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拉松運動員怎麼訓練
現代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訓練的特點:是訓練量大,訓練強度高,一天進行兩次訓練,總時間有時長達6個小時以上。
現代馬拉松訓練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重點突出大里程訓練,澳洲、日本運動員被廣泛接受,他們每周訓練量為210-25。公里,如克萊頓准備期達280-35。公里。另一種是重點抓質量訓練,如歐美運動員,他們是在越野跑的基礎上增加場地訓練。.總之,堅持長期的科學訓練,是他們取得勝利的基礎. 在我國馬拉松運動員中,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內蒙為代表的耐力型運動員,一種是以雲南為代表的速度型運動員,兩種訓練都有很好成績表現,從長遠角度出發,後者有較廣闊的發展前途.速度對馬拉松成績的影響.
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究竟如何起步呢?我們採取在努力提高有氧耐力訓練的同時,重視無氧耐力的速度訓練的方法。
實踐證明,對於具備一定速度基礎的長跑運動員,應在不影響學習、工作、健康與訓練質量的前提下,進行不間斷的有氧耐力訓練,三個半月後,即可見效.即:每周可有一次超長(30,35km)和一次稍長(20,25km)訓練;每周另外幾天為短距離訓練(10,12km)。賽前兩周可跑30km(比賽的平均速度);賽前一周可跑20km,採用此計劃的運動員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現在跑馬拉松的人們有常年堅持公路耐力跑的習慣,一般耐力發展較好,自練能力較差,生活無規律,但是,對全面身體訓練不夠:尤以速度、力量素質發展更差,訓練缺乏科學性.
參加馬拉松競賽,就其性質來說,有兩種:一種是競技性;一種是健身性.後者居多數.根據我國職工餘暇時間及結構特點,我認為對我國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就近期來說,其指導思想,應以健身作為其出發點,在訓練量的安排上,應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訓練條件、對象和該項運動特點,制定一套業余馬拉松運動負的訓練方法。
在訓練中,我們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全面身體素質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馬拉松項目主要是以耐力為基礎,同時相應發展速度、力量、協調、柔韌和靈敏等素質。在一定的有氧代謝訓練基礎上,加強專項耐力訓練,逐步提高成績。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身體素質訓練.
(1)耐力訓練:有兩種形式,一是心血管耐力練習.①定時跑( 60'-120')小強度;②勻速跑(30' -"-
50')中等強度,③越野跑(定時、定距、勻速、變速);中等強度以上,④計時跑(反復跑、間歇跑),大強度。二是肌肉耐力練習.一般人對耐力有誤解,認為鍛煉肌肉耐力與心血管耐力毫不相干,因而忽視肌肉力量素質訓練,其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通過力量循環練習六個內容,進行6 --8組,時間為50'".60',心率控制在150次/分,提高了肌肉耐力,同時也增強了心血管系統的機能,使訓練內容多樣化,這樣訓練興趣高,收效大。
(2)速度訓練:現在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多數是「半路起家」,長時間奔跑能力較強,而5000, 1000。米的水平卻不高,因此,對速度訓練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妥善安排。考慮到隊員的年齡較大和基礎不牢,我們則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在努力提高馬拉松耐力跑的同時,使速度得到相應的提高,以適應比賽的需要(表21),我們採用如下訓練方法:①快速長跑:15' -35'; ②無氧訓練:間歇跑10一12X (400 m-1-100 m):節奏跑(400一1200 m) X 6一8,也可以從長2000 -1600 -1400-1200-800 -400米中間休息3到4分,也可作8 X1000 m ( 3' 10")反復跑,組間休息6'^-8'.②專項力量訓練:上坡跑、抗阻力跑等,坡度不太陡,能保持跑的正確姿勢,沒有長的坡度(200 m以上),就多跑幾次短跑,跑時注意向前性,保持正常步幅。坡度訓練可一直繼續到比賽前三周,接近比賽前三周上坡跑可由200-250米縮短到60-80米,長坡放鬆跑,縮短距離後要加快,接近短跑速度,反復進行,如3-5次x2組,組間休息1',經過一個階段的練習後便可跑10次x2組,組間休息3'。賽前三周,每周這樣訓練一次,就會覺得體力充沛,達到良好的競技狀態,投入比賽. (3)柔韌性練習:跑者平時訓練,由於時間不充足,思想又不重視,經常不做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性體操.多數人,柔韌性很差,體前屈只能手指觸地.柔韌性對途中跑動作是否能舒展,步幅是否開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直接舒展起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跑的速度.因此,要求跑步者每天在准備活動中做一些正壓腿、正踢腿、前後左右劈腿和其它柔韌性練習,時間約15'。.途中跑時步幅才有舒展感,消除了步子拉不開的現象,也可避免肌肉拉傷. (優秀馬拉松運動員的,耐力系數平均值高於我國,他們有繼續提高馬拉松成績的速度基礎.市隊馬拉松運功員,襯力系數雖高,但也只能達到一般水平。國內外優秀馬拉松運動員,由於有良好的500。術和1000。米速度,當他們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場內與場外訓練相結合:
場內便於進行有強度的場地訓練和帶器械的練習,克服以往隊員單純在公路上跑很長的距離而不要求強度的做法。有的隊員由於缺乏5000 m, 10000。比賽的基礎,開始練習就跑很長的距離,因此,各項成績提高緩慢。因隊員各自參加訓練的動機不同,個別隊員不願改變他們習』質了的平日練習內容,怕強度訓練。為了防止訓練過度,在採用間歇訓練、反復訓練、變速訓練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強度;在持續時間延長,強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更應控制.同時應注意訓練後的恢復,』將場地段落跑和場外的有氧耐力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越野跑、公路跑、坡度跑、自然地形跑的訓練,可避免在場地練習時單調、呆飯、易產生疲勞的缺點,提高了隊員耐久跑的積極性,完成了更大的跑量。實踐證明:這種耐力訓練對善內臟器官機能和提高有氧代謝能力;發展一般耐力水平和增強腿部力量較為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種耐力訓練,可以使心臟得到有效的擴張,增加心肌擴張潛在能力的儲備和心輸出量,但是,過多的耐力訓練也會使心肌「收縮儲備力」下降,心肌出現動力不足,心輸出量降低,不僅影響速度;而且影響耐力。
同樣,雖然場地段落跑速度訓練可以提高心肌「收縮儲備力」,增加心臟排空能力,增大心輸出量;適應比賽與提高馬拉松速度的需要,但是數量過多,強度過大的速度訓練,也會由於心肌「收縮儲備力」過份地增加,而使心臟擴張能力受到影響,導致心輸出量下降,影響運動員的耐力.
