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的社团介绍
1. 社团简介
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成立于2004年12月6日,现已有七届。在社团6年来的风雨历程中,一届届跑协人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为社团的不断完善做出了极大地贡献。通过慢慢的经验积累及不断地错误改进,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已逐渐发展成为厦门大学长跑运动的核心纽带,吸引着一代代厦大人加入到我们所热爱的跑步运动中来。
社团现在分为厦大本部和漳州校区两个部分,漳州校区包括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学生,厦大本部包括本科三、四年级以及硕士生与博士生。社团纳新每年的10月中旬都会在两个校区同时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展开。由于厦门得天独厚的跑步环境及浓厚的跑步氛围,加上社团纳新时的努力宣传,每年都会有许多热爱跑步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对跑步的热情将我们每个社团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不会被所有人都理解,但每一个奔跑的人都会懂我们的心,我们并不孤独,一路上有如此多的兄弟姐妹,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气息。奔跑的我们是坚强的,因为我们不畏惧路途的遥远,虽千万里吾往矣;奔跑的我们是乐观的,因为我们真正的体会过跑步的乐趣。年轻的心支撑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奔腾不息的脚步展示着我们青春的活力。
这就是我们厦大跑协人的风采,永远的积极、乐观、阳光、坚毅。我们喊着:We can make it, and we made it! 的口号,追随着阿甘的影子,踏过我们脚下的每寸土地。永不停息的脚步,属于我们永远年轻的厦大跑协人。
返回 2. 基本信息
成立日期:2004年12月6日
全称: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
社团精神:乐观、友谊、坚毅、青春活力、阳光向上。
标示:
标语:
主标语:We can make it, and we made it!
副标语:Hope your hope ,Step your Step ,run your life.
Follow me,Follow you.
We never give up to beyond ,crossing the horizon ,we would chase the sun!
We are running we are, we are fighting we are!
社歌:《奔跑》 3. 社团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厦门地处海峡西岸,是一座滨海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厦门大学位于厦门岛南端,环山面海,南接白城海滩,与环岛路相邻,厦门环岛路是是厦门市环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也是一条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海走廊,特别适合跑步。
厦大本部现有上弦场与演武场两个田径场,校内四季如春,,其中环校路线有两条。
漳州校区与厦门本部隔海相望,与本部相隔半小时路程,也是环山面海,环校跑路线一条。不仅适合跑步,校内山湖交错,地形多样,同样适合定定向越野活动。
跑步人文环境:
自2003年起,厦门开始一年一度的马拉松盛会,是每个年度全球最早的马拉松比赛,都会吸引上万跑步爱好者的参与,不仅有厦门本地市民,每年也吸引了相当多的跑步爱好者与国际友人,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三大马拉松赛事,也已成为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群众热情造就了厦门及厦大浓厚的跑步氛围。
每年的马拉松赛都会厦门大学学生积极参与的身影,每年约有两千左右的厦大学子加入到这马拉松的盛宴中来,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及其他跑步活动中,也都有厦大学子的广泛参与。
学校支持:
把马拉松带进校园的黄力生教授是我们社团的创办人,现为厦门长跑俱乐部负责人,也同时兼任我们社团的指导老师。
漳州校区党委书记王巧萍是长跑运动员出身,对于我们的长跑活动予以充分的支持和关注,另外体育教学部也相应国家关于阳光长跑的号召,重视跑步活动。在团工委的支持下,每年度体育部都会与社团联合举办厦门大学环校接力赛、校庆环校赛等,这些比赛都有吸引到众多的厦大学子积极参加到这之中来。
对外联系:
社团与厦门市长跑俱乐部有着常年的联系交流,厦门市长跑俱乐部每周在厦门大学演武体育场都会有跑步训练,社团与俱乐部在此时也会与其共同训练及交流。
每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社团也会与上海厦大校友会积极联系,共同参加。
除此之外,社团与厦门跑友大联盟,李宁Irun跑友俱乐部到等多个长跑俱乐部有着长期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4. 社团制度构建:
管理层结构:
(一)协会设立管理理事会,由本届会长、副会长、主要干部及上届会长。协会重大决策由其商议决定。在任何事务上,该理事会有最终裁定权。
(二)协会主席团有一名会长,三名副会长组成。这三人为协会负责人,协会活动的带头人,其他干部协助其做好协会工作。
(三)协会共设组织部、外联部、宣传部、体训部。
社团社员在纳新时通过填写表格表示加入部门的意向,然后在部门学长的指导下参与部门工作。对于需要专业技术同学,比如海报制作,视频制作等,跑协与其他社团联系进行对社员进行培训。
上学期活动主要大二组织,下学期活动举办以大一为主。训练时在下学期训练的组织安排等也转交给大一来完成。
对于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活动并对社团经营抱有强烈兴趣的同学,进行重点培养,并从中挑选骨干分子,并通过考察其他学校社团、递交考察报告、策划组织活动等方式并进行考察,作为入选下届会长的依据。
管理理念:
团结、积极、适度严格。 5. 社团活动规划:
根据社团往年以有的活动所固定下来的项目,可以看出社团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与实力基础。
上学期:
1. 学年开学之初,在校内进行跑步知识宣传,包括发放跑步知识手册,厦门马拉松介绍等方式。通过这些宣传来使更多的同学们了解跑步,认识社团。
在协会的大力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同学知道了长跑爱好者协会,了解到这样一个接触跑步,接触马拉松的平台。使他们明白“跑步是锻炼耐力,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可以成功。”
