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馬拉體育 > 頂級馬拉松賽事

頂級馬拉松賽事

發布時間:2021-02-19 08:12:32

Ⅰ 世界賞著名的賽車賽事有哪些

一級方程式賽車(F1/Formula 1)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是方程式汽車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世界上首次舉行賽車場上的賽車是1900年在法國的默倫。現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車場開始的, 現在每年舉行16場比賽,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安排比賽。現有的19支參賽車隊均為「一級方程式車隊協會 (FOCA) 」的成員。 車手必須持有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 」。每年全世界持有這種執照的車手不超過100人。

比賽設車手獎和車隊獎。 每場比賽的全程距離為305公里, 所用時間不超過2小時。每場比賽取前六名,車手獲得的分數依次為10, 6, 4, 3, 2, 1。在每一賽季結束後, 將車手在全年16場比賽中取13場最好的比賽成績相加得出總積分, 得分最高者為當年世界冠軍。車隊世界冠軍的計分方法與車手相同。

比賽使用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由底盤、發動機、 變速系統、 輪胎和空氣動力裝置等構成,最低重量為505公斤。底盤是以太空梭的構造科學為基本理論依據, 用碳化纖維製造的。 發動機依不同時期的比賽規則而變化, 自1995年開始, 規定使用汽缸容積為3.0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汽缸數目最多12個,輸出馬力為650匹。 變速器設有六至七個檔位, 並採用半自動變速系統。

使用的輪胎採用特殊合成橡膠製造, 分乾地與濕地兩種,以便於在不同氣候下使用。賽車的車身呈流線形, 在其前、後部設有擾流裝置和翼子板, 在運動中利用空氣動力學的原理產生下壓力量,增加輪胎的附著力,使賽車緊貼地面運動。

三級方程式汽車賽(F3/Formula 3)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外形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類似,但體積較小, 最低重量為455公斤, 配備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170馬力。

方程式3000(F3000/Formula 3000)

3.0公升方程式汽車賽。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設有國際大獎賽等比賽。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裝備8汽缸、工作總容積為3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475馬力。

亞洲方程式(Formula ASIA)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限在亞洲地區開展。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車身規格與三級方程式相似, 配備1台" 福特 "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輸出功率約160馬力。

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比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工作容積分為 12 - 14 個級別,在兩條並列長1500米、 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 1/4英里或1/8英里。比賽時每 2 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採用定點發車方法,加速行進,通過電子儀器測量從發車線到終點線的行駛時間評定成績。

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專用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車重500- 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 級的發動機容積達8930CC,輸出功率2500馬力, 速度達382公里/小時;「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發動機容積為8127CC,輸出功率5000馬力,速度可達460公里/小時; 「噴氣發燒友」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達10000馬力。

耐久賽(Grand Touring Car)

亦稱「GT賽」。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為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並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 2- 3 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 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 12小時, 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 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 8小時耐久賽。 回到頁首

印地車賽(Indy Car)

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設有世界錦標賽。該車賽起源於美國, 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由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 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制訂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積為 2.6- 3.4 公升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輸出功率700~850馬力。依不同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車賽(Kart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 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 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 始於1940年。由於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 F- 1」的搖籃。

創紀錄賽(Land-Speed Record-LSR)

在某個場地或路段以單車出發創造最高行駛速度記錄的汽車活動。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A - J共10個級別。

現今以輪胎驅動的汽車的最高速度記錄是1965年11月由賽默兄弟( Summer Brother )創造的,時速達660公里/小時;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驅動的汽車最高速度記錄是1983年由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 Richard Noble )駕駛他自己設計的 Thrust II 車在美國內華達州西北的鹽湖上創造的,時速達1019.89公里/小時。其發動機的輸出總功率為60000馬力。

拉力賽(Rally)

亦稱「多日賽」。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在一個國家內或者跨越數國舉行的既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考驗駕駛技術的長途比賽。

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賽段,交替進行,每個賽段的長度不超過30 公里。比賽採用單個發車方法,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副駕駛員(領航員)組成。以每個車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賽的時間和在行駛路段所受處罰時間累計計算最終成績,時間短者名次列前。比賽對行駛路段的行駛時間有嚴格限制,車組必須按規定的時間依次到每個時間控制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處罰。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年產量超過5000 輛的標准4座小客車和旅行車, 並按比賽規則改裝。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不準超過300馬力。

