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承德避暑山莊導游詞
樹木了。那麼大家知道平原是干什麼用的嗎?對,大家真聰明,它是用來訓練,賽馬的。林子中那個最大的蒙古包,是用來當臨時宮殿的,專門用於皇帝召見客人的時候。大家應該知道清朝皇帝都是蒙古族的吧!來,你們現在可以去騎騎馬,也可以到蒙古包看看,不過千萬不要到處當廁所啊!(到處大小便)
各位都運動了一下,感覺不錯吧!我們現在向有著許多座金碧輝煌的寺廟群繼續出發吧!大家猜猜我們在那裡?NO,NO,NO,現在咱們的所在地就是有著44.5萬平方米的山區!當年,勞動人民用山峰、山崖、山麓等地形的特點修建出一座又一座雄偉壯觀的寺廟:博仁寺、博善寺、普樂寺……大小寺廟共有12座,而且每座寺廟前都有一座園林。美麗吧!
我們現在穿過山區,映入眼簾的就是最後一個景點:宮殿。大家可能有點驚訝:不是平原就有一個宮殿嗎?這怎麼還有一個宮殿?告訴你們,平原的宮殿是用來召見客人的,而這里的宮殿則是用於皇帝處理政務和皇帝、皇後等人居住的地方。宮殿雖然樸素又淡雅,但卻又不失帝王宮殿的庄嚴。在宮殿里,已經發現許多古人用的生活用品、古書等古代物品。大家可以進去參觀參觀,不過最好只看不動,並且不要亂吐痰,破壞這「博物館」。
至此,我們的「承德避暑山莊之旅」就到此結束了。大家覺得好玩嗎?有趣嗎?對我有什麼意見嗎?……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與支持,下次我會給你們更多的驚喜的!
Ⅱ 話說長江解說詞3-5段
很多,自己選:)
您可能以為,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這是崇明島外的長江!
您可能會聯想到長長的飄帶、潔白的哈達。是啊!多麼美麗,這也是長江!
如果說是三級跳遠的話,我們剛才從長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間在三峽落了一腳,現在已經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長江,就是從這里起步,昂首高歌,飄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長江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活了千千萬萬個春秋了,可他還是這樣年輕,這樣清秀!他總是像初生的牛犢一樣不知疲倦,永遠充滿著青春的活力。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的主峰格拉丹東雪山的西南側。它從西到東,流淌在中國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點。
在從前的地理教科書里,說長江的長度是5千多公里,近幾年來,經過我國科學工作者千辛萬苦的實地勘測,獲得了比較確切的數據——長江的實際長度是6380多公里。
從長度來講,除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尼羅河,長江就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第三大河。
長江的幹流從青海出發,流經西藏、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一共10個省、市、自治區,最後注入東海。長江的支流洋洋灑灑分布在甘肅、陝西、河南、貴州、廣西和浙江。整個長江流域的面積多達18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
自古以來,人們對長江有許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後來叫大江。如今的規范叫法是這樣的:從源頭到楚瑪爾河口,叫沱沱河;從楚瑪爾河口到玉樹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從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賓,叫金沙江;從宜賓直到入海口,叫長江;長江的幹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從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從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從湖口到崇明島東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長江擁有700多條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和贛江等7條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別超過了黃河。
長江接納了這么多的支流,還把我國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串聯了起來。猶如長藤接瓜,形成了龐大的長江水系。長江每年把1萬立方米的水注入浩無邊際的大海,這可是相當於20條黃河的水量啊。長江的水能蘊藏量多達2億6千萬千瓦,它佔全國水能蘊藏量的40%;在世界上,美國、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蘊藏量的總和剛剛趕上長江。可是現在長江水能的蘊藏量卻只利用了3%。如果翻兩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達到90%,到那個時候,我國電力能源的供應情況將會發生多麼巨大的變化呀!
長江江面寬闊,它的水運量佔全國內河水運量的80%以上。如果能夠充分的利用起來,它可以頂替40條鐵路呢。而目前,還只是兩條鐵路的作用。
長江源遠流長,水面遼闊,它是淡水魚生兒育女、長大成才的好水鄉。噢,長江淡水魚產量可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呢。
長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雲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著許多森林,是我國第二個大林區。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這個布局,而且不斷的培育林木,那麼,長江之水就會千秋萬代地清清地流淌。
長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氣候適宜。它擁有4億多畝耕地,占我國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棉花產地。糧食產量佔全國的40%以上,棉花產量嘛佔全國的33%以上。
長江流域居住著3億多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從廣義上講,我國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飲一江水」啊!
