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的社團介紹
1. 社團簡介
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成立於2004年12月6日,現已有七屆。在社團6年來的風雨歷程中,一屆屆跑協人以自己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氣,為社團的不斷完善做出了極大地貢獻。通過慢慢的經驗積累及不斷地錯誤改進,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已逐漸發展成為廈門大學長跑運動的核心紐帶,吸引著一代代廈大人加入到我們所熱愛的跑步運動中來。
社團現在分為廈大本部和漳州校區兩個部分,漳州校區包括本科一、二年級學生及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學生,廈大本部包括本科三、四年級以及碩士生與博士生。社團納新每年的10月中旬都會在兩個校區同時面向所有在校學生展開。由於廈門得天獨厚的跑步環境及濃厚的跑步氛圍,加上社團納新時的努力宣傳,每年都會有許多熱愛跑步的同學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來。
對跑步的熱情將我們每個社團成員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我們不會被所有人都理解,但每一個奔跑的人都會懂我們的心,我們並不孤獨,一路上有如此多的兄弟姐妹,無論在哪裡,我們都會充滿著樂觀向上的氣息。奔跑的我們是堅強的,因為我們不畏懼路途的遙遠,雖千萬里吾往矣;奔跑的我們是樂觀的,因為我們真正的體會過跑步的樂趣。年輕的心支撐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奔騰不息的腳步展示著我們青春的活力。
這就是我們廈大跑協人的風采,永遠的積極、樂觀、陽光、堅毅。我們喊著:We can make it, and we made it! 的口號,追隨著阿甘的影子,踏過我們腳下的每寸土地。永不停息的腳步,屬於我們永遠年輕的廈大跑協人。
返回 2. 基本信息
成立日期:2004年12月6日
全稱: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
社團精神:樂觀、友誼、堅毅、青春活力、陽光向上。
標示:
標語:
主標語:We can make it, and we made it!
副標語:Hope your hope ,Step your Step ,run your life.
Follow me,Follow you.
We never give up to beyond ,crossing the horizon ,we would chase the sun!
We are running we are, we are fighting we are!
社歌:《奔跑》 3. 社團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
廈門地處海峽西岸,是一座濱海旅遊城市,環境優美,氣候適宜。
廈門大學位於廈門島南端,環山面海,南接白城海灘,與環島路相鄰,廈門環島路是是廈門市環海風景旅遊幹道之一,也是一條集旅遊觀光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濱海走廊,特別適合跑步。
廈大本部現有上弦場與演武場兩個田徑場,校內四季如春,,其中環校路線有兩條。
漳州校區與廈門本部隔海相望,與本部相隔半小時路程,也是環山面海,環校跑路線一條。不僅適合跑步,校內山湖交錯,地形多樣,同樣適合定定向越野活動。
跑步人文環境:
自2003年起,廈門開始一年一度的馬拉松盛會,是每個年度全球最早的馬拉松比賽,都會吸引上萬跑步愛好者的參與,不僅有廈門本地市民,每年也吸引了相當多的跑步愛好者與國際友人,現已發展成為中國三大馬拉松賽事,也已成為世界頂級馬拉松賽事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群眾熱情造就了廈門及廈大濃厚的跑步氛圍。
每年的馬拉松賽都會廈門大學學生積極參與的身影,每年約有兩千左右的廈大學子加入到這馬拉松的盛宴中來,除此之外,在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比賽及其他跑步活動中,也都有廈大學子的廣泛參與。
學校支持:
把馬拉松帶進校園的黃力生教授是我們社團的創辦人,現為廈門長跑俱樂部負責人,也同時兼任我們社團的指導老師。
漳州校區黨委書記王巧萍是長跑運動員出身,對於我們的長跑活動予以充分的支持和關注,另外體育教學部也相應國家關於陽光長跑的號召,重視跑步活動。在團工委的支持下,每年度體育部都會與社團聯合舉辦廈門大學環校接力賽、校慶環校賽等,這些比賽都有吸引到眾多的廈大學子積極參加到這之中來。
對外聯系:
社團與廈門市長跑俱樂部有著常年的聯系交流,廈門市長跑俱樂部每周在廈門大學演武體育場都會有跑步訓練,社團與俱樂部在此時也會與其共同訓練及交流。
每年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上社團也會與上海廈大校友會積極聯系,共同參加。
除此之外,社團與廈門跑友大聯盟,李寧Irun跑友俱樂部到等多個長跑俱樂部有著長期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4. 社團制度構建:
管理層結構:
(一)協會設立管理理事會,由本屆會長、副會長、主要幹部及上屆會長。協會重大決策由其商議決定。在任何事務上,該理事會有最終裁定權。
(二)協會主席團有一名會長,三名副會長組成。這三人為協會負責人,協會活動的帶頭人,其他幹部協助其做好協會工作。
(三)協會共設組織部、外聯部、宣傳部、體訓部。
社團社員在納新時通過填寫表格表示加入部門的意向,然後在部門學長的指導下參與部門工作。對於需要專業技術同學,比如海報製作,視頻製作等,跑協與其他社團聯系進行對社員進行培訓。
上學期活動主要大二組織,下學期活動舉辦以大一為主。訓練時在下學期訓練的組織安排等也轉交給大一來完成。
對於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活動並對社團經營抱有強烈興趣的同學,進行重點培養,並從中挑選骨幹分子,並通過考察其他學校社團、遞交考察報告、策劃組織活動等方式並進行考察,作為入選下屆會長的依據。
管理理念:
團結、積極、適度嚴格。 5. 社團活動規劃:
根據社團往年以有的活動所固定下來的項目,可以看出社團具備一定的活動能力與實力基礎。
上學期:
1. 學年開學之初,在校內進行跑步知識宣傳,包括發放跑步知識手冊,廈門馬拉松介紹等方式。通過這些宣傳來使更多的同學們了解跑步,認識社團。
