角於瑜臉上拂過,想起一事,口吐鮮血昏倒.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亮為瑜醫病,願為借風,瑜派人於南屏山築七星壇.
孔明祭風,周瑜見風派丁奉,徐盛往殺孔明,趙雲已接之去.
周瑜調軍有方,亮亦調兵遣將.
黃蓋出發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詐防火,文聘往阻黃蓋而不得中旗被風吹倒南船俱下, 火燒北船,操被張遼救 下小船,黃蓋追之,被張遼射中肩窩,翻身落水.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韓當救被射落水的黃蓋回大寨醫治.
三江水戰,赤壁鏖兵,曹操敗逃.
關雲長義釋曹操,亮欲斬之.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玄德為雲長告免.
周瑜與魯肅同往油江欲殺玄德.
孔明教玄德回答周瑜:東吳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劉備再取.
周瑜派蔣欽,徐晃,丁奉往取南郡,敗於曹仁,牛金而回.周瑜親自出馬,得彝陵;曹仁,曹洪棄城而走,周瑜入城,落入陷坑左肋中箭,瑜回營詐死,曹仁等劫寨 中計,大敗而走,瑜到南郡,趙子龍已佔南郡 .還說孔明令張飛已取荊州,令雲長已取襄陽,瑜聽後金瘡迸裂.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周瑜欲與玄德決戰,魯肅勸阻,往荊州討荊州九郡.
孫權取合肥不下,周瑜派程普助戰.
玄德命劉琦回襄陽養病,命關雲長守荊州,自領大軍南征零陵,武陵,桂陽,長沙.
趙雲計取桂陽,拒娶趙范寡嫂為妻.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張飛攻取武陵.
關雲長取長沙,不殺馬下黃忠.黃忠次日射關羽盔纓,報不殺之恩, 魏延救黃忠,殺長沙太守韓玄降關公,劉備親往黃忠家探之,黃忠降備.
孫權與張遼戰,失利.太史慈請求出戰,被張遼打敗,中箭而亡.
劉琦病亡,雲長守襄陽,魯肅來討荊州.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魯肅討荊州,孔明許以得西川後歸還.
玄備甘夫人死,帶趙雲往東吳招親.
吳國太,喬國老反對周瑜美人計.吳國太於甘露寺見玄德,大中其意.
國太接玄德,趙雲從館驛搬入府中.
玄德與孫權妹成親.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孫權差人至柴桑郡報知周瑜玄德招親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計,欲軟禁劉備於吳中,然後以兵擊之.
玄德被聲色所迷,子龍拆諸葛第二個錦囊,對備言操攻荊州,劉備與孫夫人以到江邊祭祀為由,辭國太而去.
行至柴桑界口,周瑜派徐盛,丁奉堵截,孫權派陳武,潘璋趕來,均被孫夫人罵退.蔣欽,周泰又持吳侯劍至,已去多時.
玄備離柴桑到劉郎浦.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龍吊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瑜取西川而不能,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瑜臨死前上書吳侯薦魯肅以代已.
孔明至柴桑吊喪周瑜.教龐統投劉備.
孫權不用龐統.魯肅薦之劉備.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操起兵三十萬,徑下江南.
權使魯肅取備,孔明叫備作書於馬騰之子馬超,令興兵入關,操不敢下 江南.
馬岱回西涼告馬超以叔父馬騰等被曹操所殺之事,又接劉備書信,教其入關,便與西涼太守韓遂及馬岱,龐德等計奪長安,直抵潼關.
潼關一戰,曹操大敗,又脫紅袍,又割髯,又扯旗角包頸,幾乎喪命.
操?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馬超自告歷勇,攻葭萌關捉劉備。
孔明用計敗李嚴,李嚴說費觀降備,備得綿竹。
張飛與馬超連戰不分勝負。
孔明趕到葭萌關,連施計謀,先使魯罷兵,又使超降備。馬超願與弟岱取成都。
劉璋出降。備自領益州牧。
玄德聽趙雲勸阻,不把成都有名田宅賜諸官。
孔明治蜀法重,但對法正之橫不責,法正自斂。
雲長欲入川與馬超比試武藝,孔明以書安撫之。