長江流域礦藏、物產豐富,交通運輸方便,糧食產量又高,所以,使長江流域出現了許許多多工業基礎雄厚的大、中城市。哦,您知道嗎?長江流域的工農業總產值佔全國的40%啊。
長江和黃河一起,共同養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共同孕育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長江還將為我們的中華大地的發展貢獻無窮無盡的能量。
在人們以往的概念中,長江流域的文明史遠比黃河流域年輕,所以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但是1965年在雲南省金沙江畔元謀縣的一次發現,對這個說法提出了異議。專家們鑒定:在那裡找到的兩顆猿人牙齒化石,比黃河流域發現的猿人化石提前了一百萬年。就是說這個鑒定如果是確鑿無疑的話,那麼,我們應該說黃河與長江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到了戰國時期,長江流域的經濟和文化都已經相當發達。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的7千多件文物就是一個很有利的證明。這套編鍾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們都是青銅鑄造的,每個鍾上都刻著音樂的銘文,一共2800字,可以說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音樂理論專著。
長期以來,我們祖先在長江廣袤而連綿的兩岸修養生息、艱難創業,把長江流域變成了肥美富庶的魚米之鄉。是的,長江給我們的中華民族不知帶來了多少福利,我們可以借一句老話來評價:長江可真是功德無量啊!
但是,長江也和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樣,他既有赫赫功績也存在著缺點以至於錯誤。從我國唐代到解放前夕的1300多年間,長江就曾經240多次發難,平均每隔五年就要發一次水災。不過,長江的差錯永遠湮沒不了長江的功績。長江的災害也已經隨著東流的江水而成為歷史了。
最近30多年來,沿著長江的幹流和支流,人們已經築起了3萬3千多公里長的防洪大堤壩。最近30多年來,人們已經在長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規模宏偉的橋梁。最近30多年來,人們還在長江南北興建了4萬多個小型水庫,5百多個中型、大型水庫,蓄水灌溉、養魚、放光。
在今後的歲月里,經過我們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長江給我們帶來的再也不會是災難,而永遠是溫暖,永遠是力量!
長江已經奔騰呼嘯了幾千萬年,幾千萬年是何等漫長而悠久的歷史啊!正是這有著悠久而漫長歷史的長江,與古老的黃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們文明的祖國。
長江,從青藏高原的涓涓細流,出千峽、納萬川,匯集成波濤滾滾的大江,橫貫中華大地,萬千姿態、雄偉壯觀。您滔滔東去的江水,澆灌著神州華夏;甘甜純美的乳汁,養育著炎黃子孫。赫赫功績,無比輝煌!
在您的兩岸,有著數不盡的奇麗風光,江山如畫!在您的兩岸,有講不完的歷史陳跡,傳說神話!
古往今來,有多少著名的詩人,為您的魅力,尋訪名勝、昂首歌唱啊!數千年間,有多少傑出的文豪,為您的風姿,寫出了優美的篇章!
長江,您碩大無比,既使是在遙遠的太空,也能清晰地見致電您雄偉矯健、跳躍奔騰、永往直前的身影。
啊!長江,您是東方的巨龍,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您是中華民族的自豪,您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第二回:巨川之源
親愛的朋友們,為了歌德巴赫猜想,全世界的數學家們都勞心焦思、絞盡腦汁。素不知,為了長江的源頭,幾千年來,我國不知道有多少人歷盡千辛萬苦,甚至耗盡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我國有一部地理著作,名叫《禹貢》,在這本書里有著「岷山導江」的說法,這兒所說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肅省天水縣境內的一座山。作者認為,長江就發源在這兒。這個考證跟實際情況可差之千里啊。因為這個地方,實際上只是長江支流嘉陵江的發源地。
到了明代初年,有一位名叫宗泐的和尚,他從西域取經歸來的時候,途經昆侖山麓,於是認為昆侖山就是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山北之水是黃河的源頭,山南之水就是長江的正源。
到了明代末年,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遍游祖國名山大川,歷盡艱辛,到達金沙江畔。他在《霞客游記》這本書里指出:金沙江才是長江的正源。很可惜,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這位偉大學者的考察范圍只限於四川和雲南,而示能深入青海,他連通天河都沒有見到。
到了1720年,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經派使臣考察長江之源。這位使臣到達青藏高原以後,面對密如魚網的眾多河流,不知所以,只有望洋興嘆。他在奏章里寫到:「江源如帚,分散甚闊」。這就是說,那裡的河流多得就像掃帚一樣,千頭萬緒,真不知長江的源頭究竟在哪裡?
