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宿州市發展前景好還是淮北市發展前景好
宿州的前景發展大。宿州市位於安徽省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匯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承東啟西,是安徽的北大門。臨江近海,境內鐵路公路交織,基本形成了「兩縱三橫」的鐵路網和「三縱兩橫」的高速公路網,特別是京滬高鐵通車,標志著宿州昂首邁入高鐵經濟時代,1小時到達南京、2小時到達上海、3小時到達北京。距徐州觀音機場僅70公里,至出海口連雲港碼頭200公里,是安徽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可通過汴河、澮河直達長江入海。隨著交通網路的不斷完善,宿州通江達海、連東貫西的樞紐地位將更加突出。
宿州是」中國觀賞石之城「
」中國酥梨之都「
」中國書法名城「
」中國國畫之鄉「
「中國書法之鄉」
」中國馬戲之鄉「
」中國武術之鄉「
」中國奇石之鄉「,靈璧石雄居中國四大奇石之首,已然成為宿州的城市名片,素有江南第一州、淮海」龍眼「、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全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全球重要的鞋帽產業基地,國家農村改革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城市,國家級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淮海經濟區核心城市。
宿州資源豐富,全市已發現礦產28種,煤層氣探明儲量600億立方,煤炭探明儲量60億噸,占淮北煤田儲量的75%以上,開發潛力巨大,是國家規劃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宿州下設埇橋區一個市轄區,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四個縣及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宿馬現代產業區、宿州高新區、宿州循環產業開發區等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和7個省級開發區。
宿州市鞋城引進不少大型企業入住,宿馬園區也有不少企業入住。各大園區都在有條不紊的進步,發展。包括宿州市野生動物園,宿州市大店機場,等一些選址工作已經做好。宿州市的未來不可小覷。相比淮北還是好的多。
2. 靈璧石的銷量怎麼樣
關於顏色: 市面上多為灰黑色(當地的醫療器械商店一般都有,可以去看一下)目前市場上銷量很大的一種用靈璧石製作的砭具也是黑色的。靈璧石與泗濱浮石
3. 靈璧石的價值如何評定呢
靈璧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首,集質、聲、形、色於一體,瘦、透、皺、漏、傴、懸、黑、響,作為供石至善至美。 近十年,隨著石文化的發展,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潛在力較強的藏石風。靈璧石因久負盛名,為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鍾愛,更受到今日廣大愛石者的青睞。自1990年至今,上海、廣州、天津、沈陽、北京、台灣、香港等地,乃至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人士紛紛涉足產地,不遠萬里來到漁溝(靈璧石主要產地),尋覓、挖掘靈璧石。由於靈璧這個淮北地區小縣:經濟狀況不佳,加上目前國家沒有把此類礦產資源列入保護,收藏者可帶它到世界各地,其經濟價值也就隨之改觀。一件上品靈璧石,幾年前產地價上百元,在國外可賣數千美元。199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一件靈璧石高45厘米,成交價為6.8萬美元,真是黃金有價石無價。 