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的課程設置
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增強課程設置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構建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課內程結構容。必修課面向全體學生,重在扎實基礎。選修課按興趣愛好分類,按學習能力分層,實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滿足學生多層次,多樣性和多向性發展的需求。
學校開設選修課、活動課四十多門如數學提高班、英語提高班、物理提高班等,成立了合唱團、管弦樂團,舞蹈隊、網球隊、排球隊、健美操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田徑隊等,並對特長生實行導師制。提倡自主管理,培養一代新人。
2. 杭二中錢江學校藝術特長生值得考嗎
杭二中錢江學校藝術特長生,
是否值得考,
不好說。
要看你的成績。
能上杭二中的話,
當然比上錢江學校好。
3. 摩爾庄園導師,可以找特招生,也是拉姆,點了特招生還說我貪心,他招生那一欄還是這樣寫的:0\ 1 咋回事。
如果你現在能招4名學生,那你招的特招生和普通學生加起來一共是4名,當你招滿4名學生時再招特招生,就會說你貪心
4. 特長生興趣的培養有哪些方法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5. 特長生考研
這還真是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學校可以直接保送研究生,有的就得自己考!還有的版學校導師只收憑真本事考權上去的,保送生跟加分生一概不要(中石油有的老師就這樣,我喜歡,哈~)! 這還是得看各自學校的情況!我記得一年前我考研的時候有個老師給我傳了個文件夾,裡麵包含了所有的211跟985學校的初試跟復試的科目分數線!我抽空回家給你找找,找到找不到先不說,都是同學,幫助一下這個覺悟還是有的哈~
6.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辦學亮點
中山大學是廣東省高校首創「逸仙班」的高校教育領航者,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在母校的指導下,融傳承和創新為一體,在獨立學院中率先開設「逸仙新華班」——人才培養新舉措。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逸仙新華班」於2014年10月30日開班,是學院「開天窗,接地氣」辦學思路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之一,在獨立學院中屬於首創。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學院院長王庭槐教授任「逸仙新華班」特長生創新培養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親自指導「逸仙新華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學院自2014學年起學院在新生中選拔基礎知識扎實、綜合素質強、有特長(包括計算機、體育、英語、書法等各方面有所專長)的60名學生,組建了「逸仙新華班」。學院通過「逸仙新華班」改革試點,開展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採取「寬口徑、厚基礎」的課程體系,「前期趨同、後期分流」的全程導師及雙導師制的培養,使學生充分發揮特長,張揚個性,實現因材施教、優生優培。培養出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較高科學人文素養、文理醫基礎知識融通、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思辨及表達溝通能力突出,勇於實踐、善於探索、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拔尖人才。充分發揮學院學科優勢,強化特色,對進入該班的學生實行創新培養,使學生能開展探索性、自主性學習,並創造條件充分使其專長得以發展,個性得以張揚。培育品德優良、人格健全、身體健康、有智慧、有文化、有特長和富有創造精神的新時代大學生。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京東集團——人才聯合培養簽約儀式暨「京苗班」招生宣講會在校方東莞校區舉行。校方李中生副院長、企方周榮昌經理分別代表雙方,正式簽署「京種子育苗計劃」合作協議書,標志著「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電商·物流京苗實驗班」(以下簡稱「新華京苗班」)正式成立。
7. 什麼叫生涯導師
一、什麼叫生涯導師制
生涯導師制,是一種從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出發,引導
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選擇合適的人生道路並為之努力的個別化教育模式。其突出特點是發揮全體教師的優勢,指
導學生形成合適的學業規劃、職業規劃和初步的人生發展規劃,跟蹤學生的成長發展軌跡,促進學生特長優勢及個性化品質的健康發展。
二、導師制的運行模式
1.教師全員導師與教師全員培訓結合,全員導師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全員培訓促進生涯導師提高生涯指導的專業水準。培訓通過校本培訓、90學時培訓、網路自我培訓及其他各種培訓平台進行。
2.生涯導師在學校德育和教學總體安排下開展工作,並根據生涯發展所關涉的內容充實、深化。
3.生涯指導按高一、高二、高三不同的學習階段設置不同的內容。
4.整體指導與個體指導相結合,以個體指導為主。
5.學生的生涯指導需要與導師的指導方向合理對接。具體地說,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選擇不同的導師指導,導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可以指導不同的學生。
三、生涯導師的工作方向
學生生涯導師工作以「以人為本」為理論基礎,以促進
每一位學生健康發展為旨歸,關注學生個性特長,把學生的個性特長與其課程選擇、專業發展方向、人生發展方向聯系起來,並為學生提供思想、學業、行為、心理
等方面的引導和輔導。簡而言之,生涯導師圍繞著以下三個問題開展工作:
1.你是誰?——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徵和興趣愛好,認識自己的學業特長和學習優勢。