解放後,有關部門分多次組織力量,對長江源頭地區進行測繪。到1974年,終於在地形圖上比較准確地標明了這個地區山脈和水系的情況。可是,長江的正源到底是哪一條河?仍然沒有得到最後的確認。
1976年夏天和1978年夏天,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又先後兩次組織大規模的江源科學考察,對這個地區進行全面的、綜合的調查研究。我們中央電視台和其它幾家新聞單位參加了這些科學考察活動,並且還拍攝了許多珍貴的鏡頭。通過這些考察,人們終於找到了長江源頭的准確民在地。它在青藏高原的腹部,西面是烏蘭烏拉山,東面是巴顏喀拉山,北面是昆侖山,南面是唐古拉山。這是一塊由西向東傾斜的高平原,長500公里,寬4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
在這塊遼闊的高原上,存在著幾十條現代峽谷冰川,這些冰川和周圍的雪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固體水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由於長年的日照,這些冰雪無聲無息地在消融著,掉下一滴一滴的水珠。在這個高原上,還有無數的泉眼,日夜不停地向地面冒出涓涓的泉水。
啊,這消融的雪水、冰水,加上泉水,就是匯合成大小不等、縱橫交錯的水流。無所謂河,也無所謂溪,從而級成了長江源頭的水系。
對於一些到這作做客的人來說,這兒永遠是冬天,在最冷的時候,溫度在-42℃,年平均平均也只有-4℃。當武漢、南京的人們熱得跳入長江暢游的時候,而在這里工作的人們,誰也沒有那股勇氣脫去鴨絨服,或者皮大衣。
俗話說「六月的天,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從這個含義上來講,這兒永遠是六月的天,永遠是小孩的臉,真的是說變就變了。假如在這里進行氣象實況轉播的話,那隻有請體育節目播音員張之、宋世雄擔當現場報道員,速度才能跟得上。
著名文學家韓愈寫過一首題為《初春小雨》的詩,詩裡面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頭兩句的意思是說:時直初春,毛毛細雨濕潤著大地,遠遠望去,好像已經是朦朦的一抹淡綠,而到近處一看呢,哦,遠不是那麼一回事啊!假如,韓愈也能參加我們的江源考察的話,那麼,此情此景給他的靈感可能會完全相反了。因為這里是「冰天雪地足下酥,百花近看遙卻無」。
為了避免狂風的催殘,同時也免得大量蒸發水份,所以這里的植物是莖短葉小。然而,在同一天地里生活的動物們卻與植物不一樣。它們多半都長得又高又大,而且特別能跑。就拿黃色的藏羚羊來說吧,它們一旦發起瘋來,呵,那奔跑的時速可以達到90公里呀。
在這樣一個冰雪世界裡,這些動物為什麼能夠而且還有這樣大的能耐呢?據生物學家們分析,因為這兒的植物營養價值極高,含有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纖維,這樣,就為眾多的動物提供了足夠的生存能源。
在江源地區,還有不少湖泊,可以為白鳥水禽提供一個聽不到噪音,受不到干擾的寧靜的極樂世界。許許多多的候鳥,在這里戀愛,在這里成親,在這里發展成為一個又一個大家庭。到了深秋季節,它們就帶著在這里出世的兒女,到遙遠的南方去旅行。哦!這兒是鳥的天地,鳥的世界,鳥在這里主宰著一切啊!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楚瑪爾河、當曲以及沱沱河的實際情形。楚瑪爾河發源於可可西里山的東麓,在江源地區眾多河流里,它的流域面積最廣。它流經許多湖泊和沙丘,最後,在曲麻萊縣的西邊匯入通天河。
當曲,在藏語里是「沼澤河」的意思,它發源於唐古拉山的東麓。當曲,人們又稱它為「泉河」,因為在它流經的地方,有著數不清的泉眼。這些大眼、小眼,無休無止地噴涌著清清的泉水。在江源地區的所有河流中,當曲的水量名列第一。
但是要說長度的話,那麼沱沱河就是江源河流的冠軍了。沱沱河發源在唐古拉山山脈的主峰格拉丹東雪山的西南側。這兒有一個雪山群,它們懷抱著兩條巨大的冰川,這兩條冰川分別躺在姜根迪如雪山的南側和北側。哦,注意,南邊這條冰川的源頭就是萬里長江真正的起跑線。如果說,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當曲是長江的南源,那麼,最長的沱沱河就是長江的正源了。
正是這普普通通的水滴,敲響了長江宏偉樂章的第一個音符。正是這平平常常的水滴,留下了長江萬里行程的第一個腳印。
水珠啊,小小的水珠,一滴、兩滴、三滴,無窮顆水珠源源不斷地向著東方跳躍,一路跳躍,一路結伴,越結越多,終於匯成一條洶涌澎湃的世界長江!
