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運動場館 > 巢湖25界運動會

巢湖25界運動會

發布時間:2021-03-06 19:47:53

㈠ 巢湖市初中生運動會幾年一屆

一年一屆、、、

㈡ 安徽巢湖有哪些傳說

相傳古巢湖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龍私自降雨除旱,觸犯天條,被打下凡塵,遇焦姥相救。為報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龍告知天帝將陷巢州的天機,焦姥及時告與巢州百姓,眾人因此而得救。

而焦姥母女卻因告知眾鄰而延誤了逃生的機會,被濤濤洪水吞沒。後人敬仰焦姥捨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將所陷之湖命名為「焦湖」,將湖中一山命名為「姥山」。

(2)巢湖25界運動會擴展閱讀:

巢湖流域的地質構造單元位於塔里木一中朝板塊和華南一東南亞板塊的交匯地帶。這兩大板塊於距今約1.95億年左右的三疊紀末的印支運動會聚,拼合形成了現代的安徽大陸。

巢湖流域恰處於這兩大板塊的分界部位。在印支運動以後的燕山運動期間,整個侏羅紀、白堊紀約1.96~0.8億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斷陷為特徵。

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帶沉積了厚數千米的侏羅白堊系地層。喜瑪拉雅期,第三紀開始,巢湖一帶進一步斷陷,沿著一組北東走向和另一組北西走向的斷裂、斷陷。

使大別山北麓的流水在這里受阻。形成斷陷湖。大約是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前500~350萬年),湖泊面積較大。

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約1.5萬年到現在,表現為大量泥沙不斷流入湖中,湖水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形成現代的巢湖。

歷史上巢湖四周層巒疊嶂,樹木蒼翠,湖水清澈,魚蝦滿湖。由於巢湖是一通江淺水湖泊,加之具有大面積的沼岸草灘和水生植物。

為洄遊及半洄遊性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產卵繁殖與肥育場所,也為定居性魚類創造了適宜的棲息條件。因此水產資源豐富,以「日出斗金」著稱。

到20世紀90年代,流域林木稀疏,森林覆蓋率僅為6.7%。林地有所增加,但60%為幼林和稀疏林,砍伐量大於生長量,木材蓄積量仍在下降。

水生植被覆蓋率民國20年(1931)前約為30%,五十年代初覆蓋率約為10~20%。1954年大水湖區植被幾乎淹沒殆盡。

20世紀六十年代初,計約2萬余畝,其中沉水及浮葉植物則僅呈點狀分布,數量甚微,後又經1969年大水及「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人為破壞。

至1978年統計,湖區植被僅剩4700餘畝,只佔湖泊面積的0.4%。1959年和1960年先後修建了裕溪閘和巢湖閘後,人為地切斷了巢湖唯一的通江河道,每年一般在3~8月關閘。