2. 10月中旬,纳新,纳新后进行社员大会,并组织新老社员交流互动。
用“爱跑才会赢”作为宣传口号进行纳新,吸引了热爱跑步的新生的参与。在第一次社员大会上,管理层人员通过播放协会办的特色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让新社员进一步了解协会,介绍了协会的历史和日常的训练。继而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一群热爱跑步的年轻人在此畅谈心声,温馨十足。
3.纳新过后,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加强社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
在邀请管理学社人员策划组织下,新旧社员进行了素质拓展训练,各式各样的游戏,让社员们团结一致,交流商量。在欢声笑语中,社员们彼此进一步地认识了解。为今后的跑步训练垫下了快乐基础。
4.日常训练,原则上每周进行三次,距离5-10公里。
一般周三和周五是校内环校跑,周末为校外跑。在跑步过程中可以欣赏到夜晚的校区,别是一番风景。社员们在慢跑中畅谈,欢声笑语相伴。同时,管理层的人员在带跑过程中会给大家讲解跑步应注意的事项和处理措施。让社员健康有效的跑步。
5.长跑远足(每月一次左右):
漳州校区: 加走湖 普照寺 漳州港
本部: 环岛路 会展中心
组织社员们进行长跑远足活动,让他们在跑步过程中享受美丽的风景,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中放松自己。
6. 11月为上海马拉松选拔及训练月,届时组织社员及其他马拉松爱好者奔赴上海马拉松赛
在全校同学们的报名和选拔后,由长跑爱好者协会组织进行赛前培训,一方面,黄力生教授每周五会为他们进行马拉松跑步的经验交流的课程。另一方面,长跑爱好者协会相关人员带领参赛选手进行体训,每天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在一个多月的努力训练下,保证参赛选手以最佳状态参与上海国际马拉松大赛。
同时,协会还组织了“跑进世博会,为上海国际马拉松健儿加油”的大型签名活动,赢得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同时为参赛健儿鼓气加油。
7. 备战校运会,与上海马拉松近乎同一时间,组织报名校运会的同学进行训练。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是学校领导和同学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同学们在运动会上更好的发挥展现自己。我协会组织体训。为同学们提供了训练的平台。赢得广泛的好评
8.马拉松宝贝厦大选拔活动
在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上,果粒奶优马拉松宝贝成为了这场国际赛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其中有半数的马拉松宝贝(另一部分是由集美大学选派)是由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主办的,由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友情赞助,以“为马松松喝彩,有你更精彩”为主题的大型马拉松宝贝招募活动中脱颖而出。。此活动吸引了校区媒体和厦门新闻媒体的关注,给予了大篇幅的报道。
在协会前期的大力宣传下,将近400名学生参与此次的选拔活动,声势十分浩大。我们邀请了学校的领导、专业舞蹈老师和公司的负责人参与了评选活动。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的相关人员也在现场通过为宝贝们提供饮品和奖品加深了学生对他们的印象。使得他们的宣传达到最佳效果。
9. 129社团活动月系列活动(马拉松训练营):
1:在129社团活动月中,长跑爱好者协会协助校区团工委、校学生会校区分会体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冬季长跑月。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启动仪式中,校团委副书记、校区团工委书记张清榕致开幕词,强调了跑步的意义。并由我协会人员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讲话。此次活动为全校性活动,各个学院均积极参与。千余名学生参与了环校跑活动。得到很好的效果。
2:组织报名厦门马拉松
各学院体育部组织马拉松队员集训,并且由长跑爱好者协会每周末组织马拉松长跑训练,协会通过进行赛前注意事项及训练方法宣讲、名家讲座(黄力生、刘永仁)、训练营(组织报名参加的同学训练,帮助大家完成厦门马拉松赛)等培训让同学们得到充分的训练。
下学期:
以下届为主组织举办活动
10.厦门环岛路骑车行
在学校大力倡导绿色校园和低碳生活时,我们协会以此为主题进行了环岛路骑车行的活动,在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后,同学们(包括非社员)在协会带领下向厦门环岛路进军。两两组合进双人自行车骑行。由白城出发到达会展中心。在会展中心处,同学们放风筝,玩游戏,聊天谈心,十分惬意。我们在马拉松道路上留下了长跑爱好者协会快乐的足迹。
环校接力赛
此活动旨在让厦大学子更进一步的了解跑步,参与到跑步行列中,并培养团队精神,丰富长跑文化。活动主要路线是整个校内。(活动尚未开展,但具体策划已完成)
爬楼大赛
主要是通过同学们的自由组队,在长跑爱好者协会组织下进行的大型爬楼比赛,本活动的特色是属于趣味爬楼,在运动过程中会附上智勇大闯关、团队合作游戏等趣味环节,让同学们更加享受此次比赛,收获的更多。
11的.运动大世界
本着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体育项目活动和增进同学们的友爱团结意识。运动大世界是学校社团联合会组织学校的体育类社团举办的大型体育活动。活动环节缤纷多彩,趣味十足。
12.野炊,海边烧烤等
在每个学期,协会都会组办2到3次的户外活动(也会与其他协会联谊),比如露营、野炊等,在玩的过程中相互谈心,玩真心话大冒险或是杀人游戏等。欢声笑语不断,也让同学们身心放松。享受假期的快乐时光。
13.期末送旧跑
主要是针对将要回本部的大二社员举办的送旧活动。主要是去厦门环岛路进行长跑。在过程中共唱会歌,共诉期望。在跑步过程中还会在几个景点(海边、会展中心等)休息,进行趣味跑步、玩游戏聊天。让这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跑步中认识,在跑步中祝福。
返回 6. 社团文化建设
厦大长跑爱好者协会的社团文化既是厦门长跑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有自身的特点与品格。
社团精神:团结、坚毅、追逐、热爱
校园长跑文化建设:社团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使社员充分交流享受跑步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也使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中来。社员无论是在平时训练中的点滴心理历程、活动后的感悟感想,还是对于社团的发展建议等,都会被我们记录到社团的档案中来,并悉心保留整理,成为社团文化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交流,密切各届社员间的联系与交流。同时也与社团以外的长跑组织友好往来,共半活动,宣传社团。 7. 社团对外交流
