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運動場館 > 鳳陽縣體育中心

鳳陽縣體育中心

發布時間:2021-02-26 07:14:33

⑴ 鳳陽老體育館南門拆遷嗎

鳳陽勞體育館南門兒目前沒有拆遷地方的。

⑵ 鳳陽縣政務新區在哪裡

到合肥市政務新區的公交車有:(站牌名:市政務辦公區)%D¢0路::芙蓉路公交站 - 蓮花路 - 明珠廣場 - 徽園 - 芙松路口 - 芙寶路口 - 芙疊路口 - 芙翡路口 - 省醫科大新區 - 平塘站 - 祁聖路口 - 東聖路口 - 東懷路口 - 市政務辦公區 - 民主黨派辦公樓 - 洪崗村 - 五爪塘 - 科大創新 - 黃科路口 - 桂花園 - 香樟站 - 蜀山森林公園 - 蜀山公園管理處 - 安徽名人館(共24站)%D¡29路:火車站 - 旅遊汽車站 - 新亞汽車站 - 勝利北路 - 元一時代廣場 - 藍鯨大廈 - 逍遙津 - 鼓樓橋 - 大鍾樓 - 屯溪路 - 東陳崗 - 韓家窪 - 省立新安醫院 - 中國科技大學 - 合肥學院 - 稻香村 - 合肥科技館 - 總參干休所 - 電子工程學院 - 八里崗 - 輕機廠 - 肉聯廠 - 彩虹站 - 市政務辦公區 - 松雨站 - 翠瀾站 - 香徑站 - 安徽合肥體育中心(共28站)%D¡66路:安徽合肥體育中心 - 香徑站 - 翠瀾站 - 松雨站 - 市政務辦公區 - 東石路口 - 雙東路口 - 稻香樓 - 安徽報社 - 三孝口 - 城隍廟 - 百花井 - 逍遙津 - 小花園(共14站)

⑶ 蘇州至鳳陽路333號有多少公里

公交線路:89路 → 地鐵2號線 → 夜9路,全程約42.1公里

1、從蘇州市步行約320米回,到達附二醫院(體育中心答)站

2、乘坐89路,經過3站, 到達三香廣場站(也可乘坐304路、931路、308路、511路、38路、夜3路)