●第六十六回
關雲和單刀赴會
伏皇後為國捐生

孫權命諸葛謹赴成都討荊州。孔明設計使謹奔波無獲而回,孫權請雲長於陸口寨外臨江亭上赴宴,企圖殺之。
雲長領周倉及八九個關西大漢赴宴,換和上船而歸。
操欲起兵南征,從諫作罷,王粲等人慾尊操為魏王,荀攸反對,操言其欲效荀(yu) ,荀攸憤疾而死。
操殺與獻帝謀已的伏後、伏完、穆順。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操派兵抄追殺曹兵的楊昂、楊任之後,勝得陽平關,又得南鄭。
操計收龐德又得東川。
西川人聞操至,皆懼,孔明以書與孫權,交割荊州三郡,教權領兵攻打合肥,操提兵殺奔濡須塢來。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凌統奉權命欲敗操銳氣,與張遼斗不分勝負。孫權部將甘寧帶一百人夜至操中軍左沖右突,不折一人而回,權深贊之。
甘寧射中樂進面門,救出凌統,凌統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
二處交兵,權傷亡甚大;雙方講和罷兵。
崔琰因阻操為魏王而死。操從賈詡計,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操於鄴郡築魏王宮。左慈以妖術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喪命

管輅為曹操卜,皆靈驗。
耿紀、韋蛸、金韋、太醫吉平之子趁許都正月十五慶賞元宵佳節之際欲討曹操,不成皆亡。
曹洪,張合領兵到漢中,初戰告勝。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巴山張飛以飲酒誘張合劫寨,大敗之。合奔瓦口隘。
張飛再次打敗張合,與魏延領兵奪瓦口關,張合敗回南鄭。曹洪令取葭萌關。
孔明派黃忠,嚴顏往葭萌關打敗張合,黃忠、嚴顏使計得天盪山,張合等奔定軍山。

B. 三國演義的故事梗概和感受是什麼

感受一

晚10點10分,終於結束了近一個月的《三國》閱讀。速度有點慢,對我來說也是個漫長的過程。畢竟這是古人的傑作。沒有白話文那麼容易理解。不認識的字要去查,看不懂的句子要在網上尋找答案。雖然在閱讀的過程中坎坎坷坷,但是絲毫沒有減少我對《三國》的興趣。相反我發現我開始迷上了《三國》。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持續了近一百年。佩服羅貫中把這一百年的故事寫得面面俱到塑造了一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曹操陰險狡詐,心狠手辣。劉備大仁大義,禮賢下士,關羽威猛剛毅,義薄雲天。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大小戰役描述了近上百場。其中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文武百官獻計獻策。三國紛爭你不服我,我也奈何不了你。

如果在三國中僅僅是欣賞英雄人物,觀看國與國之間勾心鬥角的話那是大錯特錯,走馬觀花倒不如不看,三國被列為四大名著之一並不是沒有它的道理,看了它彷彿獲得一位良師益友讓我受益匪淺,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智勇,忠義,還有赤心報國。

魏蜀吳三國紛爭之所以能持續近一百年少不了文武百官的輔佐,武的勇猛無敵。文的獻計獻策。長坂坡趙雲視曹操幾萬人馬如同草芥七進七出救了後主,呂布面對各路諸侯的討伐面無懼色殺的對方魂飛魄散,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然而僅僅憑借匹夫之勇終不能成就大事,幾路諸侯討伐董卓空費人力資歷到頭來還是王允巧施連環計使董卓父子倆反目成仇終於借呂布之手鏟除漢賊,要說用兵如神詭計多端誰也不如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初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說一個人不光要有膽識有勇氣還要通曉古今,文武雙全才能成就大事。

