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體育運動商業化主辦方可以明顯獲取經濟效益的有哪些
票務收入,贊助收入,其他插入廣告收入,發行紀念品與紀念章收入等等,對本公司品牌及廣告收入為隱形收入
⑵ 世界上足球產業每年可以帶動多少的經濟效益
足球可以帶動一個地區的旅遊業,餐飲業,酒店、賓館等等,還可以讓來看球的人感受,領略自己國家的文化,風情,直接的經濟效益,賣門票,可以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比賽結束後,德國比賽隊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各地報紙報道,參賽隊員所到城市都會出現混亂,球員頻頻出現在汽車、冰箱、電視等當時迅速發展工業產品的廣告中。
足球賽事廣告可以刺激了國民消費,拉動國家電視機銷售量增長,更是企業進入更廣闊市場的契機。
有些足球賽是後,舉辦國家生產總值可以翻幾倍,促使失業率下降,工資增長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還清國家的債務,使經濟得以復甦。現在足球賽事的收入也是多元化的。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參與比賽,通過比賽互相交流,每場比賽都會或多或少引起球迷們關注,比賽期間,球迷們喝酒慶祝、購買彩票、觀看電視,帶動運動品牌、贊助商、彩票等行業發展,同時促進當地的旅遊,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經濟效益。
看到一篇文章,南非舉行世界盃足球賽期間,為南非帶來了約18億美元直接收益,拉動南非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增加就業崗位,同時,場館建設、交通改造等也給南非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到南非旅遊的人數增加,也成為南非經濟增長點。
十一月,國務院發布了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若干意見,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中國體育產業2萬億元市場空間計算,足球產業的市場空間在8000億元以上,伴隨著利好政策逐步出台,足球產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⑶ 體育本身到底蘊含了什麼巨大經濟功能與價值呢
一、體育與經濟的關系
體育與經濟的密不可分性、相互制約性已是人們的共識。經濟是體育發展的基礎, 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經濟所提供的人、財、物等各種物質基礎, 經濟的發展直接制約著體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水平。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這一重要因素。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特別是身體素質的提高, 則必須通過體育訓練才能達到。因此, 體育與經濟表現為廣泛的、直接的和間接的關系。體育的性質, 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越來越由單純的福利性事業轉變為有償型、經營型、生產型的事業。體育在計劃經濟體制下, 作為單純福利性事業發展, 長期存在著體育事業發展與經費不足,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體育事業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 正確認識體育的性質, 准確估價體育的經濟功能, 才能充分發揮體育的作用。
二 從實踐看體育的經濟功能
1.實踐證明, 體育作為第三產業, 是國民經濟不可分割的部門, 不僅受經濟的制約, 同時, 對經濟的發展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1體育的經濟功能首先表現為體育可以提供滿足人們需要的體育勞務、擴大就業, 並為國民經濟增加收入。如: 英國體育部門, 每年為英國提供3 7.6 萬個就業機會, 體育部門每年創造的產值高達68.5 億英磅, 約合1 02 億美元。相當於英國政府用於體育開支的5 倍川當今世界上競技體育商業化的發展趨勢, 使體育比賽的商業價值直線上升。特別是, 具有較強觀賞性的競技體育項目其門票帶來的收入十分可觀。美國職業籃球賽、棒球賽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湧入賽場。而且門票價格昂貴, 收入驚人。台灣開展職業棒球賽後的第二年, 票房收入高達1.3 億元新台幣。〔2 〕由於重大賽事擁有廣闊的觀眾市場, 其電視轉播權價碼也一再水漲船高。從洛杉磯、漢城、到巴塞羅那奧運會, 價碼分別為: 2.2 億、3.7 億、5.5 億美元。〔2 〕健身、休閑、娛樂等大眾體育也在發揮越來越大的經濟潛力。我國近幾年,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對體育的生產性功能的認識也逐步趨向一致。借鑒外國的經驗, 開展了體育有償服務的各種項目, 如: 各種體育活動、體育項目的表演、出訪、交流以及體育場館的多種經營, 大型運動會的多渠道籌集資金等; 一些體育院校在利用師資、科研和技術力量等方面的優勢, 面向社會、開展有償服務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效益。廣州在承辦六運會時, 利用發行體育獎券、體育廣告、體育旅遊等業務, 收入高達6 0 0 0 萬元。特別是近幾年, 由於體育與娛樂、體育與康復、體育與旅遊的結合, 不僅擴大了就業機會, 而且使得其經濟效益更為顯著。
