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運動場館 > 安縣三運動會

安縣三運動會

發布時間:2021-03-04 16:45:58

1. 臨桂新區的臨桂歷史

臨桂區歷史悠久,建縣於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臨桂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是全國有名的「狀元之鄉」、「將軍之鄉」、「冠軍之鄉」。在封建科舉時代,廣西共出過9名狀元,其中有5個出在臨桂,曾有「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的美譽,科舉時代最後一個「三元及第」者陳繼昌,就是清代名臣陳宏謀的玄孫。從民國至今,共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李天佑上將、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小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將軍。
在1996年亞特蘭大第26屆奧運會上,臨桂健兒唐靈生和肖建剛分獲59公斤和64公斤級舉重金牌和銅牌,在2004年雅典第28屆奧運會上,臨桂運動員李婷與隊友奪得女子雙人10米跳台冠軍。
明--清 臨桂歷史大事記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今臨桂區境屬桂林郡。
漢西漢元鼎流年(公元前111年)冬,漢武帝平定南越,在原桂林郡北部設始安縣,屬零陵郡。
三國 吳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吳帝孫皓在零陵郡南部析置始安郡,屬荊州管轄,郡治設在始安縣。
同年, 析始安縣地置尚安縣(晉並入熙平縣,今陽朔縣地)。
南朝梁大同流年(540年)桂州治移駐始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置桂州總管府於始安縣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縣置臨源(今興安縣)、純化(後改慕化,今永福縣地)、永福、
福祿(今桂林市東部)縣。
長壽元年(692年),在縣城南面今會仙、四塘鄉及桂林市南郊開鑿一條運河——相思埭
(又名西渠、陡河、桂柳運河)。今遺址尚存。
臨桂人趙觀之(855)中了狀元,為廣西第一個狀元。
五代後晉天福八年(943年),以靈川縣義寧鎮地置義寧縣,治所設在今五通鎮。
宋廣南西路治所設在臨桂區。
紹興三年(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治所設在臨桂區。臨桂區桂林成為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時稱
「西南會府」。
元延佑間(1314~1320年)總管梁國棟在現成桂林創辦第一所少數民族學校「蒙古字學」。明代停辦。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設廣西行中書省,治所設在臨桂區。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二十三日,明軍攻佔縣城桂林。
同年,設靖江府(後改稱桂林府),府治設在臨桂區。
二年(1369年)設兩江巡檢司。
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建藩國於桂林。
九年(1376年)六月,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設在臨桂區。
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到桂林考察,歷時36天,游山26座,洞76個。
明代,臨桂區共有49名舉子及進士第,為廣西各縣之冠。
清順治四年(1647年)三月,清兵圍攻桂林。
順治七年(1650年)清兵壓境。總督張同敝奮起反抗,城破,張被執,壯烈就義。
九年(1652年)南明李定國攻桂林,清軍守將定南王孔有德放火燒靖江王府,全家自殺。
十八年(1661年)六月,大水又地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大雨雹,秋 水災。
三十四年(1695年)正月初三日,地震。秋,旱災飢荒。
四十一年(1702年)秋,蟲害。
雍正九年(1731年)義寧雨雹。
十年(1732年),陳宏謀回鄉,興修水利,使鄉人獲益。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設六塘巡檢司。
嘉慶十八年(1813年),縣人陳繼昌鄉試中解元。二十五年(1820年),會試中會元。殿試中狀元,
成為自科舉以來全國第13個也是最後一個三元及第。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縣人龍啟瑞及狀元第。
咸豐元年(1851年)在縣城西華門陳公祠設團練總局。
五年(1855年)四月,太平天國孔亞福部2000餘人攻佔義寧縣城,旋北上攻打龍勝廳。
光緒十一年(1885年)長沙與縣城桂林有線電話接通。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康有為桂林講學。次年第二次到桂林講學。六月返粵。
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一月,同盟會黃興抵桂組織同盟會分會。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
同盟會廣西支部在縣城桂林正式成立。
清代,臨桂191人考取進士,再居廣西各縣之首。

2. 是四川省安縣初一所用的上冊數學書,七年級上冊數學公式定理定義總結歸納

1
一、 有理數
(一)有理數
1、 有理數的分類:
按有理數的定義分類: 按有理數的性質符號分類: 正整數 正整數 整數 零 正有理數
有理數 負整數 正分數 正分數 有理數 0
分數 負整數 負整數 負有理數
負分數
2、 正數和負數用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數。
(二)數軸
1、定義: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2、數軸的三要素是: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三)相反數
1、定義: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
2、幾何定義:在數軸上分別位於原點的兩旁,到原點的距離相等的兩個點所表示的數,叫 做互為相反數。
3、代數定義: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
(四)絕對值
1、定義:在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
2、幾何定義: 一個數a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
3、代數定義: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
是0。
a (a>0), 即對於任何有理數a,都有|a|= 0(a=0) –a(a<0) 4、絕對值的計算規律:
(1)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 (2)若|a|=|b|,則a =b或a =-b. (3)若|a|+|b|=0,則|a|=0,且|b|=0.
相關結論:
(1)0的相反數是它本身。
(2)非負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4)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
(5)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
(6)任何數的絕對值都是它的正數或0,即|a|≥0。

初一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

2
(五)倒數
1、定義: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求法:顛倒這個數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數是 1
a
.

