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鼓浪屿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历史
解放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抗日后
被国民党军队占据,1949年9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解放了闽南大陆,形成对金门、厦门国民党军三面包围的态势。10月15日,该兵团三十一军、二十九军开始对厦门发动越海作战,当日18时,三十一军二七一团、二七七团各两个营的船队率先分别由海沧等地分两路向鼓浪屿西南部进发。在支前船工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解放军指战员搏风击浪,冒着守敌猛烈的炮火,奋勇前进,在此山下抢滩登陆。一时炮火纷飞,势崩雷电;军声肃杀,气夺海山。二七一团团长王兴芳等数百位指战员和张水锦一家等支前船工不幸在战斗中光荣殉国。经两昼夜的浴血战斗,我军终于解放了厦、鼓全岛,取得最后的胜利。青山疾忠骨,史册耀丹心。厦、鼓解放后,人民群众将此山(原名“旗仔尾山”)称为英雄山。从而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公元2000年,鼓浪屿人民政府在山上辟建“英雄园”,让这光辉的革命史迹与南国秀丽的景色交融在一起,使人们在大风海涛的淋浴之中,永远勿忘往昔血与火的洗礼。
解放后,鼓浪屿历史不见于世,小人查不到 - -
⑵ 鼓浪屿的历史有哪些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琴岛”、“音乐之岛”。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岛”。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
⑶ 鼓浪屿的由来
鼓浪屿,孤悬厦门西海中,宋元时时称「圆沙洲」,明代始称鼓浪屿。回因为岛的西南海边,有答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潮拍击,中间冲刷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响,人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得名。据考证,鼓浪石系一亿零八百万年前中粒花岗岩经历漫长岁月受到海水冲蚀逐渐形成的。
⑷ 鼓浪屿有多少年的历史
鼓浪屿,孤悬厦门西海中,宋元时时称“圆沙洲”,明代始称鼓浪屿。因内为岛的西南海边,有容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潮拍击,中间冲刷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响,人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得名。据考证,鼓浪石系一亿零八百万年前中粒花岗岩经历漫长岁月受到海水冲蚀逐渐形成的。
鼓浪屿历来属于厦门的行政管辖范围。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厦门岛上就有人类生活
⑸ 在鼓浪屿体育场门前,坐落着一尊铜铸的雕像,是谁简要介绍事迹
马约翰雕像位于鼓浪屿人民体育场。 马约翰,1882年生于鼓浪屿,191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曾两次留学美国,1936年曾以总教练的身份率中国队参加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1914年起,在清华大学认教达52年之久,是中国杰出的体育教育家,著有《体育的迁移价值》等专著。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民国3年(1914年)应聘至清华学校,最初任化学系助教,后因关心学生体育运动,强调“健身与励志相结合”,得到校长周诒春赏识,受聘为体育帮教[2],三个月后,即被学校推为北京体育协进会的代表并被举为评议员。后升任清华大学教授、体育部主任并直至病逝。民国8年(1919年)5月,作为评选委员会委员,他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同年,马约翰利用公假到国际顶尖体育院校美国春田大学进修体育教育,进行学习和考察。翌年,在他的毕业论文《体育历程十四年》中他忧虑地指出中国迫切地需要体育。民国14年(1925年),他第二次赴美春田大学攻读硕士,所写论文《体育的迁移价值》阐述了体育重要的教育作用。回国后,担任美国春田大学在中国的委托介绍人至1936年。民国25年(1936年)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总教练,与王正廷共同带领中国队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此次盛会上,中国人第一次集体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精神和风采。利用这次机会,马约翰顺路到欧洲和苏联进行考察和讲学,进一步充实自己。马约翰下了一番工夫,根据中国人的体质情况和特点,编写了近百套的徒手操和拉力器训练法。抗战时期随学校南迁至长沙,在南京沦陷后长沙临时大学的抗日誓师大会上,激发同学们从军参战。后转移至昆明于西南联大任教,生活十分艰苦。