社团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一步步朝自己的目标迈进。
与企业合作关系:与可口可乐、361、NIKE、李宁等都有着长期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
与校内其他社团交流:与海西协会、another(海报制作)、登山协会等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另外,作为海峡西岸一线高校,社团计划组织参加金门半程马拉松,台北马拉松等赛事,结识更多台湾高校中的跑步爱好者。
与其他俱乐部其他高校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其经验,并用于社团的经营管理活动。
社团展示宣传能力:社团通过海报、广播、校外媒体等途径来向外界宣传展示自己。
网络平台:社团计划进一步加强通过网络的形式对与社团的宣传,并且计划通过网络平台举办线上活动。 8. 社团发展规划
近期发展规划:
活动方面:本学期,在校内开展系列活动,继续扩大社团影响力,开展网络平台活动。
组织方面:对下届管理层继续进行指导与培训,并协助下届开展活动。
对外联系交流方面:扩大与其他俱乐部的交流与合作,与其他社团进行交流,指导大一管理层与校外俱乐部或其它高校社团交流,心得,规划
文化建设方面:继续进行长跑知识宣传,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进取心的下一代。骨干培训。
目标实现:通过活动,动员校内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跑步活动中来
内部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员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友谊。扩充规模,增加人才储备
长期发展规划:
加强与各大高校长跑俱乐部的交流与合作。
打造厦大精品社团。
组织参加更多优质水平的马拉松比赛。
集中精力办好跑步活动、如有余力可研究开展长跑扩展活动,如定向越野、登山等。
附件:
《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章程》
《大型活动: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129环校跑活动介绍》
《案例活动: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马拉松宝贝》
《我们自己的策划书: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策划书》
❷ 在厦门大学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厦大名副其实的文艺清新,对于喜欢音乐的同学来说是一大幸事。学校有很多文娱活动,科学艺术中心和艺术学院的音乐厅常年有音乐会上演。
❸ 福建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八强
甲组 1厦大 2华侨 3福大 4集美 5工程 6福师大 7厦门理工 8泉州师院
❹ 关于厦门大学的历史
网络
http://ke..com/view/6408.htm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192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37年:改为国立厦门大学。
1952年: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63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1986年:试办研究生院。
1995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6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4年:确定为中国副部级大学。
2005年: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内迁长汀
1937年12月-1945年7月,厦大内迁长汀办学。
陈嘉庚创建的私立厦门大学于1937年7月1日正式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国立厦门大学。7月6日,教育部任命清华教授萨本栋博士为厦大校长。紧接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3日,厦大生物大楼被摧毁,于是迁校的计划被提上议程。9月4日,厦大借闽西职业学校为临时办公处继续办公,并在鼓浪屿借得英华中学和毓德女校的部分校舍,但鼓浪屿还是处于战火严重威胁下,所以萨校长多方考虑,与省主席陈仪商定将厦大迁往与江西省交界的山城长汀。萨校长委派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语言学家周辨明博士去福建内地选址。周博士的父亲周之德牧师(福建惠安人)自1892年始即在长汀传播基督教,遂选定长汀为厦大内迁的校址。省政府拨给的迁校经费只有5000元。
厦门大学于1937年12月20日停课,准备迁移。师生从24日起分批出发,至1938年1月12日,人员安全抵达。校本部和大礼堂设在县城的文庙。1938年迁汀后,共计学生239名,教职员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 ,助教14人。当时厦大规模甚小,是国立大学中得到中央政府迁校经费最少的,但萨校长实行质重于量的办学方针,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当时厦大极其重视师资质量和国际交流,1941年厦大51名教授中,有47名来自清华大学。美国地质地理专家葛德石称厦大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个大学。教育部于1940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厦门大学以最少经费取得最好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 ,第二届竞试蝉联第一。在1943年的本省专科以上学校学生辩论会和联合国论文竞赛中,也获得了第一名。 厦大在萨本栋校长带领下,在抗战艰苦时期取得了极大发展。刚来到长汀的时候,学校只有3院8系,分别是文学院、商学院、理学院,学生为284名,教师83名。 到1940年,学校发展为4学院13系,学生发展到600余人。到1944年,全校发展为4学院15系,在校学生已有800余人。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校发展为4院15系,教授、副教授94 人,学生达到1044人。内迁长汀这段历史,使厦大赢得了“南方之强”的声誉,也反映了厦大和清华的深厚渊源。