國際汽車拉力賽每年設有世界拉力錦標賽( 14站 )、歐洲拉力錦標賽( 11站, 難度系數分20/10/5/2 )、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非洲拉力錦標賽( 5站 )、中東拉力錦標賽(6站)等眾多大型賽事。

越野賽(Rallycross)

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經過幾個國家的領土、總長度超過 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賽稱馬拉松越野賽。除國際汽聯特別批准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採用單車發車方式。比賽每經過10個階段後至少休息 18個小時。

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 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 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 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Ⅱ 世界上有那些頂級的賽車比賽

世界賽車分類 賽車的分類和簡介賽車運動分為兩大類,場地賽車和非場地賽車。 場地賽車顧名思義,就是指賽車在規定的封閉場地中進行比賽。它又可分為方程式賽、轎車賽、運動汽車賽、GT耐力賽、短道拉力賽、場地越野賽、直線競速賽等。非場地賽車基本上的比賽場地不是封閉的,主要分拉力賽、越野賽及登山賽、沙灘賽、泥地賽等等。 賽車必須依照國際汽車聯合會制定頒發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製造,包括車體結構、長度和寬度、最低重量、發動機工作容積、汽缸數量、油箱容量、電子設備、輪胎的距離和大小等。 各級方程式賽車的製造程式不同。屬於方程式汽車比賽的項目有:F-1、 F-3000、 F-3、亞洲方程式、無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諾方程式、卡丁車方程式等。 一級方程式賽車(F1/Formula 1)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是方程式汽車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世界上首次舉行賽車場上的賽車是1900年在法國的默倫。現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車場開始的, 現在每年舉行16場比賽,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安排比賽。現有的19支參賽車隊均為「一級方程式車隊協會 (FOCA) 」的成員。 車手必須持有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 」。每年全世界持有這種執照的車手不超過100人。 比賽設車手獎和車隊獎。 每場比賽的全程距離為305公里, 所用時間不超過2小時。每場比賽取前六名,車手獲得的分數依次為10, 6, 4, 3, 2, 1。在每一賽季結束後, 將車手在全年16場比賽中取13場最好的比賽成績相加得出總積分, 得分最高者為當年世界冠軍。車隊世界冠軍的計分方法與車手相同。 比賽使用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由底盤、發動機、 變速系統、 輪胎和空氣動力裝置等構成,最低重量為505公斤。底盤是以太空梭的構造科學為基本理論依據, 用碳化纖維製造的。 發動機依不同時期的比賽規則而變化, 自1995年開始, 規定使用汽缸容積為3.0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汽缸數目最多12個,輸出馬力為650匹。 變速器設有六至七個檔位, 並採用半自動變速系統。 使用的輪胎採用特殊合成橡膠製造, 分乾地與濕地兩種,以便於在不同氣候下使用。賽車的車身呈流線形, 在其前、後部設有擾流裝置和翼子板, 在運動中利用空氣動力學的原理產生下壓力量,增加輪胎的附著力,使賽車緊貼地面運動。 三級方程式汽車賽(F3/Formula 3)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外形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類似,但體積較小, 最低重量為455公斤, 配備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170馬力。 方程式3000(F3000/Formula 3000) 3.0公升方程式汽車賽。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設有國際大獎賽等比賽。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裝備8汽缸、工作總容積為3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475馬力。 亞洲方程式(Formula ASIA)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限在亞洲地區開展。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車身規格與三級方程式相似, 配備1台" 福特 "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輸出功率約160馬力。 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比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工作容積分為 12 - 14 個級別,在兩條並列長1500米、 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 1/4英里或1/8英里。比賽時每 2 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採用定點發車方法,加速行進,通過電子儀器測量從發車線到終點線的行駛時間評定成績。 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專用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車重500- 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 級的發動機容積達8930CC,輸出功率2500馬力, 速度達382公里/小時;「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發動機容積為8127CC,輸出功率5000馬力,速度可達460公里/小時; 「噴氣發燒友」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達10000馬力。 耐久賽(Grand Touring Car) 亦稱「GT賽」。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為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並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 2- 3 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 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 12小時, 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 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 8小時耐久賽。 回到頁首 印地車賽(Indy Car) 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設有世界錦標賽。該車賽起源於美國, 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由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 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制訂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積為 2.6- 3.4 公升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輸出功率700~850馬力。依不同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車賽(Kart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 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 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 始於1940年。由於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 F- 1」的搖籃。 創紀錄賽(Land-Speed Record-LSR) 在某個場地或路段以單車出發創造最高行駛速度記錄的汽車活動。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A - J共10個級別。 現今以輪胎驅動的汽車的最高速度記錄是1965年11月由賽默兄弟( Summer Brother )創造的,時速達660公里/小時;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驅動的汽車最高速度記錄是1983年由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 Richard Noble )駕駛他自己設計的 Thrust II 車在美國內華達州西北的鹽湖上創造的,時速達1019.89公里/小時。其發動機的輸出總功率為60000馬力。 拉力賽(Rally) 亦稱「多日賽」。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在一個國家內或者跨越數國舉行的既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考驗駕駛技術的長途比賽。 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賽段,交替進行,每個賽段的長度不超過30 公里。比賽採用單個發車方法,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副駕駛員(領航員)組成。以每個車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賽的時間和在行駛路段所受處罰時間累計計算最終成績,時間短者名次列前。比賽對行駛路段的行駛時間有嚴格限制,車組必須按規定的時間依次到每個時間控制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處罰。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年產量超過5000 輛的標准4座小客車和旅行車, 並按比賽規則改裝。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不準超過300馬力。 國際汽車拉力賽每年設有世界拉力錦標賽( 14站 )、歐洲拉力錦標賽( 11站, 難度系數分20/10/5/2 )、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非洲拉力錦標賽( 5站 )、中東拉力錦標賽(6站)等眾多大型賽事。 越野賽(Rallycross) 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經過幾個國家的領土、總長度超過 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賽稱馬拉松越野賽。除國際汽聯特別批准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採用單車發車方式。比賽每經過10個階段後至少休息 18個小時。 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 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 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 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1996年國際汽聯首次對越野賽實行世界盃賽制,其中較著名的比賽有巴黎至達喀爾越野賽、突尼西亞國際汽車賽、巴黎至莫斯科至北京馬拉松汽車越野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漠挑戰賽等