3、步行約120米,到達三香廣場站

4、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13站, 到達高鐵蘇州北站

5、步行約250米,到達京滬高鐵蘇州北站

6、乘坐夜9路,經過9站, 到達洋溝溇村站

7、步行約270米,到達鳳陽路

⑷ 鳳陽縣新城奧體中心有排球館嗎

鳳陽縣新城奧體中心有排球館嗎?有排球館。

⑸ 鳳陽縣的經濟

鳳陽縣從實行農業「大包干」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確定並實施了「強化工業、調整農業、開發旅遊業、帶動發展第三產業」的總體戰略規劃,緊圍繞構建「和諧鳳陽、人文鳳陽、生態鳳陽、魅力鳳陽」和「打造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玻璃產業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級生態農業縣」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東向發展、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科教興縣」四大戰略,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2009年,實現財政收入6.29億元,糧食總產達71.6萬噸,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89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達到29.1:39.4:31.5的水平,鳳陽縣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31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02元。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財政收入15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鳳陽縣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80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11元。 鳳陽縣是個綜合性農業縣,以小麥、水稻等糧食生產為主。建國前,由於封建剝削制度的束縛和自然災害頻繁,農業生產水平很低。建國後,通過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不斷發展,但是受1958年「以鋼為綱,大煉鋼鐵」和「共產風」、「浮誇風」、生產瞎指揮等「左」的錯誤思想指導,加上「文化大革命」及持續自然災害影響,農業生產幾經周折,發展緩慢。到1978年鳳陽縣糧食總產量為14770萬公斤,畝產98公斤,人均收入不到100元。1979年起,鳳陽縣進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調整農業內部結構,農業生產才真正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1985年鳳陽縣糧食總產量為45029.78萬公斤,畝產294公斤,總產是1978年的2.9倍,是1949年的9倍,畝產是1978年3倍,是1949年的7倍。結束了「吃糧靠國家,生產靠貸款,花錢靠救濟」的貧困局面,並開始向國家提供商品糧。1983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商品糧生產基地縣。
2008年鳳陽縣被省政府授予「小麥高產攻關先進縣」稱號,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10年被省政府分別授予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和「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縣」稱號。2011年出台了《鳳陽縣促進現代農業獎補辦法》,被省農委向安徽省推廣;編制了《小崗現代農業示範區總體規劃》,示範帶動了鳳陽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累計建成標准化養殖小區349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7個、市級15個,總量在滁州市排名第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6家,其中省級8家、市級18家。鳳陽縣鳳寶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成為鳳陽縣第一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327個,涉農協會41個。縣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聯合會獲得「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50佳合作社」稱號。掛牌成立了15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成了50萬畝優質水稻和50萬畝優質小麥等9大優質農產品基地,15個農產品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11年,鳳陽縣實現糧食總產74.7萬噸,繼續保持滁州第二,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安徽省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先進集體。因連續八年獲得豐收,被央視「糧安天下、豐收中國」節目深度報道。2012年,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項目首次獲得安徽省優秀等次。 清光緒《鳳陽府志》記載:「鳳陽自古號稱蠶富絲枲、利冠諸郡,鳳絹壽綢,致澤可喜。」到了民國初年,只有府城尚有織者,但所出無幾。清朝末年,出現玉雕業,民國25年(1936年)從業人員有30餘人,手工操作琢磨玩具,日軍侵佔鳳陽後,玉雕業逐漸衰退。
民國3年,鳳陽出現了民族工業。資本家安少成、黨國慶、陳子衡等在臨淮關創辦了淮上火柴公司,僱傭500餘名工人。生產的火柴除供應安徽省一些縣外,還遠銷江蘇、河南等省。民國6年,英美資本家在門檯子開辦烤煙廠,民國8年建成投產。民國27年,日軍侵佔鳳陽後,淮上火柴公司倒閉,烤煙廠被日本人佔領控制生產。
建國前,鳳陽縣手工業僅有醬園、豆製品作坊、礱(lóng)坊、油坊、槽坊、鐵木坊、窯坊、棕草編織、手工卷煙、鞭炮、制香、制燭等。1949年,鳳陽縣工業產值375萬元。
建國後,人民政府於1950年重建烤煙廠,次年12月烤煙廠恢復生產。1951年12月24日,中共鳳陽縣委決定對鳳陽縣手工業生產情況進行調查。據調查統計,府城、臨淮關兩地私人手工業主要有鐵業23戶,從業人員92人;篾業37戶,從業人員108人;木業35戶,從業人員121人;織布業25戶,從業人員100人。
1952年開始,對私營工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歷時5年。據1956年統計,鳳陽縣已組織起來的手工業生產社、組達27個,社組人員567人;新建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和公私合營工業企業11個,職工698人。工業總產值859.2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327.82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8.15%。食品工業和紡織、縫紉及皮革工業是鳳陽縣工業中的主導行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57.64%。
文化大革命」開始,工業生產停滯不前。到1968年鳳陽縣工業生產總值由1965年的457萬元下降到352萬元,為1949年以來最低水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工業生產穩步增長。1980年鳳陽縣工業產值4406萬元,在工農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到30.4%。1981年以後,推行經濟體制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落實經濟責任制,逐步實行廠長負責制和承包經營責任制,並對工業企業進行整頓和技術改造,與此同時,公社、大隊辦工業也迅速興起。1984年,鳳陽縣工業總產值10210萬元,首次突破一億元大關。
2012年,鳳陽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戶,總數達78戶。共投入技改資金22億元,實施技改項目52個;愛爾思輕合金、潤輝新型建材、斯特嘉汽車零部件、優優反光材料等一批非硅企業落戶鳳陽縣,其中,投資4.5億元的龍源風力發電一期項目即將並網運營,投資23.5億元的滁州市報廢汽車循環經濟產業園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批准為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產業多元化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共投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1.4億元,開工建設園區道路29條34.4公里,架設供電線路30.3公里,鋪設給排水管網20.4公里,園區開發面積達29平方公里,入駐企業達206家。初步形成了以鳳陽工業園區、鳳陽硅工業園、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為中心,以滁州市報廢汽車循環經濟產業園、小崗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浙商(鳳陽)工業園、蘇商(鳳陽)科技產業園、大廟石英砂加工集中區、武店建材加工集中區為支撐的「三加六」產業發展平台。其中,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按照「四軸、兩帶、北園、南城」總體發展思路,初步規劃15平方公里,啟動了園區控制性規劃修編和沿淮風景帶、板橋河風景生態綠帶兩個專項規劃編制,注冊成立了鳳陽鳳寧投資有限公司,搭建了融資平台,各項工作走在安徽省四個縣級南北共建園區的前列。 小學教育