全国院系调整——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损失严重,但也为全国高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山东大学: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中国海洋大学:山大1958年迁往济南时将海洋系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浙江大学:1952年,厦门大学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
东南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的学生也转到该校外文系学习。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1年5月,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参与组建北航(北航于1952年成立)。
上海财经大学 :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1952年,厦大的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内蒙古大学: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厦大,中山大学,五校为主,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包括清华、南开等)共同创建了内蒙古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80 年前是一家。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在原来厦门大学教授欧元怀、王毓祥、傅式说等人的帮助下成立“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改名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今天的华东师大。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大连海事大学)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中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门大学分出的航务专科。
福州大学:1960 年,为筹办福州大学与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院士赴榕任职(化学一所也随之迁往福州),化学系的一批优秀教师也来到福大。厦门大学物理系也调出林星等数十名教师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厦大的电子物理组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相当于厦大物理系的2/3)也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此外,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当于厦大数学系的3/4)也迁到了福大。为了创立福州大学,厦大分出了一半的理科,而不是大家一直认为的一半的工科,厦大工科早在50年代就已分到其他高校了。
❺ 厦门大学教学楼
1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的
2 建南楼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的。
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3 逸夫楼,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资助。
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 明培体育馆
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5 华侨之家。
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6 电镜楼。
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电镜楼于1983年开工,1984年竣工,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现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房。
7 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8 萨本栋墓园
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敬。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9 自钦楼
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个理想场所。
10 蔡清洁楼
蔡清洁楼是旅菲荣誉校友蔡清洁先生捐款500万元(石碑上写明捐款52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综合性留学生楼,共10层,座落于小白城山岗上,正面俯瞰大海,气势壮观。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主要作外籍留学生及来自东南亚的侨生住宿、学习和活动场所。它的建成为我校发展海外教育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
11 克立楼
克立楼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香港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一说400万港币)建造,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共7层,1994年4月落成。该楼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它为我校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条件。
黄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经济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首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岁。
12 钟林美广场
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后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