在世界著名的河流當中,唯有長江的正源是如此波瀾壯闊的冰川河。
這是沱沱河上的公路橋,全長2273米,修建於1963年,它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江第上橋。
沱沱河跟當曲匯合之後,流入通天河。通天河在青海省玉樹縣境內,流程有800多公里。這里陽光充足,河谷寬闊,沼澤密布,青草遍地,真是天高高、雲淡淡,「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好地方啊。
通天河,藏族同胞叫它為「珠曲」,意思是通天河的水是奶牛的水,多麼美好的名字啊。正是這滔滔東去的奶牛之水,滋潤著中華大地;正是這奔騰不息的奶牛之水養育著千古風流!
第三回:金沙的江
假如長江是一條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細忽寬的漫長的跑道,那麼,金沙江所跑的路更是陡坡挨著陡坡,拐彎接著拐彎啊。哦,它不是從高到低往下滑,而是猛地跳下來,突然地沖下去。也許,正因為征途如此艱險,所以使金沙江顯得格外剛毅頑強、豪放瀟灑。可以說,他是一位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的運動員啊。金沙江不但浪漫而且英俊,所以古人稱它為「麗水神川」。
明代宋應星寫過一部名叫《天工開物》的書,書里邊寫著「金沙江……回環五百里,出金都有數載。」這樣看來,這條「神川麗水」曾經出產金沙,所以才被人叫做金沙江。
金沙江已經暴跳了千萬年,但是它也和水滸傳里的魯智深一樣,具有粗中有細、鋼里懷柔的性格。你看,它來到石鼓這個地方之後,就像京劇里的諸葛亮一樣,邁著四方步,心平氣和,溫文而雅。是啊,傳說當年諸葛亮和後來的元世祖忽必烈都是選擇這個地方作為渡口南征北戰的。
金沙江在石鼓這一帶養精蓄銳之後,又發起性子,像脫了韁繩的紅鬃馬勢不可擋。哦,簡直像超級宇宙體操健將連續不斷地做著直體前滾翻。
金沙江咆哮奔騰了35公里,闖到了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這里就是舉世罕見的峽谷之一,名叫虎跳峽。我們在前面說過,長江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細忽寬。這一段呢,就是最細不過的江面了,統共啊不到100米。兩岸陡壁聳立,直插雲天,江面最窄的地方相距只有30米啊。傳說,有人曾經看到過一隻猛虎從這里一跳過江,所以就把這個山谷叫做虎跳峽。其實啊,如果沒有百米長的跑道,老虎的本事再大,也難跳過30米江疆,除非呀,它有翅膀,連跳帶滑翔。
虎跳峽的南邊兒是玉龍雪山,古人敬稱它為「擎天玉柱」。不知道在從前的什麼朝代,能工巧匠們在這兒的懸崖陡壁上刻下了「玉壁金川」四個大字。顧名思議,這是我們的祖先對金沙江和玉龍雪山的贊美,也是我們的祖先對大好江山永世長存的祝願吧。
玉龍雪山高達6000米,它和金沙江一樣,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假如您從山腳拾級而上,直登山頂,那麼,您會隨著自己的不斷上升,不但能夠感受到春夏秋冬的變化,而且可以飽享眼福,看到春華秋實、冰雪百花。
山下是河谷地帶,長年沐浴在南來的暖流之中,四季如春,處處飄香。登高而上,這里是適於於在溫帶氣候中生長的松杉樹林,茫茫蒼蒼。到了半山腰,不見了松杉樹,卻迎來了盛開的杜鵑花。探到海拔5000米,真是高處不勝寒啊!冰天雪地疑無花!不!這里有無數的雪蓮正在發育,正在開放。啊,雪蓮啊,您無愧是冰雪中的蓮花!
無怪乎人們說,從玉龍山頂到山下,包含著寒帶、溫帶、亞熱帶三個氣候帶。呵,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啊。
在玉龍雪山的南側,離金沙江不遠的地方,座落著一座古城,名叫「麗江」。這是聚集著納西族的同胞。金沙江和玉龍山都有自己的個性。哦,生活在玉壁金川附近的納西族婦女她們的服飾也同樣獨具一格。別的不說,您看看她們的披肩,上面綉著七個圓圈,這是她們披星戴月、辛勤勞動的象徵。據說這種披肩的用途很多,比如早晚能夠禦寒,遇雨可以防濕,背東西的時候還可以用來墊肩。當然了,披上這樣美麗的披肩,無疑會給麗江的婦女們增添不少的姿色。
金沙江流域寬廣,在它的兩岸休養生息的,除納西族以外,還有藏族,彝族、苗族等十多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同胞。
金沙江流域,有著非常森林資源,尤其在雲南的北部、四川的西部,不但產量高而且質量好,所以被人們稱為「森林的王國」。這里交通很不方便,哦,好在有著這條勤勞勇敢的金沙江啊,能夠毫無代價地把大量的木材源源不斷地運向遠方。大家知道,金沙江的性子虎暴,所以呀,有時候也會把不少木頭摔得支離破碎、亂七八糟的。
如果說金沙江勤勞勇敢,那麼,我們又用什麼樣的言語來形容這些長年在驚濤駭浪里搏鬥的英雄豪傑啊!