因此,通常在安排場外耐力訓練與場內速度訓練的比例時,以及在應用強度大小時都必須產格注意以上兩個方面的關系。
(三)展練與午練相結合:
根據餘暇時間的結構特點,體育鍛煉多安排在清晨.然而,究竟早晨訓練會不會有害於健康,能否有助於成績的提高?
科學試驗證明,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內的能源對晨跑來說,是很充足的,清晨,人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最旺盛,它能動員身體機能,促進體內糖元的代謝,使人體適應一於長跑時肌肉活動的需要。這時練跑,人不易疲勞,並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同時,一早晨空氣新鮮,晨跑訓練能使體內獲得更多氧氣,促進新陳代謝,對增強心肺功能十分有益。
巴甫洛夫指出:由於每天有嚴格的生活制度的影響,一定神經過程的定型就在大腦皮層中逐漸形成和鞏固起來.這就說切為什麼習慣於早晨訓練的運動員,能毫不困難地去進行早晨訓練,而且還感到自己的精神很愉快。
早晨訓練是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基本訓練,但當晨練作為午練的補充訓練時,晨練的負荷量就應該比午練小些,同時要考慮到前一天的運動量和訓練內容。對帶有檢查性的訓練,應有較長時間的恢復,一天訓練兩次時,一般應等恢復了再訓練,有時恢復不到原來水平,也可以繼續進行,但不能老是這樣搞,否則就會走下坡路.訓練後恢復得快慢與刺激強度、量、密度以及待續時間有關,與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也有關,一般來說,運動員訓練水平越高,恢復得就越快。
運動員在早晨訓練時,對於習慣了的運動量是不會感到負擔過重的。
(四)重點訓練日與非重點日相結合:
一定要在重點日與非重點日相結合的基礎上安排訓練.我們一般採取星期日重點訓練日+星期一、二非重點日十星期三重點日+星期四非重點日+星期五重點日+星期六非重點日的方法,連續交替進行.這種強度訓練日與松訓練日相結合的方法,使運動訓練有張有馳,提高了跑的質量.如果肩毛鬍子一把抓放,沒有重點課做保證,跑得雖多,而質量卻不高,跑得越多越難恢復,往往造成過度疲勞.
(五)運動量要大、中,小相結合:
我們採用周期節奏,每月四周一循環:第一、二周(大)耐力周,突出量,以完成數量為主,第三周(中)專項周,保持一定量(相當前周的3/4 ),提高一下強度,第四周(小)身體訓練周,放鬆調整。
由於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對量的適應能力快,但對強度適應能力慢,易產生過度疲勞的弱點,這就要求節奏明顯,我們安排一周中身體素質訓練不少於兩次,要求練習動作快,幅度大,強度低,組間有間歇.大訓練量訓練,一周安排2-3次,強度訓練每周以兩次為宜。周訓練次數8-10次為宜。這樣,由於平時練習課次少,周期也不長,不會造成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實踐證明,周訓練量冬訓:男140-180k m,女120-150k m:夏訓:男120^-180km;女90-130k m為宜。馬拉松比賽,全年不得超過兩次。
(六)、分散與.集中訓練相結合:
業余馬拉松隊的訓練是以分散訓練為主,集中訓練為輔的。集中訓練日,隊員可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訓練,而大部分時間,隊員是在無教練親自指導下,進行分散訓練.由於隊員A練刻苦,事業心強,加之三三倆倆的結伴訓練,也起到相互促進與監督的作用。但是,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影響,隊員在訓練計劃的執行上卻有不小差別,分散訓練時執行計劃得好壞,直接影響集中訓練時的效果,所以說分散訓練是集中訓練的保證,而集中訓練的結果,又在不斷檢驗、指導、推動著隊員分散訓練時計劃的執行,兩者互相依存,有機結合,缺一不可。
Ⅱ 馬拉松行訓練,如何提高跑步配速
不管是跑5km、10km,半馬全馬,還是超級馬拉松,許多跑步者都很關心如何才能提高配速。然而,提高跑步配速卻絕非易事,需要專注度、決心及科學訓練。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配速。配速是在馬拉松運的訓練中常用的一個速度指標,指跑完每公里所需要的時間。例如,跑2公里需要15分鍾,那配速就是每公里7分30秒。對於經驗豐富、水平較高的跑步者,配速的把握可以靠速度感,把實際速度和配速聯系起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可以利用運動手錶或者手機運動APP的GPS定位功能及各類數據,獲取跑步配速。
影響跑步配速的因素有很多,跑前熱身、正確的跑步姿勢、跑步前中後的能量補充、平時注重飲食健康及營養、合適的跑步裝備等都是前提條件,比較容易理解,在此不做過多闡述。今天我們著重探討一下影響跑步配速的其他因素。
對於初級跑步者來說,跑量往往不足,每次跑步距離可能集中在4-10公里的范圍內,對這部分跑友來說,單純的提高配速難度相對較大。沒有一定跑量積累作為基礎,單純的提高每公里的速度,會存在速度提高後不能長時間堅持,速度忽快忽慢的問題,這樣很快就會感到疲勞,甚至不能堅持繼續跑,最終導致跑步距離嚴重縮短耗時增加等情況。對於這部分跑步者來說,首先要做的是堅持以自己舒適的速度,在心率可承受范圍內進行跑步練習,逐步增加跑步距離(建議每周內單次跑量的增加量不超過10%),達到一定的跑量後再追求速度。在跑量增加的同時,也會發現配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對於有一定跑量且有一定體能儲備的跑步者來說,想要進一步提高配速可以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練習:
1. 提高心肺耐力
從配速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配速指的是跑完一公里所用的時間,它可以表明跑完一公里總共用時的多少,但並不能反映出跑這一公里的過程中的實時速度變化情況。對於水平較好的跑步者,更應該多關注一下自己的實時速度曲線。想要提高整體的配速,又跑的輕松,應該加強對速度的控制能力,把做到勻速跑作為自己的目標。然而,想要做到勻速,就需要有較好的能量儲備且相對穩定的輸出功率。想要在相對較高的速度下跑的輕松,就需要有較好的心肺能力。
高強度間歇性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HIIT。HIIT是一種很有效的提高心肺耐力的訓練方法,是專業運動訓練領域經常採用的訓練方法,以短時間間歇性劇烈活動為特徵,間以休息或小強度運動。HIIT通過採用不斷變化的運動負荷刺激,使機體產生特定的生理學適應。HIIT訓練的運動方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其制定的依據主要是訓練對象的身體機能水平、發展目標、訓練條件等,通過控制訓練過程中的運動負荷強度、間歇時間、間歇方式等因素來提高訓練效果。日常鍛煉中較為直接的監測方式為心率,最好可達到最大心率的80%或以上。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訓練模式:
