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本馬拉松訓練的指導書籍,謝謝
馬拉松是一個成年人的游戲,我不建議過於年輕的朋友去接觸,因為馬拉松考驗的不僅是筋骨,還有大腦,你必須有足夠堅強的神經系統,僅僅有中長跑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
要說參加馬拉松注意什麼,首先當然是訓練。有很多關於馬拉松練習的書籍,我最早看到的是一本叫《跑步者》的書,內容非常詳盡,不僅是馬拉松,所有關於跑步需要注意的問題都涉獵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
據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朋友們聊,每天的奔跑時間至少十公里,二十公里是很平常的訓練,隔三差五的還有半程以上的訓練或者約跑。我就參加過這樣的一次約跑,二十七公里,是為某一次國內的馬拉松比賽組織的,挺有意思,大家在規定時間,一般都是周末,相約而至,啟動儀式後,各自以自己習慣的速度和方式行進,互相記錄奔跑的時間,完事後各自散去,繼續忙自己的事情。我覺得有這樣一個團體很好,大家互相提醒,有運動氛圍,對個人的提高是一種激勵。
馬拉松有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的行程,鞋子和服裝是必須考慮考慮的,尤其是鞋子,輕快、鞋底又有一定的彈性和硬度很重要。國內專業的馬拉松運動品牌有海爾斯、多威等,價格很有優勢,可以用物美價廉來評價。
馬拉松運動員的飲水是很有學問的,我認為如何飲水是必須嚴格訓練、長期摸索學習的,沒有個三五年的實踐,做到科學飲水、合理飲水、高效飲水不容易。
我建議喜歡馬拉松這個項目、並有志於嘗試的的朋友,先從半程馬拉松跑起,就是真正參加馬拉松,成為一名馬拉松運動員,我也建議盡可能多的參加半程的比賽,有選擇的參加全程的比賽,把參賽的困難想得更多些,准備更充分些,更耐心些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當然,馬拉松是勇敢者的運動,在你經歷長期身體與心理的錘煉之後,當斷則斷,勇敢的參與進去,獲取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勇氣就起了決定作用。 僅供參考 祝你好運!!!!!!
Ⅱ 氰戊馬拉松說明書
氰戊馬拉松能一舉殲滅混合發生的各個生長期的害蟲。
Ⅲ 參加馬拉松比賽因自身原因導致死亡'主辦方需要負什麼責任
我4月份參加了無錫馬拉松,比賽主辦單位會為所有參賽者和工作人員投保人身意外險。無錫馬拉松官網:「本次比賽主辦單位為所有參賽者和工作人員投保人身意外險,《人身保險說明書》請在賽前登錄無錫國際馬拉松比賽官方網站查閱。」
所以,體檢沒問題比賽時猝死的主辦方不承擔什麼責任
Ⅳ 馬拉松入門什麼書好
跑鞋相關術語混亂的問題,術語不規范是沒辦法的事情,商業社會,大家都希望用戶跟隨自己的概念,就跟醫院醫生專門把字寫得別人看不懂一樣。
最大的術語沖突時運動醫學跟跑鞋商業的叫法。
如果去運動醫學專業醫院,醫生告訴你的跑步力學外翻和內翻和跑鞋說的內翻外翻正好相反。
另外一個問題是各大跑鞋商的叫法:
中性(mizuno中國)=避震(new balance中國)=緩沖(asics 中國)
也就是我和跑友常說的避震
支撐(mizuno中國)=支撐避震(new balance中國)=避震(asics中國)
也就是所說的穩定
如果是英文會沒有這么頭痛
neutral(mizuno)=cushioning(new balance)=cushioning(asics)
就是避震
support(mizuno)=stability(newbalance)=structured cushioning(asics)
就是穩定
簡單地說,我下面用的術語,以及其他跑友用的術語標准,多半是歷史最長的NB常用說法的民間慣例翻譯,Newbalance自己的官方翻譯都和我們的叫法不統一。大家自行核對吧。
目錄如下:第一大段解釋跑鞋存在的意義。第二大段解釋市面跑鞋的分類。第三大段詳細說明了各種身體狀況適合的跑鞋。
第一: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跑鞋存在的意義是啥?