有理數的運算
一、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 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4、兩個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二、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三、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1、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3、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四、有理數的除法法則:
1、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2、兩個有理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 數,都得0。
五、乘方
1、定義: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 2、冪的符號法則:
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0的任何次正整數次冪都是0。
六、有理數的混合運算順序: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後加減; 2. 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 如有括弧,先做括弧內的運算,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依次進行。
七、科學計數法、有效數字、近似數
1、科學計數法
(1)定義:
把一個絕對值大於10的數表示成 a

3. 安縣第三屆環湖自行車賽冠軍是誰

胡浩

4. 安縣以前是不是叫安州府 還有安縣以前的歷史

安縣元朝時叫安州。
元中統五年(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升石泉軍為安州,治地今四川安縣永安鄉向陽村。轄石泉縣。屬成都府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安州為安縣,並遷治今安昌鎮,屬成都府。

安縣歷史:
安縣境內設縣始於東晉。此前縣之大部為涪縣境域(涪縣治地今綿陽市涪城區),先後隸屬廣漢郡和梓潼郡。
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僑置晉興、 益昌、西充國三縣,屬巴西郡。晉興縣治地今永安鄉向陽村,益昌縣治地今花荄鎮聯豐村觀斗山,西充國縣治地今沸水鄉街場。
義熙九年(公元413年),設置西浦縣,屬梓潼郡,西浦縣治地今塔水鎮神泉村。歷劉宋、南齊兩朝,建置隸屬均無變化。梁代撤銷西浦縣,設置益昌、晉興二縣。
武陵王天正元年(公元552年),撤銷西充國僑縣,新置平川縣(又稱平州縣),益昌、晉興、平川3縣均屬巴西梓潼郡。
西魏平屬後(公元553-557年),平川縣遷治西浦縣故城址(塔水鎮神泉村),改屬萬安郡;晉興縣撤銷並入益昌縣,改屬巴西郡。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撤銷平川縣;在晉興縣故城(永安鄉向陽村)新置金山縣,屬安城郡;益昌縣改屬萬安郡。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益昌縣撤銷並入金山縣;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在平川縣故城(塔水鎮神泉村)新置神泉縣。2縣均屬綿州(治地綿陽市)。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州為郡,綿州改稱金山郡,金山縣撤銷並入神泉縣,屬金山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金山山縣故城(永安鄉向陽村)新置龍安縣;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在益昌縣故城(花荄鎮聯豐村觀斗山)新置西昌縣;神泉縣仍置。3縣均屬綿州(唐代綿州一度改稱巴西郡)。
五代時建置隸屬均無變化。
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西昌縣撤銷並入龍安縣,神泉縣仍置,2縣均隸綿州巴西郡。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割綿州轄之神泉、龍安(宣和元年曾改名安昌縣)2縣與茂州轄之石泉縣設置石泉軍,治地今北川縣治城鎮,石泉軍隸屬成都府路。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因石泉軍降為軍使,神泉、龍安2縣還隸綿州。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恢復石泉軍,轄石泉、神泉、龍安3縣。南宋寶祐三年(公元1255年),石泉軍遷治龍安縣城(今永安鄉向陽村)。元中統五年(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升石泉軍為安州,治地今永安鄉向陽村。龍安、神泉2縣撤銷,地域由州直轄,州仍轄石泉縣。安州屬成都府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安州為安縣,並遷治今安昌鎮,屬成都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272年)綿州升為直隸州,安縣改屬綿州。
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綿州,安縣屬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直至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1949年12月25日,安縣和平解放。
建國後,1950年安縣屬川西行署綿陽專區。1952年撤銷行署區設置四川省,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專區。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地區。1985年2月撤銷綿陽地區,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市轄。

5. 安縣第二屆中學生足球運動會冠軍是哪個學校

6. 安縣龍隱鎮和尋龍山的門票是多少

龍隱鎮門票:30元(進入卧龍洞60元)。

龍隱鎮位於省級風景名勝區—— 北川縣安昌鎮專(原屬安縣,屬「5.12」地震後因行政區劃的變動,劃歸北川縣)龍泉礫宮背後。原名北斗鎮,是西南地區獨一無二、完整體現民國時期小鎮生活風貌的古鎮。

尋龍山門票:60.00元。

尋龍山風景旅遊區位於四川綿陽市安縣老縣城南,景區處於九寨旅遊環線上,從成都出發,經廣漢三星堆、德陽,背靠羅浮山、千佛山,總佔地面積3.14平方公里。



(6)安縣三運動會擴展閱讀

尋龍山主要景點:

1、龍鱗坡石林

龍鱗坡石林面積近2平方公里,海拔分布為590米~660米之間,石芽、溶溝是石林的主要構成形式。

石林高度一般在2—4米,最高可達10米。石林造形奇特,將軍石、羅漢石、醉漢石、飛馬石及其它各種象形石比比皆是,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錯落有致,蔚蔚壯觀。