以防江水倒灌,此時正值洄遊性魚類的溯江產卵季節,也是長江魚苗的汛期,江湖隔絕,切斷了魚類的洄遊通道和長江魚苗倒灌入湖的機會。

同時,漁業資源的過度掠取,使巢湖魚類群體補充來源大大減少,因而導致魚類區系組成改變和漁獲產量的急劇下降。

建閘後,漁獲物中青、草、鰱、鱅大大減少,三錢鯤、河魨、胭脂魚、鰣魚、鰻魚等洄遊性魚類瀕臨絕跡。建閘前,1952年「四大家魚」產量達250萬斤。

占漁獲量的31.3%,1960年增加到90%,1963年銳減,只佔總漁獲量的15%,1980年全部大魚產量也僅占總漁獲量的20%。

由於土地面積的縮小,人口增加,加之建國後長期「以糧為綱」,沿湖農民為了獲得足夠的土地,自發和有組織地擴大了對湖泊的圍墾。

巢湖的人工圍墾可以追溯到1700年以前,原來的湖泊有360多個天然湖汊、湖灣都被歷代所圍墾,僅清代沿湖圍墾總面積就達到62.8萬畝。

建國後仍有分散的小面積圍湖造田。人工圍灘破壞了水域生態環境,改變了湖泊自然形態。肥西縣的濱湖,廬江縣的北閘、同春。

巢湖市的龜山、散兵、花塘等圍墾區,原來都是較好的湖灘、湖灣,也是水草較多、飼料豐富的魚類產卵場所,圍墾後草灘遭到嚴重破壞。

㈢ 巢湖市七中(小學部)2009年秋季運動會是什麼時候舉行的

2009年11月6日

㈣ 巢湖是怎麼形成的

巢湖流域的地質構造單元位於塔里木一中朝板塊和華南一東南亞板塊的交匯地帶。這兩大板塊於距今約1.95億年左右的三疊紀末的印支運動會聚,拼合形成了現代的安徽大陸,巢湖流域恰處於這兩大板塊的分界部位。在印支運動以後的燕山運動期間,整個侏羅紀、白堊紀約1.96—0.8億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斷陷為特徵,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帶沉積了厚數千米的侏羅白堊系地層。喜瑪拉雅期,第三紀開始,巢湖一帶進一步斷陷,沿著一組北東走向和另一組北西走向的斷裂、斷陷,使大別山北麓的流水在這里受阻,形成斷陷湖。大約是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前500——350萬年),湖泊面積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約1.5萬年到現在,表現為大量泥沙不斷流入湖中,湖水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形成現代的巢湖。
巢湖形成初期,湖盆下沉趨勢顯著,表現了岬灣曲折見溺湖岸的特點。現代地圖上10米等高線即為當時的湖岸輪廓,湖泊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里,原先在巢湖市(原巢縣)城關附近的大沼澤竇湖早已消亡。白湖以及包括無為洲在內的廣大濱湖地區,當時亦屬巢湖水域。據史料記載,僅宋代以前的200多年間,湖泊面積就縮小了五分之一。原湖灣所在的杭埠河、南淝河、柘皋河及裕溪河的沿湖河口三角洲圩田,在人們未圍墾之前為巢湖四大湖灣,後經河川泥沙的淤積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湖泊灘地。今日的湖盆自然形態已被人類活動所改造,然而在老三角洲圩區的河口仍然不斷地生長著的三角洲使湖盆日漸淤淺。據計算每年約有200萬立方米泥沙淤積在巢湖。根據現有資料的分析與航空相片解譯,從1955—1979年的25年中杭埠河口三角洲圍墾區的總面積約有62平方公里。除上述地段外,湖區其它地段的沿岸,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據分析,25年來岸線向湖區推進的最大水平幅度在80至100米左右,平均年發展速度尚不足4米。巢湖建閘後使巢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原有廣大面積的灘地沉淹湖底,輸入泥沙的蓄積增多,加劇了湖盆的淤塞。[5]
湖泊地貌

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輪廓是中生代燕山運動和新生代喜瑪拉雅運動所造成的。由於其處於幾個次級單元的交匯地帶,各單元均有獨立而又彼此影響的發展過程,反映在地貌形態上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差異。
一、濱湖地貌
(一)北部剝蝕丘陵階地區
這一地區包括柘皋河以西至撮鎮一帶。地質構造位於張八嶺台拱范圍。它受台拱兩側郯(城)廬(江)深斷裂帶的控制,使龍泉山及其周圍的丘陵成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地壘型構造。丘陵頂高一二百米,它在第四紀末遭受了強烈的風化和剝蝕,由變質岩組成的山坡切割強烈,溝壑密且峻,剝夷物質堆積於坡麓。由於近期掀升,河流侵蝕,形成高度分別為20—50米左右的階地。本區在中下更新世時期是處在上升剝蝕階段,近期烔煬一帶仍有掀升跡象,地面剝蝕作用仍在繼續進行。
(二)東部構造剝蝕低山區
本區系指柘皋——槐林一線以東地區。地質構造位於下揚子台坳。由於受三迭紀末印支運動以來歷次構造運動的影響而形成今日海拔三四百米左右的陡雒山嶺。其中銀屏山一帶有很好的石灰岩溶蝕地貌,山嶺坡雒普遍發育有二級階地;其中20米一級分布不廣,發育較好的是50米左右一級。它是中晚更新世紀發育於砂頁岩基礎上,經湖水長期浸蝕而成的湖相礫石階地或石質階地。
(三)西部剝蝕壑丘階地區
本區包括撮鎮——槐林一線以西地區,地質構造位於江淮台坪和北淮陽地槽褶皺帶結合部位,也就是前述兩個板塊的會聚部位。從印支運動以後,本區發生顯著沉降,形成典型的斷裂地塹盆地。區內第四紀堆積厚度一般在15——20米,岩性單一,為晚更新世黃土堆積。近期地表受拱曲掀斜運動的影響和水流的沖刷,形成崗沖交錯,起伏不平的波狀平原。區內水系短小,下切較深。河流與階地向湖區呈顯著傾斜。入湖河口三角洲圩口地區,全新世以來表現了顯著沉降,地面高度約7——9米。
二、湖岸地貌
巢湖湖岸由於浸水的結果,岩嘴伸入湖中成半島,窪地凹入內陸形成湖灣。巢湖湖岸按其形態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類型:一是石質湖岸,指岩嘴伸入湖中的湖岸,岸壁一般較短,受風浪淘蝕,發育有浪蝕穴,如中廟嘴、槐林嘴、紅石嘴,青龍嘴、黑石嘴、龜山嘴等;二是砂土質湖岸,這類湖岸由於土質疏鬆,透水性強,一般經湖流和波浪的短期沖刷,就可形成寬闊的淺灘,使岸線日趨穩定。巢湖多數湖岸屬於此類型。三是粘土質湖岸。岸線平直少灣,屬穩定型。它主要分布在烔煬河口以南至蘆席嘴、下派河南部一帶。另外,下派河至新河口一帶屬一段沼澤湖岸。
三、湖盆地形
湖底平坦,平均底坡為0.96%,高程變化在5—10米之間,岸線曲折,岬灣相間。湖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向東南傾斜,深水區集中在東部,高程5米;西部湖床較東部淺,高程一般在5.5米以上。一般來說入湖河口都發育了水下三角洲,尤以杭埠河一帶最為顯著。目前各河口仍在不斷淤塞。