清光緒三十一年七月,在府東街賓興公所設立鳳陽縣高等小學堂。光緒三十四年,在三元街設立鳳陽府小學堂(今鳳陽縣實驗小學),光緒三十二年在長淮衛(今屬蚌埠市)設公立兩等小學堂1所,在文昌街及府西街設立兩等小學堂各1所。光緒三十三年小學堂續有增設,有府城南門觀音庵設立兩等小學堂1所,臨淮鎮初等小學堂1所;另有私立初小3所,分別在府城西門外太平街、臨淮關舊巡檢署、城北衛東灣保。光緒三十四年在府城花鋪廊大街增設公立小學堂1所,在臨淮關西馬公祠增設兩等小學堂1所。
民國4年至民國8年,陸續在府城花鋪廊大街、明中都皇城內南庵和劉府、大溪河、武店、殷澗、紅心、井頭(今屬五河縣)、長淮衛分別設縣立第一至第九高等小學。民國15年全縣有小學400餘所。民國16年北伐後,全縣小學幾乎停辦,至民國25年,全縣共有小學162所,入學兒童8215人,占學齡兒童總數36849人的22.3%。民國27年日軍侵佔鳳陽,僅府城、明中都皇城、私立崇文、臨淮署街、立民5所小學開課,學生不足千人。此時由共產黨、國民黨及日偽三分政權,府城被日、偽軍佔領,小學恢復緩慢。
民國28年,新四軍除在曹店鄉戴庄村新建縣立小學外,還指令縣、鄉、保三級創建小學。民國30年春,在宋集鄉潘家村召開有教師、學生代表參加的宣教工作會議,專門研究發展解放區的教育問題,會後成立殷澗鄉中心學校。民國31年,日、偽軍進攻鳳陽山區,戴庄縣立小學遭焚毀,該校仍借用民房續辦,常常白天上課,夜晚轉移。
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鳳陽縣鄉設中心國民小學(完小),有學生3772人,保設國民小學(初小)有學生4344人。1949年鳳陽縣共有小學190所,學生13000餘人(包括改良私塾)。經過整頓舊校,改造私塾,1950年,全縣有小學117所,在校學生17663人。從1951年起,各區增設民辦小學,至1958年,鳳陽縣有小學307所,在校學生48929人,入學兒童占學齡兒童78%。1959年至1961年國民經濟三年困難時期,小學教育受到影響,1961年鳳陽縣小學下降為208所,在校學生只有22371人。1962年後小學數量有所增加。1964年,縣教育局抽調14名幹部在總鋪區殷澗公社的青山、水庫、大盧3個山區大隊興辦10所耕讀小學作為試點。1965年,鳳陽縣有民辦耕讀小學1210所,學生達33715人。1966年,鳳陽縣小學為1007所,1976年為1093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各公社完小改為中心完小,每個大隊設一完小,鄰近的生產隊合辦1所初小,這樣全縣小學有所精簡。至1985年,鳳陽縣小學為372所,在校學生7637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2%。
截止2013年,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中心小學29所,村級小學210所,民辦學校5所,均為十二年一貫制學校。2012年被省政府授予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先進地區。
中學教育
清光緒十九年鳳陽知府在鳳陽府衙東側改建淮南書院(今鳳陽中學),光緒二十七年改書院為「官立經世學堂」,旋改為鳳陽府中學堂,民國期間為省立四中,民國期間鳳陽縣有省立中學三所,即省立四中、六中、第三女子中學。
建國初期,鳳陽縣僅存1所中學,即「鳳陽縣第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97人。民國38年2月,江淮軍區在鳳陽創辦華東大學皖北分校和津淮中學,目的是培訓幹部。皖北分校歷時8個月。後建立鳳陽縣第一初級中學。1952年創辦臨淮中學(首任校長耿基)。1956年,鳳陽第一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校名改為安徽省鳳陽中學,是鳳陽縣建國後第一所完全中學。1958年建立小溪河中學、黃灣中學。1959年,原煙草學校改為武店中學。1965年,鳳陽縣有普通中學6所,在校學生1998人。1966年,「五七」中學開辦。1978年棗巷小學在原有初中班的基礎上被批准為棗巷中學。至1985年,鳳陽縣共有中學42所,其中完全中學6所,在校學生21956人,教職工1273人。截止2012年,共有公立學校283所,其中,高級中學3所,完全中學(含職業中學)8所(包括保留高中建制的大廟中學),初級中學26所。
高等教育
鳳陽縣歷來重視專業技術教育,民國3年曾創立蠶桑學校,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立鳳陽府師范學堂(今滁州城市職業學院),1950年建立皖北高級農林學校(今安徽科技學院),1958年在武店建立煙草學校等。1961年,鳳陽農業機械化學校(今安徽機電工程學校),1960年鳳陽縣有初等技術學校6所,即鳳陽初農、鳳陽煙校、石門山林校、曹店林校、大銀山林校、皇陵農校,合計19個班,學生725人;有社辦農業中學7所,12個班,學生443人。
截止2013年,境內設有本科院校1所、高職院校1所、重點中專1所。 鳳陽是安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古有「帝王之鄉」、「明皇故里」之名,今有中國農村改革「大包干」發源地之譽,是「改革之鄉」。古今故事眾說紛紜,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鳳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後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遺留的明中都皇城故城及其附屬建築、明皇陵、鼓樓、大龍興寺、禪窟寺等大量遺址、遺跡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城故城遺址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鳳陽民間文化也深受人們喜愛。1955年著名鳳陽花鼓老藝人劉明英和歐家林應邀赴北京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匯報演出《王三姐趕集》,鳳陽花鼓被周總理比作東方的芭蕾舞,自此鳳陽花鼓又稱「東方芭蕾」,現如今已成為電視、文藝演出節目中的靚點。「鳳畫」工藝獨特,色彩豐富,寓意深刻,不僅是上乘的民間文化藝術作品,更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
2010年鳳陽縣圖書館、文化館、16個鄉鎮(園區)綜合文化站、244個農家書屋實現了免費開放。鳳陽縣新圖書館、博物館建設進展順利,主體工程已完工;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鳳陽花鼓文化旅遊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正式啟動,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投資300餘萬元升級改造了老體育場,新體育中心的選址、設計工作正在推進中;圓滿承辦了全國籃球俱樂部女子青年聯賽、全國少年古典跤錦標賽、全國少年自由跤錦標賽等賽事。
同時鳳陽縣內還盛行花鼓燈、花鼓戲、泗州戲、杈拉機等民間藝術..
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於明代。
鳳陽花鼓主要分布於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其曲藝形態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乞討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後,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
鳳陽鳳畫
鳳畫,即鳳凰畫,是鳳陽獨有的民間繪畫藝術,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現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由於鳳畫造型獨特,色彩艷麗,手法細膩嚴謹,因而在民間有一定的影響,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花鼓燈
花鼓燈起源並流行於淮河兩岸,是漢族民間歌舞的傑出代表,以懷遠、鳳台、鳳陽、潁上四縣最為盛行,1953年蚌埠的馮國佩進京表演花鼓燈,受到周總理的稱贊,被周總理譽為「東方芭蕾」。 韭山仙境
韭山,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產韭菜而得名。韭山有個洞,在山之東麓,出口在西側半山腰。該洞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覽勝地。據南宋《濠梁志》:「洞水長流不絕,其(石)形如器物甚眾,左右多唐人詩刻石,深崖中有石觀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誌雲:其「後為峻崖,游者莫能至,愈水而還」。主洞長1472米,支洞長400米。洞內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態千姿,身置其間,彷彿進了仙境。