為什麼一塊石頭會有那麼高的經濟價值呢?從某一角度而言,人們愛好石頭是因為它沒有榮枯之分也無華隕之憂,它堅貞、沉默、孤高質潔,來源於大自然,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是天然寵物,有限資源,世上獨一無二,不可再生,加上靈璧石是歷史名石,身價自然不同凡響。 靈璧石肌理縝密,質素純凈,不僅堅固穩重,而且撫之若膚。好的靈璧石,玲瓏剔透,憚奇盡怪,有天然形成之觀音、卧牛、仙翁,美女、頑童;有或卧或立,若舞若蹇的,肖形狀物,妙趣天成,能把您引入另一個世界,使你浮想聯翩。靈璧石還有一絕,就是聲音美,堅如貞玉,扣如青銅。音質崢琮,餘音繞梁,遠在戰國時期就用它製作編磐,是一種高貴的樂器,專用於皇宮、貴族的宗廟祭祀、朝拜、宴會等盛大禮儀活動中。《呂氏春秋》中說:「命大臣擊磬,以象帝王之磬,以舞百獸。」淮南子曰:「大禹愛磬樂」意在讓國君「居安而思危」。所以靈璧石又叫「八音石」。
4. 靈璧石的收藏指南
有著「天下第一石」美譽的靈璧石,集質、聲、形、色諸美為一身,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石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來公認的賞石瑰寶。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歷史悠久的靈璧石收藏迎來了新一輪高潮。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尋石、藏石、賞石的行列,收藏隊伍和市場規模蔚為壯觀。 靈璧石主要產於安徽省靈璧縣境內。《靈璧志略》記載:「靈璧有七十峰,產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靈秀,石皆如璧。」
在靈璧所產的諸多石種中,揚名最早的是被稱為「八音石」的磬石,《禹貢》中就有「泗濱浮磬」的記載,是我國古代的石質樂器——磬的首選材料。而收藏意義上的靈璧石,主要是指青黑磬石奇石。隨著收藏的不斷發展,靈璧石作為賞石的概念也得到不斷豐富,逐步包含了紋石、五彩石、透花石、皖螺石、彩色白靈璧等。
靈璧石的收藏和賞玩稱得上是盛名久享。自古以來,有名的藏石家無不藏有靈璧珍品,有文獻記載的就有蘇軾的「小蓬萊」、范成大的「小峨嵋」、趙孟頫的「五老峰」。風流帝王李煜鍾愛「靈璧研山」,宋徽宗還為常常把玩的一株靈璧小峰,題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鐫於峰側,並鈐御印。南宋《雲林石譜》上記載石品116種,靈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寫《長物志》,也有「石以靈璧為上」的評判。明朝王守謙《靈璧石考》一文稱:「海內王元美(世貞)之祗園、董元宰(其昌)之戲鴻堂、朱蘭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萬鍾)之勺園、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蓮生之香醉居、劉際明之吾石齋、劉人龍之夢覺軒、彭政之嗇室,清玩充斥,而皆以靈璧石作供。」 歷史上對靈璧石曾有兩次較大規模的開掘和收藏。一次是北宋中後期,先是當地人士採石築園,或為清供,經蘇軾、米芾等稱揚,名聲愈噪,直到徽宗修築艮岳石,達到高潮。
此後即少有人問津。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明萬曆年間。王守謙稱:「國朝垂二百六十餘年,寥寥無聞,即問之士著者,亦竟不知靈璧石為何物。」萬曆三十七年,御史張鴻來靈璧覓石,於雨後在山澗溝壑中採得幾方,以此為端,開始了又一輪發坑取石的熱潮,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謙甚至擔心在過量的採掘中,當地的靈璧石將成「廣陵散」。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新一輪收藏熱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三次。