在協會的大力宣傳下,越來越多的同學知道了長跑愛好者協會,了解到這樣一個接觸跑步,接觸馬拉松的平台。使他們明白「跑步是鍛煉耐力,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就可以成功。」
2. 10月中旬,納新,納新後進行社員大會,並組織新老社員交流互動。
用「愛跑才會贏」作為宣傳口號進行納新,吸引了熱愛跑步的新生的參與。在第一次社員大會上,管理層人員通過播放協會辦的特色活動的照片和視頻,讓新社員進一步了解協會,介紹了協會的歷史和日常的訓練。繼而同學們進行了自我介紹,一群熱愛跑步的年輕人在此暢談心聲,溫馨十足。
3.納新過後,進行素質拓展訓練,加強社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了解。
在邀請管理學社人員策劃組織下,新舊社員進行了素質拓展訓練,各式各樣的游戲,讓社員們團結一致,交流商量。在歡聲笑語中,社員們彼此進一步地認識了解。為今後的跑步訓練墊下了快樂基礎。
4.日常訓練,原則上每周進行三次,距離5-10公里。
一般周三和周五是校內環校跑,周末為校外跑。在跑步過程中可以欣賞到夜晚的校區,別是一番風景。社員們在慢跑中暢談,歡聲笑語相伴。同時,管理層的人員在帶跑過程中會給大家講解跑步應注意的事項和處理措施。讓社員健康有效的跑步。
5.長跑遠足(每月一次左右):
漳州校區: 加走湖 普照寺 漳州港
本部: 環島路 會展中心
組織社員們進行長跑遠足活動,讓他們在跑步過程中享受美麗的風景,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中放鬆自己。
6. 11月為上海馬拉松選拔及訓練月,屆時組織社員及其他馬拉松愛好者奔赴上海馬拉松賽
在全校同學們的報名和選拔後,由長跑愛好者協會組織進行賽前培訓,一方面,黃力生教授每周五會為他們進行馬拉松跑步的經驗交流的課程。另一方面,長跑愛好者協會相關人員帶領參賽選手進行體訓,每天保證充足的訓練時間。在一個多月的努力訓練下,保證參賽選手以最佳狀態參與上海國際馬拉松大賽。
同時,協會還組織了「跑進世博會,為上海國際馬拉松健兒加油」的大型簽名活動,贏得同學們的積極響應。同時為參賽健兒鼓氣加油。
7. 備戰校運會,與上海馬拉松近乎同一時間,組織報名校運會的同學進行訓練。
一年一度的校運會是學校領導和同學們關注的焦點之一。為了同學們在運動會上更好的發揮展現自己。我協會組織體訓。為同學們提供了訓練的平台。贏得廣泛的好評
8.馬拉松寶貝廈大選拔活動
在2010年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上,果粒奶優馬拉松寶貝成為了這場國際賽事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而其中有半數的馬拉松寶貝(另一部分是由集美大學選派)是由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主辦的,由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友情贊助,以「為馬鬆鬆喝彩,有你更精彩」為主題的大型馬拉松寶貝招募活動中脫穎而出。。此活動吸引了校區媒體和廈門新聞媒體的關注,給予了大篇幅的報道。
在協會前期的大力宣傳下,將近400名學生參與此次的選拔活動,聲勢十分浩大。我們邀請了學校的領導、專業舞蹈老師和公司的負責人參與了評選活動。與此同時,可口可樂公司的相關人員也在現場通過為寶貝們提供飲品和獎品加深了學生對他們的印象。使得他們的宣傳達到最佳效果。
9. 129社團活動月系列活動(馬拉松訓練營):
1:在129社團活動月中,長跑愛好者協會協助校區團工委、校學生會校區分會體育部舉辦了第一屆冬季長跑月。學校領導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啟動儀式中,校團委副書記、校區團工委書記張清榕致開幕詞,強調了跑步的意義。並由我協會人員作為學生代表進行了講話。此次活動為全校性活動,各個學院均積極參與。千餘名學生參與了環校跑活動。得到很好的效果。
2:組織報名廈門馬拉松
各學院體育部組織馬拉松隊員集訓,並且由長跑愛好者協會每周末組織馬拉松長跑訓練,協會通過進行賽前注意事項及訓練方法宣講、名家講座(黃力生、劉永仁)、訓練營(組織報名參加的同學訓練,幫助大家完成廈門馬拉松賽)等培訓讓同學們得到充分的訓練。
下學期:
以下屆為主組織舉辦活動
10.廈門環島路騎車行
在學校大力倡導綠色校園和低碳生活時,我們協會以此為主題進行了環島路騎車行的活動,在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備後,同學們(包括非社員)在協會帶領下向廈門環島路進軍。兩兩組合進雙人自行車騎行。由白城出發到達會展中心。在會展中心處,同學們放風箏,玩游戲,聊天談心,十分愜意。我們在馬拉松道路上留下了長跑愛好者協會快樂的足跡。
環校接力賽
此活動旨在讓廈大學子更進一步的了解跑步,參與到跑步行列中,並培養團隊精神,豐富長跑文化。活動主要路線是整個校內。(活動尚未開展,但具體策劃已完成)
爬樓大賽
主要是通過同學們的自由組隊,在長跑愛好者協會組織下進行的大型爬樓比賽,本活動的特色是屬於趣味爬樓,在運動過程中會附上智勇大闖關、團隊合作游戲等趣味環節,讓同學們更加享受此次比賽,收獲的更多。
11的.運動大世界
本著讓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體育項目活動和增進同學們的友愛團結意識。運動大世界是學校社團聯合會組織學校的體育類社團舉辦的大型體育活動。活動環節繽紛多彩,趣味十足。
12.野炊,海邊燒烤等
在每個學期,協會都會組辦2到3次的戶外活動(也會與其他協會聯誼),比如露營、野炊等,在玩的過程中相互談心,玩真心話大冒險或是殺人游戲等。歡聲笑語不斷,也讓同學們身心放鬆。享受假期的快樂時光。
13.期末送舊跑
主要是針對將要回本部的大二社員舉辦的送舊活動。主要是去廈門環島路進行長跑。在過程中共唱會歌,共訴期望。在跑步過程中還會在幾個景點(海邊、會展中心等)休息,進行趣味跑步、玩游戲聊天。讓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跑步中認識,在跑步中祝福。
返回 6. 社團文化建設
廈大長跑愛好者協會的社團文化既是廈門長跑文化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又有自身的特點與品格。
社團精神:團結、堅毅、追逐、熱愛
校園長跑文化建設:社團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來使社員充分交流享受跑步運動所帶來的快樂,也使更多的同學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中來。社員無論是在平時訓練中的點滴心理歷程、活動後的感悟感想,還是對於社團的發展建議等,都會被我們記錄到社團的檔案中來,並悉心保留整理,成為社團文化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網路文化:通過網路進行宣傳交流,密切各屆社員間的聯系與交流。同時也與社團以外的長跑組織友好往來,共半活動,宣傳社團。 7. 社團對外交流