2.體育的經濟功能, 還在於體育勞務被人們消費後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提高方面。首先體育
可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勞動者在生產力諸因素中, 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而體育被勞動者合乎目的的消費能促進勞動者意志品質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和改善。體質的增強, 可以延長勞動者的壽命, 提高生產效率, 減少醫葯開支; 同時, 利用體育對勞動者身體的醫療保護作用治療各種慢性疾病, 效果顯著。總之, 勞動者通過經常性的體育活動, 使其身體強壯, 精力旺盛。從而使其在工作中, 靈活、有力、協調, 防止疾病和事故的發生。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其次, 由於體育的娛樂觀賞作用, 使勞動者在觀賞各項體育比賽或自身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一種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體育的游戲因素, 更使得人們在體育運動中娛人娛己, 消除疲勞、活躍情緒, 健康身心。體育對提高勞動者思想意志品質的作用, 也是不可忽視的。經常開展體育活動, 不僅可以增強勞動者的集體榮譽感, 還可以加強勞動者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意識, 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 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熱情。而大型運動會, 特別是重大國際比賽, 在增強人們凝聚力、向心力、激發人們愛國熱忱方面的作用更為突出。而這一切必將激發人們的生產勞動積極性, 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3.體育的經濟功能還表現在體育可以促進國民經濟其他相關部門的發展。競技體育商業化與大眾健身體育的發展, 直接刺激和推動了體育用品市場的繁榮和發展。體育運動的開展,要有體育用品、體育器械、體育設施等作為必要物質條件。因此, 體育的發展, 必然會擴大對相關部門的產品或勞動的需求。為這些部門提供市場, 從而帶動和刺激這些部門和行業的發展。90 年代以來, 世界體育用品市場的年銷售額在1 2 0 0 億美元的基礎上以15 % ~ 25 % 速度增長,各種大型運動會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 可以促進建築業、服裝業、市政建設等部門的發展。舉辦運動競賽, 特別是舉辦大型綜合性體育比賽, 其功能和作用遠遠超出體育競賽本身。因為它不僅需要建設規模相當的體育設施, 而且需要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商業供應、生活服務等方面的保證。從而帶動了這些部門和行業的發展。韓國由於承辦第10 屆亞運會和第24 屆奧運會, 而大大刺激了建築、機械、電子、通訊、體育用品、飲料及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從1 9 8 2 年~1 9 8 6 年, 韓國的建築、電子、服務業增加產值約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0.5 % , 同時還為74 萬人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我國承辦第n 屆亞運會, 新建了20 0 多萬平方米的亞運建築工程。建成了一套覆蓋亞運會組委會、新聞中心、各比賽場館的計算機服務中心, 和與亞運會配套的電視發射塔、電視轉播系統、道路建設工程等。〔3 , 同時, 亞運會作為一個市場, 對生產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刺激。全國有上千家企業推出亞運商品, 顧客爭購亞運商品, 從而活躍了市場, 為啟動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總之, 體育對於促進體育用品市場的發展, 對於推動其他相關部門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已被大量事實和數據所證明。體育本身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體育作為一種產業, 大有潛力。我們相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一定為體育產業的開發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體育產業觀念的確立, 不僅告訴人們, 體育不再單純是供國民索取、無償佔有的福利再分配, 而是國民經濟產業結構性革命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表明, 體育既有責任為社會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體育勞務消費品, 也有權利運用自己的知識、專業化技術、技能等去參與整個社會體育產業的開發。經營體育產業、開發體育產業, 這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 更重要的是轉換體育運行機制, 以開創體育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⑷ 體育比賽能為社會發展創造多少經濟效益和經濟價值國家隊運動員和教練員平時工資多少
有人願意為看比賽買單,僅此而已!
