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拉松志願者常識有哪些
1、配合民警管理好警戒線,警戒標志,防止警戒標志被觀眾移動或擠倒;
2、協助醫務人員做好參賽運動員途中的救助工作;
3、勸導和阻止行人,車輛橫穿賽道;
4、維護觀看群眾的秩序,當好啦啦隊;
5、積極主動協助公安機關處理突發事件。
在馬拉松賽中,比賽的起點和終點都提供水和其他飲料,而在比賽路線上,每隔2.5公里有一個飲料站。水和飲料放在運動員經過時容易拿到的地方,運動員也可自備飲用水,並且可以在他們要求的地方設置飲料站。
(1)馬拉松基本常識擴展閱讀:
近年來,大型馬拉松賽事中發生過多起意外事件,因此賽道移動救護也變得格外重要。
所以,參加保障的護士、志願者均經過120急救中心的急救培訓及考核,具備處理緊急情況的急救能力。參賽選手在賽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就近尋求幫助。
所有志願者均配備專業醫療急救包,包內備有利多卡因噴霧劑(好得快)、酒精棉片、創可貼等急救物資。
⑵ 馬拉松入門什麼書好
跑鞋相關術語混亂的問題,術語不規范是沒辦法的事情,商業社會,大家都希望用戶跟隨自己的概念,就跟醫院醫生專門把字寫得別人看不懂一樣。
最大的術語沖突時運動醫學跟跑鞋商業的叫法。
如果去運動醫學專業醫院,醫生告訴你的跑步力學外翻和內翻和跑鞋說的內翻外翻正好相反。
另外一個問題是各大跑鞋商的叫法:
中性(mizuno中國)=避震(new balance中國)=緩沖(asics 中國)
也就是我和跑友常說的避震
支撐(mizuno中國)=支撐避震(new balance中國)=避震(asics中國)
也就是所說的穩定
如果是英文會沒有這么頭痛
neutral(mizuno)=cushioning(new balance)=cushioning(asics)
就是避震
support(mizuno)=stability(newbalance)=structured cushioning(asics)
就是穩定
簡單地說,我下面用的術語,以及其他跑友用的術語標准,多半是歷史最長的NB常用說法的民間慣例翻譯,Newbalance自己的官方翻譯都和我們的叫法不統一。大家自行核對吧。
目錄如下:第一大段解釋跑鞋存在的意義。第二大段解釋市面跑鞋的分類。第三大段詳細說明了各種身體狀況適合的跑鞋。
第一: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跑鞋存在的意義是啥?
相信組里大多數跟我一樣,都不是專業訓練過的運動員,身體素質很一般。在跑步都是一樣的目的:鍛煉身體。我們這樣的人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用我的經歷可以解釋得很清楚。
我最開始跑步的時候,穿的是一雙德爾惠的運動鞋(慢跑鞋)。第一天跑步的時候連一公里都跑不下來。在半個月內,慢跑距離迅速提升,在第二周,我跑到了大約3KM左右。 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極為嚴重的運動傷。大約是在3KM的距離左右,膝蓋開始劇痛。右腿膝蓋外側一跑就劇痛難忍,完全沒法跑了。那時候什麼都不懂,第二天還試圖堅持,完全痛得沒法跑。於是不得以,回來上網查找原因。
一查,嚇了一跳。慢跑,不管是多慢的跑,都會對膝蓋造成劇烈的沖擊。沖擊力量大約是體重的3-5倍,你跑步的時候整個人騰空而起,然後落地,然後瞬間再騰空而起。學過中學物理的,應該知道這樣的沖量有多大,這些沖量主要由膝蓋的軟骨吸收。按我60KG不到的體重,膝蓋在跑步時接受的沖擊就有有200KG左右。很多保護不周的跑步愛好者下半生都承受著巨大的膝蓋傷痛折磨,甚至連走路都需要扶著東西才能動。演唐僧的哥們兒腿就是跑步跑廢的。
我TMD跑步是為了鍛煉身體,不是讓身體完蛋的更快。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這樣的,以前沒怎麼鍛煉的,身體不算太好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現在跑量很大的人,需要一個東西來代替膝蓋吸收沖擊,保護骨頭。跑鞋不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快,不是為了讓你沖擊世界記錄,是為了讓你跑步的時候不受傷。
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義。
跑鞋怎麼工作?