社團通過與外界的交流合作中,一步步成長起來,一步步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與企業合作關系:與可口可樂、361、NIKE、李寧等都有著長期廣泛的交流合作關系。
與校內其他社團交流:與海西協會、another(海報製作)、登山協會等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另外,作為海峽西岸一線高校,社團計劃組織參加金門半程馬拉松,台北馬拉松等賽事,結識更多台灣高校中的跑步愛好者。
與其他俱樂部其他高校交流合作,吸收借鑒其經驗,並用於社團的經營管理活動。
社團展示宣傳能力:社團通過海報、廣播、校外媒體等途徑來向外界宣傳展示自己。
網路平台:社團計劃進一步加強通過網路的形式對與社團的宣傳,並且計劃通過網路平台舉辦線上活動。 8. 社團發展規劃
近期發展規劃:
活動方面:本學期,在校內開展系列活動,繼續擴大社團影響力,開展網路平台活動。
組織方面:對下屆管理層繼續進行指導與培訓,並協助下屆開展活動。
對外聯系交流方面:擴大與其他俱樂部的交流與合作,與其他社團進行交流,指導大一管理層與校外俱樂部或其它高校社團交流,心得,規劃
文化建設方面:繼續進行長跑知識宣傳,培養有創新意識和進取心的下一代。骨幹培訓。
目標實現:通過活動,動員校內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跑步活動中來
內部建設:進一步加強社員間的交流、溝通合作、友誼。擴充規模,增加人才儲備
長期發展規劃:
加強與各大高校長跑俱樂部的交流與合作。
打造廈大精品社團。
組織參加更多優質水平的馬拉松比賽。
集中精力辦好跑步活動、如有餘力可研究開展長跑擴展活動,如定向越野、登山等。
附件:
《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章程》
《大型活動: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129環校跑活動介紹》
《案例活動: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馬拉松寶貝》
《我們自己的策劃書:廈門大學長跑愛好者協會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策劃書》
❷ 在廈門大學讀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廈大名副其實的文藝清新,對於喜歡音樂的同學來說是一大幸事。學校有很多文娛活動,科學藝術中心和藝術學院的音樂廳常年有音樂會上演。
❸ 福建省第十四屆大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八強
甲組 1廈大 2華僑 3福大 4集美 5工程 6福師大 7廈門理工 8泉州師院
❹ 關於廈門大學的歷史
網路
http://ke..com/view/6408.htm
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
1926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37年:改為國立廈門大學。
1952年:成為文理綜合性大學。
1963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大學。
1986年:試辦研究生院。
1995年: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1996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廈大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列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04年:確定為中國副部級大學。
2005年:以全優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內遷長汀
1937年12月-1945年7月,廈大內遷長汀辦學。
陳嘉庚創建的私立廈門大學於1937年7月1日正式被南京國民政府接管,改名為國立廈門大學。7月6日,教育部任命清華教授薩本棟博士為廈大校長。緊接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9月3日,廈大生物大樓被摧毀,於是遷校的計劃被提上議程。9月4日,廈大借閩西職業學校為臨時辦公處繼續辦公,並在鼓浪嶼借得英華中學和毓德女校的部分校舍,但鼓浪嶼還是處於戰火嚴重威脅下,所以薩校長多方考慮,與省主席陳儀商定將廈大遷往與江西省交界的山城長汀。薩校長委派教務長兼文學院院長、語言學家周辨明博士去福建內地選址。周博士的父親周之德牧師(福建惠安人)自1892年始即在長汀傳播基督教,遂選定長汀為廈大內遷的校址。省政府撥給的遷校經費只有5000元。
廈門大學於1937年12月20日停課,准備遷移。師生從24日起分批出發,至1938年1月12日,人員安全抵達。校本部和大禮堂設在縣城的文廟。1938年遷汀後,共計學生239名,教職員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講師8人 ,助教14人。當時廈大規模甚小,是國立大學中得到中央政府遷校經費最少的,但薩校長實行質重於量的辦學方針,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績。當時廈大極其重視師資質量和國際交流,1941年廈大51名教授中,有47名來自清華大學。美國地質地理專家葛德石稱廈大為加爾各答以東之第一個大學。教育部於1940年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專科以上學校學業競試,廈門大學以最少經費取得最好成績,獲得團體第一名 ,第二屆競試蟬聯第一。在1943年的本省專科以上學校學生辯論會和聯合國論文競賽中,也獲得了第一名。 廈大在薩本棟校長帶領下,在抗戰艱苦時期取得了極大發展。剛來到長汀的時候,學校只有3院8系,分別是文學院、商學院、理學院,學生為284名,教師83名。 到1940年,學校發展為4學院13系,學生發展到600餘人。到1944年,全校發展為4學院15系,在校學生已有800餘人。1945年抗戰勝利時,全校發展為4院15系,教授、副教授94 人,學生達到1044人。內遷長汀這段歷史,使廈大贏得了「南方之強」的聲譽,也反映了廈大和清華的深厚淵源。