在金沙江流域的地下,還蘊藏著各種各樣的礦藏,尤其在四川和雲南交界的渡口一帶,不但擁有十分豐富的礬、鈦、磁鐵礦,而且還有很多煤碳、石灰石、白雲石和粘土,這就使渡口成了冶煉高級合金鋼的得天獨厚的地方。經過十七、八年的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十大鋼廠之一的樊枝花鋼鐵公司就在這個原先是荒草萋萋的渡口紅火熱鬧地發展起來了。
我們在《話說長江》的第一回里已經提到,長江的落差高達5000米,而金沙江的落差就有3300米。呵,幾乎每流一公里就要下降一米多啊。金沙江的江面又是如此狹窄,而水流量卻是這樣巨大,因此,金沙江的許多河段都可以建造大型的水電站。
金沙江急急忙忙、氣喘噓噓地跑完了2308公里的路,終於在四川的宜賓與岷江會師,一道匯入浩浩盪盪的長江。
金沙江,現在人們雖然再也看不到沙裡淘金的場面,但是不論從怎樣的含義上說,金沙江永遠是金沙的江。
第四回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邊緣,是由巫山、大婁山、大涼山、邛萊山、岷山、米倉山兜圈子組結起來的。由於處在群山環抱之中,所以,自古以來,人們要出入四川就很艱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以及「千古魂銷蜀道難,畏途巉岩不可攀」的詩句,就是古人對四川交通的寫照。
古時候,人們出入四川盆地,只有兩條路。一條是長江,一條是棧道。出入四川盆地的這段長江,又叫川江。川江險灘密布、暗礁林立,而且水流很急。我們可以想像到,當我們的古人冒著生命危險,架著一葉扁舟在川江上穿行的時候,是何等地艱難!沒有一點勇氣,沒有一點膽量,是不行的。
棧道是古人在懸崖陡壁上開鑿出來、架設起來的路。人們先在峭壁上鑿出了千千萬萬個洞,再把木樁打進石洞,然後在樁子上鋪上木頭,這才鋪出來一條勉強供人行走的路。其實啊,這樣的棧道,與其說是一條路,莫如說它是一座無與倫比的橋。只不過,這長而又長的橋,一頭是插在岩石里,另一頭是懸在半空中的。
這條棧道傳麻痹大意是諸葛亮下令修建的。它從陝西省的勉縣開始,越過大巴山,橫渡嘉陵江,經過劍閣進入四川,最後到達梓幢,全長770公里。以天下雄關著稱的劍門關就是修建在這條棧道上。古書《三國志》和《水經》對劍門關的險要形式都有記述,說它是歷代兵家的必爭、必守之地。但是描述最生動的要數李白了。他在《蜀道難》一詩里寫道:「劍閣崢嶸而崔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今天我們已經找不到完整的棧道,但是這些深深的石孔,一定能夠幫助我們想像和理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實情和意境。
多少仁人志士和千萬四川人民,多麼希望能夠建成一條鐵路,以便溝通「天府之國」和外界的聯系。可是,直到1949年,四川境內還是一寸鐵路也沒有啊!至於公路呢,也是了了無幾。從成都到重慶的鐵路,是在1950年開始鋪設的。而後,又陸續建成了通向陝西、雲南、貴州的鐵路。通向西藏、青海的公路,使四川終於成為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
我們在前面說過了,四川盆地的周圍都是山,所以,它的氣候獨具特色,冬季溫暖,春天來得早,夏天比較熱,秋天很涼爽,霜凍的時間非常短,雨水很充足。當然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不能只靠老天爺的恩賜,只要不人為地亂折騰,那麼,這個風調雨順的好環境是有可能讓這個盆地年年五穀豐登的。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寫過這樣優美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我們不知道詩人寫的是什麼地方的小景。不過,這兒的景物就像這詩寫得那樣,呈現著自然界活躍的生命和美麗的靈魂。
如果說,春天首先是從水面上飄過來的話,那麼,在四川盆地里,似乎是一年到都是美好的春天啊!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美的化身,春也是開始的象徵。雖然同在長江流域,但是四川盆地的春耕、春播、春種要比下游的江蘇一帶提前了一個多月。每年二月,這里就開始了忙碌的耕耘。