跑鞋工作的原理說白了很簡單。既然跑步最大的損傷是膝蓋吸收的沖擊,那麼就要用一個東西代替膝蓋的軟骨結構吸收沖擊。完成這個任務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術。
AD的air,asics的gel,NB的absorb,本質上都一樣的東西,就是彈性物質,把膝蓋軟骨原來該承擔的形變分一些給這些材料來承擔,膝蓋的工作就會少一些。你可以把跑鞋想像成一對彈簧……汗
第二:跑鞋有哪些種類?
市面上的運動品牌非常多,中國名牌,雙星,多威,回力,德爾惠,李寧,全球名牌ad,nike,puma,跑友名牌asics,new banlance,mizuno……
這些牌子出的叫做「跑鞋」的無數,選什麼好?
先來解釋一下市面上能買到的跑鞋的分類,跑步的鞋一般能買到的為這么幾種:
1,慢跑鞋:為普通跑步愛好者准備的。全力注重保護,避免用戶運動傷害。一般壽命是跑程1000KM。特點是重,保護完善,為不同身體特徵,不同跑道類型的用戶有不同的系列型號。
2,性能訓練鞋:為專業,半專業長跑運動員准備,賽道訓練專用。這種鞋注重的是保護和輕巧的平衡型,一方面要避免運動員訓練受傷,另一方面也要讓運動員出成績。
3,馬拉松鞋:僅為馬拉松准備的鞋!絕對不適合日常慢跑!極限類型鞋,真正的超輕,輕到幾乎沒有重量,保護性能極差,壽命極短。這種鞋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為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追求比賽最高成績。
很顯然對於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為了健身而不是跑出多牛成績的普通愛好者來說,應該選為了保護而存在的慢跑鞋。為什麼不買性能訓練鞋呢?又輕又有保護呢,李寧超輕系
列廣告多好看?因為這種鞋的保護比起慢跑鞋是遠遠不足的,因為一方面專業運動員身體狀況遠好於我們這些愛好者,避免運動傷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為了追求輕便,廠家必須放棄大量保護技術。看看跑鞋之王ASICS kayano的鞋底,那麼多gel材料堆上去,能輕起來么?輕了還減震么?
一般說來國內專櫃是不會給你分清楚什麼跑鞋是什麼類型的,櫃員更是完全不懂的。
怎麼分別很簡單。馬鞋非常輕薄,幾乎沒有重量,鞋底也很薄,一眼就能看出來。慢跑鞋一般都比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訓練鞋居中,能感覺比普通運動鞋輕,比慢跑鞋遠輕。
知道了要選「慢跑鞋」,而不是馬鞋,性能訓練鞋,就上商場了?這還不夠。
之前說了,慢跑鞋是針對不同用戶身體狀況,不同路況有區別設計的,你還要搞清楚你適合的是什麼類型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謂的,你在跑鞋矩陣里是什麼位置。
跑鞋矩陣有三個維度,第一,跑步姿態。第二,體重。第三,跑步路況。
1,道路首先分為了越野和徑跑兩種。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麼「好的」,山路,土路,樹林。徑跑就包括賽道,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膠,水泥,柏油,都算。
確定路況之後,再確定你的跑步姿態。
2,跑步姿態
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錯的一步。如果搞錯了,結果可能讓你花幾百上千跟買來的自以為牛逼哄哄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
一般跑步的姿態有三種,外翻,內翻,嚴重內翻。這三種是連續漸進關系。
一般來說,這三個有這樣的對應關系:
外翻——高足弓——沒有八字腳或內八字——對應跑鞋:避震型
內翻(外翻不足)——沒有八字腳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穩定型
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嚴重外八字——對應跑鞋:姿態矯正型
絕大多數人都是外翻或者內翻,嚴重內翻還跑步的,少的可憐。如果你是嚴重內翻……很不幸地告訴你,嚴重內翻的鞋很難買……特別好的也少……
足型很容易判斷,脫了襪子自己就知道了。但是根據足型可以大致判斷自己的姿態,但是記住:這個判斷是不準確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內翻的!自己有沒有八字腳可以稍微准確一點,但是跑步姿態和走路姿態略有不同,所以依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確。
百分之百准確的判斷有幾種,一個是專業測定跑步姿態的機器,或者有經驗的人看你跑步時候的姿態狀況。在歐美日本等賣跑鞋的,這是基本配置,也是店員的基本常識。在國內,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
另一個百分之百准確的辦法,是找一雙沒有姿態矯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馬鞋等等,跑到嚴重磨損,然後看磨損情況判斷。這種方法很准確,但是我不推薦!因為大多數人搞不清自己的鞋子有沒有姿態矯正,如果有鞋子自身有姿態矯正功能,那判斷結果有偏差!
