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圍繞幼兒園核心經驗音樂活動應怎樣設計
首先要明確主題是核心經驗,但是這個主題太過於寬泛,音樂有很多種,選專擇什麼樣的音樂,對應什屬么樣的樂器,這些都是需要提前確定好的,既然是活動,設置幾個互動環節應該效果會更好,因為是幼兒園,所以可以選擇以引導性的游戲為主導,需要提前確定好流程,避免活動現場太過於慌亂,時間允許的話可以提前進行簡單的綵排,另外,安全,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一些設施上一定要考慮到安全問題,這就需要在場的老師一定要提高警惕,差不多就這些吧,希望對你有用~
㈡ 幼兒樂器游戲中有哪些核心經驗
幼兒游戲是以游戲為手段,以教育為核心
游戲的過程即孩子自我發展的過程,其中隱藏著重要的教育動因,內含著教育方法的契機,因而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鑒此,鼓勵幼兒游戲、提倡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本應是無可非議的事實。然而沒有料到的是,當游戲的地位一旦被提高到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時,當教師認真地把游戲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時,實踐中的矛盾和問題、認識上的疑問和困惑便接踵而來。
首先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問:「這是幼兒在游戲,還是教師在游戲幼兒?」「這不是教師導演的一台戲嗎?」「分明是教學,何必非說成游戲?」「說是在游戲,幼兒的游戲體驗在哪裡?」「老師在為游戲而游戲,幼兒在為老師而游戲」等等。
然後是實踐對理論的反問:「什麼是游戲?」「游戲要不要追求教學目標的達成?那樣的話還是游戲嗎?」「同一活動能既是游戲又是教學嗎?」「游戲在教育過程中是內容還是形式?」「游戲是目的還是手段?」「怎樣才算是做到了『以游戲為基礎活動』?」
正因為有這樣一些問與反問,正因為實踐需要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論指導,所以僅僅以一種抽象思辨的方法來闡述「是怎樣的」就不夠了。因為某些抽象的理論並不直接對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負責,所以我們還必須從事實出發,對「事實上應當是怎樣的」作出分析,並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抽象出一種能有效指導實踐的理論假設。
一、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謀求游戲與教育的結合
(一)游戲與教育既是獨立的又是統一的
就活動的本質來說,游戲和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游戲是一種不受外力約束的、是游戲者自發自選的活動,而教育則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活動。因此游戲是由內在動機控制下的游戲者之間平等的自主活動,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活動;游戲側重於從游戲者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出發來開展活動,而教育則立足於由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內容為核心組織的活動;游戲是在游戲者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自我表現活動,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個未知領域里接受新知識的活動。
就其活動的方向來說,游戲和教育有著內在的聯系。首先,從游戲與教育的目的來看,游戲的價值在於實現兒童認識能力、運動能力、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其每一方面的發展又含有眾多的內容,可以說囊括了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將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納入一個有計劃的影響過程,通過體、智、德、美各育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只不過游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教育是一個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過程,兩者在終點上達到一致,即游戲和教育的結果都是兒童的發展。
其次,從活動的內容來看,在游戲的自發探索過程中所涉及的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領域的各種知識經驗,創造表現過程中所涉及的想像、構思操作,運動過程中所涉及的動作技能、大小肌肉的平衡協調力,游戲規則的內化過程中所涉及的對規則的理解、遵守和用規則進行的同伴協作交往等等,正是體、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對應於教育領域的游戲形式:更多體現造型想像的結構游戲(與美育有關),更多體現大肌肉動作技能的運動性游戲(與體育有關),更多體現人際交往能力的社會性裝扮游戲(與德育有關),更多體現手腦並用和解題能力的智力游戲(與智育有關)。也許正是游戲內容與教育內容的這種一致性,才有游戲服務於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根據游戲的特點設計的教案。
總之,兒童的發展是游戲與教育內在聯系的紐帶,游戲對幼兒具有自然發展的價值,教育對幼兒具有引導發展的價值。
游戲的特徵和游戲的發展價值告訴我們,游戲這種活動形式,雖不是以獲得系統而特定的知識和能力為目的的,但對前述能力的培養卻是舉足輕重的。為此,幼兒園教育必須謀求游戲與教育的結合。
㈢ 如何將幼兒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論文
幼兒五大領域中各領域的核心目標有哪些
一、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認知領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動作技能領域: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語言領域 情感領域: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認知領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動作技能領域: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三、社會領域 情感領域:樂意與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認知領域: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動作技能領域: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四、科學領域 情感領域: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認知領域: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動作技能領域: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五、藝術領域 情感領域: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認知領域: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動作技能領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㈣ 如何通過角色游戲促進幼兒文學核心經驗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
幼兒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戲的源泉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游戲主題、角色、情節、材料的使用均與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有關。如在「醫院」的角色游戲中,幼兒扮演醫生,用聽診器給人看病,往往並不能正確地使用聽診器,會出現病人說頭痛則聽頭,說肚子痛則聽肚子,說腳痛則聽腳;有時幼兒還會病人哪裡痛就給哪裡打針;也有的幼兒會一邊打針一邊說:「小朋友,別害怕,阿姨輕
輕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在玩「公共汽車」的游戲時,幼兒會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車站,1元1人,請快上車」等等。又如當幼兒了解了交通規則後則會玩交通警察的游戲,坐公交車遇到售票員態度不好,在游戲中幼兒也會對乘客很兇。還有,教師的孩子喜歡「當老師」,醫生的孩子喜歡「當醫生」等。這些都證明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所反映的是他們的社會生活經驗。幼兒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游戲的水平也就越高。
想像活動是角色游戲的支柱
角色游戲過程是創造性想像的過程。在角色游戲中,創造性想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游戲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如扮演媽媽、老師、司機、經理等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兒運用「各種材料,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表現自己對這些角色的認識與體驗。二是對游戲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常常以一種物品代替另一種,還能一物多用。如用紙條當「面條」,用小積塑片當「飯」,用冰棒棍當「筷子」等。同樣一種物品在不同游戲中可以充當不同的東西,如積塑條可以是老爺爺的「拐杖」,可以是火車的「鐵軌」,可以是護士的「注射器」,還可以是警察叔叔的「警棍」等。三是對游戲情景的假想(情景轉換)。幼兒常常通過一個或幾個動作和想像,將游戲情景進行濃縮或轉換,如玩娃娃家,媽媽一摸孩子額頭,「呀!小孩發燒了,送醫院吧。」結果抱著孩子在院子里走一圈回來了,說打針了,孩子病好了。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因而他們對角色游戲的興趣最為濃厚,幼兒玩角色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也十分多樣與新穎。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像,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能。游戲中,孩子們的行為要與所扮演的角色行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從角色的角度看待問題,必須學會共同擬定和改變游戲活動的主題。為了使角色游戲成功地繼續下去,他們之間就先要協商由誰擔任什麼角色,使用什麼象徵性物品及性動作;游戲中常常要改變計劃,這就需要共同合作,學會從他人角度看問題,更好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特殊游戲,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同時,在游戲中還可學習如何堅持自己正當的權利、要求,怎樣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戲規則。因此,角色游戲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會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際智能水平的高低。
㈤ 幼兒園各領域的核心經驗和目標的區別是什麼
核心經驗,是指對兒童理解和掌握某一學科領域知識和技能至關重要的概念或技能,用來幫助教師確立數學教育的目標和重點;
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要達到的預期目的,具有維系組織各個方面關系構成系統組織方向核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