良好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豐富的水源,更有勤勞的人民,使四川盆地成了我國重要的產糧基地。在四川盆地的五穀中,水稻佔一半以上,它的年產量在全國各省中首屈一指。到了夏天,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啊,簡直是一片金黃色的世界。這兒油菜籽兒的產量,也是全國的冠軍啊。
四川,也是我國的四大蠶區之一。蠶繭總產量在全國各省中名列第二。「春蠶到死絲方盡」,這句詩的本意雖然不是寫蠶,但是它真實地揭示了春蠶的奉獻精神。唐代詩人王建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這詩的後兩句是說:雖然婦婦們向來喜歡戴花,但是到了洗蠶繭的季節,大家都無心打扮,而讓院子里的花兒自開自放。有些城裡人可能要問,她們在做什麼呢?哦,她們正在為春蠶吐絲做繭編制蠶篩。
在四川盆地里,比較遼闊的平地,只有成都平原那麼一塊。其餘53%的地方都是丘陵地,所以,生活在這個盆地里的多數人家,都是「愚公之居」,就是說是開門見山的。不過,這些山都不高,一般都只有幾百米。千百年來,人們就是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這無窮的山包上開創著步步高升的生活天地。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成都平原。這兒嘛,才是四川盆地真正的盆底。提到四川盆地,人們常常用「天府之國」來概括它的富庶。所謂「天府」,當然不是指神話里的天堂。漢代劉向在他著的《戰國策》里是這樣說的:「國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開便,此謂天府。」這樣的描述對於成都平原來說是十分恰當、當之無愧的。
成都平原之所以能成為「天府之國」的核心,是和都江堰分不開的。都江堰是2200多年前建成的水利工程。2000多年來不知道更了多少朝,換了多少代,但是,都江堰經久不廢。今天仍然造福於民,而且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威力。
都江堰工程是由魚咀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引水口組成。魚咀分水堤壩把岷江一分為二。外江呢是正流,用來排泄洪水;內江呢,引水灌溉農田。在正常的情況下,內江進水60%,碰到洪水到來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自然地顛倒了過來。飛雁溢洪道,是排泄洪水、泥沙和調節水量的,在漢季,它把岷江的水攔信,全部流入內江。在大雨季節,它又把內江容納不了的水溢出,自動流入外江。寶瓶引水口,是內江的咽喉,它是把玉壘山鑿開缺口而成。都江堰的水都是通過這個口子流向各個灌溉渠的。
都江堰雖然建於2200年之前,但是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任何專家也不能否認它的高度科學性。那個時候,人們用來跟大自然搏鬥的工具還非常落後,很難想像,我們的祖先到底用什麼方法,又會出了多大的代價,把這個純粹由岩石構成的山壘壁成了兩半?這個引水的寶瓶口,大小深淺也很有學問,大了、小了、深了、淺了,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但是,這個名副其實的寶瓶口,竟是如此精確!這又是誰算出來的?怎麼算出來的呢?
都江堰工程的三個組成部分,部署得這樣合理得當,它的數據從何而來?它的總工程師又是誰呢?還有,當時,究竟有多少人參加了施工?裡面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呢?這一切,現在都難以考證了,而留給後人的,只是福利和自豪。
史書記載,這個偉大工程的領導人,是當時的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後人為了紀念他們的功德,特地修建了這座二王廟。
經過近二、三十年的艱苦努力,都江堰的受益范圍已經從平原擴展到乾旱的丘陵地帶,它的灌溉面積嘛,也從過去的300萬畝增加到了800萬畝。
關於四川盆地,我們在這一回里只介紹一個大概的情形。
Ⅲ 一什麼哈達的詞語
一條哈達
Ⅳ 舞蹈天路的晚會解說詞
一條天路,是潔白的哈達,連接起了北京和拉薩
一條天路,是民族的希望,青稞酒更濃,酥油茶更香!
一條天路,是七色的彩虹,神鷹展翅飛翔,把天堂帶給人間!
下面讓我們欣賞,舞蹈,天路!
Ⅳ 舞蹈《多彩的哈達》串詞幫寫一下!謝謝了,急!