明確沒有姿態矯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馬拉松鞋,雙星啊什麼一般的板鞋之類,如果你們用這種鞋子跑過,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側(小腳趾頭一側),那你就是外翻
如果是內側(大腳趾一側)就是內翻。如果兩側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間磨的厲害,那你避震和穩定型跑鞋都可以試一下。
既然大多數人這些能100%准確判斷的都沒有條件去做,那要判斷自己該用什麼鞋怎麼辦?我推薦的方法如下:
判斷自己的腳型,高足弓還是低足弓。然後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看看哪個最舒服,選擇哪種型號。記得,不是穿上走兩步,而是穿上跑兩圈!這個差別很大!
再來解釋一下幾種鞋具體有啥區別。
其實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謂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說他比別的更」避震「而是說,除了避震,他沒有更多的功能。而穩定和姿態矯正型,除了避震以外,還要負責把不良好的跑姿矯正成良好的跑姿,讓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買錯類型,可能面對的問題是自己的跑步姿態被錯誤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這樣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態是0,大家
的跑步姿態是-2到2的一個區間。而跑鞋是提供了一個加減,讓你的數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態是2,你就該買-2的跑鞋。如果你買了一個+2的跑鞋,你的姿態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斷了該用穩定,避震,還是姿態矯正之後,就進入跑鞋矩陣最後一步。
3,裝備量。
裝備量是兩個概念的集合:你的體重,你的鍛煉強度。
體重越大,鍛煉強度越高,跑步的沖擊就越大。體重代表著單次沖擊的力量,鍛煉強度代表這個沖擊會持續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於你的膝蓋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說來,好的跑鞋都設計為足以應對單次3KM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鍛煉強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體重。不過差一點兒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儂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號明確說明了,只適合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鍾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裝備量級,輕量級,大量級。
用asics舉例:
穩定型的:大量級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輕量級的是跑鞋銷量冠軍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級的是NIMBUS,輕量級的是CULMBUS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誤區:大量級價格貴很多,輕量級價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級就比輕量級的高級?有錢就都該買大量級的頂級款?
不是這樣的!
大量級是「針對」大體重設計的,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的沖擊力可能不夠大,那這些「頂級款」設計來吸收大沖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就像一個彈簧,假如設計來承受1噸的壓力,你就壓上去100KG,那彈簧是壓不下去的。對於跑者來說,明顯的感覺就是:鞋底好硬!這樣的情況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蓋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最明顯的是MIZUNO,旗艦款的鞋沒有大體重的人穿起來就是受罪。
所以盡量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裝備量級,不要只盯著頂級款。大裝備量級和輕裝備量級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體重緊接這條線,而跑步距離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
70KG的每天要跑15KM,買KAYANO沒錯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買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買KAYANO幹嘛!