跳繩:跳繩除了可以達到增加心肺耐力的目的,還可以提高機體及神經系統靈活性,促進身體協調性,同時可以鍛煉落地時身體如何更好地緩沖地面反作用力。對於普通鍛煉者來說,可以採用慢跳半分鍾,快跳半分鍾或雙搖半分鍾,單搖半分鍾的方式,根據自身情況進行10-20分鍾。
變速跑:變速跑也是近年來比較提倡的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跑步時慢跑、快跑交替進行。它的特點是使機體在多變的狀態下訓練,實際刺激強度比單純慢跑要大很多,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和肌肉的刺激都相對更大。對剛開始接觸變速跑的訓練者來說,慢跑時間要長一些、次數多一些,快跑時間短一些、次數少一些。例如:慢跑10分鍾-快跑30秒-慢跑5分鍾,或者慢跑400米,快跑100米等。需要注意的是:快跑時要盡力沖刺,慢跑時也不要驟然停止。
功率自行車:對健康年輕人來說,利用功率自行車進行HIIT訓練時,每次訓練可包括全力沖刺(負荷:7.5%自身體重)和低強度蹬騎(功率:60W),總時間10分鍾左右。
Insanity:如果覺得單純的訓練太枯燥,大家也可以試著練習Insanity。這是一套很火熱的塑身健身操,由著名健身教練Shaun T出品,無需任何器械,男女均可練習。
2. 增強肌肉力量
中長距離的跑步雖然是有氧運動,但是對臀腿部肌群力量、核心肌群力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臀腿部肌力。腿部力量大,爆發力強,起動快,跑步途中頻率快。特別提醒一點:注意肌肉鍛煉的平衡性。例如,對於靜坐少動的人來說,大腿內側肌肉相對薄弱,這樣跑步時會感到吃力,而且容易出現拉傷,所以應加強大腿內側肌肉的鍛煉。
鍛煉方法:徒手雙腿深蹲、單腿深蹲、單腳硬舉、弓箭步、靠牆靜蹲等。每個動作10-15次,重復3組。
上肢力量。上肢力量練習,可以提高肩部、臂部的肌肉力量與耐力。研究表明:通過合理利用雙臂,跑步者的成績可以提高約12%。尤其是對於初級跑步者來說,跑幾公里後經常會覺得手臂疲勞,這是一定的上肢力量鍛煉是很有必要的。相對簡單的方法就是俯卧撐,上肢力量較為薄弱的女性跑步者可以採用跪式俯卧撐。
核心區力量。強大的核心區力量可以幫助跑步者更好的發力、輸出更快的跑步速度。可以通過腹橋、背橋、側橋、仰卧起坐、仰卧舉腿等無負重或克服自身體重的訓練方法來加強核心區域肌群的肌肉力量。
3.增加步頻
步頻,即腳步的頻率,指的是跑步時兩腿在單位時間內交替的次數,是決定跑速的重要因素之一。跑步過程中頻率快慢與日常訓練密切相關,跑步者可以在日常訓練時有意的提高頻率,以適應在高頻率下跑步,從而提高跑步配速。180次/分的步頻被推薦為較為快速、有效的跑步步頻。然而,廣大跑步者基準水平不同,因此可以在日常練習中,採用計算一分鍾內步頻,然後將此步頻加倍的方式進行專門針對提高步頻的訓練。
Ⅲ 八百米的訓練方案
一、變速跑、間歇跑是體育考生米訓練的主要手段
800米跑是一種有氧無氧跑的典型項目。對有氧供能和無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訓練既要改善心臟和循環系統功能,增強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強無氧供能的能力。
變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臟容量,改善跑的過程中心臟對循環系統的泵血能力,從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謝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間歇跑的生理效果,是引起肌肉中的血液的「過度酸化」,為了消除「過度酸化」對肌肉工作能力的影響,就要求血液中有大量的鹼儲備,發揮中和作用。運動員有了更好地抵抗較長時間「過度酸化」和供氧不足的能力,便提高了無氧供能能力,即提高了速度耐力。
勻速跑(或定時跑)也有變速跑同樣的生理效果,經常採用,會對肌肉收縮的生物化學變化發生影響,使肌肉中肌糖元增多,有氧分解產生能量供給肌肉收縮的能力提高,而相反地使發揮速度所需要的無氧分解能力,因得不到鍛煉而相對削弱,所以會影響速度,進而影響其他專項成績,因此不適宜體育考生的800米訓練。
體育考生800米訓練, 第一階段多採用變速跑訓練;第二階段變速跑和間歇跑訓練交替採用;第三階段多採用間歇跑的訓練。
二、周訓練計劃中,800米訓練的合理安排
周訓練計劃是根據階段訓練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內容與要求制定的。在制定周訓練計劃時,要准確地掌握學生的訓練情況,根據學生現有的訓練水平,周密地考慮訓練的運動負荷量,兼顧各專項訓練。周訓練計劃中的800米訓練安排:在第一、第二階段,每周一般要有兩次,第三階段每周不得少於一次,訓練間隔不得少於兩天;必須與力量素質訓練(特別是杠鈴負重練習)叉開,一般安排在大強度力量素質訓練前一到兩天,或者周末,通過星期天的調整,以求達到超量恢復。
三、一次訓練課運動量及強度安排
體育考生800米訓練,第一階段逐漸增加運動負荷量,第二階段在增加運動負荷量的同時加大運動負荷強度,第三階段只上強度而不增加運動量(或適量減小運動量)。下面是第二階段800米訓練運動量及強度的課計劃安排:
1. 變速跑的運動量及強度安排
每次訓練課的跑量是800米專項距離的4倍左右,如採用150米、200米快速跑,中間用100米慢跑作為調整,訓練量為:跑12~14個快跑150米+慢跑100米;或者跑10~12個快跑200米+慢跑100米。快跑段的強度不低於70%,慢跑段的時間不超過快跑段時間的三倍。
2. 間歇跑的運動量及強度安排
每次訓練課的跑量是800米專項距離的3倍左右,如採用200米、300米、400米的間歇跑,訓練量為:10~12個200米跑;或者6~8個300米跑;或者5~6個400米跑。跑的強度不低於自己最高速度的80%為最佳。如果跑的強度在70%以下,對人的機體就沒有足夠刺激,對提高成績意義不大。
一、方法
這種訓練方法比較簡單,出現在20世紀初,基本上依賴運動員自己的天賦,運動員以自我練習為主,量和強度都很小,其特點是訓練的距離和時間遠遠超過比賽的距離和時間,且用速為勻速,地點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進:上世紀20年代後,人們對這種訓練方法作了改進,主要做法是把速度訓練和耐力
訓練結合起來,跑的量和強度都有所增加,並且對全年的訓練時期作了一定的劃分。各訓練階段的訓練手段有明顯區別。准備階段的訓練具有一定的量和強度;比賽時期的速度訓練內容有較大增加。「接近或達到比賽距離的強度跑」這一訓練手段就是從這時開始的。這種訓練方法主要以芬蘭人為代表。30年代後,以美國教統員米·黑非為代表的美國、英國、芬蘭的中長跑界在使用郊外長時間勻速訓練的基礎上,採用田徑場地圳練,主要是一些速度訓練。
2、理論依據:訓練時間長於30分鍾的不間斷跑的心率保持在140——160次/分鍾,對於發展運動