2.你想到哪裡去?——幫助學生建立學業目標和人生目標,包括今後可能就讀的大學專業和可能從事的職業等。
3.你怎樣才能到你想要的地方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學生恰當地選擇課程,輔導學生的學業、行為和心理,幫助學生明確實現學業目標和人生目標的路徑和方法。
四、生涯導師的工作基礎(選擇性發展)
生涯導師的工作需要不斷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導
到實處,導出效果;需要熟悉學校德育和教學工作的安排,並接受相關處室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生涯教育成為學校整體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生涯導師要積極參
與學校德育和教學的重要活動,把生涯教育工作與學校德育和教學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具體說來,以下10條是開展學生生涯指導工作的基礎:
1.提升自己職業道德的品位,為人師表,竭誠待生。在學生生涯指導中能夠「以德樹德、以情動情、以志勵志、以行導行」。
2.熟悉並能指導學生運用「艾森克人格測試」、「MBTI職業性格測試」、「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等工具,為學生認識自我提供參照。
3.熟悉浙江省新的高考政策,研究「7選3」的要義,研究本校的課程設置,為學生科學合理地選擇課程提供明晰的參照。
4.學習、研究自主招生、「三位一體」招生、藝術類招生、高職招生以及本校的大學深造的直通路徑,提煉概括各類招生的共同要求,為學生修業提供參照。
5.了解高中學習學分認定的相關規定,建立學分與學生修業的聯系。
6.熟悉大學開設的專業以及與中學課程的關系,了解各專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大學的專業學習與學生中學課程選擇以及人生目標的聯系。
7.學習、研究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等研究成果,為學生良好地完成學業提供幫助。
8.學習人際關系處理方法,深入理解《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正確引導學生的日常行為。
9.懂得一定的心理學常識,能夠幫助學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礙,激發他們自尊、自愛、自主並積極進取的願望。
10.能夠與學生家長以及任課老師建立經常性聯系,力求全面了解學生情況。
五、生涯導師的工作職責
1.思想引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培養學生自主、自律意識,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推進學生的思想進步。關心學生日常生活,幫助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端正生活態度。
2.選課指導。
利用「艾森克人格測試」、「MBTI職業性格測試」或「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等工具,與學生討論選課想法,分享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協助學生恰當認識自己,
引導學生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彌補不足。根據大學開設專業的基本情況和發展情況以及各種專業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學生討論選課和職業發展、人生
發展的關系。關注學生選課過程,及時了解學生選課情況和課程修習情況,並結合他們的人生理想和生涯規劃,指導更加科學合理地選課。
3.學業扶導。定期與學生交流,激發學習動機,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潛能和學習特點,指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合理分配學分,並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志向制訂學業規劃。
4.行為教導。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導學生遵守校紀校規,糾正不良習慣。教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促進人際和諧。
5.心理輔導。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潛能開發,及時幫助學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礙。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需求,輔導學生積極應對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惑。對學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問題及時開導,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傾向通過合適的活動方式積極疏導。
6.生涯向導。
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個性、心理、學習等各方面情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規劃人生。引導學生恰當評價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分析現狀和目標的差異,
合理確立人生方向和奮斗目標,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根據大學招生的類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參與哪種類型的招生;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和修業成
果,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專業和大學,使學生實現人生目標邁出合理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