多彩的哈達
手捧潔白的哈達
噢 這是一條天上的白雲
噢 這是林中鮮花
噢 湖邊的清泉喲
噢 這是我們的真誠
這是新西藏的祝福
我們的哈達喲獻給朋友
祝福朋友吉祥
祝福朋友歡樂吉祥
我們的哈達喲獻給母親
幸福 祝福母親幸福安康
手捧聖潔的哈達
噢 這是一朵高山的雪蓮
噢 這是潔白羊群哦
雪山的江河喲
噢 這是我們的頌歌
這是新時代的祝福
我們的哈達喲獻給祖國
祝福祖國繁榮
祝福祖國繁榮富強
我們的哈達喲獻給世界
充滿 祝福世界充滿陽光
嘞哎……
噢哈達……
潔白的哈達
哈達……
Ⅵ 關於風景名勝的解說詞
靈岩寺解說詞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並名列其首。靈岩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駐足靈岩勝景,你會看到,這里群山環抱、岩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跡薈萃、佛音裊繞。這里不僅有高聳入雲的辟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岩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不至靈岩不成游也」之說。
景點介紹:
辟支塔,始建於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於嘉佑二年(1057年),歷時63年完工。「辟支」出於佛教,音譯為「辟支迦佛陀」,略稱「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為一座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塔高55.7米,塔基為石築八角,上有浮雕,鐫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塔身為青磚砌就,各層皆施腰檐,下三層為雙檐,二至四層檐下置平座。塔檐與塔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塔內一至四層設塔心柱,內辟券洞,砌有台階,可拾級而上,自第五層以上砌為實體,登塔須沿塔壁外腰檐左轉90度進入上層門洞。塔身上置鐵質塔剎,由覆缽露盤、相輪、寶蓋、圓光、仰月、寶珠組成,自寶蓋下垂八根鐵鏈,由第九層塔檐角上的八尊鐵質金剛承接,在塔內延續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氣勢雄偉、造型美觀、結構復雜、比例適當,呈典型的宋代風格,為靈岩寺標志性建築。宋代文學家曾鞏有詩贊曰「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
千佛殿,因殿內供置眾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一649年),宋嘉佑和明嘉靖、萬曆年間重修,現存木結構為明代建築。
千佛殿依山建於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繪華麗,檐角長伸高聳,有展翅欲飛之勢。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礎皆雕刻有龍、鳳、花、葉、水波及蓮瓣、寶裝荷花等紋樣,雕工精美,凸顯唐宋之風。
殿內正中塑有通體貼金的「三身佛」。中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體現於自身,名為毗盧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從錢塘運至靈岩。東側為「報身」,名盧舍那佛,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銅鑄成。西為「應身」,名釋迦牟尼佛,也為銅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鑄造。佛像頭頂有螺形肉髻,體態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三尊佛像皆結跏跌坐,儀容端莊,衣紋流暢,服飾簡潔,極具藝術感染力。
千佛殿最受廣大遊客和專家們稱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羅漢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於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補塑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年)。這些塑像皆坐於80公分高的磚砌束腰座上,羅漢像頂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間。古代藝術家們在塑造這些羅漢像時,打破傳統的佛教造像模式,側重於寫實,具有濃郁的世俗氣息和現實生活情趣,以形寫神,以神表情,以情現心,重在體現每尊羅漢的個性與特點,重在刻畫出羅漢的內心世界,使之真實、生動,更接近於生活。觀其形態,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講手指、或側耳細聽,無不準確生動。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慍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據理力爭,有的閉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縱目遠眺,無不細致入微。看其氣質,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傖潦倒,有的雍容華貴,無不形象傳神,可謂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動。此外,人體與衣飾的關系處理也非常得當,線條的曲直、虛實與起伏,動作瞬間的衣褶變化,織物的質感,都表現的准確而生動,節奏感極強。一位醫學界人士說,透過羅漢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對人體解剖學的准確把握。另外,1982年維修時還發現,這些彩塑羅漢還像人體一樣有腹腔,腹腔內有用絲綢做的五臟六腑,此外還有五銖錢、開元通寶和宋代前三朝的銅幣及宋代銅鏡、墨書題記等文物。
1912年,清末學者梁啟超來此游覽,贊譽千佛殿泥塑羅漢像為「海內第一名塑」,並親筆寫下了碑碣。1987年,賀敬之來靈岩參觀千佛殿後寫下了「傳神何妨真畫神,神來之筆為寫人。靈岩四十羅漢像,個個喚起可談心」的詩句。藝術大師劉海粟來靈岩觀後,揮筆寫下「靈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贊語。