全國院系調整——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廈門大學損失嚴重,但也為全國高教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山東大學:1952年,廈門大學海洋系師生轉入山大組建山東大學海洋系。
中國海洋大學:山大1958年遷往濟南時將海洋系留在了青島,後發展成為青島海洋大學,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浙江大學:1952年,廈門大學的電機、土木、機械三個系各一部分並入浙大。
東南大學 :1952年,廈門大學工學院的機械和電機兩系以及南京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組建成南京工學院,即後來的東南大學。
河海大學 :1952年,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高校水利專業合並,在南京成立了華東水利學院,即現在的河海大學。
南京大學 :1952年,廈門大學俄語專業合並到南京大學外文系,俄語專業的學生也轉到該校外文系學習。
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1年5月,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三校的航空系並入清華,設立清華大學航空學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參與組建北航(北航於1952年成立)。
上海財經大學 :1953年的全國院系調整,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被調整到上海財經學院,即上海財經大學。
同濟大學:1952年,廈大的土木建築並入同濟大學。
內蒙古大學: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廈大,中山大學,五校為主,國內十餘所著名高校(包括清華、南開等)共同創建了內蒙古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80 年前是一家。1924年6月,廈門大學三百餘位教師和學生鬧-學-潮離校到了上海,在原來廈門大學教授歐元懷、王毓祥、傅式說等人的幫助下成立「大廈大學籌備處」。「大廈」即「廈大」之顛倒,後來取「光大華夏」之意改名大夏大學。解放後經院校合並,發展為今天的華東師大。
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運學院(1994年更名大連海事大學)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調整中由東北航海學院、上海航務學院、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並而成,而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即為從廈門大學分出的航務專科。
福州大學:1960 年,為籌辦福州大學與物質結構研究所,盧嘉錫院士赴榕任職(化學一所也隨之遷往福州),化學系的一批優秀教師也來到福大。廈門大學物理系也調出林星等數十名教師組建福州大學物理系。廈大的電子物理組技術物理一組,電子物理組及其電子管試制車間(相當於廈大物理系的2/3)也同時轉入福州大學物理系。此外,數學系的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相當於廈大數學系的3/4)也遷到了福大。為了創立福州大學,廈大分出了一半的理科,而不是大家一直認為的一半的工科,廈大工科早在50年代就已分到其他高校了。
❺ 廈門大學教學樓
1 群賢樓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時候的
2 建南樓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贈的。
建南樓群系20世紀50年代初,由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資、陳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會堂、成義樓、成智樓、南安樓、南光樓五幢大樓,曾是廈大頗具風格的標志性建築群。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念其年久失修,遂於1994年開始陸續捐獻1630多萬元巨資,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慶期間舉行了翻修竣工典禮,昔日雄偉壯麗的建南樓群重新屹立在廈大上弦場上。
3 逸夫樓,也就是國際會議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資助。
逸夫樓即「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大樓,位於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萬港元興建。該樓於1991年3月建成,共7層,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主樓設客房,另設會議室、門廳、餐廳等配套設備。它既是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級賓館,對於改善學校接待條件,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 明培體育館
明培體育館位於囊螢樓前面演武場西邊,是旅菲華僑、我校海外函授學院1957年入學的學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獻人民幣210萬元(一說30萬美元,又說外匯人民幣100萬元)建造的正規化體育館。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層,建築面積4700多平方米,屋頂採用進口鋁鋅鋼板,設計新穎,造型美觀;館內設有一個籃球場,2000個座位的看台,可作為各種體育訓練和比賽之用。該館的興建,為我校開展體育活動增添了良好的設施。
5 華僑之家。
華僑之家」樓系菲律賓校友庄中堅先生、陳卿卿女士,以其父輩名義捐款外匯人民幣10萬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設會議廳,兼設套房,是我校僑聯的辦公地點,也是歸僑教職工的活動場所。
6 電鏡樓。