Ⅲ 具備什麼條件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

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是指完成了六個年度城市馬拉松賽比賽的運動員,即可向大滿貫機構提出申請並經過核實,獲得這枚六星勛章。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是自2006年設立的世界頂級馬拉松巡迴賽,包含六個年度城市馬拉松賽: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紐約馬拉松、東京馬拉松,以及兩年一次的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和四年一次的奧運會馬拉松,代表當今馬拉松運動的最高水準。

據統計,2015年全球完成「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為567人,到2016年增為838人,增長了48%;其中,2015年中國(不含港澳台)完成「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為10人,到2016年增為25人(不含港澳台),增長了150%。

(3)頂級馬拉松賽事擴展閱讀:

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發展歷程: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是世界頂級馬拉松巡迴賽,自2006年設立。初期,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包含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和紐約馬拉松。

從2013年開始,新增了東京馬拉松。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和四年一次的夏季奧運會馬拉松也是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一部分。

2015年,雅培冠名,大滿貫正式更名為雅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Abbott World Marathon Majors)

2016年,大滿貫加大全球的步伐,在市場推廣方面蓄力。從東京馬拉松開始,大滿貫在每一站的官方博覽會現場設有展台。同時,大滿貫六星跑者還能得到精美的六星獎牌。一系列的舉措,使得大滿貫在全球的影響力迅速提升。

Ⅳ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馬拉松比賽各自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著名的馬拉松比賽比較多,我覺得最好的是北京馬拉松比賽了,在比賽路程中,會經過很多的景點,也是可以很好的看一看的,還是很不錯的。

Ⅳ 世界著名馬拉松賽事

倫敦馬拉松賽

時間:4月下旬

概況:誕生於1981年,受了紐約馬拉松的啟發而生成。比賽舉行的日子是倫敦體育篇章中最重要的一筆。

規模:超過3萬人

巴黎馬拉松賽

時間:4月上旬

概況:提到巴黎你會想到什麼?紅酒?香水?時裝?鐵塔?浪漫……但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跑步愛好者,那麼也許你會首先想到每年春季在這座夢幻之都舉行的巴黎馬拉松賽。

規模:超過2萬人

波士頓馬拉松賽

時間:4月中旬

概況:波士頓馬拉松開始於1897年4月19日,是全球首個城市馬拉松比賽,當時只有15位跑步者參加。從創辦至今,波士頓馬拉松每年一次,從沒間斷過,通常在4月中旬進行。

規模:超過1萬人

紐約馬拉松賽

時間:11月初

概況:如果說有哪個馬拉松賽可以毫不猶豫地宣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那一定是紐約馬拉松。紐約馬拉松的聲譽僅次於波士頓,創辦於1970年,參賽者最多超過10萬人。

