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特長生興趣的培養有哪些方法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貳』 淺談如何選拔和培養特長生
隨著我國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經濟領域的不斷變革,就業壓力每年也在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嚴峻的局面.高中作為打好基礎,進入好大學的基本途徑,無論是社會還是老師、家長都對學生的高中教育非常重視.隨著高中課程復雜度的提升,高中也開始設立藝術班,專門培養音樂特長生、美術特長生來緩解高考壓力及就業的緊張局面.文章對高中音樂特長生的培養模式和新突破進行了詳細的探討,以期能夠更好地提高音樂特長生的質量.
『叄』 如何培養藝術特長生之我見
音樂實踐包括音樂欣賞、音樂創作和音樂表演三大環節,目前音樂特長生的培養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技術含量較高的音樂表演上,而忽視了音樂欣賞和音樂創作兩大環節。
1. 加強音樂欣賞
多聽是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現在的學生聽得最多的是通俗音樂,流行音樂中也有許多優秀作品是事實,但由於流行音樂表達的情感往往相對單一,因此要真正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還是應該多聽聽古典音樂諸如室內樂、交響樂、歌劇等體裁的音樂。一部交響音樂作品會對聽者精神上產生深刻的影響,對聽者的情感世界產生某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你在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的時候,你會產生一種崇高的體驗,而且你自己也會覺得人類應該這樣,而你自己在精神上也在接近著這種崇高。因此,為什麼有人對格調比較低俗的流行音樂一直持批評態度?因為他們看到這種音樂不僅對青年的藝術趣味,而且對他們的整個精神發展、價值觀念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
2. 培養音樂想像力
首先我們應該先理解想像一詞。簡而言之,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形象是已記憶和積累的感知材料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因此它分為兩種,一種是同域想像,另一種是異域想像。在聆聽音樂時聯想到某畫面或某文學作品就屬於異域想像。很多音樂教師在教器樂作品時,由於音樂的非語義性特點,老師經常會啟發學生把某段音樂想像成一幅畫,比如,濁重的低音啟發孩子想像成大灰狼的吼叫,大黑熊的步態,清亮的高音則想像成小巧靈活的鳥類等等。盡管一些體裁的音樂作品如音詩、音畫,確實與文學、繪畫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每每都這樣解釋作品,那就使音樂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而我們的音樂想像力也受到了局限。音樂的想像應該是一種獨特的聽覺想像方式,應該是針對聽覺材料所進行的加工和創造的過程。從許多作曲家的創作過程來看,他們往往是先有一動機在腦海里浮現,然後他們對其構思為一條旋律,展開為一部大型作品,這就充分發揮了音樂的想像力。
3. 主動學習音樂理論知識
為了更好地欣賞音樂,學習一些音樂知識不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以鋼琴課為例,我們可以通過對某一旋律做模進練習來熟悉各個音之間的音程關系,通過運用和弦以及解決的知識來幫助學生背譜,通過對作品的句法分析了解曲式等等。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讓音樂特長生更好地把握理性知識,融匯與感性的體驗之中,這才是學習音樂的正確途徑。 4. 鼓勵音樂特長生進行音樂創作 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內容方面,該課程標准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創作」部分的分量。這是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其本質特徵就是創造性。而我們在培養音樂特殊人才時卻忽視了這一根本特徵。所以音樂特長生往往是樂匠,而沒有成為創造性的音樂學子。就世界范圍而言。音樂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世界上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都十分重視音樂創作教學。而我們的音樂特長生除了作曲專業的外,幾乎沒有作曲的經歷。極少數的特長生曾經有過創作歌曲,問其創作過程,他們基本都是憑直覺作曲,不懂得什麼作曲法,因為在他們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並沒有老師給予過有關音樂創作的指導。
5. 完善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是人們關注音樂特長生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們眼中的所謂音樂特長生無外乎是一些能吹拉彈唱之人,而目前音樂特長生的音樂表演有哪些不足呢?