㈤ 巢湖是地震帶嗎

安徽地震帶

第一節 地震區、帶劃分
根據國家地震局 1978 年出版發行的 《中國地震區、帶分布圖》 ,地震區、帶是指地震活
動特點和地震地質條件都密切相關的地區,即同一地震區、帶內的地震活動具有共同特徵和
相 互聯系。地震區、帶作三級劃分,其中一、二級均為地震區,分別命名為 「區」和 「亞
區」 ,三級稱為「地震帶」 。全國共劃分為 10 個地震區,其中又劃分出 23 個地震亞區和 30 個
地震帶。
安徽地處華南地震區(Ⅰ3)和華北地震區(Ⅰ4)的交界部位,合肥—明港斷裂以南隸屬
華南地震區中的長江中下游地震亞區(Ⅱ4) ,進一步劃分又分屬麻城—常德地震帶 (Ⅲ7)和
揚州—銅陵地震帶(Ⅲ8) ;合肥—明港斷裂以北,隸屬華北平原地震亞區(Ⅱ6) ,進一步劃分
又分屬許昌—淮南地震帶 (Ⅱ9)和營口—郯城地震帶 (Ⅲ10) ,見圖 1—2。
安徽隸屬的各地震帶情況具體分述如下:

一、揚州—銅陵地震帶
該帶 「北界是盱眙—響水口大斷裂和郯城—廬江深斷裂的南段,南界是無錫—崇明大斷
裂和江南深斷裂,構成一北東向的楔形,東北端延伸入黃海海域,西南端收斂於江西九江附
近」 。 〔1 〕安徽長江沿岸地區 (江南深斷裂以北)位於該帶的西南部分。
揚州—銅陵地震帶「自公元 999 年至今共記載了 25 次強震,其中 6 級以上地震 11 次。這
些地震主要分布在長江破碎帶兩側及黃海海域」 。 「全帶 11 次 6 級以上地震有 9 次位於黃海,
最大震級達 6. 75 級」 。此外,該地震帶中江蘇溧陽地區緊鄰安徽,1979 年又發生 6. 0 級地震,
顯示了較強的地震活動水平。
揚州—銅陵地震帶中的安徽部分,歷史上曾發生兩次破壞性地震,即 1585 年巢縣 5. 5 級
和 1743 年涇縣 5. 0 級地震。
二、麻城—常德地震帶
該帶 「北以魯山—確山—息縣斷裂和肥中斷裂與華北地震區的許昌—淮南地震帶相鄰,
〔1〕安徽隸屬的各地震區、帶情況,加引號部分均引自國家地震局1981年出版的《中國地震區劃工作報告》 ,地震資
料時間范圍為公元前1177 年至公元 1976年8 月31日;引文中的「破壞性地震」和「強震」系指4. 75級以上的地震。
4 1圖 1—2 安徽省地震區帶分布圖
摘自1978 年出版《中國地震區、帶分布圖》
南以洞庭湖盆地南緣的湘潭—安化一線為界。東界為郯—廬斷裂南段,經幕阜山北麓沿崇陽
—寧鄉斷裂延伸,西界即為長江中下游地震亞區的西部邊界」 。安徽的六安、合肥及大別山區
處於該帶的東北端。
該帶地震活動頻度低,強度弱, 「歷史上共記載強震 30 次。6 級以上地震共 5 次,最大震
級為 6. 5 級」 。
5 1安徽霍山—六安及合肥地區是該帶中地震較多的地區, 歷史上共發生 8 次 5 級以上地震,
最大的為 1917 年霍山 6. 25 級地震。