2、卧龍洞

卧龍洞形成於晚三疊世卡尼時期,距今已有2億年以上的歷史。溶洞分上、中、下三層,陸路、水路劃船通道約4000米。洞內高大空曠、鍾乳懸空、景點新奇、支洞繁多

7. 麻安縣現在是哪個省

麻安縣在現今的湖北省。麻安縣是電視劇《將軍的女人》中出現的地名,是現在湖北省麻城和紅安兩個市縣的簡稱。

1、紅安縣,原名黃安,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南臨武漢,北接河南,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大悟,縣城距省會武漢80公里,車程1小時左右,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大革命時期,這里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將軍,紅安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2018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批准紅安縣退出貧困縣。

2、麻城,是由湖北省黃岡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黃岡市北部,長江中游北岸的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北與河南省商城縣、新縣以山脊為界,東北同安徽省金寨縣依界嶺分水,東鄰羅田縣,南接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西與紅安縣毗連,西南距省會武漢113千米,距黃岡市110千米。

麻城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據地;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之一,紅四軍、紅二十八軍的組建地,著名的蘇區,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重要根據地,走出了王樹聲、許世友、陳再道等36位共和國將軍,被稱為「全國將軍第一鄉」。

(7)安縣三運動會擴展閱讀

電視劇《將軍的女人》,由湖北省黃岡市作家何存中長篇小說《門前一棵槐》改編,以大別山為背景,講述革命年代愛恨情仇的。故事發生的地點就是在麻安縣。

劇情介紹:

紫雲鄉首富鄭維新為少爺鄭天峰籌備婚禮時,新娘子鳳兒毅然決然的與牛兒私奔。鄭天峰為抱奪妻之恨一次又一次的用陰謀詭計陷害牛兒……鄭天峰偷走了鳳兒剛生下不久的孩子,立誓要將這個孩子培養成自己復仇的機器。還刻意製造出牛兒被害的假像。

牛兒在鄭天峰的陷害下陰差陽錯的離開了鳳兒偶然遇見了革命戰士江雪原。開始了他另一段輝煌傳奇的人生。從獵戶到將軍,牛兒經歷了無數場戰役。南征北戰、浴血奮斗、慘烈的戰爭,每一次都是那麼的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懸念迭起的家仇國恨,牛兒的一生是坎坷的,卻也是幸運的,他用聰明和膽識換來了革命對他的厚愛,卻更是因為鳳兒的執著的等待、寬容、善良、和默默奉獻,成就了一個新中國偉大的將軍。

十七年後的一天,解放軍師長程牛兒在麻安縣城遭到暗殺,身受重傷,兇手竟然是牛兒和鳳兒尋找多年的親生女兒。

8. 綿陽安縣旅遊景點

安縣可以去白水湖,可以劃船或者租船打麻將、喝茶,離老縣城較近,交通方便,適合居家游樂朋友聚會情侶度假。泡溫泉可以去羅浮山,要爬山過古棧道就去千佛山,海拔3033米,山頂常年積雪,她古老而又神秘,形成於遠古侏羅紀第四紀冰川活動期間,在安縣要看雪首選千佛山。
千佛山看雪功率
1月的最後一個周未,早5點起床,又帶著女兒看雪的願望來到了安縣千佛山,村夫及女兒和蟲蟲蟲一行三人決定從坪山(茶坪村的一個小生產隊)的小路上山,我憑著十幾年前的印象向山上走去,紅線就是上下山的小路路線

來到一片斑竹林的時候,天空中下走了雪雨,也就是像沙粒一樣的小雪球,落在竹葉上沙沙作響,女兒忙著堆雪人,打雪仗,畢竟是第一次看到雪(到了後面上山時就沒有這個興致了,因為周圍都是雪,身體所能接觸的全部是雪),而我就到前面探路,鑽入竹林後,茂密的斑竹將道路全部封住了,加上下雪後,山下的村民也很少上山,道路泥濘,只有放下背包,手腳並用,葡萄著從竹林下爬行,強行登上一個小平台後,體力已在下降,全身也被雪水浸透不少,袖口都能捏出水來,無奈,只有下撤,在半路上碰見兩個村民在砍自留樹,聽說我們三人上千佛山,臉上露出不霄的面孔,因為這個時候,他們也不上山了,積雪很厚,看見我們三人知道我們肯定上不了山,包括見過的所有人,他們一般都是開春後的4月1號上山到廟子里去上香,保佑新的一年五穀豐登,經過這一番探路,時間已到了中午1點20分,我們重新回到了坪山,從大路盤旋上山,此時,女兒已在路上耍賴了,躺在雪堆中不想走了,

