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計一個「體育游戲」的課程
小班綜合活動
《 三 角 形》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操作和游戲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徵,激發幼兒對圖形的興趣,並學會目測分類。
2、發展幼兒的手工操作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准備:
1、三角形教具、三角形拼圖學具人手一套,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頭飾每人一個,相應的實物若干。
2、運用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組成畫布置,用幾何圖形積木作幼兒的椅子。
活動組織:
1、出示三角形平面娃娃,引導幼兒學習興趣,指導幼兒觀察、分析,啟發幼兒說出並記住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徵。
2、請大班幼兒扮演三角形娃娃,由他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朋友(形狀與三角形相同的實物),然後讓幼兒幫助三角形娃娃找朋友,鞏固對三角形的認識。
3、出示用三角形拼成的各種物體,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是哪些幾何圖形組成的。
4、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成各種圖案,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粘在作業紙上,然後把作品掛在活動室里作裝飾,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回家以後用小棍繼續練習拼圖。
2. 設計一個體育小游戲的名稱、方法及要求
(1)球
大家圍成一圈,每人手持一球,帶操 人在圈中心,叫口令「一」,大家持球走;叫「二」,大家持球跑;叫「三」,大家運球走,叫「四」,大家運球跑。便於大家集中精神,進行一定運動量,為下面的課作好准備。
游戲
分成兩隊,進行游戲。
一球放在終點,一球由第二人持。第一人跑至終點,運球回,換第二人手中球,運球至終點,放球於終點,空手跑回,拍第二人手,第二人出發,此時,一球在終點,一球在第三人手中。如此輪換,哪一隊先跑完就算勝出。
(2)四人三腳
3. 如何進行集體體育游戲設計與指導
(1)迄今為止,蒙台梭利教學法,雖然不能說得到普遍應用,但是已經穩穩地佔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完全可以說是最為精細系統的教學模式。這種系統的模式,在我們目力所見的許多地方,已全然成為僵化可笑的操作,是因為應用者沒有好好理解,還是因為蒙台梭利教學法本身存在神秘主義和機械化的傾向,不敢妄下定論。但是,正是在這些僵化了的蒙台梭利學校里,我們看到了一種做法上雖然可笑,但是精神上有崇高可敬因素的現象:一個「蒙台梭利教師」在上崗之前和當中,要參加一個集體的操作活動,她們在一起觀摩切磋,研究這些玩教具的標准操作方法,要趕在幼兒前面了解教具的意義和發展價值,且是增加親身的體會。這樣做的目的,據說一是為了增強指導的針對性,二是防止教師因為對於教具的「深刻含義」的無知,而使教具因為幼兒錯誤的操作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我們先不評論這種做法的具體程序的分寸和方向問題,再來看看與蒙台梭利教學法看起來相去甚遠的項目(方案)教學法,其中存在的一個類似的現象。
(2)我們現在都知道,在項目教學的流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它有一個很嚇人的名字:「大腦風暴式主題網設計」。就是在一個念頭或者一個主題產生之後,在正式組織幼兒的活動之前,教師自己(最好是通過教研群體的共同討論)先對這個主題進行一個在廣度上和深度上無限制發散的聯想和思維過程,了解如果要進行這個主題,其中可能會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會需要哪些資源,會碰到哪些問題,以決定這樣的主題在特定班級、特定時期進行是否合適。如果決定要進行這樣的主題,教師要在信息和資源上做好哪些准備工作,以及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能夠有成竹在胸的心態來應對幼兒的表現。
我們再來看看當前教師的日常教學中幾個常見的問題。
(3)在我們的一次教研活動中,大班教師在數學區域里放了一些「翻蓋樂」玩教具。這份材料的操作方式多少是有些人為規定性質的,但是它的結果的設計卻帶有一定的游戲性和娛樂性。操作這個材料涉及到「從圖像到圖形、從數字到符號、從具體到抽象」以及空間轉換等能力,並且最後要求幼兒自己根據圖形的對應情況自行糾錯。所以這個材料是有相當難度的。
教師在指導這個材料的活動時,常常顯得很心急,「主觀意識很強」,直接告訴幼兒應當如何如何,結果幼兒對這個材料很快就失去了興趣,也沒有真正學會什麼。
我們建議這位教師在下次活動之前,自己預先細致地操作一遍該材料整個的操作程序,分解其中的序列層次以及涉及到的心理過程。這樣,教師一方面可以在了解幼兒水平和任務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也可以針對幼兒在玩具操作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進行相關的教學。
(4)教師在集體教學環節,不管是預先設計好的問題還是臨時反應提出的問題,常常因為問題提得不恰當而導致冷場或者混亂的局面。這是因為,就像上面材料的指導一樣,教師的行為往往都是憑借直覺,而沒有結合情境對自己的直覺進行系統的分析,使它具有一定的依據。我們認為對於這些問題,教師應當在幼兒回答之前,自己先回答一遍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希望出現什麼樣的回答,通常情況下會怎樣回答,而幼兒又會怎樣回答。