規模:超過3萬人

芝加哥馬拉松賽

時間:10月中旬

概況:芝加哥馬拉松創辦於20世紀70年代,自1997年起,連續3年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從而成為全美最好最大的馬拉松。

規模:超過3萬5千人

柏林馬拉松賽

時間:9月下旬

概況:每年9月下旬舉行的柏林馬拉松躋身於世界級馬拉松之林,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它破世界紀錄的賽道以及具有超高效率的賽事組委會。

規模:超過2萬人

鹿特丹馬拉松賽

時間:4月份

概況:雖然這個荷蘭小城並不被認為是歐洲必游之地,但每年的4月份總有數以千計的長跑愛好者來到這里,參加在這個現代的海港城市舉行的馬拉松賽。鹿特丹還是首批使用電子計時器的馬拉松之一。

規模:超過1萬人

阿姆斯特丹馬拉松賽

時間:10月份

概況:阿姆斯特丹馬拉松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但它直到最近幾年才建立起了和這個著名的城市相當的國際聲譽。和世界其他頂級馬拉松相比,阿姆斯特丹馬拉松是小型的、親密的,只有2000多人參加。但就在這2000多人中,絕大多數選手都來自世界各地,他們被這個城市的魅力和這個馬拉松賽的速度而吸引。

規模:2200人

火奴魯魯馬拉松賽

時間:10月份

概況:大多數跑步愛好者完全不必在每年的12月份給自己找個理由去火奴魯魯,因為火奴魯魯馬拉松就是很好的一個理由。火奴魯魯馬拉松清晨5點就在黑暗中開始比賽,早得令人痛苦,但這樣可以保證在涼爽的氣溫下進行比賽。而一旦太陽升起,你就可以享受到太平洋上童話般迷人的風景。

規模:超過2萬5千人

斯德哥爾摩馬拉松賽

時間:6月份

概況:斯德哥爾摩馬拉松被譽為馬拉松賽中的珍寶,每年6月初的第一個星期六下午2點開始鳴槍。這個時節的斯德哥爾摩氣候溫和,但氣氛卻盛況空前,大約1/3的市民都湧上街頭吶喊助威,不論領跑者還是落後者都會得到他們的熱情鼓勵。

規模:超過1萬2千人

Ⅵ 極限馬拉松的著名賽事

極限馬拉松賽中最著名的三項賽事:撒哈拉沙漠極限馬拉松、亞馬孫叢林極限馬拉松和南極極限馬拉松。 撒哈拉沙漠極限馬拉松:需繳納一筆「屍體遣返費」的賽事
已擁有27年歷史的撒哈拉沙漠馬拉松的起點多年來一直被定在摩洛哥東南部沙漠古城瓦扎特。由於參賽者常常在1000人上下,這1000多雙鐵腳在大沙漠疾跑時攪動、揚起的黃沙往往形成了一個金黃的世界,故有「金色馬拉松」之美稱。