經過一陣陣的鼓勵和催促,在下午2點40分時到了茶場,

對面山谷中的民居

新修的盤山公路

路左面的山坡上是一層層雪壓的茶樹,

原先的木屋也變成了一幢大的磚瓦屋,內部也進行了裝修,聽說投資了不少,准備做接待遊人使用,唉,眼前還是不斷地浮現出以前茶場的小木屋,可以坐在裡面烤火和吃著山臘肉,雖然目前開發商停止開發千佛山了,但一路上的原始風景和人文景觀也在不斷消失,記得以前聽村民說家家都是夜不閉戶的,畢竟山裡的世界與外界隔絕得太遠,最近幾年,由於退耕還林和旅遊,農村中閑人也多了起來,打牌賭博殺人的事都有了。叫了幾聲,無人回應,天空中也下起了更大的霧雪,五米內都無法看見,由於只帶了一件雨衣(另一件臨走時沒有找到),女兒披在身上,除了上身以外,其餘都已濕透,直叫冷,蟲蟲蟲穿了沖鋒衣,沒有什麼問題,而我將羽絨服放在背包後(幸虧在半路走熱了脫掉,不然的話~~~~),抓絨衣和普通的運動褲也已浸透雪水,此時全靠一雙登山鞋保住了我的雙腳,沒有打濕,用刀撥開了左面的柴房後,趕緊搭帳篷,取睡袋,將女兒安頓保暖後,披上了我的羽絨服,又到外面耍雪去了,我也睡下休息,(看來沖鋒衣褲是必須要買的了,此次出行只為女兒准備了睡袋)蟲蟲蟲則忙著生火燒水,由於是新房子,不方便燒柴,一個路過的村民告訴我們可以到山下的農家樂或到山上的接待站住,在晚6點,決定向山上進發,從茶樹林中撥開茂密的茶樹,穿過茶場,來到一片樹林,看到了一座守林人的小樹屋(用一些樹枝搭的),

裡面有一個大床的面積,只在一個小床上鋪了稻草,可以擠下三個人,大雪已將小路全部封住,幸好有一個人的腳印,走到半路時,蟲蟲蟲將腳印跟掉了,難道又要走回頭路?天色也逐漸地暗了下來,心情也有點緊張,幸好剛才經過的小樹屋給了我們一點安慰,女兒的體力也恢復不少,經過一個雪坡後,終於又看到了腳印,藉助頭燈的亮光,循著腳印,一腳下去大雪將鞋子全部埋住,踩在雪上咔咔地響,來到一條機耕道,向左走了幾百米後,晚8點30分看到了一座用竹片搭建的竹屋,

雖然不是想像中的接待站,但心情是無比的高興,裡面有不少的干樹枝,正好有一塊空地可以放下帳篷,生火、烤衣,煮雪水,將帶去的所有衣服換在身上,屋外樹上不時的落下幾塊雪響起幾聲外四周安靜無聲,睡在帳蓬中感覺世界停止了一樣,天空中掛著亮晶晶星星一動不動,在後半夜,不時地聽到空中傳來一陣陣的飛機聲,從西北到東南。 路邊的冰瀑布

早六點,起床穿衣後,將所有的塑料袋綁在腳上,由於要乘上最後一班下午3點50分回綿陽的班車,8點准時離開宿營地,原路返回,天也逐漸放亮,也看到了不少的動物腳印,

11點就到了坪山,在農戶家補充了水源後,為了鍛煉女兒,決定走到茶坪,一路上不停地和女兒說話,分散她的注意力,她走在路上說想吃肯德雞,我就說她是手拿竹棍的七袋長老(全身上下有七個口袋),來到了肯德雞店討吃的,

看看像不像?

哈哈,路程大約有7、8公里,在下午2點40分到達茶坪,就在站前小食店補充後乘車回綿。

9. 求文檔: 輯安縣外岔溝街的歷史

外岔溝街,(外岔溝門子)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輯安(集安)設縣時起,至康德六年(1939年)秋末,為歷史鼎盛繁榮時期。

中華民國十二年(1923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為八區,外岔溝街地屬第三區,設立區公所。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三省後建立偽滿洲國,於康德四年(1937年)實行村屯制,將外岔溝街區公所改為村公所。康德六年秋季,水豐電站落成,外岔溝街全部水沒。

外岔溝街位於鴨綠江畔、與朝鮮楚山郡隔江相望。水沒前有390戶,近5 000人口,康德六年前它以水陸碼頭而著稱,是當時輯安縣糧食、木材、土特產及其它物資的主要集散地,也是當時輯安縣第三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中心。經濟貿易主要利用鴨綠江的水運,直接與安東(丹東)、營口和朝鮮新義州通商。每日江畔有大量木筏和近百艘中、小船舶在此裝卸各種貨物。街內有四條主街:阜豐街、正達街、迎旭街、凝柴街,開設大小商鋪30餘家。清末政治機構設有巡檢衙門。民國時期設有縣佐衙門、斗秤局、船捐局、江中稅局、渡口;偽滿洲國時期設有區、村公所、警察署、緝私局、電話分局、郵電局、專賣分局、海關、采木公司、朝鮮人民會、商務分事務所、縣立男女小學校兩所、朝鮮族普通小學一所。可謂百業俱興,市場繁榮。外岔溝街的繁華為當時輯安縣之冠。

民國和偽滿洲國時期,遼寧省安東(丹東)絲綢業興盛,涼水、外岔溝一帶有20%農戶邊種地邊放養柞蠶、桑蠶,屬輯安放養柞蠶、桑蠶較早地區之一,約有120年的歷史。據調查,20世紀30年代中期,外岔溝大商戶洪茂長兼營收購蠶繭。每年從外岔溝運出繭三、四百籠。其中外岔溝每年能出蠶繭80餘籠。除此產業外,還有10%的農戶養蜂,其中朝鮮族居民能佔50%,蜂每桶可產蜜30斤左右。商號洪茂長等4家大買賣經營園參,約四、五百塊簾,那時簾產量僅有六、七斤、