員心臟功能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顯。
3、取得的成績:芬蘭運動員帕·努爾米於1924年第8屆奧運會中長跑比賽中獲得4枚金牌,其後10年間13次打破5個項目的世界紀錄。受益於這種訓練方法的還有美國運動員比采恩倫,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績創造了1500米的世界紀錄。
這種訓練方法是瑞典中長跑被教練員古斯塔·赫邁爾創造發明的,「法特萊克」瑞典語的意思是「速度游戲」,其訓練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環境如田野、樹林、沙地等進行走、慢跑、快跑的練習、運動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決定加速、放鬆的時間和距離。這種訓練的特點是利用自然環境的條件及游戲使運動員的心理比較放鬆,很好。訓練的距離一般為10——20公里。加速的距離一般為600——2000米。
1、理論依據:「法特萊克」訓練法通過野外變化速度跑的方式.將運動員的心率控制在130——180次/分鍾之間,既發展了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又發展了運動員的無氧能力。同時,對運動員的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調節作用。
2、取得的成績:在「法特萊克」法的訓練下,瑞典運動員黑格和安德森創造了20年不敗的神話。
(三)間歇訓練法
此方法是德國中長跑教練員波·格施勒和生理學家萊因德爾,於20世紀40年代共同創造的。間歇訓練法是對多次練習的間歇時間作出嚴格的規定,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狀態下,反復進行練習的訓
練方法。訓練中將間歇訓練分為三種類型:高強性間歇訓練、強化性間歇訓練(A、B型)、發展性間歇訓練。高強性間歇訓練時間小於40秒,心率190次/分鍾恢復為120——140次/分鍾,強度大,間歇很不充分。強化性間歇訓練A型訓練時間小於40——90秒,心率180次/分鍾恢復為120——140次/分鍾,強度大,間歇不充分;B型訓練時間小於90——180秒,心率170次/分鍾恢復為120——140次/分鍾,強度較大,間歇不充分。發展性間歇訓練時間大於5分鍾,心率160次/分鍾恢復為120次/分鍾,強度中等,間歇不充分。間歇方式均為走和輕跑。
1、理論依據:通過嚴格的間歇過程,可使運動員的心臟功能得到明顯的增強;通過調節運動負荷的強度,可使機體各機能產生與有關運動項目相匹配的適應性變化;通過不同類型的間歇訓練,可使糖酵解代謝功能能力或磷酸鹽與糖酵解混合代謝的功能能力或糖酵解與有氧代謝混合功能能力或有氧代謝功能能力得到有效地發展和提高;通過嚴格控制間歇時間,有利於運動員在激烈對抗和復雜困難的比賽環境中穩定、鞏固技術動作;通過較高負荷心率的刺激,可使肌體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確保運動員在保持較高強度的情況下具有持續運動的能力。
2、取得的成績:通過間歇訓練的應用,使德國運動員在20世紀40——50年代先後3次打破世界紀錄。
(四)重復訓練法
訓練中多次重復幾個固定的段落,段落可以短、等於或者稍長於比賽段落,休息間歇時間較長,心率恢復到110——100次/分時繼續訓練。重復訓練法的核心是五大結構(段落長度、跑的速度、重復次數、間歇時間、休息方式)和三種類型,即短時間重復訓練法(時間小於30秒,強度最大,間歇時間相對充分,間歇方式走或坐)、中時間重復訓練法(時間30秒——2分鍾,強度次大,間歇時間相對充分,間歇方式走或坐)、長時間重復訓練法(時間2——5分鍾,強度較大,間歇時間相對充分,間歇方式走或坐)。
1、理論依據:通過重復訓練,可使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得到明顯的增強,產生與有關運動項目相匹配的適應性變化;通過不同類型的重復訓練,有利於運動員在激烈對抗和復雜困難的比賽環境中穩定發揮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成績。
2、取得的成績:重復訓練成功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時運動員羅·莫恩斯,在1955年打破了保持16年
之久的800米1分45秒7的世界紀錄。
(五)馬拉松訓練法
60年代紐西蘭的里迪亞德推崇「公里數創造冠軍」的理論,創造了馬拉松訓練法。運用這種方法培養了兩個奧運會冠軍並創造了5項世界紀錄。從而使世界中長跑分為在自然環境中的勻速和任意變速的訓練方法與跑道上間歇訓練方法兩大訓練體系。
(六)高原訓練法
受到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啟示,中長跑又創造了強化訓練手段——高原訓練法,這種訓練方法
促進了世界中長跑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二、要求
(一)准備期:訓練重點放在發展運動員的全面身體素質和一般專項能力,方法主要以不間斷長跑訓練法和「法特萊克」訓練法,結合速度和一般力量練習,發展運動員的有氧水平,提高運動員跑的能力。
(二)競賽期:以發展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保證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為重點,方法可以選擇間歇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對運動員的跑量和強度通過心率加以控制,逐步形成競技狀態,並將最佳競技狀態保持到比賽。
(三)恢復期:以慢跑、帶有游戲特點的「法特萊克」跑、球類活動以及醫學和心理學措施進行身體恢復和心理疲勞的消除。
三、應用
(一)磷酸原無氧供能系統的訓練以6——10秒的爆發力練習為主,練習採用30——60米的重復跑
和行進間跑、10秒左右的跳躍、越野中30——50米的沖刺跑等。糖原無氧酵解供能系統的訓練採用10——120秒的間歇訓練法。
(二)採用持續訓練法,中等強度用長時間持續跑40——100分鍾,無氧閾強度持續跑15——30鍾,心率160次/分左右。
(三)採用間歇訓練法,短段落間歇次數多,心率150——160次/分左右(200米快/100米慢14——16次,400米快/100米慢10——12次),長段落間歇次數少,心率160——170次/分左右(例如1000米快/200米慢8——10次、2000米快/200米慢4——6次等)。
Ⅳ 跑馬拉松應該如何訓練呢
我有一個練田徑的同學,他告我說,先要准備活動,壓腿,高抬腿,想兩旁橫踢腿,准備上30分鍾即可,把身體弄得活動靈活了就行,然後開始在操場上先慢跑,然後逐漸加快(在第十圈的時候),然後盡量保證速穩定,節奏要掌握好,等20圈後,再猛跑最後一圈,練習一下忍耐力,最後跑完後要學會放鬆,這樣肌肉才能將你的練習強度吸收掉。不過這樣比較費時間,你也可以平常多爬爬樓,練下耐力就行,其他的我也不清楚了,就是這了,希望你跑步跑出好成績!加油!
