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萬億元,體育為何成為新興產業
人們對體育賽事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體育成專為了一個新興屬的產業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體育的發展戰略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政策層面對其的探索與支持也在不斷加強。針對體育產業層面而言,健身休閑產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民眾多樣化體育需求日益增長,消費方式逐漸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消費轉變,健身休閑產業也隨之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
因此,體育在人們心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而促使體育成為一門新興產業。
㈡ 體育產業在中國GDP所佔的比重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內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容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一般來說,第一產業佔GDP的比重越高,說明這個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程度越低。就中國而言,在未來可預見的相當長的時期內,第一產業所佔的比重會不斷下降,隨後基本穩定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第一產業的比重減少,而且都是一些相對穩定的產業,所以國家調控的就比較少。
㈢ 戶外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多大
2012年戶外用品年度來零源售總額為145.2億元,年增長率達到34.94%;品牌出貨總額為73.9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36.1%,2012年國內市場共有戶外品牌823個,較2011年的717個增長了14.78%,其中國內品牌為405個,較2011年的343個增長了18.08%,國外品牌為418個,較2011年的374個,增長了11.77%。
㈣ 中國體育產業市場空間有多大
體育產業規模超過1.7萬億元,體育產業市場空間巨大
12月27日 ,國家體育總局、內國家統計局聯合容發布了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規模及增加值數據的公告。公告顯示,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為1.7萬億元,增加值為5494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0.64%增長到0.8%。從分類上看,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業總規模和增加值仍占最大比重,分別達到了11238.2億元和2755.5億元,占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的65.7%和50.2%。
㈤ 2019中國體育消費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如何
從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看,不斷增長和參加鍛煉的人群促使體育消費市場規模穩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總產出占據體育產業總產出的61.4%,超過一半的體育產業產出由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帶動。中國體育消費新型業態發展迅猛。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賽事總體規模不斷擴大,「體育+」工程促進體育與傳統旅遊、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都開始成為體育消費的新興發力點。
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未來增長空間大
2015-2017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未來隨著中國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的不斷增加,體育消費市場將有更大增長空間。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全球及中國體育消費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㈥ 中國體育運動用品的企業的經營現狀
體育用品行業作為體育產業中比重最大、開放度與競爭度最高的領域,近年來保持了快速發展。2006-2011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器材及相關體育產品的製造和銷售)增加值逐年增加,年均復合增長率17.63%,至2011年預計達到1760億元,占體育產業比重80%以上。我國體育用品業的高速發展,不僅為各類體育賽事提供了保障,也為我國全民健身運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不僅如此,隨著我國體育用品專業化程度和產品品質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進入國際市場,占據了世界體育用品業65%以上的份額,使得中國體育用品業在世界體育用品行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中國也成為了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體育用品消費市場。就目前的產業現狀,總結為五點如下:
第一,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國內市場主要的體育用品品牌經過較長時間的開拓和發展,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生產和營銷網路,占據了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大部分市場份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知名品牌漸漸地佔據上風,年度出貨量逐年增多,市場佔有率也越來越大,相當一部分品牌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進一步擠壓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第二,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從產量來看,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北京、上海6省(市),其集中度超過了85%。從企業聚集密度和產品類別看,運動鞋主要集中在福建晉江、廣東東莞、浙江慈溪、江蘇崑山;運動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石獅、廣東中山、浙江海寧;運動器材主要集中在浙江富陽、蒼南,江蘇江都、泰州,河北滄州;籃、排、足球用品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浙江奉化、富陽和福建長泰、永林等地。
第三,出口以運動器材為主,貿易順差較大。2011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進出口總額為165.91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52.40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為6.76億美元,同比增長16.40%;出口額為159.16億美元,同比增長8.75%。從進出口產品類型結構看,我國體育用品行業主要出口運動器材,進口其他相關體育產品。2011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運動器材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8.87%;其他相關體育產品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為67.97%。
第四,知識產權狀況得到改善。專利申請方面,2000-2010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以體育器材、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帽、運動包、高爾夫設備、檯球設備、保齡球設備為檢索詞的專利申請量共計1099件,年均增加20.7件,年均增長率為22.94%。其中,以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為主,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極少,佔比不到2%。
第五,2011年始發展速度放緩。「十一五」期間,國內體育用品品牌門店平均增長速度約為10%,而銷售業績的增長速度約為20%。然而,從各大運動品牌企業上市公司2011年年報的業績情況來看,受高庫存、成本上升、凈利潤下降等的影響,行業增速逐步放緩。具體5大體育用品商財務數據大家可以看下這個表格。不難看出,在行業增速整體放緩背景下,品牌競爭加劇。
對於未來,就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趨勢,馬繼龍認為將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如下:
1、逐漸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將進一步影響行業的發展。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迅速抬頭。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採取了對其重要行業進行補貼以及設置貿易障礙等措施,以保護自身的產業免於國外同行的競爭。體育用品行業也不例外,如印度尼西亞、巴西、南非等都紛紛出台了關於鞋服的貿易保護政策。