1902年至1939年期間,外岔溝街工業和手工業生產也比較興旺。有鐵匠爐、釀酒,油坊、磨米、織布、染場、皮鋪、木匠鋪和果品製做等個體手工業,這些手工業作坊,工具簡陋,工藝落後,除僱用少量徒工外,大部分是自己家操作經營。

鐵匠爐有王家爐、單家爐、張家爐等五家,均屬自建,自家操作,手工鍛造。產品主要是鎬頭、鋤頭、鋤鉤、鐮刀、斧頭、鍘刀、刀鏟等農業生產工具和生活日用工具,以及牛馬騾等牲畜用的掌片、掌釘,大車用的一些鐵制軛具零件等。

釀酒有「富德厚」商號的燒鍋,資金5千銀兩,僱用工人20餘人,用玉米、高粱做原料生產白酒。

油坊3戶,「洪茂長」商號兼油坊,資金2 000銀兩,僱用工人10人;「福源東」油坊,資金1 000銀兩,僱用工人10人;「德勝春」油坊,資金1 000銀兩,僱用工人10人,有半機械榨油機1台。

磨米1戶,是金占寶(朝鮮族)開辦的粳米所。用柴油機帶動磨米機,資金1 000餘元(偽滿時期的貨幣),僱用工人3人。

織布業,大多數是朝鮮族自家開的手工家織布。

染坊兩戶,其中福泉涌染坊,資金400餘元,自家操作;另一戶是冷家染坊,資金300餘元,僱用工人4人。染料就地取材,主要用茶枝子、板栗鍋子(板栗果皮)。為農家染制自織的粗白布(家織布),多是藍地,白花紋。

皮鋪兩戶,一戶叫叢樹松皮鋪;另一個叫張延洪皮鋪。加工豬皮、牛皮、馬皮和獸皮,主要生產靰鞡、蹚蹚驢子和大車上的褡腰零用皮件和皮鞭、鞭梢等。

木匠鋪兩戶,陳家木匠鋪、趙家木匠鋪。其中陳家鋪,資金100餘元,僱用工人3人。主要製作傢俱、壽材和大車等木製農具。

果匠鋪有很多家,有回族標志的:倪家、哈家、金家、白家和劉家飯館兼果匠鋪;還有漢族標志的:蘭芳、德興源果匠鋪。他們主要製作月餅、餅干、麻花和火勺等食品,批給旅店、雜貨鋪等經銷。

外岔溝街其它手工業也比較多。如王殿軍和胡寶山縫紉鋪,主要加工製作各種衣料;李紙匠、孫紙匠和崔畫匠,扎紙牛、紙馬,畫家譜等;還有王柳匠、華柳匠和朱柳匠,織簸箕編笸籮等;以及許瓦匠、張瓦匠,他們主要為農戶打炕抹牆、修房蓋房等,還有郎錫匠、許羅匠、賈錮漏匠和織襪子的等用技藝滿足人們各種需要。

外岔溝,在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梅輯鐵路和水豐電站未建前,這里水運交通十分方便,是輯安境內的商業樞紐。這里每年冬季從輯安的四、五、六區及桓仁、寬甸和通化等地運進大批糧食、木材、人參和蠶繭等及其它土特產品,到此地出售,再購買大批貨物,如麵粉、布匹、食鹽、油類及日用品等運回本地銷售。尤其夏秋季外岔溝街更顯得繁華,不但大量馬車在此停留,江中每天有大批木筏在筏窩子靠岸,還有幾十艘大船在碼頭上裝卸各種貨物。各大商號收購的糧食、木材及土特產品等利用鴨綠江水運,送往安東(丹東)、營口和朝鮮新義州。這些大商號的商業資本來源,有的是從安東(丹東)資本家或巨商外借貿易資金,每年6月簽訂購買穀物合同,冬季將購買的各種穀物運到鴨綠江邊外岔溝集散地,裝船輸出。另外,朝鮮新義洲方面的商人也大量投資,故每年夏季也往朝鮮輸出大量穀物,據記載,外岔溝每年向外輸出糧食,有粳米220石、粳子250石、苞米520石、大豆15 200石、小豆200石。合計16 590石(每石為250公斤)。可見當時外岔溝街商品之豐富,財源之茂盛,買賣之興隆。外岔溝成為輯安當時最大商埠。

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至偽滿洲國康德六年(1939年)前外岔溝街經營物資有「八大商號」:德盛春、福記棧、瑞盛合、乾隆棧、恆升源、福生厚、公合永、義發涌。資金少者為5 000銀兩,多者1萬多銀兩,8家資金合計為6萬5千銀兩,各大商號兼營的糧棧是他們資金主要來源。還有中小雜貨商戶十來個,即:德興源、福源東、三省棧、聚源德、雙合盛、裕泰豐、裕泰和、德聚福、福祥和、洪茂長、三合義,這些雜貨鋪形成了內外商品銷售網路,有飯館10家,旅店6家。其中回族飯館6家,漢族飯館食品多是尖餅、豆腐和炒菜燒酒之類。來往旅客主要是客商、車夫、船夫。木筏工人及運糧送貨的裝卸人員。主要街面兩側還設有很多布篷銷售床,有攤床25戶,理發店3家,澡堂1家。這些服務業隨著市場活躍而興起。