電鏡樓即電子顯微鏡實驗樓,是香港著名愛國人士桂華山先生捐資興建的。1982年6月,桂華山先生聞我校已接受聯合國有關機構贈予的兩部電子顯微鏡,尚需建造電鏡實驗樓,乃慨然捐贈港幣100萬元,興建此樓。電鏡樓於1983年開工,1984年竣工,建築面積1021平方米,現做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用房。
7 西校門。
西校門建在廈大舊主樓群賢樓群西邊,由台胞、我校名譽校友張子露先生捐贈10萬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門高7.4米,長25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採用花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兩角微微翹起的長方形為造型基調,主體對稱式構圖上面配以浮雕,以體現高校大門所應有的莊重性及文化內涵,整個造型簡潔、明快、舒展,富有現代感。
8 薩本棟墓園
薩本棟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廈門大學校長,在抗戰爆發、我校內遷長汀辦學的艱難環境下,帶領全校師生發憤圖強,以高尚的人格贏得全體師生的尊敬。薩本棟墓園位於成義樓後面(?),其修建系由菲律賓、台灣、美加、香港、泰國、新加坡廈大校友會於1989年發起籌款,後北京、汕頭、南京、合肥、溫州、上海等校友會參與捐款。修建總投資11萬元,於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鑲嵌薩校長鑄銅浮雕頭像,在墓後堆設假山假石群並鐫刻薩校長生平傳記;又在墓之東側新建一涼亭,擴大墓前場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築花壇、石階等,使之成為我校師生憑吊先賢之處。
9 自欽樓
自欽樓是旅菲愛國華僑許自欽先生捐款200萬元(一說140萬港幣)興建的學生活動中心,位於芙蓉湖東南面、學校中心地帶「三家村」,建築面積2260平方米,為二層框架與三層混合結構,內設閱覽室、活動室、展覽室、錄相室、多功能廳等。該樓自1992年3月落成後,一直是學生開展課余文化娛樂活動的一個理想場所。
10 蔡清潔樓
蔡清潔樓是旅菲榮譽校友蔡清潔先生捐款500萬元(石碑上寫明捐款520萬元人民幣)建造的綜合性留學生樓,共10層,座落於小白城山崗上,正面俯瞰大海,氣勢壯觀。建築面積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主要作外籍留學生及來自東南亞的僑生住宿、學習和活動場所。它的建成為我校發展海外教育事業創造了重要條件
11 克立樓
克立樓是廈門大學會議中心,系香港校友黃克立先生捐資438萬元(一說400萬港幣)建造,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共7層,1994年4月落成。該樓是一座集住宿、會議中心與娛樂為一體的高級賓館,它為我校舉辦各種高層次學術會議提供了良好條件。
黃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畢業於我校政治經濟學系,是香港著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曾長期擔任全國政協常委,1997年首批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大紫荊獎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歲。
12 鍾林美廣場
鍾林美廣場建在西校門入口處的囊螢樓前,是海外華人鍾寶玉兄弟姐妹為紀念母親鍾林美女士,捐贈款港幣60萬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廣場最主要的景觀是在噴水池後面銅雕一似浪非浪、似鳥非鳥、似書非書的騰飛物,象徵廈大一切都在騰飛。
13 基金樓
基金樓位於我校群賢教學區,共5層,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總造價206萬元,1994年10月建成。1993-1994年,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熱情倡導下,廈門的25家(一說26家)外經貿企業先後捐資約2000萬元,建立「廈門外經貿企業廈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基金樓即是使用該基金兩年收益的首項工程。該樓設立外文培訓中心,裝配先進的視聽設備,現為外文學院教學用房。
14 建文樓
建文樓即「廈門大學教職員活動中心」,由泰國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捐資434萬元建造,以蔡悅詩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該樓建於學校大南校門入口處原工會俱樂部舊址,共7層,建築面積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現作為學校工會的教工活動中心,也是學校舉辦展覽的重要場所。
建文樓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晉江,生於一八九九年,卒於一九八三年。夙懷大志,穎悟過人,克勤克儉,白手成家。先後在菲島、香港、日本、印尼、泰國經營工商,懋遷有無,稱譽業界。既擅計然之舉,得其精髓,豁然貫通。復效陶朱聚散其財:博施濟眾,造福桑梓;捐資興學,澤裕後昆。
夫人吳淑貞,淑慎貞靜,女宗典型;坤儀芳徽,閭里共稱;訓子義方,宇內揚名;芝蘭玉樹,瑞藹盈庭。
先生令次媛悅詩女士,一九四九年畢業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熱心興學。有鑒於母校尚缺教職工活動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樓,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饋母校,嘉惠員工,善莫大焉。茲值本樓落成之際,爰勒石以志之。銘曰:
巍然黌舍 允懷建文
肯堂肯構 美奐美輪
甘棠遺愛 挹芳揚芬
高風仰止 德范長存
廈門大學 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3 聯興樓
聯興樓是一幢5層的多功能教學大樓,油印尼華僑、我校海外教育學院1995年入學的中文函授生林聯興先生捐資200萬元建造。該樓位於蔡清潔樓西側,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為我校建築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教學之用