不過,參賽者的感覺卻並不那麼美麗。相反,他們苦中作樂地戲稱大賽為「地獄馬拉松」,因為殘酷的賽事甚至讓他們時時感覺到死神的威脅。據悉參賽的所有選手除了得遞交體檢表和血型外,還須繳納一筆令人恐懼的「屍體遣返費」(如果最終平安無事即退還)。
對參賽者來說,穿越危險的流沙區、巨大的沙丘、蜿蜒的山丘、乾涸的河床等復雜地形既是挑戰,又是受罪。沒有綠洲,沒有清泉,只有烈日當空、金沙漫天、嗚嗚作響的風暴以及一眼望不到邊的龜裂土地,加上晝夜溫差高達50攝氏度。不過正是環境的惡劣,反倒成就了這片人類挑戰體力和意志極限的馬拉松聖地。
比賽分為6個賽段,全程250公里,需在6天內完成,而大風和沙塵天氣給參賽者們的長征又平添了不少麻煩。據悉,最考驗參賽運動員的首推高溫、乾旱和流沙這三大沙漠殺手。4月的撒哈拉沙漠忽冷忽熱,晚上的氣溫低至5℃以下,但正午可能會飆升到50℃。烈日和高溫讓人體水分大量流失,雖然途中設有少量供水點,但很多選手沒等到跑到下一個供水點就因脫水而痛苦地倒下了。
選手也被允許在比賽中打一次點滴,但超過2次即意味著放棄比賽。至於柔軟的沙子下暗藏著的很多流沙,則可能如其它地區的泥石流、雪崩那樣,隨時可能活埋反應稍稍遲鈍的選手。
和傳統馬拉松選手的輕裝上陣不同,參加沙漠馬拉松的選手們還需要身負食物、葯品、水、服裝、帳篷等宿營裝備甚至遇險求救信號槍,平均背包重量可達10公斤。在烈日下、沙暴中,這對長途奔跑、體力極度透支的選手來說是不小的負擔。故在參賽之前,運動員們需進行縝密的計劃,盡量減輕背包重量是取勝的一大關鍵。但比賽又明文規定,所攜帶的食物必需保證參賽者每天獲得不少於2000卡路里的熱量,此外創可貼、指南針、手電筒、備用電池、打火機、小刀甚至求救時向直升飛機反射陽光的小鏡子等小玩意都在必帶之列,如若遺漏則可能遭到扣分的重罰。
傷病是選手們遭遇到的特別棘手的難題。一般來說,第二賽段「痛苦序曲」便開始了——大多數選手的雙腳在比賽第2天就磨出了疼痛難忍的大小血泡,以致於寸步難行。盡管途中的醫療站可以提供治療,但往往排著一字長龍,故大家寧可自己用紗布和膠帶作自療,忍痛堅持到終點。
在撒哈拉沙漠馬拉松歷史上最有名的選手首推義大利現代五項奧運冠軍莫羅·普羅斯佩利。退役後的莫羅不顧傷病纏身,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撒哈拉馬拉松大賽,但卻在比賽第2天遭遇沙塵暴,獨自被困在沙漠中。他缺水、缺糧,堅持到第4天後,只能喝自己的尿液,同時抓蝙蝠充飢。在飢餓和乾渴的雙重打擊下,他神智開始恍恍惚惚,並出現了輕生之念。他無力地躺在一個墓穴里絕望地割腕,但由於體內缺水,血液竟然迅速凝固起來。
自殺未遂,反而激發起了莫羅的求生慾望,在被困8天後,他最終沿著一條河床艱難地走出了沙漠,體重比原來輕了15公斤。而他也成為撒哈拉沙漠馬拉松史上最頑強、最傳奇、也最幸運的選手。
令人驚詫的是,參賽者中還不乏年已古稀者。一名75歲的法國女選手卓拉保持了大賽最高年齡紀錄,74歲的日本老太諾日可也成功地完成了全部賽程。
至於參賽者的參賽目的,很可能因人而異:有不少是企望通過這種類似於自虐的行動來體現自身的價值或彰顯自身的能力;有的表示試圖以投入最險惡自然環境的方式來親近大自然;有的只是為趕潮流圖時髦;還有的則更為個性化——如有個熱愛自己工作的法國麵包師在長跑的背囊中竟然插著他烘烤的一根長長的麵包(似乎在為自家的品牌在做廣告),一位英國母親是為悼念夭折的兒子(孩子的遺容就印在她的運動衣上),一名義大利小伙是為打動女友芳心,一名德國醫生則是專為胰腺癌籌募研究基金……
這個世界上最艱苦的馬拉松大賽並不頒發豐厚獎金。組委會早就在自己的官方聲明裡作出這樣的公示:請乾脆忘記有獎金這回事吧!因為男子冠軍僅獲4600歐元,女子冠軍更是只有區區2800歐元,對於訓練費、裝備費、機票費以及報名費等近萬歐元的總投入相比,確實少得可憐。