三、郯城—營口地震帶
該帶 「南起安徽省嘉山,向北經江蘇宿遷、新沂、山東郯城、臨沂、安丘、昌濰、蓮萊
等地,穿越渤海灣後,經遼寧的旅大、營口、鞍山、沈陽等地,止於開原一帶,全長達 1200
公里。 」安徽省嘉山位於該帶的南端。
「郯城—營口地震帶是我國東部活動性最強的地震帶之一。 自公元前 70 年至公元 1973 年
共記載到 4. 75 級以上地震 17 次,其中 5. 0 級—5. 9 級 8 次,6. 0—6. 9 級 4 次,7. 0—7. 9 級
3 次, 8. 5 級 1 次。 發生於本帶的 1668 年臨沂 8. 5 級地震是華北地震區中強度最大的地震,也
是我國歷史上發生的 4 次大於 8 級地震之一」 。 另外, 該帶的海城地區又於 1975 年發生 7. 3 級
地震。
該帶位於江蘇、安徽境內的南段部分地震活動較弱,歷史上無強震記載,但近年來安徽
省五河一帶曾有 4 級左右的有感地震。
四、許昌—淮南地震帶
該帶 「西起三門峽,東經洛陽、鄭州、開封、商丘、徐州一線以南,東界在郯—廬斷裂
西緣,南界的西段在周口拗陷南緣,東段以肥中斷裂為界」 。安徽省的阜陽、宿縣地區和淮南、
淮北、蚌埠一帶處於本帶東段。
該帶「地震活動強度弱,頻度低。自公元 147 年以來共記載破壞性地震 14 次,其中 6 級
以上地震僅有 1820 年許昌 6 級及 1831 年鳳台 6. 25 級兩次。 這些強震主要集中在許昌和淮南
地區」 。
許昌—淮南地震帶中的安徽部分從公元 294 年至 1985 年共發生 7 次 5 級以上地震, 其中
1831 年鳳台 6. 25 級為該帶的最大地震。1979 年該帶中的固鎮又發生 5. 0 級地震

㈥ 巢湖四中 概況

四中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四中是一塊求知的凈土,流動著書香與智慧;四中是一座不熄的熔爐,煅造著學子們堅毅的個性和品質;四中是一座光芒的燈塔,指引著學子們邁向成功的彼岸。