明陵風雨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時,不過是幾座矮小的民家墳丘。朱元璋稱帝後,將其擴建成「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的一代帝王陵寢。明末清初,歷經滄桑,到乾隆年間,「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昔日「郁蔥王氣接邱壇,雲繞乾坤得大觀」的皇陵,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卧幽宮」。但是,每當風雨之際,皇陵好像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卷:那一簇簇蒼松翠柏,野花蔓草,隨風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一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因進景緻奇異,人稱「明陵風雨」。
釣台春漲
釣台又稱庄惠釣魚台,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一個高崗。相傳莊子和惠子曾於此垂釣,故得名。濠河有二源,東出濠塘山,西出鏌邪山,由於春季雨水多,二水合流至此,灣窪地積勞成湖,數里之內,水天一色,唯釣台孤兀於水中。「草長平湖水滿塘,春風掀動綠波揚。紛紛白鷺沖天起,盪盪漁舟鼓棹忙。」這是前人詠釣台春漲的詩句。乾隆《鳳陽縣志·八景之圖》所繪第七景「釣台春漲」為:釣台四面環水,台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台上垂柳搖曳,掩映茅舍;青山綠水襯托著釣台,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浮橋煙鎖
浮橋,又名臨淮浮橋,原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北部淮河之上,始建於明洪武六年。因橋用船作為橋墩串聯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稱蜈蚣橋。由於蜈蚣懼雞,便在橋的兩岸各置石雞一隻,以鎮此橋。明清時期,臨淮浮橋為南北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賈,川流不息,漕運船隻,晨啟暮泊,千帆雲集,魚火炊煙,如同霧幛雲牆,真是「斷虹垂百尺,橫鎖絕千尋」。此即鳳陽八景之八的「浮橋煙鎖」。浮橋建成以後,屢毀屢建,到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北伐軍渡淮,為拒清軍追擊,焚毀浮橋。今橋址尚存,南岸的石雞仍在。
龍興晚鍾
龍興晚鍾,龍興指龍興寺。原寺殿後山腰鍾亭內懸掛大鍾一口,為建寺時所鑄。此鍾是用合金材料鑄成,高2.05米,重約4噸。鍾的頂部鑄有一對似龍非龍的奇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稱蒲牢。明清時,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升,「鳳嶺鳴鍾」,其聲響徹雲霄,龍興寺眾僧隨著鍾聲開始早晚佛課。特別是在夜晚,鍾聲格外幽清,遠傳數十里,俗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鍾聲繞鳳陽」之說。因此古人把「龍興晚鍾」,稱為鳳陽八景之三。建國後,鍾亭毀於「文化大革命」,而鍾倖存。後來鍾被移上鼓樓,作為報警之用。1982年,縣文物管理所收回龍興寺內陳列。現宗教部門及僧人,重新建亭,懸掛洪鍾於龍興寺,供遊人觀賞。
譙樓歸市
譙樓,即明中都鼓樓,位於原中都雲霽街之東。該樓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詔建後,由「鳳陽中等衛所撥軍餘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顧之,為守樓,並習吹鼓。凡遇公私,以便應用。如有損壞,例於軍衛修葺」。因此有明一代,鼓樓完好無損。崇禎八年樓宇毀於兵火,十二年重建。後來失去報時作用,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登臨觀景之處。清乾隆二十年新建鳳陽府城,將鼓樓包在中央,鼓樓四周成為全城重要集市。建國後,鼓樓基座保持完好,成為勞動人民登臨觀景的場所。
九華屏障
九華又稱北九華,即今鳳陽府城北里許之九華山。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據傳說,後又在鳳陽九華山修行,故稱前者為南九華,後者為北九華,簡稱九華。明初,鳳陽府治原在臨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內會同館(即今鳳陽中學)。清乾隆年間始建府城,唯九華山近壓北城腳,由北門靖淮,西北門九華出城北去,必將繞過九華山。山雖不高,「全城秀氣,全在此山;靈壑天然,永作北門屏障」。因此,古人稱譽「九華屏障」為鳳陽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華山將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逐漸被圍在鳳陽城中,成為南北「屏障」。
濠梁觀魚
《莊子·秋水篇》記有莊周惠施同游濠梁觀魚事。一日,兩人同游於濠上,只見一群鰷魚來回遊動,悠然自得。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後人為紀念庄惠觀魚,傍水建造觀魚台,把濠梁或濠上用來比喻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歷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詩題詠,又給觀魚台增色不少,濠梁觀魚遂成為鳳陽八景之一。 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風景區位於鳳陽縣南部,韭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鳳陽山風景區的東端,距離縣城35公里,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風景區包括禪窟寺、禪窟洞和狼巷迷谷三個景區,裡面有苗寨、塔林、禪窟寺、玉蟹泉、貯嵐亭、禪窟洞、蟠桃園、天石、瘦人谷、暈頭轉巷等大小景點40餘處。整個風景區是以佛教文化為背景、綠色生態為重點、石灰岩溶地貌為特色的自然風景區。
韭山洞 韭山洞洞鳳陽縣城南三十公里處,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已有記載,並留下多處唐宋題刻。朱元璋初起義兵時也曾據山屯兵,並在洞內外留下眾多古跡 。
明皇陵 位於鳳陽西南十五里,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建,薦號英陵,旋改皇陵。皇陵雖非帝王之陵,即「宮闕殿宇、壯麗森嚴」,與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
明中都城遺址 全國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鳳陽縣城的西北隅,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其發祥地鳳陽所營建的一座卻於中途夭折的都城。1369年,朱元璋為顯示其新王朝的威勢,開始在全國調集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等,數以萬計,大興土木,在鳳陽營建中都。明洪武八年(1375年),「罷中都役作」。後因取材建龍興寺、歷戰火等原因,城牆及宮殿被大量毀壞,至20世紀70年代初,僅剩殘存的午門、西華門台基及1100米長的城牆,但察其規模布局和遺物、遺跡仍十分壯觀。
鼓樓 又稱中都譙樓,位於縣城中央,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屬建築,和西邊的鍾樓相距六里,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鼓樓由台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台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台基。終明一代,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AAA級旅遊景區。
龍興寺在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廟建築。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禮佛的於皇寺,因該寺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與整個朱明王朝有著淵源關系,數百年來一直為國內名剎之一。1981年被列為安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禪窟寺 中華名剎之一。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處的三峰山。地處江淮丘陵的東端,佔地8.5平方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年間。初名桃花寺。主要景點有三峰浮玉、塔林、玉蟹泉、禪窟洞、蟠桃園等。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摩崖題刻。
小崗村 位於鳳陽縣東部,距縣城40公里,隸屬小溪河鎮,由小崗、大嚴兩個自然庄組成,距京滬鐵路5公里,省道307線13.5公里,明光、臨淮兩個淮河航運碼頭20餘公里。1978年12月,小崗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了18顆紅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崗村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1993年,小崗自然村與另外一個自然庄——大嚴村民組合並在一起成立為小崗村。