賽事的創辦者帕特里克·鮑爾每每提及大賽,總會意味深長地說:「在茫茫沙漠里你永遠不可能獲得什麼。你要做的就是咬牙挺住,堅持就是勝利。而大賽的最大魅力在於,一旦你挑戰撒哈拉大沙漠獲得成功,以後再去地球上任何可怕的地方都不會膽怯啦!」 亞馬遜叢林根限馬拉松:危機四伏的比賽
從電視轉播畫面來看,說巴西亞馬孫叢林極限馬拉松是「綠色的非常馬拉松」倒也並不誇張:全長達254公里的賽程被完完全全地包圍在鬱郁蔥蔥的原始雨林之中,就自然環境而言,那裡確實很「綠色」。但這無疑只是表面現象,亞馬孫叢林極限馬拉松堪稱是世上最「不要命」的賽事之一。
首先,賽程約為傳統馬拉松賽程的6倍,加上不僅要在雨林中背負重達數十公斤的自給物品在6晚7天之內完成254公里(共6個賽段分別為23、23、38、38、108和24公里),其中限時為48小時的最艱難賽段108公里被選手們戲稱為「魔鬼賽段」(不少已見到最後勝利曙光的選手都是在這一賽段上功虧一簣而慘遭淘汰),而且還需完成接連不斷的渡河和穿越沼澤。這對選手的體力和毅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其次,難忍的燠熱(白天可高至42攝氏度以上)和高濕度(放在背包里的備用衣衫可以輕輕鬆鬆地擰出許多水來)往往提前透支了選手們的體力和精力,許多選手在賽程不到一半時就已陷入脫水等困境之中難以自拔,以至於每年的大賽都會有超過6成的參賽者不得不中途退賽(其中包括眾多各國著名的「神行太保」),退賽率之高在眾多非常馬拉松中都名列前茅。
在這個地球上最大的植物王國里,成千上萬種植物用數不勝數、深淺不一的綠色沖擊著視覺空間。為了使亞馬孫叢林不成為一座「綠色地獄」,參賽選手都得聽從組委會的安排,先接受嚴格的培訓,其中有:如何在河水中避開漩渦、激流或鱷魚,安全游往對岸;如何辨別植物——哪些可果腹或解渴,哪些又可能在2秒鍾之內讓你斃命;如何跟狹路相逢的毒蛇周旋;哪些毒蟲可能危及性命;不幸中毒後如何實行自救;如何在酷暑中幫助自己身體有效降溫;一旦中暑後如何迅速恢復體力;如何科學、合理地分配進食;如何利用隨身攜帶的小工具保護自己並對可能遭遇危險的他人施行救援等等。
白天,穿行在叢林和水流間的選手們需勇敢地面對潛伏著的多種危險,其中常見的有鱷魚、毒蛇、毒蟲、食人魚、激流、中暑、傳染病、迷路等等,也難以預料下一分鍾會發生什麼意外,由此很可能隨時隨地都處於驚恐心理的包圍之中。
時間和空間在叢林中似乎在某個環節上錯了位:選手們在裡面跑上幾個小時後,一種似乎在原地踏步的錯覺會油然而生,因為周圍的景色跟出發時大同小異:一樣的遮天蔽日,一樣的曲徑通幽,一樣的密不透風,一樣的危機四伏,一樣的散發著腐臭的落葉……大夥彷彿陷入了一個巨大的綠色輪回而難以解脫,但頭頂迅速西移的太陽又真真切切地提醒著你必需抓緊時間與時俱進。
而夜色中的原始叢林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寂靜的夜不時被此起彼落的鳥叫蟲鳴,猴子尖銳的啼聲,還有不知名野生動物調門高低不一的嚎叫打破,這一曲令人心悸的叢林交響樂簡直讓所有選手都加快了心跳!當選手們拖著疲憊得顫抖的身軀終於住進自己搭建的簡陋帳篷後,還得時時提防趁夜幕作亂的毒蜘蛛、毒蛇、毒蜂、毒蝶等,甚至警惕美洲豹等猛獸可能的侵襲,由此往往也難以安然入夢。
來自中國的超級跑選手陳盆濱前年第一次參加亞馬孫極限馬拉松,就榮獲了亞軍。
陳盆濱回憶說:在熱帶雨林中奔跑,不時會有樹枝從樹上掉下來,要時刻盯防,以免受傷。除此之外,還要預防蒼蠅和蛀蟲的叮咬。奔路時,樹上的螞蟻窩落在脖子上,他以為是樹葉,用手觸碰,沒想到是螞蟻。南美洲的螞蟻會咬人,螞蟻順著背部滑落,當時背部的疼痛像針扎一樣,直到現在還有疤痕。
更讓陳盆濱難以承受的是水路。他說:雙腳被長時間浸泡後,非常容易起泡,加上長時間奔跑,血液循環不暢通,腳步腫脹,顏色發白,非常疼痛。參賽半個月後,我的腳趾甲脫落了5個,而剩下的也都印刻著黑色的烙印。 南極極限馬拉松:在企鵝也難以生存的地方比賽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令人望而生畏的南極冰原極限馬拉松就已有了雛形,而經過40多年的發展,現已日趨「成熟」:大賽規則已相對固定,後援設施也漸漸完善,各路好手在比賽中也得到了更安全的保護。大賽通常在距離南極點只有五六百公里的艾爾斯沃思山腳下開跑,全程100公里都在冰天雪地、銀裝素裹的南極圈內。