2、行業競爭加劇,面臨二次洗牌。目前,體育用品行業一線品牌在在向二、三線城市拓展,而二、三線品牌也積極進入一線城市,各類品牌市場的交叉勢必促使行業競爭加劇。與此同時,庫存、成本等問題的顯現也會加快行業內企業的優勝劣汰。
3、新興市場爭奪升級。在行業發展增速放緩後,體育用品企業為尋求突破,將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新興市場的爭奪越發激烈。以戶外用品市場為例,在市場前景得到業內肯定的情況下,很多國際國內一線品牌紛紛推出針對該細分市場的產品,進行業務布局。
4、體育用品企業發力電子商務。目前,諸多國內一線的運動鞋、服品牌紛紛高調宣布,加大電子商務的開拓力度,並分別提出自己的發展計劃。體育用品業發力電子商務,既是迎合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在線購物漸成規模的戰略布局,也是降低銷售成本、消化渠道庫存的一種戰術考量。
5、體育用品實現智能化。納米技術、電子技術等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逐漸應用於紡織品等原材料的開發,同時,因其能大大提升原材料的功能而被用於運動服裝、鞋的生產,使得運動鞋、服的功能逐漸智能化。
㈦ 求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各主要品牌的市場份額
2004年
李寧品牌約佔有體育用品50%的市場份額,耐克約佔30%左右,阿迪達斯約佔10%左右,其他內一二十家國內外品牌合容約佔10%左右。
2006年
耐克16%阿迪16%李寧16%
安踏、雙星等國內品牌僅佔10%以下
(分析2006市場但從增長率來看,耐克達到了56%,阿迪為46%遠高於國內品牌。以李寧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占據著中國二、三級市場的主導,但耐克、阿迪等國外知名品牌這兩年也開始向二、三級市場進軍,這對於中國品牌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2007年
李寧以17%的市場份額
僅次於耐克的21%和阿迪達斯的20%。
2008年
奧運因素現在還不能確定
所以現在無法預測
需要的話可以聯系我
有到5月份前的資料
㈧ 體育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狀況
體育產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世界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大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在各大行業總產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元。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北美、西歐和日本,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已經進入了國內十大支柱產業之列。早在2000年,全球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就高達4000億美元,並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著。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5%。
中國體育市場的產業化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國體育產業才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形態和較為完善的體育行業的制度,中國的體育廣告業、體育建築業、體育博彩業、體育旅遊業和體育用品業等具體行業也是在這個時期得以充分發展。
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出台了《1995—2010年體育產業發展綱要》,指出中國體育產業要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雖然目前中國體育行業的資產存量、人力資源狀況和資本增值效率在快速增長,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的體育產業尚處於發展階段,各個環節的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體育產業經營方面的經驗和模式,是中國體育產業快速成長的捷徑。例如,一度被媒體熱炒的貝克漢姆轉會西班牙皇家馬德里隊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商業運作,其經營手法之妙是體育產業化的經典之作。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的質量也有所改善,產業的效益也明顯增高。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其他產業相比較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已經構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1992年,為響應中央頒布的《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決定》,國家體委正式提出體育產業的概念。不僅將體育管理機構進行了較大的變化,成立了20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同時推出足球職業化的試點性改革,打開了中國體育產業改革的大門。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綱要指出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綱要規定的具體目標是到本世紀末,基本上形成以主體產業為基礎,多業並舉,多種所有制並存,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我國目前體育產業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以本體市場為主體的體育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已趨清晰。基本包括競賽表演市場、健身娛樂市場、技術培訓與咨詢市場,體育無形資產市場、體育旅遊市場。
第二,體育產業開發的領域不斷擴展,體育產業的質量和產業效益逐步提高。
第三,社會投資辦產業的形式發展很快,涌現了一大批符合現代體育制度的體育俱樂部、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
第四,確立和形成了保證體育事業發展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產業化籌資機制。 隨著體育企業產業意識的提高,行業競爭的加劇,尤其是體育用品業競爭的加劇,國內的體育企業越來越重視對產業發展的研究,特別是對產業改革和產業運營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體育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體育行業中的翹楚!
體育用品行業作為體育產業中比重最大、開放度與競爭度最高的領域,近年來保持了快速發展。2006~2011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器材及相關體育產品的製造和銷售)增加值逐年擴大,年均復合增長率17.63%,累計至2011年預計達到1760億元,占體育產業比重80%以上。中國也成為了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體育用品消費市場。
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主席尾山基也看好中國體育市場前景。他在本屆體博會開幕式上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消費者更多地參與體育運動,中國成為了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器材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
㈨ 全球體育產業的年增長速度是多少
體育產業每年產值有升有跌,並沒有一定之規。
根據PWC2010年的預測,2015年全球體育產業將達到1453.4億美元。體育產業區域結構中,北美佔整個市場的41.14%,歐非中東以35.28%排名第二。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為18.71%。
㈩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萬億元,中國體育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國家統計局與國家體育總局1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經核算,2016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1.9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1.1%。其中,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總產出和增加值名義增速均超過30%,健身休閑已成為廣大群眾重要的生活方式。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副司長張冬佑表示,體育產業已經形成了以競賽表演和健身休閑為驅動,體育用品業為保障,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業態快速發展的整體格局,發展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速,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強大的發展動力,有望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