相信組里大多數跟我一樣,都不是專業訓練過的運動員,身體素質很一般。在跑步都是一樣的目的:鍛煉身體。我們這樣的人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用我的經歷可以解釋得很清楚。
我最開始跑步的時候,穿的是一雙德爾惠的運動鞋(慢跑鞋)。第一天跑步的時候連一公里都跑不下來。在半個月內,慢跑距離迅速提升,在第二周,我跑到了大約3KM左右。 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極為嚴重的運動傷。大約是在3KM的距離左右,膝蓋開始劇痛。右腿膝蓋外側一跑就劇痛難忍,完全沒法跑了。那時候什麼都不懂,第二天還試圖堅持,完全痛得沒法跑。於是不得以,回來上網查找原因。
一查,嚇了一跳。慢跑,不管是多慢的跑,都會對膝蓋造成劇烈的沖擊。沖擊力量大約是體重的3-5倍,你跑步的時候整個人騰空而起,然後落地,然後瞬間再騰空而起。學過中學物理的,應該知道這樣的沖量有多大,這些沖量主要由膝蓋的軟骨吸收。按我60KG不到的體重,膝蓋在跑步時接受的沖擊就有有200KG左右。很多保護不周的跑步愛好者下半生都承受著巨大的膝蓋傷痛折磨,甚至連走路都需要扶著東西才能動。演唐僧的哥們兒腿就是跑步跑廢的。
我TMD跑步是為了鍛煉身體,不是讓身體完蛋的更快。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這樣的,以前沒怎麼鍛煉的,身體不算太好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現在跑量很大的人,需要一個東西來代替膝蓋吸收沖擊,保護骨頭。跑鞋不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快,不是為了讓你沖擊世界記錄,是為了讓你跑步的時候不受傷。
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義。
跑鞋怎麼工作?
跑鞋工作的原理說白了很簡單。既然跑步最大的損傷是膝蓋吸收的沖擊,那麼就要用一個東西代替膝蓋的軟骨結構吸收沖擊。完成這個任務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術。
AD的air,asics的gel,NB的absorb,本質上都一樣的東西,就是彈性物質,把膝蓋軟骨原來該承擔的形變分一些給這些材料來承擔,膝蓋的工作就會少一些。你可以把跑鞋想像成一對彈簧……汗
第二:跑鞋有哪些種類?
市面上的運動品牌非常多,中國名牌,雙星,多威,回力,德爾惠,李寧,全球名牌ad,nike,puma,跑友名牌asics,new banlance,mizuno……
這些牌子出的叫做「跑鞋」的無數,選什麼好?
先來解釋一下市面上能買到的跑鞋的分類,跑步的鞋一般能買到的為這么幾種:
1,慢跑鞋:為普通跑步愛好者准備的。全力注重保護,避免用戶運動傷害。一般壽命是跑程1000KM。特點是重,保護完善,為不同身體特徵,不同跑道類型的用戶有不同的系列型號。
2,性能訓練鞋:為專業,半專業長跑運動員准備,賽道訓練專用。這種鞋注重的是保護和輕巧的平衡型,一方面要避免運動員訓練受傷,另一方面也要讓運動員出成績。
3,馬拉松鞋:僅為馬拉松准備的鞋!絕對不適合日常慢跑!極限類型鞋,真正的超輕,輕到幾乎沒有重量,保護性能極差,壽命極短。這種鞋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為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追求比賽最高成績。
很顯然對於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為了健身而不是跑出多牛成績的普通愛好者來說,應該選為了保護而存在的慢跑鞋。為什麼不買性能訓練鞋呢?又輕又有保護呢,李寧超輕系
列廣告多好看?因為這種鞋的保護比起慢跑鞋是遠遠不足的,因為一方面專業運動員身體狀況遠好於我們這些愛好者,避免運動傷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為了追求輕便,廠家必須放棄大量保護技術。看看跑鞋之王ASICS kayano的鞋底,那麼多gel材料堆上去,能輕起來么?輕了還減震么?