讀完三國我痛恨董卓的殘暴,曹操的陰險,敬佩諸葛亮的計策,劉備的忍讓,欣賞趙雲的膽氣,周瑜的雄姿英發。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關羽的忠義,當他失守下邳不得已投靠曹操時,曹操對關羽倍加厚待為了籠絡人心贈送金銀珠寶無數,而且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甚至把赤兔馬都贈送給他。但是這絲毫沒有動搖關羽的忠心。等知道了劉備的下落,過關斬將不顧艱難險阻也要回到主公的身邊。三國英雄人物眾多,不單單只有關羽是忠義之士,諸葛亮六齣祁山,只為劉備臨死前的囑托真可謂鞠躬盡瘁。姜維九伐中原,當蜀國滅亡之後還一心想著興復漢室。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北就刑,這事審配臨死前的一席話。這些忠義人士雖然沒有幫助主公完成大業,但是他們的赤膽忠心不得不讓人敬佩。

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心報國,與禽獸何異。這是曹操曾經對王允的,你一席話。三國之中英雄輩出。 先是剿滅了黃巾賊。後又討伐董卓。為國為民。在這些人中最受人們擁護的只有劉備了,雖然劉備早年東奔西走,寄人籬下。但是他心慈仁善,對人民倍加愛戴,對國家,赤膽忠心。盡管沒有興復漢室鏟除奸賊。但劉備始終是人們敬愛的劉皇叔。除此之外。王允,董承,穆順。馬騰等等。他們在巨大的權勢之下毫不畏懼。雖受奸人所害。但一心為了國家。這樣的人物流芳百世。永遠是後人贊嘆的對象。

三國演義有三絕。智絕(諸葛亮) 奸絕(曹操) 義絕(關羽) 我不喜歡奸絕。盡管曹操的奸詐不得不讓人佩服,但是赤心報國,光明磊落遠比陰險狡詐要強的多。

感受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說到楊慎的這首《臨江仙》,便會令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三國演義》這部著名的古典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天下歸晉等。本書作者羅貫中把人物、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些誇張,體現出人物的性格鮮明的特點:謙虛謹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胸懷大志、弘毅寬厚的劉備,恩怨分明、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張飛,狡詐多疑、雄心壯志的曹操,氣量狹小的周瑜……這些人物是我們最熟悉的,他們之間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雖然《三國演義》里的人物角色關系復雜,但是當你讀起來的時候,就會叢中體驗出無窮的樂趣,漸漸地,你也就身臨其境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也許,你們都會認為,曹操是一個奸賊,他不是一個好人。但是,我卻認為要看清一個人,就要從多方面收集證據來確定,而不是只靠單方面的證據來定奪這個人的好壞。因為,我始終覺得,曹操身上的優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的三萬軍隊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不是因為曹操的陰險,而是因為曹操能謀善斷,善於採納部下的建議。盡管袁紹地廣、兵多糧足。但是,他輕視曹操,為人傲慢,聽不進部下的意見,被曹操打敗也是意料之事。還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記得當時關羽為了保護兩位嫂嫂,不得已只好屈服在曹軍之下。這時,曹操並不是因為關羽是他的敵人而存心想謀害他,而是認為關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之甚厚。但關羽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曹操只好放棄關羽。說到曹操,就不得不講講他寫的詩歌了。他的詩歌的一大成就,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還有詩歌里蘊藏的悲涼壯觀的藝術風格,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寫的詩歌字里行間都散發著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涼慷慨,激發著讀者們積極向上的精神。總言而之,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出色的文才風流的才子!
其實,做人一定要有目標,踏踏實實,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古語雲:君子之澤五世而新。劉備、曹操、孫權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只傳到兒子、孫子輩就失去了江山。魏、蜀、吳的三個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孫皓,跪拜在五晉皇帝司馬炎駕前,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而人們不會忘記:現在這位被人三呼萬歲的人的爺爺司馬懿,當初在曹操手下,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這就是歷史!正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感受三