1) 技法訓練要注意音樂感的培養
出色的表演技巧是獲得成功表演的前提,因此人們最先注意到的是基本功的訓練。而熟練掌握技術是與藝術結緣的必要手段和前提,技術上不過關,不可能完善地表現音樂藝術中的文化內涵,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強調兩點:第一,技術訓練不等於否定了音樂感,如果喪失了音樂感,那麼在進行技法訓練的特長生都可稱為「音樂機器人」;第二,技術與表現要統一,中國傳統美學所提倡的「聲情並茂」,「得之心而應之手」便是主張將技巧與表現完美結合的至理名言。
2) 豐富音樂表演形式
他們的表演都是獨唱、獨奏、獨舞,很少有機會與他人一起合作,單獨表演固然能夠充分體現學習者的表演水平,但是集體表演更有利地使表演者的聽覺、協調能力得到更大的鍛煉。在音樂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比較重視與他人合奏的教學內容,因此,特長生進行音樂表演的形式不可單一化,要兩種形式相結合。
3) 積極進行音樂交流
參加社會音樂培訓班的特長生相對比請家庭老師輔導的特長生要稍微好一點,由於上課的形式是集體課,能接觸的同伴與參與討論的機會多一些。而後者基本上只有與自己老師交流的時間,一方面由於文化科目的學習比較緊張沒有時間與別人交流,另一方面,自身也沒有樹立這種音樂學習需要交流的意識。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老師首先應該讓特長生樹立一種進行音樂交流的意識,其次應該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例如每周集中特長生開個小型的音樂會,要求每個人進行音樂表演,並對別人的表演作出音樂評價。
『肆』 如何培養音樂特長生
【摘要】要培養出合格的音樂特長生,音樂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調整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具有信心、責任心、愛心、創意和善意,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水平。【關鍵詞】培養 音樂特長生How to ecate the students who are good at music Lv Qi 【Abstract】To ecate eligible students who are good at music, the music teacher must have a very strong professional skill. In addition, he or she should adjust the teaching plan designedly according to students』 present situation.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have confidenc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love, originality and goodwill. On the side, they should accumulate experience in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Keywords】Cultivation Student being good at music 近年來,音樂特長考生越來越多,很多高中都為此開辦了特長班,但在管理和教學上還有很大的漏洞。(剩餘1238字)
『伍』 當音樂特長生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你喜歡的話可復以學習聲樂,相對制比較簡單
如果是想因為特長加分的話那聲樂可能不能承認(除非你有升級以上的比賽成績的證書)
現在開始學樂器實在是晚了,高中學習緊也沒有那麼多富裕的時間可以用來學習音樂,只有藝術生特長班才有相對比較多的時間,可是你沒有任何基礎是考不進藝術特長班的,況且你還說是重點中學,在重點中學的特長班裡的學生文化課不比普通學生的差,而且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
進藝術特長生班是在添志願的時候添的,例如:一中特長班招生30人 錄取分數線:XXX 你直接填報支援就可以 然後他們會有特長考試(能不能通過就看你的造化了)
如果一定要進去就趁現在找個老師學聲樂,別怕貴
再不然你可以看一下你們那的藝術職業學校(不是藝校)算是職業類高中,裡面有開設藝術班,門檻相對要低很多
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進藝校,不過不推薦你去,那裡是錢花的比別人多,東西不一定能學的到的
同時你還要考慮的是如果你要走音樂這條路就要一直走到底,沒有退路的.
『陸』 特長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柒』 青海省的高考音樂特長生怎麼培養去哪請教比較好到底考些什麼
1.文化課很重要:你的想法可以但是要抓緊文化課的學習,時刻不要忘了,特長生專最屬多給你降分到重點線,鋼琴專業不可能給你降那麼多最多20分,所以重要的是抓緊你的文化課學習。
2.學習音樂:高中的時間緊迫,暑假基本沒有,就算有利用這個時間學習音樂根本沒有效果,因為音樂是一種感覺,不是靠幾天的工夫就能學好的,音樂是人生的感悟,多看中國經典著作,多欣賞音樂名曲,多些文化積淀,這才是音樂人應具備的素質,單純演奏技巧是不值得學習的。所以重在平時的積累
3.關於你的專業:鋼琴短期不可能有什麼發展,建議不要考這個專業。有兩所學校招「五線譜製作」這個專業,都是特長生,一所是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建議你往這發展,鋼琴最好能加強一下,但鋼琴不是主要的
4.關於你的態度:時刻要謙虛," 五線譜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可以不客氣地說你是年少輕狂,不要這樣,哪怕你真的是很熟...中國人講內斂。一點點鋼琴基礎,有還湊合的作曲能力五線譜再熟能熟哪裡去?練習一下作曲大師這個軟體,將來是你考試的重要籌碼,練習書寫樂譜,美觀、速度都是必須的,簡朴也要精通。
『捌』 課題:如何培養九年級音樂特長生
你是老師嗎,老師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