⑸ 體育能帶來哪些經濟效益
體育可以通過銷售門票獲得收益,也可以打造體育周邊品牌賣球衣、運動鞋等,還可以組織一些球員活動。
⑹ 舉辦大型體育活動,可以從哪些方面獲得經濟效益
舉辦奧運會、世界盃等大型體育活動可以提升舉辦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經濟效益方面最大收益是服務業和旅遊業,住宿,餐飲,出行交通和消費,拉動第三產業發展。其次是體育場館的修建,拉動當地建築領域,發展,帶動房地產業升溫,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再就是體育產業發展,比賽門票,電視轉播費用和體育設施利用等收入,體育品牌打造,今後一些賽事平台搭建等。最後很重要的是提升舉辦國形象,對國家軟實力的提升,這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⑺ 如何提高體育運動的經濟效益
多拉廣告
⑻ 奧運會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肯定的!吸引全世界的眼光!肯定會有投資!
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一種需求沖擊,不過,這種沖擊是短暫的,尤其會在奧運會舉行期間集中爆發,形成需求的「峰聚效應」。
奧運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收入與支出、投入與產出實現的。舉辦奧運會的支出就是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投入。
根據中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分析測算得出,北京奧運會每年為我國GDP增長貢獻0.3%-0.5%經過100年發展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發展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出於和平目的規模最大的活動,奧運會已經具有全球性、持續性、綜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內涵高、籌辦時間長、投資巨大、參與人員眾多和競賽水平高等特點。它已成為一項具有巨大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綜合效應的令人矚目的活動,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輿論及商業集團廣泛的關注。奧運會的影響已經超過了現今任何一項其他社會文化活動。
為什麼1984年以後辦的奧運會能獲得眾多國家的青睞,究其原因,舉辦奧運會能獲得很多的資金、人員和物資等方面的收入。但舉辦奧運會收入巨大的同時,舉辦奧運會所需要的支出也非常巨大,舉辦城市少則十多億美元,多則近百億美元的花費。奧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多元化的綜合現象,在國際的發展也凸顯其重要性及前瞻性。
從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角度看,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一種需求沖擊,即奧運會引發對基礎設施投資、旅遊出口、電視音像出口、商業貿易等需求的變化,通過直接效應和乘數效應影響主辦地的產出、收入和就業水平。不過,這種沖擊是短暫的,尤其是會在奧運會舉行期間集中爆發,形成需求的「峰聚效應」。
一、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市及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奧運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收入與支出、投入與產出實現的。舉辦奧運會的支出就是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投入。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產生經濟影響的大小與對奧運會進行的投資大小關系密切,在邊際成本內,投入越大,產生的經濟影響越大。
在通過對成本和收入預算體系分析得出:如果支出不包括基礎設施方面的花費,則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而如將舉辦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花費計入舉辦奧運會的花費,奧運會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就會降低,甚至出現虧損,此時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收益比人們通常預計的要小。
分析奧運會的收入來源、比例、支出去向得出,國際奧委會對舉辦城市的資助是按一定比例進行的,而組委會自身的收入具有很大的彈性,因此從組委會的管理及效率入手即可增加收入。
從舉辦奧運會獲得的收入來源將舉辦奧運會的模式分為:政府投資為主的模式;完全依靠市場營銷收入的模式;依靠市場營銷為主,政府投資為輔的模式。根據洛杉磯奧運會、蒙特利爾奧運會和巴塞羅那奧運會等工程支出多少,借鑒北京在舉辦2008年奧運會在增加收入、減少支出、擴大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以避免更多的問題。
探討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機制顯示,奧運會首先作用於主辦地的支出、形象和技術,然後通過經濟系統中的互動機制最終體現為產出、收入、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變化。根據對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經濟影響研究表明,奧運會經營盈利、凈經濟效益為正;奧運會經濟影響的絕對數值較大;奧運會經濟影響的強度數值不大;奧運會受益產業比較集中;奧運會促進主辦城市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奧運會經濟影響效果存在著差異性。