14 亦玄館
我校故校長薩本棟教授的學生、機電系47屆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為紀念薩故校長,慨然捐資人民幣200萬元(一說400萬元)建設廈門大學薩本棟微機電研究中心,並命名為亦玄館,蘊「玄妙深奧,鑽研微納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時空」之義。亦玄館共5層,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經過幾年的籌建,該館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機電系統和微感測器領域高起點的開放重點實驗室。
15 頌恩樓(嘉庚三)
頌恩樓即嘉庚樓群三號樓,也是嘉庚樓群主樓,由泰國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捐獻2000萬元人民幣建造,而取名「頌恩」,意在頌揚母校獎掖栽培之恩。樓高21層,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現為校部機關、部分研究院辦公用房和教學用房。該樓巍然聳立,氣薄雲霄,是我校跨世紀的標志性建築,更是我校行政服務和教學科研的重要場所。
頌恩樓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拳拳服膺「自強不息,止於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樓,取名頌恩,以頌母校獎掖栽培之恩;以贊天道化育萬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木本水源,裕後光前。愛校情殷,殊足矜式。爰勒石志之,以垂久遠。
廈門大學 立
二○○一年四月
16 保欣麗英樓(嘉庚一)
保欣麗英樓即嘉庚樓群一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黃保欣、吳麗英伉儷捐資630多萬元建造,現作為管理學院教學和辦公之用。黃保欣先生1945年畢業於我校化學系,是香港著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曾擔任國務院港事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1999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大紫荊獎章。
17 成楓樓(嘉庚二)
成楓樓即嘉庚樓群二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華僑吳定基、李織霞伉儷捐資528萬元興建,以李織霞女士的父親李成楓先生的名字命名,現作為管理學院教學和辦公之用。
17 祖營樓(嘉庚四)
祖營樓即嘉庚樓群四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賓華僑洪文炳先生捐贈款432萬元建造,以其父親洪祖營的名字命名。現為物理機電學院的教學和實驗場所。
18 鍾銘選樓(嘉庚五)
鍾銘選樓即嘉庚樓群五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由僑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華僑鍾江海、鍾明輝和天德集團的鍾瓊林昆仲共同捐資740多萬元興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現作為學校現代教育基礎中心用房。
19 文正樓
文正樓即廈門大學醫學院實驗樓,位於大學路廈門大學醫院附近,共 層,建築面積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2002-2003年,印尼著名實業家李文正先生先後捐資1000萬元,注入廈門大學醫學院基金。為感謝李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贈,廈門大學將醫學院實驗樓命名為文正樓,並於2001年9月舉行命名揭牌儀式。該樓現在作為醫學院的行政辦公和教學實驗用房。
20 成偉樓(醫院門診樓)
成偉樓即廈門大學醫院門診樓,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興建的,以他三兒子李成偉的名字命名。2003年至2005年,李成義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先後捐款共527萬元,重建此樓。新樓建在已拆除的舊門診樓原址,仍沿襲陳嘉庚建築的特色,共6層,建築面積7175平方米,比舊門診樓大了約4倍,2004年1月竣工。新門診樓的建成,不僅能為廈大師生和周邊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而且為廈大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創造了條件。
❻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廈門大學招生志願者了嗎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廈門大學招生志願者了。
❼ 某天體育課剛跑完800有人對我說廈大要800m游泳! 求證啊,求證……
作為學生入學考試,考800M游泳是不可能的,放心,就是運動會也是要有一定實力和水平的才允許參加,一般考試游50-100M(各校規定不一樣),主要是看你會不會游、姿勢怎麼樣,如果你都游得象專業運動員了哪還會讓你去學校,直接就送你去專業隊游泳隊了。
❽ 廈大的名人
廈門大學著名校友:
李光前 愛國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陳嘉庚的大女婿,從1927年到21世紀,李氏家族持之以恆地持廈大建設。
魯迅 思想家、廈大文學院教授 。
林語堂 學者、翻譯家、廈大文學院院長、教授 。
餘光中 詩人、散文家、廈大客座教授、1948-1949年在廈大就讀 。
易中天 文化學者、廈大教授 。
楊振寧 廈門大學名譽教授 。
李政道 廈門大學名譽教授 。
李遠哲 廈門大學客座教授 。
連戰 廈門大學名譽博士 。
李敖 廈門大學終身教授 。
盧嘉錫 中國科學院院長、院士、化學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廈大教授、副校長 。
薩本棟 廈門大學校長(第一任國立廈門大學校長)、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民國時期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