一般說來國內專櫃是不會給你分清楚什麼跑鞋是什麼類型的,櫃員更是完全不懂的。
怎麼分別很簡單。馬鞋非常輕薄,幾乎沒有重量,鞋底也很薄,一眼就能看出來。慢跑鞋一般都比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訓練鞋居中,能感覺比普通運動鞋輕,比慢跑鞋遠輕。
知道了要選「慢跑鞋」,而不是馬鞋,性能訓練鞋,就上商場了?這還不夠。
之前說了,慢跑鞋是針對不同用戶身體狀況,不同路況有區別設計的,你還要搞清楚你適合的是什麼類型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謂的,你在跑鞋矩陣里是什麼位置。
跑鞋矩陣有三個維度,第一,跑步姿態。第二,體重。第三,跑步路況。
1,道路首先分為了越野和徑跑兩種。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麼「好的」,山路,土路,樹林。徑跑就包括賽道,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膠,水泥,柏油,都算。
確定路況之後,再確定你的跑步姿態。
2,跑步姿態
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錯的一步。如果搞錯了,結果可能讓你花幾百上千跟買來的自以為牛逼哄哄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
一般跑步的姿態有三種,外翻,內翻,嚴重內翻。這三種是連續漸進關系。
一般來說,這三個有這樣的對應關系:
外翻——高足弓——沒有八字腳或內八字——對應跑鞋:避震型
內翻(外翻不足)——沒有八字腳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穩定型
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嚴重外八字——對應跑鞋:姿態矯正型
絕大多數人都是外翻或者內翻,嚴重內翻還跑步的,少的可憐。如果你是嚴重內翻……很不幸地告訴你,嚴重內翻的鞋很難買……特別好的也少……
足型很容易判斷,脫了襪子自己就知道了。但是根據足型可以大致判斷自己的姿態,但是記住:這個判斷是不準確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內翻的!自己有沒有八字腳可以稍微准確一點,但是跑步姿態和走路姿態略有不同,所以依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確。
百分之百准確的判斷有幾種,一個是專業測定跑步姿態的機器,或者有經驗的人看你跑步時候的姿態狀況。在歐美日本等賣跑鞋的,這是基本配置,也是店員的基本常識。在國內,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
另一個百分之百准確的辦法,是找一雙沒有姿態矯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馬鞋等等,跑到嚴重磨損,然後看磨損情況判斷。這種方法很准確,但是我不推薦!因為大多數人搞不清自己的鞋子有沒有姿態矯正,如果有鞋子自身有姿態矯正功能,那判斷結果有偏差!
明確沒有姿態矯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馬拉松鞋,雙星啊什麼一般的板鞋之類,如果你們用這種鞋子跑過,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側(小腳趾頭一側),那你就是外翻
如果是內側(大腳趾一側)就是內翻。如果兩側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間磨的厲害,那你避震和穩定型跑鞋都可以試一下。
既然大多數人這些能100%准確判斷的都沒有條件去做,那要判斷自己該用什麼鞋怎麼辦?我推薦的方法如下:
判斷自己的腳型,高足弓還是低足弓。然後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看看哪個最舒服,選擇哪種型號。記得,不是穿上走兩步,而是穿上跑兩圈!這個差別很大!
再來解釋一下幾種鞋具體有啥區別。
其實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謂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說他比別的更」避震「而是說,除了避震,他沒有更多的功能。而穩定和姿態矯正型,除了避震以外,還要負責把不良好的跑姿矯正成良好的跑姿,讓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買錯類型,可能面對的問題是自己的跑步姿態被錯誤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這樣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態是0,大家
的跑步姿態是-2到2的一個區間。而跑鞋是提供了一個加減,讓你的數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態是2,你就該買-2的跑鞋。如果你買了一個+2的跑鞋,你的姿態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斷了該用穩定,避震,還是姿態矯正之後,就進入跑鞋矩陣最後一步。
3,裝備量。
裝備量是兩個概念的集合:你的體重,你的鍛煉強度。
體重越大,鍛煉強度越高,跑步的沖擊就越大。體重代表著單次沖擊的力量,鍛煉強度代表這個沖擊會持續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於你的膝蓋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說來,好的跑鞋都設計為足以應對單次3KM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鍛煉強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體重。不過差一點兒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儂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號明確說明了,只適合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鍾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裝備量級,輕量級,大量級。
用asics舉例:
穩定型的:大量級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輕量級的是跑鞋銷量冠軍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級的是NIMBUS,輕量級的是CULMBUS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誤區:大量級價格貴很多,輕量級價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級就比輕量級的高級?有錢就都該買大量級的頂級款?