1990年以後,國內大城市和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有實力的收藏家,慕名前往靈璧石的主要產地——靈璧縣漁溝鎮等地,尋覓、挖掘、收購靈璧石。在產地,當時一件上品的石頭,價格不過數十元、上百元,但稍加整理運往外地往往就增值十倍百倍;199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的一件45厘米高的靈璧石拍品,成交價達到6.8萬美金……市場價值的飆升極大地刺激了靈璧石的收藏和開掘,當地群眾視採石為致富途徑,紛紛挖地覓石。由於靈璧石多產於地下深處,濫采亂挖不僅造成了靈璧石資源的盲目流失,而且對大量農田造成了破壞。宿州市政府於2004年9月1日實施了《靈璧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對管理體制、開采經營、保護利用、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做出具體規定,靈璧縣依據這一地方法規加大了管理力度,規范開採行為。
按照收藏市場規律,藏品的市場價值往往由其文化價值和供給情況所決定。靈璧石具備的天然藝術品唯一性和資源不可再生性,也就具有了值得期待的升值空間。由於存世的「老靈璧」多是體量巨大的園林景觀,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宮、開封大相國寺、蘇州網師園等名勝之地,能夠上市的「老靈璧」十分罕見。因此,現代靈璧石精品價格不斷飈升。有藏友五六年前以幾十元收購的一件名為「妙筆生花」的小件靈璧石,初轉讓出售的價格是1萬多元;至於一些體量更大、造型更好的靈璧石,從最初的幾十元、幾百元收進到幾萬元、幾十萬元轉手,市場上早已是屢見不鮮。靈璧石的收藏交易,除了散見於一些拍賣活動和奇石展會、賞石店面外,主要集中在安徽靈璧和江蘇徐州等地,尤其是靈璧縣漁溝鎮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中國靈璧石國際交易中心、安徽化軍集團為代表的靈璧石市場十分規范和繁榮。中國靈璧石國際交易中心近5000平方米的大廳里,展示著1000多件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靈璧石,價位從幾百元到幾百萬元不等。這里為進場交易的靈璧石提供專家鑒定,提供鑒定證書,採取專家評估定價和賣主標定最低價兩種形式,為買賣雙方提供誠信、公平的交易平台。交易中心還進行網上展示、交易,最大限度地方便收藏者。 靈璧石的分類過去一直沒有統一明確的說法,給藏友收藏帶來了諸多麻煩。2004年,靈璧縣人民政府舉辦首屆中國靈璧石文化節期間,賞石專家鄭錦之先生在主編《中國靈璧石精品薈萃》時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據《中國靈璧石精品薈萃》的分類,按體量大小,分為園林石、廳堂石、案頭石和把玩石;按質量分為紋石、磬石、五色石和其他品類;按形象分為景觀石、象形石、禪意石等。上述分類中,除園林石因為體量的因素,一般藏友很少涉足外,其他都可以根據喜好作為收藏對象。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靈璧石收藏中的文化因素十分重要,一件藏品不僅要有好的品相,還要有點石成金的「命名」和相得益彰的「配座」。藏市中,揀品相之「漏」已經很難,但是高人一籌的文化素養往往可以在藏品的「命名」和「配座」上,收獲意外之喜。
與其他熱門收藏一樣,靈璧石收藏也存在著造假作偽現象。造假者常常對自然形成的石頭採用切割打磨拋光、鑽孔鑲嵌、燒烤塗油等手法。專家指出,由於靈璧石硬度高,檢驗時可以用利刃輕輕削刮石之底座,刮出石屑即為假靈璧;靈璧石黑中映白的條紋清晰而眾多,也是一種簡便分辨標准。另外,選擇象形石,要注意觀察象形的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與主體渾然一體,是否有膠粘痕跡。至於用電鑽電銼斧鑿、切面、鋸底後,再用細砂磨、鹽酸漬來處理的作偽手法,則需要專家進行鑒別了。