亞南 廈門大學校長、中國翻譯資本論第一人、經濟學家、翻譯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
汪德耀 廈門大學校長、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在廈大開創性地創辦了中國高校史上第一個航空工程、機械工程、海洋學、國際貿易、南洋經濟研究等系科 。
傅鷹 廈大教授、教務長兼理學院院長、物理化學家、中國膠體化學奠基人、北大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林惠祥 廈大教授、人類學家,廈大歷史系主任,創辦中國第一個人類博物館,廈大26屆。
唐世鳳 廈大教授、1946年創建了中國最早的海洋學系及海洋研究所 。
伍獻文 動物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
陳景潤 數學家、中科院院士 。
謝希德 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上海市政協主席 。
柯召 四川大學校長、名譽校長、中科院院士、數學家 。
鄧從豪 山東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學家 。
曾呈奎 海洋生物學家、國際藻類學會主席、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
曾邦哲 WABSE(國際協會)創始人 。
劉再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
闕端麟 浙江大學教授、中科院士。
陳宜瑜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理事長 。
張存浩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任 。
閔桂榮 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吳亮平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民經濟部部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
上官世盤 西昌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部長、少將、廈大物理系畢業 。
葛文勛 第一、二屆國際感測學會主席、CASE大學感測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
朱伯舜 美國紐約《華美日報》社董事長、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黨部共同主席兼台灣支部主席。
李景昀 醫學家、奧克拉荷馬大學解剖學系主任。
吳伯雄 美國伯明翰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 。
林幼堃 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結構動力學家 。
李小加 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港交所行政總裁。
萬建華 中國銀聯董事長兼總裁、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副董事長,廈大財金系本科畢業,廈大兼職教授。
董文標 海通證券董事長兼總裁、民生銀行董事長兼行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廈大財金系畢業 。
❾ 廈門大學校史
1919-1921 籌辦與立校
廈門大學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被毛澤東同志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建的,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綜合性私立大學。
校主陳嘉庚先生,獨資創辦廈門大學,並財政上資助廈門大學達 16 年之久。面對經濟不景氣的艱難境遇時,陳嘉庚仍說:「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
校旨、校歌、校徽、校訓均闡明「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之理念。校歌由鄭貞文寫出歌詞,著名音樂家趙元任譜曲;校徽由陳嘉庚先生親自確定,並沿用至今;校訓為「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1919年8月,在上海聘任全國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人為籌備員。
1919年10月召開私立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擬訂《廈門大學組織大綱》,會議推舉鄧萃英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貞文為教務長、何公敢為總務長。
1921年4月6日,私立廈門大學假集美學校舉行開學儀式,中國第一所由海外華僑傳辦的大學宣告成立。
初創時,學校設有師范、商學兩部,師范部下分文、理兩科,學制預科兩年、本科四年。
1921-1937 私立與初創
1921年7月4日,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
在林文慶校長掌校期間,初步建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至1930年6月,全校共設 5 學院、21 學系。
學校在林文慶校長的主持下,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為校訓,致力於行政與學科建設,重金禮聘知名教授學者,一時群賢畢至、名流雲集,如:
文學家、國學大師:沈兼士、林語堂、魯迅
哲學家:張頤(1927年11月-1929年7月任副校長)
語文學家:台靜農、陳衍
歷史學家:薛永黍 、鄭德坤
人類學家:史祿國(俄籍)
社會學家:徐金聲
數學家:姜立夫
物理學家:胡剛復、朱志滌、孫貴定、雷通辭、鍾魯齋
法學家:黃開宗、區兆榮
政治學家:王世富、丁作韶
會計學家:鄭世祿、陳德恆
銀行學家:馮定璋、朱保訓
1922年2月,私立廈門大學董事會正式成立,陳嘉庚為永久董事,陳敬賢(陳嘉庚胞弟)為董事,林文慶為當然董事。