⑹ 想知道: 肇慶市 端州區江北路106 在哪

你打錯了吧,肇慶市端州區沒有江北路的,只有西江北路,你找的106號是在體育中心附近

⑺ 滁州的社會事業

滁州的交通四通八達,京滬鐵路、寧西鐵路、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水蚌鐵路貫穿境內,寧洛高速公路、滬陝高速公路、馬滁揚高速公路連接其中,所有縣市區均可在半小時內駛上高速。滁寧快速通道、南京長江隧道、104國道三條快速道路不僅實現了滁州與南京的無縫對接,也加速了滁州全面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步伐。滁州的附近有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南京馬鞍國際機場。水運依託滁州港,清流河、滁河航道直入長江。
鐵路
滁州地處安徽的最東端,歷為南京的門戶,被譽為「江北第一站」,地理位置優越。京滬鐵路、京滬高鐵、寧西鐵路、水蚌鐵路穿行而過。境內設有六個客運站:滁州站、滁州北站、全椒站、明光站、定遠站等。滁州是全國鐵路里程距離南京最近的城市,乘高鐵到南京最短只需15分鍾,乘火車只需不到半小時。 滁州市境內鐵路及高速鐵路分布概況名稱 境內普通鐵路 境內高速鐵路 客運站點名稱 琅琊區 京滬鐵路 無 滁州北站 南譙區 京滬鐵路 京滬高速鐵路 滁州站 來安縣 無 無 無 全椒縣 寧西鐵路 滬漢蓉高速鐵路 全椒站 定遠縣 淮南鐵路 京滬高速鐵路 定遠站 鳳陽縣 京滬鐵路、淮南鐵路 京滬高速鐵路、京福高速鐵路 鳳陽站 天長市 無 無 無 明光市 京滬鐵路 無 明光站 高等級公路
滁州市區:(高速公路)寧洛高速、馬滁揚高速、淮滁高速、京台高速;(國道及省道):G104S206S311S331S312。
下轄各縣市:(高速公路):寧洛高速、馬滁揚高速、淮滁高速、滬陝高速、京台高速、蚌淮高速、長深高速、寧宿高速;(國道及省道):。
註:寧洛高速(南洛高速/蚌寧高速);寧駐高速(淮滁高速);揚武高速(馬滁揚高速);滬陝高速(合寧高速);京台高速(合徐高速)。
水運航道
水運干線航道重點建設入江、入淮經濟航道,形成南以滁河為骨幹,北以淮河為依託,東以高郵湖為中心的航道網路。主要通過滁河航道、清流河航道進入長江,通過池河航道進入淮河,通過白塔河航道進入京杭大運河。
滁州港距南京港56公里,揚州港70公里。港區南部有滁河、襄河、清流河、來安河把中心港區(滁州市區)、全椒港區、來安港區與長江相溝通;北部有淮河、池河把鳳陽港區、明光港區與淮河、京杭大運河相溝通;東有高郵湖、白塔河、銅龍河、秦欄河把天長港區與京杭大運河相溝通。
滁州港由中心港區(滁州市區港區)、天長港區、來安港區、全椒港區、鳳陽港區、明光港區組成,主要承擔所轄腹地的礦建材料、非金屬礦、煤炭、石油、糧食和農副產品等的出口和中轉,其中黃砂、石子、石英砂、長石粉居多,是安徽省8個區域重要港口之一。
滁州港擁有碼頭34座(處),港口陸域總面積約為73390平方米,水域總面積約為26820平方米,全港共擁有生產用泊位46個,泊位總長為1373米,設計綜合通過能力297萬噸,共有吊機9台,最大起重能力5噸,堆場面積總計為66660平方米,港區連接道路總長約為19.5公里。2005年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為577.3萬噸,其中進口91.5萬噸,出口485.8萬噸。 2014年末,全市共有幼兒園556所,比上年增加11所,入園兒童4.2萬人,比上年減少8.7%;小學396所,比上年減少35所,專任教師1.48萬人,減少3.3%,在校生24.1萬人,減少1.2%;普通中學289所,增加2所,專任教師1.59萬人,減少180人,在校生21.53萬人,減少2.7%;高等學校5所,專任教師2299人,在校生5.95萬人,增加7.0%。
高等學校 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全椒分院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示範高中 滁州中學滁州市實驗中學滁州市第二中學來安中學全椒中學全椒慈濟中學天長中學炳輝中學銅城中學定遠中學鳳陽中學明光中學 2014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64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60個,疾病控制中心8個,婦幼保健機構8個。全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5020張,比上年增長4%,其中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4254張,比上年增加524張。衛生機構從業人員2.1萬人。其中,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2萬人,執業醫生4424人,注冊護士5996人,衛生防疫人員270人。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到352.2萬人,參合率101.66%。
三級甲等醫院 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二級甲等醫院 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皖東人民醫院全椒縣人民醫院明光市人民醫院天長市人民醫院來安縣人民醫院鳳陽縣人民醫院天長市中醫院明光市中醫院定遠縣總醫院 締結友好條約的城市有:國內:福建省泉州市、江蘇省宿遷市、河南省商丘市(2005年4月16日締結)、湖南省邵陽市(2003年11月9日締結)、江西省吉安市(2006年3月3日締結)。
國外: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新加坡新加坡市。
全面深化合作城市有:江蘇省南京市(2008年9月27日簽署)。
區域協作城市有:江蘇省鎮江市、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淮安市、安徽省馬鞍山市、安徽省蕪湖市。 【公園】南湖公園、北湖公園、龍蟠河公園、清流河公園、菱溪湖公園、蓮心湖公園、清流公園、雙洪公園等;
【廣場】人民廣場、市府廣場、吳楚史書廣場等;
【影院】滁州大劇院、幸福藍海國際影城、水石國際影城、中影國際影城、成龍影院、大地數字影城等;
【其它】滁州圖書館、滁州博物館、滁州規劃館、滁州科技館、滁州美術館、滁州體育中心等。