無疑,這是地球上最冷的100公里的「賽道」(其實並無「道」而只有冰原)。盡管平均溫度只有零下20攝氏度,卻正值南極洲最暖和,相對也最適合比賽的盛夏時節。就這樣,頭上是明晃晃的大太陽,但氣溫依然可能低至零下30攝氏度,腳下是一望無際的銀色冰雪世界,一眼望去既沒有一棵樹,也沒有野生動物,甚至也不見企鵝蹤影——要知道,企鵝也從不在如此高緯度地區(已接近極點)逗留。
在「世界盡頭」南極的極點跑馬拉松,聽起來有點浪漫,但實際上卻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磨難」。選手們需沿著英國探險家羅伯特·司各特和挪威探險家羅納德·阿蒙德等先輩的足跡,冒著難以想像的嚴寒以及雪盲的危險,穿越海拔超過1000米的南極高原。除了速度達每秒5-10米的大風發出的嗚咽聲和選手們偶爾的低語外,沒有任何聲響,形容為「死亡世界」也並不為過。而在如此無聲的環境中完成如此大運動量的比賽,對選手們的心理承受也是極大的壓力。
南極冰原極限馬拉松大賽的報名費高達16500美元,故「花錢買罪受」的調侃話不絕於耳。但平心而論,大賽的後援服務也是最高級的。為期8天的比賽將從空運選手開始:滿載各國選手的私人飛機從智利的彭塔啟程,花費幾個小時就抵達了位於極點附近的冰原馬拉松大本營愛國山。大量的雪橇救援車、移動式後援站按照預先精密的設計,被散布在綿延100公里長的賽程中,訓練有素的醫療人員等也將在各賽段整裝待命,盡心為選手們提供全方位服務。
在大賽正式開始前,選手們先需接受賽程為42公里的適應性訓練,他們學著在暴風中,在雪山、冰山上艱難行進,他們這才發現:南極跑跟世界其他任何地區的長跑完全不是一碼事,每向前邁出小小一步都需要付出成倍的體力,和完成同等賽程相比,往往需要多付出1-2倍的時間。
如果不巧遇上暴風,則更需付出幾倍的努力與之抗爭。他們也學會了不太在意花多少「時間」,而更看重是否能堅持到底完成賽程。
也有選手更為聰明地早在飛來南極參賽之前,便開始了在當地的適應性訓練。如英國倫敦的一個南極挑戰小組,就曾經租用了一家花卉市場的一個零下20攝氏度的冷庫,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冷身訓練」,結果在正式比賽中,他們都顯現了超強的抗凍能力(無一人凍傷),並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有意思的是,為了保護南極洲的環境,參賽選手還被要求:小便一律需用尿壺接著,生活垃圾也不能隨意丟棄。如果違規,即可能扣分受罰。
雖說隨處可見後援站,但按照規定,後援站僅僅提供醫療凍傷等服務,而參賽者的所有給養,包括食品、水、葯品、器具等均需由選手自行隨身攜帶。組委會往往事先叮囑各路英豪:不妨帶上你所需要的一切,因為別人不可能跟你共享他好不容易才帶來的任何東西。
據悉,除了食品、水外,以下物品和器具在必帶之列--
★指南針:別以為有了全球定位系統GPS就萬事大吉了,要知道在靜止不動時,GPS並不能通過分析兩點的相對方位來指示方向,此時只得依靠指南針。
★防凍葯品:其作用不言自明。
★反光鏡:往往就是一面小鏡子,遇險時用來反射日光,以引起正在空中實施救援的直升機駕駛員的注意。
★冰鉤:用於在傾斜的冰面上攀援時防止滑跤。
★冰斧:如果不慎掉入冰窟,可用以自救。
★專用墨鏡:積雪的強烈反射很容易引發「雪盲」,而戴墨鏡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特製保溫衣:以特種保暖化纖和羽絨為填料縫制的多層「南極裝」。
★特製防凍鞋:既要防凍,又得輕巧;既宜登山,又可踏雪;既得防濕,還需牢實,而且需至少帶1雙備用。