縱觀歷史長河,三國風雲,猶如電閃雷劈,像那煙火瞬間般的絢麗,又如泰山般永恆的霸氣。撫摸著那發黃的封面,仍能感受到當年群雄叱吒風雲的豪氣。氣壯山河的歷史,又有誰能像三國演義令我如此的意氣激昂。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不錯,正是如此,才能有了這感天泣地的故事。我深深的被這雄偉的著作所折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英雄數不盡,如同天上之繁星,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分歸一統」,無數的奇事流芳百世。美鬢公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一種難人可貴的忠,在他身上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了,所過之處,刀光劍影處,唯其獨尊!可惜,長亭失守,明星墜落。
傳說,天上有顆卧龍星,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可謂「勝吳用,頂龐統,無人不知的諸葛亮」。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非曹操莫屬。曹操當真對的起「亂世梟雄」這一稱號。一個人,能在不同的環境下扮演兩個角色,只可能說明是環境改變了他。也就是說,治世,因為民得安泰,故而曹操不需要作為君主,已經有賢明的君主,所以,只需要輔佐就可以了。而在亂世,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百姓飢飽誰來管?也許君主都自顧不暇,所以,曹操就擔起了這個大任,為此他不惜青史留奸名,為此他不惜得罪朝廷股肱。 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路, 是自己走出來的, 而不是一開始, 他就豪言我要統一天下。他刺殺董卓失敗後白手起家,討董卓、攻陶謙、伐呂布、征張綉、擊劉備、戰袁術、抗袁紹,是時代將他推向了最前線。即使他晚年野心膨脹得厲害,直至登上魏王之位。曹操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許多人說,這正是曹操的卑鄙的表現,其實不然也。對錯,也只能用歷史的眼光來衡量。亂世鑄就英雄,而曹操正是這絕世梟雄。
撐開自己狹隘的眼光,挖掘三國,看待歷史,書中,無數的繁星已映入我的腦海,成了我無法數清的樂趣。英雄、豪傑,我的驕傲!

感受四

英勇善戰的劉備、關羽、張飛,加上心點多的曹操和孫權,就是一部完美無缺的《三國演義》了。前幾天,我看了《三國演義》,它對我的感觸很大。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後,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著當皇上,劉備、關羽、張飛為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佔領。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想到這里我不禁臉紅了,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

在一次偶然毛筆字比賽失誤後,我總是討厭毛筆,恨那毛筆沒有使我得獎。原來,我每天都要練毛筆字,慢慢地,我一周只練一次了。最後,我不想學寫毛筆字了。

我又聯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後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著頑強和汗水,心態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麼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後,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松,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松,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裡,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梗概一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靈帝死後,諸侯混戰局面愈演愈烈,北方的曹操迎奉獻帝至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並先後殲滅呂布、袁紹、張秀等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
而身為漢朝皇室後裔的劉備最初轉徙不定,直至他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以「聯吳抗曹」為基本方針,自荊州擴張逐漸有益州兩川之地。
江東孫氏自長沙太守孫堅開始,就以江東六郡八十一縣為根據地站穩了腳跟,直至其長子孫策死後,孫權即位,江東實力日益增強。最後,經過孫劉聯軍抗曹的「赤壁之戰」,迫使曹操北還。而東漢十三州中最大的荊州之地也被曹、劉、孫瓜分,三分天下之雛形已成。
此後,三國爭戰層層展開。先是孫權乘關羽和曹兵交戰之際,派兵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死於孫權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廢漢稱帝,定國號「魏」。劉備在西川稱帝,國號「漢」。為報關羽被害之仇,劉備親征江東,結果孤軍深入,為陸遜所敗,劉備病死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八年後,孫權稱帝,國號「吳」。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少主劉禪,苦撐危局。其間,諸葛亮堅持聯吳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獲之後,穩定了後方。又先後六齣祁山伐魏,但均以失敗告終,諸葛亮也積勞成疾,病死軍中。他死後,姜維繼任其職,先後九伐中原,卻無功而返。後主劉禪昏庸無知,朝政腐敗,蜀漢國力日漸衰弱。
然而,歷史的潮流終究不可逆轉。魏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懿死後,司馬氏家族掌權,漸漸強大起來。其子司馬昭派鄧艾、鍾會攻打蜀漢,大軍直逼成都,劉禪不戰而降,蜀漢滅亡。蜀漢被滅不久後,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篡權,建立西晉,曹魏滅亡。晉太始元年,司馬炎派大將杜預、王渾伐吳,吳主孫皓投降,東吳滅亡。至此,西晉司馬氏篡魏、降蜀、滅吳,三分天下重歸於一統。
正是: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梗概二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視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