你現在應該能確定:
自己什麼路況,什麼跑鞋類,什麼裝備量。
那麼這就已經確定了要買哪些跑鞋了。
第三:具體該買哪一款?
已經在跑鞋矩陣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幾個較專業的運動品牌里,根據官方的跑鞋矩陣,有哪些款可以買就已經定好了。
那買哪些牌子?哪些款推薦?
對於普通愛好者,不推薦雙星,不推薦回力,不推薦多威等等價格低廉的「國產專業運動品牌」。
為什麼?很簡單,多威,雙星,回力在專業馬拉松,長跑訓練確實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我們都不是專業運動員,你沒有那樣的體魄,也沒有那樣的技術——你要是有,還看我這個帖子幹嘛!怒指!
這幾個牌子的保護避震技術都很簡單,人體工學等更是差得遠。
對於已經有了很大跑量的愛好者,不推薦李寧,AD,NIKE……等等名牌。
AD,NIKE,是不是沒有好的跑鞋?不是!但是國內能不能買到?……基本上不太可能。他們能作出好鞋子,但是國內店裡賣的,都是潮鞋。要真的跑步的,還是免了吧……
李寧呢?
我還能更鄙視這個牌子么?
李寧有沒有好的慢跑鞋?沒有。在沒有好的慢跑技術的時候,就開始炒作超輕的概念。之前已經說過了,超輕跟保護是難以調和的矛盾,給長跑愛好者推薦日常跑步「超輕」,這不是害人么!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國內能買到的好跑鞋一般是ASICS,NEW BANLANCE,mizuno這三個牌子。另外brooks和索康尼早就在國內買不到了。
越野型的我不懂,簡單推薦幾款徑跑口碑比較好的吧:
ASICS:穩定:大裝備量:KAYANO,輕裝備量:GT 21X0
避震:大裝備量:nimbus,輕裝備量:culmbus
ASICS可能是技術最優秀的跑鞋牌子了。他的大裝備量和輕裝備量的區別不算特別大。就算小體重的買大裝備量,也不會覺得難受。
最新的系列是kinsei,千萬不要買這個系列的……汗,又貴,又不舒服,不知道為啥……
MIZUNO:穩定:輕:inspire,大:涅磐:Nirvana
避震:輕:rider,大:creation
Mizuno這兩年WAVE技術拿獎拿到手軟,價格比ASICS實在,而且店特別多,好買到。但是很明顯的,mizuno大裝備量級的非常「硬」,體重輕的千萬不要買。
New banlance:穩定:1224 避震:1063
沒有分量級推薦……為什麼呢……因為new banlance中端輕裝備量的實在做的不怎麼樣……所以只推薦頂級款。好在頂級款對輕體重支持還算很好,一般只要在50KG以上的穿起來都挺好。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tip:雖然跑鞋是有分:避震,穩定。但是實際上變化是線型的,而不是絕對化的。上面說了,假如跑步姿態是-2到2之間,跑鞋的矯正也是在-2到+2之間。
就算同樣類型的跑鞋,矯正系數也是不一樣的,對足弓的支撐都是不同的。
同樣的穩定型,ASICS gt 2130的足弓支撐明顯比MIZUNO的INSPIRE高,inspire的足弓支撐又比同為穩定型的NB 1224高。
NB的避震型1063比ASICS的NIMBUS足弓支撐低很多,更接近GT 2130的程度,許多穿著名穩定型跑鞋GT 2130的同學可能未必適合NB的頂級穩定型1224,反而更適合NB的避震型1063!