国民政府在四川江津成立了一所体育专科学校,高薪聘他担任校长。但他不为名利心动,婉拒了教育部的好意,继续在昆明过着清苦的教员生活,这在当时的教育界和体育界都被传为佳话。 [3]1949年曾任美国体育研究会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了在学校教学外,马约翰依然积极投入到中国的体育事业中。1949年10月和1952年6月,他两次当选为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任,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国家体委委员,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10月,当选为全国体育总会主席,并担任了第1届和第2届全国运动会总裁判等职务。1966年10月31日,马约翰因心脏病逝世于北京阜外医院,享年84岁。
http://ke..com/linkurl=J_bCkjJ0g3se0_Yq
⑹ 厦门鼓浪屿旳历史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琴岛”、“音乐之岛”。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岛”。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
⑺ 带孩子玩鼓浪屿, 都去哪玩
岛上值得一去的有菽庄花园,孩子们最喜欢在菽庄花园的石洞里躲猫猫了。版钢琴博权物馆也是可以带孩子去的,感受一下高雅艺术的熏陶。日光岩也可以上去,但要准备换的衣物,因为爬山会流汗,避免感冒。
在岛上吃的话,就到龙头路的小吃,小吃就足够填饱肚子了。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厦门科技馆玩一玩,里面也有很多小孩爱玩的。
⑻ 中国最早的体育场地是哪个
2月12日,由广东宏大爆破有限公司和解放军沈阳军区工程科研设计院共同承担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爆破任务,下午3点整成功实施,6.6秒钟后体育场化为废墟。
本次爆破拆除建筑物,不论是单体面积还是一次爆破面积都是世界之最,也是世界上首次超大规模的环保拆除爆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爆”。
五里河体育场留给我们的记忆永远不可能被复制。在那里,中国队第一次踏上了世界杯决赛圈之路;在那里,曾荡漾起的幸福感染过整个中国。然而,民间一片挽留的疾呼并没有改变五里河体育场被拆的命运。在2007年2月12日,这个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将在所有人的视角中消失。
2月12日将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日子,见证了中国足球光荣与梦想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将在这一天的12时15分实施爆破。2001年十强赛上,国足在这里首次闯进世界杯,五里河体育场因此被称为“中国足球圣地”,但这个体育场在走过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后将变为一片繁华的商业区。对于中国足球而言,记忆中硕果仅存的一次辉煌,也将随之被雨打风吹去。
按照爆破日程,2月6日上午,五里河体育场爆破现场开始封闭,17时30分进行了一次试验性爆破,2月7日开始全面清理现场,2月12日实施主体最后爆破。据悉,2月12日爆破当天,五里河体育场爆破现场周围200米以内都将警戒,警戒圈内实施交通管制。在五里河体育场拆除后,钢筋能卖800多万元,爆破费用大概需要180万元左右,堪称一项大工程。目前,距离爆破还有一天的时间,五里河体育场外围拆除工作已经基本完毕,只等实施最后的爆破拆除。据介绍,之前体育场四周已全部封闭,在铁皮墙内每三五步就有一名士兵站岗,仅在西南侧留下唯一的一个出口,并由士兵昼夜把守,进入者必须出示证件。对于这个中国最知名体育场的爆破,中央电视台非常重视,相关记者已经赶到沈阳,几天来一直在录制五里河体育场拆迁过程,爆破当天将直播全过程。
在五里河体育场成为历史之后,沈阳将新建一个奥林匹克中心来取代它,据了解,新筹划的奥林匹克中心位于沈阳浑河南岸,主体育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可以容纳6万名观众,投资为8.5亿元,加上游泳馆、网球馆其他部分的费用,整个奥体中心的投资近18亿元。新的奥体中心建成之后,仍然会沿用五里河的名称,这也是沈阳市政府出于保护五里河品牌的考虑。不过,新的奥体中心能否成为中国足球新的福地就很难说了。节选自东南快报
⑼ 鼓浪屿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南宁时期命名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礁石,每当涨潮时,海水冲击礁石,声如敲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由此得名。2017年7月8日,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鼓浪屿有哪些有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呢?鼓浪屿又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呢?