不是這樣的!
大量級是「針對」大體重設計的,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的沖擊力可能不夠大,那這些「頂級款」設計來吸收大沖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就像一個彈簧,假如設計來承受1噸的壓力,你就壓上去100KG,那彈簧是壓不下去的。對於跑者來說,明顯的感覺就是:鞋底好硬!這樣的情況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蓋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最明顯的是MIZUNO,旗艦款的鞋沒有大體重的人穿起來就是受罪。
所以盡量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裝備量級,不要只盯著頂級款。大裝備量級和輕裝備量級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體重緊接這條線,而跑步距離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
70KG的每天要跑15KM,買KAYANO沒錯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買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買KAYANO幹嘛!
你現在應該能確定:
自己什麼路況,什麼跑鞋類,什麼裝備量。
那麼這就已經確定了要買哪些跑鞋了。
第三:具體該買哪一款?
已經在跑鞋矩陣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幾個較專業的運動品牌里,根據官方的跑鞋矩陣,有哪些款可以買就已經定好了。
那買哪些牌子?哪些款推薦?
對於普通愛好者,不推薦雙星,不推薦回力,不推薦多威等等價格低廉的「國產專業運動品牌」。
為什麼?很簡單,多威,雙星,回力在專業馬拉松,長跑訓練確實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我們都不是專業運動員,你沒有那樣的體魄,也沒有那樣的技術——你要是有,還看我這個帖子幹嘛!怒指!
這幾個牌子的保護避震技術都很簡單,人體工學等更是差得遠。
對於已經有了很大跑量的愛好者,不推薦李寧,AD,NIKE……等等名牌。
AD,NIKE,是不是沒有好的跑鞋?不是!但是國內能不能買到?……基本上不太可能。他們能作出好鞋子,但是國內店裡賣的,都是潮鞋。要真的跑步的,還是免了吧……
李寧呢?
我還能更鄙視這個牌子么?
李寧有沒有好的慢跑鞋?沒有。在沒有好的慢跑技術的時候,就開始炒作超輕的概念。之前已經說過了,超輕跟保護是難以調和的矛盾,給長跑愛好者推薦日常跑步「超輕」,這不是害人么!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國內能買到的好跑鞋一般是ASICS,NEW BANLANCE,mizuno這三個牌子。另外brooks和索康尼早就在國內買不到了。
越野型的我不懂,簡單推薦幾款徑跑口碑比較好的吧:
ASICS:穩定:大裝備量:KAYANO,輕裝備量:GT 21X0
避震:大裝備量:nimbus,輕裝備量:culmbus
ASICS可能是技術最優秀的跑鞋牌子了。他的大裝備量和輕裝備量的區別不算特別大。就算小體重的買大裝備量,也不會覺得難受。
最新的系列是kinsei,千萬不要買這個系列的……汗,又貴,又不舒服,不知道為啥……
MIZUNO:穩定:輕:inspire,大:涅磐:Nirvana
避震:輕:rider,大:creation
Mizuno這兩年WAVE技術拿獎拿到手軟,價格比ASICS實在,而且店特別多,好買到。但是很明顯的,mizuno大裝備量級的非常「硬」,體重輕的千萬不要買。
New banlance:穩定:1224 避震:1063
沒有分量級推薦……為什麼呢……因為new banlance中端輕裝備量的實在做的不怎麼樣……所以只推薦頂級款。好在頂級款對輕體重支持還算很好,一般只要在50KG以上的穿起來都挺好。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tip:雖然跑鞋是有分:避震,穩定。但是實際上變化是線型的,而不是絕對化的。上面說了,假如跑步姿態是-2到2之間,跑鞋的矯正也是在-2到+2之間。
就算同樣類型的跑鞋,矯正系數也是不一樣的,對足弓的支撐都是不同的。
同樣的穩定型,ASICS gt 2130的足弓支撐明顯比MIZUNO的INSPIRE高,inspire的足弓支撐又比同為穩定型的NB 1224高。
NB的避震型1063比ASICS的NIMBUS足弓支撐低很多,更接近GT 2130的程度,許多穿著名穩定型跑鞋GT 2130的同學可能未必適合NB的頂級穩定型1224,反而更適合NB的避震型1063!