所以跑鞋的類型只是一個大致的指標,哪個更適合你的腳,一定要親身嘗試。
⑶ 想要嘗試馬拉松應做好什麼方面的知識儲備和身體素質儲備
在我們嘗試馬拉松之前就應該每天進行訓練,這樣在馬拉松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才不會特別的吃力,特別是跑了35公里之後,身體會非常的難受,所以日常的鍛煉也是必須的,而且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的參賽,這樣對我們來說也是挺好的。
並且賽前三天適量多攝入碳水化合物,儲備糖原。同時多吃蔬菜,穀物纖維和適度高蛋白食物(比如蛋,奶,魚肉)幫助肌肉快速恢復。賽前3-4天每天水的飲用量最好在2升以上,讓自己的身體充滿水。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些東西,我們再馬拉松的時候才會不那麼累。
⑷ 長跑知識
長跑是對身體非常有益的體育項目,但是如果不掌握一些技巧,可能會讓身體處於極其疲憊的狀態,為此,長跑前一定要做好准備活動,跑步過程中掌握好呼吸是最關鍵的。
跑前做簡單熱身操
有些人不習慣做熱身運動,而跑步前應做一下腳部的熱身和緩和運動。由於跑步對膝關節壓力較大,因此要加強膝關節的熱身。
長跑最好四步一呼吸
長跑屬於有氧代謝運動,參與人體各大器官的循環,特別是呼吸系統。在跑步過程中,人體對氧氣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一般情況下,以四步一呼吸為宜,並盡量始終保持這一節奏。在呼吸方式上,以鼻呼、口鼻混合吸較好。
長跑剛開始時,由於氧氣供應落後於肌肉的活動需要,因此會出現腿沉、胸悶、氣喘等現象,特別是經常不鍛煉的人感覺會更強,但這是正常的。如果感覺比較難受,應停下來,步行幾百米,如感到特別不適,就要停止長跑。
跑後仍要漫步幾百米
長跑後有的人立刻坐下來休息。,跑完千萬不要馬上停下休息。跑步後,人體全身上下都得到活動,應使身體各部位慢慢放鬆下來,建議跑完後漫步幾百米,全身徹底放鬆後,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腰、腹、腿、臂的活動。
四類人不宜參加長跑
由於曾出現過馬拉松賽參賽者猝死現象,因此以下人員不適宜參加長跑。
一、有潛藏疾病者。此類疾病主要是心腦血管疾病。
二、平時無體育鍛煉者。如果運動量大大超出平時負荷,產生運動過度緊張,會造成猝死或者其他運動傷害;
三、輕度活動就有胸悶、頭痛、頭暈等不適症狀者;
四、老年高血壓和糖尿病患。
熱身步驟:
a.兩手叉腰,足尖點地交替活動雙側踝關節
b.屈膝半蹲,足跟提起,反復練習3至5次,活動雙側膝關節
c.交替抬高和外展雙下肢,以活動髖關節
d.前後、左右弓箭步壓腿、牽拉腿部肌肉和韌帶
⑸ 馬拉松志願者常識有哪些
選手包要按順序擺放,以便於選手取包時好查找。
能看出選手的狀態好壞,不好的要及時勸上收容車。
3.抽筋的簡易處治。
馬拉松志願者的職責:
1.維護群眾觀看秩序。
2.協助警衛做好安全維護工作。
3.發生救援事件時,能夠協助醫務人員進行救助工作。
馬拉松屬於一項很消耗體力的運動,普通人是沒辦法完成,所以經常會發生各種緊急情況,作為志願者,在確保自己的安全下,要能夠時刻注意經過自己身邊的運動員的情況,在發生意外時,能夠及時上去進行救援。
⑹ 參加馬拉松需要什麼條件
沒參加過比賽的基本只能認定為是跑步小白,無論是理論還是身體,所以要從零開始學習和訓練,你要明確幾個問題。跑步的目的,是為了健身還是為了完成馬拉松挑戰。你跑步的基本功,以前跑過步沒,多長時間跑一次,你是否了解跑步的基本常識和基本技巧?
只要你的身體足夠健康,心臟還很活躍,肺部功能健全,可以進行嘗試。生命在於運動,鍛煉身體不也是一件挺好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