⑻ 五河在那裡

五河縣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五河縣衛星地圖
五河縣[1]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東鄰江蘇省泗洪縣。總面積1580平方千米。總人口72萬人(2007年末)。 全縣轄13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新集鎮、沫河口鎮、小溪鎮、雙忠廟鎮、小圩鎮、東劉集鎮、頭鋪鎮、大新鎮、武橋鎮、朱頂鎮、澮南鎮、申集鎮、沱湖鄉、臨北回族鄉。縣政府駐城關鎮,距蚌埠市區55千米。 地處淮北平原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地勢低窪,海拔13-19.5米。縣境東南隅屬皖東丘陵。境內河湖眾多,有「水鄉」之稱。淮河流經南部,於沫河口納北淝河,澮河在城關鎮南入淮,澮河、沱河在縣境中部積水成湖。與江蘇省交界處還有天井湖。年均氣溫14.7℃。年降水量896毫米。國家商品糧基地。特產有天井湖銀魚和沱湖螃蟹。淮河客運班輪上通蚌埠,下達柳巷。澮、沱等河亦可通航。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2008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9%;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9.12億元,比上年增長52.3%;財政收入2.52億元,比上年增長3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5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0198元,比上年增長20.5%;農民人均純收入4310元,比上年增長19.5%。[2]
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復屬宿縣專區,1983年7月1日改屬蚌埠市。
編輯本段物產資源
五河縣地處中國氣候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氣候濕潤,四季分明,物種豐富,物產豐饒。水資源是五河的第一大資源。境內淮、澮、漴、潼、沱五水匯流,沱湖、香澗湖、天井湖三湖相連。 五河縣沱湖
五河是安徽省水產大縣,沱湖是全國保護濕地、安徽省級自然保護區。盛產的中華絨螯蟹,以其體大、色青、味甜而享譽海內外,側身「中國十大名蟹」之列,占據安徽省河蟹出口的三分之一。銀魚、千頭魚、大青蝦,沱湖野鴨,漢白玉貢米等名優特產,早已成為大中城市超市的搶手貨。五河獨特的地質構造,形成豐富的礦藏。連綿起伏的大鞏山藏金納寶,掘金歷史上溯於宋元時期,如今已經探明黃金儲量10噸,重晶石儲量40萬噸,蛇蚊岩2萬噸,初步展現了良好的開發前景。五河是華東電網重要樞紐,建有11萬伏變電站,電力資源不受季節時段限制,滿足全縣工農業生產需要。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五河的一大財富,全縣有20萬農村剩餘勞動力,縣人才交流中心登記注冊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有2萬人之多。五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位於縣城西郊的10萬畝沱湖,如詩如畫。這里可賞漁歌唱晚圖,可登朱元璋品蟹亭,可嘗中華絨螯蟹,還可體驗別有風味的漁家生活。東距縣城5公里的大鞏山、浮山、樵子澗景區,綠草如茵,青山如黛,碧水如鏡,是天然氧吧,人間仙境。吸引了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留連吟詠。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游浮山後留下來了「更無俗物當人眼,只有清泉洗客心。最愛晚庭東望好,大湖煙水綠沉沉」的美麗詩句。有待進一步開發提升的旅遊資源魅力無窮。 [5] 因五河縣處於淮河、澮河、漴河、潼河、沱河交匯地方,各種水產品非常豐富。 【特色水產品】 ◎螃蟹:五河螃蟹生產歷史悠久。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五河螃蟹生產有了迅速發展,目前年產量450萬斤,是五河的龍頭和特色產業。五河螃蟹以沱湖螃蟹為最,沱湖螃蟹「青殼、白肚、金爪、褐螯」,2005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並榮獲「蚌埠市名優農產品」、「安徽省名牌農產品」和「中國十大名蟹」等美譽。除本地消費外,五河螃蟹外銷到常州、無錫、上海、日本、韓國及港澳台等地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 ◎大青蝦:全部為野生,青蝦營養豐富,肉味鮮美,富含鈣、磷等礦物質,是一種生長周期短,經濟價值高的名貴水產品,年產量60萬斤,產品主要銷往無錫、常州等地。 ◎四大家魚,即青、草、鰱、鱅,年產量5600萬斤。 ◎烏鱧:又名黑魚,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棲息於茂盛的水草、葦盪叢中,有「魚中珍品」之美譽。年產烏鱧60萬斤以上。 ◎龍蝦:五河龍蝦色澤鮮亮、個大、肉嫩、膏多,五河每年上市商品龍蝦80萬斤左右。 ◎甲魚:俗名團魚、王八,它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含量較高,是我國傳統的中葯材,具有滋陰清熱、平肝益腎、破結軟堅及消淤等功效,其全身均可入葯,五河年產甲魚15萬斤,其中野生5萬斤左右。 ◎黃魚桑 魚:該魚在湖內天然繁殖,以採食小型魚蝦為主,少刺、肉細、味鮮,五河年產野生黃魚桑 魚50萬斤左右。 ◎千頭魚:又名蝦虎魚,為小型魚類,一般體長不超過5公分,生長於湖區淺水草叢中,年產量80萬斤左右。千頭魚味道鮮美、清肝明目,是招待佳賓的美味佳餚。 ◎紅心鴨蛋:五河灘塗廣闊,年飼養媒鴨、麻鴨150萬只左右,年產鴨蛋20000多萬枚。蛋鴨以湖內的小魚小蝦為食,所產鴨蛋皮脆、個大,蛋黃油足、心紅,營養豐富。 ◎鯽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紅燒、煮湯皆宜,沱湖年產野生鯽魚300萬斤,上市規格平均為3-4兩/只,最大個體在1.5斤左右,一年四季批量供應上市。 ◎銀魚:五河銀魚通身晶瑩剔透,潔白如玉,味道鮮美,年產量20萬斤。特別是天井湖銀魚,以期獨特的金眼圈特徵,區別與國內其他水域銀魚,自明朝成為貢品,名聞遐邇。 ◎鱖魚:以野生為主,五河鱖魚肉質細嫩、厚實,蛋白質、礦物質含量較高。年產量穩定在50萬斤以上。 ◎黃鱔、泥鰍:黃鱔年產量50萬斤,泥鰍50萬斤,主要以野生為主。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農業概況
該鎮農業總產值32.7億元,增長34.1%。糧食總產63.5萬噸,增長 115.3%;經濟作物總產88萬噸,增長67.1%。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優質品率達85%以上,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達23萬畝。肉類總產6.5萬噸,增長3%;水產品產量4.5萬噸,增長7.1%。 五河縣銀杏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31.6億元,增長12%,實現利稅3.2億元,增長12.4%。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農場)」稱號。 漢白玉貢大米、雙豐麵粉等4家企業被授予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沱湖螃蟹榮登「全國十大名蟹」榜,漢白玉貢米獲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自主培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五優一號」在全國區域綜合測試中位居第二,在安徽、河南、江西、江蘇、湖北等省試栽成功。 林業生產進一步發展,完成成片造林3.7萬畝,完成四旁植樹280萬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8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14萬畝,改善防洪面積17萬畝。
工業經濟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4.5億元,完成銷售收入4億元,實現稅金3000萬元。皖啤公司、江達公司、淮河建材、造船等一批規模企業生產能力逐步擴大,經營效益明顯提高。
第三產業
該鎮第三產業健康發展,財政金融平穩運行。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億元,增長10%。全縣完成財政收入11685萬元,完成預算101.8%;完成財政支出23127萬元,增長6.4%。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9.2億元,增長23.0%;各項貸款余額13.4億元。
招商引資
該鎮引進外資項目96個,協議資金6.1億元,累計到位市外資金2.29億元。淮河建材、恆源化工、永豐化工等企業通過招商引資,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城南工業園一期工程起步區基本實現「五通一平」,入園企業達10家。恆遠管樁、金房子鋼結構、斯諾帕麵粉機械等一批外資企業相繼落戶園區。 五河縣
安徽恆遠管樁公司正式投產運營 該項目由杭州西城房地產有限公司出資在縣工業園區建設,佔地120畝,一期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年產120萬米¢300-800mm規格的預應力混凝土靜壓管樁,年產值可達1.6 億元,是該縣引進的第一個重大入園工業項目。 行政服務中心和投訴中心掛牌運行,審批效率明顯提高。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已改制企業16家,妥善安置職工4810人。完成國有糧食企業改制工作。 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入,免除農業稅附加、減輕農業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及良種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得到落實。鄉鎮事業單位第二輪競爭上崗分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分流人員137名。實施城區環衛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了城區環衛管理機制。公共財政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逐步規范,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
編輯本段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進程加快,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2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6966萬元,比上年增長 70.2%;更新改造投資完成4920萬元,比上年增長151.7%。完成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縣城20km2總體規劃、城南工業園4km2控制規劃及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和評審工作。 該縣完成縣城三個出口改造及禾香、城西小區規劃設計工作,銀河路、中興路北段、淮河路中段綜合改造及大橋路至環城路慢車道修建工程相繼完工,實施淮河路與閘橋路連接工程。青年圩廣場建成對外開放,體育中心、禾香小區工程已開工建設。 該縣房地產市場逐步規范,城區新建住房 6.8萬平方米。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加快,完成沱湖鄉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基本完成沫河口、東劉集、雙忠廟三個中心鎮規劃編制工作。「兩改一同價」工程順利實施,先後改造140多個配電台區,新建110KV變電所1座,35KV變電所2座,無油化變電所改造11座。完成671個公用配變台區建設與改造任務,新建10KV線路220公里,改造10KV線路350公里,新建高低壓線路2180公里,共減輕農民不合理負擔1400多萬元。 晶源水務有限公司成立運作,總投資1000萬元,注冊資本1000萬元,日供水規模達2.5萬噸。全年共實施交通項目10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69公里。地表水廠工程、疾控中心工程、懷洪新河影響處理工程、行蓄洪區移民建房工程等一批項目順利實施。 加強土地和礦產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劃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84695公頃,保護率 88%。收儲城關地區國有土地620畝,掛牌拍賣土地8宗190畝,收取出讓金2600萬元。皖啤公司、江達公司實現了達標排放。