這些預先回答,首先是建立在教師自己的經驗基礎上的,然後是建立在教師對於幼兒的了解基礎上的,最後還不能離開教師對於該問題的引導趨向的意識。
因為教師常常提出來的問題實際上違背自己的意圖,即教師希望引導的方向同問題本身的引導方向並不符合。比如教師希望幼兒發散思維,卻提出一個有固定答案的問題。
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我們歸納和提煉出教師在教學的幾乎一切環節──從宏觀到微觀、從集體到個別──在設計方面的一個重要步驟:教師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幼兒回答,或者呈現一定的材料讓幼兒操作,或者提出某種活動讓幼兒來進行,等等;在此之前,教師應當對於這些問題、材料和活動,在行動或者觀念上有一個「預演」的過程。這個「預演」的目的,是為了使教師對於自己設計和提供的教學因素。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是為了在問題或材料同幼兒的能力、年齡特點和具體的操作之間,建立起合適的匹配關系。
二、預操作的性質和類型
預操作是教師在集體教學和活動區指導中的教學設計環節,是教師對於自己初步教學設計的再設計。如果說,通常意義上的教學設計是在目標、內容和方法上,針對幼兒知識能力發展的特點和要求進行的宏觀設計,而現場設計是在兩個活動之間的轉換過程中,針對活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現象和價值而進行的中觀設計,那麼預操作則是微觀意義上的策略性、操作性設計,是一個問題、一項活動、一種材料設計出來之後,教師如何將這些問題、活動、材料具體執行並深入下去的問題。
預操作的具體進行過程,表現為教師對於他想要幼兒進行的操作、動作或活動,用簡略的、概括化的、結構化的形式「預演」一遍。教師的預演,並不是以幼兒具體可能進行的反應作為藍本,而是以材料、活動和問題本身內部包含著的必要內容與程序為藍本。至於說這些材料、活動和問題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具有充分的教育價值,活動之間是否銜接流暢,並不是預操作關心的問題。所以,比起前面兩種設計來,預操作是更加技術化、程序化的設計。
所以,預操作的前提條件,取決於教師對於具體材料、活動和問題的內部空間的熟悉程度,取決於教師對於具體事物的分析能力。
根據目前所存在的現實情況進行歸納分類,預操作大約包括下面三種情形。
(l)在活動材料的自主操作中,進行操作步驟的階段性分解。教師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在學習、作業或工作的意義上,通常是以含有教師的發展意圖在內的任務情境而出現的。這些任務情境對於幼兒具體的操作活動而言,如果不是機械地練習,不是靠記憶的順序來操作,那麼它通常就是幼兒自主進行的適應材料的活動,籠統來說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而問題解決的過程,典型以應用公式解決代數、幾何題目為例,內在地包含有一系列從已知狀態到目標狀態的中間步驟。一般來講,一個人只有經歷這些中間步驟,才能解決問題。
教師或者玩具商在設計玩具材料的時候,通常都考慮到這些材料的發展價值。但是這些發展價值即教學意圖,具體到操作的過程中表現為什麼,它是以怎樣的形式被設計到材料的操作步驟中去的,這一點,人們並沒有很自覺地考慮過,於是大家都憑著感覺來設計和製作,來教和學。
教師的預先操作,可以幫助教師將設計到材料中暗設的「機關」具體化,將中間必須通過的隱藏著的階段性步驟明朗化。這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指導語更加具體明確,也使得教師活動中的指導工作更加准確中的。這就在相當的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自覺性和透明度,使教和學不再是單純碰運氣的事情。
(2)在集體談話教學中,對要求幼兒回答的問題預先作答。
如果條件和時間允許的話,特別是在具體活動之前進行的預先設計中,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發問的意圖,根據具體問題的特徵,對問題進行平面發散式的、鏈條聯想式的、特徵列舉式的或者縱深推理式的回答。這樣的回答可以幫助教師,反過來明確問題的結構同提問的意圖是否匹配;而這個問題要能夠達到某種意圖,它的開放性和暗示性分別要到怎樣的程度;它也幫助教師,如果要豐富、拓展和延伸幼兒已有的回答,該進行怎樣的呈現和暗示的工作。
(3)對於那些綜合社會性或者深入探究性的活動,教師在觀念中進行聯想式或推理式的預演。
教師進行任何事先沒有嚴格設計的、結果未知的綜合性活動的時候,既要進行「大腦風暴式」的主題同設計,更應當深入到每一個主題活動的內部結構和程序中去,在大腦中預演一下。如要進行某個活動,需要哪些訊息作為基礎條件,需要哪些材料、場地和專家的資源,需要克服哪些障礙,尤其是對於幼兒而言他們面臨著哪些具有發展意義的挑戰,等等。
對於那些實驗性和研究性的探索活動,教師更是應當嚴格地進行預演式設計,並保持過程中的動態性質。
這兩種活動之間,隨著開放性程度的轉變,而存在著一定的交叉。
由上述方面的具體展開,可以看出,但凡需要教師進行預操作的活動,大都是帶有一定問題解決的性質的。而這種問題解決的任務性質,也正是預操作的必要性之所在。
綜上所述,(l)作為一種微觀策略操作性設計,預操作是其它一切設計過程和手段得以順利實現的必要條件;(2)預操作使得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具體實施活動或投放材料之前,了解幼兒對於這些活動、材料和問題的接受程度,了解教學設計內容的難度特徵,所以,其結果不僅可能深化某種教學設計,而且也可能放棄或者修改之前的教學設計;(3)預操作使教師真正深入教學過程內部,是架接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的根本性的途徑。
4. 幫忙設計體育游戲
體育教師?