「求一石易,養一石難」,收藏靈璧石一定要走出石頭不需要保養的認識誤區,既要賞石也要養石。專家和資深藏友建議,收藏靈璧石要以石為友,經常用手撫摩把玩,使人氣和體潤滲入石膚石體,時間長了即可形成包漿,包漿越凝重賞玩價值越高;其次要定期進行清潔和水養,尤其是定期用凈水浸潤,不僅有利於保持石頭的生氣,還有利於保持靈璧石獨特的青銅之音。同時,保養靈璧石還要特別注意不能損壞石體,不能用油蠟之物塗抹,否則其觀賞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靈璧石的收藏原則
第一、精品原則。這是廣大石友必須追求的,特別是初涉石友,不要受在哪裡的石館看過,或在書上、畫冊中見過類似的,模樣相近,或者成交出售過類似奇石,甚至賣過多少錢等等因素的影響或干擾。一定要確定:只有精品靈璧石才具有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所以,在選擇或購買時要多比較多選擇,最好多聽聽資深專家和有過豐富收藏經驗人士的意見,這種請教和學習十分必要。
第二、個別原則。靈璧石種類繁多,如何根據資源稀有情況和個人愛好,明確選擇自己所要收藏的方向和靈璧石種。力求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精品檔次品位上,要有獨立獨特的風格,要力爭在這個品類中或一個地區范圍內有一定影響面,甚至追求「收藏大家」,或獨占鰲頭。如有人主攻象形磬石,有人主攻山水景觀,有人主攻白馬龜紋石,有人主攻白靈石等。
第三、展示交流原則。自己收藏的靈璧石是否屬於精品,如何界定,一定要克服「肯定自己、否認他人」的不良心態。要多展示交流,具體地說就是:一要多與資深收藏者交流看法,多請他們來認定。二要多看石館、石展,所謂的標價很高、談論最多的精品,分析對照自己的藏品可以界定。三要多參加大中型石展,參展參評,要相信專家們在理論上、綜合評定方面還是比較准確的,找出自己藏品的品位,不好的可作「商品石」處理,這樣既可收回成本,也可集中財力購買更多精品。
展示的另一層含義是,精品在家裡擺放,如位置、幾架、燈光等,亦要考慮最能表現藏品的觀賞性,以達到收藏、觀賞的雙層效果。
第四、與時俱進原則。主要是多了解外界包括本地區、其他省份、全國直至國際,對靈璧石收藏的認識、觀點、變化趨勢,即了解各方面的行情,調整自己收藏中的不合時宜的方面,不斷提高收藏的准確率和收藏價值。 靈璧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首,集質、聲、形、色於一體,瘦、透、皺、漏、傴、懸、黑、響,作為供石至善至美。 近十年,隨著石文化的發展,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潛在力較強的藏石風。靈璧石因久負盛名,為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鍾愛,更受到今日廣大愛石者的青睞。自1990年至今,上海、廣州、天津、沈陽、北京、台灣、香港等地,乃至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人士紛紛涉足產地,不遠萬里來到漁溝(靈璧石主要產地),尋覓、挖掘靈璧石。由於靈璧這個淮北地區小縣:經濟狀況不佳,加上國家沒有把此類礦產資源列入保護,收藏者可帶它到世界各地,其經濟價值也就隨之改觀。一件上品靈璧石,幾年前產地價上百元,在國外可賣數千美元。199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一件靈璧石高45厘米,成交價為6.8萬美元,真是黃金有價石無價。
為什麼一塊石頭會有那麼高的經濟價值呢?從某一角度而言,人們愛好石頭是因為它沒有榮枯之分也無華隕之憂,它堅貞、沉默、孤高質潔,來源於大自然,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是天然寵物,有限資源,世上獨一無二,不可再生,加上靈璧石是歷史名石,身價自然不同凡響。