梗概三

從漢朝末年的十長侍亂朝綱和黃巾起義開始.劉備、關羽、張飛桃源三結義連接,開始了他們自己的艱辛的發展史。
正值亂世,梟雄崛起,以曹操、孫堅、劉表、袁紹等人勢力最為強悍,統領一方,而劉備還是一個區區縣令。
後董卓因變而得意控制朝綱,在曹操的號召下面,各路諸侯積聚,展開了一場討伐之戰,此時的三兄弟,還是公孫瓚手下的兵卒,但是才能已經日漸展露出來。
後幸得徐州,但又因為無義呂布的陰謀而失去了發展地。
布滅。得失徐庶,三顧卧龍、終得飛龍入海時。
不料曹操在荊州原主劉表去世之後大舉南下,妄圖一統江東。
孫劉聯盟,草船借劍,火燒赤壁,春聲不得索二喬。
再臨荊州,鬥智斗勇。
收二川,孫劉聯盟,力敵曹操,三足鼎立。
陰謀現,關羽忘亡,荊州失,聯盟破裂。
張飛故,征江東,率大軍。無奈火燒聯營,得了陸遜名頭。
白帝託孤,換的孔明忠心。勵精圖治,親擒孟獲,重得三足之勢。
無奈天妒英才,六齣祁山未得寸土功勛,命隕五丈原。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進中原空夠勞。
鄧艾鍾會分兵進,劉氏江山盡數曹……
司馬憑空出江湖,獨亂朝綱獲大權。
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紛紛時世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C. 古代現代名人生平事跡

1.蘇軾生平大事年表

北宋仁宗天聖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 蘇軾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
1059 舉家前往京都
1061 仁鳳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職史館
1065 妻喪
1066 父喪;服孝(1066.4-2068.7)

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
1068 娶王閏之
1069 返京;任職史館
1071 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 謫居黃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間太後執政(1085-1093)
1086 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司令
1091 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 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1093 妻喪;太後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
1094 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後執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提到他,凡是有點文學常識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當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

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准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勢力倒台,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被召還朝。這之後短短一兩年內,蘇軾從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學士,至上禮部尚書。

俗語:「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有不能見諒與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

蘇軾在杭州的唯一政績便是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沒過多久,王安石再度執政,他就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之後蘇軾幾次入朝、貶官、貶官、入朝……飽嘗宦海沉浮之苦。一度曾被貶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島),至徽宗建宗靖國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還京時,病逝於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從蘇軾的履歷來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勛在文學創作上。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時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之一。就現存蘇軾的作品看來,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在人才濟濟的兩宋王朝,他無論詩,詞,還是散文,都是大家。

2.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庄》《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里小幾折腰。」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雜詩》)至今膾灸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於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輓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2、詠懷詩 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3、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朴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麼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像歸隱田園後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朴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歷程,與世長辭。他被安葬在南山腳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縣和星子縣交界處的面陽山腳下。如今陶淵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塊碑石組成,正中楷書「晉征土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刻墓誌,右刻《歸去來兮辭》,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孫所立。

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裡,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肖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肖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

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其蹲硨蟆肥

閱讀全文

與定州市雙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