Ⅳ 馬拉松訓練
現代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訓練的特點:是訓練量大,訓練強度高,一天進行兩次訓練,總時間有時長達6個
小時以上。
現代馬拉松訓練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重點突出大里程訓練,澳洲、日本運動員被廣泛接受,他
們每周訓練量為210-25。公里,如克萊頓准備期達280-35。公里。另一種是重點抓質量訓練,如歐美運動
員,他們是在越野跑的基礎上增加場地訓練。.總之,堅持長期的科學訓練,是他們取得勝利的基礎. 在
我國馬拉松運動員中,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內蒙為代表的耐力型運動員,一種是以雲南為代表的速度型
運動員,兩種訓練都有很好成績表現,從長遠角度出發,後者有較廣闊的發展前途.速度對馬拉松成績的
影響.
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究竟如何起步呢?我們採取在努力提高有氧耐力訓練的同時,重視無氧耐
力的速度訓練的方法。
實踐證明,對於具備一定速度基礎的長跑運動員,應在不影響學習、工作、健康與訓練質量的前提下
,進行不間斷的有氧耐力訓練,三個半月後,即可見效.即:每周可有一次超長(30,35km)和一次稍長(
20,25km)訓練;每周另外幾天為短距離訓練(10,12km)。賽前兩周可跑30km(比賽的平均速度);賽前一周可
跑20km,採用此計劃的運動員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現在跑馬拉松的人們有常年堅持公路耐力跑的習慣,一般耐力發展較好,自練能力較差,生活無規律
,但是,對全面身體訓練不夠:尤以速度、力量素質發展更差,訓練缺乏科學性.
參加馬拉松競賽,就其性質來說,有兩種:一種是競技性;一種是健身性.後者居多數.根據我國職工余
暇時間及結構特點,我認為對我國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就近期來說,其指導思想,應以健身作為其
出發點,在訓練量的安排上,應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訓練條件、對象和該項運動特點,制定一套業余
馬拉松運動負的訓練方法。
在訓練中,我們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全面身體素質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馬拉松項目主要是以耐力為基礎,同時相應發展速度、力
量、協調、柔韌和靈敏等素質。在一定的有氧代謝訓練基礎上,加強專項耐力訓練,逐步提高成績。我們
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身體素質訓練.
(1)耐力訓練:有兩種形式,一是心血管耐力練習.①定時跑( 60'-120')小強度;②勻速跑(30' -"-
50')中等強度,③越野跑(定時、定距、勻速、變速);中等強度以上,④計時跑(反復跑、間歇跑),大強
度。二是肌肉耐力練習.一般人對耐力有誤解,認為鍛煉肌肉耐力與心血管耐力毫不相干,因而忽視肌肉
力量素質訓練,其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通過力量循環練習六個內容,進行6 --8組,時間為50'
".60',心率控制在150次/分,提高了肌肉耐力,同時也增強了心血管系統的機能,使訓練內容多樣化,
這樣訓練興趣高,收效大。
(2)速度訓練:現在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多數是「半路起家」,長時間奔跑能力較強,而5000, 1000。米
的水平卻不高,因此,對速度訓練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妥善安排。考慮到隊員的年齡較大和基礎不牢,
我們則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在努力提高馬拉松耐力跑的同時,使速度得到相應的提高,以適應比
賽的需要(表21),我們採用如下訓練方法:①快速長跑:15' -35'; ②無氧訓練:間歇跑10一12X (400 m-1
-100 m):節奏跑(400一1200 m) X 6一8,也可以從長2000 -1600 -1400-1200-800 -400米中間休息3到4分
,也可作8 X1000 m ( 3' 10")反復跑,組間休息6'^-8'.②專項力量訓練:上坡跑、抗阻力跑等,坡度不
太陡,能保持跑的正確姿勢,沒有長的坡度(200 m以上),就多跑幾次短跑,跑時注意向前性,保持正常
步幅。坡度訓練可一直繼續到比賽前三周,接近比賽前三周上坡跑可由200-250米縮短到60-80米,長坡放
松跑,縮短距離後要加快,接近短跑速度,反復進行,如3-5次x2組,組間休息1',經過一個階段的練習
後便可跑10次x2組,組間休息3'。賽前三周,每周這樣訓練一次,就會覺得體力充沛,達到良好的競技狀
態,投入比賽. (3)柔韌性練習:跑者平時訓練,由於時間不充足,思想又不重視,經常不做准備活動和整
理活動性體操.多數人,柔韌性很差,體前屈只能手指觸地.柔韌性對途中跑動作是否能舒展,步幅是否開
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直接舒展起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跑的速度.因此,要求跑步者每天在准備活動中做
一些正壓腿、正踢腿、前後左右劈腿和其它柔韌性練習,時間約15'。.途中跑時步幅才有舒展感,消除了
步子拉不開的現象,也可避免肌肉拉傷. (優秀馬拉松運動員的,耐力系數平均值高於我國,他們有繼續
提高馬拉松成績的速度基礎.市隊馬拉松運功員,襯力系數雖高,但也只能達到一般水平。國內外優秀馬
拉松運動員,由於有良好的500。術和1000。米速度,當他們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場內與場外訓練相結合:
場內便於進行有強度的場地訓練和帶器械的練習,克服以往隊員單純在公路上跑很長的距離而不要求
強度的做法。有的隊員由於缺乏5000 m, 10000。比賽的基礎,開始練習就跑很長的距離,因此,各項成
績提高緩慢。因隊員各自參加訓練的動機不同,個別隊員不願改變他們習』質了的平日練習內容,怕強度
訓練。為了防止訓練過度,在採用間歇訓練、反復訓練、變速訓練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強度;在持續時
間延長,強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更應控制.同時應注意訓練後的恢復,』將場地段落跑和場外的有氧耐力
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越野跑、公路跑、坡度跑、自然地形跑的訓練,可避免在場地練習時單調、呆飯
、易產生疲勞的缺點,提高了隊員耐久跑的積極性,完成了更大的跑量。實踐證明:這種耐力訓練對善內
臟器官機能和提高有氧代謝能力;發展一般耐力水平和增強腿部力量較為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種耐力訓練,可以使心臟得到有效的擴張,增加心肌擴張潛在能力的儲備和心
輸出量,但是,過多的耐力訓練也會使心肌「收縮儲備力」下降,心肌出現動力不足,心輸出量降低,不
僅影響速度;而且影響耐力。
同樣,雖然場地段落跑速度訓練可以提高心肌「收縮儲備力」,增加心臟排空能力,增大心輸出量;
適應比賽與提高馬拉松速度的需要,但是數量過多,強度過大的速度訓練,也會由於心肌「收縮儲備力」
過份地增加,而使心臟擴張能力受到影響,導致心輸出量下降,影響運動員的耐力.