1935年5月10日,重新組建校董會,陳嘉庚仍為永久董事,林文慶為當然董事,汪精衛、孫科、宋子文、王世傑、孔祥熙、黃奕柱、曾江水為名譽董事,陳延謙、李俊承、黃廷元、黃伯權、洪朝煥為校董事。
1937-1945 國立與抗戰遷汀
1937年7月1日經陳嘉庚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
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薩本棟博士任廈門大學校長。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為保證教學不致中斷,廈門大學經教育部批准遷往閩西山城長汀。1938年1月17日,學校在長汀復課,時為在校生數僅為198人。
在長汀辦學八年中,學校延聘許多良師學者,廈大學生一方面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組織成立「國立廈門大學學生救國服務團」等團體,投入反對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一方面勤勉學習,發奮攻讀,務期求得真正學問,在校生達1044人。
1940年8月至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廈門大學均名列第一,蟬聯冠軍。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令嘉獎,廈大由此被譽為「南方之強」。
1944年春,英國紐凱索大學教授雷立克,美國地質地理學家葛德石,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李約瑟博士等先後來校考察和學術訪問,稱贊「廈大為加爾各答以東之第一個大學」。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稱之為「東南最高學府」、「國內最完備大學之一」。
廈門大學在長汀辦學期間成績卓著,獲得當時社會各界一致贊揚,學校遷返廈門時,長汀社會各界送大匾額譽為「南方之強」。
1940年4月6日(國外定為5月6日),廈門大學校友總會宣告成立。
1945-1949 復員廈門
1945年9月1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
1946年4月6日,汪德耀校長發表《25周年校慶致校友書》,提出「兼容並包」及「學術思想自由」的辦學主張,表明廈大的辦學已具有開放性的特徵。
1946年,學校增設海洋學系,1947年贈設國際貿易學系,1948年7月將機電工程學系分設機械、電機2個系,理學院也因之分設理學院和工學院,至此,全校擴展到5個學院18個學系,學校形成了學科比較齊全,具有文、理、工的綜合性大學。
1949-1966 建設新廈大
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廈門市軍管會於10月20日委派軍代表吳強、肖楓接管廈門大學,組建新的廈大黨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
王亞南校長學術造詣深厚,知識淵博,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翻譯《資本論》的第一人。他能正確處理政治和業務關系,重視提高教學質量,關心學生和年青一代,善於發現人才,培育人才,被譽為「懂得人的價值」的教育家,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當年就是他發現並加以關心培養的。
建國初期,國家為了適應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要,對高校院系進行了調整。廈大也按照國家要求進行一系列教學和體制改革。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成為文理綜合性大學。
1958年7月,廈門大學下放歸福建省管理。
1963年9月,經中央批准,廈門大學改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1966-1976 十年動亂,謀求發展
1969年12月6日,教育部軍管組等四單位通知,將廈大下放福建省管理。
1976年10月,「四人幫」垮台,宣告「文化大革命」歷史結束。同時,廈大也將翻開廈門大學歷史的新一頁,廈大人也將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1977-2006 改革開放,重振雄風
1977年曾鳴同志被任命為中共廈門大學委員會書記,而後兼任校長。
學校1977-1981年歷任黨政領導成員名單:
校黨委書記:曾鳴(1977-1984)
校黨委副書記:司守行、趙源、謝白秋
校長:曾鳴(1978年4月-1982年2月)
副校長:司守行(兼)、蔡啟瑞、趙源(兼)、未力工、潘懋元、唐仲璋、傅家麟
1978年2月,廈門大學恢復為教育部部屬全國重點大學。
1995 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 」建設行列。
1996年,廈門大學成為首批獲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廈門大學「211工程」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審定立項建設,有8個學科項目被列為「九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
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01年4月6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奠基興建。
2001年7月,廈門大學「九五」「 211 工程 」建設項目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 驗收。
2002年10月,廈門大學「 十五 」「211工程」建設通過教育部專家組立項審核。
2003年9月,廈門大學漳州校區正式啟用。
2004年,廈門大學被列入國家「 985工程 」二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廈門大學被增列為中管高校。
2005年11月,在教育組織的高校本科教學評估中,廈門大學本科教學取得「優」的評價。
❿ 廈大外面的服裝店的貨源是一般是從哪兒進啊
我原來在三號倉庫做過,那裡的衣服都是從廣州進的,其它的也基本都是從廣州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