13 基金楼
基金楼位于我校群贤教学区,共5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造价206万元,1994年10月建成。1993-199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倡导下,厦门的25家(一说26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厦门外经贸企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基金楼即是使用该基金两年收益的首项工程。该楼设立外文培训中心,装配先进的视听设备,现为外文学院教学用房。
14 建文楼
建文楼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该楼建于学校大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
建文楼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晋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夙怀大志,颖悟过人,克勤克俭,白手成家。先后在菲岛、香港、日本、印尼、泰国经营工商,懋迁有无,称誉业界。既擅计然之举,得其精髓,豁然贯通。复效陶朱聚散其财:博施济众,造福桑梓;捐资兴学,泽裕后昆。
夫人吴淑贞,淑慎贞静,女宗典型;坤仪芳徽,闾里共称;训子义方,宇内扬名;芝兰玉树,瑞蔼盈庭。
先生令次媛悦诗女士,一九四九年毕业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热心兴学。有鉴于母校尚缺教职工活动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楼,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馈母校,嘉惠员工,善莫大焉。兹值本楼落成之际,爰勒石以志之。铭曰:
巍然黉舍 允怀建文
肯堂肯构 美奂美轮
甘棠遗爱 挹芳扬芬
高风仰止 德范长存
厦门大学 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3 联兴楼
联兴楼是一幢5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油印尼华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1995年入学的中文函授生林联兴先生捐资200万元建造。该楼位于蔡清洁楼西侧,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为我校建筑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学之用
14 亦玄馆
我校故校长萨本栋教授的学生、机电系47届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为纪念萨故校长,慨然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一说400万元)建设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并命名为亦玄馆,蕴“玄妙深奥,钻研微纳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时空”之义。亦玄馆共5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经过几年的筹建,该馆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机电系统和微传感器领域高起点的开放重点实验室。
15 颂恩楼(嘉庚三)
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该楼巍然耸立,气薄云霄,是我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我校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颂恩楼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拳拳服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楼,取名颂恩,以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木本水源,裕后光前。爱校情殷,殊足矜式。爰勒石志之,以垂久远。
厦门大学 立
二○○一年四月
16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
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黄保欣先生1945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
17 成枫楼(嘉庚二)
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17 祖营楼(嘉庚四)
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
18 钟铭选楼(嘉庚五)
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
19 文正楼
文正楼即厦门大学医学院实验楼,位于大学路厦门大学医院附近,共 层,建筑面积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2002-2003年,印尼著名实业家李文正先生先后捐资1000万元,注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为感谢李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赠,厦门大学将医学院实验楼命名为文正楼,并于2001年9月举行命名揭牌仪式。该楼现在作为医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实验用房。
20 成伟楼(医院门诊楼)
成伟楼即厦门大学医院门诊楼,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以他三儿子李成伟的名字命名。2003年至2005年,李成义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先后捐款共527万元,重建此楼。新楼建在已拆除的旧门诊楼原址,仍沿袭陈嘉庚建筑的特色,共6层,建筑面积7175平方米,比旧门诊楼大了约4倍,2004年1月竣工。新门诊楼的建成,不仅能为厦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为厦大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创造了条件。
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厦门大学招生志愿者了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厦门大学招生志愿者了。