外岔溝街文化教育事業也較振興。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以前,外岔溝鎮沒有正式教育設施,主要以私塾館為辦學形式。1908年2月,在外貧溝街開設了縣立第四小學校,,高小兩個班級,初小兩個班級,共4個班級.教師4人,學生148人。到民國十年(1919年)2月又增設了縣立第五小學校(女校),教師2人,2個班級,招學生74人。康德三年(1936年)又設立了朝鮮族普通小學校。偽滿洲國康德四年(1937年)7月,輯安縣立外岔溝兩級小學校,教師5人,高小1人,初小4人,學生數:高級42人,初級193人,經費2 473元。輯安縣立外岔溝女子初級小學校,教師2人,初等兩個班,學生70人,經費614元。後將外岔溝小學和外岔溝女子小學合並,改稱為國民優級學校,教師15人,學生363人。當時學制和課程設置:優級高小二年,初小四年。高小課程:修身、國文、日語、算術、歷史、地理、自然、作文、手工、音樂、圖畫、體育共開設12科;初小課程:修身、國文、日語、算術、作文、習字、自然、圖畫、音樂、手工、體操共開設11科。盡管當時教育有了發展,但絕大多數農家子女仍念不起被拒之校門外。

當時,外岔溝街文化、體育也較為活躍。偽滿洲國時期,外岔溝街私人開一報館兼營書刊雜志。主要服務於青年、店員及駐地機關職員等。每逢年節的高蹺會和燈會也非常熱鬧興隆。春節至正月十五日(或農歷二月二日),農民有自發組織舉辦高蹺會和燈會的風俗。高蹺會扮演角色花樣較多,有青蛇、白蛇、許仙、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等民間喜聞樂見的滑稽角色,還有尾隨在高蹺隊後面或穿梭於中間跑旱船的。高蹺隊所到之處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家家戶戶傾門而出,看熱鬧的人水泄不通。每天農歷正月十五晚間舉行燈會,高蹺隊舉著荷花燈上街載歌載舞,青年提著用彩紙扎的各種花燈走門串戶,歡聲笑語,相互恭賀。大商戶「公和永」組織自家店員舉辦踩花燈、耍獅子、獅子滾綉球等節目,以示買賣興隆、財源茂盛之意。民間文藝也流行。外岔溝街設有兩家說評書的,其中一家姓黃。評書表演者只持一木一扇,邊說邊演。街里有5人組成的喇叭隊,一般人家遇有紅白喜事,都要啟用喇叭隊。藝人根據辦事內容,採取不同的曲調,調節氣氛;喜事吹奏歡快的民間小調和喇叭曲;喪事則吹奏哀樂。樂器有長號、喇叭、銅鈸、銅鑼、皮鼓等。藝人多時各備一件,少時輪換吹奏。新踩高蹺也多以喇叭伴奏。喇叭在民間享有盛名,深受群眾喜愛。除此之外,外岔溝街每逢端午節、中秋節,還以學校為主召開運動會。機關職員、社會愛好者也應邀參加。主要比賽項目有跳高、跳遠、摔跤、競走,飛繩賽跑、吊瓶等。其中一種古老運動,大牛拉人賽,勝利者獎給一匹粗布或鞋之類的物品。康德四年(1937年)10月9日外岔溝街舉行了秋季官民運動大會甚為隆重。直到外岔溝街全部水沒後才逐漸衰落下去。

(原文為王學敏整理)

--------------------------------------------------------------------------------
相關鏈接

外岔溝街,(外岔溝門子)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輯安(集安)設縣時起,至康德六年(1939年)秋末,為歷史鼎盛繁榮時期。

中華民國十二年(1923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為八區,外岔溝街地屬第三區,設立區公所。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三省後建立偽滿洲國,於康德四年(1937年)實行村屯制,將外岔溝街區公所改為村公所。康德六年秋季,水豐電站落成,外岔溝街全部水沒。

外岔溝街位於鴨綠江畔、與朝鮮楚山郡隔江相望。水沒前有390戶,近5 000人口,康德六年前它以水陸碼頭而著稱,是當時輯安縣糧食、木材、土特產及其它物資的主要集散地,也是當時輯安縣第三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中心。經濟貿易主要利用鴨綠江的水運,直接與安東(丹東)、營口和朝鮮新義州通商。每日江畔有大量木筏和近百艘中、小船舶在此裝卸各種貨物。街內有四條主街:阜豐街、正達街、迎旭街、凝柴街,開設大小商鋪30餘家。清末政治機構設有巡檢衙門。民國時期設有縣佐衙門、斗秤局、船捐局、江中稅局、渡口;偽滿洲國時期設有區、村公所、警察署、緝私局、電話分局、郵電局、專賣分局、海關、采木公司、朝鮮人民會、商務分事務所、縣立男女小學校兩所、朝鮮族普通小學一所。可謂百業俱興,市場繁榮。外岔溝街的繁華為當時輯安縣之冠。