看是什麼學生了 ~中學的話 是男生還是女生了~
比較復雜
1 目標 你要達到什麼效果 比如什麼學會什麼 掌握什麼 發展什麼
2 你問的有新意 加情景 有一定挑戰性的 可以使大部分學生可以獲得成功後的快感 什麼的 拓展 加入什麼技巧性的動作 如何在運動中的自我保護呀 什麼的
呵呵 看你自己怎麼處理了~
開公開課?實習生?
5. 設計體育器械、設計小小游戲(兩件事)
1.用礦泉水瓶子!多少人用多少個!
2.讓他們沒人提一個扔出去!
3.走回原位
4.接力形式撿回來!
5.可以培養環保意識!
6. 你覺得球類體育游戲設計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球類體育游戲設計的最大特點是,娛樂趣味,球類技術,激烈對抗。
7. 如何設計體育課堂游戲
游戲名稱:一抓三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發展學生的動作速度素質和靈敏性、協調性;
2、認知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集體活動和個人行為的區別,培養合作精神和良
好的人際交往心理。
游戲准備:學生1-4報數,每組4人,教師可參與人數不足的小組;
游戲方法:請1號為追者,2-4號學生手拉手圍成圈,1號選擇追拍者,令下後(也可以是音樂)開始追拍,2-4號學生相互合作保護,不讓1號學生抓到他想要抓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大致20秒,令下或者音樂停),追拍到的為勝者,未追拍到為失敗,在小組中表演節目,而後游戲繼續進行,分別由2、3、4號學生做追者。
游戲規則:被追拍者必須與其他學生的手相互拉著,不能鬆手;追者可以鑽、爬、跑等各種手段追逐目標;
教學建議:
1、此游戲旨在考驗學生的靈敏性、協調性以及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對有一定難度的學生教師可在練習前給予適當的指導,如四人一小組的分工,如何拉成圈,啟發他們怎樣不讓別人追到你的方法等給學生一個思考和過度的餘地;
2、練習前強調安全,游戲場地應選擇在草坪或者松軟的泥地進行,為避免學生重復追逐,也可採用教師指定方法進行追逐,如1號追2號,2號追3號,3號追4號,4號追1號;
3、對不同水平段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改變游戲的人數、延長追逐的時間等方法增加游戲難度,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活動量;
4、此游戲宜放在課的前半部分進行,可以作為走和跑的准備活動。
設計思考:體育課中我們的准備活動的目的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二是作好熱身運動為基本的教學內容作鋪墊,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通過徒手操、素質練習、隊列隊形的訓練來活動,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興趣不高,完全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只是由於受教師的權威而消極的參加。這與我們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相違背。告別應試教育,回歸「快樂體育」是我們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如何把枯燥的准備活動生動化成為學生喜歡的願意接受的練習已經成為每位體育工作者的當前的研究課題。我們設想通過游戲活動來代替准備活動,因為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他們的興趣十分容易激發,學生在游戲中會忘情的投入,參與的意識也會大大增強,完全沒有被動接受的現象,教師在游戲中不再是簡單的指揮棒,而是教學的先行組織者,是課堂教學的協調者,通過游戲教學代替枯燥的准備活動,即可以愉悅學生身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鍛煉,又可以很好的為基本教學內容作好鋪墊,何樂而不為?
8. 設計一個體育游戲
我的建議是:男生做女生的活動~~譬如找男生做針黹比賽等等女孩子做的事~!這樣叫做打破常規~!YOU KO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