因此,通常在安排場外耐力訓練與場內速度訓練的比例時,以及在應用強度大小時都必須產格注意以
上兩個方面的關系。
(三)展練與午練相結合:
根據餘暇時間的結構特點,體育鍛煉多安排在清晨.然而,究竟早晨訓練會不會有害於健康,能否有
助於成績的提高?
科學試驗證明,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內的能源對晨跑來說,是很充足的,清晨,人體內腎上腺皮質
激素分泌最旺盛,它能動員身體機能,促進體內糖元的代謝,使人體適應一於長跑時肌肉活動的需要。這
時練跑,人不易疲勞,並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同時,一早晨空氣新鮮,晨跑訓練能使體內獲得更多氧氣,
促進新陳代謝,對增強心肺功能十分有益。
巴甫洛夫指出:由於每天有嚴格的生活制度的影響,一定神經過程的定型就在大腦皮層中逐漸形成和
鞏固起來.這就說切為什麼習慣於早晨訓練的運動員,能毫不困難地去進行早晨訓練,而且還感到自己的
精神很愉快。
早晨訓練是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基本訓練,但當晨練作為午練的補充訓練時,晨練的負荷量就應該比
午練小些,同時要考慮到前一天的運動量和訓練內容。對帶有檢查性的訓練,應有較長時間的恢復,一天
訓練兩次時,一般應等恢復了再訓練,有時恢復不到原來水平,也可以繼續進行,但不能老是這樣搞,否
則就會走下坡路.訓練後恢復得快慢與刺激強度、量、密度以及待續時間有關,與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也有
關,一般來說,運動員訓練水平越高,恢復得就越快。
運動員在早晨訓練時,對於習慣了的運動量是不會感到負擔過重的。
(四)重點訓練日與非重點日相結合:
一定要在重點日與非重點日相結合的基礎上安排訓練.我們一般採取星期日重點訓練日+星期一、二非
重點日十星期三重點日+星期四非重點日+星期五重點日+星期六非重點日的方法,連續交替進行.這種強度
訓練日與松訓練日相結合的方法,使運動訓練有張有馳,提高了跑的質量.如果肩毛鬍子一把抓放,沒有
重點課做保證,跑得雖多,而質量卻不高,跑得越多越難恢復,往往造成過度疲勞.
(五)運動量要大、中,小相結合:
我們採用周期節奏,每月四周一循環:第一、二周(大)耐力周,突出量,以完成數量為主,第三周(中
)專項周,保持一定量(相當前周的3/4 ),提高一下強度,第四周(小)身體訓練周,放鬆調整。
由於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對量的適應能力快,但對強度適應能力慢,易產生過度疲勞的弱點,這就要求
節奏明顯,我們安排一周中身體素質訓練不少於兩次,要求練習動作快,幅度大,強度低,組間有間歇.
大訓練量訓練,一周安排2-3次,強度訓練每周以兩次為宜。周訓練次數8-10次為宜。這樣,由於平時練
習課次少,周期也不長,不會造成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實踐證明,周訓練量冬訓:男140-180k m,女120-
150k m:夏訓:男120^-180km;女90-130k m為宜。馬拉松比賽,全年不得超過兩次。
(六)、分散與.集中訓練相結合:
業余馬拉松隊的訓練是以分散訓練為主,集中訓練為輔的。集中訓練日,隊員可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
訓練,而大部分時間,隊員是在無教練親自指導下,進行分散訓練.由於隊員A練刻苦,事業心強,加之三
三倆倆的結伴訓練,也起到相互促進與監督的作用。但是,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影響,隊員在訓練計劃的
執行上卻有不小差別,分散訓練時執行計劃得好壞,直接影響集中訓練時的效果,所以說分散訓練是集中
訓練的保證,而集中訓練的結果,又在不斷檢驗、指導、推動著隊員分散訓練時計劃的執行,兩者互相依
存,有機結合,缺一不可。
Ⅵ 怎樣訓練馬拉松
現代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訓練的特點:是訓練量大,訓練強度高,一天進行兩次訓練,總時間有時長達6個
小時以上。
現代馬拉松訓練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重點突出大里程訓練,澳洲、日本運動員被廣泛接受,他
們每周訓練量為210-25。公里,如克萊頓准備期達280-35。公里。另一種是重點抓質量訓練,如歐美運動
員,他們是在越野跑的基礎上增加場地訓練。.總之,堅持長期的科學訓練,是他們取得勝利的基礎. 在
我國馬拉松運動員中,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內蒙為代表的耐力型運動員,一種是以雲南為代表的速度型
運動員,兩種訓練都有很好成績表現,從長遠角度出發,後者有較廣闊的發展前途.速度對馬拉松成績的
影響.
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究竟如何起步呢?我們採取在努力提高有氧耐力訓練的同時,重視無氧耐
力的速度訓練的方法。
實踐證明,對於具備一定速度基礎的長跑運動員,應在不影響學習、工作、健康與訓練質量的前提下
,進行不間斷的有氧耐力訓練,三個半月後,即可見效.即:每周可有一次超長(30,35km)和一次稍長(
20,25km)訓練;每周另外幾天為短距離訓練(10,12km)。賽前兩周可跑30km(比賽的平均速度);賽前一周可
跑20km,採用此計劃的運動員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現在跑馬拉松的人們有常年堅持公路耐力跑的習慣,一般耐力發展較好,自練能力較差,生活無規律
,但是,對全面身體訓練不夠:尤以速度、力量素質發展更差,訓練缺乏科學性.
參加馬拉松競賽,就其性質來說,有兩種:一種是競技性;一種是健身性.後者居多數.根據我國職工余
暇時間及結構特點,我認為對我國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就近期來說,其指導思想,應以健身作為其
出發點,在訓練量的安排上,應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訓練條件、對象和該項運動特點,制定一套業余
馬拉松運動負的訓練方法。
在訓練中,我們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全面身體素質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馬拉松項目主要是以耐力為基礎,同時相應發展速度、力
量、協調、柔韌和靈敏等素質。在一定的有氧代謝訓練基礎上,加強專項耐力訓練,逐步提高成績。我們
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身體素質訓練.