編輯本段交通建設
交通圖
五河縣農村公路工程建設進程加快 農村公路工程建設總規模76公里,國債項目36.4公里,完成投資2840萬元。農村公路建設項目29.6公里全部竣工,續建工程國債項目15公里油層攤鋪,完成投資額180萬元;續建通達項目31公里油層攤鋪,完成投資額382 萬元。目前,該縣已基本形成以國、省道為骨架,縣鄉公路為依託,鄉村公路為擴展的內通外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活逐步改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7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8元,分別增長8.3%和32.6%。全縣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1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完成交接,參保人數19024人,失業保險年末參保人數2.17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4萬人。 全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920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52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332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4萬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1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為4.4%,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10人。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政工作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地位,2004年,民政工作再獲全市總分第一,連續第十次獲此殊榮,再次榮獲「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稱號,兩次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村民自治模範縣」,頭鋪鎮屈台村被國家民政部、司法部授予「民主法治示範村」。 積極開展國家科技工作試點縣和省「一把手科技工程」試點縣創建工作,縣科技信息網站建成開通運行,長淮農業科技示範園被批准為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特禽馴化繁殖場、遠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被授予省民營科技企業稱號。 「兩基」鞏固提高工作順利通過省政府復核驗收,以撤銷鄉鎮教辦、建立鄉鎮中心校、建立縣教育財務管理中心、建立縣教育人才管理中心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為全省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探索出了成功之路。共投入危房改造資金7667萬元,實施危改項目258個,新建校舍13.6萬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積19.2萬平方米。高考本科達線1012人,達線率37.4%。 鞏固完善了「村村通廣播」和縣鄉有線電視微波聯網工程,完成3000W彩色電視發射設備項目,實施了城區有線電視網路改造工程。「一控雙達標」成果進一步鞏固,沱湖自然保護區建設穩步實施。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參加全省第六屆花鼓燈藝術節,臨北獅子舞、五河民歌《再唱摘石榴》等一批節目獲得演出一等獎。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榮獲安徽省首屆縣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先進單位稱號。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建設加快。深入貫徹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獲全國計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單位。
編輯本段人文景點
五河縣修復保護古菱齒象化石 該化石1998年出土於西尤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唯一完整、同一個體的古菱齒象化石。西尤遺址古菱齒象化石及伴生動物化石的出土,為研究淮河流域晚更新世及前後的古氣候環境、古生態、古生物演化與絕滅提供了重要依據。該縣撥出專款,邀請全國著名文物修復專家對古菱齒象化石進行全面的修復保護。古菱齒象主要骨骼化石修復工作基本已經完成。 西尤遺址發現的意義 一、西尤古菱齒象化石是全國迄今發現的最為完整的古菱齒象化石單個個體,保存骨骼86件,占象整體骨骼的80%。這為研究古菱齒象骨骼結構、生理特徵可,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二、 西尤古菱齒象化石的發掘,層位清楚,地層年代准可靠,解決了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古菱齒象化石地層年代問題。 三、 與西尤古菱齒象化石共存的豐富的伴生動物化石的發現,為研究淮河流域晚更新世及其前後的古氣候環境、古生古生物演化與滅絕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 西尤遺址舊石器的發現填補了淮北地區舊石器考古的空白,為今後在淮北平原尋找舊石器提供了重要線索。西尤遺址舊石器的發現,把五河有人類生活的歷史提前提前到了最遲在3萬年以前。
編輯本段名優特產
有「魚米水鄉」美譽的五河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小麥、水稻、大豆、花生、棉花、芝麻、油菜、綠豆、西瓜、蔬菜、酥梨、密桃、葡萄、蘋果等,沱湖、天井湖、香澗湖水質優良,餌料豐富,無污染,具有良好的水產養殖環境。 水產品種類多、品質好。沱湖螃蟹個大味鮮,遠銷港澳地區,天井湖銀魚曾為歷史貢品,大青蝦暢銷上海、浙江和蘇南地區。五河野鴨是近年來開發的綠色食品,以其獨特的滋補養生功效,倍受青睞。 五河縣沱湖螃蟹榮登「中國十大名蟹」榜 2004年11月11日,由中國漁業協會主辦,蘇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一屆中國螃蟹·文化節在蘇州吳中舉行,共有20家單位參與角逐,13位國內知名專家對參賽螃蟹的12項指標進行了測評。沱湖螃蟹以其個大、味美、營養豐富獲專家的一致好評,榮登「中國十大名蟹」榜。
編輯本段五河城建規劃和經濟發展背景
城市建設進程加快,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2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6966萬元,比上年增長70.2%;更新改造投資完成4920萬元,比上年增長151.7%。完成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縣城20km2總體規劃、城南工業園4km2控制規劃及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和評審工作。完成縣城三個出口改造及禾香、城西小區規劃設計工作,銀河路、中興路北段、淮河路中段綜合改造及大橋路至環城路慢車道修建工程相繼完工,實施淮河路與閘橋路連接工程。青年圩廣場建成對外開放,體育中心、禾香小區工程已開工建設。房地產市場逐步規范,城區新建住房6.8萬平方米。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加快,完成沱湖鄉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基本完成沫河口、東劉集、雙忠廟三個中心鎮規劃編制工作。「兩改一同價」工程順利實施,先後改造140多個配電台區,新建110KV變電所1座,35KV變電所2座,無油化變電所改造11座。完成671個公用配變台區建設與改造任務,新建10KV線路220公里,改造10KV線路350公里,新建高低壓線路2180公里,共減輕農民不合理負擔1400多萬元。晶源水務有限公司成立運作,總投資1000萬元,注冊資本1000萬元,日供水規模達2.5萬噸。全年共實施交通項目10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69公里。地表水廠工程、疾控中心工程、懷洪新河影響處理工程、行蓄洪區移民建房工程等一批項目順利實施。加強土地和礦產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劃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84695公頃,保護率88%。收儲城關地區國有土地620畝,掛牌拍賣土地8宗190畝,收取出讓金2600萬元。皖啤公司、江達公司實現了達標排放。 農業:農業總產值32.7億元,增長34.1%。糧食總產63.5萬噸,增長115.3%;經濟作物總產88萬噸,增長67.1%。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優質品率達85%以上,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達23萬畝。肉類總產6.5萬噸,增長3%;水產品產量4.5萬噸,增長7.1%。鄉鎮企業營業收入31.6億元,增長12%,實現利稅3.2億元,增長12.4%。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農場)」稱號。漢白玉貢、雙豐麵粉等4家企業被授予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沱湖螃蟹榮登「全國十大名蟹」榜,漢白玉貢米獲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自主培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五優一號」在全國區域綜合測試中位居第二,在安徽、河南、江西、江蘇、湖北等省試栽成功。林業生產進一步發展,完成成片造林3.7萬畝,完成四旁植樹280萬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8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14萬畝,改善防洪面積17萬畝。 工業經濟。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4.5億元,完成銷售收入4億元,實現稅金3000萬元。皖啤公司、江達公司、淮河建材、造船等一批規模企業生產能力逐步擴大,經營效益明顯提高。 第三產業健康發展,財政金融平穩運行。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億元,增長10%。全縣完成財政收入11685萬元,完成預算101.8%;完成財政支出23127萬元,增長6.4%。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9.2億元,增長23.0%;各項貸款余額13.4億元。