墓塔林 靈岩寺歷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石質墓塔167座,墓誌銘、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呈方形、圓形、八角形,有浮雕裝鈽。塔身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號。塔剎則有相輪、覆盆、仰月、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記載著高僧的經歷,它見證了靈岩寺的歷史沿革,是研究佛教發展史的珍貴史料。
墓塔林中部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磚石結構、單層重檐式北魏祖師塔(法定墓塔),甬道兩側列峙全石結構群塔,依塔身形制分為方碑形塔、鍾形塔、鼓形塔、穿堵婆塔(喇嘛塔)、經幢式塔、亭閣式塔六種。
墓塔林,是一座積淀豐厚的古代石刻藝術博物館。墓塔,造型各異,結構細膩,布局合理;雕刻,內容豐富,技法多樣,精美絕倫。如塔座束腰,雕有各種藝術形象,有承重的力士,在重壓下咀巴大張,面部扭曲,四肢與腰背曲彎,全身肌肉突起,給人以力的誇張和負重的艱辛;有的雕騎士身跨雄獅,手執曲棍擊打馬球的場景;有的雕嬉戲玩耍的幼獅,憨態可鞠;還有的雕衣帶飄逸、長綢舞動的娛樂場景等,一幅幅浮雕,無一不顯現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藝。
卓錫泉、白鶴泉、雙鶴泉
位於千佛殿東側崖壁下,三泉相臨,俗稱「五步三泉」。泉水從石澗中冒出,泉水甘冽,終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鏡,「鏡池春曉」即出於此。卓錫泉,亦名錫杖泉,世傳為法定禪師用錫枚敲擊山石,水隨錫杖飛涌而出得名。白鶴泉,亦名雙鶴泉,舊傳法定禪師尋水時,經山中樵夫指點,於雙鶴嗚處見泉,故名。卓錫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甘露泉
位於寺院東北里許,有「靈岩第一泉」之稱。於懸崖壁立、雜木叢生處見一石竇,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響,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常於此汲水煮茶為炊,入夜,也常於此說法論經,「清涼境界」為靈岩八景之一。
袈裟泉
位於轉輪藏遺址東側崖壁下,名列金《名泉碑》。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鑄鐵塊而得名。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斷,為寺院主要飲用水。該處危崖峭立,袈裟伴泉,池魚戲游,曲廊環繞,別有情趣。袈裟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檀抱泉
位於寺院西南數里處,因泉旁長有千年青檀樹而得名。它南依大山,北臨村落,檀因泉潤,泉因檀名,泉水旺涌,終年不息,為靈岩村民生產、生活主要水源地。檀抱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飛泉
位於靈岩寺崇興橋南里許,因泉水從崖壁縫隙中泄出,故名。又因泉水沿壁滑下,石潤水滴,又稱此處崖壁為「滴水崖」。因每遇霞光照來,顆顆水珠流光溢彩,乾隆帝取其名為「雨花岩」,並寫有「未見飛空天女散,落來岩際盡天花」的詩句。由於景色壯美,古時列為靈岩八景之一。
靈岩寺景區石中含竅,地下藏機,泉水飛瀑不勝枚舉。除卓錫泉、袈裟泉、檀抱泉被列入濟南七十二名泉外,雙鶴泉、白鶴泉、甘露泉、飲虎泉、上方泉、飛泉、黃龍泉、朗公泉亦被載入濟南名泉之列。
Ⅶ 填上合適的詞語什麼的哈達
潔白的哈達
Ⅷ 話說長江解說詞
這是部分解說詞:
男:你可能以為這是大海,這是汪洋吧。不,這是崇明島島外的內長江!
女:你容可能會聯想到,長長的飄帶,潔白的哈達。是啊,多美啊,這也是長江!
男:如果說是三級跳遠的話,那麼,我們剛才從長江的入海處起跳,中間在三峽落了一
腳,現在已跳 到了世界屋頂的青藏高原了。
女:長江就是從這兒起步,昂首高歌,飄逸豪放的奔向太平洋。
男:長江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活了千千萬萬個春秋。但是她依舊是這樣年輕,這樣清秀!
女:她總是象初生牛犢一樣不知疲倦,永遠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男:那麼長江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究竟如何呢?
女:我們打算從長江的源頭開始,順流而下,逐段的給你介紹長江的千姿百態。長江流
域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以及古往今來的變遷與發展。
男:我們熱切的希望,朋友們看完了《話說長江》之後,能夠激起一腔美化中華大地的
熱血。
女:有如長江之水,驚濤拍岸!
男:那該有多好啊!
Ⅸ 話說長江解說詞300字
電視片抄《話說長江》部分解說詞襲 (朗誦者:陳鐸、虹雲)
男:你可能以為這是大海,這是汪洋吧。不,這是崇明島島外的長江!
女:你可能會聯想到,長長的飄帶,潔白的哈達。是啊,多美啊,這也是長江!
男:如果說是三級跳遠的話,那麼,我們剛才從長江的入海處起跳,中間在三峽落了一
腳,現在已跳 到了世界屋頂的青藏高原了。
女:長江就是從這兒起步,昂首高歌,飄逸豪放的奔向太平洋。
男:長江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活了千千萬萬個春秋。但是她依舊是這樣年輕,這樣清秀!
女:她總是象初生牛犢一樣不知疲倦,永遠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男:那麼長江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究竟如何呢?
女:我們打算從長江的源頭開始,順流而下,逐段的給你介紹長江的千姿百態。長江流
域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以及古往今來的變遷與發展。
男:我們熱切的希望,朋友們看完了《話說長江》之後,能夠激起一腔美化中華大地的
熱血。
女:有如長江之水,驚濤拍岸!
男:那該有多好啊!分享給你的朋友吧:人人網新浪微博開心網MSNQQ空間
對我有幫助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