从公元8世纪左右,岛上就开始有中原居民迁居于此,鼓浪屿岛有新岛、嘉禾里之地名。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时刻“鼓浪涛天”。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郑成功就是从这里出兵收复了台湾。
1840年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鼓浪屿成为西方人居留地,先后有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等十几个国家在岛上设立领事馆或领事机构,并逐渐吸引大批闽台富商、华侨及文化精英上岛。
中国历史上最的足球队,幼儿园都在此创立,近代的林语堂、弘一法师、马约翰、林巧稚、卢戆章和当代的舒婷都曾与鼓浪屿结下不解之缘。
鸦片战争以来,鼓浪屿经过独特的历史,形成了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历史情趣、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鼓浪屿因钢琴的数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琴岛”、“音乐之岛”。全岛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之岛”。鼓浪屿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150多个第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⑽ 鼓浪屿具有历史变迁的路名
1.8 平方公里的鼓浪屿,历经唐宋元明清王朝、公共租界、日伪统治、国民政府、人民政府各个时代,至今的30条道路地名,起了沧桑变化,究其由来,问津有门。
鼓浪屿——地形椭圆,周围沙滩,“在河之洲”(水中可居者曰洲),因此,唐朝叫“圆沙洲”,俗称“圆洲仔”,行政建制也就命名“沙洲都”。宋末元初,嵩屿李氏渔民前来开垦这小岛的西南隅,发现一个海蚀洞,风浪冲击时发出擂鼓声,俗称“鼓浪石”;明朝,日光岩山麓也发现一块山石,敲之类似鼓声;万历元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在日光岩题有石刻“鼓浪洞天”,鼓浪屿之名就定称了。 “鼓浪洞天”成为厦门“大八景”之一。鼓浪屿还有“海上花园”、“音乐岛”、“琴岛”、“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
鼓声路——横介泉州路、康泰路。海滨有 “鼓浪石”,海潮击石音若鼓声而名。其路段有俗称的“五个牌”,据说早时有一墓群,五个并列墓碑(方言“牌”);又据说清末,方、黄两家为争夺墓地而诉讼。因此,“道光十四年十二月钦加知州海防总捕驻镇厦门分府任,为方氏祖坟山界事”,而判决立告示牌,先后立五个牌,故名。鼓声路附近于 1988 年开通一岩洞,仍以路名为名“鼓声洞”。
鼓新路——交叉于内厝澳路、三明路与福州路,原有英商和记洋行建栈房于此,取行名为地名,叫“和记路”,海滨有洋行专用码头叫 “和记路头”,附近有斜坡,俗称“和记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鼓浪屿的1943年8月,日伪政权成立地名改正委员会,废除一切具有英美及其行业字样的地名,也把和记路改为“维新路”,寓有“明治维新”之意。解放后更改今名。路的中段有“八卦楼”(今博物馆)。还有一条斜坡通往英华书院(今二中)的路段,旧称“书院路”。
内厝澳路——交叉于康泰路、公平路。元末明初,嵩屿李氏渔民避风来此停泊渔船,逐渐开拓半渔半农的村落,故名“李厝澳” (厝为方言的住宅,并有村的含义;澳为海船可停泊之处)。后来,杂姓共居,以李、里同音,里、内同义,转化为“内厝澳”。建村时筑一座供奉吴夲的小庵(后迁四 松起名“种德宫”,与晃岩路的“大宫”区别,俗称“内厝澳大宫”),庵前一河也就叫“旧庵河”,并成为内厝澳旧路段的俗称。另有以集美镇为名的“集美路”,以99级石阶直上笔架山宛如塔形的“九层塔”、以水井为名的“大井脚”、以18个水泥洗衣槽为名的“十八脚桶”,也都是旧路段的俗称。
康泰路——交叉于兴化路、鼓声路。内厝澳渔民在海湾浅滩捞取“公逮”(一种海涂贝类)喂鸭,故俗称“公逮湾”。后以方言近音雅化为“康泰垵”(垵是方言,有平缓坡地的意思。另有“康泰鞍”的俗称,取义地形似马鞍。其旧路段的“嵩屿路”,是以开拓者祖籍地为名。
龙头路——交叉于中华路、鼓轮渡。因首端位于龙头山(日光岩旧称)下得名。旧路段有:以鼓浪屿首创电灯厂所在地为名的“电灯巷”;由黄奕住开辟,以黄氏在厦开设“日兴行”为名的“日兴街”;以麻将牌 (方言麻雀牌)作坊为名的“麻雀街”;由黄仲训改造“通商码头”和福记米行专用的“福记码头”,以族氏为名的“黄家渡”。