⑼ 陝西鳳陽文化特色有哪些民俗文化

鳳陽,古稱「鍾離」、「濠州」,滁州市下轄縣,位於淮河中游南岸,處於北緯32°37′-33°03′、東經117°19′-117°57′之間。北瀕淮河與蚌埠市淮上區、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大通區、蚌埠市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接壤。
鳳陽是全國較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是八仙之一的藍采和的成仙之地,是莊子與惠子濠梁觀魚之地,也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發源地。
鳳陽縣東西長74.64千米,南北寬49.6千米,總面積1949.5平方千米,總人口為74.9萬(2009年底),縣人民政府駐府城鎮西華路人民廣場。鳳陽縣轄14個鎮、1個鄉。
鳳陽是安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古有「帝王之鄉」、「明皇故里」之名,今有中國農村改革「大包干」發源地之譽,是「改革之鄉」。古今故事眾說紛紜,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鳳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後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遺留的明中都皇城故城及其附屬建築、明皇陵、鼓樓、大龍興寺、禪窟寺等大量遺址、遺跡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城故城遺址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鳳陽民間文化也深受人們喜愛。1955年著名鳳陽花鼓老藝人劉明英和歐家林應邀赴北京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匯報演出《王三姐趕集》,鳳陽花鼓被周總理比作東方的芭蕾舞,自此鳳陽花鼓又稱「東方芭蕾」,現如今已成為電視、文藝演出節目中的靚點。「鳳畫」工藝獨特,色彩豐富,寓意深刻,不僅是上乘的民間文化藝術作品,更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
2010年鳳陽縣圖書館、文化館、16個鄉鎮(園區)綜合文化站、244個農家書屋實現了免費開放。鳳陽縣新圖書館、博物館建設進展順利,主體工程已完工;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鳳陽花鼓文化旅遊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正式啟動,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投資300餘萬元升級改造了老體育場,新體育中心的選址、設計工作正在推進中;圓滿承辦了全國籃球俱樂部女子青年聯賽、全國少年古典跤錦標賽、全國少年自由跤錦標賽等賽事。
同時鳳陽縣內還盛行花鼓燈、花鼓戲、泗州戲、杈拉機等民間藝術..
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於明代。
鳳陽花鼓主要分布於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其曲藝形態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乞討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後,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
鳳陽鳳畫
鳳畫,即鳳凰畫,是鳳陽獨有的民間繪畫藝術,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現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由於鳳畫造型獨特,色彩艷麗,手法細膩嚴謹,因而在民間有一定的影響,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花鼓燈
花鼓燈起源並流行於淮河兩岸,是漢族民間歌舞的傑出代表,以懷遠、鳳台、鳳陽、潁上四縣最為盛行,1953年蚌埠的馮國佩進京表演花鼓燈,受到周總理的稱贊,被周總理譽為「東方芭蕾」。

閱讀全文

與鳳陽縣體育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