❼ 某天体育课刚跑完800有人对我说厦大要800m游泳! 求证啊,求证……
作为学生入学考试,考800M游泳是不可能的,放心,就是运动会也是要有一定实力和水平的才允许参加,一般考试游50-100M(各校规定不一样),主要是看你会不会游、姿势怎么样,如果你都游得象专业运动员了哪还会让你去学校,直接就送你去专业队游泳队了。
❽ 厦大的名人
厦门大学著名校友:
李光前 爱国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的大女婿,从1927年到21世纪,李氏家族持之以恒地持厦大建设。
鲁迅 思想家、厦大文学院教授 。
林语堂 学者、翻译家、厦大文学院院长、教授 。
余光中 诗人、散文家、厦大客座教授、1948-1949年在厦大就读 。
易中天 文化学者、厦大教授 。
杨振宁 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
李政道 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
李远哲 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
连战 厦门大学名誉博士 。
李敖 厦门大学终身教授 。
卢嘉锡 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化学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厦大教授、副校长 。
萨本栋 厦门大学校长(第一任国立厦门大学校长)、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
亚南 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翻译资本论第一人、经济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
汪德耀 厦门大学校长、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在厦大开创性地创办了中国高校史上第一个航空工程、机械工程、海洋学、国际贸易、南洋经济研究等系科 。
傅鹰 厦大教授、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物理化学家、中国胶体化学奠基人、北大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林惠祥 厦大教授、人类学家,厦大历史系主任,创办中国第一个人类博物馆,厦大26届。
唐世凤 厦大教授、1946年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 。
伍献文 动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陈景润 数学家、中科院院士 。
谢希德 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上海市政协主席 。
柯召 四川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数学家 。
邓从豪 山东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
曾呈奎 海洋生物学家、国际藻类学会主席、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曾邦哲 WABSE(国际协会)创始人 。
刘再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
阙端麟 浙江大学教授、中科院士。
陈宜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理事长 。
张存浩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 。
闵桂荣 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吴亮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上官世盘 西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部长、少将、厦大物理系毕业 。
葛文勋 第一、二届国际传感学会主席、CASE大学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朱伯舜 美国纽约《华美日报》社董事长、美国共和党亚裔总党部共同主席兼台湾支部主席。
李景昀 医学家、奥克拉荷马大学解剖学系主任。
吴伯雄 美国伯明翰大学电子计算机中心主任 。
林幼堃 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结构动力学家 。
李小加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港交所行政总裁。
万建华 中国银联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副董事长,厦大财金系本科毕业,厦大兼职教授。
董文标 海通证券董事长兼总裁、民生银行董事长兼行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厦大财金系毕业 。
❾ 厦门大学校史
1919-1921 筹办与立校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
校主陈嘉庚先生,独资创办厦门大学,并财政上资助厦门大学达 16 年之久。面对经济不景气的艰难境遇时,陈嘉庚仍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校旨、校歌、校徽、校训均阐明“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之理念。校歌由郑贞文写出歌词,著名音乐家赵元任谱曲;校徽由陈嘉庚先生亲自确定,并沿用至今;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919年8月,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
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
1921年4月6日,私立厦门大学假集美学校举行开学仪式,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传办的大学宣告成立。
初创时,学校设有师范、商学两部,师范部下分文、理两科,学制预科两年、本科四年。
1921-1937 私立与初创
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至1930年6月,全校共设 5 学院、21 学系。
学校在林文庆校长的主持下,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致力于行政与学科建设,重金礼聘知名教授学者,一时群贤毕至、名流云集,如:
文学家、国学大师:沈兼士、林语堂、鲁迅
哲学家:张颐(1927年11月-1929年7月任副校长)
语文学家:台静农、陈衍
历史学家:薛永黍 、郑德坤
人类学家:史禄国(俄籍)
社会学家:徐金声
数学家:姜立夫
物理学家:胡刚复、朱志涤、孙贵定、雷通辞、钟鲁斋
法学家:黄开宗、区兆荣