Ⅶ 國際有哪幾個比較著名的馬拉松比賽

有六個馬拉松競賽最負盛名:波士頓,紐約,芝加哥,倫敦,柏林及東京

Ⅷ 世界上著名賽車賽事

一級方程式賽車(F1/Formula 1)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是方程式汽車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世界上首次舉行賽車場上的賽車是1900年在法國的默倫。現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車場開始的, 現在每年舉行16場比賽,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安排比賽。現有的19支參賽車隊均為「一級方程式車隊協會 (FOCA) 」的成員。 車手必須持有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 」。每年全世界持有這種執照的車手不超過100人。 比賽設車手獎和車隊獎。 每場比賽的全程距離為305公里, 所用時間不超過2小時。每場比賽取前六名,車手獲得的分數依次為10, 6, 4, 3, 2, 1。在每一賽季結束後, 將車手在全年16場比賽中取13場最好的比賽成績相加得出總積分, 得分最高者為當年世界冠軍。車隊世界冠軍的計分方法與車手相同。 比賽使用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由底盤、發動機、 變速系統、 輪胎和空氣動力裝置等構成,最低重量為505公斤。底盤是以太空梭的構造科學為基本理論依據, 用碳化纖維製造的。 發動機依不同時期的比賽規則而變化, 自1995年開始, 規定使用汽缸容積為3.0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汽缸數目最多12個,輸出馬力為650匹。 變速器設有六至七個檔位, 並採用半自動變速系統。 使用的輪胎採用特殊合成橡膠製造, 分乾地與濕地兩種,以便於在不同氣候下使用。賽車的車身呈流線形, 在其前、後部設有擾流裝置和翼子板, 在運動中利用空氣動力學的原理產生下壓力量,增加輪胎的附著力,使賽車緊貼地面運動。 三級方程式汽車賽(F3/Formula 3)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外形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類似,但體積較小, 最低重量為455公斤, 配備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170馬力。 方程式3000(F3000/Formula 3000) 3.0公升方程式汽車賽。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設有國際大獎賽等比賽。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裝備8汽缸、工作總容積為3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475馬力。 亞洲方程式(Formula ASIA)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限在亞洲地區開展。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車身規格與三級方程式相似, 配備1台" 福特 "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輸出功率約160馬力。 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比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工作容積分為 12 - 14 個級別,在兩條並列長1500米、 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 1/4英里或1/8英里。比賽時每 2 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採用定點發車方法,加速行進,通過電子儀器測量從發車線到終點線的行駛時間評定成績。 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專用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車重500- 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 級的發動機容積達8930CC,輸出功率2500馬力, 速度達382公里/小時;「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發動機容積為8127CC,輸出功率5000馬力,速度可達460公里/小時; 「噴氣發燒友」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達10000馬力。 耐久賽(Grand Touring Car) 亦稱「GT賽」。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為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並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 2- 3 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 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 12小時, 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 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 8小時耐久賽。 回到頁首 印地車賽(Indy Car) 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設有世界錦標賽。該車賽起源於美國, 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由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 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制訂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積為 2.6- 3.4 公升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輸出功率700~850馬力。依不同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車賽(Kart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 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 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 始於1940年。由於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 F- 1」的搖籃。 創紀錄賽(Land-Speed Record-LSR) 在某個場地或路段以單車出發創造最高行駛速度記錄的汽車活動。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A - J共10個級別。 現今以輪胎驅動的汽車的最高速度記錄是1965年11月由賽默兄弟( Summer Brother )創造的,時速達660公里/小時;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驅動的汽車最高速度記錄是1983年由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 Richard Noble )駕駛他自己設計的 Thrust II 車在美國內華達州西北的鹽湖上創造的,時速達1019.89公里/小時。其發動機的輸出總功率為60000馬力。 拉力賽(Rally) 亦稱「多日賽」。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在一個國家內或者跨越數國舉行的既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考驗駕駛技術的長途比賽。 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賽段,交替進行,每個賽段的長度不超過30 公里。比賽採用單個發車方法,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副駕駛員(領航員)組成。以每個車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賽的時間和在行駛路段所受處罰時間累計計算最終成績,時間短者名次列前。比賽對行駛路段的行駛時間有嚴格限制,車組必須按規定的時間依次到每個時間控制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處罰。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年產量超過5000 輛的標准4座小客車和旅行車, 並按比賽規則改裝。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不準超過300馬力。 國際汽車拉力賽每年設有世界拉力錦標賽( 14站 )、歐洲拉力錦標賽( 11站, 難度系數分20/10/5/2 )、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非洲拉力錦標賽( 5站 )、中東拉力錦標賽(6站)等眾多大型賽事。 越野賽(Rallycross) 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經過幾個國家的領土、總長度超過 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賽稱馬拉松越野賽。除國際汽聯特別批准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採用單車發車方式。比賽每經過10個階段後至少休息 18個小時。 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 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 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 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閱讀全文

與頂級馬拉松賽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