晃岩路——交叉于福建路、港后路。明朝池显方在日光岩下结庐叫“竹林”,号“晃园”,可见日光岩早有晃岩的称呼,起自岩下的道路就叫晃岩路,其始端也就俗称“岩仔脚”(今属永春路)。旧路段有“洋墓口”(俗称番仔墓口)因路旁原有洋人(方言番仔)墓园;番仔球埔(昔为洋人球场,今为人民体育场);大宫口(路旁原有“兴贤宫”)。
港后路——纵横于晃岩路、田尾路。因在港仔后海滩附近,故名。其路段旧称“山谷路”,海墘路,都以地处山海附近而名。
鼓山路——横介安海路、笔山路。以福州鼓山为名,也有“鼓浪屿之山”的意思,并与鼓声路、鼓新路,三足鼎立,都以鼓字冠头,都属内厝澳范畴。
鹿礁路——多头多向交叉于龙头路、福建路、漳州路、鼓轮渡。以附近海滨有鹿耳形的礁石为名。鹿礁路原分上下两段:上段叫“顶鹿耳礁”,下段叫“下鹿耳礁”(后来划归福建路)。其路段旧称有:“博爱路” (昔日本博爱医院所在地);“教堂路”(天主教堂所在地);“新加坡路”(取外国名)。
福建路——交叉于鹿礁路、晃岩路与复兴路。由吕宋路、岷里拉路、雪雾路(均取自菲律宾地名),以及同安路合成,以福建省为名。
福州路——交叉于龙头路、锦祥路、三明路。旧俗称“垵海角”。解放后由“香港路”、“广东路”、“汕头路”、“南靖巷”合成,以福建省会为名。
漳州路——交叉于晃岩路、中华路、复兴路。1907—1925 年浔源中学设此,学生多系漳州人,故名。“马君路”(伦敦公会马约翰牧师曾居此,以其人氏为名)、“大德记”(19世纪中叶英商德记洋行“大写”住此,以其行号、职称为名)、“李家庄”、“廖厝”(均以私人住宅为名),均为其路段旧称或俗称。
永春路——多头多向交叉于内厝澳、晃岩路。以永春县为名。早年种有芒果俗称檨仔的“檨仔脚”,是其路段旧俗称。
安海路——交叉于鼓新路、永春路。以晋江的安海为名。“龙坑井”(有一井水甘如“龙液”)“禾山路”(以厦门郊区为名)、“荔枝宅”、“时钟楼”(均为私人住宅,或宅内种有荔枝或楼顶有时钟造型,取以为名),均其路段旧俗称。
三明路——纵横交叉于鼓新路、福州路。以三明市为名。旧称三和路(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在此修建“三和宫”故名)。“三丘田”(早时有三丘田亩)为其路段俗称。
海坛路——交叉于龙头路、永春路。以福建海坛县为名。由龙头河填成,所以俗称“河仔墘”。“竹林”(原有竹树)为其路段旧称。
兴化路——纵横于康泰路、燕尾山(形似燕子尾巴)。临海有屠宰场,设有兴化地区运来的毛猪专用的“猪垄”码头,故名兴化路。
鸡山路——交叉于康泰路、泉州路。因附近鸡母山而得名。又因在鸡母山口而俗称“鸡母咀口”。“公山路”(公共山地)为其路段旧称。
田尾路——位于海滩岸上,据说早年马巷洪氏家族在此垦田直至海边尽尾,故名。又据说当时种田,水土流失,冲下海滩,积久成沟,形似五条龙状,所以老一辈叫鼓浪屿为“五龙屿”。
公平路——横介内厝澳、永春路。因德商宝顺洋行高级职员曾住此而原名“宝顺巷”。日伪时期改为公平路。其中有一段路因昔日种有树兰花而俗称“树兰花脚”。
中华路——交叉于安海路、田尾路。因位于岛中,早期称为“中路”。后与“草埔仔” (花草地)合并,因花通华,遂称中华路。“褚家园”、“雷厝”(均为私人住宅),为其路段旧时俗称。
乌埭路——交叉于中华路、永春路。原称“乌埭角”(因取用原有的“土地公河”污泥填筑成路,并因“壅水为堰曰埭”,故名。“金鱼埕”( 旧有私人养金鱼出售的池地)为其路段旧称。
市场路——交叉于海坛路、晃岩路。1927年王某向“工部局”申请专利建筑市场,故名。 “石码巷”(以石码镇为名)、“芦竹脚”(原种有芦竹)、“讲古脚”(原有说书场;说书方言讲古)为其路段旧时俗称。
复兴路——横介鹿礁路、漳州路。“梨仔园” (原种有梨树)、东山顶、同安路(以省内地名为名)等均其路段旧称或俗称。辛亥革命、中华复兴,取其美词为名。
锦祥路——交叉于龙头路、福州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尼旧侨郭春秧在此建店屋出租,以其在厦所开的茶行“锦祥”为路名。
旗山路——横介复兴路、升旗山麓(1877 年厦门海关把设在白鹿洞作为引港停轮、预报大风、升旗为号的“升旗台”迁来原叫“弥勒山”后称“石窟山”,故名)。
旗尾路——交叉于鼓声路、晃岩路、港后路。因附近有“旗尾山” (今英雄山),故名。
虎巷——交叉于中华路、永春路、海坛路。1916年,一虎从南太武山泅水来鼓浪屿,被枪杀于此,故名。俗称“虎行路”。
笔山路——交叉于内厝澳路,鼓山路。路在形似笔架的“笔架山脚”(即俗称),故名。
“后厝路”(以山后居民住宅为名)为其路段旧称。其中界于内厝澳与龙头两大地区之间,穿透笔架山的一个平战结合的防空隧道,于1975年改造建成地下通道,也就命名“笔山洞”。
环岛路——1987年新辟,起自鼓轮渡,经皓月园、大德记浴场、观海园、菽庄花园、延平公园、港仔后海滩、鼓声洞、亚热带植物引种场、美华海滩、三丘田旅游码头、航海俱乐部、鼓浪公园等名胜游览点,回归鼓轮渡,绕岛一环,故名。