校園三十五年前,一群孜孜尋夢的拓荒者心懷著教育的夢想,澎湃著火熱的激情,蓽路籃縷,披荊斬棘,在鳳凰山麓,在巢湖之濱,播下了四中希望的種子;三十五載風雨征程,幾代人薪火相傳,為了春的希望,為了秋的收獲,四中人放眼未來、敢為人先,以四制改革為驅動,以文明創建為引領,以特色興校為支撐,以強化質量為內涵,負重前進、厚積薄發,在追夢中一路高歌;跨入新世紀,新一代四中人牢牢抓住基礎教育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騰飛,銳意進取,步履鏗鏘,學校於2000年12月創建成為全區第一所市級示範完中,2005年4月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班級數由當初的24個班發展為82個班,學生數由當初的1200餘人發展為5000餘人,校園面積由39畝發展為近百畝,校舍面積由不足1萬平方米凈增為近3萬平米,一所示範性、高質量、有特色的省級示範高中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幾多辛苦事,化作盛世歌。學校能有今天,要深深感謝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艱苦奮斗的創業者們,是他們堅忍不拔的拓荒精神激勵著我們;要深深感謝那些為學校發展嘔心瀝血的園丁們,是他們甘守清貧的奉獻精神感動著我們;要深深感謝那些在這片熱土上度過流金歲月的歷屆學子們,是他們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促動著我們;要深深感謝地方黨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社會各界的真誠關懷,正是他們厚重的信任和無言的期待在時時鞭策著我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所學校的發展與成長是一個歷史沉積和人文沉積的過程。在新的發展平台上,全校上下正進一步凝心聚力,與時俱進,豐富內涵,構建名校,努力把四中建設成為一所「市內為一流、省內有影響、國內有印象、國際有交流」的皖中名校。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戰略目標,年輕的四中將繼續改革創新,內外兼修,以創新立規范,以規范抓管理,以管理保質量,以質量促和諧!通過教書育人的實際行動來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來踐行「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黨和人民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新的征鼓已擂動,新的起點已標明!「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看今朝,就是要我們樹立新理念,創造新方法,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看今朝,就是要我們立足新平台,豐富新內涵,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看今朝,就是要我們明確新目標,拉高新標桿,兢兢業業開創新局面;看今朝,就是要我們自增新壓力,做出新貢獻,創造新輝煌,為實現人生的美好理想,為實現學校發展的第三步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用我們真誠的深情,用我們聰明的才智,用我們閃亮的青春,用我們火熱的激情,來譜寫壯麗的人生詩篇,共創四中熣燦的明天吧!

詳細請登陸網站:http://www.ahchsz.com/index.asp

㈦ 安徽巢湖是地震帶嗎 安徽巢湖也在地震帶上

巢縣及鄰縣無為縣是幾組斷裂交匯處。這幾組斷裂是:北北東方向的郯城——內廬江深大容斷裂帶和下揚子斷裂帶;北東方向的滁河斷裂和巢縣——香泉斷裂;北西方向的橋頭集——東關斷層;北東東方向的高林橋斷層和東西方向的照明山斷層。
根據衛星照片分析,橋頭集——東關斷層、高林橋斷層、照明山斷層,都是些較新、活動較激烈的斷層。在蘇家灣、照明山等地,見到古生代地層逆沖到第四紀地層之上。1585年,高林橋和照明山斷層的交匯處附近發生了六級地震。在巢縣——香泉斷裂上,溫泉頗為發育。
著名的郯城——廬江深大斷裂帶,是中國東部年代最老、活動歷史最長、現在還活動著的斷裂帶。對它的地震地質特徵,在我市還無甚研究。在嘉山、宿遷一帶,斷裂在中生代和第三紀曾十分活動,有火山岩噴出和玄武岩的流溢。1984年9月25日,斷裂中南端——花塘鄉西南三戶梅發生了兩次有感地震。

㈧ 巢湖二中九(7)班邵玥明同學參加學校秋季運動會,以3分08秒的成績獲得800m年級第二名.該同學參加學校秋

運動會跑完800m的平均速度V=

S
t
800m
188s
≈4.25m/s,
跑800m所用時間越少成績越好,所以3分02秒比3分08秒成內績好.
前後都是800m,路程不變,容比較快慢用的時比較時間的方法.
②③的成績是跑100m的成績,①的成績是世界優秀運動員才有的成績,只有④符合實際.
故答案為:4.25m/s;好;相同的路程比時間;④.

㈨ 安徽巢湖的名人

安徽巢湖的名人有范增、周瑜、丁汝昌、戴安瀾、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林散之、許海峰等等。

一、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

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庄舞劍,意欲借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系,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里,途中病死。

二、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三、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達,字禹亭,號次章,安徽合肥石頭鎮人。清朝晚期將領,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從鳳陽遷居廬江。同治四年(1865年),遷居巢縣汪郎中村。早年參加太平軍,隨隊歸順湘軍。不久,隸屬李鴻章淮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官至記名提督。光緒五年(1879年),李鴻章調入北洋水師。

光緒七年(1881年),統率北洋水師官兵200趕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

未得上峰命令,無奈港內待援,致仕北洋海軍陷入絕境。彈盡糧絕,援軍未至,拒絕日軍將領伊東祐亨勸降,服食鴉片自盡以謝國人。宣統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四、戴安瀾

戴安瀾(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幹之一。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五、馮玉祥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1年7月後任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

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閱讀全文

與巢湖25界運動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