靈璧石肌理縝密,質素純凈,不僅堅固穩重,而且撫之若膚。好的靈璧石,玲瓏剔透,憚奇盡怪,有天然形成之觀音、卧牛、仙翁,美女、頑童;有或卧或立,若舞若蹇的,肖形狀物,妙趣天成,能把您引入另一個世界,使你浮想聯翩。靈璧石還有一絕,就是聲音美,堅如貞玉,扣如青銅。音質崢琮,餘音繞梁,遠在戰國時期就用它製作編磐,是一種高貴的樂器,專用於皇宮、貴族的宗廟祭祀、朝拜、宴會等盛大禮儀活動中。《呂氏春秋》中說:「命大臣擊磬,以象帝王之磬,以舞百獸。」淮南子曰:「大禹愛磬樂」意在讓國君「居安而思危」。所以靈璧石又叫「八音石」。
靈璧石始見於唐,興於宋,進入晚清,因戰亂不斷,一度銷聲匿跡。但民間仍有為數不多的老靈璧出現,這種石頭經過了數百年乃至更多時間的撫摸、賞玩,吸收了大自然與人的靈氣,質地細膩,外柔內剛,視之堅硬而摸之若膚。表皮上有一層固體包漿,薄薄的如同水果的皮,光滑部位出現頭發絲粗細 的雞血紅,造像飽滿,含而不露,有一股無窮的魅力;穩重、寧靜,人與石溝通能悟出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這種玩石主要為青色,價格也高得讓人吃驚。
靈璧石形成於9億年前,是一種質地較佳的石灰岩,由於被歷代開采,尤其是北宋年間,宋徽宗 在首都開封建「萬歲山」(後更名為「壽山艮岳」),大肆搜運四方奇石,靈璧石隨被廣泛開采。《宋史》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詔徐、宿等七州軍隊採集靈璧石為貢品,長達20年遭到嚴重的破壞,所以有靈璧石「興於宋而毀與宋」的說法。時至今日,趵在地下的石品經過上千年雨水的沖刷,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然而這種地球不可再生的資源挖掘一件地下就少一件,而且,能夠觀賞的精品、珍品、神晶更是千萬中挑一,國內外石商、收藏家們看到了這種有限資源未來的升值潛力,便不惜千金換一石,尤其是上等石品。
產地周圍30華里,凡易開采外,無不是「戰壕」,地面上丟棄的廢品被遠道而來的石痴們 一遍又一遍的選擇著,希望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珍寶。近兩年來,產地的石農們一車車裝運著觀賞價值不大的靈璧石,用鹽酸清洗後,送往全國各地,滿足一時急需靈璧石的石友們的渴求。他們廉價出售,而購者往往後悔,後悔之餘又感嘆:「靈璧石不行了,太多了,太亂了,太普通了。」其實這些在 產地只能當作石料的丟棄品,怎能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呢?真正的靈璧石,哪裡會成車成車地出現?何況有的還是以次充好,以外地石作假!物以稀為貴是靈璧石珍貴的另一特點,收藏靈璧石的石友,應多學多看,在提高自己審美鑒別真假能力的基礎上,適當選購。
目存世的古靈璧石分別在:蘇州的網師園、開封的大相國寺、廣州的中山堂、徐州的博物館、北京的故宮等地,石友們可以去觀摩、研究、欣賞。在我們這樣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中,奇石愛好者僅40餘萬人,遠沒有形成群眾性的規模,而韓國4000多萬人口中,壽石協會成員已達130萬人,約占 人口的1/30。目前國內的許多富裕家庭只在追求生活上的享樂,一旦他們提高了文化修養,意識到這種天然奇品所潛在的價值時,就會壟斷它們。那樣,靈璧石在若干年後已不會再有新的品種出現,磬石黑靈璧更將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關於靈璧石的保養方法
第一、收藏時,應將藏品處理好。即刷凈、上臘(一般以地板臘為准)盤潤,這與打磨、修飾是兩碼事,這是收藏精品所必需的。
第二、保持清潔。包括藏品和幾座,不得有灰塵附著,用干布「天天打掃」,個別用布蓋、玻璃罩著也是必要的。
第三、安全穩定。一般地說,精品的靈璧石不僅有很好的收藏價值,更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穩定安全不受碰撞,不受損壞,在收藏保養過程中要「警鍾長鳴、安全終生」。
第四、干濕保養。靈璧石如果長期處於乾熱乾燥的環境中,原有的石肌、石膚可能出現干皴,光線變暗現象,可以用濕布輕輕沾石,背面多濕水,給石「補水」,始終保持溫潤、飽滿狀態。嚴重者可找專業人員重新處理:刷洗、上臘、上光等方法。