政治学家:王世富、丁作韶
会计学家:郑世禄、陈德恒
银行学家:冯定璋、朱保训
1922年2月,私立厦门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陈嘉庚为永久董事,陈敬贤(陈嘉庚胞弟)为董事,林文庆为当然董事。
1935年5月10日,重新组建校董会,陈嘉庚仍为永久董事,林文庆为当然董事,汪精卫、孙科、宋子文、王世杰、孔祥熙、黄奕柱、曾江水为名誉董事,陈延谦、李俊承、黄廷元、黄伯权、洪朝焕为校董事。
1937-1945 国立与抗战迁汀
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
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为保证教学不致中断,厦门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迁往闽西山城长汀。1938年1月17日,学校在长汀复课,时为在校生数仅为198人。
在长汀办学八年中,学校延聘许多良师学者,厦大学生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组织成立“国立厦门大学学生救国服务团”等团体,投入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一方面勤勉学习,发奋攻读,务期求得真正学问,在校生达1044人。
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蝉联冠军。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南方之强”。
1944年春,英国纽凯索大学教授雷立克,美国地质地理学家葛德石,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等先后来校考察和学术访问,称赞“厦大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个大学”。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称之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
厦门大学在长汀办学期间成绩卓著,获得当时社会各界一致赞扬,学校迁返厦门时,长汀社会各界送大匾额誉为“南方之强”。
1940年4月6日(国外定为5月6日),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宣告成立。
1945-1949 复员厦门
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1946年4月6日,汪德耀校长发表《25周年校庆致校友书》,提出“兼容并包”及“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主张,表明厦大的办学已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1946年,学校增设海洋学系,1947年赠设国际贸易学系,1948年7月将机电工程学系分设机械、电机2个系,理学院也因之分设理学院和工学院,至此,全校扩展到5个学院18个学系,学校形成了学科比较齐全,具有文、理、工的综合性大学。
1949-1966 建设新厦大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厦门市军管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新的厦大党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
王亚南校长学术造诣深厚,知识渊博,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翻译《资本论》的第一人。他能正确处理政治和业务关系,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关心学生和年青一代,善于发现人才,培育人才,被誉为“懂得人的价值”的教育家,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就是他发现并加以关心培养的。
建国初期,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对高校院系进行了调整。厦大也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一系列教学和体制改革。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58年7月,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
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6-1976 十年动乱,谋求发展
1969年12月6日,教育部军管组等四单位通知,将厦大下放福建省管理。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宣告“文化大革命”历史结束。同时,厦大也将翻开厦门大学历史的新一页,厦大人也将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1977-2006 改革开放,重振雄风
1977年曾鸣同志被任命为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书记,而后兼任校长。
学校1977-1981年历任党政领导成员名单:
校党委书记:曾鸣(1977-1984)
校党委副书记:司守行、赵源、谢白秋
校长:曾鸣(1978年4月-1982年2月)
副校长:司守行(兼)、蔡启瑞、赵源(兼)、未力工、潘懋元、唐仲璋、傅家麟
1978年2月,厦门大学恢复为教育部部属全国重点大学。
1995 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行列。
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有8个学科项目被列为“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
2001年7月,厦门大学“九五”“ 211 工程 ”建设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 验收。
2002年10月,厦门大学“ 十五 ”“211工程”建设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立项审核。
2003年9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正式启用。
2004年,厦门大学被列入国家“ 985工程 ”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
2005年11月,在教育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取得“优”的评价。
❿ 厦大外面的服装店的货源是一般是从哪儿进啊
我原来在三号仓库做过,那里的衣服都是从广州进的,其它的也基本都是从广州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