民國和偽滿洲國時期,遼寧省安東(丹東)絲綢業興盛,涼水、外岔溝一帶有20%農戶邊種地邊放養柞蠶、桑蠶,屬輯安放養柞蠶、桑蠶較早地區之一,約有120年的歷史。據調查,20世紀30年代中期,外岔溝大商戶洪茂長兼營收購蠶繭。每年從外岔溝運出繭三、四百籠。其中外岔溝每年能出蠶繭80餘籠。除此產業外,還有10%的農戶養蜂,其中朝鮮族居民能佔50%,蜂每桶可產蜜30斤左右。商號洪茂長等4家大買賣經營園參,約四、五百塊簾,那時簾產量僅有六、七斤、

1902年至1939年期間,外岔溝街工業和手工業生產也比較興旺。有鐵匠爐、釀酒,油坊、磨米、織布、染場、皮鋪、木匠鋪和果品製做等個體手工業,這些手工業作坊,工具簡陋,工藝落後,除僱用少量徒工外,大部分是自己家操作經營。

鐵匠爐有王家爐、單家爐、張家爐等五家,均屬自建,自家操作,手工鍛造。產品主要是鎬頭、鋤頭、鋤鉤、鐮刀、斧頭、鍘刀、刀鏟等農業生產工具和生活日用工具,以及牛馬騾等牲畜用的掌片、掌釘,大車用的一些鐵制軛具零件等。

釀酒有「富德厚」商號的燒鍋,資金5千銀兩,僱用工人20餘人,用玉米、高粱做原料生產白酒。

油坊3戶,「洪茂長」商號兼油坊,資金2 000銀兩,僱用工人10人;「福源東」油坊,資金1 000銀兩,僱用工人10人;「德勝春」油坊,資金1 000銀兩,僱用工人10人,有半機械榨油機1台。

磨米1戶,是金占寶(朝鮮族)開辦的粳米所。用柴油機帶動磨米機,資金1 000餘元(偽滿時期的貨幣),僱用工人3人。

織布業,大多數是朝鮮族自家開的手工家織布。

染坊兩戶,其中福泉涌染坊,資金400餘元,自家操作;另一戶是冷家染坊,資金300餘元,僱用工人4人。染料就地取材,主要用茶枝子、板栗鍋子(板栗果皮)。為農家染制自織的粗白布(家織布),多是藍地,白花紋。

皮鋪兩戶,一戶叫叢樹松皮鋪;另一個叫張延洪皮鋪。加工豬皮、牛皮、馬皮和獸皮,主要生產靰鞡、蹚蹚驢子和大車上的褡腰零用皮件和皮鞭、鞭梢等。

木匠鋪兩戶,陳家木匠鋪、趙家木匠鋪。其中陳家鋪,資金100餘元,僱用工人3人。主要製作傢俱、壽材和大車等木製農具。

果匠鋪有很多家,有回族標志的:倪家、哈家、金家、白家和劉家飯館兼果匠鋪;還有漢族標志的:蘭芳、德興源果匠鋪。他們主要製作月餅、餅干、麻花和火勺等食品,批給旅店、雜貨鋪等經銷。

外岔溝街其它手工業也比較多。如王殿軍和胡寶山縫紉鋪,主要加工製作各種衣料;李紙匠、孫紙匠和崔畫匠,扎紙牛、紙馬,畫家譜等;還有王柳匠、華柳匠和朱柳匠,織簸箕編笸籮等;以及許瓦匠、張瓦匠,他們主要為農戶打炕抹牆、修房蓋房等,還有郎錫匠、許羅匠、賈錮漏匠和織襪子的等用技藝滿足人們各種需要。

外岔溝,在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梅輯鐵路和水豐電站未建前,這里水運交通十分方便,是輯安境內的商業樞紐。這里每年冬季從輯安的四、五、六區及桓仁、寬甸和通化等地運進大批糧食、木材、人參和蠶繭等及其它土特產品,到此地出售,再購買大批貨物,如麵粉、布匹、食鹽、油類及日用品等運回本地銷售。尤其夏秋季外岔溝街更顯得繁華,不但大量馬車在此停留,江中每天有大批木筏在筏窩子靠岸,還有幾十艘大船在碼頭上裝卸各種貨物。各大商號收購的糧食、木材及土特產品等利用鴨綠江水運,送往安東(丹東)、營口和朝鮮新義州。這些大商號的商業資本來源,有的是從安東(丹東)資本家或巨商外借貿易資金,每年6月簽訂購買穀物合同,冬季將購買的各種穀物運到鴨綠江邊外岔溝集散地,裝船輸出。另外,朝鮮新義洲方面的商人也大量投資,故每年夏季也往朝鮮輸出大量穀物,據記載,外岔溝每年向外輸出糧食,有粳米220石、粳子250石、苞米520石、大豆15 200石、小豆200石。合計16 590石(每石為250公斤)。可見當時外岔溝街商品之豐富,財源之茂盛,買賣之興隆。外岔溝成為輯安當時最大商埠。