5. 白靈壁石保養及比黑靈壁石的收藏價值高嗎
靈璧石出自於安徽靈璧縣。「泗濱浮磬」(今俗稱「靈璧磬石」)和「靈璧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同是靈璧縣石文化大系中的兩個不同的支系。「磬石文化」是指以靈璧縣磬石山南麓古磬礦所產的片狀磬石為原料,通過人力加工而成為各種形制的編磬。
關於靈璧石的保養方法
第一、收藏時,應將藏品處理好。即刷凈、上臘(一般以地板臘為准)盤潤,這與打磨、修飾是兩碼事,這是收藏精品所必需的。
第二、保持清潔。包括藏品和幾座,不得有灰塵附著,用干布「天天打掃」,個別用布蓋、玻璃罩著也是必要的。
第三、安全穩定。一般地說,精品的靈璧石不僅有很好的收藏價值,更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穩定安全不受碰撞,不受損壞,在收藏保養過程中要「警鍾長鳴、安全終生」。
第四、干濕保養。靈璧石如果長期處於乾熱乾燥的環境中,原有的石肌、石膚可能出現干皴,光線變暗現象,可以用濕布輕輕沾石,背面多濕水,給石「補水」,始終保持溫潤、飽滿狀態。嚴重者可找專業人員重新處理:刷洗、上臘、上光等方法。
以上是依據實踐中學習靈璧石研究專家和收藏大家以及石農中的一些成功做法,簡單談談認知和體會,難免以偏蓋全、不夠恰當,敬請廣大石友參考。
靈璧石收藏價值
靈璧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首,集質、聲、形、色於一體,瘦、透、皺、漏、傴、懸、黑、響,作為供石至善至美。近十年,隨著石文化的發展,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潛在力較強的藏石風。靈璧石因久負盛名,為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鍾愛,更受到今日廣大愛石者的青睞。自1990年至今,上海、廣州、天津、沈陽、北京、台灣、香港等地,乃至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人士紛紛涉足產地,不遠萬里來到漁溝(靈璧石主要產地),尋覓、挖掘靈璧石。由於靈璧這個淮北地區小縣:經濟狀況不佳,加上目前國家沒有把此類礦產資源列入保護,收藏者可帶它到世界各地,其經濟價值也就隨之改觀。一件上品靈璧石,幾年前產地價上百元,在國外可賣數千美元。199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一件靈璧石高45厘米,成交價為6.8萬美元,真是黃金有價石無價。
為什麼一塊石頭會有那麼高的經濟價值呢?從某一角度而言,人們愛好石頭是因為它沒有榮枯之分也無華隕之憂,它堅貞、沉默、孤高質潔,來源於大自然,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是天然寵物,有限資源,世上獨一無二,不可再生,加上靈璧石是歷史名石,身價自然不同凡響。
靈璧石肌理縝密,質素純凈,不僅堅固穩重,而且撫之若膚。好的靈璧石,玲瓏剔透,憚奇盡怪,有天然形成之觀音、卧牛、仙翁,美女、頑童;有或卧或立,若舞若蹇的,肖形狀物,妙趣天成,能把您引入另一個世界,使你浮想聯翩。靈璧石還有一絕,就是聲音美,堅如貞玉,扣如青銅。音質崢琮,餘音繞梁,遠在戰國時期就用它製作編磐,是一種高貴的樂器,專用於皇宮、貴族的宗廟祭祀、朝拜、宴會等盛大禮儀活動中。《呂氏春秋》中說:「命大臣擊磬,以象帝王之磬,以舞百獸。」淮南子曰:「大禹愛磬樂」意在讓國君「居安而思危」。所以靈璧石又叫「八音石」。