筆者根據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歷屆奧運會的入境旅遊效應顯示,奧運會的入境旅遊效應比較明顯,相比之下國內旅遊並不突出;奧運會旅遊活動主要基準在主辦城市和地區,區域擴散效果不突出,從數值上看奧運會旅遊效應的強度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大;但奧運會對主辦地形象具有比較好的改善效果;對奧運會旅遊和經濟影響的預測應該保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產生的經濟影響包括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正面影響中,直接影響包括促進舉辦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就業增長,相關產業發展,投資環境改善等;間接影響包括提高人力資本,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負面影響指體育設施閑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損,社會額外支出增多等方面。
二、奧運經濟使京津冀區域經濟增長比例達1.23%,為我國創造210萬個就業機會
奧運會對京津冀區域增長的途徑表現在經濟聚集效應的影響。經分析得出,北京奧運經濟所產生的規模經濟的作用,表現在對京津冀區域出口的擴張帶來經濟的聚集,新的企業和勞動力將被吸引到這個區域。這將致使區域經濟的成本降低,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隨著集聚效應的增大,京津冀區域的經濟成本轉而回升,從而又產生經濟活動向其他地區轉移的「擴散效應」。
從這個角度分析北京奧運經濟的動態性區域經濟影響得出,主辦城市北京由於舉辦奧運會產生「溢出」性的需求效應,北京由於經濟和社會成本的上升,從而向河北、天津地區擴散經濟、旅遊和交通活動,經濟會因此增長1.23%。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財政局統計的2000年悉尼奧運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顯示,主辦奧運會對勞動力有很大的需求。結合中國的情況,目前的多數失業屬結構性失業而不是周期性失業,根據北京政府對奧運經濟體系中供給方面的因素,以及奧運經濟對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彈性考慮,在面對奧運會積極的短期需求沖擊時,就業數量的提高程度會更大,至2008年為止,奧運經濟為中國累計提供210萬個就業崗位。這210萬個就業機會一是通過奧運會所需工程建設以及在奧運會之後永久使用需要專人管理、運行等所帶來的就業;二是通過舉辦奧運會極大地改善北京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能為城市吸引更多的新投資以及旅遊,這些投資和旅遊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三是通過舉辦奧運會使參與奧運會工作的北京市民為舉辦奧運會需要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從而提高人力資本,增強了競爭力,從而增加了就業機會。
三、北京奧運會為中國經濟增長0.3%-0.5%,為北京經濟增長2%
根據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的財政預算,北京奧組委預算支出16.09億美元,預算收入為16.25億美元,盈利0.16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中,沒有奧運會也將發生的非組委會支出項目包括環境保護、公路鐵路交通和機場建設費用,合計123.85億美元;而因奧運會而發生的非組委會支出項目包括體育場館和奧運村,合計18.71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城市、地區或國家政府以及私人投資)總計為142.56億美元。這樣,奧運會相關總支出為158.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12億元人民幣。
最近,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出,僅北京市的奧運投資就達2800億元,其中64%用於基礎建設。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則預期北京奧運經濟在未來7年裡北京投資和消費市場的總需求將超過30000億元人民幣。
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沖擊(投資、消費、出口、政府債務等)能夠創造更多的勞動力和產出需求,從而促進國內就業和國民收入在數量上(而不是長期增長率)的增加。
根據中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分析測算得出,北京奧運會每年為我國GDP增長貢獻0.3%-0.5%。由於尚缺少對中國大型體育賽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的實證檢驗,還不能斷定北京奧運會促進經濟增長的期限。
經過進一步分析預測得出,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市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因為奧運會對北京市的基礎性資源或者生產過程改進或者資源的更集約化利用,那麼無疑將提高北京長期經濟增長的能力,這種改進或增加的程度有多大,以及從這種改進或增加的時間性來講,增長的期限能到2015年左右
⑼ 奧運會給我們國家帶來的經濟效益有哪些
2008年奧運會給國家帶來經濟效益分為: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
1、直接經濟效益:
(1)大量資金直接投資於舉辦地區為主的地區。
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由於奧運會的舉辦,北京藉此機會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使各地的通訊、交通、電力、住宿、交通、公共標示等逐步完善。我國在地鐵,機場,車站建設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比重較大,這些項目是北京和其他地區建設的一部分,不僅對保障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具有重要意義,還對北京城市建設和其他地方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具有長遠意義。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4~2008年間,奧運因素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
(2)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拉動:
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預計總投資額將達到16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323億元,其中組委會預算支出約為16-18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與承辦有關的基本建設支出)約為142-144億美元。據知名機構高盛統計,北京申奧成功後,從2002年起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將額外增加0.3%。中國經濟大發展將大大提速,7年間額外增加GDP將達1.376萬億元。
(3)電視轉播收入及其他收入:
電視轉播收入一直是近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主要收入之一,收入7.09億美元,占總收入的43.6%。其他收入包括:標志特許收入,正式供貨商收入,彩票收入,門票收入,捐款收入,財產出售收入等,合計占總收入的43.6%。
2、間接經濟效應:
(1)最大限度促進就業:
如果按北京奧運會新增投資1320億元,且每10萬元投資新增1個就業機會算,則北京奧運會將新產生130萬個就業崗位,增加的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建築業、房地產業、環保業、電子信息產業、文化體育產業、旅遊業、信息服務業等,以第三產業為主。增加的就業主要集中2004年至2009年的6年間,其中高峰將出現在2006年至2009年。
(2)對旅遊業和商業的積極促進作用:
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和籌辦過程將吸引全世界大量的觀光客,2008年到北京旅遊的海外人員將達500萬人次。奧運會為北京帶來的旅遊收入將達1700億元。
⑽ 奧運會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北京奧運會將給中國帶來長期的永久的利益
東方網7月13日消息:在莫斯科決定的前夕,高盛集團公布了關於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研究報告。報告稱,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給中國帶來長期的永久的利益。中國將成為1968年墨西哥以後的又一個舉辦奧運會的發展中國家。舉辦此次奧運會,將使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連續多年增加投資,並促進中國的旅遊業。估計奧運會將使中國在2002-2008年間GDP每年增長0.3%,其刺激作用還將在2008年後持續。
報告預計,旅遊、交通、IT服務行業和物流都將是最主要的受益者牞同時將刺激外商直接投資。來自跨國企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將大受刺激,各跨國公司將利用奧運會創造的機遇,贏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合同,並向中國5億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推銷他們的產品和服務。股市受益,在香港上市的一些公司可能因此而受惠。
在商業價值之外,逐漸提高的公眾效應和圍繞著奧運所引起的國際媒體的關注將為主辦城市和國家帶來巨大的無形價值。舉辦奧運會在精神上、外觀上、以及政府和普通市民的態度上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會對中國成為國際化和更開放的社會有重要作用。然而,歷史表明擴大的信息流和國際接觸,通過貿易、投資或體育事件如奧運等會對不同的思想和價值觀的交流與輻射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高盛相信由於與奧運緊密聯系的北京會被國際社會更多的關注。
運籌辦給北京帶來實際利益年新增崗位60多萬
10月19日上午9:30,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劉敬民介紹北京奧運會籌備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劉敬民表示,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工作,已經而且還將繼續對北京作為一個歷史性的、國際性的城市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他表示,奧運會的籌辦工作也給北京市人民帶來了實際利益。這幾年,每年新增工作崗位達到60多萬,北京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劉敬民分析指出:首先,奧運會使北京進一步擴大了國際上的知名度。籌辦以來,北京的對外合作出現了顯著的發展。在北京地區,跨國公司的總部、外資的研發中心、國內的大企業集團都有了大幅度增長。
第二,奧運會的籌辦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北京經濟發展。2006年和奧運申辦成功的2001年相比較,五年期間,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平均達到了12.1%。去年,北京市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7700多億人民幣,是2001年的2.1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6300多美元,是2001年的1.9倍;去年境外到京的旅遊者有390多萬人,比2001年增長了100萬人。
第三,奧運會的籌辦工作促進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在奧運會籌辦期間,北京市政府提出了新一版的總體規劃,明確了北京將作為國家首都、文化名城、國際都市和宜居城市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北京在環境、交通、城市基礎設施方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
第四,北京奧運會的籌辦,還提升了北京市社會的文明程度。我們廣泛開展了「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同時在各個服務行業,按照國際通行的服務標准進行了廣泛的培訓。作為正在走向國際城市的北京,我們也廣泛開展了學外語活動。這幾年,不同程度的參與了市民學外語活動的人數達到400多萬人,總而言之,北京正在向著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前進。
劉敬民最後強調,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工作也給北京市人民帶來了實際利益。在籌辦這幾年,每年新增工作崗位達到了60多萬,北京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