所以跑鞋的類型只是一個大致的指標,哪個更適合你的腳,一定要親身嘗試。
Ⅳ 深圳馬拉松2015官網未滿十八歲安全責任書在哪下載列印
貌似沒看到有什麼安全責任書的說法,如果是未滿18歲,那麼不能參加全馬,但是專視情況可以參加半屬馬
參賽者年齡要求:
1、馬拉松項目年齡限20歲以上(1995年當年出生);
2、半程馬拉松項目年齡限16歲以上(1999年當年出生);
3、6公里跑項目年齡限13歲以上(2002年當年出生);
參考自:http://www.sz-marathon.com/cn/baomingzhuanti/baomingxu/index.html
2015深圳國際馬拉松賽報名須知
Ⅵ 國內的馬拉松再次發生猝死事件,成員的安全該如何保證
應當制定並發布馬拉松賽事參賽指南,詳細列明賽前准備、比賽途中和賽後恢復等注意事項等。
中國田徑協會應當制定並發布馬拉松賽事參賽指南,詳細列明賽前准備、比賽途中和賽後恢復等注意事項,防範參賽風險,引導參賽者安全順利完成比賽。
中國田徑協會應當加強對馬拉松賽事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包括但不限於競賽組織、市場開發、新聞宣傳、醫療急救等內容。同時,應對馬拉松賽事組織機構(包括賽事主辦方和承辦方)實施賽事組織水平評定,規范賽事組織機構的運營行為,提高馬拉松賽事的組織水平。
(6)馬拉松免責書擴展閱讀:
馬拉松賽事的相關要求規定:
1、馬拉松賽事組織機構應當尊重和維護公共利益,依法保護賽事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履行競賽組織、物資保障、醫療救護、安保交通、綠色環保等基本職能。
2、合理安排、設計、協調賽事各個環節,對賽事舉辦中易發生危及公共安全和參賽者人身安全的各類風險和突發事件制定預案。承辦方應按照《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要求,向當地公安機關申請安全許可。
3、馬拉松賽事組織機構應當通過適當方式使參賽人員知曉競賽規程,為參賽人員提供健康科學參賽的提示及引導,提供線路圖、飲用水、餐飲點、衛生間等必要設施,並根據參賽人員規模設置緊急醫療救助設施,配備急救醫護人員,主動減少和科學應對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
Ⅶ 關於跑步,馬拉松的書籍或者人物,那種有深度有意義談人生感悟的,像村上春樹那種
關於馬拉松抄的書籍,我只讀過襲《跑步聖經》,好像跑步聖經有很多版本,我讀是一個德國人寫的。
我覺得那本書很好。除了很全面的,深入淺出的介紹跑步的意義和原理,還非常具體的為不同水平跑者推薦了詳細的測試分級方法和訓練計劃。
關於感悟,書中到處都是作者對跑步的感悟。
我覺得那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很平衡的書,不空談意義,又不刻板的都是數據,意義和實際操作性都很強。
Ⅷ 馬拉松成績申訴書怎麼寫
馬拉松比賽作為大型賽事,難免會在計時工作上出錯,寫成績申訴書的時候把個人信息和理由提供給組委會,組委會會調取計時點錄像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