(1)耐力訓練:有兩種形式,一是心血管耐力練習.①定時跑( 60'-120')小強度;②勻速跑(30' -"-
50')中等強度,③越野跑(定時、定距、勻速、變速);中等強度以上,④計時跑(反復跑、間歇跑),大強
度。二是肌肉耐力練習.一般人對耐力有誤解,認為鍛煉肌肉耐力與心血管耐力毫不相干,因而忽視肌肉
力量素質訓練,其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通過力量循環練習六個內容,進行6 --8組,時間為50'
".60',心率控制在150次/分,提高了肌肉耐力,同時也增強了心血管系統的機能,使訓練內容多樣化,
這樣訓練興趣高,收效大。
(2)速度訓練:現在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多數是「半路起家」,長時間奔跑能力較強,而5000, 1000。米
的水平卻不高,因此,對速度訓練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妥善安排。考慮到隊員的年齡較大和基礎不牢,
我們則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在努力提高馬拉松耐力跑的同時,使速度得到相應的提高,以適應比
賽的需要(表21),我們採用如下訓練方法:①快速長跑:15' -35'; ②無氧訓練:間歇跑10一12X (400 m-1
-100 m):節奏跑(400一1200 m) X 6一8,也可以從長2000 -1600 -1400-1200-800 -400米中間休息3到4分
,也可作8 X1000 m ( 3' 10")反復跑,組間休息6'^-8'.②專項力量訓練:上坡跑、抗阻力跑等,坡度不
太陡,能保持跑的正確姿勢,沒有長的坡度(200 m以上),就多跑幾次短跑,跑時注意向前性,保持正常
步幅。坡度訓練可一直繼續到比賽前三周,接近比賽前三周上坡跑可由200-250米縮短到60-80米,長坡放
松跑,縮短距離後要加快,接近短跑速度,反復進行,如3-5次x2組,組間休息1',經過一個階段的練習
後便可跑10次x2組,組間休息3'。賽前三周,每周這樣訓練一次,就會覺得體力充沛,達到良好的競技狀
態,投入比賽. (3)柔韌性練習:跑者平時訓練,由於時間不充足,思想又不重視,經常不做准備活動和整
理活動性體操.多數人,柔韌性很差,體前屈只能手指觸地.柔韌性對途中跑動作是否能舒展,步幅是否開
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直接舒展起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跑的速度.因此,要求跑步者每天在准備活動中做
一些正壓腿、正踢腿、前後左右劈腿和其它柔韌性練習,時間約15'。.途中跑時步幅才有舒展感,消除了
步子拉不開的現象,也可避免肌肉拉傷. (優秀馬拉松運動員的,耐力系數平均值高於我國,他們有繼續
提高馬拉松成績的速度基礎.市隊馬拉松運功員,襯力系數雖高,但也只能達到一般水平。國內外優秀馬
拉松運動員,由於有良好的500。術和1000。米速度,當他們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場內與場外訓練相結合:
場內便於進行有強度的場地訓練和帶器械的練習,克服以往隊員單純在公路上跑很長的距離而不要求
強度的做法。有的隊員由於缺乏5000 m, 。比賽的基礎,開始練習就跑很長的距離,因此,各項成
績提高緩慢。因隊員各自參加訓練的動機不同,個別隊員不願改變他們習』質了的平日練習內容,怕強度
訓練。為了防止訓練過度,在採用間歇訓練、反復訓練、變速訓練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強度;在持續時
間延長,強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更應控制.同時應注意訓練後的恢復,』將場地段落跑和場外的有氧耐力
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越野跑、公路跑、坡度跑、自然地形跑的訓練,可避免在場地練習時單調、呆飯
、易產生疲勞的缺點,提高了隊員耐久跑的積極性,完成了更大的跑量。實踐證明:這種耐力訓練對善內
臟器官機能和提高有氧代謝能力;發展一般耐力水平和增強腿部力量較為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種耐力訓練,可以使心臟得到有效的擴張,增加心肌擴張潛在能力的儲備和心
輸出量,但是,過多的耐力訓練也會使心肌「收縮儲備力」下降,心肌出現動力不足,心輸出量降低,不
僅影響速度;而且影響耐力。
同樣,雖然場地段落跑速度訓練可以提高心肌「收縮儲備力」,增加心臟排空能力,增大心輸出量;
適應比賽與提高馬拉松速度的需要,但是數量過多,強度過大的速度訓練,也會由於心肌「收縮儲備力」
過份地增加,而使心臟擴張能力受到影響,導致心輸出量下降,影響運動員的耐力.
因此,通常在安排場外耐力訓練與場內速度訓練的比例時,以及在應用強度大小時都必須產格注意以
上兩個方面的關系。
(三)展練與午練相結合:
根據餘暇時間的結構特點,體育鍛煉多安排在清晨.然而,究竟早晨訓練會不會有害於健康,能否有
助於成績的提高?
科學試驗證明,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內的能源對晨跑來說,是很充足的,清晨,人體內腎上腺皮質
激素分泌最旺盛,它能動員身體機能,促進體內糖元的代謝,使人體適應一於長跑時肌肉活動的需要。這
時練跑,人不易疲勞,並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同時,一早晨空氣新鮮,晨跑訓練能使體內獲得更多氧氣,
促進新陳代謝,對增強心肺功能十分有益。
巴甫洛夫指出:由於每天有嚴格的生活制度的影響,一定神經過程的定型就在大腦皮層中逐漸形成和
鞏固起來.這就說切為什麼習慣於早晨訓練的運動員,能毫不困難地去進行早晨訓練,而且還感到自己的
精神很愉快。
早晨訓練是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基本訓練,但當晨練作為午練的補充訓練時,晨練的負荷量就應該比
午練小些,同時要考慮到前一天的運動量和訓練內容。對帶有檢查性的訓練,應有較長時間的恢復,一天
訓練兩次時,一般應等恢復了再訓練,有時恢復不到原來水平,也可以繼續進行,但不能老是這樣搞,否
則就會走下坡路.訓練後恢復得快慢與刺激強度、量、密度以及待續時間有關,與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也有
關,一般來說,運動員訓練水平越高,恢復得就越快。
運動員在早晨訓練時,對於習慣了的運動量是不會感到負擔過重的。
(四)重點訓練日與非重點日相結合:
一定要在重點日與非重點日相結合的基礎上安排訓練.我們一般採取星期日重點訓練日+星期一、二非
重點日十星期三重點日+星期四非重點日+星期五重點日+星期六非重點日的方法,連續交替進行.這種強度
訓練日與松訓練日相結合的方法,使運動訓練有張有馳,提高了跑的質量.如果肩毛鬍子一把抓放,沒有
重點課做保證,跑得雖多,而質量卻不高,跑得越多越難恢復,往往造成過度疲勞.