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至偽滿洲國康德六年(1939年)前外岔溝街經營物資有「八大商號」:德盛春、福記棧、瑞盛合、乾隆棧、恆升源、福生厚、公合永、義發涌。資金少者為5 000銀兩,多者1萬多銀兩,8家資金合計為6萬5千銀兩,各大商號兼營的糧棧是他們資金主要來源。還有中小雜貨商戶十來個,即:德興源、福源東、三省棧、聚源德、雙合盛、裕泰豐、裕泰和、德聚福、福祥和、洪茂長、三合義,這些雜貨鋪形成了內外商品銷售網路,有飯館10家,旅店6家。其中回族飯館6家,漢族飯館食品多是尖餅、豆腐和炒菜燒酒之類。來往旅客主要是客商、車夫、船夫。木筏工人及運糧送貨的裝卸人員。主要街面兩側還設有很多布篷銷售床,有攤床25戶,理發店3家,澡堂1家。這些服務業隨著市場活躍而興起。

外岔溝街文化教育事業也較振興。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以前,外岔溝鎮沒有正式教育設施,主要以私塾館為辦學形式。1908年2月,在外貧溝街開設了縣立第四小學校,,高小兩個班級,初小兩個班級,共4個班級.教師4人,學生148人。到民國十年(1919年)2月又增設了縣立第五小學校(女校),教師2人,2個班級,招學生74人。康德三年(1936年)又設立了朝鮮族普通小學校。偽滿洲國康德四年(1937年)7月,輯安縣立外岔溝兩級小學校,教師5人,高小1人,初小4人,學生數:高級42人,初級193人,經費2 473元。輯安縣立外岔溝女子初級小學校,教師2人,初等兩個班,學生70人,經費614元。後將外岔溝小學和外岔溝女子小學合並,改稱為國民優級學校,教師15人,學生363人。當時學制和課程設置:優級高小二年,初小四年。高小課程:修身、國文、日語、算術、歷史、地理、自然、作文、手工、音樂、圖畫、體育共開設12科;初小課程:修身、國文、日語、算術、作文、習字、自然、圖畫、音樂、手工、體操共開設11科。盡管當時教育有了發展,但絕大多數農家子女仍念不起被拒之校門外。

當時,外岔溝街文化、體育也較為活躍。偽滿洲國時期,外岔溝街私人開一報館兼營書刊雜志。主要服務於青年、店員及駐地機關職員等。每逢年節的高蹺會和燈會也非常熱鬧興隆。春節至正月十五日(或農歷二月二日),農民有自發組織舉辦高蹺會和燈會的風俗。高蹺會扮演角色花樣較多,有青蛇、白蛇、許仙、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等民間喜聞樂見的滑稽角色,還有尾隨在高蹺隊後面或穿梭於中間跑旱船的。高蹺隊所到之處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家家戶戶傾門而出,看熱鬧的人水泄不通。每天農歷正月十五晚間舉行燈會,高蹺隊舉著荷花燈上街載歌載舞,青年提著用彩紙扎的各種花燈走門串戶,歡聲笑語,相互恭賀。大商戶「公和永」組織自家店員舉辦踩花燈、耍獅子、獅子滾綉球等節目,以示買賣興隆、財源茂盛之意。民間文藝也流行。外岔溝街設有兩家說評書的,其中一家姓黃。評書表演者只持一木一扇,邊說邊演。街里有5人組成的喇叭隊,一般人家遇有紅白喜事,都要啟用喇叭隊。藝人根據辦事內容,採取不同的曲調,調節氣氛;喜事吹奏歡快的民間小調和喇叭曲;喪事則吹奏哀樂。樂器有長號、喇叭、銅鈸、銅鑼、皮鼓等。藝人多時各備一件,少時輪換吹奏。新踩高蹺也多以喇叭伴奏。喇叭在民間享有盛名,深受群眾喜愛。除此之外,外岔溝街每逢端午節、中秋節,還以學校為主召開運動會。機關職員、社會愛好者也應邀參加。主要比賽項目有跳高、跳遠、摔跤、競走,飛繩賽跑、吊瓶等。其中一種古老運動,大牛拉人賽,勝利者獎給一匹粗布或鞋之類的物品。康德四年(1937年)10月9日外岔溝街舉行了秋季官民運動大會甚為隆重。直到外岔溝街全部水沒後才逐漸衰落下去。

希望對你有用

10. 綿陽安縣有哪些高中

安縣只有兩所高來中:
安縣中學(所在源地:新縣城-花荄,國家級示範高中,省重點)、秀水中學(所在地:秀水)

另外,在安昌鎮(或者說北川新縣城永昌鎮),有新建的北川中學

附:綿陽市所有的高中
綿陽市區(涪城區,遊仙區--包括科學城,高新區以及涪城、遊仙兩區下屬鄉鎮):
綿陽中學、南山中學、科學城一中、綿陽實驗高中、綿陽一中、綿陽三中、開元中學、普明中學、 綿陽高新區實驗中學、豐谷中學、魏城中學

三台:
三台中學、蘆溪中學、三台一中、塔山中學、觀橋中學、西平中學

江油:
江油一中、 江油中學、 太白中學

安縣:
安縣中學、 秀水中學

梓潼:
梓潼中學、梓潼一中

鹽亭:
鹽亭中學、金孔中學、富驛中學、文同中學、玉龍中學

北川:
北川中學

平武:
平武中學

閱讀全文

與安縣三運動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