靈璧石始見於唐,興於宋,進入晚清,因戰亂不斷,一度銷聲匿跡。但民間仍有為數不多的老靈璧出現,這種石頭經過了數百年乃至更多時間的撫摸、賞玩,吸收了大自然與人的靈氣,質地細膩,外柔內剛,視之堅硬而摸之若膚。表皮上有一層固體包漿,薄薄的如同水果的皮,光滑部位出現頭發絲粗細的雞血紅,造像飽滿,含而不露,有一股無窮的魅力;穩重、寧靜,人與石溝通能悟出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這種玩石主要為青色,價格也高得讓人吃驚。最近上海有位石友,轉讓一件從民間購得的明代老靈璧,以32萬人民幣成交,據說還是「朋友價格」。即使是一些老的石具,如拴牛石、牛槽、豬盆、石碾等物,也有台灣陳姓石商專業收購。先經香港後至台灣,高價賣給當地的石具博物館。河南鄭州奇石收藏家李廣嶺先生,對靈璧石特別鍾愛,次赴產地選石、購石,前後共買了幾十萬元的靈璧石,這不能不說明他為收藏靈璧石付出了代價。與靈璧石產地相鄰的徐州市,有一大批愛石者,他們常常涉足產地,參與開發靈璧石。徐州靈璧石館長欒永軍先生與台灣林姓雅石藏家,合資興建了一座近2000平方米的「徐州靈璧石館」,專門收藏靈璧石,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靈璧石館。欒先生藏石多年,工作之餘,每個星期都要抽出兩天時間到產地挑選精品。他說:「我最愛靈璧石,不僅因它是歷史名石,而且還因為心情不好時,敲一敲它便感覺舒暢起來,功夫到家還能敲出歌曲。」
靈璧石形成於9億年前,是一種質地較佳的石灰岩,由於被歷代開采,尤其是北宋年間,宋徽宗 在首都開封建「萬歲山」(後更名為「壽山艮岳」),大肆搜運四方奇石,靈璧石隨被廣泛開采。《宋史》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詔徐、宿等七州軍隊採集靈璧石為貢品,長達20年遭到嚴重的破壞,所以有靈璧石「興於宋而毀與宋」的說法。時至今日,趵在地下的石品經過上千年雨水的沖刷,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然而這種地球不可再生的資源挖掘一件地下就少一件,而且,能夠觀賞的精品、珍品、神晶更是千萬中挑一,國內外石商、收藏家們看到了這種有限資源未來的升值潛力,便不惜千金換一石,尤其是上等石品。
目前,產地周圍30華里,凡易開采外,無不是「戰壕」,地面上丟棄的廢品被遠道而來的石痴們一遍又一遍的選擇著,希望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珍寶。近兩年來,產地的石農們一車車裝運著觀賞價 值不大的靈璧石,用鹽酸清洗後,送往全國各地,滿足一時急需靈璧石的石友們的渴求。他們廉價出售,而購者往往後悔,後悔之餘又感嘆:「靈璧石不行了,太多了,太亂了,太普通了。」其實這些在 產地只能當作石料的丟棄品,怎能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呢?真正的靈璧石,哪裡會成車成車地出現?何況有的還是以次充好,以外地石作假!物以稀為貴是靈璧石珍貴的另一特點,收藏靈璧石的石友,應多學多看,在提高自己審美鑒別真假能力的基礎上,適當選購。
目前,存世的古靈璧石分別在:蘇州的網師園、開封的大相國寺、廣州的中山堂、徐州的博物館、北京的故宮等地,石友們可以去觀摩、研究、欣賞。在我們這樣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中,奇石愛好者僅40餘萬人,遠沒有形成群眾性的規模,而韓國4000多萬人口中,壽石協會成員已達130萬人,約占 人口的1/30。目前國內的許多富裕家庭只在追求生活上的享樂,一旦他們提高了文化修養,意識到這種天然奇品所潛在的價值時,就會壟斷它們。那樣,靈璧石在若干年後已不會再有新的品種出現,磬石黑靈璧更將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6. 淮北花鼓戲的介紹
淮北花鼓戲是安徽省極具民間特殊演唱風格的漢族稀有戲曲劇種之內一。據傳溯源於明初。容又有記載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淮北花鼓戲是在安徽淮北地區漢族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劇種,它因發源於淮河以北地區,表演時男角上場背花鼓,樂隊伴奏時也以「花鼓」為主樂,因此叫淮北花鼓戲。流行於安徽北部和皖豫蘇魯交界地區,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碭山、蕭縣、開封、邳州),中路(宿州、靈璧、泗洪、渦陽、蒙城、阜陽)和南路(蚌埠、淮南、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