(五)運動量要大、中,小相結合:
我們採用周期節奏,每月四周一循環:第一、二周(大)耐力周,突出量,以完成數量為主,第三周(中
)專項周,保持一定量(相當前周的3/4 ),提高一下強度,第四周(小)身體訓練周,放鬆調整。
由於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對量的適應能力快,但對強度適應能力慢,易產生過度疲勞的弱點,這就要求
節奏明顯,我們安排一周中身體素質訓練不少於兩次,要求練習動作快,幅度大,強度低,組間有間歇.
大訓練量訓練,一周安排2-3次,強度訓練每周以兩次為宜。周訓練次數8-10次為宜。這樣,由於平時練
習課次少,周期也不長,不會造成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實踐證明,周訓練量冬訓:男140-180k m,女120-
150k m:夏訓:男120^-180km;女90-130k m為宜。馬拉松比賽,全年不得超過兩次。
(六)、分散與.集中訓練相結合:
業余馬拉松隊的訓練是以分散訓練為主,集中訓練為輔的。集中訓練日,隊員可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
訓練,而大部分時間,隊員是在無教練親自指導下,進行分散訓練.由於隊員A練刻苦,事業心強,加之三
三倆倆的結伴訓練,也起到相互促進與監督的作用。但是,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影響,隊員在訓練計劃的
執行上卻有不小差別,分散訓練時執行計劃得好壞,直接影響集中訓練時的效果,所以說分散訓練是集中
訓練的保證,而集中訓練的結果,又在不斷檢驗、指導、推動著隊員分散訓練時計劃的執行,兩者互相依
存,有機結合,缺一不可。
Ⅶ 怎麼制定半程馬拉松三個月訓練計劃
具體方案如下:
長短跑並無太大的區別 都需要後臀肌的力量 短跑用它是爆發力的作用 長跑用它是堅持擺動大腿的力量 都要用後臀肌!!!短跑還要小腿肌肉發達 很關鍵 長跑的上肢肌肉很關鍵 需要長時間的擺動 而且都還要用到腹肌和背肌 這是力量練習中必不可少的 和後臀肌一樣重要!!!
簡練的告訴你 心肺能力必須好 但體力太差 需要力量的練習 多加啞鈴的訓練 增強下肢的力量 綁沙袋也可以 上肢也要加強 長跑不僅是心肺要好 力量的基礎也很關鍵 所以加強力量是你目前最需要的!!!
跑步時調整好呼吸 節奏要穩定 步頻要穩定 不可做變速跑運動 全程要勻速 岔氣或者呼吸急促時要大口呼吸 增加吸氧量 學會調整自己的狀態 一般要採取跟隨跑的戰術 跟著別人 對方太慢就超過去尋找下一個目標繼續跟隨 以此類推 別人跟著你 不用慌 就按自己的節奏跑 對方超你時 跟著他 不管多快盡量跟住 因為跟隨跑省力氣!一個星期跑一次到兩次兩萬到三萬米 必須要有實踐和練習的效果 否則說是沒用的!!!
賽前多加練習 一天主攻短跑 為了速度 跑兩十個一千米 一天主攻長跑 為了體力和耐力 跑個三萬米 長短結合 以短促長 一天主攻力量 去力量房訓練 這樣是賽前最好的准備!!!
加油吧!!!
跑前當天的准備活動:慢跑兩千米 踢腿 高抬腿 後蹬跑各三趟30米 加速跑3趟50米的 然後拿跑鞋去檢錄 進入草場後 做幾個加速跑 還有五分鍾比賽脫衣服 做一個加速 上道時在起點雙腳蹦蹦 盡量保持比賽時有充分的熱量 足夠的興奮!!!
Ⅷ 業余馬拉松, 如何訓練
1、速度訓練
馬拉松運動員的速度通常是指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是看運動員1500米、米、10000米的運動水平,並非大家認為的100米、400米等短距離水平。通常,世界優秀馬拉松運動員的5000米、10000米水平也非常高。
(8)六套馬拉松訓練方案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持體溫。
在跑馬拉松之前,一定要注意保持體溫,不要到了場地以後,過早的脫衣服,而是要保存身體熱量,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身體沒熱起來而受傷。
2、賽前要注意預熱。
當馬拉松比賽開賽之前,一定要做適應性訓練,比如,可以在比賽開始前30分前進行熱身,從而能夠提高身體溫度,並且提高心臟的適合能力。
3、做好身體的保護。
比如一些比較肥胖的人,或者是腿部比較粗壯的人,一定要注意防止皮膚的磨損受傷,盡量在襠部塗抹一些凡士林膏,再有就是要將乳頭用創可貼貼上。
4、早餐不要吃太多。
如果確定了要跑馬拉松的話,一定要注意早餐的科學,我們在不吃多的情況下,要吃適當的食物,比如,白米粥一小碗、麵包一個、雞蛋二個,基本就可以了。
Ⅸ 冬天如何進行馬拉松訓練
如果馬拉松訓練很難,那麼在冬天訓練馬拉松是非常困難的。你現在不僅要擔心裡程數,還要考慮天氣、日照和無數其他因素。如果你正在為迪斯尼馬拉松或者類似的時間安排訓練,你別無選擇,只能在比賽當天變得強硬,或者接受懲罰。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冰柱和冰冷的路面,所以不要絕望!以下是我們在冬季跑步的一些小貼士。把大部分准備好,你就可以在比賽當天做好准備。
冬季完全恢復的重要性
我以前寫過關於恢復的話題,冬天也沒有什麼不同。雖然我沒有任何數量數據來支持這個觀點,但我確實相信冬季訓練對身體來說更困難。採取相同的步驟並在春天、夏天和冬天執行它們,我想你會發現大多數跑步者回報說冬季的訓練是最難的。
讓我們不要忘記,除了嚴酷的訓練和天氣,冬天還有很多其他的壓力,比如旅行、工作、經濟和家庭。用一種宏觀的方法來照顧自己,確保每次鍛煉不僅是最好的,而且你在其他地方也不會受到影響。選擇包括:
定期的睡眠時間每晚8小時的睡眠實際上讓你變得不可戰勝。真的。
伸展運動/ 瑜伽而不是恢復跑有時候跑太多反而不好,尤其是在冬天。通過在溫暖的地方進行力量訓練和伸展身體,可以持續不斷地保護身體
定期補充水份和整體飲食把你的嘴巴閉上,盡量減少熱飲的影響,拒絕辦公室廚房裡最新的免費節日點心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